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学生姓名:林兰兰

指导教师:宋宗宇教授

学位类别:法律硕士(法学)

重庆大学法学院

二O一三年五月

Research on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By

Lin lanlan

Supervised by Song Zongyu

Specialty:Juris Master(Law)

Law 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3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但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造成社会成员间矛盾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基于环境问题的现实性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有必要在涉及公共利益的特殊领域实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这不仅是保证企业规范生产、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的有效方式,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除结语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处于既缺乏内驱动力又陷于制度空白的尴尬境地。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世界趋势在于法律强制,构建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更有利于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的深度推广。

第二部分论述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理论。深入探讨了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内涵、特点、本质等问题,详细阐述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从中引入了逆向选择、“经济人”概念和有限责任等理论。

第三部分考察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模式的域外实践。着重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模式,并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分析,引申出启发我国制度构建的经验教训。

第四部分论述我国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主要从受害者、投保人、保险人和政府不同角度阐述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构建的必然性,从市场需求、理论支撑、现实参考等多方面论证了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第五部分是我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度设计。在考量影响制度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对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就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构建从内部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优化两大方面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字: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基本理论,必然性,可行性,制度设计

ABSTRACT

Three decades after China?s Economic Ref 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Economy made eye-popping achievements, creating one after another Chinese Miracles. However, with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ncidents do not cease to come up.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already become a factor for holding back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mong social classes. Based on reality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afety,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areas related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This measure does not only effectively ensure corporation to follow standards on clean operation, it also helps government to supervise, society to oversee, and corporation to self-discipline. More importantly, it becomes a move where citizens are guaranteed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society are preserved harmonious and stabl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report, besides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brings out issue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in China lacks driving force from within and has not yet been mentioned in the legislation. The key point of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is to legislate on its compulsory status,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a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that fits China.

The second chapter talks about some basic theories about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topics include basic meanings, characters, and nature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ter on, the chapter goes into greater deals on theory fundamentals and then covers theories which include reverse selection, the idea of Economic Man, and limited liability.

The third chapter investigates application of som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s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introducing th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rom the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By making horizontal comparisons, summarization, and analyzation, this chapter draw a list of lessons that could help China creates legislation that fit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or China. The first part discussion

illustrates necessity of creating a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rom aspects of victims, insurers, insurant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second part of discussion demonstrates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a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rom aspects of market demand, theory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he fifth chapter covers designs of th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or China. Considering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some upcoming difficulti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draft design for creating th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ystem for China focuses on both internal system desig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Key words: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ic theory, necessity, feasibility, system design.

Power by YOZOSOFT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1 问题的提出 (1)

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理论 (3)

2.1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内涵 (3)

2.2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特点 (4)

2.3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实质 (5)

2.3.1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强制保险的一种拓展 (5)

2.3.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的一种异化 (5)

2.3.3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补充 (5)

2.4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6)

2.4.1 逆向选择的消极影响 (6)

2.4.2 经济人追求利益自发性的启示 (6)

2.4.3 有限责任制度对侵权责任制度破坏的启示 (7)

3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域外实践与启示 (8)

3.1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域外实践 (8)

3.1.1 美国模式 (8)

3.1.2 瑞典模式 (9)

3.1.3 德国模式 (9)

3.2域外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10)

3.2.1 承保范围比较 (10)

3.2.2 赔偿范围比较 (10)

3.2.3 索赔时效比较 (11)

3.2.4 除外责任比较 (11)

3.2.5 保险机构比较 (11)

3.3域外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总结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12)

4 我国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13)

4.1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必然性 (13)

4.1.1 切实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13)

4.1.2 分担企业环境风险的需要 (14)

4.1.3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需要 (14)

4.1.4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15)

4.2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可行性 (15)

4.2.1 企业发展现状挖掘了市场需求 (15)

4.2.2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16)

4.2.3 强制责任险实施现状提供了现实参考 (16)

4.2.4 环境责任保险的域外实践与国内试点提供了宝贵经验 (16)

4.2.5 民事责任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17)

5 我国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现实与设想 (18)

5.1影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发展的因素 (18)

5.1.1 缺乏法律强制性规定 (18)

5.1.2 缺乏相关政策制度支撑 (18)

5.1.3 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过高 (18)

5.1.4 公民的权利意识薄弱 (19)

5.2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的难点问题 (19)

5.2.1 关于保险费率厘定问题 (19)

5.2.2 关于渐进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否纳入承保范围问题 (19)

5.2.3 关于损害赔付范围如何界定问题 (19)

5.2.4 承保机构的组建问题 (19)

5.3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初步设想 (20)

5.3.1 内部制度设计 (20)

5.3.2 外部环境优化 (22)

6 结语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问题的提出

人类自诞生以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然世界的改造,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阶段。不少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我国的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1]”可见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由来已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污染的形式、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问题已不仅仅出现在污染源的周围地区,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向更大更广的全球范围内蔓延。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满足了基本温饱的中国人已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了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

2011年12月,江西铜业在江西德兴市下属的多家矿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乐安河,祸及下游乐平市九个乡镇四十多万群众。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上游有色矿山企业每年向乐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万吨“三废”污水。由此造成九千余亩耕地荒芜绝收,一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沿河九个渔村因河鱼锐减失去经济来源,当地民众重金属中毒病症和奇异怪病时有发生。而相关企业根据协议作出的赔偿金额,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回想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列环境侵权事件,如“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松花江化工桶事件”、“哈药总厂陷污染门”以及“江苏镇江水污染”等,触目惊心,这些沉痛的记录已经催生起整个社会保护家园的强烈意识。最近二十年,我国社会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进入了环境风险的高发期,各种环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

