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基站辐射

移动基站辐射

移动基站辐射
移动基站辐射

人体健康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
2008 年 7 月 10 日 14:22 移动通信
作者:李朝阳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 基站数量不断增加, 基站辐射也 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介绍电磁波、无线电波和微波的原理和分类,从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来验证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 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以此来深入探讨基站辐射 对人体的影响。
1、引言
收音机发出悦耳音乐,电视机播放精彩连续剧和电影,通过手机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 雷达显示出远地航行的军舰、 高速飞翔的飞机, 透过射电望远镜发现遥远的星球??所有这 些,全都仰赖于神奇的无线电波。
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 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电磁辐射与人体组织交互作用 的潜在危害性引起了普遍关注,然而,人们却无法抗拒无线设备为生活带来的灵活和方便,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精确量化这些交互作用,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相关的安 全标准。
2、电磁波及其分类
首先,我们知道手机通信依靠的是无线电波,它和可见光波、检查身体的 X 射线、治疗 疾病用的 γ 射线都属于电磁波,唯一的差别是波长不同。电磁波谱范围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电磁波谱范围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当带电系统的电荷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系统所产生的电场和磁 场也随时间变化,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在其周围激起电场,这种变 化的电场和磁场会向系统周围的空间传播,这种运动着的电磁场就是电磁波。
现代人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中。 电闪雷击、 太阳黑子活动、 大气、 宇宙等都会产生电磁波, 这是自然的电磁波;人为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如无 线电台、手持移动电话、氦弧焊机、交流高压输电线、汽车点火器、微波炉、电视机、计算 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 实际上, 在地球任何地方,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都存在着各种频率、 强度不一、看不见、摸不到又闻不着的电磁波。只不过,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不需要 的罢了。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悠息相关,如果真的远离它,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然而,生活 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人们对电磁波辐射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3、无线电波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 目前电 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高频感应加热方面: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加工,如区域熔炼(提纯半导 体)和外延(使衬底硅片上生成一层单晶硅)等,使用频率多为 300kHz~3MHz。

◆高频介质加热方面:加热对象为不良导体,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的烘干、橡 胶的硫化等,使用频率为 10MHz~30MHz。
◆微波方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等,频率一般在 3GHz~300GHz 之间。
◆生活方面: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家用电脑、电吹风、电热毯、 护眼灯等。
◆信号发射设备:如电视信号塔、移动通信基站、寻呼台基站和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 线等。
目前,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我国已对 9kHz~1000GHz 频带内 的无线电业务做出了规划:
◆长波:频率为 100kHz~300kHz,波长处于 3km~1km 之间。
◆中波:频率为 300kHz~3MHz,波长处于 1km~100km 之间。
◆短波:频率为 3MHz~30MHz,波长处于 100m~10m 之间。
◆超短波:频率为 30MHz~300MHz,波长处于 10m~1m 之间。
◆微波:频率为 300MHz~300GHz,波长处于 1m~1mm。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 磁波。
广播使用的主要是中波和短波,而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又统称微波,移动通信 GSM 使用的是 890MHz~954MHz,3G 使用的是 1920MHz~2170MHz,都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日常 使用的微波炉一般是 2450MHz,也属于微波中的分米波。
4、电磁辐射的强度与国家标准
4.1 电磁辐射的强度

通信基站越建越多,手机信号覆盖加强,人们疑虑通信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 由电磁辐射概念可知, 电磁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 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能量的强 弱,用来表量其强度大小的单位主要有:
◆功率:辐射功率越大,辐射出来的电、磁场强度越高,反之则小,单位是瓦(W)。
◆功率密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电磁能量,单位是瓦/米? (W/m?),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功率密度常用 MW/cm?表示。
◆电场强度: 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距离带电体近的地方电场 强,远的地方电场弱。电场强度的单位是伏/米(V/m),在输电线和高压电器设备附近的工 频电场强度通常用 kV/m 表示。
◆磁场强度:用来表示空间各处磁场的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体积、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量的强度,单位是 特斯拉或高斯(T 或 Gs)。
如何衡量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的大小呢?电磁辐射能量要大到什么程度才会对人体产生 伤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AR”这个名词,SAR 的中文意思是“比吸收率”,SAR 定义为 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计量率,它的单位是 W/kg。
SAR 的测定:SAR 值测量系统由人体模型、测量仪表、探针、机械臂等组成。测量时, 在人体模型内部倒入专用测试液体,液体的电磁性与人体的一致;将发射源紧贴模型放置, 设置好发射源的发射功率,由机械臂带动探针在液体内运动,自动测量场强 E,由以下公式 可计算出 SAR 的值:
SAR=E?(δ /p)
其中,E 为场强,δ 为介电常数,p 为液体密度。
4.2 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

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 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 辐射对人体作用的衡量技术标准。目前通用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使用的 2W/kg,另一个 是美国使用的 1.6W/kg。欧洲采用的测试标准测量单位是 10 克,美国采用的测试标准测量 单位为 1 克。
我国现使用的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给 出了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两种 SAR 限值。
◆职业照射:在每天 8 小时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 6 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 应小于 0.1W/kg。
◆公众照射:在 1 天 24 小时内,任意连续 6 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 0.02W/kg。
SAR 的测量是在屏蔽室中进行的,而生活空间无线电波复杂程度远超于此,这使人们比 较难以接受 SAR 的概念。我国卫生部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 磁技术发展,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该 标准没有沿用国际流行的 SAR 标准,而是采用电场强度 V/m 和功率密度 μ W/cm?作单位,适 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 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 微波治疗需要 的辐射。
在这个国标中, 对微波电磁辐射, 以功率密度微瓦/平方厘米 (μ w/cm?) 做为计量单位。 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 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 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可建造工厂和机 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如表 2 所示:

