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精神分析运动在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弗洛伊德开创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在最初受到其追随者和学生的支持与推崇后逐渐步入暮年,精神分析运动的后继者们在传承学科统绪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批判和创新,使精神分析这门学科在新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想的浸淫下得到不断完善自身和日益扩大影响。关系精神分析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年轻也最具反叛精神的一种继承,它肇始于 1983 年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Greenberg & Mitchell,1983) 一书。该

书指出,精神分析学科已完成“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即理论核心由驱力转向关系,其认识论则由实证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人类的基本动力,寻求关系是人类的根本动机。不同于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常见的理论派别分裂倾向,关系精神分析自创立之始就反对教条主义与门户之见,倡导各派别理论之间观点的整合,主张积极借鉴新的哲学思想与外部学科知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各派别理论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精神分析师可以在一个宽泛的理论假设基础上捐弃派别之成见,共同推进学科之进步。由于关系精神分析体现出其时代性与包摄性,使其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理论建构日益多样化,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精神分析运动的主要势力。不同的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在保持以关系作为理论核心的同时,在具体理论方面则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总的说来,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理论形态有三种即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

一、整合性元理论

关系精神分析的整合性元理论的特点是整合性与归纳性,其目的在于: 梳理精神分析

的所有关系模式的共同点,强调各种理论中所包含的关系主题,从最根本的元理论层面将各种理论引导到共同的关系假设上。关系精神分析开创者米切尔(Mitchell,1988) 提出了

最具代表的整合性元理论,包括关系基质(relational matrix) 概念、关系-冲突模式和互动

层次(interactional hierarchy) 理论等。

(一) 关系基质———关系模式的整合工具

米切尔认为,精神分析内部存在两种综合性的理论模式,一是驱力模式,二是关系模式。虽然关系模式的诸理论家们都认为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心理单元,但他们却忽视彼此理论间的相似处,而互相攻击对方的理论,抱有门户之见。因此,关系模式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为了整合关系模式的诸理论所具有的关系思想,米切尔提出“关系

基质”的概念,用以包摄宏观意义上的“关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对于关系模式内部的分裂和竞争的局面,米切尔认为,关系模式的诸理论家主要是在关系的性质与意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看法(Mitchell,1988) 。他们围绕着人类经验的关系本质这个共同难题,使用天生的关系(relational by design) 、目的的关系(relational by intent) 、内隐的关系(relational by implica-tion) 三种基本策略,从不同视角予以不同的解释。第一种策略是将人的关系性当成一种先天存在和基本前提,它所关注的是人如何将这种关系性展示出来,即各种互动模式,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与沙利文的人际精神分析正是这种策略的主要代表。第二种策略是直接将与他人的关系当成人类个体终生寻求和努力的目标,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理论最能充分地反映这种策略。第三种策略是将人的关系性当成人类个体形成和维持其稳定和统一的自体感的主要手段,最能代表这种策略的是温尼科特的心理发展理论与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这些策略各自强调人类经验的关系本质的不同维度: 互动模式、客体和自体。因此,它们都只能看到人类经验关系本质的某个侧面或维度而非全部。只有将它们整合起来才能建立一个能够与驱力模式相对应的人类经验的解释系统,并以此作为驱力模式的替代物。

米切尔以一种整合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三种基本策略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它们所强调的不同方面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而这个共同事物是指人类经验的关系本质。其中强调天生的关系的理论家提供了用以理解自体和他人之间的各种具体互动的工具,他们聚焦于自体与他人这两极之间的空间,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极; 强调目的的关系的理论家提供了用以探索和理解关系场域中的客体极(object pole) 的工具; 强调内隐的关系的理论家提供了用以探索和理解关系场域(re-lational field) 中的自体极(self pole) 的工具。具体而言,任何“客体”都与某种特殊的自体感相关联,任何“自体”也都不能单独地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基质之外,而且自体和客体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之内进行互动的。这三种维度的组合形成一种具有自体、他人以及它们之间空间的基本关系构型(relational configuration) 。人类的心理就是由这种基本的关系构型所构成的。

尽管对关系模式内部各种理论派别的整合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但是具体的整合工作却面临着一个实际的困难。由于各种理论派别的精神分析学家使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来描述人类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各自的理论体系,从而导致整个关系模式内部的术语和概念纷繁而复杂,而且这些术语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异常复杂。为了处理这种术语和概念的混乱状态,米切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整合性的核心概念即“关系基质”,关系基质是一种组织原则和解释临床资料的框架,并直接对应于驱力模式中的“驱力”概念。关系基质包含着先天设定、动机性目的与涉及自我界定的内隐人际过程。根据这种观点,人类是在关系基质或互动场域中形成的,个体努力在关系基质或互动场域里寻求联系、维持联结和分化自体,并因此而深深地植根于其中; 所有的意义都产生于关系,没有任何东西是天生的,身体体验也只能在关系情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解释。因此,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能被用来建立和维持与他人联系的关系基质。

(二) 关系-冲突模式

关系基质概念解决了关系模式的理论核心问题,而对各种理论的整合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处理驱力与关系基质之间的关系。关系精神分析认为,以关系基质为主的理论模式与驱力模式在根本上是互斥的,在概念上是完全不相容的。在此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一种摒弃了驱力概念的整合性关系模式,他称其为关系-冲突模式。

米切尔通过对精神分析运动发展史的系统总结、对各学派理论家观点的全面回顾,提出三种主要的理论模式(Mitchell,1988) 。古典精神分析代表的是驱力-冲突模式,它以驱力为核心,强调驱力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驱力-冲突模式在本质上是一元论的,它认

为人类心理是由本能驱力及其派生物所构成的,否认意义是经由互动而产生的; 同时,它

非常强调心理冲突,即本能驱力与防御之间、具有兽性本能的个体与文明社会之间以及伊底、自我与超我等基本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在古典精神分析之后的主要理论模式是发展-抑制模式(developmental-arrest model) ,发展-抑制模式是关系模式的一种变式,它最大

程度地强调婴儿与母亲的最早期关系,重视个体的内部发展需要和心理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供给,认为正是童年期正常发展过程的受阻才导致个体后来的心理障碍的发生。但这一模式在抛弃驱力概念的同时也忽视了冲突的重要性,并且仍具有心理一元论的特征(Mitchell,1984) 。它的一元论特征表现为: 和驱力-冲突模式一样,只注重分析师对被分析者造成的

影响,并不考虑被分析者对分析师所能造成的影响,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只关注照看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而忽视照看者本身受到的影响,即只关注患者与婴儿这一元而基本忽视分析师与关照者这一元。在吸收前两种理论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关系-冲

突模式,它既像驱力模式那样,认为人类经验中的首要心理斗争是强烈的欲望和恐惧之间的冲突; 同时它又像发展-抑制模式那样,认为心理的基本成分是关系基质而非驱力的派生物。关系-冲突模式在本质上是双向的、二元的、互动的,它认为心理是互动性质的,心

理的基本成分是关系基质而不是驱力的派生物,同时强调冲突的重要性,并且用关系的术语来描述冲突。关系-冲突模式继承了发展-抑制模式对关系的强调,但抛弃了其一元论主

张而提倡互动论。

(三) 互动层次理论

为了进一步阐明各关系模式内部的一致性,米切尔还进一步提出互动层次理论,表明不同关系模式理论所强调的概念重点实际上都是反映人际互动及其所包含的关系性(relationality) ,因此可以纳入同一个框架之中。互动包括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 非

