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策略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着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提出。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对企业的生命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阶段、老化阶段。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笔者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

初创阶段

我们将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初创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企业是新生儿,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实力也很弱,但却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

2.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企业文化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

3.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业者,他们的个人作用突出,各项业务的开展以企业领导者为核心。

成长阶段

如果企业运行良好,成长性、竞争性都会增强,就会过渡到下一个发展时期,即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企业处于这一阶段,会呈现如下特征:

1.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主营业务不断扩展并快速增长,各种资源全面紧张;

2.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机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

3.企业创业者的个人作用开始弱化,更多地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企业并发挥关键作用。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企业生命历程中最为理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灵活性、成长性及竞争性达到了均衡状态。一般而言,成熟阶段的企业有如下特征:

1.企业能够获取最大利润,财务状况大为改观,初创阶段及成长阶段入不敷出的局面为相对宽裕的资金流所代替,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2.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制度或组织结构暂时或局部出现了问题,企业也有部分的自协调机制。企业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得到制度化保证;

3.企业非常重视顾客需求、注意顾客满意度,一切以顾客至上为原则,即重视市场,重视公司形

象。

4.计划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突出,并且完全能承受增长带来的压力。

老化阶段

老化阶段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衰落阶段,此时企业内部缺乏创新,少有活力和动力,没有了创业期的冒险精神,预示着危机的到来。老化阶段的企业特征表现如下:

1.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既缺乏成长性,又缺乏灵活性,更缺乏竞争性;

2.企业内部官多人多,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多,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

3.企业员工自保意识不断增强,做事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于形式,只想维持现状,求得稳定,与顾客的距离越来越远,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减少甚至消失。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策略

明确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依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下面着重探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策略。

初创阶段

该阶段企业刚刚创建,虽然富有灵活性,但各方面均不成熟,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求得生存与发展,尽快渡过创业期。

这一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在这一阶段,由于企业缺乏知名度和实力,企业的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所以企业人员需要数量少,但质量要求很高,最好能独当一面,支撑一个部门;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但工作难度很大,因为其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3.企业尚未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主要创业者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

在创业期,企业还没有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但企业创办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为使企业稳步渡过创业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

1.吸引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2.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加速企业发展;

3.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为顺利实现该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是:

1.为企业招牌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关键人才。

要获得关键人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内部挖掘培养,一种是外部获取,即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初创期企业,人员稀缺,内部挖潜显然不可能,所以,从外部获取关键人才是惟一途径。要获取关键人才,一方面要广泛建立同高级人才市场特别是专业的人才介绍机构的联系,掌握人才供应信息;另一方面关键人才的招聘,选拔对象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即应把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作为选择的首要指标。由于需求量少,企业可以把工作申请资格定得高一些,这样符合标准的申请人就会少一些,企业可以花较多时间与费用仔细挑选最合适的人才。由于初创期企业的资金往往不很充盈,实力较弱,这就不能完全依靠高薪等优厚的物质报酬来吸引人才,因此良好的职业前景、工作的挑战性认同成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初创期企业招聘要打出“为有才之士提供施展抱负的场所”的旗号,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当然报酬条件也要符合基本行情,并且应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宜选择高弹性薪酬模式,减少刚性,拉大内部差距。也可以给予股票期权,将员工的长远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2.采取一切办法鼓励创业。鼓励创业,必须建立鼓励创业的激励机制。首先要给员工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让其自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其次,要把个人收益、个人晋升紧紧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并及时兑现奖励,即把创造绩效作为评价个人的主要指标;第三,允许员工在创业中犯错误,把对错误的分析总结置于对错误结果的处理之上。总之,通过创业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营造出一种鼓励

创业的工作氛围,刺激全体员工的创业意识。

3.制定核心人才培养计划,注意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个企业将来发展得怎么样,核心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国内外着名的企业对此对都极为重视。德国西门子公司每年要从进入公司的数千年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选拔30名左右的有潜质的人才进行特别培养;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也有同样的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核心人才,首先企业创业者要对此极为重视;其次要制定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如为核心人才制定与企业共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三要营造有利于核心人才成长的环境,让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得到锤炼;第四要把核心人才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使其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

