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能差异性与环境层次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潜能差异性与环境层次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y ang T eachers Colleg e

第21卷 第3期 2001年7月(Philo s.&Soc.Sci.Edit.)Vol.21No.3Jul.2001?心理学教育学研究?

潜能差异性与环境层次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刘爱云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有关教育和个体发展的论述,多离不开人的潜能问题。对人的潜能,人本主义者进行了比较多的论述。但其论述仅停留于对潜能同一性的认识。事实上,潜能的差异性不仅构成了个体最初不同的内部状态,而且在人的一生中都持续地发挥着作用。个体就是在这种差异潜能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这种交互作用使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交互影响的统一体。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潜能;潜能差异性;环境层次性;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1)03-0042-04

一、潜能与似本能

人具有丰富的潜能,这种潜能一般是指人类先天具有的、供后天发展的能量或倾向。但还未实际地表现、只是潜在地存在着,需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合理的挖掘开发及引导,才能变成现实的可表现的东西。人的潜能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心理的潜能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一般个体的发展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心理潜能,虽然古今中外的许多著述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较系统的当属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了似本能的概念,认为人的潜能主要表现为一些似本能的心理需要。

这里,本能是指那些不学而会的、欲求强烈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如饮食、性、母性行为等。它在低等动物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类为似本能,是指一些基本的心理需要。如动物进化到类人动物(黑猩猩)时所出现的友爱、合作、利他行为,对信息的追求和理解、审美、创造的心理需要等。这是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它超越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时空为人类所共有,与本能的性质相似。它由于很微弱,容易被压抑、控制、更改,甚至消失,只有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才能顺利地表现出来。这些人性中的自然因素,是人的社会因素发展的种子,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似本能概念在客观效果上既反对把一切社会行为都简化为生物因素的还原论,也反对完全否认自然因素把人的行为都看成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文化相对论,有利于从人类发生和社会发生统一的角度来看问题。它强调了人和动物在自然因素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潜能的同一性,即潜能的人类个体共有性亦即其跨文化的性质。这种同一性是人类整体人性发展的动力因素,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基础背景,制约了人性道德侧面积极发展的倾向。

这种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其离开人存在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仅从与动物区别的层次上谈人性是很抽象的;将人的需要归结为人的生物本性因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本质;将潜能的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的决定因素归之于环境,忽视了个体发展的内因;将需要层次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上升的过程,忽视了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把人看成是消极受潜能决定或环境影响的东西,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笔者以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忽视了潜能的差异性且没有把个体潜能和后天环境的作用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在很多情况下是将两者

收稿日期:2000-12-30;收修日期:2001-05-10

作者简介:刘爱云(1968-),女,河南上蔡人,安阳师范学院讲师,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

42

?

的作用割裂起来看待的。

二、潜能差异性与个体发展

1.潜能差异性及其表现

虽然我们还不能说不同的个体具有种种不同的特殊潜能,但人所具有的同一性潜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着不同的表现。这种观点在潘菽教授的文章中亦有表述,即不同的人这种潜能可以是颇不相同的。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人的潜能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可以是水平差异,也可以是强度、方面差异,各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差异等。它构成了个体人性发展的最初的内部状态的差异,并在人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在人的一生中发挥作用。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认识——能力系统上,而且表现在意向——性格系统上。就认识——能力系统而言,不仅表现在一般的能力、智力上,也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如音乐、美术上。一些研究还指出不同的能力受遗传制约的程度是不同的,如言语、空间、数能力的遗传力一般大于记忆、推理能力。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就意向——性格系统而言,潜能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外倾向方面,而且表现在独立性、依赖性、主动性、被动性等方面。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反应范围,其范围大小和上下限是不同的。如按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种基因型A、B、C,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件下,C型总是比A、B型成绩高。基因型C有一个较广阔的反应范围,在最有利的环境作用下可以达到相当高的上限,但在最不利的环境作用下可以低到最差型A的范围内,而A型则只能有一个较低的而且是较有限的反应范围,即使是在最有利的环境中,其变化也是很小的,也达不到C、B型的上限。人的生理、心理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每一种潜能要素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各种潜能的组合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这些不同的潜能因素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潜能差异性。

