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邱关源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012.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理论》是自动控制类、电气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

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3、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来分析、

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理解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4、能熟练地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

应。掌握二阶动态电路的计算、分析方法。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5、充分理解相量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条件。能熟练地运用相量法计算、分析

正弦稳态响应及用相量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会分析对称三相电路。

6、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深入理解谐振现象。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

路的计算方法。

7、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双口网络的基本分

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讲授64学时,每章学时分配及习题供参考。

第一部分电阻电路分析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6 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受控电源;基尔霍夫定律。

2、教学要求

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深入理解电功率和能量以及受控电源概念;理解电阻元件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集总假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受控电源的概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4、习题:1-1,1-3,1-4,1-5,1-10,1-12,1-16,1-19,1-20。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方法;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了解输入电阻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对外等效的理解;含受控源的电路变换。

4、习题:2-1,2-4,2-6,2-11,2-13,2-14,2-16。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掌握支路电流和回路电流法;深刻理解KCL 和KVL的独立方程数;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了解无伴电源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结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难点:电路的图及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的概念;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含有电流源串联电阻支路。

4、习题:3-6,3-7,3-8,3-12,3-13,3-16,3-18,3-21,3-23。

第四章电路定理6学时

1、本章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跟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跟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条件,能熟练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诺顿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理解对偶原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特勒根定理。

难点: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置换与等效概念的异同。

4、习题:4-1,4-4,4-7,4-9,4-11,4-13,4-16,4-17,4-18,4-23。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2学时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想运放的特点:虚短与虚断;用结点法分析含理想运放电路。

难点:独立结点的确定;级联运放电路的分析。

4、习题:5-1,5-3,5-4。

第二部分动态电路分析

第六章储能元件3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了解动态元件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和电感的伏安关系;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连续性和记忆性。

难点:电容、电感的特性、能量关系。

4、习题:6-1,6-3,6-4,6-7,6-10。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8学时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和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描述方程和求解方法;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分离变量法、三要素法、叠加定理);掌握二阶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计算方法;了解固有频率、暂态和稳态、强制响应和固有响应、过渡过程等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动态元件初始值的计算。

难点:由微分方程求解完全响应;三要素法中0+与0-及时间常数的求法。

4、习题:1,5,7,8,12,14,15,20,21,22,26,27,31,38。

第三部分正弦稳态分析

第八章相量法3学时

1、教学内容

复数;正弦量;相量法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熟练掌握KCL、KVL、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KCL、KVL、VCR的相量形式。

难点:

4、习题:8-7,8-10,8-15,8-20。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动态电路阻抗和导纳的物理意义;深刻理解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和复功率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动态电路阻抗、导纳和功率的计算;熟练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掌握用相量图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功率;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最大功率传输。难点:电路的阻抗和导纳模型相互转换;正弦稳态功率的意义和计算;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用相量图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与时域模型的相互转化。4、习题:9-1,9-5,9-7,9-12,9-17,9-18,9-19,9-26,9-27。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互感的概念;熟练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熟练掌握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互感的伏安关系;理想变压器伏安关系;用回路法、原边等效电路、副边等效电路法计算变压器电路。

难点:引入阻抗;理想变压器的实现。

4、习题:10-1,10-4,10-6,10-12,10-15,10-18,10-22。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4学时

1、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谐振电

路;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网络函数和频率响应概念;熟练掌握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掌握RLC并联电路的谐振;了解波特图和滤波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网络函数概念;频率响应概念;RLC串联谐振。

难点:谐振的物理意义

4、习题:11-3,11-6,11-10,11-13。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三相电路概念;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对称三相电路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结构形式及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熟练掌握用“分离一相”法计算对称三相电路;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掌握用节点发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计算。

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4、习题:12-1,12-4,12-7,12-9,12-12。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4学时

1、教学内容

非正弦周期电流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方法;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路电压、电流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非正弦周期电路电压、电流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

难点:

4、习题:13-6,13-7,13-8,13-9,13-10,13-11。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二端口的方程与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二端口的描述方程与Z参数、Y参数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参数之间转换方法;熟练掌握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了解混合参数和传输参数模型。

3、重点和难点

重点:Z参数、Y参数的计算;各种参数之间转换。

难点:含受控源的二端口网络的Z、Y参数的求法及矩阵形式。

4、习题:16-1,16-4,16-6,16-7,16-9。

四、教材及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的《电路》(第五版)。

参考书目:

1、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C.A.狄苏尔葛守仁著林争辉主译电路基本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周长源主编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周孔章主编电路原理(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占70%)及平时成绩(占30%)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期中测验及课堂提问。

六、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答案 第一章 【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2】:D 。 【3】:300;-100。 【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第二章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八章 相量法