成长阶段

经历了创业期的艰难,企业进入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该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要得多、而且要得急;

2.企业对员工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拿来就能用,而且要求上手快;

3.创业初期主要靠企业关键人员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来促进企业发展。

为实现企业战略,在这一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是:

1.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

2.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3.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为顺利实现企业该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是:

1.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得急,要求拿来即用,为应对这种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开展工作分析,建立岗位规范标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3.通过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广泛而灵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4.通过不断的、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5.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培训制度、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迅速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成了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甚至要优先考虑。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企业灵活性和控制性达到平衡,是企业发展的颠峰时期。在这个阶段企业绩效最高,资金充盈,能力很强,企业能很好地满足顾客要求,制度和结构也很完善,决策能得到有效实施,是企业真正的黄金阶段。

企业进入成熟期,既是企业在既有环境和现有要素、结构下的一种状态,也是外界与企业自身的一种心态使然。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经过短暂的繁荣后进入到老化阶段,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二是企业领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对企业内部进行微调,尽可能延长企

业的成熟期;三是企业上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企业内部变革,不但没有使企业进入老化期,而是使企业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平台,从而进入到新一轮增长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使繁荣期延长并力争使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期成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规范化的机制,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开始下降;

2.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可能开始下降,员工惰性增加,企业活力开始衰退;

3.由于企业实力和形象达到最佳,企业对一般人员的吸引力很强,外界人员争相进入企业,若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

4.各个工作岗位满员,空缺岗位很少,人员晋升困难,对有能力的人吸引力开始下降。

在这个阶段,为应对企业发展战略变化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

1.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

2.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保持企业创新人才基础。

为顺利实现企业成熟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是:

1.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新进入的人员不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现状,而是要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要调整进人标准,突出创新要求;严格控制一般人员进入,积极引进具有创新才能的高级人才。

2.完善绩效考评,增加考评指标体系中创新指标的权重;

3.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分配、晋升、奖励向创新岗位和创新人员倾斜;

4.建立鼓励创新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式,使善于创新的人才有畅通的晋升通道;

5.大力提倡创新文化和危机教育,塑造创新型企业文化;

6.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培训与开发,培养创新人才队伍。

应当指出,在成熟期进行创新并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处理好企业稳定获利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坚决避免出现内部震荡。在该阶段推动创新与变革,以打破企业发展史上的“黄棕翌”定律,必然会触动许多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关键人员的利益,因此,其难度和风险是非常巨大的。Lewin(1951)提出的变革与创新阻力的“场论”模型认为:阻力是变革力量的一种直接的反向平衡力,在现有的驱动力能够增加到足以影响预期变化的水平之前,应该首先调查研究阻力并使之最小化。任何过早的或专制的增加驱动力的努力,都会单方面地遇到在相反方面的等量增加。因此,要推动组织的创新与变革,除了企业领导要有坚定不移的创新与变革的决心之外,变革时机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何克服变革中的阻力,科特和施莱辛格(1979)在《选择变革的策略》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们提出了6种变革策略即:交流—参与—简化—协商—控制—强制,这些策略可以经过组合形成一种新

的策略。越往右,策略的特性和效力会逐步增强,其策略越具有更有力的干预作用。如果阻力较小,可以采用左端的策略——例如利用交流和参与来完成变革;如果阻力很大,而且变革的发起人拥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威,就可以采用更多的强有力的策略,例如协商、控制甚至强制。因此,企业在实施变革时,应当根据实施变革时的阻力大小、层次和权力准备情况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

老化阶段

这是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竞争力减弱,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重整和再造,使企业获得新生。在这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人心不稳,核心人才流失严重,一般人员严重过剩;

2.人力成本突显,企业人力资源经费锐减;

3.企业已经失去活力,内部缺乏创造性,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多,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

4.企业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

为应对企业发展战略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是:

1.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2.调整企业人事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实现该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是:

