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1.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问题。
中国社会向来以幅员广大、 民风殊异为其核心特征。
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 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体系又被称为“乡规民约” 。
这不是指国家法体系意义上的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是在地方上极为有效的规条以及数代沿袭下来的习惯。
这些规条和习惯在一个地方不仅有效而且起着跟法律一样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
乡规民约在中国历史悠久。
据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 不过真正地成为地方制度要从北宋写作《吕氏乡约》的蓝田四吕兄弟开始算起。
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崩溃,乡规民约曾经一度中兴,上下达成倡导“乡约”的共识。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严重的农村危机,里甲制度 曾经再度复兴,伴之而出现的就是以地方自治为目标的各个层次的乡规民约得到蓬勃发展。
究其本意,“乡约” 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乡村城防的民众,以美俗息讼、安里弭盗为宗 旨,或为了抗敌御侮、保耕护林、应付差徭等而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二是指建 立在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基础上的,伴有一套较完整的体制,以口头规劝、立誓和乡评载之簿册的形式, 对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 纠恶的自治组织,这也是乡约的实质。
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之所以有效率,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 凡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可以经过乡约的宣讲而得到纠正。
实质上,乡规民约是具有跟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 只是其管辖的范围有限, 仅限于乡里的范围。
但正是由于其地域范围的有限性, 使得其效率在当地特别的明显。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乡规民约的地方性特质, 其效率是建立在自发性 的基础之上的,离开这一点而越俎代庖地外加一种“乡规民约” ,如今天许多地方写在乡村告示牌上的那些命令式的“乡规民约” ,其对于村民的约束力几乎为零。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2014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5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思维能力的“保卫”沈敏特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有人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
我们必须注意到:以图代字的阅读,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弱化。
人类几千年思维成果大部分是以书面文字储存下来的。
只有扎实的文字阅读能力,才能占有这些成果,研究这些成果,并转化为现代思维进一步发展的高起点,使后人超越前人,保证一代又一代地向前发展的总趋势。
其实,危机已经存在。
我们常说我国的历史文化如何丰富,但记载历史文化的大量典籍,缺乏相当阅读能力的人去破译、去挖掘。
而因典籍的毁损而使历史文化湮灭,是极大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书面文本的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基地”;放弃“基地”,就是放弃思维的锤炼。
一是书面文本中记载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
如老舍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
但,这是经过加工的口语,融入了作家经过思考的选择和提炼,它比原始的生活语言更精练、更有条理,通过阅读可以净化和提升我们的口语,有助于思维的净朗和快捷。
二是可以用来朗诵却不宜作为口语的书面文本,如诗、散文诗、美文等。
这种文本中的语言已和口语拉开了距离,如果生活中的口语变成了朗诵调,一定非常滑稽,让人无法接受,但这类书面文本用来朗诵,却使人的情感更凝聚、更激昂,或是更内敛、更含蓄,心灵活动更细腻、更深入,从而激活人的思维活动,即所谓浮想联翩。
三是既不能用作口语,也不能用来朗诵的书面文本,必须一个个字地阅读、咀嚼、深思,那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术著作以及经典的文艺巨作。
它是人类最精密、最深刻的思维的记录和成果。
缺乏或缺失经过这种阅读的思维能力的锤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高雅的文艺创作是不可能发展的。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三大题16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在答题卡上。
3.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答案,再写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古代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1.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
(8分。
每空1分)(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2.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跌倒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五十步笑一百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Ⅰ卷阅读题(48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1.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3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4、A5、C6、D7、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及”、“见”、“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论”、“因”、“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二)诗歌阅读(6分)8、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9、我同意这种看法。
(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2分)(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三)名句背诵默写(共12分)10、略三、文学作品阅读。
(10分)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12、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13、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
(1分)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 (1分)②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 (1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
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 原文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只制定了方法。
“未能充分捕捉到经济体中的产品的日益增多的种类”“没有有关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情况下的消极方面以及经济增长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等……也没有有关积极方面所需的信息”)3.D(D最后一句原文是“充分计算在内”)二、古诗文阅读4.选C 寝:搁置;停止5.选D ①罗亨信受到赏赐;⑥罗亨信勇敢、爱国6.选D 解析:应该是“罗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7.(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
作战而死那一个更值得?”(重点词“让”“死法”“孰与”“死敌”各1分;句意1分)⑵张衡常常举动恬淡安静,不喜欢和俗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前往,屡次被公府征召也都没有去就职。
(重点词“举”“辟”,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各1分;句意1分)8.①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春色图。
(2分)②丛生的青草、嫩绿的柳枝充满春的气息,艳丽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花香袭人。
(1分)③诗人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光的迷人多彩。
(2分)9.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遭贬后无法排遣的无尽的忧愁。
(2分)②诗歌前两句乐景哀情,用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景反衬诗人的满腹愁苦。
(2分)③诗歌后两句写了春风吹不去满腹的愁苦,春日又偏偏惹得愁恨又多又长,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把“东风”“春日”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无尽忧愁。
(2分)10.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⑸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 C D(A项,“她从王叔咸教授那里学得严谨的治学态度”片面,原文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不只是专业知识,比如他的……做学问”。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忖度/揣度笑靥/梦魇敕造/赦免螳臂当车/安步当车B.朱拓/拓片孝悌/涕泪崛起/倔强否极泰来/臧否人物C.歆享/谙熟杜撰/酒馔炮烙/烙饼赵奢之伦/天涯沦落D.幽咽/凝噎石栈/饯别逡巡/疏浚多财善贾/余勇可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敕造惫懒寄明锁雕梁画栋度长挈大B.宫绦笑靥护身符揭杆而起振济灾民C.踌躇畏葸顺着眼弃甲曳兵分庭抗礼D.训熟炮烙拗不过沸反营天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向鲁大海)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罢工,反对我。
