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完整版)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完整版)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完整版)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地理篇

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傅贵刚

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悄然发生转变:注重三维目标落实,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道,注重课程指导,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随着课改的深入,在欣喜之余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需要去关注,思考和解决。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并经常探讨的问题:

(1)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的矛盾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由于义务教育中只在七、八年级开设地理。况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一是师资所限,二是重视不够,由于中考不考地理,所以很多初中地理科的开设形同虚设,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失,与高中地理衔接不上。加上有些地方初高中地理教材版本不同,教材知识体系存在“断层”。在教学必修1时,我们明显感受到知识缺失对教学的冲击和对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的打击。我们可以预见,在即将开设的必修3“区域应用地理”模块教学中,虽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其涉及的区域地理知识只作为案例素材,而不作知识、能力要求,但知识与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失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将无法避免。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初中部分知识,这又使我们的教学时间更显不足。

(2)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矛盾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课程标准主要是对某一学段

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过去,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可“依纲靠本”。而新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而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明确阐述。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出现了对教材内容进行“加法”处理,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引起了课时与内容的严重矛盾,出现教学进程较慢,课时不够的现象。

(3)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差异引起的矛盾

由于课程标准只是能力要求,把一些基本要求列成“标准”,而对于如何达到或实现此“标准”没有列出,这也为“一纲多本”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奠定了基础。然而,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在编写时,为达到“标准”的要求,都需要选择一定的知识做铺垫,即“搭桥”。这样,就出现了同一“标准”下,不同版本所选取的知识铺垫不完全相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与呈现方式都有较大差异,给教师在如何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上造成了较大困难。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把握不住课程的具体要求,对于按新课标要求能否适应高考心存疑虑。从稳妥出发,教学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尽可能涵盖不同版本教学内容的状况,从而加剧了内容与课时的矛盾。

(4)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的矛盾

不追求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基础性,地理课程选择了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起基础作用的知识和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如必修1“自然地理”模块,课程标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以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为中心内容,对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知识作了较大简化。课程标准所呈现的不求系统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教师广泛的争论和探讨。课程标准中许多“标准”都要求“运用示意图”、“举例”或以典型案例说明。课程标准的这个特点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这无疑需要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事实与原理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为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不少教师在实际上拓展了教材的知识内容。课程标准的这个特点又反映出其“标准”的弹性,这为教材的

编写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不同版本所列举的图表、案例可能完全不一样,也就更容易引起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弹性”。我们感觉新教材(中图版)中活动偏多,占用课时太多,课时内难以完成。从实际教学看有的课堂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提问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没有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合作学习有形式,没有实际收效。“探究”和“合作”存在低效化,形式化问题。

另外,教师还没有很好的运用评价机制,过程评价流于形式,存在以成绩包容一切的作法。再就是教辅资料与新教材不配套。教材内容新颖,教辅资料习题存在超课标,超教材,内容陈旧等现象,教辅资料中新旧知识体系混杂,使用很不方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力求通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策略一、学习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校本研究

教师要切实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把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终极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效力”与“效果”。(1)强化“问题”意识。对学生读书,预习,提出问题要求,提出有困惑,有意义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起“问题意识”。(2)创设问题情境。其一,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起认知冲突。其二,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引起相互争论。其三,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难点或思维的受阻处,选择恰当时机,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选择有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4)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主线,抓关键;(5)设计关注差异的学习形式。从不同的学生层次,从不同的学生角度,安排难易适中,有梯度的练习活动与问题,使不同的学生有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问题。这样,大部分学生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主学习,并有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倡导教师集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针对教材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以及教师个体难以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统一要求(讲那些,讲多深,怎样讲)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教案。并在课后集体

反思,说出得失,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教案。这样可以把个人教案优化整合,保证讲准知识要点和延伸度,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1)备课组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都要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反馈评价内容等。其中应把备课标即研究解读课标作为重点内容,应依据课标整合教材,梳理知识脉络,把握教学的方向。

