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力放散

应力放散

应力放散
应力放散

LZDK823+532金山路框架桥既有漯阜线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设计文件:LZDK823+532(1-6×4.3m+1-16×5m+1-6×4.3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漯阜施框(桥)(变)-08)。

1.2《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1.3《武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武铁运【2013】18号;

1.4《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

1.5现场调查资料及我单位以往营业线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施工安排满足LZDK823+532金山路框架桥线路架空要求。

2.2确保安全生产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立安全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落实班前安全讲话,狠抓现场生产,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2.3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创建标准化施工现场;

2.4确保施工、人员和营业线行车安全。

3.工程概述

3.1.工程概况

该框架位于漯河东金山道口处,既有4股线路分别为油库专线、漯阜

左线、漯舞线、漯阜右线,其中既有漯阜线为无缝线路。既有漯阜线LZDK823+532框架桥进行线路架空施工,架空长度56m,为保证高温季节施工、行车安全,在框架桥架空施工前、施工后进行二次应力放散,放散及锁定里程为LZDK823+382+LZDK823+682段,本段为一个单元轨节,全长300m。

3.2.工期安排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工期安排,本工程拟定施工日期为2013年7月8日8:30-11:30。要点封锁时间180分钟。点内对LZDK823+382+LZDK823 +682段无缝线路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点毕开通线路。

4.本次要点施工组织机构

总指挥:陈思

现场指挥:王文军

施工技术顾问:张勇斌、杨修

施工安全负责人:季敏

施工材料机具负责人:严永超

5.应力放散施工人员安排

5.1.施工人员组织安排

现场负责:卢军

施工技术负责人:侯顺川

质检工程师:林玉全

施工防护负责人:牛耀斌

驻站联络员:赵大琴

防护员:王梦德岑正伟蒋利省翟银谷

技术员:林建奎李江波

5.2.施工人员职责及分工

5.1.1施工负责人1人,由架子队队长担任,全面负责施工组织、安全质量及进度,发布施工命令,确定放行列车条件;

5.1.2安全监督员1人,由架子队安质部长担任,负责施工全过程安全监督、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施工防护确认;

5.1.3技术人员2人,负责技术方案制订、放散量计算及确定、位移观测点确定及测量、拉伸量确定、切轨量确定;

5.1.4龙口组10人,组长1人,负责切轨、打眼、拉伸、安装短轨及鱼尾板、插入短轨焊复;

5.1.5线路组48人,分4个组。每组12人、4台内燃机动扳手,负责线路扣件拆卸及安装、扣件及胶垫整正、线路改道、滚筒安设及拆除、线路状态全面检查及质量回检;

5.1.6撞轨组10人,负责撞轨及钢轨敲击作业;

5.1.7线路检查组3人,负责线路状态及几何尺寸全面检查;

5.1.8防护组6人,驻站联络员1人、上下行防护员各1人、现场电话员1人(负责测量轨温,每10分钟报1次)、现场防护员2人。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负责人命令,按《安规》规定设置、撤除防护信号;

5.1.9其他人员8人(汽车司机及后勤服务人员)。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的人员组织表

6.施工步骤

6.1.技术条件和要求

6.1.1施工前进行应力放散,保证施工、行车安全;施工结束后进行二次应力放散,恢复、改善线路技术条件。

6.1.2施工前钢轨应力放散后,单元轨条锁定轨温不宜低于施工期间最高轨温10℃,以保证施工期间不出现胀轨跑道。

6.1.3左右股轨条实际锁定轨温差不超过5 ℃。

6.1.4两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超过5 ℃, 同一区间内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差不超过10 ℃。

6.1.5施工后应力放散,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线路状况适当

调整原锁定轨温。

6.1.6施工前放散安排在框架桥架空施工前进行;施工后放散安排在9月以后,气温及锁定轨温较低时段进行。

6.1.7新焊缝不得设置在桥台、桥墩或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距桥台边墙不应小于2m。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小于40mm。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

6.2.点前施工准备

6.2.1施工前调查

a、应力放散地段线路道床(板结、翻浆及缺碴)情况。

b、钢轨(单元轨条长度、质量状况、轨条爬行量)情况。

c、轨枕(数量、间距及质量)情况。

d、联结零件(包括地锚拉杆、轨距杆)情况。

e、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较多地段。

f、低温铺设区段,铺设时拉伸不均匀或不到位,造成钢轨应力不均匀地段;

g、影响放散施工的车辆、供电、电务部门设备情况。

6.2.2放散量确定

a、放散量△L (mm)确定依据

△L=L·β(T1-T2)

式中:L——需放散的钢轨长度(m);

β——钢轨的线膨胀系数,数值为0.0118mm/℃m

T1——应力放散后的锁定轨温(℃)

T2——原锁定轨温(或轨条自由状态时的轨温)(℃)。

b、施工前应力放散锁定轨温及放散量的确定(放散)。此处框架桥主体在7月至9月份期间施工,正处于高温季节,经现场实际观测此单元轨节钢轨最高轨温为45℃。该段线路铺设时锁定轨温30℃。应力放散后锁定轨温为55℃左右,理论放散量为88.5mm。实际放散量根据应力放散后锁定轨温与钢轨处于理想状态(无约束力)时轨温计算出放散量。

c、施工后应力放散锁定轨温及放散量的确定(收散)。根据中和轨温、相临轨条锁定轨温、区间最高最低锁定轨温及轨条实际情况,确定放散锁定轨温,计算出放散量。

d、各观测点的放散量,每100米设定一个观测点。观测点放散量=总放散量÷放散长度×观测点距放散始端距离。

e、放散方向及龙口位置确定。龙口位置一般设置在轨条中部距现场焊缝6-8m的位置,以便二次放散插入短轨焊复时切除原现场焊缝,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焊缝数量。放散方向由一端向龙口放散。

f、锯轨量确定。施工前放散锯轨量= 放散量+预留轨缝(不插入短轨,用夹板连接);施工后放散,放散后插入短轨焊复,锯轨量=插入短轨长度+铝热焊浇注宽度28 mm(每端)。

