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圆》专项复习(含解析)北师大版

【单元提高讲义】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圆》专项复习(提高版) 知识点一、圆 一、圆的相关概念 1、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 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半径和直径 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径:通过圆 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 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注意:(1)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 有无数条直径 (3)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4、用圆规画圆(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半径);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定圆心);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芯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二、正方形、长方形与圆的关系 1、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2、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精准突破】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2.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3.141596535……,计算时通常取π≈3.14. 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周长,那么或,后面跟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4.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 (4)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 5.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的长,即: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xx中心校xx春秋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师: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师: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设计成了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利用已有工具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师:同学们你手中的圆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师:画一园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能说说怎样画得吗? 师:那你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任意三个圆吧。

师:在画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接着问:说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 师: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3.认识半径:任意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点三点,分别问学生:这点在什么地方? 师:把圆心与圆上一点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段叫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 。 师:在自己圆上画几条半径,你又发现了什么?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呢? 师:请几生各自报出自己所画圆的半径。 师:刚才不是说圆的半径都相等吗,为什么你们报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4.认识直径:请把手中的圆对折,再换角度对折几次,看看你们又可发现什么?对折后请互相交流。 师: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一下? 师板书:d=2r或r= d 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 师:通过刚才的折纸,除发现直径的特点,你还发现圆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专题训练一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专题训练 1、基本知识点 (1)圆的初步认识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 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 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 表示。 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字母关系式为2d r =。或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字母关系式为12r d =。 圆规两脚尖所叉开的距离为圆的半径。在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2次,就能确定圆心的位置 。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周长(用C 来表示) 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所以任何一个圆的圆周率,都不随圆的大小而变化。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注意π是一个固定值,而3.14是一个近似值。 公式: == ÷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是半径的2π倍。 (3)圆的面积(用S 来表示) 圆所占地方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把一个圆,经若干等分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πr ,长方形的宽=半径= r 。 长方形的面积= πr 2 即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公式: S=πr 2 (4)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将一个圆沿着任何一条直径剪开分成两个相同的半圆,其中的一个就叫做半圆。半圆是由一条半圆弧和一条直径围成。那么

半圆C 半圆的周长公式:C =22d d r r ππ+=+半圆 半圆C 半圆的面积公式:2=2C r π÷半圆 (5)圆环的周长和面积 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圆环。 设小圆和大圆(或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为r 和R 。(R ﹥r ) 圆环的周长:=22C r R ππ+圆环 圆环的面积:()2222=R -R S r r πππ=-圆环 (6)圆的相关结论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若干倍,则它的直径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周长也扩大相同 的倍数,而面积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 圆 )的面积大一些。 1 3.14π= 2 6.28π= 39.42π= 412.56π= 515.7π= 618.84?π= 721.98π= 825.12π= 9π=28.26 10 3.14π= 211121= 212144= 213169= 214196= 215225= 216256= 217189= 218324= 219361= 2、典型训练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cm ,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cm ,周长是( )cm ,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这个花坛的直径是( )米,半径是( )米,面积是 ( )米2。 3、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dm 4dm 4、计算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新人教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案

第 1 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形实物、硬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剪刀、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第57页主题图,谈话: (1)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画面情境,你能找出圆形的物体吗? 2、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圆 (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2)学生利用生活的物品或工具来画圆 (3)探究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A:小组合作探究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提出要求:①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②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 B:汇报交流。 C: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学生操作:让学生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几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折痕相交于一点,交点位于圆中心。 (3)讲解: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 (4)画一画,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 a、学生沿折痕画一画,发现这条线段通过圆心。 b、讲解:通过画一画,我们找到了圆内一条通过圆心的线段,它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 表示。 c、学生再连一连圆心到圆上某一点得到另外一条线段。 d、讲解:圆心到圆上某一点得到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e、学生在圆上标出d和r。 f、交流:尝试给直径和半径下定义。 (5)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3、探究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A:小组操作讨论: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吗? B:汇报。 C:数学游戏:小组赛说:r=(),d=() 4、提出问题:圆的中心位置是由什么决定?半径决定圆的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找圆心的方法,然后画一画找到圆心和直径。 2、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专项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专项练习卷1、如图,这个1元硬币的直 径是厘米,该硬 币滚动一周的长度是 厘米. 2、已知长方形面积与圆面 积相等.已知圆的半径 是3厘米,求阴影部分 的面积. 3、已知长方形长是8厘米,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4、计算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5、惠惠家的挂钟时针长4厘米,从中午12:00到21:00, 这跟时针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扫过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 6、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7、一个养鱼池周长100.48米,中间有一个圆形小岛, 半径是6米,这个养鱼池的水域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给直径是0.75米的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 比缸口直径大5厘米.(1)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条铁片,铁片长多少厘 米?