(2)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三者紧密联系,浑然一体,是不可割裂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教材内容密切结合教学经验,经过集体讨论后确定。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优势,凝聚集体智慧,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注意不要把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①紧抓“双基”教学不动摇,这是关系到高中课改成败的关键之一;②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供学生生活体验中的地理素材;④注意课堂小结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4)搞好教学诊断,及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要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做到基础知识堂堂清。同时要做好教后反思记录,凝练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反馈,不留死角。在每章内容结束后,要做好单元知识测验和评析,测验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地理课堂变为学生探究知识、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校本教研制度化,系列化,专题化研究要赋予新内容。以教研组为基础,发挥文科综合优势,以备课组为展示平台,具体实施。校本教研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1)新课程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2)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3)比较同一标准下,各种版本教材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另一方面,要研究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策略二、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晰本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内容,怎样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会画,会写,会指出,会分析,还是会比较,分析,迁移,应用…?对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必须描述准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本节课“亲历”“经验”那些具体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体验,审美的陶冶。学习目标还要强调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生命意识和地理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等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都是依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教材的深度,难度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才有依据,才有章可循。

策略三、合理选择内容,优化整合资源

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钻研教材,从全局到局部,要通读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其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整体体系准确把握“三点一线”。抓住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主要线索。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深入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时间能力,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容量。

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和处理作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可以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重组,补充删减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生活中的案例,网络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关注、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策略四、创造性地开展,实施教学中的活动。

新课程主张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如地理新课程每一章都有课题,都是运用章节知识解决应用、拓展、熟悉、分析一定的地理问题。每一节还有探索、阅读、思考、案例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好这些活动,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的设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所区别,由于课时紧张,不可能所有的活动都在课堂开展,需要教师对活动进行删减,合并,修正和补充,关注活动的探究性,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从理论上全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其一要有合作目标。在合作之前,学生应

该清楚合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从而做到小组合作有的放矢;其二,要形成合作机制。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保证成员平等参与,共同承担学习责任,让“人尽其才”。其三,要教师参与合作。教师要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认真看,仔细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合作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控与评价。

策略五、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加强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

教师要慎用否定语言进行评价,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评价的激励作用。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及时灵活的处理纠正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科学,辩证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正误观。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学科实际和教学实际,力求公正,公平,易操作。例如我们在地理学科评价中学科成绩和过程分别占60和40。平时的作业、参与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既有小组、自我评价,还有教师评价。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评价比例可以设为5:5。

策略六、处理好高考和课改的关系,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教师的教学最终要效应在高考选拔上,以备课组为责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狠抓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以新课改三性内容(课程内容基础性与高考科目全面性;课程内容时代性与高考内容生活化;课程内容选择性与高考选播竞争性)促进新高考、新课改的和谐与发展。首先要认真开好教好必修课程。关注学科基础,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其次,要真正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了,才能有动力,有效率的投入学习。最后,对于选修内容要突出其应用性,特别是与必修关联知识点,应使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注重过程和方法了,各种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也就真正把握好新课标,任何考试都应付的了。

用勤劳和智慧升华地理课堂教学实效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段宝林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强调在知识教学的同时特别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它要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里就拥有更加广阔的主动创设的空间,期待着教师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展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心境;更加呼唤着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的平台。教师就必须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就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加全新的理念,也使得每位教师必须应对改革,重新审视自我,科学合理的选择教育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机智科学合理的整合课堂,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地理新课程实施和地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现实的教与学的矛盾使我深深感到:教育需要辛勤的园丁,教育更需要具有敏锐智慧的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努力学习,用勤劳和智慧升华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一、厚积博思,不断学习,用勤劳的个人品味丰富课堂内涵是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教育对象复杂化、课程结构多样化、教育内容扩大化、教育方法灵活化使得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智慧。现在的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期待着每位教师的积极学习和积淀。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明显,地理教育的广泛性较其它学科更突出,大量地理事实和材料都具有学习和记忆价值。如何培养学生必