6.2.3点前施工准备

a、施工封闭点前,设置位移标记点,标定位移量;选定龙口位置并标注计划锯轨位置、锯轨量。(李江波)

b、施工封闭点前,紧固单元轨条两端各50米长线路扣件。

c、封锁前一天,将施工所需材料、工具、机械设备运至工地指定地点

分类堆码存放,并对机具设备进行调试。(负责人:华松林)

d、将要应力放散线路轨道扣件按隔一松一方式松开后抹上长效油后再拧紧。(负责人:方斌)

6.2.4、点前两小时准备(预定给点前两小时)

a、再次落实施工所需工具、材料、机械设备是否全部到位,备用工具和易耗配件是否有足够的备品,堆放是否便于取用,如有问题及时解决。(负责人清点人:方斌)

b、复查长钢轨开口位置标记是否清楚,位移观测桩的埋置是否正确,技术人员分组分工任务明确。(负责人:侯顺川)

c、检查各部位防护员和联络员是否到位,防护用品是否带齐,信号标志是否齐全正确,通讯工具是否完好。(负责人:牛耀斌)

d、施工负责人要确认各部位、各部门负责人是否到位、分工和责任是否明确,施工人员是否充足。(负责人:卢军)

6.3.点内施工

封锁点内采用滚筒结合拉伸配合撞轨法施工,先对线路左股进行应力放散,待扣件隔二紧一锁定后,进行线路右股应力放散。

6.3.1施工命令下达后,松开放散地段全部扣件,切开龙口钢轨。

6.3.2在长轨条下每隔15 根轨枕, 拆掉胶垫并加设滚筒一个。

6.3.3安装撞轨包。撞轨器反复撞轨,发现障碍及时排除,待轨条处于自由状态时准确测量轨温,测量位移量,计算锯轨量并锯轨。

6.3.4装拉伸器并开始拉伸,用大锤敲击,使轨条位移正常。

6.3.5锁定线路,整治线路几何尺寸及连接零件。

6.3.6零点标记,埋设有钢轨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

6.3.7施工前放散,拉伸到位后上好接头夹板。施工后放散,插入短轨焊复。

6.3.8整理线路外观,人员、机具下道。

6.3.9开通线路,按规定设置慢行防护。

6.3.10列车通过后检查线路,整治几何尺寸超限处所。

限速:开通后第一列45km/h,其后恢复常速。

7.开通后线路检查与养护

消点后由现场施工负责人方斌负责线路检查与养护,同时另设专人现场防护与线路养护,具体如下:

7.1无缝线路位移检测,定期对钢轨的位移进行观测,放散之后第一个月内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一星期观测一次。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的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发现位移量超标者,应迅速查找原因,并对该单元轨重新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

7.2对防护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7.3防护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路线几何尺寸发生变化等情况,应立即与驻站联络取得联系,同时安排线路养护人员及时整修。

8.应力放散施工机具材料表

施工机具材料配备表具体如下表:

9.施工防护

要点施工时,实行“三位一体”防护,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两端设置远端防护员,施工区域设置现场防护员。漯河东车站为要点登、销记站。远端防护员设置在施工区域外800m处,防护员配备齐全防护用品,随身携带封锁牌及慢行牌(35㎞/h、60㎞/h牌各一块)。

防护备品表

10.安全措施

10.1.施工前准备

10.1.1施工前,书面通知相关设备单位,相关设备单位施工监护人员必须按时到达工地监护施工,并在配合单位签到簿上签字。

10.1.2.封锁施工前,要与漯阜公司、工务、电务、车站等有关设备管理单位联系,组织召开协调会,明确施工方案、配合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

10.1.3.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必须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在工地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组织学习路局批复的站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部、局有关规定和要求。

10.1.4.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应熟知整个施工方案,积极组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认真检查并确认信号备品、机具、材料齐全完好。

10.1.5.提前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封锁时间及地点。落实防护人员和防护信号工具、防护标识牌、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的通讯情况,以及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情况,工务部门派驻现场的施工配合人员等。

10.2检查

10.2.1.线路开通前及开通后对线路几何尺寸(轨距、水平、高低、方向)进行检查,及时消灭安全隐患。各项检查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记录并有签认。

10.2.2.进行应力放散施工时,要指定经过培训并合格、对施工及行车安全规章熟悉、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安全监督员(可由专职安全员担任)。要制订检查监督的内容、标准,加强对安全监督员的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安全监督员发现质量不合格及施工安全隐患要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及时解决。

11.附表图

11.1.应力放散平面示意图

11.2.应力放散控制工序网络图

11.3.关键问题卡控表

11.4.施工停车防护图

11.5.慢行防护图

附件:

应力放散平面示意图

第12页,共16页

应力放散控制工序网络图

第13页,共16页

关键问题卡控表

关键问题卡控表

第14页,共16页

施工防护图

第15页,共16页

慢行防护图

第16页,共16页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原则 (1)

3.工程概述 (1)

3.1.工程概况 (1)

3.2.工期安排 (2)

4.本次要点施工组织机构 (2)

5.应力放散施工人员安排 (2)

5.1.施工人员组织安排 (2)

5.2.施工人员职责及分工 (3)