反省性行为(nonreflective behavior) 、情感渗透性(affective permeability) 、自我-他人构

型(self-other configuration) 和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 。这些互动层次是随着个体的

发展过程依次出现的,它们在不同水平上组织着人类经验,反映出人类行为的关系性(Mitchell,2000) 。

非反省性行为是指人们彼此实际相互做了些什么,即那些非反省性、前符号性(presymbolic) 的行为,比如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双方通过身体或表情来建立与维持关系。情感渗透性是指那些穿梭在可渗透边界之间的强烈情感的共同体验,情感本身具有感染性,因此它很容易就能跨越个体间的边界而建立起情感联系,情感在关系的建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自我-他人构型是指那些组成自我-他人构型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这些身份是根据他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的,比如一个人身兼父亲、丈夫与儿子的三个角色,个体依据他在各种情境下的角色以及他与相关他人之间的关系来组织他的行为模式。主体间性是指具反思性与能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可,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需要被另一个人类主体认可为主体,在表达自身的主体性与寻求他人认可的依赖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而持续的张力。自我的主体性有赖于另一主体,这体现了人与人关系中的主体间性。根据互动层次理论,精神分析师们虽然强调的具体重点不尽相同,但只要涉及人类的互动与关系,不论是婴儿的依恋类型还是分析师与患者间的共情,也不论是自体-自体客体的关系还是相互认可的关系,其区别只在于互动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其本质依然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诸关系理论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它们都是宏大的关系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社会建构理论。

关系精神分析的第二个主要理论形态是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的特点是以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待精神分析情境和日常生活过程,注重分析师的参与性与双方的互动性。旨在改变以往精神分析对于分析双方的角色的理解,强调分析双方通过在分析情境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choices) ,共同建构起独特的分析情境。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建构理论当属霍夫曼(Irwin Hoffman) 对精神分析过程的建构主义阐释和哈里斯(Adrienne Harris) 对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建构主义阐释。

(一) 对精神分析过程的建构主义阐释

精神分析运动内部出现的范式转变不仅是理论重心从“驱力”转向“关系”,还包括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从“实证主义”转向“建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家们逐渐认识到分析情境是一个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分析师和患者通过在无数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中所作出的选择,最终建构出分析双方特有的分析情境。

社会建构理论所依据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字面含义就已充分地表明了其性质。其中“社会”一词说明分析情境中患者的经验并不是“在真空中显露的”,而是极大地受到分析师方面的影响,而“建构主义”一词则指出分析情境中存在着选择,参与者对当下、过于与将来的歧义方面进行解释时,在塑造当下与未来的分析关系时,都面临着各种选择。社会建构主义并非“激进相对主义”(radical rel-ativism) ,该观点认为现实仅仅是社会共识而已; 也绝非“道德相对主义”(moral relativism) ,该观点认为只要有某个特定的文化或子文化认

可,那么任何生活方式都无可厚非。对于“何为现实”的问题,社会建构主义并未落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而是将其建构性的主张建立在两个立足点上: 首先,现实根植于某种独立、先在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是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个体经验具有歧义性,个体经验的性质(先在世界的一部分) 限制了对现实的描述之可能性以及因其而产生的行动之可能性(Hoffman,1998) 。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精神分析情境可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互动,这种互动旨在表明一种辩证关系。一端是患者建构他们的过去与当下生活的特定问题方面的行动,另一端是患者不得不接受的先定条件,这些先定条件在患者的过去生活中就已存在,在当下患者与分析师的关系中也依然存在。所以,从一方面说,精神分析关注的焦点只是患者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问题,只是患者生活中多重现实的一小部分; 但从另一方面说,精神分析的意义重大,因为它所要改变的东西是患者生活中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经验模式。当患者在分析中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与分析师的关系中陷入到重复的关系互动模式时,他就会明白这些模式并不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而只是相对性的,不仅这些关系模式如此,他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模式。换句话说,患者会因精神分析而受到鼓励,进而以一种内隐建构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经验。因此根据社会建构理论,精神分析可被视为一种心理的“再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的批判性反思能力,使其反思自己的心理现实在过去是如何建构的,在与分析师互动的当下又是如何建构的,还有当前的建构引发了何种重复与新经验的结合。所以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分析师可被视作一位“参与者一建构主义者”(par-ticipant-constructivist) 。

因此,关系精神分析的社会建构理论主要关注精神分析情境,它重视分析师与患者的互动,强调经验的歧义性所产生的丰富可能性。在该理论看来,患者的生活是他对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产物,分析情境是患者与分析师共同建构的空间,分析师通过对患者的互动与启发,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经验模式并不是绝对必然的结果,而是自己主动建构的固定模式,精神分析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患者丰富生活的意义与可能性。因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经验的歧义性及其所附带产生的可能性,所以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做出“选择”。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种辩证关系,一端是既定的现实,另一端是对其进行解释的选择范围。经验的歧义性既给选择留出空间,同时又限制了合理可能性的范围。霍夫曼认为,经验由三种因素构成: 一是象征意义充分明确的相对无歧义的特征,二是象征意义不充分的有歧义的态度、情感与心态,三是完全未开发的可能性。在分析情境中,分析双方能够充分感受到经验的这些特性,就像罗夏墨迹测验一样,虽然已有固定的墨渍规定了既定的现实,但不同个体所做出的解释却反映了解释的多种可能性。当个体以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歧义性时,不论他是主动还是被动,他都在做出选择。因此对于分析师来说,他都必定身处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环境,肩负着做出选择所要承担的责任。对分析师的行动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分析师与患者的互动,是分析双方对患者生活以及分析关系进行的建构。

(二) 对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建构主义阐释

哈里斯的心理发展理论阐明了关系精神分析对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建构主义阐释。她强调,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在复杂环境中的建构过程,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多种可能性,个体的发展过程具有多重性与时间性的特征。

哈里斯认为,尽管以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与不菲的名誉,但是,一方面,这些理论大多具有还原论的弊病,受这些理论影响的分析师对来访者的分析变成一种还原过程。

这些理论过于以成人为中心,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些事件与能力的实现作为理想化与标准化的发展节点,而在对这些事件与能力的选择过程中又夹带理论家个人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很难实现真正的中立性与客观性。它们提出预设的价值观,假定个体发展的无偏性,还存在着理想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以往的心理发展理论还存在归纳简单化的倾向,通常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线路做出整体预测,假定个体内部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动机,动机驱使个体沿着某条预设的发展线路前进。不论实际环境如何、遭遇何种经历,不同的个体却都遵循着相同的发展线路。将个体心理发展看作一种标准化的生产过程,选择性地忽视大量明显存在的“非常规”

发展过程,这就会造成其解释适用度的限制。而心理发展过程的建构主义观点则不重在预测,而重在描述,正视心理发展存在多重线路的事实,考虑个体嵌入于家庭与文化的背景(context) ,尤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环境因素,更能如实反映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Harris,2009) 。

心理发展过程的社会建构观点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多重性,它表现为个体的发展可能性与个体状态的多种多样,以及个体与他人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多重性起源于早期的亲子二元生活与家庭生活,成长中的儿童是在随着背景、共同参与者、情境设定而变化的复杂完型(Gestalts) 中的一名参与者,能够起到建构与变型的作用。关系模式对背景十分

