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与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与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就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与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从时间上瞧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2、

8~15、5 ℃,7月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27~28 ℃,1月

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

2 ℃(图1)。气温分布趋势南

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与太行山地,因地

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

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

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

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

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她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与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之间。豫西山地的卢氏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氏只有184d。南阳盆地与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其她地区在200~220d之间。

3、地温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一般15~17℃,北部略低,南部稍高。一般在11月下旬出现冰冻,2月下旬与3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深度20~30cm。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0℃左右,南部信阳在2℃以上。7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30℃左右,南北相差不大。1月份与7月份相差30℃以上。1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多在0℃以上;7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在30℃以下,且越深相差越小,各月悬殊也越小。

二、降水量、蒸发量与湿度

1、降水量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淮河以南1000~1200mm,黄淮

之间(包括豫西山区)年降水量700~900mm,豫北及豫西黄土地区为600~700mm,南阳盆地年

降水量750~850m,

具有从南向北递减

趋势。

因受季风影响,降

雨年内很不均匀,

雨量集中在6、7、

8、9月(图2),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

50%~60%,而且降

雨强度大,在多暴

雨区如鲁山与太行

山、伏牛山东麓一

带,常造成洪涝灾

害。冬季全省降水

量都很少。黄河以北与豫西伊洛河流域,秋季降雨多于春季;北纬33°以南地区,春季降雨大于秋季。降水量年季变化大,丰水年与干旱年降水量相差达2、5~3、5倍,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淮南与豫西山区为0、25,淮河流域以及豫东平原大部分地区为0、30,豫北为0、35~0、40。

2、蒸发量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由淮南的1100mm向北递增到1700mm。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最大值豫北出现在6月,豫南为8月。年陆面蒸发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淮南雨量多,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达700mm,为全省最高地区,中部为600mm,豫西、豫北为500mm。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这主要就是受太阳辐射、温、湿、风、气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制约所致。

3、湿度

湿度反应一个地区的气候干湿程度,通常用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即湿润系数做指标,以K表示)来衡量。河南省年湿润系数分布,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西部山区大于东部平原。

大致驻马店与新蔡以南地区的K值普遍大于1、0,气候比较湿润,水分收入大于支出;黄河两岸及以北地区K值小于0、6,水分支出大于收入,气候比较干燥。湿度系数的季节变化,除淮南外,各地冬、春季降水量小,各月K值均小于0、8;自春季到夏季,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各地月湿润系数也相应增加,特别就是盛夏7、8月,最大湿润系数达2、3(如南阳);秋季9、10月随着降水量的迅速减少,湿润程度逐渐降低,各地湿润系数多小于0、6,回复到半干旱状态。

三、不利气候条件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气候存在着自南向北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冷空气交流频繁,易造成旱、涝、干热风、大风、沙暴以及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1、干旱

干旱就是河南省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全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干旱。但春季最为频繁,占37%,干旱期也相当长,无透雨日一般在60~70天左右,最长达80~90天。初夏干旱出现较多,占37%,居第二位。伏旱频率较低,占20%,干旱较短,无透雨日数一般约40~60天,秋旱最少,只占14%。全省春旱北部出现较多,南部较少;伏旱南部较多,北部较少。

2、暴雨

由于降雨急骤的暴雨会带来洪涝灾害。淮河两岸及遂平以南的驻马店、确山、泌阳一带,豫西的鲁山、豫东的永城就是全省暴雨发生较多的地区,平均每年发生3~4次;豫北、豫东与豫南平原、登封平均每年发生2~3次暴雨。发生时间多在7、8月。

3、干热风

河南春末夏初之交期间常常发生一种干热的西南风或南风,称为“干热风”。这种风因为气温高,湿度小,风速与蒸发量都很大,对农作物正常生长极易造成危害。豫东北平原发生干热风最严重,平均每10年可遇6~8次,最多可达8~9次,少者也有2~5次;淮南与豫西山区较小,平均每年1~2次,其分布由南向北、向西向东递增的趋势。

4、大风

大风就是指≥8级的风,全省大风出现在冬、春两季,其分布为:5天以上的大风主要分布在鹿邑、周口、遂平、方城、三门峡一线以北的地区与淮河两岸及南阳盆地。出现10天以上大风的地区基本处于长葛、平顶山、舞阳、鲁山、汝阳、伊川以及渑池一线以北地区。郑州、平顶山、永城等地区每年出现20次以上。

5、沙暴

沙暴就是一种水平能见度≤1000m的沙尘风暴。黄河以南的沙丘、砂地为沙暴提供了物质基础。巩义市以东的黄河两岸,平均出现3个以上的沙暴日,中心地带位于郑州-民权一线的沿黄河两岸地区。郑州就是全省出现沙暴最多的城市之一,年平均出现7天以上,开封6~7天。另一个沙暴分布区在内黄一带,年出现3天以上,中心地带内黄县年平均6天以上。