1.制定企业裁员计划并妥善实施。

裁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艰难的工作之一。企业既要面对经费严重不足,感情难于割舍的困局,又要面对国家法律、政策的种种限制,因而既要慎之又慎,又要大胆为之。做好企业的裁员管理,关键在于裁员策略的选择与实施。一般来讲,企业裁员策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预见型,另一类是反应型。前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能够考虑多种的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关注对后果的预测;后者则更多地考虑短期目标,不太关注长期的影响因素及后果。本文认为老化期企业应采用预见型策略,首先,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效益和产量的基础上,按照先定岗后定员的原则,分析企业的人力需求情况;其次,要向员工说明企业现状及企业策略,以求得到员工的理解,以便裁员工作的开展;第三,企业必须明确裁员标准,标准必须公平、公正、公开;第四,为保证裁员策略的顺利实施,要完善考评系统,依据考评成绩和综合评分竞争上岗,以免裁员不公,导致“裁能留庸”,反而不利于企业效益提高;第五,根据考评和竞争上岗情况,选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予以保留,将对企业无关紧要甚至对企业失去意义的员工列入裁员名单;第六,企业实施裁员的具体手段要丰富化,可以包括临时解聘、冻结招聘、提前退休、工作分担、转岗分流等等。研究表明,与临时解聘相比,提前退休、工作分担等替代性的裁员方式对员工的负面影响较小;第七,企业应尽可能

对被裁员工扶持一把,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妥善裁员又能激发现有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以有利于企业重整和再造的顺利实现。

2.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裁员是为了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而提高效益,甚至获得新生。而提高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加强成本控制,在产出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这方面来说,裁员也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不过裁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避免人浮于事,使企业处于良性运行中,而不仅仅为了降低成本。

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必须明确人力资源成本的含义,它是指为取得、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等。其次要调整企业薪酬政策,实行高弹性薪酬模式并拉大内部差距;三是要严格绩效考核,把个人收入与个人贡献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多劳多得;四是科学控制人力开支,处处精打细算,提高成本效益。

3.调整企业人事政策,搞活用工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为此企业要实行竞聘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以贡献论英雄,可对关键人才实行股票期权,以鼓励其为企业长期服务并有效降低眼前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一、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 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 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 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 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 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 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 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 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

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 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不管是机构、公务机关或是法人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育,甚至不 惜投入大笔资金办理教育训练。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于组织整体能力 的开发、提升或是经验的传承及核心能力的维系。由此可见,组织 的发展与人才的养成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断言,一个 不重视人才养成及维系的组织,将丧失其竞争力,面临无情的淘汰。“训练发展”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 远的组织功能。在开发人员能力,进而激发其潜力的方面,教育训 练确实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每位员工的资质能力不同,自然无 法采用一套四海皆准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分门别类,依“人才”及组织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并从“知识”、“态度”、“技巧”等 方面考量课程的设计,遴选适任的讲师,便是每一位训练专业人员 最重要的课题。在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环境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资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在在都挑战 着训练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唯有不断充实与学习,方能保持领先, 也才能对组织提供更大的贡献,发挥培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推动组 织迈向更具希望的明天。 美国训练及发展协会 (ASTD,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所出版的“PositionYourselffortheFuture”小册中,由 LaurieBassi,GeorgeBensonandScottCheney所撰写的“TheTopTenTrendsinHRD”提到了人力资源发展(HRD)的未来发展趋势,经摘录如下: (一)为因应科技的快速变革,将持续提升对专业技术的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不断的革新,造成整个世界难以评估的影响,广及政治型态、经济、文化…许多的层面,同时它也带动着人力运 用的型态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变革,我们开始使用并享受许多高科 技产品的方便,但熟悉这些产品的专业人员与这些高科技产品,必