表 2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表
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是比较严格的,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在都是 200μ w/cm?,美国 1982 年颁布的标准是 3000μ w/cm?,比我国要宽松 75 倍,足已证明我国 政府在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极其负责的, 而且移动通信运营部门的整套设备以及技 术参数也是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的。
5、基站电磁辐射的理论计算
从以上国家标准可知,只要电磁辐射强度在 10μ w/cm?以下,对所有人群(包括婴儿、 孕妇和老弱病残者)都是绝对安全的。
电磁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S=P/4π r?,其中,S 为功率密度,P 为发射功率,r 为发 射点与测量点间的距离。根据此公式,某一地点的电磁辐射强度(用功率密度表示)与发射 功率成正比,与该点到发射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根据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移动通信 2G 基站天线向一个扇区实际辐射功率为 14.26W, 3G 基站为 2.38W。将基站功率代入上式估算,在距离 2G 基站 10 米处的功率密度为: S=P/4π r?=14.26/(4π *100)=0.0113W/m?=1.13μ w/cm?,这远远小于最安全的 10μ w/cm? 的一级标准,而未来的 3G 基站就只有约 0.19μ w/cm?。
射频信号的绝对功率常用 dBm、dBW 表示,它与 mW、W 的换算关系如下:例如信号功率 xW,利用 dBm 表示为:p(dBm)=10log((x*1000(mW)).1(mW)),1W 等于 30dBm,等 于 0dBW。

射频信号的相对功率常用 dB 和 dBc 两种形式表示,区别在于:dB 是任意两个功率比值 的对数表示形式,而 dBc 是某一个频率点输出功率和载频输出功率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
一般 GSM 基站天线高度均在 35 至 55 米, 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 而且当电磁波穿 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 6dB 左右(折合 4 倍),穿过带钢筋的墙要衰减 20dB 左右。因此,将 GSM 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对宅内居民是绝对安全的。
6、基站电磁辐射的实际监测结果
尽管理论估算的结果是如此, 还是必须进行实际监测, 才能最终验证理论的准确性。 2005 年 9 月,江苏移动通信 7 期增补、8 期、2005 年搬迁、网优和 3G 基站建设项目实际电磁辐 射环境调查,共选取全省 3 个城市 13 个典型基站进行现场监测,由江苏省具备国家级环评 资质单位,使用德国 NARDAEMR-300 综合场强仪(频带宽度为 0.1MHz~3000MHz)进行实测。
在以基站为中心半径 300 米范围内, 监测点位布设以基站发射天线为相对水平零点, 间 隔 90 度,分 4 个方向做测量线,每条测量线上优选 50 米、100 米、150 米??300 米等距 离面设测量点。测量时间选择在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高峰期,测量高度取 1.7 米,每个测量 点连续测量 5 次,每次测量不小于 15 秒,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测量时避开高层建筑、 树木、高压线等影响,测量的气候条件应符合仪器规定的使用条件。实际测量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均远低于国家一级(安全区) 10μ w/cm?的限值,最高的只有 0.32μ w/cm?,最低的还小于 0.01μ w/cm?,是安全标准的百 分之一。将已建基站和未开通基站周围环境测量结果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事实证明基站辐 射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7、结束语
综上所述, 移动通信基站由于功率小, 离人体距离远, 所带来的辐射强度远远小于手机。 实际测量结果显示,基站开通和不开通时,整个环境的电磁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对人体 是安全的。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电磁辐射强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而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我们平时更应注意的是身边的距离很近的、而功率又很大的电器设备,比如:电吹风、吸尘 器、电水壶、电热毯、大屏幕彩电等等,因为它们的辐射强度有可能是基站对人体影响的成 百上千倍
移动基站的辐射有多大?
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 12v/m 标准 实际中移动基站所产生的电磁环境辐射量反为 1.5-2.5v/m。 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 1.1 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 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电磁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局、 卫生部颁发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 准》(GB9175-88)两个主要技术标准,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 卫生标准》两项技术标准。1997 年 3 月,又发布国家环境保护 18 号令及《电磁辐射环境 保护管理办法》等。以上标准比欧美各工业化国家所制定的标准要更加严格,按照上述标准, 目前移动通信所用 900MHz 频率带宽, 其电场强度只要小于每米 12 伏或功率密度每平方厘 米小于 40 微瓦就符合安全标准。 1.2 移动基站辐射值符合标准 面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引起的种种猜测与疑惑, 辽宁省环保局按照国家颁订的标准对辽 宁移动通信公司大连分公司所建基站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监测和评价工作:首 先,在基站未建成期间进行标底测试,对辐射值进行预测,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然