6、冰雹

全省降雹地理分布特点:第一,降雹次数较多的地区多分布在太行山东南部、伏牛山地、桐柏大别山北部,呈一条弧状长带型,集中于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区;第二,北部多于南部,太行山东麓平原多于桐柏大别山北部;第三,山地多于平原,而山地中河谷盆地又多于一般山地。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学习资料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和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 12.8~15.5 ℃,7月气温最 高,月平均气温27~28 ℃,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2 ℃(图1)。气温分布 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 于西部。豫西山地和太行山 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 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 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 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 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二课时 名师指点 核心提示 1.我国气候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以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南部有小部分的热带季风气候。 4.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易混辨析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东部三种季风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沿海季风气候与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地形(或地势的高低) 学法指导 中国季风气候类型区分:夏季多雨型的看1月气温,大于15℃的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0℃—15℃之间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的是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的且降水小于400毫米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2.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3.下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4、安徽淮河以南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5.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6、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在时间上配合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多雨D.雨热同期 7、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与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与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就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与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510、7KJ/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33、7KJ/ cm2。从时间上瞧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25、1KJ/ 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54、4KJ/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2、 8~15、5 ℃,7月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27~28 ℃,1月 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 2 ℃(图1)。气温分布趋势南 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豫西山地与太行山地,因地 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 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 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 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 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2、3℃;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0、3℃)。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她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与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安排“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采用以不同形式呈现的方式来分散难点,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锋面雨的形成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前面学习冬、夏季季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特点,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教材将“气候复杂多样”安排在本节教材的最后,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前面知识的迁移、总结、运用和提高。综合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材编写的理念。第二部分,教材将“气候复杂多样”安排在本节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前面知识的迁移、总结、运用和提高。

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材分析】 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编写上采用了“分-总”的写法,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同时介绍了气候的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的另一要素——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两方面知识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过,学生利于理解。根据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干湿地区,从而组成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沿着这条主线学习,学生进而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有了深刻的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读图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 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 反映出我国气候的什么差异?形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各自见 解。 生答:气候要素中气温 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主 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决定 的。 以生活 中的情 境,引入 课题,激 发学生 的兴趣, 由发现 问题到 解决问 题。强调 地理知 识的应 用,学习 生活中 的地理。 衔接与过渡那么我国的气温具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定标展示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 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 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 干湿地区的分布。 学生默读学习目标 注意关键词语 整体感 知,在学 习中有 的放矢。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1]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

八年级上《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八年级上《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 设计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31-43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哈尔滨的是图,表示广州的是图。 (2)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 点。

(3)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这反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4)a图气温的年较差约℃;b图气温的年较差约℃。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1.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2.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31-43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哈尔滨的是图,表示广州的是图。 (2)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 点。 (3)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这反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4)a图气温的年较差约℃;b图气温的年较差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 (板书)气候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2.26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结果后,补充: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投影)图2.27,引导学生观察高山气候有什么特点?[学生: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垂直变化:海拔低处为热带气候类型和植被(椰子树)、海拔较高处为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落叶阔叶树)、海拔更高处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针叶树)、海拔最高处为寒带气候类型和植被(冰川广布)](播放VCD)引导学生边听《珠穆朗玛》歌曲,边欣赏藏族人民的服饰。 (提问)青藏高原居民为什么要穿着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藏袍?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43上的有关材料。 (学生回答)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适应温差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气候特色,也有不同的民族服饰。 (课堂活动)1.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 果菜乘专列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所种植的瓜菜每年都以200万吨的规模远销全国。为此,铁道部门还开通了从广东湛江至乌鲁木齐、哈