针对一系列惨痛的教训,作为法科学生,我深感从制度层面规范和约束企业生产和排污过程的重要性,这不仅要求一套切实可行、能有效保障环境侵权受害者权益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公权力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并将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将环境侵权事故扼制在萌芽。国内一系列环境侵权事故的爆发,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将政府置于遭受口诛笔伐的尴尬境地。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专门设立独立一章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作出规定,但现代型的大规模环境侵权事故,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损害后果方面引发的问题,都不是单纯依靠传统的侵权责任法就可以解决的。在数次事件中,政府都被迫扮演了最后责任人的角色,尽管《侵权责任法》已明确规定了受害人有权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人予以追责,并建立了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然而,以“填补损害”为指

导思想的《侵权责任法》对环境侵权事故的“事后追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要求预防和分散风险的现实要求,甚至在受损权益填补的路径上也还有诸多不畅。因此,有必要就环境侵权责任的划分和承担方式进行研究,找到一条既能有效保护受害者权益,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化路径。

环境责任保险就是出路,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就意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部分城市保险公司推出了有关环境责任保险的险种,但投保企业微乎其微,改革戛然而止。本世纪初,有关部门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在更多的省市和行业展开,但由于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赔偿责任不明确;缺乏国家政策上的激励、扶持机制,企业与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高,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一直处于尴尬状态。2013年1月,相关机构根据上述《意见》又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虽然出现了“强制”字眼,但究其内容上看,与07年的《意见》可谓是换汤不换药。即便在一定程度上又掀起了环境责任保险热潮,但由于内容粗糙,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最重要的是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可以预见其结果也将是无疾而终。

因此,只有将环境责任保险写进法律,用法律加以强制其实施,辅以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才能发挥其功能,分散企业风险,及时给予受害人损害赔偿,预防环境危机,实现经济、社会、人类可持续发展。

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理论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它的内涵很广,相对其他责任保险而言,除具有共性之外,又有自身个性。我们在研究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时,除了分析其内涵和特点,也要了解其实质和产生的学理基础,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为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2.1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内涵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不仅在保险市场属于新兴业务,在学术方面也是跨及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因此在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进行深入研究前,有必要对其基本概念予以厘清,达到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因为概念是理性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前提和工具,只有理解其概念,才能清楚地将其内涵传达给他人[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顾名思义,它涉及到环境侵权、环境侵权责任、责任保险、强制性等内容,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环境侵权和环境侵权责任是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发生作用的前提。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在发生环境侵权,而侵权者无法或者逃避承担环境侵权责任时,由第三方即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确保环境侵权受害者的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因此,环境侵权和环境侵权责任是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实现作用的前提。

第二,依法强制缔结保险合同。既然是“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无需考虑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意愿,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就必须签订保险合同。

第三,强调政府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环境责任保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环境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政府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提供的一种保险,目的在于保障特定情况下第三人的损害赔偿权利[3]。

第四,严格限制适用范围。契约自由是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强制责任保险正是违背了意思自治原则,因此,应当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除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情形外,其他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违背当事人意愿强制缔约。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对保险合同的契约自由进行强化,依据法律法规的特殊规定,强制潜在的环境侵权人必须以环境侵权责任为标的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特定的保险人必须承保的一种制度。

2.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特点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责任保险的特殊形式,除具备一般责任保险的共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个性:

第一,保险利益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责任保险产生的目的在于分散责任,其保险标的当然是损害赔偿责任[4]。但这种责任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人既无法预料也无法量化。在环境侵权领域,环境侵权行为无论在因果关系还是波及范围方面都具有多重复杂性,导致保险利益的不确定性在这一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损害后果的发生既可能是由单一主体的污染行为所造成,也可能是因多个主体的污染行为合力所导致,这使得在认定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大小及是否存在因果等方面遭遇更大障碍。另一方面,现代环境侵权事故所涉及的受害者主体更广、损害赔偿的数额巨大,这远比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所涉及的利益复杂,无疑大大增强了保险利益的不确定性。

第二,承保基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境侵权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后果既有立刻显现的,也有积累爆发或迁移转化的,这就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发生、发现与受害人提出索赔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比其他责任保险相对来说长一些。因此,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基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保险合同内容的特殊性。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责任保险合同的特定性。与一般责任保险相比,其内容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对投保人具体信息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点、不同生产流程,保险人都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和特别评估,对保险合同内容进行单独约定。具体情况不同,保险标的适用的保险费率、除外条款、承保期限就不尽相同,因此,环境责任保险不能采用格式合同,合同内容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签订。

第四,运行模式具有依赖性。损害赔偿金额高昂、承保范围狭窄、责任认定程序复杂、技术成本支出较高,这些因素导致环境责任保险的商业风险远远高于其他险种,如果单靠市场调配,很难调动保险公司的承保积极性。因此,要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发挥责任保险在分散风险、分担责任方面的功能,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税收方面予以倾斜,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保险人开展环境责任保险业务。

第五,投保具有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除了具备责任保险的一般特质外,其主要特性在于它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强制缔结责任保险合同[5]。这种强制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适用范围具有特定性,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得任意扩大推行。二是保险合同的订立、主体、费率等均有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

2.3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实质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强化,为把握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一般规律和核心内容,有必要从实质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3.1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强制保险的一种拓展

显而易见,强制保险的最大特性就在于强制性,即对投保人强制投保,对保险人强制承保。各国在设置以牺牲契约自由为代价的强制保险时历来坚持谨慎原则,强制保险很少在商业保险领域适用,其适用范围一般限定在部分社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领域,如我国的汽车责任强制保险。但也要看到,强制保险在调节市场、维护公平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不仅损害了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难以恢复的伤害。因此,在环境侵权责任领域适用强制保险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受害人权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使强制保险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3.2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的一种异化

公众责任保险是以公众责任为标的,当发生公众责任事故时,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保险人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但是公众责任事故的区域一般较为狭窄,如办公室、建筑工地、影剧院、展览馆等。并且引发事故的侵权行为的外部识别性也较为简单,一般表现为特定场所结构缺陷或管理不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交通运输过程中造成交通事故等,由企业排污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是不在公众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内的。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承保的区域处在较大的地域范围之内,且被保险人的侵权行为也具有连续性、隐秘性、间接性和不易识别等特点。因此,虽然同样是以保障第三人为宗旨,但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却突破了公众责任保险承保的地域范围和除外责任限制,成为了公众责任保险的异化。

