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11239108.html,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作者:达琼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的雷

暴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是我国雷暴日数较多的地区,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56.3d左右,尤其是那曲地区年均雷暴次数已经超出80d,在夏季雷暴气候对西藏地区的农业、航空、通讯、交通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者主要通过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预防雷暴危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3-01

近些年来,雷暴危害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而且,雷暴危害也被列为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以及正常运行都造成极大的影响。雷暴主要是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经常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灾害,危害性极大。为了对雷暴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很多专家主要针对一些高原地区、西北地区等进行了雷暴气候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认识雷暴气候。作者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地区雷暴观测资料的调查,来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一、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根据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2008年至2014年)主要对西藏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再对每个区域的雷暴情况进行详细划分[1]。Ⅰ区主要为强雷暴区域,主要包括那曲、江孜、浪卡子、当雄、索县、安多等,主要以那曲地区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已超出80.5d;Ⅱ区主要为多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日喀则、班戈、隆子、嘉黎、丁青、加查、拉孜、泽当、申扎、拉萨等,主要以拉萨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50.8d;Ⅲ区主要为中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昌都、改则、南木林、尼木、定日、芒康等,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32.4d;Ⅳ区则是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的区域,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不超过24.1d,该区域主要以南部边缘地区、阿里大部、左贡、林芝地区东南部、波密等,其中波密是平均每年雷暴日数较少的区域,自2008年至2014年,波密的雷暴日数年均6.8d。

二、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规律

西藏气候概述

西藏气候概述 佚名阅读次数:57 总体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冬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 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外,11-4月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2%,有的低于5%。相对湿度也很低,大部分地区都在30-40%之间,为全国最小值地区之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雨雪较多,降水量可达150-30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以上。 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 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 西藏空气稀薄干洁,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都比同纬度地区大得多。如拉萨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7.7小时。年平均总辐射7784.2光焦耳/平方米,故有“日光城”之美称。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夏半年又正值雨季,最暖月平均气温大都在18℃以下,所以气温不高,凉爽宜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下的东南隅和雅鲁藏布江河谷为10-18℃,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羌塘高原地区在10℃以下,而海拔低于1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翼的外缘低山地区,则全年平均气温≥10℃。 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半年,一般占全年的80-90%。东南低地一般从3月开始雨量增大,藏东和藏北部5月中、下旬雨季开始,雅鲁藏布江流域则从6月上、中旬进入雨季,日喀则西部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才开始进入雨季,阿里降水少,无明显雨季。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达1000毫米以上,其北麓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一狭长地带,年降水量却少于300毫米,为“雨影区”。 “高原夜雨”和多冰雹是西藏夏半年气候的又一特色。如位于宽阔河谷的拉萨和日喀则,由

西藏地区区域气候分析

实验二:区域特征分析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西藏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根据老师所给的西藏地区的是个县的已有的数据(包括降雨量,蒸发量,大风数等)分析这些因素在西藏地区的差异,时间以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增温速率为0.22摄氏度/10a.而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动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将主要也将通过青藏省安多等十个县市的气候数据,对青藏部分地区1966至1999年的气温、降水、大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气候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西藏地区的各个要素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出自己的分析的结论并且分析自己的结论,探讨形成的原因。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它深刻的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西北部风大沙多。 西藏高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 122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东临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被众多巨大的山脉所怀抱,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江河和湖泊,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西藏地区气候区域大致分为5个,分别为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西藏东南部、西藏中部、西藏的南部边缘地区。 根据提供的西藏省十个县市(包括安多、班戈、波米、昌都、改则、贡嘎、拉萨、林芝、芒康、日喀则等)1966-1999年的历年大风日、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数据(年蒸发量数据拉萨地区没有,故没作为选择要素),选取上述三个要素作为气候分析的因子。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故在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时选取1980-1999这20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本实验将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分别分析1980-1999年(20年间)间各县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 特征。 2.对1966-1999年各县市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总结变 化规律。 3.利用提供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以及蒸发量等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 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spss,Arcgis软件,计算机

全国地区雷暴日完整版

全国地区雷暴日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 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