从战略性的角度,如何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标题:从战略性的角度,如何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专业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明显的专业特征,通过专业化建设为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奠定专业基础,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内容包括:组织系统的岗位分析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职权、工作条件和任职资格;根据公司业务和职位特征设定相应的定员标准;组织系统的岗位评价,作为制定薪酬序列的重要依据;根据公司战略需要和岗位类别开发出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模型。 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保证这个系统能够得到正常运行还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客观的信息,开展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地位 面临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经营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任何企业管理者都必须为明天的生存和发展而未雨绸缪。当企业的总体战略明确之后,能否按照拟定的方向运行,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系统中最难协同而又贯穿于经营过程始终并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系统构成。因此,构建基于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一,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现在在公司所有部门中,人力资源从业者最擅长为他人规划职业生涯。但是,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却常常失策。从薪酬的角度来关心一下这群专业的、无私的人。为此,我们先从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迈入职场说起,依次探讨“事业塑造”、“事业锁定”、“事业开拓”、“事业平稳”这四个阶段: 1、离开校园初涉职场:刚毕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只会在企业的性质(国企、外企还是私企)、行业类别(金融、制造、外贸、电子、软件等等)和职业的性质(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公务员还是咨询师等)上有所选择,而为了就业,不太会去挑选做人力资源什么职能的工作(劳资关系、招聘、培训、考核或薪酬)。该阶段的职场新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有时候不太清楚,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面对第一份工作,一般比较有激情,暂时不会有什么困惑或者不满。金融、软件等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比同类型职位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要高。如,金融业人力资源总监的年度税前现金收入总额为14万至25万元之间,人力资源总经理则为10万至19万元之间;软件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基本年薪为17万至36万元之间,人力资源经理则为8万至16万元之间。因此,如果仅仅从薪酬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进入以上提到的行业。同时,要到企业的主营业务部门中去!例如制造业,重点是销售,因此,其销售类的相关职位,从普通销售代表到销售总监,每年能拿到5万至40万元不等的年薪,而作为辅助部门的人力资源,从专员到总监,却只能拿到3-17万元不等的基本年薪。这两类职位在企业里面的权力和地位也可想而知。 2、开始了解自己及所在组织的情况,并逐步调整职业方向:这时候,你一方面逐渐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网;另一方面,经过多种尝试和积累,你的职业性格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并出现了一些想法或者偏好。因此,在这个阶段,常常面临深造、跳槽与留守的选择。经过多次的职业调整和塑造,最终才能锁定到理想的职业方向。在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大部分行业的最高收入学历,是MBA,而不是博士。可见学历不是越高越好。除非你想当老师,否则,别轻易脱产地去读博。另外,如果你能保证,能从A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职位跳到B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职位,或者从B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职位跳到C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职位;或者从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低的行业跳槽到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高的行业。那么,这次跳槽是值得去冒险的。因为仅从收入上来讲,风险很小,甚至如果企业不倒闭,就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你就需要衡量了:在A企业,如果我不跳槽,获得升迁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跳槽到B 企业,从进入企业到获得升迁发展的可能性又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无论什么行业,收入总额与工作年限都成正相关,收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增长。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本企业内升迁无望,制造业人力资源专员的年度基本收入大概在3万至6万元的范围,如果你跳槽到金融行业,同样是人力资源专员的职位,就能达到5万至8万元左右的水平。但是对于毕业3年的你,很可能马上就能升迁到主管的职位,将能拿到更多。如果这时选择跳槽,跳到金融行业依然当人力资源专员,尽管两个职业的工资差不多,但这次跳槽的选择将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继续假设,每次升迁的时间大概都是3年左右,而且你无论在哪个行业的发展,都很顺利。那么,如果你不选择跳槽,而是专注地留在制造企业,再过6年,你就能升迁至人力资源总监的级别,享受一年14-25万的薪酬水平。而如果