2.3.3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补充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它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体现社会公平[6]。现实中,环境侵权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及其巨大的,甚至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环境侵权纠纷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责任承担因各种原因而屡屡落空的例子并不鲜见,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受害者的负担,使其遭受“二次损害”。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导致社会公平在环境侵权责任领域缺失。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适用,可以有效缓解环境侵权受害人及其家属无保障的困境,弥补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因此,基于社会公益设计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对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

2.4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生产领域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责任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由于赔偿数额巨大,侵权者或无力赔偿或逃避赔偿,受害人也求助无门。责任保险以其分散风险和填补损害的天然优势,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出于社会公益的需要,立法开始对部分责任保险进行强制。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作为强制责任保险的一种,不仅在理论依据方面与后者存在共性,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4.1 逆向选择的消极影响

逆向选择是指在同等保费水平下,具有高期望损失的投保人与低期望损失的投保人相比,高期望损失的投保人将表现出更多购买保险的意愿[7]。也就是说,在保险合同签订时,保险人无法估计投保人的污染风险,如果为所有投保人设定相同的保险费率,当投保人预估自己的期望损失时,就会出现污染风险高的企业愿意投保,污染风险低的企业不愿投保,使整体风险水平和保险费价格上升,又使污染风险相对较低的企业退出保险市场,如此循环形成逆向选择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即被保险人对自己的环境风险有信息优势,而保险人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8]。

在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市场,保险费率定价技术和环保测量技术的水平对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假如保险人对投保企业的相关信息收集不充分,对侵权风险评估不足,在其厘定相关保险费率时就会出现偏差,导致市场逆向选择行为的出现。我国对强制责任保险费率一般采取相关监管部门固定定价的机制,如果在环境责任保险领域,监管部门未能准确划分污染风险等级、制定科学统一定价标准,同样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出现。为了减少逆向选择的出现,通常的做法是采取提高保险费率的方式来增强保险人承保能力,但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部分环境风险小的企业通常会因较高的保险费率而放弃投保,导致市场上留下的都是高风险企业。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侵权责任保险自身的特性,其保险费率会明显高于一般责任保险,但保险人出于对环评技术的不确信和对商业利润的考虑,他们通常不会选择承保这一类保险业务。因此,非常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市场的调控,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以差别化费率为定价机制,通过强制企业投保、强制保险人为可能的损害提供保障,可以有效避免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

2.4.2 经济人追求利益自发性的启示

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石,“经济人假说”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存在多种选择时,“个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9]。在法律不完善、制度不合理的环境中,这

种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经济人通常会以不正当的方式自发地追求利益,如生产企业生产通过超标排污、使用有毒有害材料等方式罔顾环境利益谋取利润。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可以对经济人追求利益的自发性进行理性约束,从制度层面强制要求其为可能的损害投保,并通过保费调节和对故意污染行为的排除责任设定增加其对违法成本的预期,促使其规范生产。

2.4.3 有限责任制度对侵权责任制度破坏的启示

有限责任制度是指股东在其缴纳出资或认购的股款后,对公司债权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一项制度[10],具有规避投资风险的功能,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这也是推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原因所在,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由于环境污染事故而破产,但基于有限责任制度,股东对受害人的损害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且,根据相关规定,“侵权责任不属于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也就不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11],这就导致受害人得不到相应的赔偿,紫金矿业的污染事故就是典型例子。也就是说,如果应该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一方逃避了责任承担,那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对侵权责任体系的破坏。为了规避有限责任制度对侵权责任体系的破坏,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运用责任保险制度将公司责任风险转嫁给社会,但由于风险厌恶性偏好的存在、潜在侵权人对风险评估不足等,市场主体对购买责任保险的动机并不足以覆盖风险范围,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推行环境责任保险来分散风险、转移责任。

此外,具有风险厌恶性偏好的侵权人对购买责任保险动机的降低、现代社会危险责任概念的迅速扩大、潜在加害人对风险评估的不足、法律不完备、法院判决无法执行等,也被认为是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在此不一一赘述。

3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域外实践与启示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作为舶来品,我国尚属于发展幼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却已相当成熟,因此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实践情况的分析,了解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方方面面,从中汲取经验,可以让我国在发展环境责任险时少走弯路。

3.1 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域外实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让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头疼不已,伴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不断高涨,西方各国开始在立法和实践中探索和采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如今,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在以美国、德国和瑞典为典型的国家里已发展成熟,并成为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侵权事故的坚实的制度平台。对国外发展成熟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其合理部分,吸取其经验教训,将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构建大有裨益。

3.1.1 美国模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设置专门的承保机构来承保环境责任保险,也是在同一时期,美国对部分领域实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其中最为典型是就是有毒物资处理和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如美国1976年的《资源保全与恢复法》针对上述领域做出了具有方向性的规定,要求在相关的行业管制标准中,应具有必要和可行的财务责任。同时,还将该标准的制定权授予国家环保署。国家环保署有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运营者针对如下项目进行投保:1、有毒物资、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的损害。2、企业关闭时所需的评估费用。3、企业关闭后30年内所需的监控和维护费用[12]。

除此之外,美国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还涵盖了船只险和工程险等。如美国1970年的《清洁水法》要求驶入美国境内的船只投保相关责任险的规定等[13]。并且,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已成为行业领域内的准入门槛,但凡未按法律规定投保相关强制责任险的企业,都不能取得该行业的经营资格,如美国对工程保险的相关规定[14]。

目前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即承保被保险人因环境侵权损害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而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该保险的赔偿限额由保险人与投保人事先约定,并且第三人权益的受损应发生在被