1.北京市 01北京市36.3(25.0℃) 02密云45.3 2.安徽省 01合肥市30.1 02芜湖市34.6 03蚌埠市31.4(27.3℃) 04安庆市44.3 05铜陵市32.2 06屯溪市57.5 07阜阳市31.9 08宿州市32.8 09宿县31.8(26.6℃)10 蒙城26.511六安39.412 霍山44.713毫县28.0 3. 澳门特别行政区01澳门 特别行政区暂无 4.重庆市 01达县市37.1 02涪陵市48.5 01重庆市36.0(28.2℃) 02沙坪坝40.1 01纂江42.5 5.福建省 01福州市53.0 02厦门市47.4 03莆田市43.2 04三明市67.5 05龙岩市74.1 06宁德县54.0 07邵武市72.9 08长汀79.5 09泉州市38.4 10漳州市60.5 11建阳县65.5 12浦城72.9 13泰宁70.6 14南平64.5 15永安75.5 16上杭81.5 6.甘肃省 01兰州市23.6(21.5℃) 02金昌市19.6 03白银市24.6 04天水市16.3 05酒泉市 12.9(24.7℃/0.5m) 06敦煌县3.5 07靖远县23.9 08夏河县63.8 1.河北省 01石家庄市 31.2(27.3℃) 02唐山市32.7 03邢台市30.2 04保定市30.7(24.5℃) 05张家口市 45.4(21.0℃) 06承德市41.9(23.3℃) 07秦皇岛市34.7 08沧州市29.4 09乐亭32.1 10南宫市28.6 11邯郸市28.8 12蔚县45.1 13围场44.0 14丰宁50.8 15怀来44.3 16遵化51.2 17蔚县50.6 18昌黎24.7 19涞源37.0 20定县31.7 21沧县33.1 22衡水27.3 23邯郸市27.3 24蔚县45.1 2.湖南省 01长沙市46.6(29.1℃) 02株洲市52.3 03衡阳市55.1 04邵阳市57.0 05岳阳市45.0 06大庸48.3 07益阳市47.3 08永州市(零陵)65.3 09怀化市49.9 10郴州61.5 11常德市54.3 12涟源市54.8 13沅江48.8 14安化57.2 15沅陵63.6 16花垣53.8 17溆浦56.7 18新化53.3 19沚江66.4 20武冈63.6 21零陵64.1 3.湖北省 01武汉市34.2 02黄石市50.4(27.6℃) 03十堰市18.8 04老河口市26.0 1.内蒙古自治区 01呼和浩特市 36.1(20.1℃) 02包头麻池 34.7(22.6℃) 03乌海市(海勃湾) 16.6 04赤峰市32.4 05二连浩特市23.3 06海拉尔市 30.1(14.0℃) 07东乌珠穆沁旗32.4 08锡林浩特市31.4 09通辽市27.5 10东胜市34.8 11杭锦后旗23.9 12集宁市47.3 13加格达奇28.7 14额尔古纳右旗28.7 15满州里市28.3 16博克图33.7 17乌兰浩特市 29.8(21.7℃) 18多伦45.5 19林西40.3 20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33.9 21额济纳旗7.8 22化德43.6 23开鲁32.0 2.宁夏回族自治区 01银川市18.3(21.5℃) 02石咀山市24.0 03固原县31.0 04中宁15.4 05盐池26.4 06同心25.0 07固原34.8 3.青海省 01西宁市31.7(17.4℃) 02格尔木市2.3 03德令哈(乌兰县) 19.3 04化隆县(巴燕)50.1 05茶卡镇27.2 06冷湖镇2.5 07茫崖镇5.0 08德令哈市19.3 09刚察县60.4 10都兰县8.8 11同德县56.9 12曲麻莱县65.7 13杂多县74.9 14玛多县(黄河沿) 1.四川省 01成都市34.0(26.7℃) 02自贡市37.6 03渡口市66.3 04泸州市39.1 05乐山市42.9 06绵阳市34.9(26.1℃) 07平武32.0(24.1℃) 08仪陇36.4 09内江市40.6 10攀枝花市66.3 11若尔盖64.2 12马尔康65.7 13巴塘78.4 14康定52.1 15西昌市73.2(24.9℃) 16甘孜县81.5(19.5℃) 17酉阳县(钟名镇) 47.9 18阿坝90.0 19松潘54.9 20广元28.4(25.4℃) 21万源30.4 22巴中37.1 23德格75.8 24茂汶24.9 25炉霍78.3 26达县38.2 27奉节43.8 28小金51.7 29灌县41.8 30南充40.1(28.8℃) 31万县47.2 32梁平46.1 33乾宁96.6 34遂宁41.9 35简阳48.4(27.0℃)36 理塘87.137雅安35.738 内江41.239峨眉山 42.240汉源48.541自贡 43.842彭水42.543九龙 67.644泸州 40.9(27.8℃)45宜宾 39.3(27.8℃)46马边 46.047越西75.348雷波 52.749盐源88.050会理 74.951达川市37.1 2.台湾省01台北市27.9 3.香港特别行政区01香港 34.0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乌鲁木齐市 9.3(22.1℃) 02博乐阿拉山口27.8 03塔城市27.7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11239108.html,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作者:闫景东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要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冠县1970—2013年雷暴天气观测资料,对冠县的雷暴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雷暴天气变化规律,探索雷暴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雷暴灾害防御策略。 关键词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农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117-02 DOI: 10.19383/https://www.doczj.com/doc/6211239108.html,ki.nyzhyj.2018.05.050 雷暴是伴有雷击及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出现时伴随局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冠县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西北黄泛平原,东靠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中西部地区,境内地势开阔平坦,略有起伏,属温带季风区域大陆型半干旱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温度为13.3℃,年均日照时数4 432.9 h,年均降雨量为549.9 mm,年均相对湿度66%,年均风速3.4 m/s,年无霜期日数198~227 d。