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1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木兰是谁?

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

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

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

(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

(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现在还会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

(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

(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

生:骑马、射箭、摔交……

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

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师问生1: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生2:点头。

生:“一份公文”是啥意思?

师:“一份”懂吗?(懂)现在我们就来突破“公文”。谁知道?

生1:“公文”就是皇上给木兰家来的一份文件。

生2:是政府给他家来的一份通知。

教师给予肯定:你说的对,只不过当时不叫“政府”,而是“官府”。你们想一想这份文件上写的是什么?

生:就是让木兰的爸爸去打仗。

生:老师啥叫“代替”呀?

师:你不知道啥是“代替”,没关系,我们放在课文中理解,都找一找“代替”所在的句子。

(学生读“代替”所在的句子。)

生:老师我知道什么是“代替”了,就是应该木兰的爸爸去,现在木兰替爸爸去,这就是“代替”。

师:对了,还有不懂的吗?

生:“战袍”我不懂。

生1:老师我知道,就是打仗时穿的衣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教学实录(全册)(完美版)

1观潮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在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奇特、雄伟和壮观(教学重点) 师: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你特别喜欢的?勾画 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 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一句。 师:发挥想象,“人群又沸腾起来”,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咱们来演一演,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有这样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还可以用本段中的一个词语形容就是——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个句子。 师:(和蔼地)他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 生:流利、正确,有感情。(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1:(自信地)能。 (学生读) 生2: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让我们再欣赏欣赏。 (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你的勇气和自信。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还加上了动作。)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谦虚地)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读得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加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1: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大,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2: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我是在观察课文插图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得到的。 师:结合课文插图,发挥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请同学们边读边 想象画面,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生动情地读) 师:我欣赏这样的孩子,能互相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火烧云的名师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苏少版初中音乐《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1.豫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其曲调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情感力度;唱词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豫剧还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 2. 《走进豫剧》取材于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梨园漫步》中的内容.豫剧在北方深受欢迎与普及,而南方的学生对它接触的机会较少,国家把传统戏曲文化纳入基础教育,其目的就是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爱我国的传统戏曲并让其得到传承与弘扬。 3.本案例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轻松、活泼;弱化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强化了学生实践参与部分;让学生彻底“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戏曲艺术是视听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学生不能走进戏院,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明明白白的赏。 二、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聆听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感受河南方言的声韵特点,体验豫剧的演唱风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豫剧的兴趣爱好。 2.了解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知道其代表作品和艺术贡献。 3.在参与戏曲程式化动作——跑圆场、走台步、亮相、抬轿、无实物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豫剧的了解及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实践参与活动中,获得学习豫剧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范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身穿花木兰行头服饰演唱)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四册《木兰从军》word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姓名赵军清 学校名称:山东省诸城市明诚学校 联系地址:山东省诸城市南环路53号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 级下册 《木兰从军》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1)□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2、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https://www.doczj.com/doc/6117868832.html,/question/248526666.html 师:你们知道这首民歌写的是谁的故事吗?(生答:“花木兰。”) 师: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前就在中国流传开来,如今又被搬上了欧美银屏,引起了巨大轰动。大家请看:(截取动画片《木兰从军》进行播放)https://www.doczj.com/doc/6117868832.html,/show/Vg1QqbOOrKuQ6Sk1.html 师:看完动画片,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师: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谁来说说“木兰从军”是什么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字词):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4)去音节读。 (5)开火车读 2检查课文阅读: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 (3)同学评议 (4)同桌互读 (5)经过预习 ,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木兰的年代,来认识花木兰。课文是这样介绍花木兰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多媒体出示“花木兰是。”)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设计典范

盛新凤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浙江省湖州师范附属小学盛新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A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B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A。)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一)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但是,从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只要教好了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终日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中,最终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反而使很多的孩子早早的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06学年我们对我镇的五、六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上语文课。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等着老师讲,或者是等着班级中几个优等生讲,然后他们唯唯应诺。这样的学习,多数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成了语文课的装饰品,慢慢地他们就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策略显然与推进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通过调查、反思,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获得收集、处理信息,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新课程理念看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教师应该从设计、教学、练习、评价等多方面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世纪语文教师的使命。

《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贯彻着这一理念。在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木兰从军》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木兰从军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木兰从军》的动画片等,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设计,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让语文课堂因此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

生2: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经历如何呢? 生3: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结果怎样? 师:(满怀激情、好奇地)那大家通过预习《木兰从军》,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发言,众说纷纭) 生1: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因为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3:花木兰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生4: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5:当花木兰换上心爱的女装后,她的战友都惊讶了! ……

