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高考真题文言文知识点强化
- 格式:ppt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14
组合强化练8语用+文言文+名句(时间:40分钟赋分: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
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
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
诗让人们,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
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
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诗的传统,(②)。
它靠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
有了草堂,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削之痕”的诗句。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悠闲自得平分秋色另眼相看沉淀B.自得其乐平起平坐另当别论积淀C.悠闲自得平起平坐另眼相看沉淀D.自得其乐平分秋色另当别论积淀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B.①要得益于杜甫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2)隗嚣负陇城之固,纳王元之说,虽遣子入质,犹持两端。
14.王元建议隗嚣与光武帝分庭抗礼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3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臣窃(私下里)迹(追寻,追踪)前事,大抵(大都是)强者先反(反叛)。
然则(既然这样)天下之大计可知己。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不如)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把人杀死剁成肉酱),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定,太平)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削弱)其力(势力)。
力少(小)则易使以义(使之遵守朝廷法纪);国小则亡(通“无”)邪心。
令海内(天下)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服从)。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车轮的辐条)凑(聚合)并进而归命(听命)天子虽(即使)在细民(平民)且知其安(安定)故天下咸(都)知陛下之明(英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都)以(按照)次(次序)各受(承受)祖之分地(分封),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多)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放置)之,须(等到)其子孙生者,举(全)使(之)君(名词做动词,做国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大量)入汉者,为徙(迁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偿还)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无”,没有)所利焉,诚(实在)以定治(安定)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确定),宗室子孙莫虑(担心)不王,下无倍(通“背”)畔(通“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志向),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触犯),令和而不逆(违背),细民乡(通“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睦),而固当改正朔(帝王新颁的立法,正: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
(双文本)(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一)(2023·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第51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2023·金考卷测评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
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
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
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认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审美价值和文质兼优的精神格局。
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答:(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2.[2023·衡水市武邑中学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10~15个字。
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做冷漠的旁观者,①。
在一次次追问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人心向善。
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般,②。
因为那不仅会感动我们,也会激发我们。
有时不是我们看不2见善良,也不是内心的善良不再,③。
拭去那些灰尘,看看这个鲜亮而美好的世界,你会为之感动,你也会为之行动。
答:①②③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0月30日消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戚发轫院士荣获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奖项。
二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一 )(时间: 50 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4 题。
(19 分)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村夫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从军,封作唐县男① 。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先锋,所至望风投诚,径进洛阳。
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认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认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 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魏军盛,遂克滑台。
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头。
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 。
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华,朝廷疑畏之。
时人或目之曰:“怎知非司马仲达⑤ 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
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
时人歌曰:浮鸠,枉杀檀江州。
”“可怜白道济见收,愤慨气盛,眼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
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
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
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
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
”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
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
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
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
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
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
所交皆知名士。
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
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
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
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
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
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
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
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
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
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2文言翻译练习题【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
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
2.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文:(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文: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文: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3.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热点强化】4.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文言文知识点练习-------偏义复词1.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C.剑阁峥嵘而崔嵬D.逼迫兼弟兄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全部都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①便可白公姥②五里一徘徊③昼夜勤作息④我有亲父兄⑤否泰如天地⑥本自无教训⑦逼迫兼弟兄⑧贵贱情何薄A.①③⑤⑥ B.①③④⑦ C.①⑤⑦⑧ D.③④⑥⑦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单位领导原班人马都在”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行李之往来C.所见无非牛者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全都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我有亲父兄逼迫兼弟兄C.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母 D.否泰如天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7.下列各项中全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B.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1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便可白公姥B.否泰如天地昼夜勤作息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其日牛马嘶D.我有亲父兄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12.下列各组画线词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B.我有亲父母否泰如天地C.逼迫兼弟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偏义复词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
少勇决,有武干。
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
城陷,复没于魏。
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
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僧祐谏,忤旨下狱。
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陜,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
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
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
"世祖闻而壮之。
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祐由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
”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
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
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
西魏寇至,以僧祐为都督城东诸军事。
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
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
世祖闻之,驰往临哭。
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 1.文言文中说传主胡僧祐“有武干”,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赠黄生序袁枚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
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
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
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
高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120个实词突破(附答案,共100题)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答案:B,爱惜,吝惜。
A喜欢,爱好。
C爱慕,欣赏。
D,隐蔽,躲藏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答案:C(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答案:D(动词,遭受)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答案:A,“倍”通“背”,违背。
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答案:B(动词,推究本源,考查)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答案:B,见识短浅。
A边界。
C轻视。
D自谦之词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答案:C,兵器。
A军队。
B名作动,杀。
D用兵策略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答案:A,担心,忧虑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B。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一、背景介绍1.1 新高考改革背景1.2 文言文在新高考中的地位 1.3 2023年语文2卷内容概况二、文言文的考察形式2.1 基本题型2.1.1 词语解释题2.1.2 句子翻译题2.1.3 阅读理解题2.2 考查重点2.2.1 修辞手法2.2.2 古文篇章2.2.3 古代文化常识三、解题技巧3.1 词语解释题解题技巧3.1.1 从上下文推断词义3.1.2 辨析近义词3.2 句子翻译题解题技巧3.2.1 熟悉古语表达方式3.2.2 换汤不换药3.3 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3.3.1 抓住主题思想3.3.2 注意句子修辞手法3.3.3 核心句型重点把握四、学习策略4.1 多读经典文言文4.1.1 定期阅读古代经典作品4.1.2 多读名家诗文赋4.2 勤于笔记整理4.2.1 勤于归纳总结古文名句4.2.2 制定专门的文言文学习笔记 4.3 参加讨论小组4.3.1 与同学组建文言文学习小组 4.3.2 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五、举例分析5.1 词语解释题举例分析5.1.1 五步词语解释法5.1.2 举例分析解题思路5.2 句子翻译题举例分析5.2.1 分析句子成分结构5.2.2 借助语境理解句意5.3 阅读理解题举例分析5.3.1 抓住中心思想5.3.2 注意揣摩句子情感六、总结6.1 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6.2 解题技巧的重要性6.3 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考试,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分别从背景介绍、考察形式、解题技巧、学习策略等角度对文言文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讲解文言文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语文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1 词语解释题解题技巧词语解释题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考生们容易犯错的地方。
掌握好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从上下文推断词义。
高三文言文修辞技巧知识点强化练习1. 前言高三阶段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时期,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辞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三学生,对文言文修辞技巧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强化练习。
2. 文言文修辞技巧知识点2.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意义。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例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此处将“吾尝跂而望”与“不如登高之博见”进行比喻,说明只有亲自去登高,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练习:请将下列句子进行比喻的改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 比拟比拟是通过将人与物、物与物进行类比,以形成某种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此处将风拟人化,用“风萧萧”来形容风的凛冽,增强了诗句的凄凉感。
练习:请将下列句子进行比拟的改写。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松柏之后凋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性质,以突出其某种特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3:“庐山谣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解析:此处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山的巍峨和海的深邃。
练习:请将下列句子进行夸张的改写。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4 对偶对偶是通过将两个相对应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以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效果。
例4:“岁月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解析:此处通过对偶的手法,形成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对应的两个句子,表达了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练习:请将下列句子进行对偶的改写。
1.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5 排比排比是通过将几个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2022-2024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真题汇总训练(2022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甍,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