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推广,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方式。老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共同合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写作水平。本文主要阐述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对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自主合作模式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自主合作;作文教学;应用

1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积极作用

学生在写作中的自主合作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的共同修改和相

互评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写作能力。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功效和作用。

1.1 自主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合作,而主要的任务就是写作。学生在合作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同时又体会到了自主探究和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写作兴趣。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完善以及自我负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阳邑乡石象学校田丽萍 文章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在第一次与新教材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

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孔子现在还活着,他老人家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因为两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性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二)读写没有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1]。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三)评价空洞单一 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五六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已成为每位教师乐此不疲的追求目标。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作文教学方法创新上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让人雾里看花,一片朦胧。笔者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创新的策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贴近生活,诱发写作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2]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寻找兴奋点,诱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一天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愉快的、有开心的、有烦恼的、有难过、伤心的,以这些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想为作文内容,让学生以写作来反映生活,用笔真实记录下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4]作文命题也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在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见到文题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积累涌上心头,浮现于眼前,产生写作欲望。 2.贴近学生心理

最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 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 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 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 描写无着落点,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或缺少细节的描写,,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 【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我 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我和妹妹摘了一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四 年级《摘草莓》 【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和鱼 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我高兴

地回家了。——五年级《钓鱼》 【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 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 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 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 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 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 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 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是不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及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及关系 济南章丘圣井李福小学 蒋国成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方能全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环节提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成为写作的源泉,把写作理解为阅读的升华。而这两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常很难被把握,其中关键原因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因其人文感悟色彩浓厚,而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提供客观的唯一答案;加上教学对象处于稚幼年龄阶段的特定性,主体没有完全被激活,使得阅读与写作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样导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薄弱环节,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事实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的范式文本提供给教学对象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探讨粹取范式文本、巧得仿写文本。不利于学生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变化,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我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阐述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近些年,课堂教学大量引人多媒体教学,提前制作了精美课件。背景资料、文章结构、段落分析等,逐一在投影屏幕上亮相,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整堂课下来,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唯独少了学生的读书声。我则认为: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创新,教师都不应忘记引导学生能力的

培养加强朗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又是难点。通过课文分析,探究,运用语言方式与语言沟通这一规律。把语言训练放在语文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训练的理念,语言训练的目标,语言训练的方法。 2、摹仿,化用,融合,创新。 3、白话文书面词和口语的相互转化,文言文词和普通话的相互转化, 普通话和方言词的相互转化。口语和书面语的要素的相互转化。 4、体会作者的感觉表现力,审视作者的心理倾向,理解作者的感情抒发。 5、感觉的沟通,心理间的沟通,感情的沟通,感觉、心理和感情的相互沟通。 6、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学生的语言的实践和素养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正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语文教学无论是在理念、模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语言训练的削弱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一味追求阅读的形式,而忽略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师引领学生学词炼句,进行默念、复述、背诵等训练等等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如今的课堂上已经很难看到,又或者过于重视自主性、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使训练不达效果,缺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逐渐淡化了,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眼下,在一些公开课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能获得好评,用表演、说唱、课件等形式来代替诵读、感悟、理解,抛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忽略语句的鉴赏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甚至变味。造成学生听不明白,说不得体,读不出感情,写不畅达,学生的语文素养严重滑坡。正如厨师名家,烹饪菜肴突出菜香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突出

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师如何正确操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课改教学方法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教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下面是我初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精选内容。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让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程。我认为,下列的几种形式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作文教学的内容可具体分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以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作文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命题作文《春天的早晨》,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所观察到的早晨,就有不同的特点,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写出的文章就比较恬静或热闹或春意盎然。 2、作文内容有探究的价值。 有一定探究价值的作文内容就有一定的难度,答案多样,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比如:作文《我的爸爸》,就究写爸爸的哪些事?突出爸爸的哪些品质?这些都需要小组成员交流,取长补短,而且大家比较乐于谈自己的爸爸,因为能以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明确分工。

既然是合作学习,就涉及到小组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确定组长、发言人、辨论员、记录人……其次是任务分工,例如,在涉及需要学生先搜索集资料的一些作文资料,小组内可安排不同的任务,有的积累词语,有的积累优美语句……所以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这样才能发挥个人的长处。 三、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指导者,并且将合作的理念渗透到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师生合作带动生生合作。教师参与其中可以正确把握学生对题目的审题是否学有偏差,并及时发现问题,正面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 四、全班交流。 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因此必须组织全班交流汇报,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如作文《早晨的街市》,教师可让小组成员上台表演热闹的场面,让学生在演一演、辨一辨、议一议中,积极参与,获得较全面的写作内容,从而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五、及时评价。 相对于评价学生个体学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赞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形式可让学生先评议,后教师评价,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教师正确及时激励那些小组内分工合作

