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分析化学课程作业017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86.6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 绪论1.1 30.0mL 0.150mol ·L -1的HCl 溶液和20.0mL 0.150mol ·L -1的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12L 0.015mol 230.0)(20.030.00.15020.00.1502)过)((Ba(OH)-⋅=⨯+⨯-⨯⨯=量c1.2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 (Zn 2+)。
答案:132L 0.01988mol 250.065.39100.3250)(Zn -+⋅=⨯⨯=⋅=V M m c1.3 欲配制Na 2C 2O 4溶液用于标定KMnO 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4L 0.10mol KMnO 51-⋅≈⎪⎭⎫⎝⎛c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度(c )的Na 2C 2O 4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 2C 2O 4多少克? 答案:O 8H 10CO 2Mn16H O 5C 2MnO 2222424++=++++--⎪⎭⎫⎝⎛=⎪⎭⎫ ⎝⎛4224O C Na 21KMnO 51n n ()()42242244O C Na O C Na 21KMnO KMnO 51V c V c ⋅⎪⎭⎫⎝⎛=⋅⎪⎭⎫ ⎝⎛ 若:)O C Na ()KMnO (4224V V ≈ 则:14422L 0.050mol KMnO 5121)O C (Na -⋅=⎪⎭⎫⎝⎛=c c g 67.00.134********.0)O C Na (3422=⨯⨯⨯=-m1.4 用KMnO 4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见例1.6),若试样中CaO 含量约为40%,为使滴定时消耗0.020mol ·L -1 KMnO 4溶液约30mL ,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答案:()g21.0 %10010208.5630020.05%40 %10010CaO 21KMnO KMnO 51CaO)(3344=⨯⨯⨯⨯⨯=⨯⨯⎪⎭⎫ ⎝⎛⋅⋅⎪⎭⎫ ⎝⎛=s s s m m m M V c w1.5 某铁厂化验室常需要分析铁矿中铁的含量。
厦门大学-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习题 1(酸碱滴定一)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 =9.0)时的终点误差。
(参考答案)答: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
(参考答案)答:化学计量点前0.1%: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
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
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答:(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
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答:(1)化学计量点时(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
(参考答案)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标准溶液返滴。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1) 0.3 -0.2 -0.4 0.2 0.10.40.0-0.3 0.2 -0.3 (2)0.10.1-0.60.2 -0.1 -0.2 0.5-0.2 0.30.1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 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 12.0080、12.0095、 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 及 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 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 x xi 12.0104n2② s (x i x)0.0012n1解:d 1 d 2 d 3d nd 1 0.24 d 2 0.24s 1 0.28s 2 0.31ds③s0.00038④ 置信限=t sn 查表2-2,f 9时,t 0.01 3.25s3.25 0.00038 0.0012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 存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解:①n d d d d d 321n ++++=Λ 0.241=d 0.242=d 12i -∑=n d s 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n x x ②0.00121)(2i =--∑=n x x s ③0.00038==n s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nst x u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分析化学》试卷(8)一、选择题 ( 共 9题,每题2分,共18分 )1. 不能用作对照试验的试样是-------------------()(A) 标准试样(B) 管理试样(C) 组成类似的试样(D) 人工合成试样2.用佛尔哈法测定Ag+,滴定剂是------------------- ( )(A)NaCl (B)NaBr (C)NH4SCN (D)Na2S 3. 