污染地附近,且与污染行为有因果关系,否则不在保险赔偿范围内。二是自有场地治理责任保险,即承保被保险人因环境侵权损害自己所有或具有使用权的土地并支出治理费用的保险,该保险的赔偿限额同样是事先约定。上述两种保险都明确了保险人的责任范围,如果没有特别约定,赔偿范围以法定为准。

关于的赔偿限额,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即保险期间的累积最高赔偿限额、每次事故赔偿限额、每次事故每人赔偿限额、被保险人的百负额。

对于索赔时效,通常使用“日落条款”,即“保险合同双方约定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最长30 年的期间为被保险人向保险人通知索赔的最长期限的条款”

[15]。

3.1.2 瑞典模式

瑞典对环境监管非常严格,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体系。瑞典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做出了专门规定,《环境损害赔偿法》则做出进一步细化。在瑞典,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条件、司法程序都有章可循,环境侵权中的受害人遭受的人身、财产损失均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得到赔偿。但是,受害人要想获得保险人理赔,必须先到法院起诉侵权人,在得不到侵权人赔偿后,方可向保险人申请赔偿。这一规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相对于受害人而言,将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定位为一种补充责任,即首先要求侵权人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履行不能受害人方可向保险人申请理赔。这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保险人,减轻了其在环境评估和理赔程序中的一些成本。但另一方面,这种诉讼前置程序也给受害人获得赔偿设置了程序障碍,不利于受害人权益的有效保护,这是我们在构建自己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过程中应当看清的。

瑞典对于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缴费金额有明确的规定,经营者会拿到一份详细的保险价目表,按照年度缴纳保险费用。一旦经营者未按规定及时缴纳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向监督机构报告,监督机构可以责令经营者履行投保义务,也可以施以其他惩罚。监督机构所作出的上述决定都不能作为被起诉的对象。

3.1.3 德国模式

德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补充与修改已相对完善,一开始,德国采用的是将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与财务保证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直到1990年,德国终于确立了完全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如德国的《环境责任法》要求具有环境侵权隐患的经营者必须投保相关环境责任保险,除非取得了联邦或州一级开具的免除义务的证明。这一规定赋予了政府机构例外于一般原则的裁量权,有利于鼓励经营者规范生产,争取免除投保义务。

德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实行责任限额和除外责任制。在民法公平及团结原则的指导和影响下,无过错条件下的环境侵权限制赔偿原则终于在环境立法中

得到了确立,尤其在核损害赔偿、非油类污染损害赔偿领域。如德国《环境责任法》“将由同一环境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赔偿限制在1.6亿马克”[16],当然,如果同时导致了人身和财产的损失,则损害赔偿的限额可以相叠加。另外,德国《环境责任法》第19条还对累积或复合性污染事故的赔偿附加严格条件,未符合条件的,保险人不予赔偿。如由可预见的经常排放物引起的、发生在被保险企业地域之外的侵权事故,即被排除在责任之外。

3.2 域外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前文介绍了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比较典型的几个国家的实践情况,这样还不够,必须要对其进行肢解和分析比较,才能总结经验,给予我国以启示。

3.2.1 承保范围比较

纵观西方各国的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随着环境污染事故呈现新特点,保险范围也逐渐加大,将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纳入环境责任保险承保范围已是国际共识,但对于渐进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是否纳入承保范围,各国存在不同的情况.如美国,虽然没有规定不承保渐进性环境事故,但也未加以强制,保险公司考虑其自身效益,大多不愿承保累积性、渐进性事故,因此,在美国,事实上“承包范围也仅限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7]。再如德国,德国《环境责任法》第19条对累积或复合性污染事故的赔偿附加严格条件,未符合条件的,保险人不予赔偿。如由可预见的经常排放物引起的、发生在被保险企业地域之外的侵权事故,即被排除在责任之外。

随着生产方式、手段和技术的变革,环境污染的后果愈加隐蔽,因此,必须扩展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适应新情况,开发新险种。比如,1977年,英国和法国成立的保险公司污染再保险联营,特别规定“对于因单独、反复性或继续性事故所引起的环境损害也予以承保”[18]。但由于英国和法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任意性模式,因此是否承保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态度。

3.2.2 赔偿范围比较

大部分国家都将环境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纳入到保险的赔偿范围内,但由此被迫停产造成的损失在部分国家中不在赔偿对象之列。另外,除少数国家外,由环境事故导致的生态修复费用是不在环境责任保险赔偿范围内的。因为根据保险法原理,责任保险承保的只是私法范畴下的民事赔偿责任,而政府要求被保险人支付治理、修复受损环境的费用属于公法范畴上的责任追究,责任保险通常是不予赔偿的。由于环境责任事故规模的不断扩大、消极影响不断加深,原有的隔阂公法与私法之间的藩篱也开始被突破。自2007年开始,德国将2004年欧盟环境指令转化为本国法律,增加了企业在公法范畴的义务:一是避免造成环境损失,二是治理已造成的损失,三是赔偿由此造成的费用。与此相对应,德国保

险市场也专门针对这一公法上的责任推出一项全新的保险业务——环境治理保险。环境治理保险的重要标准条款主要依据德国相关法律对环境治理责任的规定来制定,主要包括:预防环境损失所采取措施的费用、使环境恢复到受污染前状态的费用、赔偿暂时或永久损失的赔偿金等。作为一项全新的险种,环境治理保险将随着法律的不断修订、相关条款的不断完善而深入发展。目前,环境治理保险属于德国保险业推出的任意责任险,通过借鉴其合理成分,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将有所补益。

3.2.3 索赔时效比较

传统的环境责任事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事故,自事故发生时,其对环境和受害人的损害立即显现。但新型环境污染对受害者和环境的损害则是随着污染物的累积而逐渐显现,通常在承包期届满后才发生损害后果,具有累积性、渐进性的特点。因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就要对责任事故的索赔时效作出明确约定,以便于确定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