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xx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人的运作,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生存,能否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的关键。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就是: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战略方向及技术方案;为各下属分公司提供方向性技术指导。各下属分公司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集团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xx实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企业实力逐渐增强,由此带来的管理压力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就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伴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公司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拥有百余名的员工队伍,但其结构严重不合理。其中,管理人员中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不足40%,基层员工中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均达到要求的不足60%。由此看出,公司急需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进行调整。 2、人事基础制度不完善 人事管理的基础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还停留在“人制”的基础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导致管理中出现“执行依据不足、人为因素过多”,难以对员工的工作做出公正的评价,产生“人浮于事”的现状,因此,在公司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方面形成公开、透明的规范化管理。 3、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与公司的日前的发展状况不符 公司目前发展状况离规范性的企业运作还有一段距离,从企业战略到营利水平,从企业文化建设到组织机构建设,远远达不到规范性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就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做好人事管理的基础上保障人力资源的供给、合理公正的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由于我公司目前的三项业务,广告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则属于管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各不一样,要想培训这样一批优秀人员,所花费的精力和资金将是很大的,不符合我公司的现状,为此,从经济原则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在保障人力资源供给方面应主要采取阶段性用人方式,以招聘外部人员的方式为主。员工的流动率不宜太低,全年流动率维持在40%――50%左右,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给企业选择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制定出关键人员的培养计划,一旦确定为关键人员应从待遇、职位、未来发展计划、培训等各方面予以关注,确保人员的稳定性。 当公司形成一定规模后,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营战略目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第一矛盾,为此,以不同的阶段的经营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为工具,以各级管理部门的配合为支持,进行集团化的人力资源规划,搭建科学、合理、制度化的人力资源构架,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战略 一、不同战略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 基本消除目前弊端,搭建人力资源整体架构,夯实基础管理。(短期计划:2003年),应该建立和完善围绕集团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下属企业实际状况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初步将各项制度、机制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来,努力形成以“集团管理为平台,下属企业实际情况为终端”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集中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前紧迫的工作,解开瓶颈环节; 第二阶段: 系统规划,实现管理的分步提升,使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入成熟阶段。(中期计划:2003年---2004年),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运作,对集团人力资源工作进行综合统筹、分级管理,引进各种方法和手段,推进集团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各个工作的开展、实施与完善。在集团与下属企业间充分形成互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效果,提升管理水平,使一大批管理人员快速成长,推动集团国际化进程及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阶段: 完善升级,实施前瞻性管理,发挥战略牵引作用。(长期计划:2004年--),全面夯实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升级、维护;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开展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一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并且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即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工作分析: 是指对某种特定的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工作簇: 又称为工作类型,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这些工作具有相似的特征,工作簇包括多个平行的任务,例如,生产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别是两个工作簇。 人力资源规划: 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诊断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并考虑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是以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更像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得以体现的管理思想。 二、简答题 1、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答: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相比,具有生物性、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特殊的资本性、增值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学生应对各种特点简单加以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史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 1、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并且从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70年代后,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用,它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全方位向人力资源转变。从80年代开始,西方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逐步凸现起来。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主义管理被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便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差别,已经不仅是名词的转变,两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较本质的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 (1)、传统人事管理活动。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管理之类琐碎的工作。后来逐渐涉及职务分析、绩效评估、奖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人事制度的制定、员工培训活动的规划与组织等。 (2)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 (3)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1)区别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扩大、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被看作为一种单纯的业务管理,从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架构中分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2)区别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开发,因而更具有主动性。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早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只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忽略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的特征,忽略人力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的四个阶段 现在在公司所有部门中,人力资源从业者最擅长为他人规划职业生涯。但是,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却常常失策。从薪酬的角度来关心一下这群专业的、无私的人。为此,我们先从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迈入职场说起,依次探讨“事业塑造”、“事业锁定”、“事业开拓”、“事业平稳”这四个阶段: 1、离开校园初涉职场:刚毕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只会在企业的性质(国企、外企还是私企)、行业类别(金融、制造、外贸、电子、软件等等)和职业的性质(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公务员还是咨询师等)上有所选择,而为了就业,不太会去挑选做人力资源什么职能的工作(劳资关系、招聘、培训、考核或薪酬)。该阶段的职场新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有时候不太清楚,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面对第一份工作,一般比较有激情,暂时不会有什么困惑或者不满。金融、软件等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比同类型职位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要高。如,金融业人力资源总监的年度税前现金收入总额为14万至25万元之间,人力资源总经理则为10万至19万元之间;软件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基本年薪为17万至36万元之间,人力资源经理则为8万至16万元之间。因此,如果仅仅从薪酬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进入以上提到的行业。同时,要到企业的主营业务部门中去!例如制造业,重点是销售,因此,其销售类的相关职位,从普通销售代表到销售总监,每年能拿到5万至40万元不等的年薪,而作为辅助部门的人力资源,从专员到总监,却只能拿到3-17万元不等的基本年薪。这两类职位在企业里面的权力和地位也可想而知。 2、开始了解自己及所在组织的情况,并逐步调整职业方向:这时候,你一方面逐渐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网;另一方面,经过多种尝试和积累,你的职业性格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并出现了一些想法或者偏好。因此,在这个阶段,常常面临深造、跳槽与留守的选择。经过多次的职业调整和塑造,最终才能锁定到理想的职业方向。在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大部分行业的最高收入学历,是MBA,而不是博士。可见学历不是越高越好。除非你想当老师,否则,别轻易脱产地去读博。另外,如果你能保证,能从A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职位跳到B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职位,或者从B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职位跳到C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职位;或者从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低的行业跳槽到人力资源从业者收入高的行业。那么,这次跳槽是值得去冒险的。因为仅从收入上来讲,风险很小,甚至如果企业不倒闭,就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你就需要衡量了:在A企业,如果我不跳槽,获得升迁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跳槽到B 企业,从进入企业到获得升迁发展的可能性又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无论什么行业,收