在下列溶液中,用1.0×10-2mol/L EDTA 滴定1.0×10-2mol/L Zn2+至化学计量点时, pZn'最小的是-----------------------------------( )(A) pH=9.0, [NH3]=0.01mol/L (B) pH=10.0, [NH3]=0.01mol/L(C) pH=9.0, [NH3]=0.05mol/L (D) pH=10.0, [NH3]=0.15mol/L4. 在下列4个量中表征有限次测定数据集中趋势的是-----------()(1) 算术平均值(2) 中位数M(3) 总体平均值μ(4) 真值(A)1,2 (B)3,4(C)1,3 (D)2,45.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的砷,首先使其形成Ag3AsO4沉淀,然后转化为AgCl,并以此为称量形式,则用As2O3表示的换算因数是---------------------------------------( )(A) M r(As2O3)/M r(AgCl) (B)2M r(As2O3)/3M r(AgCl)(C) 3M r(AgCl)/M r(As2O3) (D)M r(As2O3)/6M r(AgCl)6. 已知乙二胺(L)与Ag+形成络合物的lg b1,lg b2分别为4.7与7.7,当AgL络合物为主要存在形式时,溶液中游离L的浓度范围是-------------------( )(A) 10-4.7>[L]>10-7.7(B) 10-3.0>[L]>10-7.7(C) 10-3.0>[L]>10-4.7 (D) [L]=10-4.77. 在下列溶液中,以0.020 mol / L EDTA滴定同浓度的Zn2+至化学计量点时,pY¢计值最小的是……………………… ( ) ( A ) pH = 10 .0, [ NH3 ] = 0.02 mol / L ( B ) pH = 10.0 , [ NH3 ] = 0.05 mol / L( C ) pH = 10.0 , [ NH3] = 0.1 mol / L ( D ) pH = 10.0 , [ NH3 ] = 0.2 mol / L8.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以EDTA滴定相同浓度的Zn2+;一是在pH = 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二是在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
作业017参考答案
A
1.ACT P357: 10.3,10.24,10.25
10.3 溶液有颜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若某溶液呈绿色,它吸收的
是什么颜色的光?若溶液为无色透明,是否表示它不吸收光?
答:若某溶液呈绿色,即其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为绿色,则吸收光颜色为红紫色。
若溶液为
无色透明,不一定表示它不吸收光,因为该溶液可能在红外或紫外光区有吸收。
10.24 有一个含氧化态辅酶(NAD +)和还原态辅酶(NADH )的溶液,使用1.0 cm 吸收池,
在340 nm 处测得该溶液的吸光度为0.311,在260 nm 处吸光度为1.20。
计算NAD + 和NADH 的浓度各为多少?
已知条件见下表:
辅酶
ε(260nm) ε(340nm) NAD +
1.8×104 0 NADH
1.5×104 6.2×103
解:根据题意和吸收的加合定律:1m
i i i A lc ε==
∑ 列方程组得: )
(1108.1)(1105.120.1)
(1102.6311.0443+×××+×××=×××=NAD c NADH c NADH c 解之得:c(NADH)=5.0×10-5 mol·L -1,c(NAD +)=2.5×10-5 mol·L -1
10.25配制同浓度(1.0×10-3 mol.L -1 )但酸度不同的某指示剂(HIn )溶液5份,用1.0cm
吸收池在650nm 波长下分别测量此5份溶液的吸光度,数据如下
pH 1.00 2.00 7.00 10.00 11.00
A 0.00 0.00 0.588 0.840 0.840
计算:(1) 该指示剂的p K a; (2) 在650nm 波长下In -的摩尔吸光系数。
解:
0.5880.840lg
7.00lg 6.6300.588L a HL A A pK pH A A −−−=+=+=−− 所以K a =10-6.63
pH = 11.00情况下,c(In -)=1.00×10-3,所以230.840
8.40101 1.0010ε−==
×××
2.The concentrations of Fe 3+ and Cu 2+ in a mixture can be determined following their reaction with hexacyanoruthenate (II), Ru(CN)64–, which forms a purple blue complex with Fe 3+ (λmax = 550 nm), and a pale green complex with Cu 2+ (λmax = 396 nm). The molar absorptivities (M –1 cm –1) for the metal complexes at the two wavelengths ar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ε550 ε396 Fe 3+
9970 84 Cu 2+ 34 856
When a sample containing Fe 3+ and Cu 2+ is analyzed in a cell with a pathlength of 1.00 cm, the absorbance at 550 nm is 0.183, and the absorbance at 396 nm is 0.109. What are the molar concentrations of Fe 3+ and Cu 2+ in the sample?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additive property of Beer’s law
1m
i i i A lc ε==∑
Two equations is get as follows
396nm : 0.1856)(0.184)(0.10923××+××=++Cu c Fe c
550nm : 0.134)(0.19970)(183.023××+××=++Cu c Fe c
Solving the equations gives :
1531079.1)(−−+⋅×=L mol Fe c
1421026.1)(−−+⋅×=L mol Cu c
B
1. 思考 ACT P357: 10.5, 10.6
2.思考 MAC p450: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