③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它的荣冠,彼此的情感。
④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A.义气鼓吹沟通标志 B.意气鼓动沟通标致C.义气鼓动勾通标志 D.意气鼓吹勾通标致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济南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吉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辟邪/开辟新路解数/押解症结/症状B.作坊/作客他乡囤积/粮囤粘性/粘贴C.着凉/十分着急字帖/碑帖角逐/角色D.载体/载歌载舞中肯/中伤狼藉/慰藉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退休后他迷恋上了象棋,常常在街头的棋摊上为人“指点江山”,有时候也赤膊上阵杀他个风声鹤唳、天昏地暗。
B.好不容易搞到一张多明戈亚洲巡回演唱会的门票,酷爱西洋音乐的他一直盼着赶快下班好跟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满心期待,不可终日。
C.陈水扁弊案缠身,为了转移公众视线,就会时不时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挖空心思地为自己开脱罪责。
D.来自陕西的“羊倌歌王”在原生态歌手比赛中,竟然指鹿为马,把英国、澳大利亚国旗说成中国、日本国旗,引起一片哗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海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广州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是大多数人仍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
D.2009年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现在许多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设“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A.②④⑤①③B.①④②③⑤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吉林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吉林市普通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页岩气革命”应求稳陈柳钦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被誉为“一百年来石油工业最重大的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能源市场和国际地缘政治都已产生多方面影响。
目前,“页岩气革命”正在激活美国工业复兴的旧模式,为石化、玻璃、钢铁、玩具等行业回归本土带来春风。
由于全球分布比石油分散,且环境影响小于石油和煤炭,页岩气在国际上被寄予厚望。
可以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技术上都给很多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全球许多国家准备在页岩气领域大干一番,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当然,因在资源条件、管理体制等方面各国间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模式只能借鉴,绝不可照搬。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普查,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1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这一数字使中国超过了目前全球第一大页岩气生产国美国的储量。
尽管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并制定页岩气市场化定价等扶持页岩气产业化的政策,2012年,中国已经进行了两轮页岩气项目招标,引得能源行业热闹异常,但“热闹有余,签约有限”,中国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在招投标中都表现得非常谨慎。
很大程度是因为,国家有关部门对石油上游领域(勘探与开发)的特点、现状和前景不甚明晰。
规划制定时,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诚然,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似乎的确很乐观,甚至比世界上开发最成功的美国拥有更大资源潜力。
但是,技术和资金障碍、土地与水资源约束,开采成本、定价机制、管道资源与管网管理等诸多限制因素,也使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存在太多的变数,其难度远超想象,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始终无法突破,使页岩气产业前路仍处于迷雾之中。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D.(3分)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与文不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
B、“全部追求”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
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D.(3分)“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A.(3分)B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中国画是“听觉艺术”无中生有;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A(寇:侵犯)(3分)5、D (3分)(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
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
①侧面体现。
⑥直接体现。
⑤体现有才能。
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
③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
)6.B (3分)(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7.(1)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
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5分安、嗣、毁顿各1分,句子通顺2分)(2)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
(5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句子通顺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
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
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纪少昆审题人: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瓷的文化元素中国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
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
这柳叶就不仅有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还有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
再如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
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
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
再譬如斗笠碗。
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
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
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
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
还有如橄榄瓶、蒜头瓶、凤尾尊、鱼篓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
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
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
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
单色釉有燕支红、豇豆红。
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
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
单色釉中黄釉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
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
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
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
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
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沉稳。
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
还有青色。
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
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