6.施工步骤 (4)

6.1.技术条件和要求 (4)

6.2.点前施工准备 (5)

6.3.点内施工 (7)

7.开通后线路检查与养护 (8)

8.应力放散施工机具材料表 (8)

9.施工防护 (9)

10.安全措施 (10)

10.1.施工前准备 (10)

10.2检查 (11)

11.附表图 (11)

11.1.应力放散平面示意图 (11)

11.2.应力放散控制工序网络图 (11)

11.3.关键问题卡控表 (11)

11.4.施工停车防护图 (11)

11.5.慢行防护图 (11)

应力放散

九景衢铁路铺架工程 应力放散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九景衢铁路站前II标段轨道工程无缝线路长钢轨应力放散和锁定。 应力放散和锁定是将已达到初期稳定状态的线路,重新松开扣件、起升钢轨、垫上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或自由伸缩后再强制拉伸,放散掉钢轨内的附加应力和温度力,在钢轨处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的“零”应力状态下,将线路锁定完成无缝线路的过程。进行应力放散作业是为了使在冬季气温很低钢轨内部产生的拉应力不会把钢轨拉伤拉断和夏季气温很高时钢轨内部产生的压应力不会导致胀轨跑道现象。 在形成无缝线路前进行应力放散、锁定焊,最终形成无缝线路。区间线路应力放散将以车站~预留合龙口为单位进行施工,各个单位内单元轨节的应力放散将根据施工方向合理安排依次进行放散,车站内将以道岔为单位进行放散。 二.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某些特殊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技术人员上场,及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施工队伍进场,安排好施工队伍的住宿;施工机械设备及各种小型机具进场及调试,如焊机、内燃机扳手、撞轨器、液压钢轨拉伸器等,进场后认真调试其性能,各种检测、测量仪器进场并做相关鉴定,如轨温计、探伤仪等。 三.技术要求 3.1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无缝线路长轨条贯穿整个区段,并与无缝道岔焊联,不设缓冲区。衢州站外连接既有衢常线处原有100m缓冲区不在此 1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线路施工开始前,按照路局批准的封锁施工计划对施工区段内无缝线路进行应力放散。上下行线路应力放散分开进行,安排两次封锁施工。 主要作业内容:设置临时位移观测点、拆卸扣件、放散应力、锁定线路、设置位移观测标记。 ⑴施工机械装备 ①线路锁定前向杭州工务段了解该区段的线路锁定轨温并掌握当地轨温变化规律。 ②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和技能培训。 ③根据施工需要配齐各种施工设备及检验检测量具。 ⑶设计锁定轨温 中和轨温计算式:

t中=(T max+T min)/2+(Δt d-Δt u)/2+Δt k 式中Δt d,Δt u——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分别取57℃和50℃; T max,T min——杭州地区最高和最低历史轨温,分别取℃和℃;Δt k——中和轨温修正值,取3℃。 代人上式算得中和轨温t中=℃。 设计锁定轨温范围[℃,℃]。 应力放散作业时,根据测量轨温判断,当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配合撞轨法”,当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滚筒结合拉伸配合撞轨法"。 ⑷滚筒配合撞轨法 ①计算放散量 放散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L=a×L×(T SS—T P) 式中△L——放散量(mm);a——钢轨钢的线膨胀系数,a=×10-6/℃;L——单元轨节长度(mm);T SS——放散后锁定轨温(℃);T P ——原锁定轨温。 当放散后锁定轨温低于原锁定轨温时,△L为负值,即放散后单元轨节要短一截,此时需要准备一相应的短轨,放在单元轨节的未锁定端,作临时连接用。当放散后锁定轨温高于原锁定轨温时,放散后则需锯轨。 ②封锁时间90min,封锁前30min线路慢行,慢行速度25Km/h。封锁施工前40分钟,驻站联络员到萧山西站登记要点,等候调度命令,同时现场防护员及作业人员就位,等候封锁给点命令下达。封锁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 应 力 放 散 及 线 路 锁 定 作 业 指 导 书 XXXX铺架指挥部

20 年月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保证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的顺利进行,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规定,确保轨道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作业。 三、基本原理 采用“零应力综合放散法”对单元轨进行放散。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是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一次撞轨,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之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轨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四、工艺流程图

五、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 5.1 在应力放散前对底碴摊铺、长轨铺设、现场焊接、上碴整道等工序施工质量及线路状态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弹条扣压力、道床刚度及横向阻力、现场焊接质量、轨道几何尺寸,确认线路已经到达初期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5.2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5.3 按照要求埋设永久位移观测桩并编号。 5.4 到达施工现场后,在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单元轨节伸缩区标记临时位移观测零点。 5.5 在本次放散的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的单元轨节伸缩区范围内,用专用工具拆卸弹条,用起道机将钢轨顶起,支立于滚轮上,顶起高度为5cm,滚轮间距为10m。 5.6由于长轨铺设时轨温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但由于钢轨内部应力及滚轮摩擦阻力等影响,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不为零,记录钢轨临时位移(第1次),作为以后施工放散依据。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5.8 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

钢轨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

钢轨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 1 施工方案 当轨温处于锁定轨温范围时落轨锁定,当轨温低于锁定轨温时,用单元轨节两端的拉轨器将单元轨节拉伸至锁定轨温时的长度,然后落轨锁定,作零点位移标记。 1.2 接头连接 已放散的单元轨与相邻待放散的单元轨之间用接头夹板临时连接。轨缝处穿上φ22的螺杆,已放散完毕的单元轨之间在应力放散完成后立即进行锁定焊接。 1.3伸缩区 放散本次单元轨节时考虑上一单元轨节的伸缩区100米。 1.4钢轨支垫 每隔10米的距离,在轨枕之间支垫一滚轮,高度较橡胶垫板高5cm左右,使轨底面与枕上的预埋铁座顶面大致平齐,如图1-8示。