后,在基站开通后进行现状监测,有问题的基站立即停站整改;最后,对基站进行验收并发 放电磁辐射合格证。经检测,网上运行的基站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超过 98.5%,个别点经整 改后也顺利通过验收,全部获得了辽宁省环保局颁发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合格证。 同时各省、 市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会同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主管局按照国家颁订的标准, 分别对基站进行 了科学监测,测试结论有如下三点共性:一是任一基站测试点的综合电场强度在移动通信 900MHz 频带内均低于 12V/m 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二是基站符合 GB9175-88 环境电磁波 容许辐射场强一级强度安全标准要求;三是群众反映较强烈的“热点区域”的场强测试值均符 合工程技术要求与电磁辐射设计安全值。 基站密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手机持有者在“移动”的过程中能随时接通电话,并保持清晰、稳定的通话效果,是因为手机 与基站及基站控制器之间,借助无线信道,传送着通信信息、控制信号、测试信号。为确保 通话质量,手机与基站之间自动遵循双方约定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动态调整通话信道、电磁 辐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同时还实现智能登记国际与国内漫游、切换局域与基站、记录通话 时长与费用等各种功能。根据上述控制原理,一覆盖半径在 500 米~700 米的 BTS 基站内 的手机距离基站越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测试表明:当 GSM 手机在距 基站 700 米左右的楼内通话时,基站对应信道的发射功率在 13W 左右,GSM 手机的发射 峰值为 2W 左右;当手机移动到距基站 1 米~200 米的距离时, 基站与 GSM 手机之间对应的 信道发射功率将分别自动调节在 0.1W 左右。 由此可以推论: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个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越低;GSM 手机距离移动 通信基站越近,GSM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的电磁辐射量越低。 移动通信基站的环保性 移动通信铁塔上面挂满了 BP 机天线、微波天线、移动通信天线、特高频天线等等,对应的 机房内充满了各种现代通信设备。 然而从全国职业病相关的统计分布看, 还没有相对集中于 通信技术人员的迹象。而且一般 GSM 基站天线高度均在 35 米~55 米,电磁波在空中传播 衰减很快。有测试表明,发射功率为 20 瓦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线前 10 米的功率密度是 0.6μW/cm2,远低于 40μW/cm2 的国家标准。另外,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 6dB 左 右,而穿过带钢筋的墙要衰减 20dB 左右。因此,将 GSM 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时, 宅内的居民应是安全的。 另外我国政府在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方面是非常负责的, 移动通 信运营部门也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各项技术参数。 在广大居民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基站数量越多,辐射强度越大,所以形成了这样 一种矛盾:一方面手机持有者希望移动通信基站越多越好,电磁覆盖越紧密越好,信道数越 多越好,以保证自己的通话质量;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对基站的电磁辐射过分敏感,担心影 响健康,阻止通信部门进行通信建设。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目前移动通信 网体制已由过去的小容量的大区制变成现在的大容量小区制,大区制基站所需的发射功率较 大,而小区制由于基站多,所需的发射功率较小,即小区制基站密度更高辐射强度更低。 据专家 计算,高踞楼顶的基站电磁波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 0。

小结 移动通信设备所发射的电磁波是在安全范围之内的, 公众不必为此担心。 只要以实事求是和 科学的态度来了解和认识电磁辐射, 就会发现它并不可怕。 同时相信移动通信企业也会对公 众健康作出郑重的承诺,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居民没有必要担心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
我国制定的电磁波安全标准中 900 兆赫兹频段(即移动通信频段)应当不高于 40 微瓦/平 方厘米(功率密度单位),而在实际使用中单个基站的发射功率还要严格到这个标准的五 分之一,即 8 微瓦/平方厘米。相比较而言,欧洲国家大部分都执行 900 兆赫兹频段不 高于 200 微瓦/平方厘米的标准,比我国高 5 倍,我国的标准是更为严格的规定。 河北移动公司曾请环保部门对基站电磁波辐射进行了历时 6 个月的测试评价,对 131 个有代表性的基站选取话务高峰期进行了抽测和分析,尤其侧重评价移动通信基站电磁 辐射对居住区、办公区和公众活动区等敏感区域的影响,得到大量翔实准确的数据。检 测结果表明,农村基站天线塔基地面半径 50 米以内辐射功率值为 0.02~0.08 微瓦/平 方厘米,半径 50 米以外为 0.06~0.14 微瓦/平方厘米,远低于 8 微瓦/平方厘米的最大限 值。城市基站距天线 30 米外的环境敏感处的功率密度值均低于 8 微瓦/平方厘米的限 值。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北方交通大学抗电磁干扰研究中心和信息产业部第五十四所等 机构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此评价项目进行了最终审查,确定测试结论和检测数据真 实可信。 移动公司解释相关人员解释说,手机与基站之间为确保通话质量,自动遵循双方约定 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动态调整互相之间的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在上 述控制原理下, 一个覆盖半径在 500 至 700 米的 BTS 基站, 相对于该范围内的移动手机 而言,距离基站越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当 GSM 手机在距基站 70 0 米左右的楼内通话时,GSM 手机的发射峰值为 2W 左右;而当手机移动到距基站 1 至 200 米的视角距离时,GSM 手机的发射峰值自动调节在 0.1W 左右。由此可以推论:移 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 相应每个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GSM 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 近,GSM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电磁辐射当量越低、越安全。

基站辐射比手机辐射大吗?
人类所承受的基站辐射,远比由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发出的来得低,因此应该不会 对人体有害.更何况,人类使用电视机与收音机已经几十年了,仍不见其辐射对人体有何严 重伤害.
有许多人使用手机,基站的数目自然也不少.作为手机与手机之间传送讯息的桥梁,基站 同样会发射出辐射. 即使不使用手机, 基站也不断进行着接收讯息、 传送讯息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承受辐射,躲也躲不掉.
用手机而受辐射可说是自愿性的,但对非用户而言,他们却必须“强迫性”地承受基站辐 射.如果基站发出的辐射对人类健康有害,非用户便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基站无处不在,它对人体会否会造成伤害呢?
基站发出的辐射与手机相同,同属无线电波.无可否认,基站辐射威力绝对比手机来得强 很多. 但这并不代表基站就比手机对人体有更大的负面影响. 无线电波的威力会随着传送距 离而减弱.离基站越远,辐射的程度就会越弱.
举例说明,一个离基站五米的人所承受的辐射若是 16 级,十米外的人便只承受四级的辐 射,而二十米外的人则承受一级的辐射.一般上,人们不会紧贴着基站使用手机,不过却与 手机作近距离的接触.这么一来,手机的辐射程度便变得比基站来得强.
有一项有关辐射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住在城市地区的非手机使用者,24 小时内 所承受的辐射(基站、收音机、电视机等) ,只等于用手机七分半钟所承受的辐射.住在乡 村地区的人则只像是用了手机六秒钟.
扣除收音机与电视机等的辐射,基站的辐射可说是微乎其微.
到底基站是如何运作的呢?