师:(关切地)那大家在预习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生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北方”是哪里啊?我们和谁打仗啊? 生2:古时候,“北方”就是指长城的北面。那里是匈奴,匈奴一直进攻我们中原地区,我们就是和匈奴打仗。 生3: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生4:因为古时候女人是不可以从军的,被发现了要杀头的。 生5:“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生6:“赫赫战功”是指功劳很多! 生7:还指功劳很大! 师:(兴奋地)说得真好,功劳又大又多,才能说“赫赫战功”。多年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被称为——(女英雄)

班级图书架

好书漂流40 1、《爸爸》 2、《叶子画》 3、《熊爸爸不怕》 4、《闯祸的小毛驴》 5、《小猫钓鱼》 6、《爱心故事》 7、《母鸡螺丝去散步》 8、《洗手啦》 9、《小点点真勇敢》 10、《守株待兔》 11、《奇妙的植物》 12、《三只小猪》 13、《马医生》 14、《木偶奇遇记》 15、《狐狸先生的宴会》 16、《大大行我也行》 17、《安徒生童话》 18、《坏脾气的格拉夫》 19、《咕噜咕噜》 20、《不知道我是谁》 21、《其实我很棒》 22、《猜猜我等谁》 23、《好习惯故事》 24、《拔萝卜》 25、《熊宝宝和朋友们》 26、《我会自己读》 27、《谁的牙齿》 28、《深林之王》 29、《我会穿衣服》 30、《我很不错》 31、《海马先生》 32、《分享更快乐》 33、《打招呼》 34、《太阳是个大火球》 35、《打针我不怕》 36、《灰姑娘》 37、《会飞的猪》 38、《妈妈我也行》 39、《加油别放弃》 40、《月亮是什么味道》亿童32 1《止哭药》 2《火鸡先生和鹅太太》 3《老狼老狼几点钟》 4《小猪的幸运日》 5《呼噜呼噜婆婆》 6《鹅太太洗澡》 7《走丢了》 8《世界上最好的厨师》 9《挑食的米娜》 10《刺猬和苹果》 11《我爱生日》 12《我爱妈妈》 13《没有耳朵的兔子》 14《我的新玩具》 15《一起出去玩吧》 16《富兰克林想换牙》 17《富兰克林学表演》 18《富兰克林学骑车》 19《想朋友了怎么办》 20《10只猴子加油》 21《小猪菲奥娜的重要一天》22《小猪菲奥娜》 23《我不要去睡觉》 24《我不要去看牙》 25《第一次发现我们的身体》26《第一次发现美味的蔬菜》27《第一次发现地下的动物》28《第一次发现深海的鱼》29《我的颜色是什么》 30《这是什么形状》 31《我的身体这是什么》 32《第一次发现颜色》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 语法,是语句中各种单位的组合规 在汉语中,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两种组合手段:语序和虚词。 五种语法单位 就汉语语言分析来说,可以分成由小到大的五级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构词法 1. 单纯词: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现代汉语的单纯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绝大部分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⑵联绵词是双音的单纯词: ⑶音译外来词都是单纯词: ⑷拟声词是单纯词:拟声词是摹拟各种声音的词,表意作用是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如闻其声的实感。如:砰、咚、扑通、哗啦啦、滴滴答答等 ⑸少数叠音词是单纯词: 2.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如:朋友、国歌、认清、向日葵、电冰箱等 三、词类 1. 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2.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语法功能:①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 ②不受副词修饰: ③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④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3.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变化的词。 语法功能:①能受副词修饰。 ②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 ③经常充当谓语,起陈述作用。 ④动词后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4.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语法功能:①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主要作谓语或定语,少数能作补语。 5.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7868832.html,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陈明梅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阅读妙处无穷,书香熏陶人生。在当代教育发展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高尔基早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教育家们早就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当成第一要务。广大家长们先不要要求孩子们能在书里得到些什么,爱上阅读比什么都重要。本文就阐述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开展阅读对教育教学的有力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开展阅读对写作的重大帮助。 【关键词】重要性;阅读教育;趣味性 曾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中,只是单一地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也是有缺陷的,还要加強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有多重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里,学生写作一直处于死记硬背或者不断抄写的模式,很多学生会感到生硬无趣,甚至感到乏味,因此,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成了当代社会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一些家庭可能会从一些童话故事书开始,每天晚上都给孩子读一篇,或者让孩子自己读一篇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这种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从故事中把阅读和课程中的语文联系在一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小学生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语言及文字的积累,在句子的模仿或者看图写话中就可以更准确地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要讲普通话,增加阅读量,让孩子多认识汉字的同时也可以练习普通话,让发音更加精准,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上台演讲有极大帮助。 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只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孩子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很多小学生都不会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总是觉得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能勉强通过语文考试就好,多余的读书学习能免则免,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作为诗词歌赋在书本上呈现的载体,在人类演变史上承载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学校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意义就变成每个教师的责任,每个孩子的阅读深浅程度不同,自然在字里行间对原