座 钢轨支垫示意图(图1-8) 1.5临时位移观测 为检测应力是否放散均匀,在应力放散过程中在钢轨上标记临时位移观测点,全过程地观察钢轨的位移以检验钢轨内部应力是否放散为0,在上一单元轨的伸缩区起终点设1、2点,本次放散单元轨每隔300米(当单元轨长度不为1500米时参照进行观测点设臵)设臵3、4、5、6、7、8共8个临时移观测点。 1.6施工锁定轨温 考虑到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不均匀和通过一定运量后的钢轨长度塑性变形等因素,施工控制锁定轨温应尽量靠近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的上限。 1.7 线路锁定施工工艺及方法 1.7.1施工流程 钢轨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流程见“钢轨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图”。 1.7.2施工方法 钢轨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图(图1-9)

(1)轨道状态检测 在应力放散前全面对轨道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有:轨道几何尺寸、轨面标高、线路中线位臵、枕下道床刚度、横向阻力、铝热焊接质量等,通过全面的质量检测,确认线路已达到初步稳定,方可准备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2)近期轨温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轨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锁定施工时间。 (3)位移观测桩设臵 根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埋设位移观测桩,并编号。 (4)标记临时位移观测点 根据设臵好的位移观测桩,在钢轨上标记,并根据现场条

5应力放散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线(青海段) 站前工程GKQHZHQ5标段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格库铁路(青海段)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由于铺设长钢轨时的轨温与单元轨设计锁定轨温并不一致,在焊轨等作业时,也可能造成钢轨温度的变化,内部产生温度拉或压应力。因此,为了防止无缝线路的长轨条因气温变化和车辆运行等引起的折断或胀轨跑道,必须对长轨条进行应力放散处理,并进行强有力的锁定,以确保线路的高稳定性。 二、原理 本作业方法采用滚筒放散法,其原理是: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并对钢轨进行敲击,使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使用一定的外力,让放散轨节处于零应力状态。在进行钢轨的锁定。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格库铁路(青海段)GKQHZHQ5标DK481+900-DK508+600段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 四、所需设备机具 应力放散每次1.5km,分成3个组,每组又分3个班,每组负责500多米长轨条扣件的拆装及机具的安放。 设备机具一览表 五、人员分工及职责

5.1人员分工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的人员组织表 5.2各级人员职责 5.2.1队领导 (1)抓好全队的行政管理、安全教育、室内外环境卫生,职工的文化生活,搞好双文明建设。 (2)合理安排各工班人员,使施工工序衔接,督促全队人员带齐工具、材料,按时上下班。 (3)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监督职工严格按照应力放散及锁定工序标准进行作业。 (4)负责施工人员安全,抓好劳动纪律、抓好应力放散及锁定安全工作。 (5)合理组织施工现场交接班,及时处理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6)在施工停工期间,安排好工地应力放散及锁定设备和材料的看管。

陇海线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陇海铁路 无缝线路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后卫寨立交项目部 二零一四年七月

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1)尚航路主线(辅道)工程投标文件、技术回复、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工程量清单。 (2)国家、地方有关方针、政策,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质量验收标准等。 (3)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4)我单位现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 2.编制原则 (1)符合性原则 (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5)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加强综合管理的原则

(7)实现专业化、工厂化施工的原则 (8)高度重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1.工程概况 大塔至马场壕铁路由在建新包神铁路大塔站疏解引出,行经三垧梁、王爱召工业园区(新奥工业园区)、而后转向东南沿乌兰格尔煤田北侧经马场壕乡到达马场壕矿区,正线全长 58.938km,大塔站下行疏解线4.343km。 2.主要技术标准 《修规》第3.10.15条规定: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必须准确、均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应力放散或调整。 (1)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规定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两股长轨条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 (2)即有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 (3)跨区间或全区间无缝线路的相邻轨条锁定轨温之差超过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条的最低、最高锁定轨温相差10℃。 (4)铺设和维修方法不当,使轨条产生不正常的伸缩。 (5)固定区和无缝道岔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6)夏季线路轨向严重不良,碎弯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教学总结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 3.1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1632.1~42005)。 3.2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 (TB2098-2007)的有关规定。 3.3无缝线路锁定时单元轨节起止里程应基本上与无缝线路轨条布置图相吻合。但为配轨方便,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道岔位置的前提下,可在25m范围内进行调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2工艺流程 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单元轨节的划分 单元轨节应按照轨条配置计划表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元轨节的 长度为1000~2000m。第一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一次铺设锁定的长 度L1减去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第二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二 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2加上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再减去L2末端松开扣 件的长度,依次类推。 5.1.2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5.1.2.1位移观测桩的埋设位置应根据单元轨节的划分情况,在无缝 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2本线为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按等间距设置,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普通区间无缝线路长轨条接头处,距接头100~150m 处增设位移观测桩;其中单元轨节起终点及中部各一对、距单元轨节起终点100m位置各设置1对。轨条长度250m及以下地段设2对观测桩。 5.1.2.3位移观测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 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 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并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4整体道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两轨枕之间,采用膨胀螺栓 YG2型M16x120制作,牢靠的安装在线路外侧,距轨底面水平方向 100mm(梯形轨枕除外,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桩顶低于钢轨底面 10mm,并在桩顶刻画十字中心线。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3.技术要求 3.1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1632.1~42005)。 3.2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的有关规定。 3.3无缝线路锁定时单元轨节起止里程应基本上与无缝线路轨条布置图相吻合。但为配轨方便,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道岔位置的前提下,可在25m范围内进行调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2工艺流程 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单元轨节的划分 单元轨节应按照轨条配置计划表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元轨节的长度为1000~2000m。第一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一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1减去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第二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二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2加上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再减去L2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依次类推。 5.1.2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5.1.2.1位移观测桩的埋设位置应根据单元轨节的划分情况,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2本线为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按等间距设置,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普通区间无缝线路长轨条接头处,距接头100~150m 处增设位移观测桩;其中单元轨节起终点及中部各一对、距单元轨节起终点100m位置各设置1对。轨条长度250m及以下地段设2对观测桩。 5.1.2.3位移观测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并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4整体道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两轨枕之间,采用膨胀螺栓YG2型M16x120制作,牢靠的安装在线路外侧,距轨底面水平方向100mm (梯形轨枕除外,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桩顶低于钢轨底面10mm,并在桩顶刻画十字中心线。