基站能够传送讯息,靠的是事前被分配的频道.无线通讯服务供应商将一个频道分成多个 “通道” 每个通道将用户的说话分成多个“小包” 分时段传送出去.当基站接收到一个个“小 , , 包”的讯息后,便将之重新组合,变成完整的对话.
无线通讯服务提供商一般上将频道分成 125 个通道, 而一个通道能让最多 8 个用户同时利 用一个通道.这表示一个基站同时能服务 1000 个用户.
但一个频道不能为两个隔邻的基站所使用.为了争取更多用户,无线通讯服务提供商便得 重复使用同一个频道.打比方,某一个地形呈长形的地区设 10 个直排基站,单数的基站用 一个频道,双数的基站则用另一个频道.那么,只以两个频道便能为 10000 个用户提供服 务.这样一来,无线通讯服务提供商便能以一定数量的频道,在全岛各地多设基站为用户提 供服务.
移动基站辐射担心源自认识误区
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问题, 广大居民一直比较关心。 很多居民对在自家楼上架设通信基 站表示担心,认为基站电磁辐射会危害身体健康。今年截至目前,市无线电管理处已接到 7 起居民投诉。 那么, 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是否真的危害人体健康?人们该怎样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本报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无线电管理处处长郭玉峰。郭玉峰说——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空中发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 辐射必然会造成电磁污染和危害。其实,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地球本身就是 一个强大的电磁场, 电磁场阻挡了大量的外太空高能粒子, 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干扰和 损害。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类利用电磁波发明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广播、电视、家用电器、 移动通讯、测井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电磁波,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的移动通讯用户已达到 30 万户左右。各移动运营商为了服务好用 户,不断对网络进行优化。以前一个基站可以管方圆几十公里,但随着用户量增加,基站不 能超负荷运转,必须降低基站功率,减少覆盖范围,增加基站的数量。也就是说,移动通信 基站密度越高,相应每个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越低,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手机在使用 过程中对通话者电磁辐射当量越低、 越安全。 从全国职业病防治或各种癌症发病率的统计分 布看,还没有因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而确定的病例。因此,老百姓没有必要担心基站的 电磁辐射。 有测试表明, 发射功率为 20 瓦的大功率基站, 其天线前 10 米的功率密度是每平方厘米 0.6 微瓦,远低于每平方厘米 40 微瓦的国家标准。何况,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或带钢筋 的墙时,还要减弱。因此,将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时,宅内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所发射的电磁波是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公众不必为此担 心。只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和认识电磁辐射,就会发现它并不可怕,广大居 民和各移动通信运营商都要本着互谅互让原则,共同搞好通信建设。
中国移动在我家不到 30 米处,安装一高 40 多米铁塔,是否对我们产生辐射? 移动通信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和外界的沟 通联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这一广泛覆盖的移动通 信网络正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之一。但同时,移动通信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在大众 的心目中仍然是一种神秘的事物, 这其中, 移动通信的基站电磁辐射也是百姓认知模糊和容 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报道,以致引起了一 些不必要的误解。 人们之所以会对电磁辐射抱有这样的坏印象, 最根本的缘故是对它不甚了解。 其实人类 一直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 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 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 产生电磁辐射, 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虽然普遍 存在,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怕。当电磁辐射能量(其大小用场强度表示)被控制在一定限 度内时,它对人体、有机体及其他生物体是有益的,它可以加速生物体的微循环、防止炎症 的发生,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场合,高强度的电磁波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就是日常 所说的“电磁污染”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 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那么,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哪些地方 的电磁辐射强度比较大?这主要有:(1)电脑 0.6-1.5 米的距离内;(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 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3)工、科、医电气设备及 VDT 周围;(4)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可见,基站作为移动通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虽然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但是民用移 动通信的辐射强度远远低于可能产生危害的强度,与电脑、家电和专业电气设备等相比,基 站并不属于较强辐射源之一。 事实上, 我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标准严格符合国际及国家标准。 我国主要的标准是国家环 保局和卫生部颁发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具体而言,国家标 准要求电场强度小于每米 12 伏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 40 微瓦。 这样的辐射比电视 机和电脑的辐射还低。一般 GSM 基站天线高度均在安全值以上、距离居民楼都有一定的距 离,由于电磁波在空中的衰减,因此不会对附近住户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一般 GSM 基站天线高度均在 35 至 55 米,发射功率为 20 瓦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线前 10 米的功率密度是每平方厘米 0.6 微瓦。另外,多个基站,例如 10 个基站的辐射功率也不 等于单个辐射功率的 10 倍;相反,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网优规划,基站密度越高则总辐射 强度越低。 从全球发展情况看,目前,GSM 网络占据全球移动通信 70%以上用户,而且在欧美使

