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方北方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20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为
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
地理区域。
1.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这个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多样
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2.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甘肃、宁夏、
青海、陕西和新疆。
这里的地貌以高原、沙漠和戈壁为主,还有壮
丽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北方平原:北方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新疆伊犁河谷。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
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4.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包
括湖北、湖南和河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著
名。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5.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是中国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与港澳地区有密
切的经济联系。
6. 西南诸岛:中国的西南诸岛包括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
这
些岛屿拥有优美的海滩、珊瑚礁和热带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这只是中国地理划分的一个简单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资源。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季风区,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
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吻合,该界线(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界线A.B.C所经过的山脉和河流: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界线B:秦岭-淮河界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南方北方地区1.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南北方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为2.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方、北方地区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为三、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地理概况2.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
3.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这两个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青稞、棉花等。
4.西北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
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候的阻隔,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候难以到达。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1 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在
于气候、环境、文化、习俗以及日常生活方式。
1.1 气候和环境
气候上来说,中国南方地区多雨,气温较高,要比北方地区温暖,多太阳,日照时间较长,多数地方夏季高温、酷暑,而北方更近
寒冷和冰冻;环境也不相同,南方更加湿润,而北方更偏干旱,两地
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土壤与植被方面,两者也有较大差别。
1.2 文化习俗
在文化习俗方面,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习俗通常比较热闹、活泼,多为汉民族的文化,而北方通常较为冷静、沉稳,多为少数民族
的文化,但受满族的影响;另外,两地的祖先祭祖、嫁娶礼俗也不同;比如,北方地区常有“征婚”“发型布”的习俗,南方则有“回赠艾叶”“买膳”“聚济”等。
1.3 日常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南北地区也有很多不同。
比如,北方地区
喜欢吃卤鸭,而南方地区则喜欢吃热干面;在装修方面,北方地区偏
爱木质家具,而南方则偏好瓷砖、木地板;在建筑方面,北方多具有
华北历史传统特色,而南方更偏爱“门楼”“庭院”等。
1.4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气候、环境、文化习俗、日常生活方式等,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别具一格,让人感到非常的奇妙。
南方和北方是中国境内的两个地理区域,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
一般而言,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由华北平原和秦岭-淮河线构成的,也就是对于长江以南或秦岭以北为划分的依据。
一、区域划分南方地区主要由长江以南的区域组成,包括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等地。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山川纵横,湖泊众多,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多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热带作物种植较为常见。
南方的经济发展比较快,有较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北方地区主要由黄河以北的区域组成,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等地。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冬季较为寒冷且持久,夏季炎热,春秋季节短暂,由于较少的降水和干燥的气候,北方地区的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也有少量的水稻种植。
近年来,北方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也在快速增长。
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并不是非常严格和固定的,有一些地区在南北位置上处于比较模糊的地带,这些地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可能介于南方和北方之间。
南方和北方在历史、文化和习俗方面也有很多区别,这些区别也让我们更能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个多元文化的。
二、气侯划分南方和北方在中国是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进行划分的。
通常,中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分界线通常被称为“淮河-秦岭线”。
具体来说,划分的方法如下:北方:以黄河为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为艰苦,靠近内蒙古、天津、山西、河北等地。
北方的气候干燥、寒冷,夏季短暂,冬季漫长,以冬季的北风为特征。
南方:以长江为界,地形多样,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包括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南方的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如春,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三、饮食习惯划分除了以上的区别,南方和北方在文化、饮食、社交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的文化历史悠久,多山水之间的文化,南方饮食清淡,口味温和,社交圈子相对较小,而北方的文化直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饮食较为油腻,社交圈子相对较大。