尝试想象作文教学

尝试想象作文教学 税钢小学张丽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大纲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提并论,把培养想象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因此,作文教学从一起步就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对想象作文进行了一些尝试先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师作一简单汇报。 一、提供观察材料,留一想象余地。 一次,我在《幼儿智力开发报》中看到有三幅图,画了小螃蟹在路口开了一家西裤店,由于每条裤只收五元,所以生意非常好。后来他将裤价改为每条裤腿五元,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大蟒蛇来做裤子,他也只收5元,小螃蟹很伤心。 我将这三幅图进行了改造,将图化三为五,第三幅图和第五幅图为空白。 第一幅画小螃蟹在路口开了西裤店生意非常兴隆! 第二幅图化小螃蟹将价格变为每条裤腿5元后生意非常清淡。 第四幅画小螃蟹做了一条非常巨大的裤,可只有一条裤腿,只收5元。他很伤心。第一、二、四幅的图意学生很容易明白,能较清楚的表达出来。 但面对第三符合第五幅的空白,却硬发了学生对小螃蟹为什么会伤心、古诗的结尾等进行深刻的思考、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表达需要,学生体会到的是想象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二、利用抽象图形,激发创造想象力。 作文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他们的创造想象力也会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在原有的图形上进行创造,才会有可能产生新的形象。 例如。给学生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块黑板,老师早黑板上为学生播撒希望的种子;有的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成为夏季嬉戏的好场所;还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块试验田,使它成为爸爸科学种田的见证。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相互启发影响下,新的形象层出不穷,学生的想象力也逐步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抽象图形到生动的画面场景的产生,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借助音乐形象,拓宽创造想象的天地 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唤醒学生头脑中那些曾经相知而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 在作文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充满儿童情趣又具有强烈情节性的音乐进行播放,让学生闭目欣赏二至三遍,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把音乐中听到的。感受到的、仿佛看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我曾让学生欣赏《百鸟朝凤》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据此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断。 也可以设计已钻一定顺序排列的,并有内在联系的音乐,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成作文。我借助录音机提供了:上课铃声—敲门声—隐隐约约的谈话声—赞美声。让学生找准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富鹏小学蒋锦波 作文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特别小学生,更加是这样。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但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叫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大胆发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好,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我还把学生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还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事可写了。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叫学生“每日读范文、课文园地里的词语和课文的好句子”,通过这样,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其次,还应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行: 大家好!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语文新课标》进行了多次研读,今天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研读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写作主体儿童在习作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充分的确认,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也有所提升。但是“儿童怕写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和改善。因此,站在儿童立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寻找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的落差,重新设定习作教学的任务,是当下习作教学再出发的一个逻辑原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发现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教学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写作的良好体认,或许会成为其一生的写作动力;他们对写作的畏惧,会直接影响其从此对书面言语表达敬而远之。因此,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重于“黄金”。在语文新课标中,不断表达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前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有意思,我愿写;后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简单,我能写。 如何让儿童对习作有兴趣?童话、游戏、活动,是走进一个儿童言语世界最柔润的方式,也是打开儿童心灵的极其重要的“钥匙”。怎样让儿童对习作有信心?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给习作教学对于刚刚进入写作的儿童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习作台阶,而事实上,我们的习作教学基本没有将这些细化的学段目标课程化、教学化,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同类的习作指导,没有“阶梯”的习作教学,缺乏远见的习作指导,破坏了儿童写作生态,最终导致儿童写作信心的丧失。我们在践行语文新课标的过程中应彻底丢掉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写作思维,给各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准确而适中的定位,让每个孩子都愿写,能写,乐写,觉得写作原来就是将自己想的、自己说的、自己做的写下来,做一个习作者,当一个“小作家”原来就这么容易。 二、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写实与想象应该是习作内容上的两个维度。在写实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写实和想象人为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一个习作内容要么写实,要么想象,两者之间不可通融。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实”和“想象”的描述都是相提并论的:“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样表述,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习作者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表达内容,找到适合自身言语特征的表达方式。而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常常重“写实”轻“想象”——因为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写实源自生活实践,有内容可写,也便于习作指导;而想象不着边际,思想价值难以引领,指导边界难以把握。而儿童却是爱“想象”厌“写实”——因为写实“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想象天马行空,来得轻松自由。我们教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三、儿童习作的素养发自“引导”与“指导” 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教”的描述有两个鲜明的字眼,那就是“引导”和“指导”。譬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我在作文中教学常常看到同学们在作文时,因为没法下笔而觉得痛苦,作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作文跟说话是互相联系的,所不同的是,说话是靠嘴说出来的,作文是用笔写的,两者都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说话比较简便,作文比较复杂,不过,两者在材料内容上和表达技巧上有相同的地方。 要做到作文充实,就必须在平时多观察多体验,尤其是多看书报,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喜爱看的以及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的书刊杂志。至于材料的组织、安排、剪裁和修饰,实在有赖于良好的表达技巧。 良好的写作技巧,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它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必须在阅读时,从揣摩、推敲及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中获得。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找到作文的源头——体验生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叶老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学生体验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呢? 一、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有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有田野河流,虫鱼鸟兽,教师要指导、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联想。 春天,引导学生看小草怎样在遍地枯黄中显出点点绿意,看杨柳怎样舒枝展叶,看河面怎样冰雪融化,感受气候的变化。 夏天,引导学生看百花竟相开放,听百鸟如何争鸣,看雨前乌云变化,闻雨后的泥土芳香。 秋天,引导学生看丰收的田野、天宇的淡云、瓦蓝的天空。 