用过多年,没有出现因辐射而危害用户身体健康的情况。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相应的电磁 辐射安全标准十分严格,只有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才能入网。作为运营商,也会严格执行国 家相关标准, 在移动基站的网络规划上从用户角度出发, 对基站布点进行严格的覆盖优化设 计,保障基站附近居民生活安全。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截至目前,世界上尚未发现一例因电磁辐射 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确定案例。 可见,谈基站“色”变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广泛应用的民用通信技术,已经在长期 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无害的,人们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作为高科技结晶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

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又传出消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

关于WiFi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的说明

关于WiFi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的说明 根据各研究机构的测试,在两英尺的距离,利用最粗糙的计算方式,以及最高的发射频率,一个802.11b发射设备所能产生的辐射大概是每平方厘米2微瓦(即每平方厘米百万分之一瓦特),这个数据是怎么一个概念呢?不妨跟一些参照物比较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由电视、收音机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大概是每平方厘米1微瓦(所以802.11b设备的辐射只不过是这个数据的2倍),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当然不会感到任何的不适,而手机发出的辐射又是如何呢?经测试,目前市面上使用的CDMA手机其工作时发射功率大概在1.55瓦特到1.07瓦特之间,而GSM手机的发射功率最高值是1.49瓦特,最低为0.22瓦特,这个数据相比无线网络设备已经大了N倍,而我们每天都还在用着手机,又何必去担心无线网络设备的辐射问题呢? 辐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发射功率的大小,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不能大于10mW,而其他国家的标准相对宽松,比如:日本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的上限是100mW,欧美一些国家是50mW左右。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产品一般都符合欧美国家的标准。手机在功率大的时候可以到1W多,绝大多数无线路由器的发射功率也就在50mW ~100 mW之间,而无线网卡的功率一般在10mW以下。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做有规定,只要无线网络设备的辐射限定在是每平方厘米1000微瓦之内都是安全的,因此,哪怕有多个无线设备同时在一个房间内使用也不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网络产品,天线的增益一般为2dBi和3dBi,为了无线信号的扩展,一些用户喜欢更换高增益的天线。由于天线是无源器件,并不会增加功率,不管加多大增益的天线,它发射的功率都不会比50mw更高,发射功率主要取决于发射热点,即无线路由器、无线AP本身,只要它们的功率符合安全标准,大家就可以放心更换高增益的天线。

手机辐射对人危害的研究

手机辐射对人危害的研究 课题组长:张憬 课题组员: 班级:高二()班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2011年2月28日

目录 一结题报告 (2) 二附件 (1)开题报告 (2) (2) 活动日记 (14) (3) 采访记录 (14) (4) 心得体会 (15) (5) 后记 (18)

结题报告 前言: 手机代表科技的进步,它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它的弊端,我们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危害,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防辐,做到健康的使用手机,合理的使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辐射;健康 有关专家说: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 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靠SAR值来衡量 而我们常听说的移动电话吸收辐射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这个SAR值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其中针对脑部部位的SAR标准值必须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但是这并不表示SAR等级与手机用户的健康直接有关。 手机辐射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特别是那些工作在白领阶层的人们他们使用的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泰尔实验室)是我国检测电信产品传输质量的专门机构工程师马鑫在电信产品辐射方面颇有研究.他就有关手机辐射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1、防磁贴是否能真正防止辐射呢? 不是很理想.更为严重一点说根本不起作用。因为辐射源是手机天线而把所谓的防磁贴贴在听音器上面你说怎么会起作用呢?如果把防磁贴贴在天线上不就行了吗?绝对不行.因为这样会改变天线周围的磁场,使得天线的信号发生变化使得通话不能正常进行。 2、手机什么时候的辐射值最大? 手机信号刚接通时,因为这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功能率。所以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时,信号接通的瞬间最好把手机放在离头部远一点的地方。 3、CDMA与GSM系统的手机其辐射有区别吗?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 危害及案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脑瘤。 据2006年4月19日在广州举行国际神经肿瘤治疗论坛上,专家指出:近30年来,我国城市男性脑癌发病率狂增100%,女性增加50%,都是与电磁波的辐射危害有直接关系。天坛医院胶质瘤诊疗中心近两年的门诊和病房的患者数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课题组长: 罗伍庭 a.职位 主持人:罗伍庭 发言人1:向帅发言人2:余健 抄写员1:蒋奇作抄写员2:张晋恺 调查员1:陈庄闽调查员2:杨林 实践员1:唐鹏实践员2:徐铭 b.分工 每次活动通过抽签自由组合,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写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制作调查问卷与统计。 第四阶段:访问手机公司有关人士,了解我市现今的手机辐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辐射问题的实行的方案。 第五阶段: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的手机辐射状况和广大群总对手机辐射问题的看法以及治理该问题的建议。 第六阶段: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最后成果,写结题报告。 得出结论: 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 1.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 2.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 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 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 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

移动基站辐射对人体安全的危害很小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82 移动基站辐射对人体安全的危害很小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移动基站辐射对人体安全的危害很 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移动基站辐射对人体安全的危害很小。 建设无线通信基站是为市民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要,通信基站所产生的发射功率低于我们使用手机通话时的功率,完全符合人体健康的要求。 我国GSM(简称2G)基站产生功率在10瓦左右,2G基站天线建在建筑物楼顶,对宅内居民是安全的。而 3G基站的功率只有2至3瓦,当距离基站5米外时,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功率也在2瓦左右。3G基站虽然频率提高了,但比2G基站更健康、更安全,电磁功率比我们使用手机通话时的功率还小,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无线通信基站信号的传播随距离衰落很明显,在城市中更因建筑物阻挡而使室内的信号衰落严重。根据目前无线网络的覆盖特征及容量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基站平均间距应达到200米—300米左右,且基站布局均匀才能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质量。居民小区是用户集中、通信需求旺盛且建筑物阻挡严重的区域,为保证良好的通信服务