南方北方怎么分南方和北方是中国两个地理区域的代名词,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自然也出现了一些南方和北方在人们心中的对比和区别。
那么,南方和北方究竟怎么分?本文将从气候、地理、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气候。
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一般被认定为雨水充沛、气温较为温暖的区域,而北方则以干燥、寒冷的气候为特点。
南方的降水量相对较多,四季分明,气温较为稳定,而北方则干旱、寒冷并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这种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到了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活方式。
其次,南方和北方在地理特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湿润的地形而著称,大江大河、湖泊众多,山地和丘陵地带较为常见,土地肥沃。
而北方则以其广阔的平原和较为荒漠的地貌特征为主,以黄河和长江为界划分了南北两个地区的边界。
南方的地形地貌条件使得南方比北方更适合农业的发展,尤其是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
此外,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异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南方在历史长河中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人雅士、山水画、园林建筑等都在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基础。
南方地区还以其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融合以及饮食文化的独特性而闻名于世。
另一方面,北方地区则因其辽阔的草原和严寒的气候,培养了独特的游牧民族文化,如蒙古族、哈萨克族、满族等。
北方地区也以其战略地位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如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地位。
最后,南方和北方在经济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南方地区以其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闻名,经济活跃度高,人口密度大,城市化进程也较为快速。
许多著名的现代化城市和经济特区均位于南方地区,如广州、上海等。
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工业化水平不如南方地区成熟,农业仍然占据一定比重。
但是北方地区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一、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把我国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个区域。
分别以4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000米等高线为界。
※评价华北平原棉花生长自然条件:(1)有利: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降水少,晴天多,对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有利;地形:平坦土壤:(棉花喜沙质土)土壤土质疏松(透气性好),适宜棉花根系生长(2)不利: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分析我国酸雨的分布特点及原因:(1)分布:集中分布在东部,pH值小于4.5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2)原因:1、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利于酸雨形成。
2、南方多丘陵地形,风速小于,酸性气体不易扩散3、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雨水中的酸中和少4、多有色金属冶炼,排放二氧化硫多四、民俗点滴1.北方许多地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面食为主,善于加工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食品。
在黄土高原以及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历史上曾经较长时期以小米等为主要食品。
2.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北方地区在建筑房屋时,都特别注意保暖防寒。
在农村很多地方习惯于睡火炕。
3.黄土高原的居民,因为气候比较干旱,他们便充分地利用当地深厚的黄土,开挖窑洞居住。
这样,既节省了建筑材料,窑洞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4.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大地冰封,溜冰、滑雪是当地人喜爱的冬季体育活动。
备注:1.华北春旱(连夏旱):(1)时间:春季(3,4,5月)(2)成因:自然:雨季未到,降水少春季升温快,蒸发剧烈(主要是河流水)人为:春季工农业用水(淡水)量巨大(3)解决:跨流域调水(引滦济青,引滦入津,引黄济青)2.旱灾:(1)成因:自然:降水季节变化大社会经济:人口,工农业规模大(2)案例:Ⅰ)南方缺水:秋冬Ⅱ)喀斯特地貌:下渗量大,地表水资源不足Ⅲ)日本:河流短促,迅速入海,地表水资源不足3.北方春季节多大风:气温日较差大—风力大(华北明显)4.矿产资源:大同:金朝都城,云冈石窟六盘水:“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煤,铁,锰)相对伴生矿地:白云鄂博,攀枝花,金昌5.桑基鱼塘:桑基鱼塘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桑基鱼塘模式基塘模式是一种传统的低洼地利用模式。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南北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北方横跨东西经度,南北纵深差异显著。
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南方包括华东、华南、西南三大地区。
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
二、气候特点1. 南方气候南方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春秋季节变化明显。
南方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多雨季节较明显,夏季多风暴和台风。
2. 北方气候北方地区主要以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短暂,变化不明显。
北方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为频繁。
三、地形地貌特征1. 南方地形地貌南方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主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有大量的高山和深谷,地形复杂多变。
南方地区海岸线曲折,有大量的海湾和港湾。
2. 北方地形地貌北方地形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少有高山,地貌相对单一。
北方地区河流众多,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四、水系特点1. 南方水系南方水系发达,有长江和珠江等大河流域,多河流蜿蜒曲折,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多湖泊、水库和水文资源。
2. 北方水系北方主要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水系,黄河流域沙土流沙多,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北方整体水资源匮乏,水流湍急,河流易淤积。
五、自然资源分布1. 南方自然资源南方地区主要以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铜矿、锡矿、锑矿等金属矿产。
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业。
2. 北方自然资源北方地区主要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矿产资源,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北方地区也有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但整体资源相对单一。