人力资源的发展阶段

一、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观点及其局限性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美国的Needle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括为九个方面的活动,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人员选拔、绩效评估、培训、报酬与奖惩、劳动关系、员工沟通与参与、人事档案记录(Needle,1994)。而美国的Dessler则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归纳为六个方面,即满足企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业务水平、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对员工的劳动给予报酬以及管理人员的成长(Dessler,1996)。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主要有四项,即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我国的余凯成等人(1997)则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五个方面,即获取、整合、保持和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还有人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一种战略。 美国的Milkovich & Boudreau(1997a)研究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四种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模式(分别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是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建立工作规则、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设计、以资历为基础的报酬体系、劳工关系、绩效评估等为核心;二是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以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化、终身雇佣、培训和长期薪酬等为重点;三是参与模式(20世纪80年代),强调团队合作、相互信任、建立共同目标、职工对组织的承诺与认同等,职工参与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四是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借助于"外脑"、聘请顾问、人事代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灵活的雇佣方式和工作时间、多样的报酬与福利方案、权变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 以上观点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是从不同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它们实际上都隐含着三个前提性的假设,即假设作为研究对象的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所处发展阶段和制度基础是一定的,或者说是抽象掉了不同企业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别。三个假设的具体内容可概括地表述为:适度的规模---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或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问题、全部发展阶段或者说无发展阶段差别即企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其中前两个假设是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常用假设,后一个假设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即任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之上的)决定的。正是由于有意或无意地作了这样三个假设,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际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距离,削弱了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无疑也是我国企业实际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较为隔膜的重要原因。 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它们的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以及制度基础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必然要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从而使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进程 引言:二十一世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并能够充分地加以开发和使用,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并最终占领市场,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想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面目,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回到其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观察,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起源、发展、演化和趋向为线索,试图勾勒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轮廓,从而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而服务。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第一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第二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第三类。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 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践活 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 4.第四类。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出发解释其含义,认为它是人力资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当战略管理概念被引进中国以来,不管企业家或经济、管理学家(学者)均在运用和研究战略管理,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下相应的战略目标、战术手段,以期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企业战略目标。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与之配套战略支撑性的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里,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如何使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的最高领导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原因。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司发展中地位 面临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经营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任何企业管理者都必须为明天的生存和发展而未雨绸缪。所以现代企业都十分关注战略。因为战略是就是方向,是企业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与对现在优劣状况的把握结合起来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当企业的总体战略明确之后,能否按照拟定的方向运行,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系统中最难协同而又贯穿于经营过程始终并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系统构成。因此,构建基于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客户,经营好自己的客户,实现客户满意和忠诚,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让客户满意?需要企业有优良的产品与服务给客户创造价值,能够带来利益;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企业员工的努力。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而竞争优势正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保证。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取战略上的成功要素,如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力资源上。因此,在整个战略的实现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1、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三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三 一、名词解释 职业生涯: 是对每个职业长期从业人员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活动和行为的概括。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就是通过研究、归纳、分析不同职业的活动和行为,为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使其加速成长。 职业锚: 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心理契约: 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行为锚定法: 行为锚定法实际上是运用量表评分的方法对关键事件进行考核打分。具体来说,该方法是将某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表中有一些典型的行为描述性说明词与量表上的一定刻度即评分标准相对应和联系(这就是“锚定”的含义),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给分。 360度考核法: 360度考核法是一种从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评价法。这种方法是选取与被考核者联系紧密者来考察,由上级、同事(以及外部客户)、下级和被考核者本人做考核者。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职业生涯的三维管理?