敏感,背景是一种多层次的现象,包括家长性格、家庭关系和文化环境等,而背景处在不断破裂而又不断修复的循环前进过程中。心理发展过程就是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持续建构过程。

因为心理发展的多重性包括在时间线索上的不同发展线路与速度,时间概念由此从线性框架中解放出来,时间对于个体而言不是标准化、固定不变的单位,而是不断经历建构的可变单位。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一种多重嵌入性的经验,个体在某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有时是可重复的,有时是不可重复的,当个体在事后回忆起过往的某一件事时,所体验到的感受与事发当时的所感经常不尽相同,因此,当分析师在讨论或解释某个事件时,不可能复原过往的事件,而是在与来访者进行一种建构。在不同时间段,个体的情感、认知都不同,

个体经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经验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时间性的基础上谈经验,才能避免陷入过往心理发展理论的还原论解释的通病。

三、主体间性理论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形态是主体间性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主体间性观点,以主体间性的视角看待分析情境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注重分析双方的主体性与相互性。其目的在于: 改变以往精神分析理论的一元论假设,强调

他人对于个体的意义,将分析情境与心理发展过程纳入主体间性范畴内进行解释。最具代表性的主体间性理论有相互认可(mu-tual recognition) 与第三方(the third) 学说。

(一) 相互认可———母婴关系的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理论的倡导者认为,精神分析长期以来都持一种歪曲的母亲观。在大多数精神分析心理发展理论中,母亲都被描述为婴儿驱力的客体和婴儿需求的满足者。理论家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婴儿和婴儿需要的满足者,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对等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认可。这种理论观点忽视母亲的主体性,将母亲降格为一个客体,而忽视其自主性的主体。主体间性理论家认为,主体间性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从生命的最早期起个体就在向主体间性关系的方向发展。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相互认可建立而成的主体间性关系(Benjamin,1988) 。

相互认可起源于母婴之间的互动,包括情绪协调、相互影响、情感共同性以及共享的心理状态。

在抚育婴儿的过程中,母亲逐渐地适应婴儿的行为模式,而婴儿也能够将母亲与其他人区分开,偏爱于母亲的照顾。这种早期互动就是相互认可的雏形,母亲认可着她认可的婴儿。在这种早期的认可过程中,母亲感觉到这个属于“自己的”婴儿是如此不同而全新,

独立于她之外,这种认可过程包含着他者性(otherness) 与联合性(togetherness) 的矛盾混合。在发展早期,婴儿对母亲的依赖程度极大,以致于母亲的短暂离开会使他的需要与主张无法及时满足,他的主张与全能感就将遭遇现实的挫败,婴儿从而感到极度的痛苦与愤怒。对于这种情形,婴儿最初对待暂时离开他的母亲的态度是全然以报复与逆转为主旨的,他在内心中对母亲展开无情的攻击并试图控制母亲,期望母亲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主张,成为自身需要的满足者,否定母亲的自主性而将其视为自身意志的延伸。然而,婴儿在经历多次自身需要与母亲行为之间的冲突与磨合后,逐渐认识到母亲并不仅仅是满足自身需要的客体,还是一个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主体,和自己一样具有需要与自主性。于是,婴儿便接受他人具有独立性的事实,认可他人的主体性,于是,他与母亲之间实现和解,母亲和婴儿之间通过相互认可建立起主体间性的关系。

(二) 第三方———分析关系的主体间性

现代精神分析主体间性思想使分析师与患者间的关系由传统的主体—客体关系转变为主体—主体关系。主体间性理论的倡导者强调分析师与患者之间是主体-主体的关系,分析情境是以相互性为基础的三维空间。在分析情境中除了分析师与患者之外,还包括构成三维空间的第三要素,即“第三方”。这种第三方并不指代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对象,而是从分析双方中自然衍生形成的抽象存在(Aron,2006) 。

引入第三方的概念来描述分析情境,是为了跳出分析情境的旧的二元线性框架。在旧框架中,分析师的行为和患者的行为被无情地割裂开来。例如,移情属于患者而反移情属于分析师,付诸行动属于患者而解释属于分析师,分析过程被视为其中一方向另一方施加作用的单向过程。而第三方的概念则彻底颠覆这一传统观念,关于“是谁创造了第三?”的问题,答案是悖论式的“都是又都不是”(both and neither) ,分析师与患者都是分析情境的参与者与作用者,双方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分析气氛与分析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事件或行为可被还原为归某一方的单独所有(Benjamin,2006) 。因此,第三方的概念有利于体现分析过程是一个双向沟通的主体间性过程,从两人之外的视角看待彼此间的角色与作用,从而能更好地阐明分析情境的复杂性与相互性,而非简单的非此即彼式的关系。在两个主体的交流中,需要一个空间来容纳双方的共性与差异,以摆脱服从-抵抗、赞同-反对的诸如此类的简单对立关系。

第三方是进行交流的两个主体之间共同建立起来的抽象存在,它是双方所共享的一种关系与状态。正如主体间性的过程总是一种认可与破坏、破裂与修复的张力维系过程,第三方也并不总是代表双方最顺利的状态,但它是双方关系性质的风向标,因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既可能因协调而顺利,也可能因矛盾而不顺。例如,当分析双方的互动与沟通行之有效,彼此于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达成共识、相互认可、彼此尊重,最大限度地推进分析过程并提升分析关系时,分析情境中的第三方就是一种实现主体间性的第三方,亦称具备“第三性”(thirdness) 的第三方。反之,当分析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对彼此的认可发生破裂时,则会使第三方陷入与第三性对立的“二维性”(twoness) ,分析双方处于一种由差异导致的对立状态,其中一方对于另一方的不同意见,要么彻底服从要么彻底反对,分析双方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以第三方的概念看待分析情境,分析情境中的主体间性的过程是分析师与患者努力维持第三性、陷入二维性、重建第三性的循环往复过程,患者与分析师以第三方为媒介努力建立起主体间性的分析关系(Benjamin,2004) 。

四、结语

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是关系精神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形态,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们共同认可与遵循的学科规范。其中整合性元理论是整个关系精神分析理论的根本框架,它以极大的包摄容性将另两个理论形态所涉及的所有理论都置于自身麾下。而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之间则是一种平行互补的协调关系,以关系为核心假设,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日常生活、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和精神分析过程进行

了全新的阐释。具体而言,整合性元理论提出在精神分析理论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的范式转变,归纳并说明了精神分析理论中各关系模式实质上都指向同一个理论重点———关系,关系是人类的根本需求与动机,关系基质构建了人类生活最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关系基质概念与互动层次理论论述了各关系模式理论内部的一致性,说明其实质上是关系这一宏观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冲突模式则是关系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想模板,它既明确地

抛弃了驱力概念,又保留了冲突的重要性,指明了关系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方向。社会建构理论重新阐释了精神分析过程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个体不是既定命运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多样生活的主动建构者,社会环境与生活事件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个体仍然握有改变与创造的选择权,患者通过在分析情境中与分析师的共同努力,能够重新建构有利于他的生活方式。主体间性理论重新描绘了精神分析对于母婴关系与分析关系的蓝图,它将其视为两个主体间的互动过程。母亲与婴儿之间通过相互认可建立其主体间性关系,分析师与患者之间同样是一种相互认可的过程,从第三方的视角看待分析情境,分析双方是相互影响的主体,他们在相互交织的三维空间中共同发展与维持主体间性关系。

