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 草原(教案)

第一课 草原(教案)

第一课 草原(教案)
第一课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好多文章,让我们再一次来认识一下老舍吧!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2.介绍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怎样的认识?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草原的独特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课件3)

渲染勾勒鄂温克天涯

(2)认读生词,释义。(课件3)

毛毯渲染勾勒低吟

迂回衣襟马蹄外貌

拘束羞涩摔跤天涯

偏西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板书:自然风光民族风情)(课件4)

师: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到的?

3.理解重点句子

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碧”是什么意思?“千里”指什么?“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

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B.“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清鲜”能不能换成“新鲜”?“清鲜”和“新鲜”区别在哪里?

“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

(2)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学生齐读)

(3)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5)

(1)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草原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

(2)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3)说说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表达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美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似的。“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色流入了天边。(课件5)

D.“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E.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回味“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桥下六小李银双教材简析: 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3∕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及素养都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

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以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朝夕为题材,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掌握乐谱记录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模仿与记录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学期寄语。 1.简单回忆上学期学习内容。 2.布置本学期学习任务及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听四首作品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还可以划分出什么时段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四首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属于哪个时间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1人音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通过聆听,表演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1、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

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二、教学新课 1.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提问: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现了什么意境?(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4.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中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乘着歌声的翅膀、伴着马头琴独特的音色,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更增加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草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课程计划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课程计划 2010/2011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3.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4.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处理好内容选择的经典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科书的教学用书和声像配套资料努力做到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富有情景性、体验性,更有吸引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更多的便利。二、培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学进度: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课程计划 2010/2011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与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3.体现人文学科的共性与音乐教育个性的统一。重视原来音乐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人文内涵,注意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整体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中华民族及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加强音乐与艺术、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4.体现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处理好内容选择的经典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科书的教学用书和声像配套资料努力做到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富有情景性、体验性,更有吸引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更多的便利。二、培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一年级《草原就是我的家》优秀教案

一年级《草原就是我的家》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和双响筒和多种伴奏乐器。 4、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小朋友的兴趣为动身点,培养同学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同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扮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同学的音乐审美情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激发同学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扮演。 2、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示,对的马蹄声,和加油声的模仿,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和游戏中小朋友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同学: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同学: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老师舞蹈引入(背景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同学: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衣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赛马》 教案

《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赛马》这首乐曲是收录于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欣赏乐曲。 这是一首五声d羽调式、2/4拍的旋律动听的ABA结构的乐曲。《赛马》这首乐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中学段,随着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逐步扩展,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能力。我所教的三年级一班是华旭小学整个三年级里对音乐的兴趣最高、音乐表现力最为突出的一个班级,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格外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识谱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二胡乐曲《赛马》,简单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音色及形制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感受2/4拍的韵律感,能够划分乐曲的基本段落及初步认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 3.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进行适当的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2/4拍的韵律感,初步认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 (二)教学难点:能够划分乐曲的基本段落及对乐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手风琴、双响筒及蒙古族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1=C 4/4

1 2 3 4 5 —|1 5 5 1 5 5 | 5 4 3 2 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安老师您好!老师您好! 2.发声练习:1=(C-E)4/4 1 2 3 4 |5 4 3 2 |1---|| 啦…… 第一遍慢速连唱,第二遍快速、跳跃的演唱。 【设计意图】在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的同时,训练他们区别连唱和有弹性的歌唱。 (二)复习歌曲 1.师弹奏《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并且在一名同学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三)欣赏乐曲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表演了动听的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我觉得此刻我已经站在我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上了!现在老师邀请你们一起跟我走进美丽的大草原,你们愿不愿意? 播放内蒙古草原风景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短片让学生了解内蒙古风土人情,为后面的课做铺垫。 师:我的家乡美吗?在内蒙古草原上蒙古族同胞每年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请同学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都有哪些竞技比赛?生答。(播放幻灯) 2.师:老师这有一段特别好听的乐曲片段,你们听一听是模仿那达慕大会的那一项竞技比赛呢?乐曲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呢? 师:你们还听到哪些乐器了?(播放乐曲片段)生答。 师:伴奏乐器是扬琴和木鱼。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真棒!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我们熟知的拉弦乐器——二胡。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先生创作的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赛马》。 幻灯展示二胡的图片,带着学生一起观察乐器的特点:由调节音高的琴轴、琴杆、琴弦和琴筒和琴弓制成的,二胡的琴筒蒙着蟒蛇皮。

三声部合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案例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三声部合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授课教师:朱万秋(广州市东环中学,中学高级) 评析教师: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中学高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三声部合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特点的歌曲。 教学目标: 1. 对比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熟唱歌曲的主旋律。 2 .循序渐进地进行三声部的合唱练习,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了解合唱艺术的主要特点。 3 .通过合唱实践,获得审美愉悦,并能主动参与合唱教学活动。 重点难点:演唱多声部合唱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多声部合唱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1. 对比听赏 ( 1)对比欣赏分别由德德玛和胡松华独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导学生关注独唱的音色、歌曲衬词与装饰音的特点以及不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