答:在职业生涯开发过程中,工作系统、自我事务系统和家庭系统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开发应该同时进行三个维度的管理:职业管理、自我事务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即在职业管理的同时,不可对自我事务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掉以轻心。 2、分析360度考核法的适用性。 答:360度考核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使上级更好地了解下级,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也促使上级帮助下属发展、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改善团队合作状态。其缺点是花费时间太多,只适用于管理者而不适用于普通员工。此外,这种方法的实施受组织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我国企业中实施这种方法,可能会遇到保密性、同事之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影响、缺少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困难。 3、绩效考核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作用有哪些? 答: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考核是员工调动和升降的依据;考核是员工培训的依据;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工作气氛;考核有利于共同目标的建立;考核有利于组织的决策。 4、分析序列法的优缺点。 答:序列法也称序列评定法或排序法,即对一批考核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的顺序。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而且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缺点是考核的人数不能过多,以5-15人为宜,而且只适用于考核同类职务的人员,对从事不同职务工作的人员无法比较,因而大大限制了应用的范围。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讨论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有哪些意义? 答:学生可以结合企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下列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可以提升员工职业能力,促进员工成长;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组织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2、联系实际,分析绩效考核过程中,组织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学生可以结合企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证:公平原则、严格原则、单头考评原则、结果公开原则、结合奖惩原则、客观考评、反馈原则、差别原则等。

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课程考查设计 XX公司人力资源部(五年或十年)战略规划 XX公司人力资源部 2011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战略目标 (3) 第二章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4) 第三章人力资源职能规划 (6) 第四章结束语 (13) 附件:1. 《2010年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进度表》 2.《 2010年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方案》 3. 《W公司2010年培训计划总表》 4.《人力资源部月度工作总纲》