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100分

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
1 . KDJ 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 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取值范围在 0-100 之间,( )为超买区,( )为超卖区。
?
A.20 80
?
B.30 70
?
C.80 20
?
D.70 30
我的答案: C
2 . 哪种形态是因为投资者的情绪急剧亢奋所形成,通常出现在长期上升的最后阶段,是顶部反转突破的
重要形态,由三个高点和两个低点组成。( )
?
A.头肩顶
?
B.头肩底
?
C.三重顶
?
D.双重顶
?
E.喇叭形
我的答案: E
3 . 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形成的 K 线组合形态中,空方力量已成强弩之末,而多方势力蓄势待发,典型
的底部形态有( )。
?
A.黄昏之星
?
B.射击之星
?
C.吊颈线
?
D.早晨之星
我的答案: D
多选题(共 6 题,每题 10 分)
1 . 支撑线或压力线对当前股价的影响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
?
A.股价在此区域停留的时间长短
?
B.股价在此区域伴随的成交量大小
?
C.股价在此区域波动的幅度高低
?
D.该支撑区域和压力区域发生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远近
我的答案: ABD
2 . 道氏理论的主要原理有哪些?( )

日本蜡烛图-技术分析 经典形态分析

『技术分析』- 形态分析的经典资料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还有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态:三角型对称三角型上升三角型下降三角型扩散三角形菱型旗型楔型矩型 第一部分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果再度回到颈线上,便是个严重的警告,表示最初的突破可能是个恶兆。这样的头肩型就是失几的头肩型。

第九章_证券投资技术分析_(形态理论)

形态理论 一、形态理论概述 二、价格移动的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三、反转突破形态 多重顶底形、头肩形和圆弧形 四、持续整理形态 三角形态、矩形形态、旗形和楔形 五、喇叭形、菱形和V形反转 一、形态理论概述 1.分析对象:众多K线所组成的上下波动的曲线 (价格所走过的轨迹)。 2.分析目的:分析和挖掘出曲线所体现出来的某些多 方和空方之间力量的对比结果,发现价格正在进行的行 动方向,进而指导我们的投资行动。 3.分析方法:基于K线理论和切线理论的方法,对各种 价格曲线的形态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总结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态,预测股票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 二、价格移动的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1.价格移动的一般规律 A.价格移动的方向由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 证券市场中,市场价格正是在多空双方不断的“领先”中上下波动。 B.价格波动过程是不断地寻找平衡和打破平衡 根据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知道价格的移动应该遵循以下规律:第一,价格应该在多空双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来回波动。 第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价格将寻找新的平衡位置。 2.价格波动的两种基本形态类型 根据平衡打破之后,价格变动的方向的不同,将价 格曲线的形态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A.反转突破形态 价格的波动方向与平衡之前的价格趋势方向相反。 B.持续整理形态 价格的波动方向与平衡之前的价格趋势方向相同。 同:其基本图形都是价格处在平衡状态下的“模样”,价格的波动呈现“横向” 运动。 异:持续整理形态所花费的时间较少,仅仅是事先就有的价格运动趋势方向的暂时休止。 反转突破形态 反转突破形态是形态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 判断反转突破形态需注意的几点: 1.股价原先必须确有趋势存在。

形态理论.

形态理论 K线理论已经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对今后股价运动方向进行判断的方法,不可否认,它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K线理论更注重短线的操作,它的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往后很短的时期,有时仅仅是一两天。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将K线组合中所包含的K线根数增加,这样,众多的K线组合成了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股价在这段时间移动的轨迹,它比前面K线理论中的K线组合情况所包含的内容要全面的多。 形态理论正是通过研究股价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曲线告诉我们的一些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结果,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 趋势的方向发生变化一般不是突然来到的,变化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形态理论通过研究股价曲线的各种形态,发现股价正在进行的行动方向。 (一)股价移动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1:股价移动规律。股价的移动是由多空双方力量大小决定的。在一个时期内,多方处于优势,股价将向上移动;在另一个时期内,如果空方处于优势,则股价将向下移动。这些事实,我们在介绍K线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说明,这里所考虑的范围要比前面所述的内容广发的多。 多空双方的一方占据优势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是稍强一点,股价向上(下)走不了多远就会遇到阻力;有的强势大一些,可以把股价向上(下)拉的多一些;有的优势是决定性的,这种优势完全占据主动,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力量与之抗衡,股价的向上(下)移动势如破竹。 根据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知道股价的移动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股价应在多空双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来回波动;第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股价将寻找新的平衡位置。这种股价移动的规律可用下式描述: 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寻找新的平衡—— 股价移动是按这一规律循环往复不断运行的。证券市场中的胜利者往往是在原来的平衡快要打破之前或者是在打破的过程中采取行动而获得收益的。如果原平衡已经打破,新的平衡已经找到,这时才开始行动,就已经晚了。 2:股价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根据股价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股价曲线的形态分成两大类型:持续整理形态和反转突破形态。前者保持平衡,后者打破平衡。平衡是相对的,股价只要在一个范围内变动,都属于保持了平衡。这样,这个范围的悬着就成为判断平衡是否被打破的关键。 同支撑线压力线被突破一样,平衡被打破也有被认可的问题。刚打破一点,不能算真正打破。反转突破形态存在种种假突破的情况,假突破给某些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有时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对形态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但是这些形态中有些不容易区分其究竟属于哪一类。例如,一个局部的三重顶(底)形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有可能被认为是矩形形态的一部分。一个三角形形态有时也可以被当成反转突破形态,尽管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它当成持续整理形态。 (二)反转突破形态 反转突破形态描述了趋势方向的反转,是投资分析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变化形态。反转变化形态主要有头肩形态双重顶(底)形态圆弧顶(底)形态喇叭形及V 形反转形态等多种形态。 1:头肩形态。头肩形态是实际股价形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形态,也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它一般可分为头肩顶头肩底以及复合头肩形态三种类型。

技术分析形态汇总表.

股市价格形态 形态名称形态 定义 标准图形心理解释常见位置 头肩顶反转 A.强劲上涨,成交量巨大,回落时成交量减少。 B.高于A点,底部必须低于左肩顶部。 C.低于B点,成交量减少。 在最终放弃并屈服之前 头肩底反转 1.头肩底突破时必须是高成交量,否则无效。 2.头肩底比头肩顶更圆。 3.头肩底比头肩顶构筑需要更长时间。多重头肩反转 两肩+一头+两肩,两肩+两头+两肩, 复合肩+一头+复合肩,头肩+头肩+头肩圆顶反转是多重头肩顶的变种庞然大物的转身 圆底反转是多重头见底的变种 休眠底部反转 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相 对称三角持续、反转 1.一个三角至少有四个小趋势的反转 2.出现突起的第三点,需重新画第一点 和第三点的连线,包含第二点。疑虑、犹豫和摇摆不定