目前各国对于索赔时效的规定不尽相同,其中,法国、卢森堡、英国等国的规定较为宽松,只要导致环境损害的原因发生在承保期限内,并且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损害并提出索赔申请,那么保险人就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但各国对发现期限的规定长短不一,长则保险合同届满之日起五年内,短则三个月。虽然各国对于承保期限后出现的损害是否应纳入保险责任这一问题有不同意见,但将下列时间点视为承保期限内各国已无争议:一是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二是在保险期限内发现的环境损失,三是在保险期限内提出索赔申请和情况报告。

延长环境责任保险的索赔时效已是世界趋势,但如何确定合理索赔期限还需要我们深入实地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安排。

3.2.4 除外责任比较

除外责任是指损失的发生并非由保险责任范围内所列的事故所致,也不在保险人的赔偿范围之内。除外责任是对保险责任的限制,通过设定除外责任,不仅可以更加明确保险人的责任范围,也可以因此消除误解,避免不必要的争讼。综合比较各国规定,一般将下列责任列为除外责任:一是基因损害赔偿,二是电磁场污染赔偿,三是产品相关的环境损害赔偿,四是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保险合同的约定造成的环境污染。

除了上述几项外,各国对于环境责任保险除外责任的规定大都依据具体行业特性作出特别约定。

3.2.5 保险机构比较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专门保险机构。这类保险机构是针对环境污染风险成立的,专门用于承保环境责任风险,

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二是联保集团,这类保险机构是在现有的保险公司基础上,由现有的保险公司联合成立一个联保集团,该模式以意大利为代表;三是非特殊承保机构,这类保险机构对现有的保险市场没有多大影响,国家法律没有强制,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自愿承保环境责任保险,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

保险机构的意大利模式和英国模式对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专业程度要求非常高,是环境责任保险业务长期发展和市场主体自我整合的结果,而我国的保险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环境责任保险与其他商业保险相比,风险高、利润不固定、赔偿金额高昂,因此,这两类模式在我国保险业市场中还不具备可行性。然,美国式的专门保险机构对于我国目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讲也不太现实。

3.3 域外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总结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从前文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典型国家的介绍以及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在承保范围方面,将突发性、偶然性环境事故纳入承保范围已达成共识,对于渐进性环境事故各国虽未排除,但也没有加以强制;二,在赔偿范围方面,一般有异议的是关于生态修复费用。除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未将这部分费用纳入保险赔偿范围,一般是在公法上强制污染企业治理;三,在索赔时效方面,延长环境责任保险的索赔时效已成为世界趋势;四,在除外责任方面,大部分国家的除外责任规定大致相同,比如基因损害赔偿、受害者故意等。五,在承保机构方面,主要有专业保险机构、联保集团和非特殊承保机构三种运营模式。

对域外环境责任保险经验进行总结,我们认识到,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我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构建,首先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系统的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其次要增加保险险种,根据我国国情,合理界定承保范围;再次,必须明确细致规定赔偿范围以及索赔时效,才能对司法实务起到指导作用;最后,必须科学组件承保机构,增强承保机构在赔偿损失上的经济实力。

4 我国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责任保险契约之订立,系出于行为人之契约自由之决定,倘若其未就此可能发生之责任危险投保责任保险”,则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会落为一纸空文,“因此基于危险社会化之思想,…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之建立即属必要,且系当然”[19]。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社会土壤也为这项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必备养料。

4.1 构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必然性

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这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然而,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却又得不到妥善解决,直接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导致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局,更不利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分散企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符合社会本质要求和社会发展阶段实际,是人民基本利益保障的需要,是我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

4.1.1 切实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环境侵权纠纷存在受害者众多、主体的不对称性、赔偿数额巨大、诉讼程序漫长、诉讼成本高昂等特点,依据现行的侵权责任法等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受害者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充分的赔偿,使受害者的人身伤残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损害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有时候即使法院判决其承担所有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侵权人无财务能力或无足够的财务能力,该判决也无法得到充分执行。这种情况在环境侵权领域屡见不鲜,如我国甘肃连城铝厂的赔偿污染损失案、美国三里岛核污染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外溢事件等。再如2011年江西德江的铜业污染事件中,多家矿业公司常年向河道超标排污,造成9269亩耕地荒芜绝收,当地民众身患重金属中毒病症,但相关企业根据协议作出的赔偿金额,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实中,通常,如果对环境侵权赔偿金的预期大大高于侵权人的资金规模,侵权人自知无财务能力执行法院判决,或认为逃避责任的机会较大,比如责任确认比较困难或者受害人诉讼概率较小等,同样会导致致害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而降低购买责任保险的动机[20]。在此情形下,如果实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机制,不论潜在侵权人是否有应对事故的能力,均强制其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国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批保险人承保,经过专业化运作就能有效分散环境侵权风险,使经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直接介入到环境侵权事故中,从而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伤害扩大化,充分保障受害者合法权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2018.5.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标) 为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是指以从事环境高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因其污染环境导致损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强制性保险。 第三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高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环境高风险企业),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承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以下简称保险公司)和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监督管理机构)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保险公司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对环境高风险企业参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环境高风险企业参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情况。 第二章投保与承保 第五条(强制投保范围)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本办法第二条所称环境高风险生产经营活动。 (一)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Ⅲ类及以上高风险放射源的移动探伤、测井; (二)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 (三)建设或者使用尾矿库; (四)经营液体化工码头、油气码头; (五)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环境保护部印发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附录B)所列物质并且达到或者超过临界量; (六)生产《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关于提供环境保