论文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手机辐射影响健康也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能够在纷杂的媒体的关于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的报道中,明确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程度,并以此为契机了解电磁辐射的作用机理,以及可能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小组通过网络以及图书馆查找到一些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经研究发现,虽然目前这一类的实验很多,但是结果十分类似,即都指出了手机信号量级的电磁辐射在短期内对于绝大多数的疾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长期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效应还有待于继续的研究。 关键词:手机;辐射;健康 一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二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 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 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 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收. 表面吸收:频率远大于3000MHz时,主要呈现体表吸收. 手机辐射属于热点区域,辐射的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客观准确给出结论.但测试发现,手机辐射有如下一些特点: 2.1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仅为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的1/10.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最大,前面板虽也有辐射,

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新闻背景 最近有报道说,在甘肃平凉市的一个居民点,很多人出现了脱发、失眠、胸闷、肌肉酸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人们怀疑,距离他们居所不远的通信基站发射塔是导致他们患病的祸根。 基站和高压线等可能带来的辐射问题不仅让平凉当地的居民为健康担忧,在全国很多地方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输电设施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2006年度报告中显示,北京市高压线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北方向,其中东四环、南三环、南四环、北四环分布有较大高压线群。北京百旺家苑、世茂奥临、西山枫林等小区业主都曾因高压线问题而展开过大规模维权行动。某知名网络论坛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电磁辐射污染、噪音污染等已成为购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困扰购房者心理的“高压线”。 辐射的危害有多大 高压输变电设备所产生的是工频电磁场,其强度随距离增大而递减。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1年6月将工频电磁场(即输电线路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归为人类可疑致癌物(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也不够充分,或人群致癌性资料不充分但动物致癌性证据充足)。 国外针对高压线基站所做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多,国内近年也有一些相关报道,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多项研究显示,居住在高压线基站周边居民的肿瘤、白血病发病率比当地其他区域居民高。

美国流行病专家Wertheimer和Leeper于1979年首次报道,居住在大电流配电结构的电线附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加。其后,国际上有10多个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然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大多数都显示,极低频磁场暴露与肿瘤发病率相关,尤其是与白血病、脑瘤、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颅骨也比成年人薄,对辐射缺乏防御能力。因此,人们更加关注高压线、基站等电磁辐射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即使是专家也不敢否认基站天线可能对儿童造成危害。瑞士和英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久居住在有高压、超高压输送电线与变配电站附近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是其他地区的1~3倍。美国加州健康科学评价机构的结论是,电磁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罹患儿童白血病、成人恶性脑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流产等的危险性增加,可能引起自杀和成人白血病。 国内国外皆有规定 针对高压线、基站的电磁辐射问题,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都有一定的防范政策和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其对人群的健康影响。 西方国家为保证儿童的健康安全已作出明文规定,在幼儿园、学校或医院的房顶禁止安装手机转发天线,已经安装的必须立即拆除。瑞典全国辐射协会建议,架设电缆应尽可能远离城市、村庄,以免居民遭受电磁辐射。美国放射性防止测评会(NCRP)规定,学校、幼儿园、住宅与办公楼等建筑群附近不准架设高压线。 我国法律规定,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必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中规定,电场强度只有符合小于每米12伏或功率密度小于每平方厘米40微瓦的上限要求时,才算符合安全标准。这个标准比手机、电脑的辐射水平还要低。当前,我国大部分电磁辐射类项目的建设都进行了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了施工。所以,市民对周围存在的电磁辐射类设施不要盲目恐慌。 链接 防辐射危害措施种种

手机对人体的危害

晚上睡觉手机离多远才能无害? 现在手机是很大众化的物品,几乎人手一部,很多人喜欢在睡觉时玩手机,玩完了不知道该放多远好。那么睡觉手机放多远没辐射?睡觉手机放床头的危害? 睡觉玩手机几乎每个人有过,手机有辐射是众所周知的,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睡觉前一定要将手机远离身体,下面来看看手机的危害有哪些吧! 睡觉手机放多远没辐射 睡觉的时候最好关机,因为手机有辐射,无论放在床的哪边都有辐射,晚上一定要开机的话,如果说辐射最小的地方应该是脚后跟了 手机别放枕头边,但距离为多少,还没有权威的数据,大多数人以1.5米为宜。 睡觉手机放床头的危害影响睡眠 实际上,手机会产生一系列的无线电波,而这部分无线电波就会影响到大脑皮层内部的血流量,引起脑电图发生变化,可能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失眠症的人士而言,可能会因此一夜无眠。