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气候特征影响,导致冠县雷暴天气时常发生,每年都会给当地的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笔者分析了冠县雷暴天气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策略,以减轻雷暴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于冠县气象局1970—2013年逐日雷暴资料。雷暴日数统计以地面观测记录为准,资料统计时,观测薄上只记录闪电而无雷暴记录的不作雷暴统计;1 d之内发生数次雷暴时,统计为1个雷暴日。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统计分析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月际和四季分布特征,并通过雷暴天气折线图及柱形图分析及研究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 2 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2.1 冠县雷暴天气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冠县雷暴日数总体波动起伏明显,20世纪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20世纪80、90年代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不大,21世纪以来雷暴日数大都偏少。据统计资料记录,冠县近44年共出现976个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数22.2 d。由图1可知,最多年份雷暴日数为38 d,出现在1977年,最少年份雷暴日数为14 d,出现在1999年,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4 d,要高于年累计平均雷暴日数。总体来看,1970—2013年冠县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约减少0.2 d,气候倾向率为-2.087 d/10年。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70-57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211239108.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211239108.html,/10.12677/ccrl.2020.95062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杨杰尧 哈密市气象局,新疆哈密 收稿日期:2020年9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 × 1?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南京市2014年9月28日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雷暴发生前南京数日持续高温累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先决条件,冷空气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触发机制。(2) 此次雷暴为湿雷,以负闪为主(占93%)。强对流天气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中西部为闪电密集区。(3) 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动力学机制;较强的水汽输送和高的相对湿度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稳定性指数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强动力和强动热力不稳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 强雷电区雷达特征表现为回波强度维持在45 dBz以上,风廓线表现为低层为偏东风,中低层为偏西风,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4 km 左右,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形。 关键词 强雷暴,闪电特征,多普勒雷达,气象物理量参数 Analysis of a Severe Thunderstorm Weather in Nanjing in 2014 Jieyao Yang Hami Meteorological Bureau, Hami Xinjiang Received: Sep. 5th, 2020; accepted: Sep. 20th, 2020; published: Sep. 27th, 2020 Abstract A strong thunder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September 28, 2014 in Nanj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1? × 1? reanalysis data, lightning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thunderstorm,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sisting in Nanjing region was found, which had cumulated mass instable ener-

