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酵而变成的;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2、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2.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的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纸、粉笔灰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1、出示调查表

师:同学们,老师课下做了一份小调查,发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喝酸奶。那你们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

学生小组稍作交流。

师:这里有一段精彩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酸奶的制作分为几个步骤呢?并思考什么因素决定了酸奶的形成?

2.调查学生喝奶的情况

在我们班里经常和牛奶的同学有多少?学生举手

经常喝酸奶的有多少?学生举手

你对酸奶了解多少呢?师生谈酸奶的好处。幻灯片展示

二.品尝酸奶

这里有几杯同学们做的酸奶,想不想品尝一下

学生品尝酸奶,做点评。

明确做酸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酸奶的制作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5-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注意事项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播放工厂制作酸奶的视频资料。

通过制作和品尝酸奶,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奶的呢?……

三.认识细菌的特点

认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微生物,是细菌,那么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小、“吃”、快

模拟细菌的繁殖特点和速度——二分裂繁殖、每隔二十分钟

四.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又有哪些影响呢?

师生结合资料交流探讨。

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老师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师生交流。

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课下继续做酸奶,使酸奶更加美味可口。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乳酸菌→细菌“吃”

快:二分裂繁殖

《做酸奶》教学反思

《做酸奶》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对学

生来说,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对于本节课我总结如下,

1.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

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2.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方向。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问题,但是

真要做起实验来,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或直接的失败。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前将这一技能

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知道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

3.实验后及时地作出总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做酸奶的经验,有同学没有做成功,觉得没有

经验。平常我们也是这么认为,成功了才谈得上经验,失败了只有教训。但我觉得不是的。我认为经验应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失败的经验,就会离成功接近了。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失败是经常有的事,如果把失败仅看

作是一种教训,未免太过苛刻。我们总在一些失败中前进,在失败中

有新的发现,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过程,所以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因此,我明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得和失,把它们都看做一种经验。我

想这对促进他们大胆实践、用于创新是有帮助的。

每一个实验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对于小学

生来讲要自己悟出其中的涵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作为一个教师就要进

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科学素养就会得到锻炼与提

高。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语言上,教师在应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加强语气,并且与学生的互动欠缺。这一点要在平时的课堂做起,

不能求快,要争取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增强亲和力,让学

生乐于互动,争取达到“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能领会出要说什么”。

在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还是不够放心,有些知识点絮叨太多,

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且过渡语欠缺,这就要求多思考多准备,对

教案特别熟悉。

每一次的听课对自己的成长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老师们总能给我提出很有价值、很精彩的意见,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大家的

帮助,我的科学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