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07年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卷后的答题卡内。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君主世袭制

B 、奴隶制

C 、封建制

D 、分封制

2、商鞅说:“治世不一道,治国不法古”,其变法法令引起奴隶主旧贵族最不满的是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军功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3、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少数民族聚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文成公主入藏

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经济格局最终形成是在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5、如果拍一部反映北宋时期的电视剧,其中可能出现的情景有

①士兵有的用火药武器作战②海船上装有罗盘针

③讲说“杨家将”抗辽故事④在瓦舍里看滑稽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明清时期,经济生活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小说。

这说明我国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B、封建国家逐步走向分裂

C、封建社会繁荣发展

D、封建国家逐步走向衰落

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8、“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

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殖民扩张D、宪章运动

9、右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德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德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实行新政

B、建立法西斯统治

C、寻求美国帮助

D、走社会主义道路

10、小鸣的爷爷讲述他们年轻时,学校停课、大家穿着时髦的绿军装,爬上火车到北京受

到毛主席的接见,个个激动万分。你猜一猜此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

A、1953—1956年

B、1958—1960年

C、1966—1968年

D、1974—1975年

11、在历史辩论会上。甲同学说:我们国家要用道家思想“以法治国”;乙同学说:不对,要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丙同学说:不行,应用墨家思想“以礼治国”;丁同学说:还是用儒家思想“兼爱”人人互助治理国家。哪组学生引用思想都不正确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丁

12、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这一事实表明

A、萨达姆统治不得人心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和平与经济不可兼得

13、如果要评选195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下列哪个人物应该当选?

A B C D

14、与右图所示旗帜(蓝底白星)相符的信息是

①2001年中国WTO ②1993年欧洲联盟

③世界最大的经济体④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⑤比利时布鲁塞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

15、在近代中国,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钉”。这表明( )

①洋货质量好于国货②近代民族工业很落后

③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④洋货动摇了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16、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A、恐怖主义

B、资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冲突

1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上日程,这一战略主要指的是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活动主题:近代化(16分)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在其影响下,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某班同学以近代化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第一组同学对“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线索”模糊不清,请你用图示法帮助他理清大致线索。完成空白①②③④⑤的适当内容(5分)

第二组探究中国近代化 鸦片战争以后,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往何处去”?中国人民在“投怀”西学的浪潮中,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 请将答案填在下列方框内 :(4分)

(2)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造枪炮。请写出“他们”中的其中一位。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吗?说出你的理由(3分)

(3)④处的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

第三组对前面两组同学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请你参与回答问题:历史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察古知今,鉴往开来”的学问,在对近代化的探究之后,你从中感悟到哪些道理?(2分)

19、背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某班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活动,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内容。(10分)

步骤一:利用图片,从中获得有效历史信息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3分)

(2)从图二到图三反应新中国的外交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步骤二: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纵横比较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又一方法。小红设计以

时期内容(举例)特征原因国际格局

旧中国《南京条约》《马关条

约》《辛丑条约》

①落后维也纳体系

北洋军阀时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

败、《九国公约》

国际地位低

落后②

(2分)

20、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九十周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道路。但苏联在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也留下来深刻的历史教训。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产生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二: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

1913年——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这个“错误”的?(1分)

(2)依据材料三,说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2分)并结合材料三中的图表内容,简要说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建设造成的影响。(2分)

(3)针对斯大林的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他们改革所导致的后果是什么?(1分)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5)从苏联解体的历史中,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2007年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分)DBADD / DCBBC/CCBCB/DA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活动主题:近代化(16分)

第一组①思想解放②政权转型③新航路开辟④第一次工业革命⑤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组(1)①洋务运动②政治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4分)

(2)魏源、李鸿章等;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使中国走向富强;

理由是:洋务运动是将西方先进的技术用来巩固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最终失败了。(或生产关系没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分)

(3)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第三组道理:历史是不断地探索中向前发展的,正确的改革、科技的进步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开放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等等。(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则可)(2分)

19、步骤一:(1)外交成就:(3分)

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

③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变化: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合作领域(1分)

步骤二:①屈辱外交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中国参加雅尔塔会议,成为联合国五国常任理事国之一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

提高国际地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任意两点2分) 20、(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1921年开始试行新经济政策(1分)

(2)内容: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至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2分)影响:①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2分)

(3)后果是:引起政局变动,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分)

(4)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1分)

(5)经验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国情,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