济南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图1 济南市各站年雷暴日数的多年平均分布图 雷暴的时间变化特征 雷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收稿日期:2007-03-14

时间/年份 10 20 304050 1970 1980 19902000 时间/年份 年雷暴日数/天 246 81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月份 月平均雷暴日数/天 雷暴日数为15天,出现在1981年。 图2是济南年均雷暴日数的距平百分率图。由图2可以看出济南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有3个特征:(1)从年际变化来看,济南年平均雷暴日数30年来呈减少趋势,与文献[2]中指出的我国整体年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这一结论相一致;(2)从年代际变化来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济南雷暴逐年代减少,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27.5天、25.3天、24.4天;(3)从各年代来看,年代内的变化特征明显,70年代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80年代波动式跳跃最为明显,90年代又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4)济南雷暴日数在大部分年份是围绕平均值波动,异常年份较少且相对分散,30年中有20年距平百分率在–20%~20%之间,占三分之二,多雷暴年(距平百分率≥20%)有6年,其中距平百分率≥30%的有1971,1973,1990年,距平百分率分别为44%,32%和52%,少雷暴年(距平百分率≤–20%)有4年,其中距平百分率≤–30%的仅有1972,1981和1999年,距平百分率分别为–34%、–42%和–30%。 图2 济南年均雷暴日数的距平百分率 分析济南市各站1971—2000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变化趋势,发现市区与其它各站明显不同:商河、济阳、章丘、长清、平阴五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均呈减少的趋势,与全市变化趋势相同,而市区则年际变化不明显,80年代到90年代呈略增加趋势,90年代后市区的这种变化与郊区各县(市)区相比趋势相反(图3)。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平均年雷暴日数分别为24.1天、23.1天、24.8天。雷暴的发生不仅与大气背景有关,而且与局地的气候变化有关,由于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特征,即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3],从而改变了城市小气候,这可能是造成市区雷暴日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全市的原因之一。 图3 济南市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曲线图 (虚直线为平均雷暴日数线 实直线为变化趋势线) 3.2 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济南的雷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无雷暴。夏季全市平均雷暴日数19.9天,占全年的77%,春季全市平均雷电日数3.6天,占全年的14%,秋季全市平均雷电日数2.3天,占全年的9%。 3.3 雷暴日数的月际变化特征 从图4可以看到,济南的雷暴日数各月分布很不均匀,雷暴只发生在3—11月,主要发生在4—9月,从3月开始雷电日数逐月增多,7月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月减少。6—8月是雷暴多发期,7月雷暴最多,占全年雷暴日数的35%,8月次之,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4%,6月第三,占全年雷暴日数的19%。4月,5月,9月是济南雷暴的易发期,3月,10月,11月是济南雷暴的少发期。 图4 济南市年雷电日数的月分布图 3.4 雷暴的日变化特征 通过对济南市区龟山观测站2001—2005年五年逐小时雷暴资料统计分析(图5),在雷暴活动期,一日24小时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但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分布呈双峰单谷型,峰值分别在21时和16时,谷值在07时,19—02时和13—17时为两个雷暴活跃期,03—12时为雷暴相对平淡期。 (下转第42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西藏隆子县的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北麓,面积3644平方千米,2017年底人口为32人.该乡南部地区被印度侵占。1983年至今,乡长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守望着这片国土,护卫着五星红旗,下图为玉麦乡位置及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正确描述玉麦乡气候特征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丰富 C. 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较明显 D. 冬季较寒冷,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导致玉麦乡的对外公路不够通畅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空气含氧量低 B. 地形的起伏较大 C. 大雪封路和泥石流频发 D. 地震、崩塌频发 【答案】1. B 2. C 【解析】 1. 玉麦乡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年均温较低;同时据图分析可知,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玉麦河谷北上,遇到高山阻挡,造成玉麦冬季多雪、春夏秋三季多雨的气候特点,因此降水较丰富。故选B。 2. 交通对外不够通畅应从沿途遇到的困难考虑。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冬季多雪,降水丰富的特点,因此冬季常大雪封路,且降水多,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泥石流多发。故选C。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关于其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 ①北披坡度更陡②北坡光照更强③南坡风力更大④南坡降雪更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自然原因--位置偏僻 B. 政治原因--军事禁地 C. 宗教原囚--宗教圣地 D. 技术原因--坡度太陡 5. 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盐度较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湖面风力较大 B. 有湖水流出 C. 汇入淡水较多 D. 蒸发量较小 【答案】3. A 4. C 5. A 【解析】 4. 从地貌因素来看,山地坡度越陡,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故①推断正确;北半球山地北坡光照比南坡弱,故②错误;风力越大,越不利于积雪的保存,故③推断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雪比北坡多,故④推测正确。故选A。 5. 阅读材料可知,冈仁波齐峰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因此,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的原因最可能是宗教原因。故选C。 6. 两个湖泊狭长的水道沟通,玛旁雍错汇入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拉昂错,相当于是拉昂错水体来源之一;拉昂错相对封闭,加上蒸发量大的原因,造成了拉昂错的盐度比玛旁雍错高。而与湖面风力大小关系不大。故选A。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这里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000~4000 mm。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2017版