总之,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南北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有很多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地势复杂多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煤炭和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南方北方的划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更体现在气候、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
那么,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南方和北方。
一般来说,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方,而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被称为北方。
这种划分方式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人们最直观的认知方式之一。
其次,气候是南方北方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南方地区一般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而北方地区则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等作物。
这种气候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南方和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另外,南方和北方在饮食习惯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南方人饮食以米饭为主,爱吃糯米和米面制品,口味偏甜;而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尤其是小麦制品,口味偏咸。
南方人偏好热食,北方人则喜欢凉菜,这些饮食习惯的差异也是南方北方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南方和北方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南方人崇尚绿色、自然,讲究礼仪,重视人情味;而北方人则更加注重实际,讲究规矩,重视交际。
这些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和北方人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
这些标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南方和北方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之处,也正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独特魅力所在。
希望人们能够在欣赏南方北方的美丽风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内涵,促进各地区人民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哪里算南方和北方
一、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
1、中国北方: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中原官话区、安徽中原官话区。
2、中国南方: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东南部与河南信阳市、南阳市。
二、从地理角度来看:
1、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2、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分界线。
具体地说,这条分界线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抽,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
城市形态类型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以分为团块状、带状、星状等形态。
①团块状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形成团块状的城市形态。
如果随着城市的发展,不能通过快捷的交通系统及时把人口和产业疏散出去,则团块状城市会在原有基础上蔓延,作“摊大饼”状发展。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都是团块状城市。
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就会形成扇形的城市形态。
团块状城市一般布局紧凑,只有单一的中心,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
但这类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也会产生一系列弊病。
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使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②带状城市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形态,这些交通线也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江苏常州、河南洛阳、青海西宁、湖北宜昌、贵州都匀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等。
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这个问题我多次回答了,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地理、文化、差异都比较大,所以总有人搞不清楚自己家乡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自己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今天我就系统的来说一下关于南北方的一些误解和地理上南北方的划分,以及依据。
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误解一,广东人眼中的南北方。
在岭南地区人的眼中,南岭以北的地区都是北方。
因为他们觉得,南岭以北的地区冬天都下雪,而南岭以南的地区冬天极少下雪。
这种观念在中国地理学关于南北方划分的概念来说,是错误滴!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误解二,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容易把长江当作是南北方的界线。
因为古代很多政权的政治中心都在长江以北,而那些建立在长江以南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南方政权。
还有就是,字面意思上,把长江以南的地方叫做江南。
而实际上,江南这个概念也是没有准确标准的。
长江南北两岸也有是江南地区的。
比如曾经的江南行省,就包括安徽很大一部分长江以北的区域。
而江苏的扬州,即便是在长江以北,也被当做是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
如今,很大一部分人直接把长江当作南北方分界线,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误解三,对于部分东三省的人来说,更加不得了。
进了山海关才是北方,出了山海关就是南方。
这个当然也是一种误解,东北地区确实很靠北,但是至少黄河以北的京津晋冀等地人民还是把自己当作北方人的好吧!另外,还有人把黄河当作是南北方分界线,这个有一定依据,但是于我国地理学而言,也是错误的概念。
那么,中国地理学上,究竟是怎么定义南北方的呢?又有什么依据呢?中国南方和北方是怎么划分的?有何依据?其实,中国有一条天然的地理分界线,那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目前也是我国地理上区分南北方的标准。
主要依据是根据降水量、等温线等。
秦岭淮河南北由于降水量、年均气温不同,造成了气候、地理环境等差异,从而导致了人们生活习惯等人文差异。
中国南方北方地理分界线及十四大差异引自“扬子晚报”消息说: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这一观点一直得到国内地理、气候等方面专家的认可。
在秦岭——淮河线上,秦岭两侧均为山区县城,在淮河沿岸平原,像淮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与淮河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几乎没有。
淮安开始规划建设标志园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许多城市和专家的质疑。
近期有关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问题被炒作的不断升温。
南北方究竟怎样划分,又有哪些差异呢?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此梳理一番,让大家有所了解。
区分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1、以秦岭、淮河为界分南北。
这是因为淮河是中国境内最南的一条在冬天会冻结的河流。
2、明清时期,不少学者主张以长江作为区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两个说法各有根据,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征为重,后者以人文地理因素为重。