应力放散施工方案及安全组织措施

一、工程概况 包兰线K473+380、K494+741、K620+227、K668+170、K668+507、 K667+581及宝中线K469+855、六处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位于惠农~甘塘区间,施工方法采用整体顶进,线路加固采用D16便梁。该区间为全区间P60无缝线路,为两根单元轨条,其中K473+380单元轨条长度1.450km,锁定轨温18℃。K494+741单元轨条长度1.292km,锁定轨温19℃。K363+638单元轨条长度1.480km,锁定轨温20℃。K620+227单元轨条长度1.5km,锁定轨温25℃。绝缘接头均为胶接绝缘接头,应力放散采用局部放散。为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可控的进行,特制定此施工方案及安全组织措施。 二、施工组织 为确保施工安全成立施工领导小组,负责该工程施工组织领导。 组长:( 雍建军 ) 负责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决策及工程的协调。 施工负责人:( 冯甲良何荣 ) 组织工程的安全施工,严格落实有关施工规范、施工组织、安全措施,切实保证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 安全包保人:( 侯正奎 )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检查,防止违章施工,对施工安全负责。 安全监督人:( 李健武张和健 ) 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员:( 郑浩 ) 对施工技术负责,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防护员:( 相关班组指派 ) 负责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传达通报列车运行情况、封闭和开通时间给施工负责人,通报时要做到呼唤应答,及时提醒,认真做好通话记录。驻站防护员要及时将列车运行情况通知现场防护员,3~5分钟通话一次。 三、施工程序 应力放散方法采用长度控制法,根据已知锁定轨温和计划锁定轨温,事先算出放散长度,施工时现场技术员再根据实际轨温进行一次校核。校核出的放散长度即为放散量,施工负责人按此放散量命令拢口组准备合拢轨。 (一)准备工作: 1、现场调查线路状况,校核长轨条长度,同段技术室核定轨条锁定轨温。设专人测量轨温,每十分钟测量一次,根据测量轨温计划放散轨温。 2、计算放散量及合拢轨长度:合拢轨长度按公式△1=α1(t1-t2)计算。△1—放散量,α—钢轨线胀系数,1—计划放散的钢轨长度,t1—计划锁定轨温,t2—原锁定轨温。 3、备好施工机具及材料: (1)合拢轨P60-25m4根;(2)发电机组一台;(3)切割机一台;(4)打眼机一台;(5)长孔夹板4块;(6)短轨头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docx

实用标准文案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 号线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 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 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 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 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1632.1 ~42005 )。 3.2 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 )的有关规定。 3.3 无缝线路锁定时单元轨节起止里程应基本上与无缝线路轨条布置 图相吻合。但为配轨方便,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道岔位置的前提下,可在 25m 范围内进行调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2 工艺流程 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放松扣件 垫入滚筒 测量轨温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撞击钢轨 否 是否出现反 是 钢轨落槽 , 安装扣件 测量并记录锁 定轨温 设位移观测标记 读取并记录初始位移 结束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1

新建铁路哈齐客运专线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月20日 中铁二十局哈齐客专二分部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 一、概况 应力放散和锁定是将已达到初期稳定状态的线路,重新松开扣件、起升钢轨、垫上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或自由伸缩后再强制拉伸,放散掉钢轨内的附加应力和温度力,在钢轨处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的“零”应力状态下,将线路锁定完成无缝线路的过程。进行应力放散作业是为了达到在冬季气温很低钢轨内部产生的拉应力不会把钢轨拉伤拉断和夏季气温很高时钢轨内部产生的压应力不会导致胀轨跑道现象。 二、编制目的 1、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力放散。 2、正确指导应力放散作业,确保应力放散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更加合理地配置工料机,使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化。 三、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设计文件的《单元轨节布置表》 3、《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四、施工工艺流程 (一)施工方法简介 应力放散施工有两种放散方法,第一种称为滚筒放散法,即实际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放散时在钢轨下加垫滚筒,利用锤击敲打钢轨,使钢轨自由伸缩,等钢轨充分回弹后,即钢轨内应力达到零应力然后迅速锁定线路;第二种方法称为综合放散法,即实际轨温低于锁定轨温下限值时,钢轨下垫上滚筒,将要放散的单元轨节一端与已放散锁定的线路焊接,靠无缝线路提供反力,一端安装钢轨拉伸器,根据当时轨温计算出单元轨节的拉伸量,等单元轨节在当时的施工温度下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进行位移零点标记,再用拉轨器将单元轨节拉伸至计算出的拉伸量,各测点位移均达到计算位移量后进行锁定。对于区间线路将根据现场轨温灵活采用放散方法,对于道岔由于不易进行拉升,所以只能选择滚筒放散法,即道岔铺设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应力放散、锁定焊接施工工