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1. 北京市 1. 河北省 1. 内蒙古自治区 01 北京市 36.3(25.0℃)01 石家庄市 31.2 (27.3 ℃)01 呼和浩特市 36.1 (20.1℃) 02 密云 45.302 唐山市 32.702 包头麻池 34.7 (22.6 ℃) 03 邢台市 30.203 乌海市(海勃湾) 16.6 3. 安徽省04 保定市 30.7 (24.5℃)04 赤峰市 32.4 05 张家口市 45.4 (21.0℃)05 二连浩特市 23.3 01 合肥市 30.106 承德市 41.9 (23.3℃)06 海拉尔市 30.1 (14.0 ℃) 02 芜湖市 34.607 秦皇岛市 34.707 东乌珠穆沁旗 32.4 03 蚌埠市 31.4 (27.3℃)08 沧州市 29.408 锡林浩特市 31.4 04 安庆市 44.309 乐亭 32.109 通辽市 27.5 05 铜陵市 32.210 南宫市 28.610 东胜市 34.8 06 屯溪市 57.511 邯郸市 28.811 杭锦后旗 23.9 07 阜阳市 31.912 蔚县 45.112 集宁市 47.3 08 宿州市 32.813 围场 44.013 加格达奇 28.7 09 宿县 31.8 (26.6℃)14 丰宁 50.814 额尔古纳右旗 28.7 10 蒙城 26.515 怀来 44.315 满州里市 28.3 11 六安 39.416 遵化 51.216 博克图 33.7 12 霍山 44.717 蔚县 50.617 乌兰浩特市 29.8 (21.7 ℃) 13 毫县 28.018 昌黎 24.718 多伦 45.5 19 涞源 37.019 林西 40.3 20 定县 31.720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33.9 4. 澳门特别行政区21 沧县 33.121 额济纳旗 7.8 22 衡水 27.322 化德 43.6 01 澳门特别行政区暂无23 邯郸市 27.323 开鲁 32.0 24 蔚县 45.1 6. 重庆市 3. 宁夏回族自治区 3. 湖南省 01 达县市 37.101 银川市 18.3 (21.5℃) 02 涪陵市 48.501 长沙市 46.6 (29.1℃)02 石咀山市 24.0 01 重庆市 36.0 (28.2℃)02 株洲市 52.303 固原县 31.0 02 沙坪坝 40.103 衡阳市 55.104 中宁 15.4 01 纂江 42.504 邵阳市 57.005 盐池 26.4 05 岳阳市 45.006 同心 25.0 8. 福建省06 大庸 48.307 固原 34.8 07 益阳市 47.3 01 福州市 53.008 永州市(零陵) 65.3 5. 青海省 02 厦门市 47.409 怀化市 49.9 03 莆田市 43.210 郴州 61.501 西宁市 31.7 (17.4℃) 04 三明市 67.511 常德市 54.302 格尔木市 2.3 05 龙岩市 74.112 涟源市 54.803 德令哈(乌兰县) 19.3 06 宁德县 54.013 沅江 48.804 化隆县(巴燕) 50.1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

西藏气候特点

西藏氣候特點 西藏獨特的高原氣候,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氣壓低是其特點。就是由於高原氣壓低、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所以初來西藏的人,常有頭痛、胸痛、心跳快、氣喘、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一般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高山反應才會逐漸緩解或消失。且由於海拔高,所以空氣稀薄潔淨、塵埃和水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高。陽光透過大氣層時,太陽輻射能量損失少,所以光照充足、輻射量大,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方。西藏氣壓低、溫度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全年平均溫度,藏北高原在零下2 度左右,藏南谷地在8 度左右,藏東南地區在10 度左右。西藏由於冬季不太冷、夏季氣溫不高,故年溫差不大。而氣溫變化大,不少地方在30 度以上,所以有" 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 的諺語來形容氣溫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的高原氣候特色。 西藏高原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形成了獨特而且複雜多樣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十裏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含塵量和水汽含量少,空氣乾淨清潔,大氣透明度高,是西藏高原氣候的重要特徵。在攝氏零度氣溫條件下,海平面的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1292克,標準氣壓是1013.2毫巴,而海拔3650米的拉薩市區,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810克,年平均氣壓652毫巴。平原地區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氧氣250—260克,而西