冬天,引导学生看早晨的浓雾,看纷飞的大雪,看雪花闪着银光,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白皑皑的世界。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人人建立“自然观察日记本”随观察随记录。 教给学生结合实际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自然现象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9-07-23T11:19:42.80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6期作者:郭艳 [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使之乐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情境,找准契机,使学生的写作激情如喷泉一样。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剖析,望同行采纳! 重庆市江北区建北小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使之乐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情境,找准契机,使学生的写作激情如喷泉一样。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剖析,望同行采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小学作文训练是学生真正接触写作的开始,这一阶段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体验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通过写日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爱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日记的内容不限,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感触,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还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写日记的单调性和乏味性,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负担。为此,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契机,组织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要从周围事物、熟悉人物的观察,教会学生观察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用笔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借鉴写作策略 教材中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课文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阅读,触及课文主题思想和把握写作策略。不同题材的课文写作顺序大不相同,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教材重点内容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总结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积累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现在的小学生平时有空不是看动画片、电视剧就是玩电脑游戏,而自觉看课外书的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广泛的阅读。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从接手本班级的语文课那天起,就教学生读书要求和方法。规定学生每天回家至少读半小时的书,并让家长督促签字说明孩子读书的信息。对于不执行的学生,我就与其家长联系。每个寒假学生必须要读5本以上的课外书,暑假读10本以上。并要求学生摘录书中好词佳句,写读书的体会,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那么学生写文章时,那些优美词句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就能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作文来。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降低评价标准,用心评价和激励评价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不同层次的小学生在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一些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缺乏新意、错别词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这使许多语文教师批改作文增加了难度,很容易令语文教师心烦气躁,很容易导致评语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压制学生作文兴趣。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写作注重生活化 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获得亲身体验即可,不必过于追求标新立异,以免给学生写作带来压力,导致学生谎话连篇或者盲目摘抄一些范文中的段落。这些脱离学生理解能力的段落,由于使用不当,很容易误入歧途。也不必过于追求写作技巧,只要学生清晰描述即可,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正确使用一些关键性词汇和句子,为学生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尽可能尊重学生,避免大幅度修改,关注学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分析不足之处,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二)善于捕获学生优势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每位学生并非都是完美无瑕的,每位学生都并非一无是处。即使那些优等生,也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即使是后进生,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优势。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哪怕是学生正确使用一个标点符号或者恰如其分的运用一个词汇,都要标注出来,并在课堂上公开赞扬。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这些赞扬性话语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树立写作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意志,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优势所在。对于那些优等生,要求要逐步提高,以期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于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只要词汇使用正确、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哪怕是点滴进步,我们语文教师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赞扬,促使学生亲身体验写作成功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地写作。 四、作文要张扬个性 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张扬,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渲染一个强烈的情绪体验场,让学生在情感的作用下,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再现与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切合时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氛围中,使学生燃起写作的不灭火花,那时一篇篇充满着创新、充满着活力的美文便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刘玲秀.浅谈小学生语文作文兴趣激发与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10-110. [2]祝志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上),2016(7):1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初探 【摘要】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小学生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增添了阻碍。本文将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对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方法创新 由于小学生对写作而言没有大多兴趣,教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作文教学的进度很慢,加上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在写作时无法提供更多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过于浮夸;缺乏实际。传统教学模式的关注点都是在怎么教学之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过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太过明显,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小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及兴趣。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的贴近,同时鼓励引导小学生的写作真实性。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作文写作无法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将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素材通过语文的写作技巧将其加工整理成具有新意并且完整的文章,其过程也是写作的本质。写作源于生活,作文的素材没有实际生活的体现,所写出的文章则失去了意义。由于小学阶段中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习生活的观察力仅限于教室,则导致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对素材及词语只能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性与情感。同时由于小学生对实践生活的分歧,导致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想象力得不到激发。 (二)写作的作文不具备真实的情感 小学生的心理正位于发展期阶段的状态,其身心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不够成熟,无法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但小学生的天真浪漫是高年级同学以及成人无法对比的,也只有具备这种个性的小学生才能创作出具有童话般性质的作文。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非常的多问题,其中作文表达方式多方性的缺乏、作文过于模式化、作文缺乏真实性及情感等问题较为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