上升三角持续、反转 1.如果第三个底部太低,需要重新画线 。 有计划的出货 下降三角持续、反转 有计划的购买 矩形持续、反转 1.矩形上下边界可以偏离水平不太的幅度 2.看成矩形还是三角对分析结果无关紧要。 冲突 双顶 反转 1.真正的双顶和双底非常罕见。 2.双顶和双底往往进化成为矩形或三角 形等中继形态而非反转形态 3.顶部间隔三周或一个月以上双底 反转 三重顶/底反转 1.头肩顶的变形,但三个顶价位相差不能大于3%股价。 2.顶部相当宽,回落深而圆。 3.成交量逐渐衰竭。

扩散形态反转正统的扩散具有逐渐放大的三顶两底。亢奋长期牛市的末钻石反转活跃主要和中等趋 楔形反转两边同时上倾或下倾,逐渐衰弱的上升 通道。 逐渐衰弱中等趋势 单日反转反转 1.成交量极大的一天; 2.一开始上攻开始强烈; 3.后来反转下跌; 4.收盘价与昨收价差不多。 抛售高潮(出 反转被迫扔进水里 一般不发生在长钉(长影线 短期现象 逃逸日(长阳 短期现象牛市低开高走,熊市高开低走。 关键反转日短期现象上升趋势中开新高收昨低 旗形巩固形态直线运动后面,形态内成交量逐渐萎缩牛市后期,充三角旗形巩固形态直线运动后面,形态内成交量逐渐萎缩牛市后期,充 形态原则

2020《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100分答案

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 . KDJ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为超买区,()为超卖区。 ? A.20 80 ? B.30 70 ? C.80 20 ? D.70 30 我的答案: C 2 . 在波浪理论中,哪一浪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往跳空)的上升浪,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 ? A.第一浪 ? B.第二浪 ? C.第三浪 ? D.A浪 ? E.B浪 我的答案: C 3 . 哪种形态是因为投资者的情绪急剧亢奋所形成,通常出现在长期上升的最后阶段,是顶部反转突破的重要形态,由三个高点和两个低点组成。() ? A.头肩顶 ? B.头肩底 ? C.三重顶 ? D.双重顶 ? E.喇叭形 我的答案: E 多选题(共6题,每题 10分) 1 . 支撑线或压力线对当前股价的影响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 A.股价在此区域停留的时间长短 ? B.股价在此区域伴随的成交量大小 ? C.股价在此区域波动的幅度高低 ? D.该支撑区域和压力区域发生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远近 我的答案: ABD 2 . 切线的种类包括()等。

? A.趋势线 ? B.轨道线 ? C.黄金分割线 ? D.百分比线 我的答案: ABCD 3 . 道氏理论的主要原理有哪些?() ? A.市场平均价格指数可以解释和反映市场的大部分行为 ? B.市场价格包含三种波动趋势:主要趋势(1至4年)、次级趋势(一周至数月)、日常趋势 ? C.成交量在确定趋势中有重要作用 ? D.开盘价在确定趋势中有重要作用 ? E.收盘价是重要的价格 我的答案: ABCE 4 . 关于MA的葛兰威尔八大法则中,以下哪些属于买入信号?() ? A.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或者盘局,而股价从均线下方突破均线 ? B.股价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持续上升 ? C.股价趋势走在平均线上,虽有一定回调,但在均线附近即受到其支撑(均线的助涨性),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 ? D.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转为盘局或者下跌,而股价向下跌破平均线 ? E.股价突然暴跌,跌破均线且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向下远离均线,则有较大可能产生反弹上升 我的答案: ABCE 5 . 形态理论是根据股价走势的具体形态来进行未来股价变动分析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其持续整理形态有()等。 ? A.三角形 ? B.矩形 ? C.头肩形 ? D.旗形和楔形 我的答案: ABD 6 . OBV线亦称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其应用法则为()。 ? A.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下降),则可确认当前的上升(下降)趋势 ? B.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并未相应的上升(下降),出现背离现象,则对当前上升(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要大打折扣,成交量后劲不足,股价有反转的可能? C.形态学和切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顶背离、底背离

CS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汇总答案分

C S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汇总答案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C18044S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形成的K线组合形态中,空方力量已成强弩之末,而多方势力蓄势待发,典型的底部形态有(D)。 A.黄昏之星 B.射击之星 C.吊颈线 D.早晨之星 2.在波浪理论中,哪一浪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往跳空)的上升浪,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 升。(C) A.第一浪 B.第二浪 C.第三浪 D.A浪 E.B浪 2.KDJ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C)为超买区,()为超卖区。 A.2080 B.3070

C.8020 D.7030 多选题(共6题,每题10分) 1.切线的种类包括(ABCD)等。***** A.趋势线 B.轨道线 C.黄金分割线 D.百分比线 2.OBV线亦称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其应用法则 为(ABCD)。 A.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下降),则可确认当前的上升(下降)趋势 B.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并未相应的上升(下降),出现背离现象,则对当前上升(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要大打折扣,成交量后劲不足,股价有反转的可能 C.形态学和切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顶背离、底背离 D.当股价进入盘整区,OBV曲线如率先出现脱离盘整的信号,则股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可能性增大 3.反转突破形态可以有哪些?(ABCD)

技术分析-形态篇

技术分析-形态篇 一、形态——技术操作宝典 市场中形态是如何形成的?究其缘由是市场投资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的体现。与K线、趋势、技术指标等分析方法相比,形态分析的最有优势在于:不但能够帮助预示期价发展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提供更明确的合理目标价位、止损价位等交易信息。这个是其他指标所不能完全具备的。故形态是技术分析操作的宝典,能帮助将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二、中继形态分析与操作 中继形态在市场操作中,体现了顺势而为的操作思想核心,并且通过中继形态的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投资者可以在将把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的前提下,预测合理的最小目标。做到合理的盈亏比例的控制,再配合上其他分析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以下为大家介绍几个市场中常见的中继形态。 (一)旗形中继形态 1.旗形中继形态认定 旗形中继形态是市场走势中较为常见的中继形态的一种,常规的调整以旗杆的方式出现,故称为旗形中继形态。旗形形态运行图如下所示: 2.旗形中继形态操作要点 1)入场信号 以上涨趋势中的旗形中继为例,旗形中继存在2个入场机会参考点: A.旗形下沿的第2次及以后的触及点; B.突破旗形上沿后,回抽再次触及旗形上沿的机会点。

2)止损设置 依据旗形中继入场后,其止损位置的设定,关键看选择入场点是以上哪类。如果选择A类方式,旗形下沿入场,其最初止损价位应该在旗形下沿下方附近,向下突破作为止损位置。 若选择B类方式点位买入,则止损设置在旗形形态下沿最低点下方附近即可。