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因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這種變化,初臨高原者的身體機能尤其是心肺功能會出現一系列應急反應,肌體這一調適過程的外在症狀,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山反應”,醫學界稱之為為高山適應不全症。其常見症狀包括胸悶氣短,心跳加快,頭重腳輕,頭痛耳鳴,噁心嘔吐,咽喉不適,口唇發紺,鼻腔乾燥,易流鼻血,失眠或淺睡等。高山反應的時間長短、程度輕重,因各人身體健康狀況、肌體自我調節能力而異,與年齡長幼、身體胖瘦似無明顯的直接關係。大多數初次到高原者,經過短時休息便會逐漸適應,最多三五天后反應即可基本消失。有過高原生活經歷者,反應相對較輕,適應期也相應縮短。反應略重者經過靜臥、吸氧多會好轉;少數人則需到醫院接受治療。吸氧氣有助於暫時緩解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西藏一些旅行社、賓館、旅館、醫院多有氧氣瓶或供氧、充氧服務。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最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西藏的日照時數也是中國的高值中心,太陽總輻射值居中國之冠。拉薩市每平方米地面全年接受太陽輻射19500千卡,相當於230—260公斤標準煤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拉薩市全年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故有“日光城”之稱。由於太陽輻射強,所以紫外線也特別豐富。拉薩太陽輻射紫外線波段(小於400毫微米)的絕對通過量是平原地區的2.3倍。在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下,平原地區許多常見的病菌在這裏難以生存、繁殖,生活在西藏的人患皮膚病和傷口感染的很少。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 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 全年雷暴日数(天/年)全年雷暴日数(天/年) 1. 北京市 01 北京市36.3 (25.0℃) 02 密云45.3 2. 3. 安徽省 01 合肥市30.1 02 芜湖市34.6 03 蚌埠市31.4 (27.3℃) 04 安庆市44.3 05 铜陵市32.2 06 屯溪市57.5 07 阜阳市31.9 08 宿州市32.8 09 宿县31.8 (26.6℃) 10 蒙城26.5 11 六安39.4 12 霍山44.7 13 毫县28.0 4. 1. 河北省 01 石家庄市31.2 (27.3℃) 02 唐山市32.7 03 邢台市30.2 04 保定市30.7 (24.5℃) 05 张家口市45.4 (21.0℃) 06 承德市41.9 (23.3℃) 07 秦皇岛市34.7 08 沧州市29.4 09 乐亭32.1 10 南宫市28.6 11 邯郸市28.8 12 蔚县45.1 13 围场44.0 14 丰宁50.8 15 怀来44.3 16 遵化51.2 17 蔚县50.6 18 昌黎24.7 19 涞源37.0 1. 内蒙古自治区 01 呼和浩特市36.1 (20.1℃) 02 包头麻池34.7 (22.6℃) 03 乌海市(海勃湾)16.6 04 赤峰市32.4 05 二连浩特市23.3 06 海拉尔市30.1 (14.0℃) 07 东乌珠穆沁旗32.4 08 锡林浩特市31.4 09 通辽市27.5 10 东胜市34.8 11 杭锦后旗23.9 12 集宁市47.3 13 加格达奇28.7 14 额尔古纳右旗28.7 15 满州里市28.3 16 博克图33.7 17 乌兰浩特市29.8 (21.7℃) 1. 四川省 01 成都市34.0 (26.7℃) 02 自贡市37.6 03 渡口市66.3 04 泸州市39.1 05 乐山市42.9 06 绵阳市34.9 (26.1℃) 07 平武32.0 (24.1℃) 08 仪陇36.4 09 内江市40.6 10 攀枝花市66.3 11 若尔盖64.2 12 马尔康65.7 13 巴塘78.4 14 康定52.1 15 西昌市73.2 (24.9℃) 16 甘孜县81.5 (19.5℃) 17 酉阳县(钟名镇)47.9 18 阿坝90.0 19 松潘54.9

雷暴天气应急预案

珠海新世纪学校应对暴雨、大风、雷暴等恶劣天气 应急预案 为应对暴雨、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暴雨、雷暴、大风及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等天气适用,自然生效。 二、应急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应对暴雨、雷暴等各类突发气象灾害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统一指挥,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组长:苏一帆 副组长:郝永友饶艳婷曾秋华 成员:杨剑辉陆皆学孔频冯丽玲张丽年级主任 三、遇暴雨、雷暴等天气,在下列情形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早晨到校时 1、学生上学前务必收看天气预报,根据预报决定是否上学。 2、走读学生上学时要准备好雨具,以备不时之需;上学途中遇到雷雨、大风等天气应立即就近室内暂避,待天气稳定再出发,走路时避开路面积水,禁止从不明水情涉水通过,防止跌入下水道。 2、乘车学生在站点候车时,选择既避雨且安全的地方候车,乘坐校车时时,注意安全,听从跟车老师的指挥,确保不被大雨淋湿衣服、书包、鞋袜等。 (二)在教室上课时 遇到强雷暴时,上课老师应立即关掉多媒体设备,关闭走廊门窗,稳定学生情绪;遇到地震等突发灾害应立即组织学生就近三角区下蹲抱头躲避,待平稳后迅速按平时演练的通道撤出教学楼。 (三)往返食堂时 1、遇雨天到食堂用餐时,按用餐行走路线规定执行,西梯下楼学生统一改在南边走廊通过(二A班门口),在跟班老师的带领下依次穿过雨棚;去食堂三楼用餐的学生改为穿过食堂二楼再到三楼餐厅用餐,避免淋湿。 2用餐结束后回教室下雨时,餐厅三楼学生须通过二楼到达一