前言 xx公司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现状如何?公司战略如何?对人类资源部门的要求?(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未来5年(10年)公司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展面临如何的局势?……实现经营目标,获得更大的发展,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公司战略规划的关键性环节,通过预测因未来的环境变化和经营目标变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为公司提供未来所需要人员的配置方案、实施办法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为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战略目标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使命 人力资源规划的使命是为W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设并完善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平台,吸引与公司吻合的人才,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用兼具竞争性和公平性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在为W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W公司和个人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发展目标 公司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全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由后勤服务为主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公司管理的轴心之一,推动科学化管理进程,形成公司凝聚力高、持续竞争力强、团队协作顺畅,组织运作高效的整体,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业务层面:能够准确及时的配置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建设科学的组织结构,使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以适应业务拓展、功能调整和市场变化。 职能层面:结合职位、工作、人三者关系打造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业务操作系统,使工作分析、招聘录用、岗位配置、培训教育、薪酬福利、绩效管理等工作专业化,流程规划化,为公司创造科学化的管理环境,为员工提供优良的成长机制和发展空间。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正稿)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该四个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本文从战略目标、经营状况、内部管理、财务状况、员工五个方面对处于四个不同阶段企业的基本特征,如下表所示。 (一)初创阶段 第一,经营者行使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必成立专门部门。 处于初创阶企业人数少、规模小、控制跨度宽、正规化程度较低,是一种扁平式组织结构形式,通常仅有2—3个垂直层次,决策权主要集中在经营者手上,组织结构非常简单。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简便易行、反应敏捷、费用低廉、责任明确。初创阶段的企业宜维持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不必设立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没有必要聘用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由经营者来行使。 第二,吸引关键人才,刺激创业。 在初创阶段,企业刚进入某一生产经营领域,原有厂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会采取各种措施阻止或延缓新厂家的进入,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壁垒,此外在生产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障碍。要克服各种障碍,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必须先有人才。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的观念,抓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否拥有关键性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事关企业能否创办成功。 关键性人才到企业就职所追求的决不仅仅是物质待遇,而是包括物质待遇、社会声望、自我价值、发展机会等多方面的需求,他们往往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看得很重,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以满足自己的成就需求和创造需求。经营者可通过赋予关键性的管理人才以较多的责任而在一开始就增加其工作的挑战性,以激发其创业热情。 第三,实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采取股份奖励等激励措施。 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创业资本往往很有限,要实现其快速扩张的愿望,可推行高积累低分配的政策,实施并维持一种低水平的薪酬策略,以降低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再投入能力。 在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不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不但很难吸引优秀的员工来企业工作,而且也难以留住企业原有的高素质员工。此时,可对参与创业的员工尤其是关键性的人才实行股份奖励,让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绩效考核以结果为导向 创立初期,在生存还是死亡的环境压力下,经营者是无法主动地去系统性考虑绩效管理的。即使设定了下一年度的绩效指标,通常也是以销售额、利润、产值等财务指标为主,根本无法按按照教科书上所讲述的“平衡积分卡”来从若干方面确定所谓的战略指标。这个阶段的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的是结果,对过程不太注意,因为只有良好的结果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 (二)成长阶段 第一,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在增长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会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变得更为复杂并且更为重要,需要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履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这些职能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甄选、薪酬与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关系管理等等。此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加强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 这是增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对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二)工业心理学阶段 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在以前普遍称为人事管理,继人力资源管理之后又出现了人力资本管理的概念。有人认为把人当作资源或者资本都存在不当之处,不过,人员受雇期间人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何道谊在《企业模式的趋势与人员能力管理》一文中提出以人员能力管理取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并把人能管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人能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3种方法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3种方法 王濂: 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东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课程: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管理与薪酬体系设计 在学习中层管理培训课程时了解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对与传统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态,它在保证组织绩效、提升组织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性职能,促进对战略人力资源的本质性认识,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在进行企业管理培训时发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涉及到对“什么是战略”和“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的界定。虽然,多数的学者已经认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对于“战略”和“战略人力资源”的解释和界定,仍未能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许多文献中,“战略”的定义多种多样,一些学者认为战略就是一种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另一些学者认为,战略就是适应性,即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之间的适应性。关于战略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衡量战略,大多数学者和他们的文献,都倾向于用波特、迈尔斯的经典理论。但是,他们关于战略的分类,通常是在假定组织已经明确界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的一种外部性分类,未能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动与战略调整之间的关系。 因为对战略界定的多样性,形成理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所以在学习企业培训课程后,总结发现大致形成三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系: (1)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贡献或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 (2)关注企业或组织在所处竞争性环境中采用的战略选择以及这些战略选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3)考察企业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之间的匹配程度,该研究方法假定“外部匹配”和“内部匹配”都对企业业绩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包括德莱利、莱文、奥斯特曼、伯菲、休斯里德、查德维克和凯培利等人。他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深度影响组织绩效,因此,组织必须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范围,并保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当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活动必须和组织的战略需求紧密相连,同时保证战略导向的一致性。 休斯里德提出了被认为具有某种“通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沿着休斯里德的思路,伯菲提出16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德莱利确定了7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部职业机会、正规培训系统、评价方法、利益共享、工作安全、投诉机制和工作定义。有些文献采用这七项工作来检验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主要理论观点:一般性、权变性和配置观,分析结果对这三个理论都提供某种程度的支持。大多数学者认为权变性的观点更适合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但不应忽视配置。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匹配与否是直接影响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四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练习四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的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永恒主题和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 2、强化 从最基本的形式来讲,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3、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这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4、岗位评价 确定报酬因素,选择评价方法,组成行业专家组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的方法。经过岗位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总可以得到表明每一岗位对本公司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岗位工作的完成难度越高,对本公司的贡献也越大,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越高,就意味着它的相对价值越大。 5、薪酬 薪酬是指用人单位以现金或现金等值品的任何方式付出的报酬,包括员工从事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以及其它形式的各项利益回报的总和。 6、宽带薪酬 所谓“宽带薪酬设计”,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间明显的等级差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宽带中的“带”意指工资级别,宽带则指工资浮动范围比较大。与之对应的则是窄带薪酬管理模式,即工资浮动范围小,级别较多。 7、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遭遇年老、疾病、伤残、失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