换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方案

朔黄铁路2012年第一批大中修及更新改造工程改造项目SHTLGC2012005标段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方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朔黄铁路更新改造工程 第五标段换轨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五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1.3编制原则 (1) 2.工程概况 (2) 3.主要技术标准 (2) 4.施工方案 (3) 4.1施工准备 (3) 4.1.1封锁前的准备 (3) 4.1.2技术准备 (4) 4.1.3人员准备 (4) 4.1.4工机具准备 (4) 4.1.5物资、材料准备 (4) 4.2施工方法 (4) 4.2.1自由放散法 (4) 4.2.2拉伸放散法 (6) 4.2.3当作业轨温超过设计锁定轨温情况 (8) 4.2.4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中注意事项 (9) 5.现场施工人员组织 (9) 6.施工现场工机具配备 (9) 7.现场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10) 8.现场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1) 9.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令。 (2)《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 (3)《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2005。 (4)2012年朔黄铁路西柏坡至黄骅港更换无缝线路及太师庄至黄骅港更换道岔工程定州西至肃宁北K322+000--K409+500无缝线路布置图【朔黄换铺施轨02】。 (5)经业主、监理批复的《SHTLGC201205更换长轨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7)以往同类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中铁四局承建的朔黄铁路2012年第一批大中修及更新改造工程改造项目SHTLGC2012005标段更换无缝线路施工、朔黄铁路定州西至肃宁北上行线更换长轨,施工里程为K322+000--K409+500。 本方案适用于朔黄铁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放散范围为K322+000--K409+500。 1.3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的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2)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本标段以营业线施工为重点,施工时严格按照铁道部和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营业线施工的所有规定执行,主要是组织专业化的营业线改建施工队伍,以长钢轨换铺为关键控制点,统筹组织

道岔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技术标准 (2) 四、施工方法 (3) 4.1道岔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3) 4.2道岔前后1500m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4) 五、资源配置 (4) 5.1、人员配置 (4) 5.2、机具设备配置 (5) 六、质量控制及检验 (6) 七、施工安全及环保 (7) 7.1施工安全 (7) 7.2环境保护 (7)

道岔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客运专线铁路无缝线路施工技术规范》 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铁路轨道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6、《京石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新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车站无缝道岔应力放散和锁定施工。 二、工程概况 按石武线无缝线路铺设工程任务划分,中铁二局石武铁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工程范围为:DK287+700-DK490+248,道岔的应力放散及锁定包括:高邑西、邢台东、邯郸东3个车站的无缝道岔。 主要工程数量:正线18#道岔28组,站线18#道岔12组,站线12#道岔2组。 三、技术标准 3.1、道岔应力放散施工采用自由放散法;道岔设计锁定轨温为23℃,道岔前后1500m设计锁定轨温按23℃计算 3.2、合龙口插入短轨的长度不得小于32m。

3.3、弹条紧固扭矩为180~200N·m,道岔板螺旋道钉M30螺栓扭矩为300 N·m~350 N·m。 四、施工方法 道岔应力放散时将单组道岔以及岔前或岔后100m作为一个应力放散单元进行应力放散;岔前岔后1500m作为一个应力放散单元进行自由放散。 4.1道岔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道岔应力放散采用自由放散法施工,当实际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放散时将弹条扣件拆除,让钢轨属于自由状态,利用锤击敲打钢轨,使钢轨自由伸缩,待钢轨充分回弹后,即钢轨内应力达到零应力然后迅速锁定道岔。 4.1.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拆扣件→敲轨→测轨温→钢轨反弹→上扣件(隔二上 一) →上完所有扣件→作位移观测标记 4.1.2施工方法 ⑴辙叉位置保持不变 道岔应力放散时保持辙叉位置不变。一方面因为道岔的辙叉部分一般不会跑道,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应力放散或移动,另一方面考虑到道岔的辙叉部分在制造方面的特点,移动和位置调整均比较困难,它的位置变动很可能会引起辙叉部分几何尺寸改变,不利于道岔的铺设,因此将道岔的辙叉部分作为应力放散的零点。 ⑵直、曲基本轨、导轨、渡线轨放散

地铁铺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地铁铺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方案 应力放散是消除钢轨内多于应力及消除道床与钢轨额外阻力的主要型式,他的目的是保证线路的平稳性和延长钢轨的试用寿命。在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下列应力放散方法: 1、滚筒法:该方法是作业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试用,施工时把需要放散的长轨条扣件全部拆除,然后抬起钢轨,使钢轨落在滚筒上,振击长轨条数次,使长轨条能够自由伸缩,一旦轨温达到设计要求,立即撤掉滚筒,安装扣件,进行锁定。 2、拉伸滚筒法:利用钢轨拉伸器辅以振击,通过均匀拉伸长轨条,以提高他的零应力轨温,使锁定轨温进一步到位的方法。拉伸长轨条时应做到匀、准、够。其作业方法是: a.形成零应力。在放散段自然轨温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以50m或100m为单位进行观测,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 b.计算拉伸量。钢轨放散至零应力状态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锁定轨温之差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伸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深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c.放散作业程序 首先确定放散长度,并设立固定点,放松扣件,垫入滚筒,保证钢轨自由伸缩,测量作业轨温,根据放散轨温与作业轨温之差计算并标记钢轨的变化长度,并在钢轨上每隔100m做标记,试用拉伸器拉伸钢轨,使其达到设定的标记,最后进行钢轨锁定施工时应注意单元轨节在滚筒上要顺直,无明显“塌腰”;滚筒在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涂油,保证其能够转动灵活;撞轨器配合放散时确认钢轨伸缩出现反弹(达到零应力),并确认各个临时位移观测标记处的伸缩量呈现线性变化;锁定时,靠近钢轨拉伸器的一组逐个安装扣件,其他组每隔5根轨枕上一对扣件,然后分别间隔2根轨枕、间隔1根轨枕补上扣件。上扣件的人员要步调一致,紧张有序,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安装任务。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要求范围内,应力放散时保证各个单元轨节间轨温均匀,曲线地段外侧钢轨锁定轨温不得高于内测锁定轨温,单元轨节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符合规范要求。锁

