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全集汇编附解析(1)

新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全集汇编附解析(1)

新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全集汇编附解析(1)
新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全集汇编附解析(1)

一、选择题

1.2017年某国生产M商品50万件,每件商品的侨值量为12元。如果2018年该国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50%.通货膨胀率为1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国M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该周货币表示分别为

A.600万元 8元

B.900万元 12元

C.660万元 8.8元

D.900万元 13.2元

2.产能利用率(实际产能/设计产能×100%)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假设2015年甲省某企业粗钢设计产能约200万吨,粗钢价格2200元/吨,产能利用率为70%。2016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并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为

A.50.4亿元B.30.8亿元

C.33.6亿元D.35.3亿元

3.2013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万元。假设2014年该国货币贬值20%,该年该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30元和36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分别是()

A.不变、下降20%

B.不变、提高20%

C.下降20%、提高20%

D.提高20%、下降20%

4.假设某国2014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l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若2015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若要使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3.6万亿元B.3.75万亿元

C.4.5万亿元D.3万亿元

5.2013年某企业生产商品A,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0元,产量为1万件,如果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4年生产的A商品价值总量为

A.55万B.60万C.45万D.22万

6."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实施“机器换人”

A.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量

B.是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就业压力

7.假设某出口企业2015年出口A商品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5小时,国际市场售价5美元。2016年该企业生产每件A商品的劳动时间为4小时,受国际经济影响,A商

品的出口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30%,其余均在国内销售,该商品的国内市场售价每件为39

元人民币,此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5元人民币。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6年A商品的销售总额为

A.67.5万美元 B.65万美元 C.68万美元 D.66.25万美元

8.去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市场销价为330元/件,数量为20万件,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创造的价值总量为72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今年生产M商品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为

A.提高40% B.提高20% C.提高30% D.提高10%

9.某行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假

定甲企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乙企业2017年每小时生产的商品

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计算共计600元。根据生活经验,在甲乙企业产品全部

合格的情况下,下列推断完全成立的是()

①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

②甲企业产品利润=乙企业产品利润>行业产品的平均利润

③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

④与同行业相比甲企业和乙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由于风调雨顺,琼斯一家获得粮食大丰收。年终,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

一年的收入。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 )

A.农业的总收人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

B.粮食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

C.大丰收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

D.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

11.下列四幅图描绘了某商品的价格(P)、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L)之间的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某国生产一件P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该国甲企业生产一件P商品的个

别劳动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甲企业生产的一件P商品的价值为()

A.是原来的1.5倍B.是原来的0.75倍C.不变D.无法确定

13.价格与商品需求、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发行量

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四组关系中,不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

14.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15.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占据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60.9%的出货量。这些厂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得益于

①通过自主研发提高了商品的价值量

②高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③产品的强大功能决定了其售价较高

④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某国2016年生产A商品15万件,价值总额为200万元。如果2017年从事该商品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7年A 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A.200万元 B.220万元 C.242万元 D.244万元

17.“一带—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补。假设甲国和乙国是“一带—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A.两国尽可能自力更生,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B.甲国既出口肉也出口粮食,发挥绝对优势

C.乙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甲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

D.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

18.2017年某国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10亿元人民币,总产量为1亿件。如果2018年M 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M商品

①价值总量仍为110亿元人民币

②价值总量增长11亿元人民币

③单位价值量为110元人民币

④单位价值量下降10元人民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假定某一地区,服装生产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①甲服装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该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

②服装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甲服装厂劳动生产率没变;

③甲服装厂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甲服装厂服装的价值总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A.提高、不变、降低B.提高、不变、提高

C.降低、提高、不变D.提高、降低、不变

20.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那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能够经得起商品降价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

A.其产品的价值量比同类产品低

B.其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C.其产品的质量比同类产品高

D.其产品的供给小于需求

21.据财新网报道,2018年4月21日起,东南沿海高铁公司将上调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票价。一等座上调近7成,二等座上调近3成。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支持高铁车票价格上涨的理由是