备的地理知识素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世界观、环境观为每位地理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地理学习片面的错误认识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去根本扭转和改变。所有的一切期待着地理教师用自己的教师魅力去实现。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更加要求每位地理教师专业功底要深,课程理念要新,知识不能少,智慧还要多。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科专业、治学严谨的教书匠,更需要思路灵活、善于组织调控、反映机敏、会激发兴趣、能积极沟通的好教师,更需要能积极开拓、不断进取、勇于创新、逐渐升华、教研相长的新型教师。厚积才能博发,深思方可熟虑,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教师的人格力量、文化底蕴、艺术表现、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逐渐提升的,功在课下,效在课上,课上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勤于积累、努力探索、积极用勤劳提升个人品味才是地理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二、有为有位、积极开拓、勇于探索、积极升华课堂实践是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在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成为学生思维的调动者,课程资源的发现者,探究方法的引导者。它的实现就需要教师有正确、超前的教育观念、崭新的教学设计思路、新颖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独特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的教学结构和程序。这一要求的实现就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当好教练。新课程期盼着每位教师课前设计点子多,课上对话口才好,情绪饱满,引领得当,点拨得法,有为有位,在教学实践中日益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和应对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地理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地理,探索、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在于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习思维能力养成的过程。教师是课堂学生学习的导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在交往中思索、探索、练习、掌握并应用,以建构自己

的学习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努力构建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让学生面临实战,接受训练是教师课堂教学目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则意味着人人皆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与学生都是地理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地进行思考,接受训练,培养思维。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思想自由和解放的过程,成为心灵对撞、智慧喷发的广场。对学生而言,地理学习过程意味着其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思维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地理教学过程则意味着其智慧展现、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不断开发课程资源,积极丰富课堂内涵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体现。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是鲜活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与学生心灵发生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在广阔的课程资源运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学生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丰富有效的课程资源,课堂必然失去其灵性,师生互动和智慧迸发也就失去其原有基础。教材、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中已有的知识材料等都是课堂教学中难得的课程资源,教师理应不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涵,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使课堂成为学生产生智慧的孵化器,使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升华。同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法,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

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形成更为科学的课堂相应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相长。一堂课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是教师能力的根本体现。

有为有位,明确定位,展现能力是教师展业能力的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和机智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开拓,这一切都依赖地理教师积极升华课堂实践得以实现。

三、加强课后反思,提升个人教学才智,凝聚教学精华,形成个人风格

形成于思荒于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再认识。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更期待地理教师积极的课后反思,在反思中结合每一堂具体的教学情景比较自己的精神状态与自我感觉,分析驾御此课的教学能力评价达成目标的教学效果,总结有价值的经验,检查有无明显的科学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才智,凝聚教学精华,教学相长,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魅力。

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期待每位地理教师不断耕耘,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升华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真正彰显课堂教学的价值。

地理教学中巧用借喻法

曹亚安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部分地理概念、规律、成因等理性知识因抽象、难于想象,教学中又不能带学生实地考察,很难教学。那么如何将这种抽象、难于想象的理性知识变得易于被学生理解把握呢?针对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水平,能对各种经验材料作出理论规律性的概括等特点,可用“借喻法”来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借喻法”是指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般事物、现象以及经验,进行迁移比较来理解和说明一些很抽象、不易想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我常采用的借喻手法如下:

1、物理演示:借助简易的实物或人,通过物理手段演示作为“原型”来引导学生发展想象思维,对无法感知的地理事物形成想象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及成因。(1)借助人的物理演示:如教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时,借用一条线上的三个人,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甲、乙两学生分别为“某一恒星”和“太阳”,教师在黑板前为“地球”且伸出一只胳膊指向学生甲和学生乙。首先以学生甲为参照点,教师在原地逆时针自转演示“恒星日”。再以学生乙为参照点,教师逆时针自转,同时移动脚步绕学生乙逆时针公转一角度来演示“太阳日”。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积极观察,“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可明显地“看”出。(2)借助简易实物的物理演示。我这里的简易实物不包括地理模型或仪器,它演示所解决的地理难点往往是地理模型或仪器在课堂不易解决的。例如,借助半边涂黑半边涂白的篮球由教师托着转,演示月相变化规律;借助海绵吸水来演示说明《大气降水》中的水汽饱和度概念;借助一揉熟的湿面团,在讲台上慢慢地坍平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软流层的固体可塑性;借助竹片演示“挑扁担”,当弯曲的“扁担”忽然断裂时,出现反弹恢复原来平直形态的现象,说明弹性波即地震波的产生道理。

2、数字转换: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字空间概念,去想象一些抽象的地理数字,使其变得生动易把握。如在“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教学中,“目前我国的沙漠面积正以每年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借助学生生活的地区----洋县的面

积3206平方千米来比较,即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几乎相当于大半个洋县范围。使学生头脑里产生与之相应的新形象,仿佛“看到”广阔的耕地、牧场变成了不毛之地的沙漠。

3、经验迁移:借助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原型”,与教材联系起来去启发思考地理规律和成因。学生会感到惊异、深刻、亲切,有利于地理表象、概念的形成和思想情感的转变。例如,借助炸药包爆破碉堡的关系教学“震级和烈度”时,学生易于想象,敢于发言。教师只要用几个问句:①要爆破某一碉堡,在同一地方埋炸药去炸,炸药的用量与破坏程度关系怎样?②用同样的炸药量放在碉堡的不同部位或在碉堡不同的距离地方,其破坏程度又会怎样?③同样的炸药量去爆破两座结构不同的碉堡,两座碉堡的破坏程度是否一样?学生回答后即能小结出:烈度除与震级有关,还与震中距、震源的深浅、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讲解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时,可借助人穿衣服,衣服本身不发热,CO

2

浓度升高相当于给地球多穿了一件衣服。讲解而是使人体的热量不宜散发,CO

2

“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形成机制可分别借助“船在水中行”和“水流使船行”的现象去理解;借助光在水面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去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中的不连续面。借用淘箩在面盆中淘米的现象,理解面盆是“隔水层”,米层是透水层;借助玻璃温室去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借助“坐汽车的感觉”去理解各种天体的相对运动。

教师要善于用“借喻法”,它是我们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原苏联教育家冈渣洛夫所著《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写到“越难把握的教材,就越要求在教学中采取直观的原则”。因为“借喻法”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直观价值。因“借喻法”突破难点,不仅可以代替教师许多语言,有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节省时间,达到精讲多练、多思的目的;而且可以把地理知识讲活,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爱好。通过借喻,丰富学生的有关感性材料或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而且印象深刻。

怎样才能用好“借喻法”?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多观察思考身边的事象,善于发掘出教学中可借喻的事象。如用教室里几种不同颜色封面的书本演示说明地层

的概念和成因,向斜、背斜的概念和成因;借助教室、课桌凳、人、书等社会环境中的事物,讲解社会资源的概念;用讲台上的粉笔盒演示断层、地垒和地堑的概念和成因等。不断地积累,并按章节整理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可借喻的典例,作为以后教学的资料。其次还应注重以下几点:(1)量力适度----考虑被借喻的事物和现象,学生是否可接受。如借助光在水面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讲“不连续界面”的概念,是因所教对象都具备了初中物理所学的光学知识。量力适度是能否用好“借喻法”的要害。(2)被借喻的事物和现象与要借喻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应具有某种相似点。如流水带动船行与岩浆对流带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原理相似。这是启发学生思维的纽带。(3)对部分领会性的体验和身边可能注重不够的现象,可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试验某种现象。如在讲地震的发生一节前,布置学生用竹片或小枝条演示“挑扁担”;讲对流层之前观察家里滚粥锅的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便于教师的课堂点拨。(4)用“数字转化”和“经验迁移”手段借喻,要尽可能地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的表象深刻和亲切。(5)被借喻的事物和现象一定要形象直观,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尤其是“经验迁移”手段的运用。这是用好“借喻法”的灵魂所在。