9、如图是一种可折叠的圆桌,直径是 1m,折叠后变成了正方形.折叠后的 桌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折叠部分是 多少平方米? 10、乐乐和淘气从圆形场地的第一地点出发,沿着场地的边相背而行,4分钟后两人相遇,乐乐每分钟走72米,淘气每分钟走85米。这个圆形场地的直径是多少米? 11、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1.6米,每分钟转10圈,这种压路机每分钟前进多少米? 12、用一张长6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剪出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3、在推导圆的面积过程中,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照下图的样子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1)如果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如果圆的直径是4cm,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厘米,比原来图形的周长增加了()厘米。 13、如图,有一块边长是3米的正方形草 地,在点B处用一根木桩牵住了一头小 羊。已知牵羊的绳子长2米,那么草地上 能被羊吃到的部分是()平方米。 15、如图,用25.12米的篱笆围成一个半圆形的鸡舍,一面靠墙,靠墙部分的长是多少米?鸡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如图,中间是边长为1cm 的正方 形,与这个正方形每一条边相连的都 是圆心角为90°的扇形,整个图形的 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5-88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 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步骤 复习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样的线段围成的?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问: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剪好的一个圆) 问:用手摸一摸圆的外圈是线段还是用曲线围成的? 问:请说出几种物体,它们的面是圆形的?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

重要而又必要的。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画一个圆) 2、新课。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将剪好的圆拿出来,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2)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F表示: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练习题 姓名:评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3分) 1、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2、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 3、在同一个圆内,有()条直径,有()条半径;直径的长度都是半径长度的()倍。 4、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通常用字母()表示。 5、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 6、已知圆的直径d,周长C=();已知圆的半径r,周长C=()。 7、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8、填表: 三、选择。(8分) 1、()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A.直径 B.圆心 C.半径 D.周长

2、下面图形中( )只有一条对称轴,( )有无数条对称轴。 A.正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圆 D.长方形 3、一个圆知道它的周长,要求面积,必须先要求出圆的( )。 A.直径 B.半径 C.圆周率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 ),面积( )。 A.扩大3倍 B.扩大9倍 C.缩小3倍 D.缩小9倍 5、一个圆的周长是6.2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A. 2 B. 3.14 C. 1 四、判断。(5分) 1、圆周率的值是3.14。 2、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直径是7厘米的圆比半径是4厘米的圆大。 4、在圆内,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 5、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五、计算。(28分)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2分) ① ② ③ 2、求下面各圆或圆环的面积。(16分) 6dm 25m ( ) ( ) ( ) ( ) (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圆的认识(含解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圆的认识(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在长12分米,宽9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半径是1分米的圆,最多可以剪()个.(不 能拼接) A. 28 B. 24 C. 22 D. 2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周率就是3.14 B. 圆心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C.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D. 直径是线段,半径是射线 3.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尖走过的轨迹都是一个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圆的圆心相同 B. 这两个圆的半径相同 C. 这两个圆的直径相同 D. 这两个圆的面积相同 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 4.如图,OM是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AB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5.大小两个不同的圆,它们的圆周率也不同.() 6.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 7.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________,所有的直径都________,直径长度是半径的________ 倍. 8.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_厘米. 9.把圆沿任何一条直线对折,它的两边可以完全重合,说明圆是________图形,它有________ 条对称轴. 10.仔细看一看,下图中圆的半径是________厘米,直径是________厘米.

A.1 B.2 C.3 D.1.5 11.看图填空. (1) 半圆的半径是________dm,直径是________dm. (2) 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cm,宽是________cm. 四、作图题(共4题;共20分) 12.分别画出下列各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13.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并画出这个圆的互相垂直的一组对称轴. 14.以点O为圆心,分别画出半径是1.5厘米和2厘米的圆. 15.画出下列每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水平。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教学重点: 圆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尺规原状物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 2.学生站成一排扔圈套物体的游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公平? 3.出示圆形PPT: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实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圆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很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个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课件即时练习,分清圆的各部分名称。 (4)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同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课件展示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 2、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半径扩大()倍。 3、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直径的比是()。 4、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2.25米,直径是()米。 5、一个圆的直径扩大4倍,半径扩大()倍。 6、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 7、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如果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 8、圆的半径扩大5倍,直径扩大()倍。 9、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6厘米,小于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小于直径是大圆直径的()。 10、小圆半径6厘米,大圆半径8厘米。大圆和小圆半径的比是();直径的比是()。 11、圆是平面内的一种()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12、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都相等;所有的()都相等。它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表示。 1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的(), ()叫做半径, ()叫做直径。 14、用圆规画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厘米。 二、判断题: 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 2、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圆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一样大。……………………………… () 6、直径总比半径长。.............................................() 7、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8、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9、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若干次,所有折痕相交于圆心...............( ) 10、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直径就扩大6倍。.......................( ) 11、圆的直径都相等。……………………………………………() 1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13、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选择题: 1、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A 线段 B 直线 C 射线 2、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圆的()。 A 周长 B 直径 C 半径 D 无法确定 3、画圆时,()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A 圆规 B 半径 C 圆心 D 无法确定 4、小圆半径4厘米,大圆半径6厘米,大、小圆直径的比是(); 大。 A 2:3 B 3:2 C 4:9 D 9:4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a倍,直径扩大()倍。 A 2 B a C 2a D ∏ E 2∏ F a2 6、下面的图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等边三角形 D 圆 7、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半径是()。 A 5厘米 B 3厘米 C 2.5厘米 D 1.5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