( 2)把全班分成 3 组进行提问、抢答比赛:歌名叫什么?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用什么演唱形式来演唱 ? 什么音色?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答对的加 10 分。 2. 歌唱实践 ( 1)熟悉歌曲主旋律 用 CD 伴奏,带领学生演唱歌曲。鼓励学生先轻声哼唱,再放声歌唱。最后尽量用圆润的声音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 2)体验循环呼吸 a. 师:我们可以利用合唱的优势,来塑造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草原形象。把美丽的草原变成我们的家,好不好? b. 提问: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旋律延绵、舒展;气息宽广、流畅。 c. 要求学生运用合唱特有的循环呼吸进行演唱,尽量运用循环呼吸的方法唱出整条旋律,感受音乐不间断的效果,感受同声合唱的魅力。(呼吸练习) ( 3)体验二部合唱(不用伴奏音乐) a. 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第一声部演唱主旋律,第二声部在乐句的长音处加入呼应性的旋律加以演唱(谱例略)。学生开始进入二声部合唱练习。由于是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因而不会影响主旋律演唱的完整性。 b. 师:同学们的演唱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了。就好比在绿草如茵的茫茫草原上,分布着白色的蒙古包,绽放着艳丽的鲜花;还有奔驰的骏马,涌动的羊群,好看极

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大班音乐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3.感受A段的优美舒缓和B段的欢快情绪,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美。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活动难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感受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里? (海边、北京、上海、大草原......) 哦!你喜欢去大草原,老师也非常喜欢大草原,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草原上有什么? 2.出事草原的课件 提问:谁来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 (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许多羊在吃草、牧民在放牧、马儿在奔跑、牧民在跳舞、许多的鲜花开放了……) --教师:小朋友把看到的景色都说出来了,大草原真美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赏音乐,分辨乐曲中节奏的不同。 (1)老师这有一首关于草原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完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幼儿听乐曲后自由回答) 整首音乐的节奏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有快,有慢) 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开始是慢的,中间快,最后又是慢的) 2. 那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唱

--教师:小朋友,听了这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幼儿:白云在飘、风轻轻的吹着、小羊在吃草、小马在草原上打滚儿、闻到了奶茶香……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吧! 3.播放第二段乐曲,引导幼儿区分乐曲不同节奏。 (1)听、蒙古包里又传来了这样一段乐曲。唱 --教师: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这段节奏快,第一段节奏慢。 --教师:听了这段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幼儿:小马在奔跑、牧民在挥动着皮鞭追赶着马儿…… --教师:你来学一学小马是怎样奔跑的?这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啊!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小马是怎样奔跑的、牧民是怎样挥动着皮鞭追赶着马儿的。 4.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乐曲。 --教师:小马在草原上跑累了,他要停下来歇一歇,那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三段音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听了这段音乐,它和哪段是一样的? --幼儿:第一段。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出来和第一段是一样的,也是舒缓的、优美的 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曲式音乐。 --教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幼儿:马儿跑累了在散步、羊儿在撒欢儿、牧羊姑娘在跳起了舞蹈...... (2)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就让我们听着音乐把马儿在散步、羊儿在撒欢儿、牧羊姑娘舞蹈表现出来吧! 5.完整欣赏乐曲,根据乐曲节奏变化,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师: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这首音乐,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师:小朋友表现的可真棒!听了这段音乐,老师也想把这段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你们想不想看呀?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2)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Lesson plan for the first class of grassland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 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 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 、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 、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 、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 、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 、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 、抄写词语 2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感情。(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中出现的拟人、比喻等句子,体会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绘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歌声飞扬激情引领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新课) 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

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二、配乐读文,再现草原 1、师配乐读文。提问: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儿? (相机板书: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学们读得会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并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可以说字的结构,组词,换偏旁等方法识记字形) 4、汇报检查 1)大屏幕出现生字,生读,并说说记忆方法。 2)多音字“撒”(可以请学生回忆前面那篇课文曾出现过?《父亲的菜园》中读成sā撒尿,本课读sǎ) 3) 读一读本课的生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教案

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采用多种形式欣赏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欣赏、感受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试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小学五年级音乐优质课教案《美丽的草原》

小学五年级音乐优质课教案《美丽的草原》 2013-10-09 音乐是一分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学科,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音乐。下面是小学五年级音乐优质课教案《美丽的草原》,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仁F2/4 1 1 2 | (32 3) | 565 3 | 2 ―丨 (2532) | (12 3) | 2161 | 5 -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 | xxx| XXX XX| X - |

