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一课基础知识

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一课基础知识

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一课基础知识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的国家之一。

2.考古学者在云南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3.元谋人距今约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的古人类。

4.元谋人已经知道制作工具,知道使用。

5.北京人遗址位于西南周口店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

6.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万年——万年

7.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粗大,颧骨,鼻骨,嘴部,脑容量比现代人。它们的身高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下肢较上肢略,能够直立。

8.当时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和水域,气候温暖。这里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如削尖器、、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时代。

9.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还会长时间保存。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10. 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1.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万年。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的特征。

12.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出土的骨器之一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技术和技术。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的观念。

化石:是研究人类的主要证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 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 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原始社会时期,从事农耕生活氏族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最早的人类名称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 生产活动采集野果、偶尔猎获动物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 观念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其他其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二、在传说时期,黄帝教会人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在历史传说中,黄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们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的粮官杜康发明了造酒,黄帝的陶正宁封子发明了烧陶,黄帝的医官雷公、岐伯发明了医术。此外黄帝本人还发明了造车、修建宫室、算术、音律等。 三、夏、商、西周的建立概况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四、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 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 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 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 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一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 I 彎能演练-gna V V YA^ UAW JI O 1. 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不足三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 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解析: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隋朝岀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 土木,穷兵黩武,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后被部将所杀。因此,C项概括恰当。 答案:C 2.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中,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处是错误的,它是() A. 夺取北周政权 B. 以建元为年号 C. 灭掉陈朝 D. 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故B项错误。 答案:B 3. 美国博士麦克H.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82位。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 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 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解析:此题为否定选择题,除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之外,其他的都与隋文帝有关。 答案:C 4. 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 开凿了大运河 C. 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 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解析:从历史地位角度而言,隋朝创立的许多新的制度为后世沿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可谓影响深远。 答案:C 5.2012年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岀: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这里的大运河”) 隋文帝像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和半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导学案

乾安县“136有效教学”导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知道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4、、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及进行比较的能力。 5、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预习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年;发现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发现地点。 2、体质特征:。 3、北京人使用工具有 ;使用火,意义是。生活状况。 4、北京人过着生活。 5、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发现地点。 2、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是;使用的工具;使用了火 生活状况。 社会组织。 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 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 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 C浙江余姚市 D山东大汶口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

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D会人工取火 3.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 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 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① 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不属于黄河流域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 6.下列哪个时期的人已会缝制衣服() 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金牛山人 【探究案】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 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 体质特征 使用工具 火的使用 社会组织 四、展示点评总结拓展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单元提醒 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 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 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简答题 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 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 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 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 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 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 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 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 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 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 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 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 二、知识点整理 (一)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3. 华夏之祖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远古人类表格 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答:①北京人的外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3、打制石器叫旧石器,打制石器经过磨制加工叫磨制石器,也叫新石器。 4、原始社会中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5、氏族:是指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 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对比表格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用底部有许多小圆孔的陶盆蒸米饭。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4、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2、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奠定了后世的衣食住行。 3、涿鹿大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 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注:不能说成阪泉之战 4、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5、.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6、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选贤任能的推选部落联盟 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禅让制的宗旨是“让贤”。 尧:生活节俭,克己爱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流域、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代表作_______-: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年左右 地点:区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 栽培_______ 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