楼,在跟班老师的带领下依次穿过雨棚回教室或宿舍。 3、下雨时,小学住宿生晚餐集合地点在教学楼中庭集合。 (四)午休和晚修时 1、雨天去宿舍时:中小学午休学生从海天楼校医室旁小门回宿舍,小学住宿生和午休房午休同学从知还楼东侧小门进入宿舍。(后勤中心提前预判,负责落实好开、关门,提前放置好雨棚)。 2、午休结束回班下雨时:午休结束后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知还楼东侧小门回班(后勤中心提前预判,负责落实好开、关门,提前拉开雨棚)。 (五)课间活动时 雨天走廊湿滑,学生除上厕所应尽量回到、留在教室里,楼层值日老师务必到岗加强巡查管理,严禁学生追跑,借地板湿滑做危险游戏等,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六)放学时 1、下雨时密切关注班主任群里的信息,留意第一趟乘车学生是否提前20分钟放学,年级主任跟进并通知到各班,不得因个别班原因导致放学整体延迟。 2、每逢节假日,周五放学提前20分钟放学。 3、雨天放学、突发灾害、应急演练时,当天ABC值日岗位老师务必在岗管护;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现场指挥,维护学生放学秩序,确保学生安全放学。 4、走读生雨天放学时,学生在教室等候,待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确认可以放学离校后,方可离校。 5、周五住宿生放学,中学生在屏西七路校门口放学,小学生在屏西八路校门口放学。雨天放学时班主任需与家长联系确认后,方可离校。 四、责任追究 应对恶劣天气过程中,全体教职工、家长一定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互助互爱,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应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人员视其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1、不服从领导指挥,不按要求执行的。

全国雷暴日查询

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统计 全年雷暴日数(d/年)全年雷暴日数(d/年) 全年雷暴日数(d/年)全年雷暴日数(