对大脑造成伤害 要知道,手机发送的无线电波即便再少,也有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如果长期把手机放在枕头边睡觉,很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以及耳鸣等等问题。 睡觉手机放床头充电的危害影响内分泌特别是女性朋友,如果长期将手机放在枕头边,很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造成月经失调等问题,不可忽视。要知道,月经不调不但会严重影响女性的排卵情况,甚至还会导致受孕困难的问题。 影响生育功能 要知道,手机辐射对于男性生殖系统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根据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长时间接受到手机微波辐射,很可能导致精子的产生量变少,出现弱精症的概率升高。 可能引发肿瘤 另外,也有不少的人士纷纷表示,手机产生的辐射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神经元细胞在高温状态下死亡,如果后期分裂出来的胶质细胞有一部分异常,会加大肿瘤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报告编者:付文卉班级:五(1)班学号:11号 手机是现代人的随身助手,也是我们方便的通信工具。手机在人们普通生活中 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它也是人类的杀手之一手机辐射。据统计,目前全球约30 亿人用手机,是吸烟人数的3倍。中国13亿多人口,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7亿,也就是说,平均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拥有手机。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数 字产品,很多人几乎24小时手机不离身。因为它与人们相伴出行,往往对人 体造成的辐射量比电视还大,那到底手机辐射对人体有那些危害呢?看看我的 研究报告你就知道了o(o~~ 二、调查方法 1、阅读书籍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2、阅读报刊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3、上网搜索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 4、上网搜索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5、阅读书籍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 办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阅读书籍了解什么是手机辐射?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 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阅读报刊了解手机辐射的危害有哪些?手机 致癌性或比香烟强直板机袖珍机辐射最大信号弱的地方少打。信号差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同样的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 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上网搜索关于手机辐射的注意事项。第一,最好在拨出或接通2秒钟后接听;第二,最好不要在移动的交 通工具上,尤其是行驶在高速公路的车辆上使用手机,此时手机与基站距离不 断变化,辐射时强时弱,对人体危害较大; ...... ...... 上网搜索哪几种人不宜使用手机。 1、癫痫(dian jian)病患者; 2、严重精神病患者; 3、白内障患者; ...... ...... 阅读书籍了解手机辐射危害怎么办 1、注意手机的摆放位置。由于手机只要处于待机状态就会产生辐射而且辐射对人的各个器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医学专家建议我们手机不用时最好放在包里 或是夹克衫的口袋里但不要放在胸前的口袋中也不要直接挂在胸 前。 ...... ...... 四、总结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 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但我认为 未成年人用手机不是不可以,但是切记要少用。我国手机用户已近二亿部,相 当数量的手机辐射严重。为保护数亿国民的健康,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颁布 我国的手机防辐射安全标准并认真执行。

通信基站辐射问题

辐射问题 人体健康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基站辐射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介绍电磁波、无线电波和微波的原理和分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验证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此来深入探讨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引言 收音机发出悦耳音乐,电视机播放精彩连续剧和电影,通过手机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雷达显示出远地航行的军舰、高速飞翔的飞机,透过射电望远镜发现遥远的星球……所有这些,全都仰赖于神奇的无线电波。 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电磁辐射与人体组织交互作用的潜在危害性引起了普遍关注,然而,人们却无法抗拒无线设备为生活带来的灵活和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精确量化这些交互作用,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 2、电磁波及其分类 首先,我们知道手机通信依靠的是无线电波,它和可见光波、检查身体的X射线、治疗疾病用的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唯一的差别是波长不同。电磁波谱范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电磁波谱范围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当带电系统的电荷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系统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也随时间变化,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在其周围激起电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会向系统周围的空间传播,这种运动着的电磁场就是电磁波。 现代人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中。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大气、宇宙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这是自然的电磁波;人为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如无线电台、手持移动电话、氦弧焊机、交流高压输电线、汽车点火器、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实际上,在地球任何地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存在着各种频率、强度不一、看不见、摸不到又闻不着的电磁波。只不过,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不需要的罢了。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悠息相关,如果真的远离它,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然而,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人们对电磁波辐射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3、无线电波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目前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高频感应加热方面: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加工,如区域熔炼(提纯半导体)和外延(使衬底硅片上生成一层单晶硅)等,使用频率多为300kHz~3MHz。 ◆高频介质加热方面:加热对象为不良导体,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的烘干、橡胶的硫化等,使用频率为10MHz~30MHz。 ◆微波方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等,频率一般在3GHz~300GHz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文摘: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 同时,手机辐射影响健康也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能够在纷杂的媒体的关于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的报道中,明确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程度,并以此为契机了解电磁辐射的作用机理,以及可能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小组通过网络以及图书馆查找到一些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经研究发现,虽然目前这一类的实验很多,但是结果十分类似,即都指出了手机信号量级的电磁辐射在短期内对于绝大多数的疾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长期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效应还有待于继续的研究。 关键词:手机;辐射;健康 一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 1.1 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 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 1.2 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

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探究

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探究及预防 【摘要】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手机大行其道,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甚至每天二十四小时伴随着我们。因此,关于手机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成了大众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各种手机及其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来论证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同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以期对手机用户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手机电磁辐射危害预防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电子产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手机自然是电子产品中的佼佼者,据相关网站数据显示,截止2012 年7月底,我国正在使用的手机用户数量达 13.45亿,位居世界之首,几乎人均一部。 【1】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其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 2001年2月 15日香港文汇报报道:尽管学术界对手机电磁生物效应的某些机理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瑞典的一家科研机构对一万多名使用手机的瑞典人作了一项调查,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越频繁的人,其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就越明显。科技工作者已研究证明:人体持续受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会产生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可能会引起皮肤发热、眼球白内障、睾丸退化、身体疲倦、头疼、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此外该家媒体还详细报道了手机微波易入大脑、英国科学家也弃用手机、多用手机容易衰老、微波老鼠丧失记忆、患癌机会增多和手机插腰易生畸胎等方面的实验和相关的结论。 那么,手机的电磁辐射有多大?对人体有没有伤害?如何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特意撰文,介绍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的机理以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给出降低手机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关预防措施,帮助使用者学会保护自己。【1】2:手机通信技术种类简介;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 AMPS,TACS,但是基本上是以频分多址(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 iple Address)方式工作,通话期间,用户被分配一个频道,说话的信息以调频(FM)信息方式传递出去。此种手机的工作频率随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450 MHz或 800~ 900 MHz。目前模拟手机已逐步淘汰,很少见了。 第二代手机(2G)采用全球通系统(GSM: Globe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数字式手机。它以时分多址(T DMA: TimeDivision Mult iple Address)方式工作。用户的通话信息以数字编码信号的形式传输。GSM的工作中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基站对人体的危害及案例 移动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脑瘤。 据2006年4月19日在广州举行国际神经肿瘤治疗论坛上,专家指出:近30年来,我国城市男性脑癌发病率狂增100%,女性增加50%,都是与电磁波的辐射危害有直接关系。天坛医院胶质瘤诊疗中心近两年的门诊和病房的患者数量成上升趋势,患病的男女比例为3∶1。记者在该中心病房采访时发现,入住的病人有不少40岁左右、看起来身强体壮的青壮年,他们平时都感觉身体不错,只是在偶然就医或体检时被诊断出来患了脑瘤 著名雷达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说则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包括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也一样。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发现的。经常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会很严重,而这种危害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引发头晕头疼等