总之,“借喻法”是解决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借喻法”在高中地理各章节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高一地理学习障碍的化解对策

量上看,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全年至少有一个月雨量在60毫米以上,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来临之前。热带沙漠气候最高月平均气温超过30℃以上,常年干旱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季,多对流雨,这里的降水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的情况显然不同。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极短,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一般在18℃以上”。

③分析气候成因。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而造成的。例2,地中海气候是由于风带和气压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例3,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常年受来自海洋的中纬西风以及沿岸的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通过气候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气候知识完整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综合整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思维迁移的灵活性。

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灌输的过程,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封闭和僵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洋流知识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洋流分类有哪些?各种洋流分布在哪里?洋流分布规律是什么?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洋流对等温线、海水盐度有何影响?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不但能掌握洋流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用好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人教社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安排有“活动”教学内容,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课堂作业类(课堂作业类是指以试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课堂讨论类(课堂讨论类大多是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课外调查类(课外调查类基本上是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与危害,并提出的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用好“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规律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待于知识的规律化、思维的条理化。例如,日照图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认清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矛盾的焦点,针对学生学习障碍,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提炼知识规律,以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掌握思维和解答规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解答日照图时,由于不能挖掘图中的隐含条件和信息,不能抓住日照图中的关键点,因而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在教学中应该围绕总结日照图解题规律来进行教学,只要抓住解答日照图的关键点,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日照图的解答规律:规律1、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其地方时为0点或12点。

规律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的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赤道的日落时间)。

规律3、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来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春秋分日直射在赤道上,夏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冬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日照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日照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

四、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图象化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图带文,并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从而可以突破学习难点。

(一)借助区域地图熟悉空间分布

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

们的地理原理,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例如,在高一人文地理教学时,可借助区域地图,通过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来促进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借助区域地图找出空间分布规律

例如、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

1、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分布:中低纬太平洋西岸为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西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纬太平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大西洋东岸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中高纬大洋西岸洋流分布:太平洋西岸为千岛寒流,大西洋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东岸为太平洋东岸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东岸为北大西洋暖流。根据以上分布,推断出洋流分布的第一条规律:(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2、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二条规律:(1)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三条规律: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通过“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应用,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地理学科充满思维理性,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难点多,如果地理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智能水平和知识状况,能够针对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知识疑惑点进行教学,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障碍和“恐地症”是可以及时消除的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地理这一门学科既有繁杂的地形地貌,季风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同时又有很多需要计算分析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

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8-23T13:24:07.25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李海云丁连超[导读] 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山东省安丘市和平中学李海云丁连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听评课策略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策略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黄建华 听课评课是学校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不仅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载体,通过听课评课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听课评课的作用 1、对上课老师来说——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学期都要开设公开课,开设公开课也是自我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展示。我们在开课前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精选习题,借鉴别人的优点,并试图有创新,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会去试上,打磨自己的课堂。一堂新颖、有创意、有实效的公开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听课老师来说——学习 经常有人说,听课不评课等于没听课,这句话强调了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可以展现自己的理念和视野,评价别人,也在表露自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在一起评课,进行 GAGGAGAGGAFFFFAFAF

