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互尊重,这要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将爱心献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的事情好办,而要对“差生”加以偏爱,如果没有明确指导思想和心理素质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淘气的,有听话的,有性格开朗的,有性格内向的,有健康活泼的,有先天缺陷的,有聪明伶俐的,有反应迟钝的,有干部子女,也有普通人的孩子,家庭情况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棵幼苗,都需要阳光雨露。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对每一个学生,正确引导,都有可能把他们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终究会绽开出智慧的花朵。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班主任信任尊重每一位同学。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如果他相信自己会成才,就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他尊重自己,就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不良的影响,而时刻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和美好。相反,要是学生因得不到信任而丧失了自尊与信心,“破罐子破摔”,那就有可能什么坏事都可以干出来。何况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多是由于社会、家庭或学校不良思想的影响和教育不得法而造成的,学生是受害者,好比是被虫子咬了的幼苗或花朵,园丁的

责任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们加倍努力,精心照顾,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更何况有些低年级学生中的有些缺点,纯属年小无知,自我约束能力差而造成,更应讲明道理,逐步引导。信任、尊重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对缺点和错误较多的学生更要加倍热爱和尊重,因为他们经常受到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冷遇,自尊心受到压抑,有的已经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思想,教师如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信任他们,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从不对差生说:“你怎么这样笨”之类的,因为“差生”有的品德、道德作风差;有的是文化学习成绩差;有的是品学“双差生”。简单地说一声“笨”,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不信任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抹煞人才,扼杀智慧和才能的幼芽,会带来消极有害的后果。在接班时,在翻阅新生材料以后,对待差生,我不是抓他们的“辫子”来使他们“服”,而是有的放失的关心、爱护,教育他们,鼓励他们与过去告别,用“新我”来迎接新学年,而不计较其过去的错误,不让这部分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感到集体的温暖,学有所获,学有长进。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它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在其

它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班主任厚此薄彼,处理不公,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行为,做出公正的评价。正确的做法就是对事不对人,一个犯了错误,不管他是成绩优秀的,还是较差的,该批评的都要批评;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管他是调皮的,还是听话的,该表扬的都要表扬。一视同仁不带偏见。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判断、宣扬学生的优点,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战胜自身的消极因素,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如果认为学生一无是处,用显微镜也找不到一点积极因素,就无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相信任何学生绝不会一点优点,一点积极因素都没有。有些学生的积极因素可能很小,也可能本来是不小的优点,但表面上暂时被缺点掩盖了,这就需要班主任拨开表面的缺点,挖掘出被掩盖着的优点,并加以扶植、引导,使其不断发扬光大,进而用它去克服消极因素。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表现在给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发展机会。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每个人又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先天的素质,后天的教育,家庭的生活,社会的环境不同,身心特点不同。有些学生不善于发言,班主任不能因此就不让他发言,相反,应鼓励他多发言,多锻炼表达能力,并加以耐

心指导,帮他们树立信心。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但肯为同学服务,或爱好体育活动,班主任不能因为他成绩差就剥夺他参加社会工作和体育活动的权利。相反,要让他们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得到同样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感到自身的价值,确立自尊自爱的地位。有的“差生”在体育运动会上、班级卫生工作中,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展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和能力,令众多学生刮目相看,班主任应及时表扬他们这种关心集体,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并及时引导他们把这方面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上去。品学兼优的学生理应受到尊重和认可,而“差生”的自尊心更应受到众人的认可和尊重。要创造条件,让困难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使之形成“动力定型”,让困难生转化。“中间层”学生是困难生的预备队,也是优等军的后备军。要创造条件,多给“中间层”学生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大多数“中间层”学生性格怯懦,怕“出风头”,满足现状,徘徊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心理特点能产生的负效应,正需要教师为其创造条件使其得到锻炼,增强意志,从“中间层”中分化出来,流向“先进层”。要多给困难生爱,选准突破口寻找动情点,创设氛围,架设坡度,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唯有加强自身修养。班主任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