一、基础知识(共14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戕.害(qiāng)、赦.免(chì)、遥岑.(cén)、罪愆.(yǎn)B.渑.池(miǎn)、帷幄.(wū)、睨.柱(mì)、阏氏..(yān)(zhī)C.脑髓.(suǐ)、蹩.进(bié)、刹.那(chà)、譬.如(pì)D.罗绮.(qí)、樯橹.(lǔ)、埋怨(mái)、天堑.(q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宿怨、造孽、招彰、苌弘化璧B、撕打、混账、缜密、残羹冷灸C、凝噎、仓皇、蓑衣、风合日丽D、国粹、囊括、孱头、咄咄逼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B、手机贴膜使得心爱的手机美观耐用,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C、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我们的社会,其实不缺高蹈的主义或形而上的道德,缺少的是由基本的良心和底线造成的。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议之B、拜送书于庭C、衡乃诡对而出D、空自苦亡人之地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幸蒙其赏赐..C、武等实在..D、衡下车..,治威严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A、秦王恐其破.璧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C、空以身膏.野草D、单于壮.其节7、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汉天子我丈人也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④以勇气闻于诸候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⑥臣所以去亲戚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⑧君何以知燕王⑨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法⑩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A、①⑥/②③④/⑤⑧⑨/⑦/⑩B、①⑥/②③/④⑤⑨/⑧/⑦⑩C、①⑦/②③④/⑤⑧⑨/⑥⑩D、①/②③/④⑤⑧⑨/⑦/⑥⑩第Ⅱ卷二、古代诗文知识考查(30分)(一)默写(共10分)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2)人生如梦,。
(3),水随天去秋无际。
(4)舞榭歌台,。
(5),有暗香盈袖。
(6),怎敌他、晚来风急?(7)吾所以为此者,。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10)羽扇纶巾,谈笑间,。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
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
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
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
”其处法详平如此。
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①纯悫。
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
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②作辞见帐,未及成。
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
”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
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
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
计理而论,不须隐讳。
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③款状悉与元恺符同。
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
”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
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
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
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
”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
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
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
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图圄,殆无争讼。
卒官,年八十九。
注释:①纯悫:诚实谨慎②作辞见帐:奉命写文书③款状:交代的情况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死无所恨恨:遗憾。
B.进奉后宫奉:进献。
C.皆以委之委:推卸。
D.审其曲直审:辨明。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的一组是(2分)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②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⑤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⑥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
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
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
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
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太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2)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三)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共6分)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作者怎样思想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文化名著阅读(16分)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得知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一年的假,众人埋怨刘姥姥来。
湘云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还给惜春的画取名为“携蝗大嚼图”。
B、宝玉挨打后仍记挂着黛玉,拿了两条旧帕让晴雯送去。
黛玉一见旧帕,先是纳闷,后心领神会,神魂驰荡,在那两块旧帕上写了三首诗。
C、宝玉与宝琴、平儿和岫烟同一天生日,大家凑份子摆酒席庆贺。
史湘云喝醉了卧于石磴子上,四面芍药花飞,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
她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下,犹作睡语说着酒令。
D、贾探春想到自己远嫁海疆,又气又笑又伤心,也不过自己掉泪而已。
宝玉想着探春远嫁,哭倒在炕上,探春的母亲赵姨娘反喜起来。
E、贾环因想起凤姐待他刻薄,趁着贾琏不在家和贾芸、王仁合谋,哄得王夫人同意,要将巧姐卖给外藩王爷做偏房。
15、简答题。
(5分)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素日是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王熙凤讲这段话是针对什么事情?结果怎样?请简述。
1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1)从荷蓧丈人行为看,他重视“口口口口”,却忽视“口口口口”,子路认为这种行为是“口口”的,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3分)(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四、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一篇小说.完成17~19题。
鲁迅的馈赠孙郁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所有的人,而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
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
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
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们补贴出版。
他写文章的时候也喜欢开玩笑,他自嘲说自己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
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
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
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
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
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
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
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
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
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欢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还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
鲁迅对现代画派也很喜欢。
而且鲁迅特别注重风俗的研究,对地域文明有特别的感受。
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文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专家评介,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读他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
为什么鲁迅还在流动?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
鲁迅永远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
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
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
鲁迅坚守自己的个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