①作为替代品的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②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③高铁票价过低导致铁路部门盈利比较困难

④铁路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服务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面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企业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②汽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增加

③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干社会收入公平更好实现

④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假设某企业201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9元,产量为10万件。201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

A.4.5元B.6元C.8元D.9元

24.如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关联商品的销量变化示意图(LL1为甲商品,MM1为乙商品),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M1会向下移

B.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个别劳动生产提高,MM1会向上移

C.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LL1会向上移

D.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L1会向下移

25.2016年某品牌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900元,2017年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若其他条件不变,2017年该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500元

B.600元

C.618元

D.700元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M商品2017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2元,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则,2018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2÷(1+50%)=8元,又因为通货膨胀率为l0%,则,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国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8×(1+10%)=8.8元,价值总量为50×12×(1+10%)=660万元;故C选项入选。

2.C

解析:C

【详解】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材料中2016年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则2016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2200÷(1+10%)=2000元;2015年甲省某企业粗钢设计产能约200万吨,粗钢价格2200元/吨,产能利用率为70%,意味着该企业的产量为200万吨×70%=140万吨;2016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所以该企业的产量为140万吨×(1+20%)=168万吨;所以2016年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68万吨×2000元=33.6亿元,选C。

【点睛】

除了上题中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流通速度的公式外,要注意: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率、商品价格的计算(计算题是学生的难点又是考试的重点)。

(1)通货膨胀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1+x%),x%为通货膨胀率。

纸币发行量与纸币贬值率、商品价格的计算。

(1)纸币贬值幅度=(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2)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现在商品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

3.B

解析:B

【解析】

解答本题要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先计算货币贬值20%后商品价值量为24÷(1—20%)=30元;因2015年该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30元,故据此可知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第二步,计算该企业生产A商品产量的变化。该企业在2014年生产A商品的产量是240万÷24=10万件,2015年该企业生产A商品的产量是360万÷30=12万件,据此可知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10)÷100=20%。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名师点睛】商品的价值量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4.C

解析:C

【解析】

2014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则可算出货币流通速度为18÷3=6,商品价格总额=待销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如果2015年商品价格水平不变,则2015年的商品价格总额=18×(1+20%),2015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则货币流通速度变为6(1-20%),则2015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8×(1+20%)/6(1-20%)=4.5万亿元,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名师点睛】关于货币量计算的主要公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5.A

解析:A

【详解】

A:2013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0元,2014年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2014年单位商品价值量=60/(1+20%)=50元,2013年该企业的产量为1万件,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2014年该企业的产量=1×

(1+10%)=1.1万件,则该企业2014年生产的A商品价值总量=50×1.1=55万元,故A符合题意。

BCD:此几选项观点与上述计算与分析不符,故排除BCD。

故本题选A。

【点睛】

6.B

解析:B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对企业的经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的主旨和中心。实施“机器换人”是现代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机器换人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A错误;C与题意无关,排除;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会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睛】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开发适应市场适消对路、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正确市场定位等;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市场多元化。——市场观念

②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质量、品牌、服务、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效益观念

③依法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质量、品牌、服务;——责任、质量观念

7.C

解析: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解答分以下几步进行:设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为X,则5/(1+X)=4,X=25%。

2016年商品数量为10(1+25%)=12.5(万件)

2016年出口数量:10(1-30%)=7(万件)

2016年国内销售总额:(12.5-7)× 39/6.5=33(万美元)

2016年国外销售总额:7×5=35(万美元)

故求出2016年销售总额:33+35=68(万美元)

8.D

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关系。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无关。A 正确,根据计算公式:价值总量=单位价值量×数量,假设今年生产M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x,个别劳动生产效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那么7200=X×(1+20%)×20,X=300,那么(330-300)÷300=10%;BCD错误,与计算结果不符。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属于经济生活计算题,是高考必考之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应该熟记各类公式,分步骤去换算,然后把题目分开层次,可以采取顺序思考,也可以采取逆向思考,此类题目必须多练,才能形成熟悉的答题套路,才可以完全把握。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错误③正确,根据题意,某行业2017年,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即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甲企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即甲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乙企业2017年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计算共计600元。那么,乙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600÷200═3件商品。因此,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