思维碰撞,可以集思广益。对听课老师来说,可以通过观课议课,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对教育部门来说——选拔 各级评优课,职称评审、五级梯队的评选等都要进行观课议课,可以说观课议课伴随我们的教学生涯。 二、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评价优点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较少。 GAGGAGAGGAFFFFAFAF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听过、评过许多公开课。好的评课有助于我们教师成长,让他们从听评课中受到许多的启发,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但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同行熟人间的评课,基本是恭维话多,不足之处都是无关痛痒,使地理教师看不到自身的努力方向。 2、阐述观点时缺乏具体的事实支撑。 有的老师的评课是观点的罗列,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基本上用到所有的学科课中都可以。也就是说阐述观点时大部分缺乏事实支撑。 3、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少。 ①能否提出地理问题。 ②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收集资料、获得资料。 ③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 ④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⑤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4、评课面面俱到,隔靴搔痒 GAGGAGAGGAFFFFAFAF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班级管理随意化 目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各项活动和事务性工作繁杂,班主任疲于应付,班级管理不能深入研究,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存在班级管理没目标或者目标不落实,在具体的管理中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出现了计划性差、随意性强,放手学生管理而不能及时有效指导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 、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3 、班主任权威绝对化、从班级管理模式上看,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保姆式、警察式的。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的实际工作中,甚至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学生管教太严,限制过多,往往把学生造成一个个“小绵羊” 、“木头人”,丧失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4 、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班主任教育方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共5页文档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和实践都离不开探究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探究式学习方法构建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为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知识学习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比如,讲授《大洲和大洋》一课,在课前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探究游戏,将一个充气地球仪轮流在全班学生的手中传递,每个学生记住自己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然后在全班统计结果,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益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春游或考察,出发前,先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并写出考察报告。

3.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让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周围的种种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 原因。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途径 1.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把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林卫丹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改 革要求。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有效教学。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先明确有效教学 的内容,然后再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提升教学的 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的 开展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地理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探究 有效教学指的是有效化的教学,其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之中低效化的教学而说的,若教师可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就可以使自己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其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在很差程度上也决定了 学生在未来的发展。相应的,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达成高中地理有效教 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对自己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从学生的趣味性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实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 能借助有效评价的开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结合教具革新,实现有效展示 教具即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工具,通过对有 效教学工具的使用,就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展示,相应的教学的效果也 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应的,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就可 以从教学工具的优化革新入手,进行教学的有效调整。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往往是以黑板的应用为主的,而通过对黑板板书 的应用在进行常规内容的展示时,还可以发挥其作用,但当进行一些抽象性较强 的知识的展示时,就会很难实现教学的突破。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如今伴随着信 息技术的教学融合而被应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 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就可以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内容 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展示。 例如,在进行“大气的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有 效展示,实现学生对相应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多媒体教 学工具运用起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展示功能为学生 展示全球大气的三维运动图形,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全球大气的流动方向。而通 过对此图的展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全球大气的运动方向,从其中感受 大气运动的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 在如今,教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动力的有效促进作用,而为 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有效的激发,相 应的,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也就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已经逐渐趋于成年人,相 应的,其对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相应的,若教师可以有效 的利用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连的特点,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可 以实现生活实例在教学中的有效展现,进而达成教学的生活化。相应的,教师的 教学效果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的学 习兴趣,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引入近些年非常引人注目的大气污染问题。教师在实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十.我认为存在的问题: 1、品牌价值低。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 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 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4、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技术发烧友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5、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叫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十一.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1、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 2、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 ◆问题分析:(1)品牌价值低。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二、三线城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决定,留给学生自我思维的时光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最新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XX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XX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20XX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 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 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 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赖林坤 (浦城县忠信中学,福建南平353411)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因为地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要想建立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起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轻松愉悦的去学习地理,更好的去掌握地理。这篇文章从以下四方面来讲述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此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如下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阐述了课堂管理的定义,分析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改善课堂管理环境、注重情感因素的渗入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几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有人说“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课堂是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课堂上充满了变数,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从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首先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在有序的状态下学习。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有效、科学、合理的中小学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传统、陈旧的课堂管理模式已日益突显出它的缺陷。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对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定义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小学课堂管理。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着并形成各种关系。管理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优良的成绩。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 二、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