3)最小目标测算 旗形中继的最小目标测试,即平行通道向上等距离平移,为目测最小目标位置,期价触及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阻力;或者采取依据“旗杆”为初步的最小目标,这也是投资中经常用到的。 (二)三角形中继形态 1.三角形中继形态认定 三角形中继形态可以细分为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三种,三角形形态由5个边、6个点构成,这里以常见的对称三角形举例。如下图所示: 2.三角形中继形态操作要点 1)入场信号 三角形中继存在2类入场点: A.三角形构成的最后一个点即“E”点 B.突破三角形上沿后,回抽再次触及三角形上沿的机会点 2)止损设置 三角形中继形态止损点位,最有效止损价位在三角形构成中最低的点即“A”点下方附近;当期价向上突破三角形上沿后,止损位置可上行调整到三角形构成中最后一个点即“E”点下方附近。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精神分析运动在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弗洛伊德开创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在最初受到其追随者和学生的支持与推崇后逐渐步入暮年,精神分析运动的后继者们在传承学科统绪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批判和创新,使精神分析这门学科在新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想的浸淫下得到不断完善自身和日益扩大影响。关系精神分析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年轻也最具反叛精神的一种继承,它肇始于 1983 年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Greenberg & Mitchell,1983) 一书。该 书指出,精神分析学科已完成“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即理论核心由驱力转向关系,其认识论则由实证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人类的基本动力,寻求关系是人类的根本动机。不同于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常见的理论派别分裂倾向,关系精神分析自创立之始就反对教条主义与门户之见,倡导各派别理论之间观点的整合,主张积极借鉴新的哲学思想与外部学科知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各派别理论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精神分析师可以在一个宽泛的理论假设基础上捐弃派别之成见,共同推进学科之进步。由于关系精神分析体现出其时代性与包摄性,使其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理论建构日益多样化,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精神分析运动的主要势力。不同的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在保持以关系作为理论核心的同时,在具体理论方面则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总的说来,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理论形态有三种即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 一、整合性元理论 关系精神分析的整合性元理论的特点是整合性与归纳性,其目的在于: 梳理精神分析 的所有关系模式的共同点,强调各种理论中所包含的关系主题,从最根本的元理论层面将各种理论引导到共同的关系假设上。关系精神分析开创者米切尔(Mitchell,1988) 提出了 最具代表的整合性元理论,包括关系基质(relational matrix) 概念、关系-冲突模式和互动 层次(interactional hierarchy) 理论等。 (一) 关系基质———关系模式的整合工具 米切尔认为,精神分析内部存在两种综合性的理论模式,一是驱力模式,二是关系模式。虽然关系模式的诸理论家们都认为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心理单元,但他们却忽视彼此理论间的相似处,而互相攻击对方的理论,抱有门户之见。因此,关系模式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为了整合关系模式的诸理论所具有的关系思想,米切尔提出“关系 基质”的概念,用以包摄宏观意义上的“关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整理)技术分析——基础篇:整理形态

技术分析——基础篇:整理形态 整理形态-----1、三角形 当价格上涨或下跌过速,它将达到一个前进动力完全耗尽的点,这时股价要么反转其趋势回撤到一个较强的支持价位处,要么“巩固”它的位置,以由细小波动组成的“横向”图形形式存在,直到它重新追上自己,即:准备继续原来的走势。 整理形态通常表示价格的盘整动作,是当前趋势的暂时停止,接下来价格还是会循原来的走势进行。 整理形态和反转形态另一个不同处在形成的时间上,反转形态需要较长的形成时间,整理形态则较短。形态虽分门别类,但也会有例外,比如三角形通常是属于整理形态,有时也具有反转的作用。 三角形形态在实际走势中常出现于各个时间段,且大多数时候属于中继形态,所以在实战中的操作价值较高;有时也作为反转形态出现 实际运用中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三角形没有非常好的测量目标位的方法。但是有规则可供使用。假设有一个上升运动,从开始形态的第一个反弹顶部出发,作为一条平行于底部边界线的直线,这条线将会向右滑离开形态。价格可望一直上升而达到这条线,而且,在从形态突破后,价格上升的角度和速度等趋势特征通常与进入形态之前的趋势特征相同。这条规则可使我们得出价格到达测量线的大体时间和价格水平,同样的规则适用于下降运动。 三角形并不是预示着趋势反转。相反,除非相当不寻常的情况下,它们更倾向于预示着最好称作“巩固”的形态。三角形的图表很少有预示价格在哪个方向突破三角形的线索,直至突破行为最后发生。在未冲破边界前,价格朝两边交叉的顶点推进得越远,该形态的力量或能量可能会越弱。 当前面两个反弹顶部已经形成了下倾的上部边界线时,从下部边界线出发的第三个反弹上升并以一适度的幅度冲过最初顶部线,这个运动没有形成可识别的突破性交易量,在没有超过前一形态顶部最高点时停了下来。当价格随后又回

C18044S 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 答案

C18044S 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答案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 . 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形成的K线组合形态中,空方力量已成强弩之末,而多方势力蓄势待发,典型的底部形态有(D )。 A.黄昏之星 B.射击之星 C.吊颈线 D.早晨之星 2 . 在波浪理论中,哪一浪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往跳空)的上升浪,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 升。(C) A.第一浪 B.第二浪 C.第三浪 D.A浪 E.B浪 3 . KDJ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C )为超买区,(C )为超卖区。 A.20 80 B.30 70 C.80 20 D.70 30 多选题(共6题,每题10分) 1 . 切线的种类包括(ABCD )等。 A.趋势线 B.轨道线 C.黄金分割线 D.百分比线 2 . OBV线亦称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其应用法则 为(ABCD)。 A.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下降),则可确认当前的上升(下降)趋势 B.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并未相应的上升(下降),出现背离现象,则对当前上升(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要大打折扣,成交量后劲不足,股 价有反转的可能 C.形态学和切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顶背离、底背离 D.当股价进入盘整区,OBV曲线如率先出现脱离盘整的信号,则股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可能性增大 3 . 反转突破形态可以有哪些?(ABCD ) A.头肩顶(底) B.双重顶(底)

c8044s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 课后测验及答案

单选:1、D2、C3、 C 多选:1、ABCD2、ABCD3、ABCDE4、ABCE5、ABCD6、ABD 判断:1、A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形成的K线组合形态中,空方力量已成强弩之末,而多方势力蓄势待发,典型的底部形态有()。 A.黄昏之星 B.射击之星 C.吊颈线 D.早晨之星 2.在波浪理论中,哪一浪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往跳空)的上升浪,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 升。() A.第一浪 B.第二浪 C.第三浪 D.A浪 E.B浪 2.KDJ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

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为超买区,()为超卖区。 A.2080 B.3070 C.8020 D.7030 多选题(共6题,每题10分) 1.切线的种类包括()等。 A.趋势线 B.轨道线 C.黄金分割线 D.百分比线 2.OBV线亦称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其应用法则 为()。 A.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下降),则可确认当前的上升(下降)趋势 B.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并未相应的上升(下降),出现背离现象,则对当前上升(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要大打折扣,成交量后劲不足,股 价有反转的可能 C.形态学和切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顶背离、底背离

D.当股价进入盘整区,OBV曲线如率先出现脱离盘整的信号,则股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可能性增大 3.反转突破形态可以有哪些?() A.头肩顶(底) B.双重顶(底) C.圆弧顶(底) D.喇叭形及V型反转形态 E.三角形 4.关于MA的葛兰威尔八大法则中,以下哪些属于买入信号?() A.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或者盘局,而股价从均线下方突破均线 B.股价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持续上升 C.股价趋势走在平均线上,虽有一定回调,但在均线附近即受到其支撑(均线的助涨性),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 D.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转为盘局或者下跌,而股价向下跌破平均线 E.股价突然暴跌,跌破均线且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向下远离均线,则有较大可能产生反弹上升 5.以下属于BOLL布林线的应用法则的是()。 A.当股价穿越布林线上轨时,为卖出信号 B.当股价穿越布林线下轨时,为买入信号 C.当股价由下向上突破布林线中轨时,为加码买入信号 D.当股价由上向下跌破布林线中轨时,为加码卖出信号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 1 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回顾 1.1 城市历史研究 西方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培根(Baken,1976)、吉尔德恩(Giedion,1971)、科斯托夫(Kostof,1991)、芒福德(Mumford,1961)、拉姆森(Ramussen,1969)和斯乔伯格(Sjoberg,1960)等对传统城市研究作出了主要贡献。他们的著作除了详尽的描述了西方城市历史形态演变过程之外,亦讨论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如斯乔伯格在《工业化之前的城市》(1960)中叙述到:“城市和文明不可分离,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人类最终出离了原初的状态。城市的发展同时又使人可以建造更加复杂的能满足不同生活方式需求的物质环境,人们从而相信,可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生产之后的第二个意义重大的创造。”传统中国城市同样吸引了广泛的研究。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理与哲学思想。第二是《管子》(周和西汉),这部古典地理著作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的居住目的。“理性”和“自然”的原则反映在《周礼》和《管子》中,互相补充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城市形态理论,并且影响了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这些思想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显著