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范围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亟待完善。从中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着手,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基础,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范围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设想,以期能对中国今后制定环境责任保险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是以排污单位发生的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在这种保险机制中,排污单位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公司则根据约定收取保险费,并承担赔偿责任,即对于排污单位的事故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害,直接向第三人赔偿或者支付保险金。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即使是正常的生产作业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环境污染责任的认定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就形成了污染企业对受害人的侵权之债。但由于环境污染损害往往会造成近天文数字的赔偿金,侵权企业常常无力负担,为了适当转移和分散这种污染赔偿责任,从而既使污染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也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能够继续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应运而生。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的理论支持 1.环境污染侵害由私法救济到社会化救济 由于当代社会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不论是侵权行为法遇到的理论困境还是现实问题,都导致在解决纠纷、填补利益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要摆脱上述困境,就必须超出“损害要么由加害者承担,要么由受害人自担”的狭隘眼界,构筑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即环境侵权所产生的赔偿责任不再由加害人独自承担,而是还要由国家、社会、法人组织或者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来分担赔偿责任,使“传统的自己责任、个人责任原则下的损失转移转化为现代的社会责任原则下的损失分配、损失分散”[1],将环境侵权行为所生损害与责任保险、社会安全体制等密切衔接,从而使环境侵权损害的填补不再是单纯的私法救济,既及时、充分地救助环境受害人,又避免环境加害人因赔偿负担过重而破产。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 可持续发展实际上需要有效地解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冲突。国家通过环境法来为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设定可以容忍的限度,其目的即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然而在追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生不仅频繁而且后果严重。单个污染企业承担责任的能力有限,致使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损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为分散企业环境污染赔偿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者。尽量减少社会和国家的损失,有必要探索建立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加抽象的社会正义。 3.和谐社会实现的保障 发展保险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着眼于方方面面,对于民生的基本保障和实现是其追求基本价值之一。如前所述,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就是对复杂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一种合理机制。这一制度的构建不仅可以分摊污染者的赔偿责任,避免他们因无力赔偿而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而且可以使被害人在损害一发生时就及时向保险人提出请求,迅速获得理赔,以填补其遭受的损失。这样既节省时间和金钱,又避免了求偿无门的情形,还能减轻司法诉讼量,及时解决法律纠纷,从而实现高效诉讼的价值目标,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范围需明确的问题 (一)关于持续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否纳入承保范围 目前在各国理论和实务中,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属于承保范围已成定论。难点在于对于渐进性或累积性污染事故是否应该承保的问题。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368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总则 1.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危险废物的管理,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身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3 范围及术语 1.3.1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暂存、出库、运输、综合利用等活动。 1.3.2术语 (1)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84923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司负责人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三、设立以总经理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长:王云祥 副组长:单继军 成员:杨凯、董安粉、李振达、潘爱民、赵斌、杨柏乐、李永红、 郭聂、季章华、钱寅生、顾文忠、丁健 四、安环部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五、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生产部对本单位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车间、部门必须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中。 六、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公司颁发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稳定生产装置长周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排放。 七、各生产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积积参加与公司有关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并在业务上接受安环部的指导和监督。 八、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 1、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危险废物。 2、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收集、贮存、转移、处置。 3、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包装物。 4、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九、危险废物接收单位不得接受没有转移联单或者与转移联单不符合的危险废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来源:作者:日期:2011-06-25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凡依法设立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产业政策,其场所及设备经有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合法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本保单的有效转让需经保险人书面同意。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保险期间或本保险合同载明的追溯期内,被保险人在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保险地址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突发的意外事故导致污染物的排放、泄露、溢出、渗漏造成承保区域内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并被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由受害人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侵权经济赔偿责任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第四条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需对承保地点/保险地址外进行清理而支出的合理的、必要的清污费用和施救费,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第五条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其它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经保险人事先书面同意,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六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或雇佣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 (三)核反应、核辐射及放射性污染; (四)光电、噪音污染; (五)自然灾害; (六)硅、石棉及其制品;

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济南天章润滑油脂厂 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或泥状及液体的废物,不包括放射性废物和国家另有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单位产生、排放、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第四条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谁污染、谁治理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五条单位负责人积极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建立目标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鼓励和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七条单位负责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 (二)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监督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综合利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四)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组织或参与审查治理方案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综合利用设施的竣工验收; (五)推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 (六)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纠纷和事故。 第八条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开展本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第九条凡建设项目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加强设施的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停用。 第三章防治和综合利用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逐步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减少和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 第十二条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设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场地,并对该堆放场地进行防范性风险评价,采取防渗漏、扬散、流失、自燃等措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正在使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地,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或监测,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查或监测结果;在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地内,不得擅自堆放未经批准的其他废物。 任何个人不得在规定的堆放场地外倾倒、堆放工业固体废物。 第十三条不得侵占、损坏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地和污染防治设施。 第十四条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沿途抛撤、倾倒;运输易扬散的工业固体废物,应当采取封闭、遮盖等措施。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合同条款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2011版) 总则 第一条 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 凡依法成立、依法经营的法人单位,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 在保险期间或保险合同载明的追溯期内,被保险人在本保险单中列明的保险地址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因突发意外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导致污染损害,且被县级以上(含县级)环境保护部门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并由此造成承保区域内第三者的下列损失,由第三者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一)第三者因污染损害遭受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 (二)第三者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或行政性命令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清理费用。 第四条 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扩散,减少对第三者的损害,或为了抢救第三者的生命、财产所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施救费用,保险人负责赔偿;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用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 第五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六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其雇员的故意行为;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 (三)核辐射、核爆炸、核污染及其他放射性污染; (四)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及其他各种污染; (五)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六)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雷击、洪水、暴雨、台风、龙卷风、暴风、雪灾、雹灾、冰凌、泥石流、崖崩、地崩、突发性滑坡、地面突然下陷等自然灾害;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方案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方案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保险。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级环保部门、金融职能部门应积极开展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工作,广泛发动,正确引导,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投保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益处,形成企业主动投保的氛围。 从年起,各级环保部门和金融职能部门要在本地区选择部分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的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园区等,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从20XX年起,逐步在全市所有环保重点监管企业全面推行。 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级环保、金融职能部门要从防范环境风险处罚,对比各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明确投保企业,行业或者区域的范围以及损害赔偿标准等;金融职能部门加强行业协调,推进环境责任保险市场的规范;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环境责任险产品,按法律法规要求履行保险人的