一年上册《我上学了》名师课堂片段实录

《我上学了》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师: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上学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新认识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吗? 生1:校园很干净、很美丽。这里没有幼儿园的滑梯、玩具,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了。 生2:我看到学校门口写着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幸福小学。 生3: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做游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生4:校园里有月季花、松树,还有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生5:我看到校园里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大字,教室里还贴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幸福小学”等字) 师: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你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学校很漂亮,也很热闹。 生2:我喜欢学校。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生3:学校里有很多好看的花和树,还有许多故事书,所以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师:我们的学校优美、整洁,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热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争做优秀小学生!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高兴!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很激动,因为我们的学校太好了…… 师:有很多孩子都和你们一样,你听!他们在上学的路上还唱着动听的歌呢! (课件出示《上学歌》,引导学生看着歌词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还发了许多新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语文书吧。(实物投影出示课本封面)师:(指“语文”两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生:语文。 师:语文书里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古诗,还有有趣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我想找到它们,该怎么找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生1:看目录。 生2:看课文的名字。

《花木兰》改写

《花木兰》改写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学校李晓密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我们先一起来书写课题,伸出你的食 指。李老师啊,写字并不漂亮,但我写每一笔都很认真,和我一起来写。 生:(书空一字,齐读一字)秋——天——的—— 师:(边书写“雨”字的四个点,边描述)当我点上这四个点的时候—— 生:(齐读)雨! 师:是啊,小雨点就落下来了。“秋天的雨”也就下起来了。 [评: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似乎已经成为语文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场”。而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边写课题,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好习惯。在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书写课题的时候,这已经不再是一个“过场”,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11课,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那些带拼音的 字。(师配乐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评:范读课文时,李老师特意强调,孩子们可以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于是,老师有 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偶尔和孩子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学生们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入情入境地去读,去感受。这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情感的交融,也是老师、文本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情 感交流。]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给你们个机会,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别忘了,拿好铅笔,边读 边画出生字新词,把它读准确。那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呢?你一定要—— 生:多读几遍! 生:做记号! 师:对,你要停下来做个记号,再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流利。开始吧! (巡视指导同学自学,询问查字典的同学所查词语,随机指导学习方法——“查字典”是学习生字、新词的好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钥匙柿子菠萝喇叭趁你没留意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离开课文中的拼音,能把它们读准确吗?试一试吧! 生:(开始齐读词语) 师:哎,别跟着别人读呀,那样,你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了。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能读 好。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 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师:好了。下面,请这一组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如果他读得对,你要跟他读;他读得不对, 你要及时纠正。 生:钥匙、柿子…… 师:领读油亮亮:这样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都读一声,油亮亮,读!衣裳,“裳”也读轻声。领读“油亮亮的衣裳”。 生:(齐读)油亮亮的衣裳 师:这样读多好听啊!继续读吧。 生1:(继续读词语)抻来树枝 师:抻来?(做“抻”的动作)“抻来”是这样来的,“衔来”是怎么来的?谁知道?你们注 意看书中的插图了吗? 生2:(纷纷举手)是衔来树枝! 生1:(边做动作边说)这样用嘴叼着。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作用及训练方法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础性重要训练项目。所谓朗读,就是用爽朗生动的标准语音,把书面上用文字写出的成段、成篇的文章作品念出来,成为有声的语言,使许多人听见后,了解并接受,不仅产生等同于书面作品的表达效果,还可以由于声音的运动,增强效果,得到更深刻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从而形成健康的心里。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太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辩证地处理“听、说、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起点,即

学生对课文的“熟读”。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语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则几乎成了一种过场,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甚至连课文都读不通,听记的那些所谓“理解”和“体会”,全都是老师“讲”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仍然不会“说话”,不会“作文”,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读得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得太少了,语言积累得太少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从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得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消化课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一、培养朗读兴趣,感知多彩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认真投入地朗读。小学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只要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十分专心的去做某件事情,朗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遂中学魏琮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 书出字词) 唧唧:虫叫声。形容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kèhán皇上大规模的征兵。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马笼头。 旦:早晨。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越过一座座的山脉。度,过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shuò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用刁斗报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