的位置。尽管上述城市历史理论著作较少直接提及传统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意义,但是它们已经并将会继续对现代学术及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1.2 市镇规划分析 古典市镇规划分析起源于欧洲中部,以德国的斯卢特(Schlter,1899)为代表的“形态基因”研究(Morphogenesis)是其最早的理论基础。“形态基因”在康泽恩(M.R.G.Conzen,1960)的著作中被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欧洲中世纪城镇,规划设计元素被划分为街道和由他们构成的交通网络;用地单元(plots)和由它们集合成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及其平面安排。依靠创立并运用以下概念方法:“规划单元”(plan unit)、“形态周期”(environmental period)、“形态区域”(environmental regions)、“形态框架”(morphological frame)、“地块循环”(plot redevelopment cycles)和“城镇边缘带”(fringe belts),康泽恩的研究在英国形成了康泽恩学派。在上述的概念方法中,“城镇边缘带”的影响最为广泛,这一概念指城镇边缘由混合用地构成的动态带型区域,其存在是城镇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这一“不稳定”区域的研究有助于对城镇发展演变的理解,并进一步为规划管理提供建议。康泽恩对城市形态研究的贡献可概括为五点: (1)建立了基本的市镇规划分析体系; (2)第一次在英文地理文献中使用完全的过程演变的方法; (3)确立以独立的基本地块为研究单位;

C1844S技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介绍课后测验及答案

单选:1、D 2、C 3、C 多选:1、ABC D 2、ABC D 3、ABCDE 4、ABCE 5、ABC D 6、ABD 判断:1、A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 . 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形成的K线组合形态中,空方力量已成强弩之末,而多方势力蓄势待发,典型的底部形态有()。 A.黄昏之星 B.射击之星 C.吊颈线 D.早晨之星 2 . 在波浪理论中,哪一浪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往跳空)的上升浪,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 升。() A.第一浪 B.第二浪 C.第三浪 D.A浪 E.B浪 2 . KDJ指标用目前股价在近一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预测可能发生的趋势反转,并以此作为短期投资信号的一种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为超买区,()为超卖区。 A.20 80 B.30 70 C.80 20 D.70 30 多选题(共6题,每题10分) 1 . 切线的种类包括()等。 A.趋势线 B.轨道线 C.黄金分割线 D.百分比线 2 . OBV线亦称能量潮,是将成交量值予以数量化,制成趋势线,配合股价趋势线,从价格的变动及成交量的增减关系,推测市场气氛,其应用法则 为()。 A.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下降),则可确认当前的上升(下降)趋势 B.当股价上升(下降),而OBV并未相应的上升(下降),出现背离现象,则对当前上升(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要大打折扣,成交量后劲不足,股 价有反转的可能 C.形态学和切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顶背离、底背离 D.当股价进入盘整区,OBV曲线如率先出现脱离盘整的信号,则股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可能性增大 3 . 反转突破形态可以有哪些?() A.头肩顶(底) B.双重顶(底) C.圆弧顶(底)

股票经典技术形态分析

股票经典技术形态分析 趋势形态分析之见底形态“头肩底” “头肩底”特征: 1.急速的下跌,随后止跌反弹,形成第一个波谷,这就是通常说的“左肩” 。形成左肩部分时,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出现放大迹象,而在左肩最低点回升时则有减少的倾向。 2.第一次反弹受阻,股价再次下跌,并跌破了前一低点,之后股价再次止跌反弹形成了第二个波谷,这就是通常说的“头部” 。形成头部时,成交会有所增加。 3.第三次反弹再次在第一次反弹高点处受阻,股价又开始第三次下跌,但股价到与第 一个波谷相近的位置后就不下去了,成交量出现极度萎缩,此后股价再次反弹形成了第三个波谷,这就是通常说的“右肩” 。第三次反弹时,成交量显着增加。 4.第一次反弹高点和第二次反弹高点,用直线连起来就是一根阻碍股价上涨的“颈 线”,但当第三次反弹时会在成交量配合下,将这根“颈线”冲破,使股价站在其上方。 投资者见到“头肩底”形态,应该想到这是个底部回升信号,此时不能再继续看空,而要随时做好进场抢筹准备。

一旦股价 放量冲破“颈 线”时就可考 虑买进一些股 票。这通常称 为第一买点。 如果股价冲破 “颈线” 回 抽,并在颈线 附近止跌 回升再度上扬时可加码买进,这通常称为第二买点。如果在上冲时买入,虽然风险很大,但收益却很可观。)“头肩底”变体形态:第一,颈线不一定是平行的,实际上可以向上或向下倾斜。第二,“头肩底”有时会出现一头多肩或多头多肩的转向形态,此类形态较为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值得注意的是,转向形态愈大,后市的升幅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若是股价向上突破“颈线”时成交量并无显着增加,很可能是一个“假突破”,这时投资者应逢高卖出,考虑暂时回避观望。(注:并不是所有的股票在冲破“头肩底”后都会发生回抽,有的冲破“颈线”后就一路向上飚升。故“头肩底”形态可细分为两种。 趋势形态分析之见底形态“双底” “双底”因形状像英文字母W故又称W底。“双底”多发生在股价波段跌势的末期,很少出现在下跌行情的中途。其特征是:

第八章-形态分析习题

第八章形态分析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趋势线 2、轨道 3、抵抗线 4、头肩顶 5、头肩底 6、双重底 7、双重顶 8、三重底 9、三重顶 10、支撑线 11、压力线 12、圆形底 13、圆形顶 14、三角形 15、矩形 16、菱形 17、增大形 18、旗形 19、潜伏顶与潜伏底 20、V形 21、反转形态 22、整理形态 23、盘整 24、突破 25、涨停板 26、跌停板 二、判断题 1、只有在下跌行情中才有支撑线,只有在上升行情中才有压力线。 2、趋势线是衡量价格波动的方向,由它的方向可以明确地看出股价的趋势。 3、上升趋势线起支撑作用,下降趋势线起压力作用。 4、轨道的作用是限制股价的变动范围。一个轨道一旦得到确认,那么价格将在这个通道里变动。对上面或下面的直线的突破将意味着有一个大的变化。 5、我们把股价曲线的形态分成为整理形态与反转形态两大类型。 6、头肩顶大多是整理形态。 7、头肩顶大多是顶部反转形态。 8、头肩顶是底部反转形态。 9、头肩顶下跌的最小幅度是顶部至颈线向下一倍。 10、头肩顶收盘价突破颈线位幅度超过该颈线位价格3%以上,是有效之突破。 11、头肩底大多为底部整理形态。 12、头肩底大多为底部反转形态。 13、头肩底与头肩顶还有复合形态。