责任,向投保企业说明保险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主动如实报告有关信息,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二、突出重点。重点选择环境危害大、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和园区,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 三、严格监管,稳健经营。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促进企业提高防范污染事故的水平;金融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保险机构的协调引导,督促保险机构认真履行保险合同,为投保企业提供保障;保险公司要完善内部管理,完善费率、理赔等制度,力争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环保部门、金融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履行监管职责,提高企业环保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和壮大环境污染责任险市场,有效化解污染事故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矛盾,让广大群众共享市场化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投保企业利用责任保险机制,抵御污染事故带来的经营风险,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企业利益。 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勘察、定损与责任认定机制。发生环境事故后,投保企业应及时通报其承保的保险公司,允许保险公司对环境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并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规

污染防治责任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4416 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Pollution preven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总则 1.1目的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适用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瑞科化工有限公司的各个车间及部门的防治污染的责任。 2.2、公司负责人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

步向前发展。 3、职责 3.1、设立以总经理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各主管 4、管理要求 4.1、安环部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车间部门。 4.2、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生产技术部对本部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车间、部门必须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中。 4.3、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厂规及环保管理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稳定生产装置长周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排放。 4.4、各生产技术部门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环境保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xxxxx有限公司 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保护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司负责人是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并引导其稳步向前发展。 三、设立以企业法人为首、各部门领导组成的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监督和协调。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安环部是污染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 五、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生产部对本单位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各车间、科室必须把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管理工作中。 六、公司员工应自觉遵守国家、地方和公司颁发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稳定生产装置长周期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排放。 七、各生产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积积参加与公司有关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并在业务上接受安全环保部的指导和监督。

八、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 1、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废物。 2、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包装物。 3、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废物识别标志。 九、公司应当制定废物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事故演练。发生废物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公司应当按照应急预案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十、根据化工生产实际情况,安全环保部在装置开、停车和处理紧急事故过程中,密切配合生产单位,安全、有效地处理好废物的回收与排放,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十一、对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公司应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最新颁布的相关规定,严格把关,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十二、建立健全公司环境保护档案,专人负责各类环境保护统计工作,承担资料、档案收集和整理,以良好的管理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十三、依照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要求,公司对节能减排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将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有关要求,现就我市全面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落实约束和鼓励措施;环保、保监等部门要加强协作,规范和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市场。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发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产品,按照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履行保险人责任。 风险可控,多方共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具有风险识别和量化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可由多个保险公司形成共同体,也可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独家承保。通过创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排污单位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保证受损失的第三者及时获得赔偿救济,发挥商业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功能作用。

严格监管,规范经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情况应当纳入日常环境监管,作为排污单位环保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因素。保险公司要加强内部管控,规范承保、理赔流程,统一环境风险管理和服务标准,拓宽保险服务新领域。保监部门应加强对投保、理赔过程的监督,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之前,推动全市环境高风险领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应保尽保、足额投保,充分利用金融的手段,形成规范稳健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市场,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实施范围 排污单位造成环境污染,致使第三者遭受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是以排污单位因其污染环境致使第三者遭受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排污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一)2005年以来发生过特别重大、重大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二)从事环境高风险经营活动的,包括: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液体化工码头、油气码头,从事

环境污染责任险 条款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凡依法设立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产业政策,其场所及设备经有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合法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本保 单的有效转让需经保险人书面同意。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保险期间或本保险合同载明的追溯期内,被保险人在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保险地址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突发的意外事故导致污染物的排放、泄露、溢出、渗漏造成承保区域内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并被县级以 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由受害人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 被保险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 地区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侵权经济赔偿责任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 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第四条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需对承保地点/保险地址外进行清理而支出的合理的、必要的清污费用和施救费,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第五条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其它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经 保险人事先书面同意,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六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或雇佣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 (三)核反应、核辐射及放射性污染; (四)光电、噪音污染; (五)自然灾害; (六)硅、石棉及其制品;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为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以下简称防治设施)的管理,保证防治设施有效地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防治设施,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而建设的各种处理、净化、控制和综合利用污染物及防治其他公害的设施。 2、公司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制定考核指标,将防治设施的管理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体系。 3、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做到: (1)、经防治设施处理后的排放物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防治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防治设施的设检要求。 (2)防治设施与产生污染物的相应设施同时运转,同时维护; (3)有专门操作防治设施的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操作规程、监视监测等制度; (4)建立防治设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定期向公司主管部门填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表。 4、需暂停、拆除、闲置、改造或更新的防治设施,应经设备部审核后报安全环保部审批。 5、防治设施因事故停止运转,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情况,防

治设施停运可能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应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 6、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责令其限期改正外,对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处100-200元罚款。 (1)拒报、谎报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2)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停用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 (3)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污染事故的。 X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问题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问题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一些污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生态保险强制责任保险(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念及我国现状 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它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保险,是在二战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诞生的。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关系中,保险人承担了被保险人因意外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赔偿和治理成本,使污染受害者在被保险人无力赔偿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得到给付。它是整个责任保险制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生态保险,投保人以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的形式,将突发、意外的恶性污染风险或累积性环境责任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算,我国2007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化工石化项目为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启动的全国化工石化项目风险大排查结果显示,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大型重化工项目中,81%的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措施机制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08起,平均每2个工作日一起。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事故企业只得被迫破产,受害者得不到及时的补偿救济,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花巨资来治理。受害者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都将承受巨大损失。为此,2008年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制定《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示范。 (二)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首例案例的顺利解决及其现实意义 2008年9月28日,湖南省株洲市昊华公司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导致周边村民的农田受到污染。这家企业于2008年7月投保了由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产险承保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接到报案后,平安产险立即派出勘察人员赶赴现场,确定了企业对污染事件负有责任以及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的相应保险责任。依据《环境污染责任险》条款,平安产险与村民们达成赔偿协议,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就将1.1万元赔款给付到村民手中。这起牵涉到120多户村民投诉的环境污染事故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废机滤等危险废物管理,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的危险废物,是指在维修、保养汽车等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废弃物及其污染物。具体包括: 1、机动车维修企业产生的废机油(包括未使用完毕残留附着在机油桶中的废机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900-249-08 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 2、机动车维修企业使用过但仍含有或直接沾染废机油的废弃机油桶、废机滤、及废抹布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900-041-49 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清洗杂物”。 第三条公司对危险废物的管理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的原则。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四条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第五条公司成立危险废物管理组织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对公司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管理和协调。任命为公司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负责人,负责开展和实施公司危险废物的各项管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部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专职环保管理员。 第三章危险废物管理 第六条危险废物由公司产生部门收集,按危险废物类别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容器不能有破损或其它可能导致危险废物泄漏的隐患。包装物张贴危险废物标签,标签上详细记录危险废物名称、危险特性、日期及重量等信息,并保持清晰可见。 第七条危险废物送至公司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时须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详细填写危险废物入库种类、数量、日