2.潜能差异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除具有一般的人性外,还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特性。两者合成个体独特的现实人性。笔者以为这种独特性是个体潜能差异与所处环境差异综合作用的产物。从总体上说,人的潜能的差异性是形成人个体人性差异的自然基础,是人类整体人性发展的积极活泼的因素。它使个体在人性的自然属性上始终与他人不同;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众不同并构成个体主体性最直接的物质基础。这种差异使个体对作用于他的客观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有所选择,从而构成了一个对自己实际发生作用的心理环境。这就使不同个体虽然生活在基本相同的客观环境中,受基本相同的教育影响,参加基本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个体发展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潘菽教授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认为两者的发展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甚至是等同的。自然性对社会性的形成始终起着作用。个体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生理的成熟程度,且教育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以后者为基础。个体社会化有着既同一而又差异的方式,使社会化的结果——个体的现实人性——表现出差异性。

三、潜能差异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一般认为,潜能与环境两者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即潜能所提供的可能性越多则环境影响的作用就越大。两者的影响是相互选择的,其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两者对个体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的机能上有所不同。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主体是从环境那里获益,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环境的恩赐,环境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对主体的要求有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

人的潜能的差异性是怎样影响个体发展的?其具体的机制和范式如何?“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认为:文化是由生物规则所产生和模塑的,而文化革新又影响着遗传进化,一方面文化通过选择行为而选择基因,另一方面基因又制约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因子的选择。DNA为个体精神后天的发育提供了一个蓝图。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蓝图是很具体的,在有些情况下它规定着某种较模糊、较泛化的一般倾向性,在个体身上表现为倾向于学习某些东西而非另一些东西,更易于习得某些行为而非另一些行为。

1.潜能倾向的不同结构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的潜能使个体发育具有一种较广泛的、较微弱的倾向和易感性。这些微弱而广泛的倾向和易感性也是由一些不同的个别倾向所组成的大致趋势。这些个别的倾向和易感性有些在强度上是相同的,有些可能是不同的。其一,它们似乎也有一个类似层次性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些相对来说潜力较大、实现倾向性较强,如果提供一个各种潜能都可能实现的较为理想的社会环境,这种较强的倾向就会实现,两且实现起来比较迅速,个体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成就。如果环境中不具备这种较强

?

43

?

刘爱云:潜能差异性与环境层次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的倾向所实现的起码条件,则这种潜能则会因此而受到压抑而难以实现。这样,个体就会表现出中等或次强倾向和易感性潜能的实现倾向。它实现起来可能是次容易的、次迅速的,达到的成就是次高的。以此类推,若环境提供的条件只是有利于该个体潜能中最微弱的倾向,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易感性,则虽然这种条件很充分,但其实现起来也非常的困难、非常的缓慢,甚至难以达到一般的成就水平。这只是一种简单形象式的比喻,这种极端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存在的不太普遍。其二,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人的潜能中各种倾向在强度和易感性上相差无几或基本相同,个体的发展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环境所提供的可能性。如果有利于某种潜能实现的条件充足一些,这种潜能就得到较好实现。其三,多数情况可能是,环境提供了潜能各种倾向发展的条件,不过对有些倾向更为有利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利于发展的这种倾向在最初也许会有比其他倾向获得较快的发展,但若这种倾向与潜能中有较强程度和较大易感性的倾向在程度上差别较大,则具有较强倾向和较大易感性的潜能倾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个人就能获得由这种实现带来的愉快体验,预测到这种实现的远大前景,否则就会有一种不满足感。此时,个体就会主动地去选择适于这种潜能实现的环境,从而产生社会流动。

2.环境的层次及其特点

个体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对环境进行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会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呢?在这里,环境就不再是一个同质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将之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宏观环境指全社会成员所处的共同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微观环境指个人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居住区、同辈群体和学校等。后者受制于宏观环境又有其独特性,可能不同于宏观环境的影响且不反映整个社会的性质。然而,个体正是通过微观环境去掌握宏观环境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只有那些深入触及到个人的经验以及直接交往范围的事件,才能成为影响个体的真正因素。心理环境指一个人所理解并可以对之作出反应的部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身心特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不一定与客观环境相一致。由于客观环境只有通过人的认识才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作用。因此,心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比宏观、微观环境更为直接和具体的作用。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实际的客观环境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认识的客观环境。这里强调的是个体认识的中介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个体对那些在自己心理发展中起较大作用的心理环境和微观环境,有着更大程度的主动选择性,而且这些选择也直接地影响着个体发展。