从地理和一般意义上常指第一种分界方法。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线,它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分界线。
由此引起秦岭淮河一线同样是以下几个重要的区域的界限:1、在气候上,秦岭淮河是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在气温上,秦岭淮河是1月均温南方0℃以上和北方0℃以下区域的分界线。
在降水上,秦岭淮河是水量800毫米以上(南方)和800毫米以下以下的分界线。
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气候差异的具体表现和基本表现。
这是南北方最基本的差异,是其它差异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南绿北落在自然带上,秦岭淮河是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和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分界线。
3、南水北旱在农业环境上,秦岭淮河是南方水田为主和北方旱地为主的分界线。
4、南稻北麦和南米北面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秦岭淮河是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5、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6、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界定
在一部分人心里,北方人就是指黄河以北的人,南方人就是指长江以南的人。
还有一些人以长江为界,划分中国的南北方。
地理分界线:
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分界线。
具体地说,这条分界线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抽,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南北的自然地理界限和人文地理界限是重合的,譬如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扬州一带,在文化上大家公认是属于江南,但是如果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这一带就成了北方。
但如果我们承认中国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也是人文南北的界线的话,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扬州在此线以南(确切地说,中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扬州自然就是南方啦。
河南的南阳盆地属于汉水流域,汉水又是长江的支流,南阳人的生活方式更接近于南方,从所谓的“南米北面”、“南船北马”看,南阳人确实是南方人;如按长江为南北之界,南阳人则成了北方人;若按秦岭—淮河线分,则南阳人是南方人。
可见秦岭—淮河一线分南北,分的的确不仅是自然,更是人文。
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自然和人文是重合的,都是秦岭—淮河一线,那么我们就不会出现把山东人说成是南方人的尴尬,又避免了把扬州人说成是北方人的错误,也还原了南阳人的真实生活。
由于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边缘地带的桐柏山,以秦岭—淮河分南北,则河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
因此河南人是北方人,安徽和苏北人是南方人。
1/ 1。
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本节内容分析】一、北方地区1.基本概况:北方地区的界线,包含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及民族构成特点。
2.旱地为主的耕作业:主要的平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黄土地、黑土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森林宝库和温带果园;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但应合理采伐与保护森林;主要的水果品种(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自然灾害的防治:是历史上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及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的治理措施。
5.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主要的煤、铁、石油产地;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的特点。
6.了解北方居民的生活习惯。
7.我国首都北京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二、南方地区1.掌握南方地区的界线、范围、人口、民族的构成。
2.鱼米之乡:气候特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
3.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油菜)及分布地区;主要水果(椰子、菠萝、柑橘等)和经济林木(茶、橡胶)。
4.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紫色盆地的形成及四川盆地物产丰富的原因;红壤的性质及改良方法;平原肥沃的水稻土的由来。
5.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长江流域水害加剧的人为原因以及此工程的范围。
6.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有色金属及铁矿的分布;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水电站的分布;主要的核电站。
7.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主要的工业带、工业部门的分布,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
8.南方人的居民生活及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三、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1.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有2/3的山地,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2.台湾资源丰富:有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农产品。
3.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形成原因,有发达的旅游业。
4.人口、民族的构成及分布。
5.香港的组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经济部门。
6.澳门地区的组成,主要的经济部门及特点。
【本节知识框架】【典型例题精讲】[例]解释下面两句话分别描述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什么地理现象?(1)碧莲玉笋世界。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界线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二、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
冷,夏季炎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同时也有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势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同时也有茶叶、蚕丝等经济作物。
南方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主要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势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较少,气候干燥。
西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同时也有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主要发展石油、煤炭等产业。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地势以高原为主,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温较低,降
水较少。
青藏地区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旅游业。
青藏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