北京市 01 北京市 36.3(25.0℃) 02 密云 45.3 安徽省 01 合肥市 30.1 02 芜湖市 34.6 03 蚌埠市31.4 (27.3℃) 04 安庆市 44.3 05 铜陵市 32.2 06 屯溪市 57.5 07 阜阳市 31.9 08 宿州市 32.8 09 宿县31.8 (26.6℃) 10 蒙城 26.5 11 六安 39.4 12 霍山 44.7 13 毫县 28.0 澳门特别行政区 01 澳门特别行政区暂无重庆市 01 达县市 37.1 02 涪陵市 48.5 01 重庆市36.0 (28.2℃) 02 沙坪坝 40.1 01 纂江 42.5 福建省 01 福州市 53.0 02 厦门市 47.4 03 莆田市 43.2 04 三明市 67.5 05 龙岩市 74.1 06 宁德县 54.0 07 邵武市 72.9 08 长汀 79.5 09 泉州市 38.4 10 漳州市 60.5 11 建阳县 65.5 12 浦城 72.9 河北省 01 石家庄市31.2 (27.3℃) 02 唐山市 32.7 03 邢台市 30.2 04 保定市30.7 (24.5℃) 05 张家口市45.4 (21.0℃) 06 承德市41.9 (23.3℃) 07 秦皇岛市 34.7 08 沧州市 29.4 09 乐亭 32.1 10 南宫市 28.6 11 邯郸市 28.8 12 蔚县 45.1 13 围场 44.0 14 丰宁 50.8 15 怀来 44.3 16 遵化 51.2 17 蔚县 50.6 18 昌黎 24.7 19 涞源 37.0 20 定县 31.7 21 沧县 33.1 22 衡水 27.3 23 邯郸市 27.3 24 蔚县 45.1 湖南省 01 长沙市46.6 (29.1℃) 02 株洲市 52.3 03 衡阳市 55.1 04 邵阳市 57.0 05 岳阳市 45.0 06 大庸 48.3 07 益阳市 47.3 08 永州市(零陵) 65.3 09 怀化市 49.9 10 郴州 61.5 11 常德市 54.3 12 涟源市 54.8 13 沅江 48.8 14 安化 57.2 15 沅陵 63.6 16 花垣 53.8 17 溆浦 56.7 18 新化 53.3 内蒙古自治区 01 呼和浩特市36.1 (20.1℃) 02 包头麻池34.7 (22.6℃) 03 乌海市(海勃湾) 16.6 04 赤峰市 32.4 05 二连浩特市 23.3 06 海拉尔市30.1 (14.0℃) 07 东乌珠穆沁旗 32.4 08 锡林浩特市 31.4 09 通辽市 27.5 10 东胜市 34.8 11 杭锦后旗 23.9 12 集宁市 47.3 13 加格达奇 28.7 14 额尔古纳右旗 28.7 15 满州里市 28.3 16 博克图 33.7 17 乌兰浩特市29.8 (21.7℃) 18 多伦 45.5 19 林西 40.3 20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33.9 21 额济纳旗 7.8 22 化德 43.6 23 开鲁 3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 银川市18.3 (21.5℃) 02 石咀山市 24.0 03 固原县 31.0 04 中宁 15.4 05 盐池 26.4 06 同心 25.0 07 固原 34.8 青海省 01 西宁市31.7 (17.4℃) 02 格尔木市 2.3 03 德令哈(乌兰县) 19.3 04 化隆县(巴燕) 50.1 05 茶卡镇 27.2 06 冷湖镇 2.5 07 茫崖镇 5.0 四川省 01 成都市34.0 (2 02 自贡市 37.6 03 渡口市 66.3 04 泸州市 39.1 05 乐山市 42.9 06 绵阳市34.9 (2 07 平武32.0 (24. 08 仪陇 36.4 09 内江市 40.6 10 攀枝花市 66.3 11 若尔盖 64.2 12 马尔康 65.7 13 巴塘 78.4 14 康定 52.1 15 西昌市73.2 (2 16 甘孜县81.5 (1 17 酉阳县(钟名镇 18 阿坝 90.0 19 松潘 54.9 20 广元28.4 (25. 21 万源 30.4 22 巴中 37.1 23 德格 75.8 24 茂汶 24.9 25 炉霍 78.3 26 达县 38.2 27 奉节 43.8 28 小金 51.7 29 灌县 41.8 30 南充40.1 (28. 31 万县 47.2 32 梁平 46.1 33 乾宁 96.6 34 遂宁 41.9 35 简阳48.4 (27. 36 理塘 87.1 37 雅安 35.7 38 内江 41.2 39 峨眉山 42.2 40 汉源 48.5 41 自贡 43.8 42 彭水 42.5 43 九龙 67.6 44 泸州40.9 (27. 45 宜宾39.3 (27. 46 马边 46.0 47 越西 75.3

试论述青藏高原上气候特点以及它对我国和东亚气候的影响

气候特点; 一、、、、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 /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MJ/m2,为高值区。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 /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另外,通过计算表明,波长较短的波段,海拔越高时,其红外波段的能量越低。高原的紫外和可见波段的相对通量高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尤以紫外波段更甚,而红外波段的相对通量低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就各波段的绝对量而言,高原比东部平原要高得多,以紫外、可见、红外三个波段的能量为例,西藏高原分别是苏州的2.9、l.6和1.1倍。从太阳辐射资源来看,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各波段太阳辐射4至9月的总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7%。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资源主要集中在春末至秋初,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同步,这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紫外到辐射虽然在太阳辐射的总通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藏北、阿里地区观测到紫外辐射及其与总辐射的比值,与其它地区相比,都是较大的,那曲(海拔4500米)观测到晴天正午紫外辐射瞬时值达70W/m2,神仙湾(海拔5300米)为99W/m2,表明晴天时高原地区大气对紫外辐射的消光能力很弱。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各波段辐射强度均有所增大,但各波段辐射强度占总辐射强度的百分比的变化则不一样,紫外波段将上升,可见光波段略下降,而红外波段将下降较多。二二二二、、、、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日较差大日较差大日较差大日较差大、、、、年变化小年变化小年变化小年变化小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青藏高原气候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一4℃以下一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叠,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有一半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O℃,其它地区如雅鲁藏布江、河汉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相对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一5℃。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日较差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阿里地区、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日较差约17℃左右,即使日较差较小地区如班戈湖、申扎、三江河谷、青海东部等地区其日较差也多为14℃左右。高原地区日较差的大小与地形、植被、于湿程度等有关,如柴达木盆地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低,地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