3.潜能差异性影响人对环境的选择,构成了个体发展中极其活泼的动力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而调节自己的心理环境,选择微观环境甚至宏观环境,如选择同伴群体、改换居住区,甚至重择国籍等。个体潜能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形成不同的表现,构成不同的心理环境。随着个体心理的不断成熟,个体对自我潜能及外界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个体的选择能力、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对客观外界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这种主动选择性使个体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各自的“我”,构成人的主体性并形成各自不同的社会性。个体在选择环境的同时,自己也作为所选择环境的一分子,每个个体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构成了这个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就构成较缓慢的社会变革。而当宏观社会环境对不断发展的、多数个体的潜能形成阻碍作用时,个体会联合起来选择别的宏观环境来代替它,这就构成了社会革命。

人的潜能的差异性与环境影响的多样性相互作用,使个体的人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方面及水平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特别是一些优秀人物的较高形式的表现,使得个体之间的相互吸收、借鉴成为必要。而人的潜能的同一性和人性的极大可塑性又使这两种借鉴成为可能,并因此形成对完善人性的一种追求。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环境中,人们对完善人性的认识及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但完善人性总是要体现人类群体的共同的需要,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这样,在这种不断的借鉴和吸收的过程中人类整体人性得以不断发展,离开了这些差异及借鉴就很难想像某些相同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发展的动力,而没有各群体的发展也就谈不上人类整体的进步。

四、用交互作用的观点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潜能差异和环境层次的交互作用,在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突出地表现为个体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这也是前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必然反映,也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次、侧面和角度。潜能的差异促使个体选择不同的环境,它逐渐表现为个体发展的不同需要,表现为个体发展的一种现实(现实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环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

?

44

?

第21卷 第3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7月

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现实。个体的发展需要从社会发展中摄取营养,且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这种营养的提供就越充分。另一方面,个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水平越高则对社会发展越有利。从总体上看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标志。在潘菽教授的文章中,他把这两种发展称之为个人实现和社会实现,道理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在教育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在儿童教育中,夸大环境的决定作用和教育的主导作用。目前,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影响的模式及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都是有待探讨的。儿童心理发展有极大的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是极其有限的,先天的潜能在很多方面对其发展作了一定的规定。我们只能认真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及其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地给予启发诱导,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是极其有害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将个体潜能的差异局限于同一性的整体水平差异。目前在心理个别差异、人员甄别测验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水平测验,如多种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的使用相对来讲还很不成熟。这一方面有操作的困难,但主要还是观念的倾向。实际上个体潜能的差异是很大的,许多在学校里成绩不良的儿童在社会实践的各方面也不能排除其表现出优异的成绩。

在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中,更多强调人对环境和技术的适应。由人去适应环境,忽视了人本身的固有特点和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目前西方工业心理学提出“工作丰富化”的管理策略,就是由环境、技术去适应个体特点的新尝试,它在实践中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不仅个体生命价值得到尊重,个体积极性得到发挥,而且离职率下降、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

强调人对环境或环境对人的单方面的适应,忽视两者的交互作用和相互适应,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中存在诸多的人的因素。特别是在小群体中,集体的教育作用和个体的模范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人不能消极地适应环境,环境也不能消极地迁就人,双方都要以提高活动效率创造极大社会财富为基准,做一定程度的改变。

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有-个缓冲过程,有待两方潜能和需要的实现和满足。双方有一个相互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比较是否有利于双方的发展,这一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为这种比较和选择提供较为宽松的机制。

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影响的压力及其限度问题。是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行为强化还是注重内部激励、进行宽松的启发影响,是古今中外教育、管理思想史上两种对立的思想,这体现了对人性中积极和消极两个侧面的认识问题。但如何在实际的操作中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潘 菽.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J].心理学报,

1985,(1):1-14.

[2] 潘 菽.论个人实现与社会实现的心理学问题[J].中

国社会科学,1988,(6):61-76.

[3] 林 方.我国现代价值观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

1989,(3):121-134.

[4] 林 方.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J].中国社会科学,

1985,(2):69-88.

[5] R.V.道维斯.个人——环境相应理论[J].华东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3):41-48.

[6] 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人的潜能和价值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责任编校:吉家友

Interact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latent energy and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L IU A i-yun

(Dept o f Educatio n,A ny ang T eacher s Colleg e,A nyang455000,China)

Abstract:M ost comm ents on education and the dev elo pm ent of indiv idual co ncer ns the latent energy of https://www.doczj.com/doc/6f1815780.html,tent energ y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 f the individual.The individual developed fr om the interactio n of the difference of latent ener gy and the different enviro nm ent.

Key words:Latent energy;difference of latent ener gy;difference of env ir onm ent;interaction.

?

45

?

刘爱云:潜能差异性与环境层次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