②错误,产品利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从劳动生产率无法判断利润大小。

④正确,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因此,与同行业相比甲企业和乙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

故选D。

【点睛】

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0.B

解析:B

【详解】

供求影响价格,粮食丰收了,说明供给增加,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起需求量并不会大规模增加,因此粮食丰收吧,会改变供求关系,价格会下降,因此价值总量会变少。故题肢大丰收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是丰收悖论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B。

11.A

解析:A

【解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呈反比关系,①表明了这种关系,正确;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变低,价格也会降低,②正确;商品价值量提高,价格应提高,③错误;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多,价值量应提高,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D错误C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如果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说明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选项。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故A图像正确。B图像错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C图像正确,正确反映了价格与产品供给量的关系。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发行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故D图像正确。故B选项入选。14.B

解析:B

【详解】

ACD错误,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无关,应该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正确,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此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高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竞争优势,故②④符合题意;个别厂

商不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商品的价值量,故①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产品的强大功能不能决定其售价较高,故③错误。故选C。

16.B

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计算。根据题中材料“某国2016生产A商品15万件,,价值总额为200万元”,可计算出2016年A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200÷15=40/3元,商品的价值总额等于商品数量乘以单位商品价值量,2017年从事A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人数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后,201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可以表示为15×(1+10%)×(1+10%)×[40/3元÷(1+10%)]=220万元。B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7.D

解析:D

【解析】

此题考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与甲国相比,乙国在肉类生产比粮食生产优势更明显;与乙国相比,甲国在肉类生产比粮食生产具有相对劣势,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甲国主要生产粮食并从乙国进口肉,发挥比较优势,D正确,C错误;AB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②选项错误,价值总量的变动只与各别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总量仍为110亿元人民币,①入选。2018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10÷1)÷(1+10%)=100元,相比较2107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了110-

100=10元,故④选项入选。③选项计算错误。选B。

19.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甲服装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该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甲服装厂服装的价值总量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服装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甲服装厂劳动生产率没变,则甲服装厂服装的价值总量降低;甲服装厂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则甲服装厂服装的价值总量不变,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0.B

解析:B

【详解】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A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经得起商品降价的冲击,B适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产品的质量和供求关系,排除C、D;故本题答案选B。

21.C

解析:C

【详解】

作为替代品的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其需求会增加,对其替代品高铁的需求就会减少,在高铁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高铁车票价格下降,故①不符合题意;供求影响价格,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会导致高铁票价上涨,故②符合题意;高铁票价过低导致铁路部门盈利比较困难,这需要上调高铁车票价格,故③符合题意;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铁路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高铁票价下降,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题肢①说法正确,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题肢②说法正确,因为汽车和电动车是互为替代品,汽油价格上涨,汽车需求减少,电动车销量增加。题肢③说法错误,增值税改革,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3.D

解析:D

【详解】

D:根据题意,2018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9元,所以此时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9元,2019年,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仍为9元。D正确。

ABC:选项ABC均错误,排除。

【点睛】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1.单个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4.D

解析:D

【详解】

A: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甲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则甲的价格降低,对甲的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商品乙的需求也会增加,MM1会向上移,A错误。B: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甲商品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甲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甲商品的价格不变,但甲商品的供给会增加,甲商品的供给曲线会上移。甲商品的价格不变,则甲的需求不变,乙商品的需求也不变,甲乙商品的需求曲线不会移动, B错误。

C: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乙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价格也会下降,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多,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LL I会向下移, C错误。

D:甲乙互为替代品,如果乙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乙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价格也会下降,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多,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LL I会向下移,D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25.C

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意味着物价上涨,2017年该商品的价格为900÷

(1+50 %)×(1+30%)=618元,ABD不符合题意。

【点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