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微观领域的问题,这个微观领域的改革,会涉及到很多教育宏观政策。课堂改革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科学的教育政策环境来支撑。教育生态环境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能形成共识,我们的一线的教师、学生、家长才会更好地成长。

一、形成对有效教学共同目标的共识

如何理解有效教学?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就是要形成对有效教学共同的目标认知。当前教育实践中,往往是因为共识很难达成,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老师,还有学生、家长等,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共识,这样就不容易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形成共识是很难的,但是教育又最需要形成共识,否则我们的老师、家长,尤其是学生会在匆匆忙忙的学校生活中变得迷茫。有效教学应该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呢?应该强调,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功能在哪里呢?在于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城市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创造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这样一个社会氛围,师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现在是一个终身发展的社会。终身发展,没有终身学习是很难做到的。显而易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前几年我们还不知道微信,现在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代沟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3种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在前喻文化时期,也就是农业时代,靠经验的传递来发展文化,所以要尊重长者。到了并喻文化时期、工业化时代,可能新生一代和老一代要进行相互学习。到了后喻文化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知识更新极快,信息爆炸。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能课堂里的66%的学生,据专家估计,将来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都是现在所没有的。那么,在这样一个需要终身发展的社会当中,我们怎么来培养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与形成基础素养,这是我们的教学指向未来一种变革的需要。

现在是知识竞争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创新需要勇气,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意志品质。这些基于创新社会的要求,对于我们培养现在的学生提出了鲜明的要求。正是因为这样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变得高度的不确定,我们需要适应这样的社会。从教育角度来说,要为我们的孩子在适应社会前提下体现自我的价值,就要让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在一线的教学中,老师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于学会学习,各国,包括各种国际组织都是非常关注的。最近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强调学生自主发展,也专门提到了要学会学习。要形成对有

效教学共同目标的认识,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实践创新。对有效教学思考需要基于这样的目标共识和出发点,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来讲,必须把有效教学聚焦到这个方向性的目标上来。

二、当前在有效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有效教学的科学认识有待加强

一是对于学习科学本身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证思维。有效教学比较多的是立足于学科学习的视角,是从成人的学习和思维的角度来推进有效学习。实践中对于学习科学的认知,尤其是基于心理学的学习科学认知还不够。比如说,孩子如何学习拼音与识字?学校通常的教学方法是,花四周时间甚至八周时间教完拼音以后再来识字。有专家认为,拼音学习太枯燥,让孩子现在天天背字母,学完以后再去学识字不人性化,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游戏化学习、情景化学习的规律。于是出现分散教学,把拼音教学变成随文教学,就是在识字过程当中学拼音,在学拼音当中来识字。但又有老师认为,这样的拼音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基础不扎实,应该集中学习。拼音教学到底是集中还是分散?在这种背景下,怎么来进行教育政策决策?今年,我们专门请了一些专家,从学习科学、心理学方面进行论证。认为,随文教学适合孩子认知规律,它既关注到这个年龄段孩子游戏化、情境化学习的需要,同时又能把学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用过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一个实证的过程是基于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当教育政策不去研究认知神经学,不去研究学科学习特点的前提下,讲教学有效性就会缺少科学底气。

二是教学过程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比如说,我们很小就让孩子去读唐诗、宋词、三字经。这种学习在孩子5岁之前学有效吗?韦钰院士写过一本对大脑科学研究的书。从脑科学视域去看,5岁之前孩子学唐诗、三字经基本无效,顶多是获得语感。而孩子经常能够记住的是在游戏当中获得的一些儿歌。比如有这样一首儿歌:“高老师高高高,高老师叫我们做早操;早操做得乱糟糟,气得高老师发高烧。”为什么这样一种在游戏中的儿歌孩子容易记得住呢?因为,他是在动态中来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习规律,否则有效教学就无法执行。

(二)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亟须更新

一是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不科学。我们现在的考试,为了确保公平,都是纸笔考试。纸笔考试就能完全反映一个孩子的能力吗?很难。纸笔考试过分强调分数,只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焦虑度,但学习的竞争力未必增强。纸笔考试上海可以做到全世界第一,但其背后的学习力是否是世界第一呢?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二是对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具有一定功利性。纸笔考试这种衡量标准必然会带来教学上的功利性。如今在这种功利性的驱动下,校长抢生源,学生抢学,老师抢教。校长抢生源,就是希望这个孩子在进校之前就学过好多东西。孩子回到家,家长的第

一句话往往是:“你这次测验(考试)得几分?”这种现象造成,现在教学唯一有效的标准,就是看孩子考多少分,升学率是多少。要提高升学率,提高分数,怎么办呢?就是训练,要操练到看到这个题目,不加思索,就写出答案。这种大量训练验证的只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作用。

(三)推进有效教学的文化环境尚未确立

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对有效教学的同向支撑。推进教学有效性的文化环境,需要有制度环境,即考试招生制度是不是支持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的有效教学。

二是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家长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教师、校长是不是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室里认真做作业,回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在学习吗?或许学习根本没有发生,或许只发生了低阶学习的要求,就是在记忆,反复记忆。有老师让孩子罚抄英语单词,抄5遍,孩子手里拿5支笔,一下子写好了,这是在学习吗?这不是真正的学习,是在惩罚学生,让孩子远离学习。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观,正确评价学生是不是有终身发展潜力的学生观,这个文化环境尚未形成。

三是需要进一步倡导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经常会有人问,上海市哪个区的教育质量最好?哪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最好?这种所谓的“最好”其实就是在比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未必孩子以后真的就成长得好。看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还要看孩子付出的身心代价,还要看它的发展的

潜力,还要看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人交往的情商能力。智商和情商有什么区别?有心理学家认为,智商就是这瓶水里面水有多少。水多的就是智商高,水少的就是智商低。但是,社会评价不是看瓶里面有多少水,而是看这里面的水能倒出来多少。倒出来多少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情商。如果智商方面干预效果不明显,可以通过干预情商触发智商的不断提高。所以,学校要更多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情商的培养就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改革方向。

三、有效教学的观念更新与实践转型

学习基础素养的重点指向学生发展和运算学习、学会学习和创新实践,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创新所需的基本素养。它与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区别?学习基础素养是创造新意义,解决新问题所必备的通用能力、品质和基础,是所有学科都要都讲的通用素养。学习基础素养是确立在正确的学习观基础之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