浅谈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应力调整

浅谈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应力调整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较快。无缝线路技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以及调整技术。 关键词: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应力调整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大规模提速,有且是客运专线的建设,一次铺设无缝线路逐渐增多,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之中提出:高速重载线路应优先发展跨区间的超长无缝线路。但是由于受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限制,铺设无缝线路时,往往不能在设计锁定轨温进行锁定,这给维修养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1、无缝线路的定义以及主要类型 1.1、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必要性  为满足高速、客运专线高平顺性的要求,新建铁路必须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这是因为如果不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能达到轨道初始不平顺的严格要求;不可能消除对轨道十分有害的周期性不平顺;不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大幅度提高轨道平顺性的应有作用。同时也是低维修、低振动、低噪声的需要。总结:客运专线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事实上,为了满足少维修、低振动、提高舒适度等要求,一般新建铁路也应考虑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  1.2、无缝线路的内涵 无缝线路主要是把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变为较长轨条的线路,也可以称之为焊接长钢轨线路。也是当前轨道结构之中较为重要性的技术。在普通线路之上,钢轨接头也是轨道之中较为薄弱环节之一。因为接缝的存在,列车通过之时就会发生冲击以及震动,并且有打击噪声的产生,冲击力将会达到非接头区的3倍之上。为了改善钢轨接头的工作状态,从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到当前,人们一直致力到此方面的研究,使用种种方法来把钢轨焊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消除接头就可以构成无缝线路。 1.3、无缝线路的主要类型 无缝线路通常是根据处理钢轨之内温度应力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分成温度应力式以及放散温度应力式。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主要是通过一根焊接长轨条和两端2—4根标准轨来组成的,主要使用普通接头的方法。这种无缝线路在铺设之上较为方便,维修上比较方便,如此就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主要可以分成自动放散式以及定期放散式这两种。自动放散式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及减少钢轨之内的温度力,允许长轨条自由进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作业指导书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 锁定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1632.1?42005)。 3.2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 —2007)的有关规定。 3.3无缝线路锁定时单元轨节起止里程应基本上与无缝线路轨条布置图相吻合。但为配轨方便,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道岔位置的前提下,可在25m范围内进行调整。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T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2工艺流程 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单元轨节的划分 单元轨节应按照轨条配置计划表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元轨节的长度为1000~2000m第一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一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1减去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第二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二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2加上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再减去L2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依次类推。 5.1.2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5.1.2.1位移观测桩的埋设位置应根据单元轨节的划分情况,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2 本线为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按等间距设置,桩 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普通区间无缝线路长轨条接头处,距接头100?150m 处增设位移观测桩;其中单元轨节起终点及中部各一对、距单元轨节起终点100m位置各设置1对。轨条长度250m及以下地段设2对观测桩。 5.1.2.3 位移观测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 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并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4整体道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两轨枕之间,采用膨胀螺栓YG2 型M16x 120制作,牢靠的安装在线路外侧,距轨底面水平方向100m(梯形轨枕除 外,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桩顶低于钢轨底面10mm并在桩顶 刻画十字中心线

应力放散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施工项目名称及相关单位 (3) 3.工程概况 (4) 4.总体施工方案 (4) 4.1施工等级划分 (4) 4.2施工方法 (4) 4.3施工顺序 (5) 4.3.1施工准备 (5) 4.3.2施工封锁 (6) 4.3.3开通前 (7) 5.技术标准 (7) 6.组织机构、劳力组织、料具机械情况 (9) 6.1组织机构 (9) 6.2主要材料与设备计划 (9) 7.施工安全措施 (10) 8.施工机具、路料、设备、固定、堆放、看守、清理措施 (12) 9.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 9.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3) 9.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4) 9.3事故应急措施 (14) 10.附件 (15)

济南市二环西路南延及机场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 程 应力放散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济南市二环西路南延及机场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线路、路基、轨道施工图。 (2)铁路定额、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等。 (3)公司多年从事铁路施工经验及技术成果。 (4)各类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5)《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3]66号)。 (6)《<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补充内容》(济铁总发[2013]282号)。 (7)《<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内容(第二次)》(济铁总发[2014]325号)。 (8)《济南铁路局建设项目营业线施工方案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济铁建发[2015]369号)。 2.施工项目名称及相关单位