20190326 2、《山东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山东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条款 本项目所使用的条款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山东版)》 二、投保人及被保险人 凡属于《山东省实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中范围内的企业均可以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三、保险地址 各被保险人企业的地址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四、保险期限 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一年,具体根据每个企业投保情况分别确定。 五、赔偿限额/责任限额 (一)累计赔偿限额 根据投保企业提供的环境污染风险情况或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分为五级,其中1级和2级为重大环境风险,3级和4级为较大环境风险,5级为一般环境风险。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最低责任限额。具体详见下表:

表1:最低累计赔偿限额 注:E为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1、E2和E3。Q、E1、E2和E3具体划分依据来源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二)分项赔偿限额 1.每次事故第三者赔偿限额同累计赔偿限额; 2.每次事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限额同累计赔偿限额; 3.每次事故应急处置人员人身损害赔偿限额同累计赔偿限额; 4.每次事故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限额同累计赔偿限额; 5.每次事故应急处置与清污费用赔偿限额为累计赔偿限额的30%;

6.每次事故及累计法律费用赔偿限额为累计赔偿限额的15%。 六、免赔额 无免赔 七、保险费及保险费率 (一)首年投保保险费率 山东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所适用的费率是根据企业所对应的环境风险等级分别确定,详见下表: 保险费率 注:E为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1、E2和E3。Q、E1、E2和E3具体划分依据来源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二)续保时保险费率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100727教材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以下简称“依法”)设立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第三者责任 在保险期间或本保险合同载明的追溯期内,被保险人在保险单列明的保险地址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突发意外事故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释放、散布、泄漏、溢出或逸出,造成本保险合同列明的承保区域内的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经国家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或具有相关资质的鉴定机构认定为突发意外环境污染事故,由第三者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承保区域的具体范围由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确定,并在保险合同中载明。 第四条清污费用

被保险人因发生保险事故而对承保区域内非自有场地支出的合理的、必要的清污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第五条法律费用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它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六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其工作人员的故意行为、犯罪行为或重大过失行为;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盗窃、抢劫; (三)核反应、核子辐射、电磁辐射、核污染及其他放射性污染和光电、噪音、微生物质污染; (四)硅、石棉、转基因物质及其制品引起的索赔; (五)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六)自然灾害; (七)因交通工具导致的任何索赔; (八)因酸雨导致的任何索赔; (九)被保险人生产流程本身固有原因导致的污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累进式、渐变式污染。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2021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2021版) 一、危险废物专用场地管理制度 1、目的:确保危险废物的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危险废物,必须送至危险废物专用贮存点。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废物的入、出库登记。 危险废物管理人员:万迎春、曾玉华 3、危险废物贮存点不得放置其它物品,应配备相关的消防器材及危险废物标示。 4、应保持贮存点场地的清洁,危险废物堆放整洁。 二、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制度 1、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依据 《固体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生产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2、建立台账的意义和目的 建立危险废物台账,如实记载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的基础性内容,是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是生产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3、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的要求 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生产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与生产记录相结合,建立危险废物台账。 三、发生危险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1、为及时掌握环保事故,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环保事故分为速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二类。速报从发现环保事故,一小时以内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体系

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称,发展绿色保险,按程序推动制订和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 那么,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的最新进展、下一步打算有哪些?记者1日采访了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方案》正在修改完善 记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推行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保监会一直高度重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积极会同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具体包括: ——推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首次提出“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明确要求,为建立健全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奠定基础。 ——会同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指导意见等,在涉重金属企业等高环境风险行业启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并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引入第三方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和环评技术,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推动制定化工、金属冶炼等6个行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标准,逐步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技术规范体系。 ——指导行业协会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示范条款,为企业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要求,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工作部署,今年,保监会会同环保部起草《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方案》,并反复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提供风险保障244.21亿元 记者:经过几年的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取得哪些成效? 相关负责人:试点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试点省份扩展至30多个,试点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电力、医药、印染等多个领域。 保险经济补偿作用初步显现。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签单数量1.4万单,同比增长5.27%;签单保费2.8亿元,同比增长14.01%;提供风险保障244.21亿元,同比增长7.52%。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平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 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凡依法成立、依法经营的法人单位,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保险期间或保险合同载明的追溯期内,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内依法从事 保险单载明的业务时,因突发意外事故,导致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散布、泄漏、逸出, 并由此造成第三者的下列损失,由第三者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一)第三者因污染损害遭受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 (二)第三者为排除或减轻污染损害对其所属场所内的污染物进行调查、检验、检测、清除、处理、中和、控制而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清理费用。 第四条发生第三条列明的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为了立刻、快速控制污染物的扩散,以尽量减少损失、费用和责任所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施救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 负责赔偿。 第五条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 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也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六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违法违规行为或重大过失; (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恐怖活动; (三)核辐射、核爆炸、核污染;噪声、光、震动、电磁辐射及其他放射性污染; (四)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