(2)X ?X XX | XX X | XXXX XX| X - |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 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XXX XX | X - | ()X XX | X X X | ()XXXXXX | X -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

一级音乐上册期末(答案)测试题

一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判断:.(20分每题4分) 1. 唱歌的时候站要直,坐要正,唱歌要自然。() 2. 上音乐课的时候要听老师指挥,不能乱动。() 3. 演唱《其多列》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4.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5.《黄豆歌》是一首山西民歌。() 二、连线(把相对应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共30分) 《拉勾勾》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跳绳》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绳细,小绳长,小绳两头栓铃铛《动物说话》金星金星照大地 《小青蛙找家》小鸡说话叽叽叽 答案:

一、∨∨××× 二、 《拉勾勾》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 《跳绳》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绳细,小绳长,小绳两头栓铃铛 《动物说话》金星金星照大地 《小青蛙找家》小鸡说话叽叽叽 二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30分每空3分)

1. do 、mi 、sol 三个音中最高音的是,最低的音是,在中间的音是。 2.小明在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这首歌,可是有的歌词记不清了了,你能帮他回忆一 下么? “中秋节,花灯节,。 赏花灯,望星空,。” 3.“白云白,蓝天蓝,。”《云》 4.《闪烁的小星》的作者是。 5.“4”用手号表示时,大拇指向。 6.《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儿歌。 7.《数蛤蟆》是一首儿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共20分) 1. 按照音阶顺序do后面的音是mi。() 2. 演唱歌曲的时候应该面带微笑,不做小动作。() 3. 《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 4. 演唱《学我做》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5.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答案:一、1、sol 、do 、mi 、 2、地下花灯亮,秋月多明朗 3、好像海里飘帆船 4、莫扎特 5、下 6、日本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秀教案设计

7-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一类生字及由新字组成的词语。 2.感受草原的美丽富饶,牧民生活的幸福和作者自豪的心情。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4.完成课后练习1。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诗歌,感受到牧民的幸福生活,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草原风光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渴望: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画面背景是草原风光,请学生边欣赏 边思考,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听了这首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听读诗歌,自学一类生字: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一类生 字。 3.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中所描绘情景。(1、个人朗诵2、合作朗诵3、配乐朗诵)。 4.作业: 1)写7个一类生字。 2)可以根据课文,也可以上查阅资料,然后把自己当作草原上的小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草原的美。 2.通过小导游这一角色使学生体验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及自豪的心情,同时也锻炼和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在做小导游介绍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草原的理解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风光片歌曲磁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复习学过的7个一类生字及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复习巩固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说说你从哪句话最能感受到草原的美景,讲一讲你的理解)--------- 感受 草原的美。 4.举行“草原是我家,让我来介绍它”活动:[ 师导语: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上新开辟了一条旅游线路,众多的旅游社都觉得这是一单很好的生意,所以使出浑身解数,纷纷从大草原上请来导游,招揽游客。今天就是一个动员大会,下面在座的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而到台上介绍的肯定就是身负重任的导游了,你怎么说,游客才会选择你们旅游社呢?(给五分钟的准备时间)请勇敢而又热心的导游到前台来,在他说完之后,观众可以提问。] 五、作业: 把自己当作草原上的小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民歌鉴赏-答案

` 民歌鉴赏答案 民歌的产生 1“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 1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正确答案:× ! 4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1一6年级音乐上册期末(答案)测试题

1一6年级音乐上册期末(答案)测试题

一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判断:.(20分每题4分) 1. 唱歌的时候站要直,坐要正,唱歌要自然。() 2. 上音乐课的时候要听老师指挥,不能乱动。() 3. 演唱《其多列》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4.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5.《黄豆歌》是一首山西民歌。() 二、连线(把相对应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共30分) 《拉勾勾》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跳绳》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绳细,小绳长,小绳两头栓铃铛《动物说话》金星金星照大地 《小青蛙找家》小鸡说话叽叽叽 答案:

一、∨∨××× 二、 《拉勾勾》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 《跳绳》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绳细,小绳长,小绳两头栓铃铛 《动物说话》金星金星照大地 《小青蛙找家》小鸡说话叽叽叽 二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30分每空3分)

1. do 、mi 、sol 三个音中最高音的是,最低的音是,在中间的音是。 2.小明在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这首歌,可是有的歌词记不清了了,你能帮他回忆一 下么? “中秋节,花灯节,。 赏花灯,望星空,。” 3.“白云白,蓝天蓝,。”《云》 4.《闪烁的小星》的作者是。 5.“4”用手号表示时,大拇指向。 6.《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儿歌。 7.《数蛤蟆》是一首儿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4分共20分) 1. 按照音阶顺序do后面的音是mi。() 2. 演唱歌曲的时候应该面带微笑,不做小动作。() 3. 《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 4. 演唱《学我做》时的心情因该是伤心的。() 5. 每次唱歌的时候都要用力喊。() 答案:一、1、sol 、do 、mi 、 2、地下花灯亮,秋月多明朗 3、好像海里飘帆船 4、莫扎特 5、下 6、日本