济南市二环西路南延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位于京沪三线K496+790.40处,新建4-16.25m铁路框架桥,出入口采用扶壁式挡土墙;中间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出入口采用L型悬臂式挡土墙。机场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位于二环西路以西600米,京沪三线K497+394.91处,与京沪铁路交叉。新建两处1-16.25m铁路框架桥,共2孔,其结构与二环西南延框架桥相同,出入口采用衡重式挡土墙。 京沪三、四线及水白上、下行按60kg/m无缝线路,1680根/km,Ⅲ型砼枕,Ⅱ型弹条扣件设计。二环西路南延下穿京沪铁路框架桥中心各50m范围内四股线路进行应力放散,机场路下穿京沪铁路框架桥中心各25m范围内四股线路进行应力放散。 4.总体施工方案 4.1施工等级划分 按照《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将应力放散施工纳入营业线Ⅲ级施工。 4.2施工方法 采用滚筒配合拉伸结合撞轨放散应力的方法,线路加固前进行应力放散,工程结束后再进行恢复无缝线路。二环西路南延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线路中心两侧各50m范围内进行短轨换铺,机场路下穿京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作业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编号:WTJGW-ZYLC-XL-05 工种名称: 线路作业 岗位名称: 线路工 一、作业项目: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作业 二、作业流程: 准备工作T点名、分工T安全讲话T准备料具T到达施工地点T请求慢行T施工准备T封闭线路T全部卸除扣件架轨、穿滚筒-测量轨温-拉伸、撞轨-焊接钢轨、拧紧螺 栓T质量回检T开通线路T补齐连接零件及螺栓加力T质

量 回检T撤除防护T班后总结T次日工作安排。 三、作业前 (一)、准备工作 1、技术要求:准备单元轨节表、轨温资料、施工期间的往年轨温资料。 2、安全关键点控制: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签定安全协议,工务处认真审核把关。控制人:段技术科,监控人:工务处 ★驻站联络员于作业前一天到电务、车务递交配合单并 签认 驻站联络员: 控制人 (二)点名、分工

1、技术要求:施工负责人应由职务不低于车间副主任的 人员担任,作业人员100 人以上,安排当日工作量。 (三)安全讲话 安全关键点控制: ★对标学习。 1. 行车安全: 严把放行列车的条件关。 2. 人身安全: 作业中人身安全下道避车的要求、严禁在线路上和限界内检修机械,下道避车机具不得侵限,架轨、撞轨要统一指挥。 控制人:安全员,联控人:施工负责人 四)准备料具 1、技术要求:

材料:根据施工工作量需要携带30M 钢尺、轨温计、扣件、胶垫、汽油、液压油、铝热焊剂等。工具:根据工作量需要携带道尺、撬棍、起拨器、呆头扳手、电动扳手、拉伸器、撞轨器、滚筒、锯轨机、钻眼机等。 防护用品:按防护员数量配足信号旗(红、黄),作业 标(双线4 个,单线2 个)、对讲机、防护电话。 2、安全关键点控制: ★机具性能完好,满足作业要求,设备上道前试运行检. 查,保证机械处于完好状态。轨温计应保证测量正确控制人:作业人员(五)、到达施工地点 1、安全关键点控制:★★交通安全:乘坐汽车坐稳、扶 牢,车辆行驶不得超速、超载,不得带病运行。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正式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作业指导书 为便于叙述,先将部分概念说明:用60kg/m U75V无螺栓孔的25m标准轨或100m焊轨在焊轨基地焊轨线焊接成500m的轨条叫长钢轨,此种焊接叫基地钢轨焊接或厂焊,本标段采用K922闪光接触焊或移动式气压焊。长钢轨铺设到线路上以后的焊接叫工地钢轨焊接,将长钢轨焊连成1200m~2000m左右并一次性换铺的轨条叫单元轨节,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单元焊。将单元轨节换铺后形成无缝线路的焊接,此种焊接在工地钢轨焊接中叫锁定焊。 1 编制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乌准铁路铺架工程现场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施工的全过程。 2 编制依据 2.1 新建乌准铁路无缝线路施工相关技术资料。 2.2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及安全规定、验收标准等。 2.3 我集团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设备能力。 2.4 相关工程施工经验以及相关科研成果。 2.5 新建乌准线采用温度应力式区间无缝线路。 3 设计标准 3.1 设计锁定轨温 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状况,对全线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进行分段计算。依据有关规范,分别对路基及桥上无缝线路进行稳定性及强度检算,以确定不同段落的设计锁定轨温。(附:锁定轨温计算表) 3.2 轨条布臵

3.2.1 钢轨焊接:60kg/mU75V无螺栓孔的25m长新钢轨或100m焊轨,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500m的长轨条。工地钢轨焊接采用移动式闪光焊轨机焊接成900~2000m左右的单元轨节长度,在焊接锁定为区间无缝线路。 既有无缝线路拆铺地段,既有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再用轨时以原焊缝处锯断为宜,但应避开伤损位臵,然后运回基地焊接,采用接触焊焊接成长轨条。 3.2.2 长轨条布臵要求 3.2.2.1 单元轨节长度采用1200~2000m,最短不小于200m。 3.2.2.2 下列地段单独设计为一个或数个单元轨节: 长大桥梁及两端线路护轨梭头范围之内;长度超过1000m的隧道。 长大隧道轨条接头设在距隧道口内侧50m处;隧道群的长轨条连续布臵,每座隧道距离隧道口内侧50m范围,应按伸缩区要求加强锁定。 3.2.2.3 单元轨节始、终端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应大于100mm。 3.3 位移观测桩 3.3.1 区间正线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臵位移观测桩,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不足500m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 3.3.2 车站正线的无缝线路由于长轨条长度较短,位移观测桩按普通无缝线路设臵,即:单元轨节长度小于1200m时,在单元轨节的始、终点,距始、终点100m和单元轨条的中点个设一对观测桩,每单元轨条设臵5对观测桩;单元轨节长度大于1200m时,各单元轨节的起、讫点,及距起、终点等间距布臵,每单元轨条设臵5对观测桩。 3.3.3 设臵位移观测桩的要求:埋设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可采用预制、现浇混凝土或废钢轨。有条件时可与线路基桩合并设臵,或设臵在线路两侧的固定构筑物上。 4 技术标准 4.1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臵好钢轨位移观测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