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基E1 Ssd改造

宏基E1 Ssd改造

宏基E1 Ssd改造
宏基E1 Ssd改造

宏基E1-471G升级SSD教程图详解说拆装小白必看多图

1:最近在坛里看到大神们都玩起了SSD,那个快啊,看的我这屌丝心里痒痒的,于是一咬牙心一狠便在某宝上入手了一块威刚的64固态硬盘(7MM),唉,现在就变成穷鬼一个了。看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看上去很不错,但还是要上机才能看出其性能。好了,废话少讲。晒下拆机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笔记本E1-471G,威刚固态盘64G,12.7MM的光驱位硬盘托架,看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还有拆机用到的螺丝刀(一字和十字都有最好),再找一个微软原版的镜像和将U盘制作成启动盘的工具。推荐

Windows7-USB-DVD-tool。用原版WIN7的安装盘安装系统和建立分区可以实现4K对齐,再说原版系统个人认为还可以。

主要思路:拆下原机械硬盘,换上固态硬盘。将原机械硬盘放光驱位。再将原版系统装在固态盘上。拆下的光驱在弄个光驱盒就行了。

2:开始拆机,看图,先将笔记本电池拆下来。可看到图中的橙色的卡扣,只要用螺丝刀向左一推,电池便会弹出,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之后便是拆下硬盘和内存上面的盖子了,要拧下四个螺丝,记得拧下后要妥善放好,不要弄丢了。上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拧下四个螺丝后,要先从左面(右侧的卡扣易撬坏)一侧用一字螺丝批撬起,在慢慢弄开卡扣就可以拆开。看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拆下的后盖的盖子: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好了,之后就再拆下光驱就行了。只有拆下一颗螺丝就行了。看图:

当拧下螺丝后,就可用一字批将光驱慢慢卸下来。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好了,好戏来了:将原硬盘从机子上卸下来,主硬盘接口是SATA 3 的。光驱位是SATA 2的。拆硬盘是主要注意可先慢慢地将硬盘从接口另一边拿起一点后,在将硬盘与SATA3接口分开。看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拆开的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主板的SATA3接口:(本想在这里设回复可见的,不想让它沉了。若觉得写得好就回复顶下哦,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就不设了。呵呵!)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再将原硬盘上两侧固定的架子拆下(拧下硬盘固定上的四个螺丝),以固定固态盘,如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也就是硬盘上图中的两个架子。再将固态盘装上,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7MM的固态硬盘好像比原东芝盘薄,但装上固定支架后就足以固定了,不用垫东西。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装好后就可以改上盖子了。这下的顺序应该是先明白它的卡扣,从右边扣下后慢慢压下,在从左边一用力就可装好。再上好螺丝就行了。

之后就要把硬盘装到光驱位了,在某宝买入的光驱位托

架边入场了,呵呵:装好如图: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

重要的是要把原光驱的面板和固定螺丝的小架子拆下装到光驱位托架上,看图:架子:并记得要固定好硬盘。因为其的转动是的震动还是有的。

器材:华为C8813 [华为手机]

时间:2002-12-08 12:00:00 焦距:3毫米面板: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表示杆的高度,表示它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与地平线成角时,,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

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1.1.1希帕霍斯和三角学的兴起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在希帕霍斯的三角学中,一个基本元素为单位圆中已知弧(或中心角)所对的弦,这里表示弧长,表示对应的弧长,如图2 因为角度和弧度的度量单位是“度”或“分”,为了统一单位希帕霍斯将圆半径的度量单位也转换成“度”或“分”。已知单位圆的周长为,取的六十进制近似值为3;8,30,他 算得近似到最接近整数的半径R的度数为:,则在该圆中任意角的度数(其对应的圆弧长除以圆的半径等于它对应的弧长的度数。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中国史学的发展

中国史学的发展 ★史学的概念与由来 (1)概念: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由来:口耳相传→史官的产生→史学的萌芽 ★上古英雄史观 ★西方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体) 一、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与《史记》 1、司马迁撰写《史记》的主客观因素 (1)客观条件 Ⅰ时代背景:汉武帝当政,政治、经济高度发展 Ⅱ家庭熏陶:祖父曾是西周史官,父亲任太史令 Ⅲ师从名儒:师从董仲舒,博古通今 (2)主观因素 Ⅰ二十壮游:周游南北各地,充实社会阅历和积累丰富素材(实地探访) Ⅱ触怒武帝:遭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述 2、《史记》 (1)体裁:纪传体通史,即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体裁 (2)内容:全书130篇,50多万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叙述我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3)编纂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特点 Ⅰ取材宏富,内容广博,据事直书、像今略古,尤其关注当代 Ⅱ叙事生动,言语简练 (5)贡献 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Ⅱ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 Ⅲ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对此做出表率 Ⅳ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6)地位 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Ⅱ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司马光(北宋史学家)与《资治通鉴》 1、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 (1)治史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设置史局:撰成《通志》8卷,送呈宋英宗,英宗赞赏并命其继续编述,历时19年(3)皇帝赐名: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

历史学就业前景(详解8篇)