通信基站辐射问题

辐射问题 人体健康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基站辐射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介绍电磁波、无线电波和微波的原理和分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验证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此来深入探讨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 、引言收音机发出悦耳音乐,电视机播放精彩连续剧和电影,通过手机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雷达显示出远地航行的军舰、高速飞翔的飞机,透过射电望远镜发现遥远的星球……所有这些,全都仰赖于神奇的无线电波。 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电磁辐射与人体组织交互作用的潜在危害性引起了普遍关注,然而,人们却无法抗拒无线设备为生活带来的灵活和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精确量化这些交互作用,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 2、电磁波及其分类 首先,我们知道手机通信依靠的是无线电波,它和可见光波、检查身体的X射线、治疗疾病用的Y 射线都属于电磁波,唯一的差别是波长不同。电磁波谱范围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1 电磁波谱范围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当带电系统的电荷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系统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也随时间变 化,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在其周围激起电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会向系统周围的空间传播,这种运动着的电磁场就是电磁波。 现代人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中。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大气、宇宙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这是自然的电磁波;人为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如无线电台、手持移动电话、氦弧焊机、交流高压输电线、汽车点火器、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实际上,在地球任何地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存在着各种频率、强度不一、看不见、摸不到又闻不着的电磁波。只不过,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不需要的罢了。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悠息相关,如果真的远离它,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然而,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人们对电磁波辐射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3、无线电波与电磁辐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污染。目前 电磁辐射的来 源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高频感应加热方面: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加工,如区域熔炼(提纯半导体)和外延(使衬底硅片上生成一层单晶硅)等,使用频率多为300kHz?3MHz ?高频介质加热方面:加热对象为不良导体,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的烘干、橡胶的硫化等, 使用频率为10MH L 30MHz ?微波方面:主要用于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研究等,频率一般在3GHz?300GHz 之间。 ?生活方面: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家用电脑、电吹风、电热毯、护眼灯等。 ?信号发射设备:如电视信号塔、移动通信基站、寻呼台基站和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等。 目前,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我国已对9kHz?1000GHz频带内的无线电业 务做出了规划:

手机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25岁的姜小姐洗脸时感觉到右边耳垂附近有鼓包,而且比较硬,但当时没在意,过两个月后包越来越大,这才来医院检查。医生确诊此为腮腺肿瘤。 “我打电话都是在晚上九点以后,因为手机费有优惠,跟男朋友煲电话粥都有两小时,直到手机发烫,烫得不行才挂电话,而且白天还要联系业务,多半是用手机,这四五年我已经打坏了七部手机。” 良性还是恶性肿瘤?手术可否治愈?术后是否会影响面容?面神经的功能能否全部恢复?这些是姜小姐即将甚至是长久要面临的问题。主治医生陈教授说,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群,是腮腺肿瘤高危人群。姜小姐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如果以为自己不能成为全国三亿手机用户中的特例,有着侥幸和不屑心理,那就大错特错了。请看下面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警觉。 手机放枕头边-----导致中枢神经障碍 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手机挂在胸前-----导致心脏病和内分泌紊乱 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电磁波辐射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导致女性月经失调。。 手机放在裤袋-----杀精,影响生育机能,甚至产生DNA病变 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手机上网、阅读-----导致眼癌 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使用手机上网、读书的人群,患病率会更高。 由德国埃森大学施汤授领导进行的研究却有惊人发现,他们在调查一种“葡萄膜黑素癌”的眼癌时,便发现该癌症与辐射有密切的关系。 专家提示,可以通过改变使用手机的方式、控制手机电磁波暴露总量,来减少发病机会。读这篇日志的您是不是已经有防范意识,并且已经在采取措施了呢?如果是,请耐心往下看。因为有些措施是无科学根据,是无效的呦。 无效措施一:给手机贴上防磁贴。严格地说这种方法根本没有作用,因为手机的辐射源是天线,而防磁贴却被贴在听音器上,怎么会有效果呢?其实,市面上的防磁贴,成本还不到一元钱。 无效措施二:选用塑料外壳的手机。塑料壳与金属壳的手机辐射是一样的,即使塑料壳的手机内部也会涂一层金属,用来与外界保持隔离。 无效措施三:购买天线外置式手机。无论天线内置或外置,辐射量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手机天线的材料和尺寸没有改变,即使手机小型化或天线内置,也不比外置式天线的辐射强。无效措施四:购买进口手机。所有手机的生产都必须符合欧洲的FTA认证标准,这个标准所规定的辐射量对所有手机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进口手机并不见得就比国产手机辐射弱。 有效措施一:接通瞬间将手机远离头部。手机信号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率,也是辐射最强的时候。其后,手机辐射会迅速降低,并保持在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