14、头肩顶的特性之一是对称性。 15、双重顶一定是顶部反转形态。 16、双重顶的两个顶的顶点出现时间很近,大多为反转形态。 17、双重顶的两个顶的顶点出现时间很近,大多为整理形态。 18、双重底的两个底点间隔时间非常近,大多为整理形态。 19、双重底的两个底点间隔时间非常近,大多为反转形态。 20、双重底或者双重顶两个底点或者顶点产生的时间相距甚远,中间经过几次次级上升或下跌,反转形态的可能性大。 21、三重顶的三个顶的高度要一样、间隔距离也要相同。 22、三重底与三重顶大多是反转形态。 23、三重底与三重顶大多是整理形态。 24、三重顶的第三个顶,成交量非常小时,既显示出下跌征兆,而三重底在第三个底部完成而股价上升时,成交量大量增加,即表示股价将会突破颈线而上升。 25、三角形主要分为上升三角形与下降三角形两种。 26、三角形主要分为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对称三角形三种。 27、对称三角形大多为整理形态,反转形态的机会率为25%。 28、股价在靠近对称三角形尖端突破,向上突破又没有量的配合,多为“假突破”。 29、一般来说,上升三角形表示股价上升的信号,下降三角形表示股价下降的信号。 30、一般来说,上升三角形表示股价下降的信号,下降三角形表示股价上升的信号。 31、圆形底与圆形顶是反转形态。 32、矩形大多为整理形态,少为反转形态,在底部发生反转次数又比顶部多。 33、增大型成交量增减通常不规则,并不随形态的发展而递减。此形态象征多头市场的结束。 34、增大型是底部反转形态。 35、旗形与楔形大多为整理形态,楔形偶尔也可能出现在顶部或底部而作为反转形态。 36、菱形是底部反转形态。 37、菱形大多是顶部看跌形态。 38、V形是一种急剧的反转形态。 39、潜伏底与潜伏顶形态一般出现在冷门股。 40、菱形又称为钻石形。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图解前人笔记非常详细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读书笔记和理解 此书出版时间极早,但在今天还一直被奉为精典。 第一章交易及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 股票市场对正确理解的读者,其回报是巨大的;而对那些粗心的、麻痹的或者不幸的投资者,其惩罚也是灾难性。 技术分析是记录(通常用图形方式)某一股票或指数的实际交易过程,并从中推判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的科学。 价格以一定的趋势演进,而这一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发生新的事情从而改变了供求平衡,并且这一改变通常由市场行为本身体现出来。 第二章图表 图表是技术分析师的工作工具。图表可以是月图、周图、日图、小时图和即时交易图、点数图等。当然,在作者那个时代,图大多需要自己绘制,而现在,计算机可以帮我们轻松实现这些图表,只要需要。 关于比例类型。作者着重推荐了半对数坐标图。 对其效果在华尔街有句话,“图表并没有任何错---问题是图表分析者”。这从另一侧表明了事情的本质,重要的不是图表本身,而是对图表的领会。 第三章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被尊为技术研究的鼻祖。 基本要点: 1、平均指数包容消化一切,因为它反映了无数投资者的综合市场行为,包括那些有远见力的以及消息最灵通人士。

2、三种趋势--“市场”一词意味着股票价格在总体上以趋势演进,而最重要的是主要趋势,即基本趋势。 它们大规模的上下运动,通常持续一年或更多时间,并导致股价增会下或贬值20%以上。 基本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穿插着与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趋势--当基本趋势暂时推进过头时所发生的回撤或调整(次等趋势与被间断的基本趋势一同被划为中等趋势--这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用到的一个很有用的术语)。 最后,次等趋势由小趋势或者每日的波动组成,而这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3、基本趋势。 大规模的、总体上的上下运动,通常持续一年或可能数年之久。 只要每一个后续价位弹升比前一个弹升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每一个次等回撤的低点均比上一个回撤高,这一基本趋势就是上升趋势,称为牛市。 相反,每一个中等下跌都将价格压到逐渐低的水平,这一基本趋势则是下降趋势,并可称之为熊市。 正常情况下,基本趋势是三种趋势中真正长线投资者所关注的唯一趋势。 4、次等趋势。 这是价格在其沿着基本趋势方向演进中产生的重要回撤。 它们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或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或反弹。 正常情况下,它们持续三周到数月不等,但很少再长。 在一般情况下,价格回撤或反弹到基本趋势方向推进幅度的1/3到2/3。 从而,我们有两个标准用以识别次等趋势。 任何与基本趋势方向相反、持续至少三个星期并且回撤上一个沿基本趋势方向上价格推进净距离(从上一个次等趋势的末端到本次开始,略去小幅波动部分)至少1/3幅度的价格运动,即可认为是中等规模的次等趋势。 尽管这样,次等趋势经常令人捉摸不透。 5、小趋势。 它们非常简短,很少持续三周,一般小于6天。 从道氏理论的角度看,它们本身并无多大意义,但它们合起来构成中等趋势。 我们用大海的运动与股市的运动进行对比。主要趋势就像浪潮。 我们可以把牛市比喻为一个涌来的浪潮,它将水面一步步在向海岸推动,直到最后达到一个水位高点并开始反转。 接下来的则是落潮或退潮,可以比作熊市。 但是,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的时候,波浪都一直在涌动,不断冲击海岸并撤退。

形态理论

形态理论 众多K线组合成为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股价在这段时间移动的轨迹。通过研究股价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曲线告诉我们的一些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结果,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一)股价移动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 1、股价移动规律:股价的移动是由多空双方力量大小决定的。多方处于优势,股价向上移动;空方处于优势,股价向下移动。多空双方一方占据优势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稍强一点:股价向上或向下走不了多远就会遇到阻力;有的强势大一些,可以把股价向上或者向下拉得多一些;有些优势是决定性的,完全占据主动,股价会向上或者向下势如破竹。 股价移动规律: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寻找新的平衡循环反复、不断地运行。 2、股价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持续整理形态:保持平衡 反转突破形态:打破平衡 平衡是相对的概念,股价只要在一个范围内进行运动,就属于保持了平衡。此范围的选择就成为判断平衡是否被打破的关键。 同支撑线、压力线被打破一样,平衡被打破也有被认可的情况,反转突破形态存在种种假突破。假突破会给投资者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反转突破形态 1、头肩形态:出现最多,也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 (1)头肩顶形态:可靠的沽出时机 A:图形: 头肩顶 B:图形特点:长期趋势的转向形态,一般出现在升势尽头:左右肩高度大致相等,有时候右肩会比左肩稍微低一些,颈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态势;成交量变化情况为,按照左肩、头部、右肩从左到右逐渐递减。突破颈线时成交量不必放大,但是后续下跌成交量会放大。 b:形态形成过程: ①股价经过长期上升之后,成交量大增,获利回吐压力亦增加,导致股价回落,成交量较大幅度 下降,左肩形成; 股价回升,突破左肩之顶点,成交量亦可能因充分换手而创纪录,但价位过高使投资者产生恐慌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