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案《美丽的草原

xxxx美术课教案《xx的草原 》xxxx美术课教案《xx的草原》 设计意图: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是蒙古族皮画彩绘反映的内容,皮画是我国蒙古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萌发对蒙古族皮画的兴趣,体验自制皮画彩绘的乐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欣赏蒙古族皮画,感受皮画彩绘色彩的鲜艳,画面的生动。 2、鼓励幼儿尝试皮画彩绘,在欣赏与制作中体验皮画的艺术美。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作画,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尝试皮画彩绘,在欣赏与制作中体验皮画的艺术美。 活动难点: 积极参与活动,大胆作画,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画彩绘的相关知识。 2、海绵纸、彩笔。 3、多媒体课件、音乐。 4、皮画作品。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入场。

2、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风情,草原人家的故事。丰富幼儿知识,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导幼儿欣赏皮画作品。 (1)讲解、介绍蒙古族皮画知识: 教师:"勤劳的蒙古族人民特别聪明,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利用牛皮绘制作出美丽的皮画,它也是我们内蒙地区独有的工艺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好多的皮画作品,请小朋友说说这幅皮画作品中画了什么?" (2)教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好多的皮画作品,请小朋友就近欣赏一下皮画作品。"幼儿欣赏作品,感受皮画彩绘色彩的鲜艳,图案的生动。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4、幼儿尝试皮画彩绘制作。 (1)教师:"今天我们用海绵纸、彩笔、油画棒进行"皮画彩绘",因为海绵纸比较软而且容易上色,颜色也很漂亮,和牛皮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2)幼儿绘画:美丽的大草原教师为每位幼儿发一张海绵纸,引导幼儿将刚才看到的草原风光绘制出来。鼓励幼儿大胆的创作,可以画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画可爱的小羊、洁白的蒙古包…… 5、作品展示与评价: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向小朋友进行描述自己绘画的内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第二册第五课《跳起舞》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

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奖励品(黄色小丝带)教学过程:一、组织铺垫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2、引导:小朋友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二、创设情景导入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三、学唱歌曲并表演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

人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 复习题

一、本学期我会唱的歌曲有:《美丽的家乡》、《长城放鸽》、《阿喽喽》、《看大戏》、《西湖美》、《让我们荡起双桨》、《送别》、《梅花》、《静夜思》、 注:能背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送别》,可以进行歌词上下句的填空、 二、本学期我听过的欣赏音乐作品有:《驯鹿》、《冬猎》、《鸿雁》、《瑶族舞曲》、《木鼓歌》、《锦鸡出山》、《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映山红》、《迎春》、《纸风车》、《风》、《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石竹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1.《美丽的家乡》歌曲情绪是欢快、喜悦地。这首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歌曲融入了达斡尔民族的音乐元素。 2.《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是一首月琴独奏曲。(月琴:音色清脆、演奏技法:弹拨扫弦等。) 3.《冬猎》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柳琴:又高音乐器,音色清脆。) 4.《鸿雁》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情绪是中速稍慢、抒情地。表达了草原人民浓浓的思乡之情。 5.《长城放歌》歌曲情绪是抒情、豪迈地。 6.《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歌曲表达了小朋友们迎接冬天和小雪花的愉快心情。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1.《吹起羌笛跳郭庄》是一首羌族民歌,歌曲情绪是中速稍快、欢快地。郭庄舞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歌舞形式。 2.羌笛,流传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吹管乐器,音色高亢、略有悲

凉感。 3.《瑶族舞曲》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民族管弦乐曲,全曲分为三部分,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第一主题:音乐优美抒情,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欢快,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 4.《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 5.《锦鸡出山》是根据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打击乐合奏打溜子改编的乐曲,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情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6.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乐器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 7.《阿喽喽》是贵州彝族儿歌,歌曲情绪是中速、活泼地。它由()拍子和()拍子混合标识。这首儿歌高兴的歌颂了家乡的巨变。 第三单元看大戏 1.《看大戏》歌曲情绪是欢快、活泼地,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中豫剧的唱腔。 2.“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等。 3.《花木兰》是一由民乐与管弦乐合奏。作品选用了河北梆子的音调。 4.“河北梆子”是河北地区的戏曲剧种之一。唱腔苍劲悲壮、激越高亢、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笛子、梆子、笙等。 5.《西湖美》歌曲情绪是中速、愉快地,歌曲是根据越剧基本曲调填词的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