历史学就业前景(详解8篇) 就历史学的就业方向详细说明一下。 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著名企业就业,有将近一半的本科生经过考研继续深造。就业岗位:高中历史教师、初中历史教师、储备干部、小学初中高中各科优秀教师、文案策划、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成本会计、高中历史教师、会计、游戏文案策划、销售工程师等。能够说就业方向已经很广了。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 历史学就业前景详解(七): 历史学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形势分析 历史学:昨日的记忆 社会需求有限,期望适中就业不难 多数人都把历史学看成是冷门专业,认为该学科就业前景冷淡。其实也不尽然,该专业学生凭着大学所学到的广博的知识,就业时只要不期望过高,就业并不比其他专业差。 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历史学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连续两年就业率都在65%~70%之间。 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学职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

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 而此刻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或多向选择,不必将职业局限在狭窄的领域,这样来看,历史学专业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 当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 在高校、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 在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从事修改、记者等工作; 报考政府部门公务员; 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彻底转行,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 历史类专业包括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等,开设大学较多。 历史学就业前景详解(八):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一、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 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著名企业就业,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经过考研继续深造 二、就业方向职业的本事素质要求 科研单位:包括各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从事教师、研究员职位。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人文素质。要有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和对历史学浓厚的兴趣以及刻苦钻研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h表示杆的高度,s表示它影子的长度,当太阳与地平线成α角时,s=h cosα,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史学史】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下面简要地概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西方史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希罗多德已把叙述历史事件(希波战争的前史和历史)作为著作的主线,并已具有对史实的批判求真精神和一定的历史观(宿命论)。修昔底德对史料的批判原则、摒弃用神的力量来解释历史的人本思想,以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历史学家,如色诺芬、波利比阿。恺撒、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他们对西方史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如波利比阿的《通史》叙述了被罗马征服的地中海所有重要国家,开创了最早的“世界史”体例。撒鲁斯特、塔西陀、普罗塔克的著作对历史叙述形式的发展很有影响。他们尝试用历史事件参加者的心理来解释事件,运用为人物塑像的方法来描述历史时代。古典文学的传统持续到公元5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西方中世纪史学。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的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总的说来,在这长达近1000年左右的时期内。西方史学的发展是迟缓的。在这近千年内。欧洲没有出现一位可与古典时代著名史家媲美、值得称颂并不被时间长流所湮没的大历史学家。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期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是完全漆黑一片。基督教史学,特别是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确是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来解释历史,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但如果我们拨开和透过宗教色彩的神秘迷雾,却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对西方史学发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史学观念。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发展”观念和“进步”观念。基督教神学家构造的整个人类历史,从上帝创世到末日审判,是一个单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终点是人类十恒的“千年王国”。虽然人类在现世要不断地赎罪,但其前景却是无比美好的。人类的历史在宗教外衣的包裹下正是朝着这个前景不断向前的一个“进步”的过程。这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观念,不仅比古希腊时的“循环论”、“灾变论”要先进,而且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此外;中世纪史学发展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如“编年史”(chronicle)和“年代纪”(a nnals)体裁的出现。它们虽然逐渐取代古典时代流行的历史叙述体裁,但仍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有些编年史还突破了狭隘地区性的局限而带有较宽广的横向目光,如艾克哈德的《世界编年史》(11世纪),德意志历史家弗莱辛的奥托的著作《两个王国史》和《弗里德里克大帝传》《法兰西大编年史》(13-15世纪),《西班牙大编年史》(13-15世纪)等。又如,回忆录作为历史作品体裁的发展,历史教科书和文选读本的流行,城市编年史带有较多的世俗特征等,也都值得一提。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四个阶段 在讨论西方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将西方的史学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以利于分析和讨论的进行。在这里,我主要根据陈启能研究员的观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第二阶段为西方中世纪史学。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第四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1这个阶段又可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 古典史学 第一阶段是古典史学,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包括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开创时期。西方古典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求真探索精神。 2 、人文主义观念。 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中世纪史学 西方史学的第二阶段是中世纪史学。欧洲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圣·奥古斯丁(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著名的大历史学家,但与古典史学思想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必须加以关注,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世纪史学的几个特点: 1、完全摒弃了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 、由于基督教是一个普世性的宗教,重视统一性和传教的神圣性,因而在世界史的体系上,其任务便是阐明上帝之命在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实现过程,而不再限于某一地区。这无疑是受了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影响。 3、强调神意,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人对上帝旨意的服从,压抑了人性。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丧失殆尽。 4、在史观上,基督教史学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论”和“灾变论”,提出了“千年王国”的说法,是一个单线不断发展的历程。 人文主义史学 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在这一时期,首先登场的是人文主义史学。它是近代史学的开端,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紧密相关。具体说来,人文主义史学思想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人文主义史学家继承了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观,重新将人放在中心,认为历史应该反映人事而不是神事,摒弃了天定命运观。反对以教会史和犹太史为中心。 2、继承了古典主义的怀疑批判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精神,重视对资料的收集和考订。 3、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和历史的现实借鉴作用,现实和历史紧密相联。 博学派史学 人文主义史学先后在欧洲各国流行,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宗教改革及与之相伴而来的宗教战争,人文主义史学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和博学派史学。对于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思想,这里以宗教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