河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明显的过渡特征。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至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以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全年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长。 一、热量 1、光照和太阳辐射 河南省南部冬春季节雨水较多,而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600h之间,各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45%~60%之间。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黄河以北大部在2400~2600h,西部山地为2000h,其余地区都在2000~2400h。 全年太阳辐射量在113~cm2,太阳辐射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与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多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南部的固始县比北部的安阳地区偏多 cm2。从时间上看也有明显的变化,最低月值出现在1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到cm2;最高月值出现在夏季(北部出现在6月,南部出现在7月),一般均在 cm2以上。 2、气温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8 ℃,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2 ℃(图1)。气温分布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地,因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南阳盆地因伏牛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淮南地区由于位置偏南,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成为全省两个比较稳定的暖温区。 全省冬季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南部在0℃以上,如信阳为℃;北部在0℃以下,郑州为℃)。春季四月气温上升较快,豫西山区升至13~14℃,黄淮平原可达15℃左右。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比较均匀,除西部山区因垂直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在26℃以下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在27~28℃之间。秋季气温开始下降,10月平均气温山地下降到13~14℃,平原下降到15~16℃,而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都在16℃以上。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d之间。豫西山地的卢氏等地,无霜期最短,平均不到200d,尤其卢氏只有184d。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地区,无霜期较长,平均都在220d以上,尤其位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无霜期可达237d。其他地区在200~220d之间。 3、地温 河南省各地年平均地温悬殊不大,一般15~17℃,北部略低,南部稍高。一般在11月下旬出现冰冻,2月下旬与3月上旬解冻,最大冻土深度20~30cm。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北部在0℃左右,南部信阳在2℃以上。7月份地面平均温度在30℃左右,南北相差不大。1月份与7月份相差30℃以上。1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多在0℃以上;7月份5cm以下平均地温大部分在30℃以下,且越深相差越小,各月悬殊也越小。 二、降水量、蒸发量和湿度 1、降水量 河南的降雨与气温同步,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mm,淮河以南1000~1200mm,黄淮之间(包括豫西山区)年降水量700~900mm,豫北及豫西黄土地区为600~700mm,南阳盆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按过程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理利用气候条件,服务于生产及生活。学习过程:一、1、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份地区气候复杂多样,一年内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中国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24] 竺可桢研究了我国近五千年来_________规律。 完成好活动内容:【39页】 二、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南北跨度大,得到太阳光热越来越少,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图2.28】 (1)夏季风-----来自东部和南部海洋,以偏南风为主;【温暖湿润】 (2)冬季风-----来自北方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寒冷干燥】 (3)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_____向_____,离海洋越来越____,受_______影响越来越____,降水量越来越_____。 (4)青藏高原属于___________气候。 3、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 4、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差别却很大,景观差异大,为什么? 【见图2.29】 5、完成41页活动2题 6、思考:A、因地制宜,利用复杂的气候资源: B、复杂多样的气候对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三、对联欣赏:上联:海到尽头天作岸;下联:山登绝顶人为峰 四、名言: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胡锦涛 五、幸福人生八条:优秀是一种习惯. 快乐是一种美德. 成功是一种心态. 微笑是一种力量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简单就是享受. 1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板书) 1.读我国地形图思考并回答:我国地势怎样,面向什么大洋,背靠什么大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2.看屏幕,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比较范围的大小和所受季风的影响?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 〔概括总结〕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偏南风影响暖热多雨。 3.在季风区内,从北向南我国有哪些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北向南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补充说明〕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发展农业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 小结:由于我国面积广阔,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寒冷干燥,夏季气温明显偏高,暖热多雨,加之受季风影响,季风区面积广阔,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 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描图法、计算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1、我国的冬、夏季风的发源 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 围?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特点 范围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 3、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 重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 样”是我国气候的另一基本特 征,下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与学 习。 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我国季 风气候的特点,让学生指图 说出分界线,山脉的位置及 名称。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并指图 描述;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 回答。 通过知识回顾 做到温故知 新。“导入”开 门见山,直击 目标,让学生 带着的问题走 进课堂,做到 直击目标,有 的放矢。 承接过渡 同是千禧之年的“春节”,为什么我国南北地方的气候有如此大的差异,回顾七年级学习的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

读图 观察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教师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 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 究思考: 1、说一说: 读图观察16℃、8℃、0℃、— 8℃、—16℃、—24℃等温线, 冬季等温线大致与平行,越 往北,纬度越,气温 越,说明冬季气温分布受 影响较大;此外,越往北,离冬 季风的源地也越,受冬季 风的影响也越,气温就 越。 2、描一描: 让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月平 均气温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 经过我国什么地区? 3、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 1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4、算一算: 海南省海口市与黑龙江省的漠 河县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 度? 5、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6、议一议: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1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仔细观察等温 线的分布,同桌之间相互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 纳总结: 1、纬线、高、低、 近、大、低。 2、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 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观 察大致经过我国哪些区域, 归纳总结:它大致经过我国 秦岭——淮河一线——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3、枣庄1月平均气温: 0℃~—8℃之间。 4、学生动手计算南北方地 区气温相差多少度: 16℃——32℃=48℃ 5、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总 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 北相差很大。 6、主要是纬度因素,另外 还有冬季风,冬季风加剧了 通过一系列的 读图观察、描 图、思考与合 作探究、计算 等活动,培养 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锻炼学 生的学习观察 能力、分析推 理能力和归纳 理解能力,从 而全面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 能。 描图并识记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计算对比、 加深记忆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