第八章 相量法 求解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在数学上是求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解。引用相量法使求解微分方程特解的运算变为复数的代数运运算,从儿大大简化了正弦稳态响应的数学运算。 所谓相量法,就是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RLC 元件用阻抗或导纳表示,画出电路的相量模型,利用KCL,KVL 和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列写出未知电压、电流相量的代数方程加以求解,因此,应用相量法应熟练掌握:(1)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2)KCL,KVL 的相量表示;(3)RLC 元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4)复数的运算。这就是用相量分析电路的理论根据。 8-1 将下列复数化为极坐标形式: (1)551j F --=;(2)342j F +-=;(3)40203j F +=; (4)104j F =;(5)35-=F ;(6)20.978.26j F +=。 解:(1)a j F =--=551θ∠ 25)5()5(22=-+-=a 13555arctan -=--=θ(因1F 在第三象限) 故1F 的极坐标形式为 135251-∠=F (2) 13.1435)43arctan(3)4(34222∠=-∠+-=+-=j F (2F 在第二 象限) (3) 43.6372.44)2040arctan(40204020223∠=∠+=+=j F (4) 9010104∠==j F (5) 180335∠=-=F (6) 19.7361.9)78.220.9arctan(20.978.220.978.2226∠=∠+=+=j F 注:一个复数可以用代数型表示,也可以用极坐标型或指数型表示,即θθj ae a ja a F =∠=+=21,它们相互转换的关系为: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练习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i 、电压u 和功率p 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 (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 ),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1-1 说明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0,0<>i u ;图(b )中0,0u i <>,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解:(1)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性的一端,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所以(a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b )图中i u ,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 (2)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定义ui p =为元件吸收的功率;当取元件的i u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定义ui p =为元件发出的功率。所以(a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b )图中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带入i u ,数值,经计算,若0>=ui p ,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若0

电路原理第五版邱关源教案3Word版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案

第 3 次课授课时间 2017.9.4 (教案续页)

Z — 复阻抗;|Z| —复阻抗的模;z —阻抗角; R —电阻(阻抗的实部);X —电抗(阻抗的虚部)。 转换关系: 阻抗三角形 3.导纳 对同一二端网络: 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 4. RLC 并联电路 由KCL : z Z X j R C 1j L j R I U Z ?∠=+=ω-ω+== R X arctan φ X R |Z | z 2 2?????=+=S φ|Y |U I Y y ∠== 定义导纳Z 1 Y , Y 1Z == G R 1U I Y === L B j L j 1U I Y =ω== C B j C j U I Y =ω==

Y —复导纳;|Y| —复导纳的模; y —导纳角; G —电导(导纳的实部);B —电纳(导纳的虚部) 转换关系: 导纳三角形 例题: 对RL 串联电路作如下两次测量:(1)端口加90V 直流电压()时,输入电流为3A ;(2)端口加 的正弦电压90V 时,输入电流为1.8A 。求R 和L 的值。 C L R I I I I ++= U C j U L 1j U G ω+ω-= U )C j L 1j G ( ω+ω-= U )B B j(G [C L ++= U )B j G ( +=y Y B j G L 1 j C j G U I Y ?∠=+=ω-ω+== G B arctan φ B G |Y | y 2 2?????=+=0=ωHz f 50=

题解8-13图 解:由题意画电路如题解8-13图所示。 (1)当为90V 直流电压时,电感L 看作短路,则电阻 (2)当 为90V 交流电压时,设电流,根据相量法,有 故 根据,解得 例题:已知图示电路。求和。 解:设 为参考相量。与同相位,超前 s u Ω ===30390i u R s s u A I I 08.10∠=∠=8 .18.130?+?=+=L L S jX I jX I R U 2 2 308.190L S X U +?==Ω =-=4030)8.190 (22L X L X L ω=H f X X L L L 127.010040 2=== = ππωA I I 1021==I S U S U 1I S U 2I

邱关源 《电路》第五版 学习总结

第一章 1、KCL 、KVL 基尔霍夫定律 2、受控电源 CCCS 、CCVS 、VCVS 、VCCS 第二章 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Y 行联接与△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R1、R2、R3为星形联接的三个电阻,R12、R13、R23为△形联接的三个电阻 公式: 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形电阻??= Y 形不相邻电阻 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 如: 31231231121R R R R R R ++?= 331322112R R R R R R R R ++= 2、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 电压源串联,电流源并联可以合成为一个激励为其加和的电压源或电流源; 只有激励电压相等且极性一致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否则违背KVL ; 只有激励电流相等且方向一致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否则违背KCL 。 第三章 1、KCL 独立方程数:n-1 ;KVL 独立方程数: b-n+1 其中,(n 为节点数,b 为分支数) 2、支路分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3、电压源电阻很小,电导很大;电流源电阻很大,电导很小; 第四章 1、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

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2、齐性定理: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电压源或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 倍时,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 倍 3、替代定理: 4、戴维宁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替代,此电压源的激励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一端口内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诺顿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等效置换,电流源的激励电流等于一端口的短路电流,电阻等于一端口中全部独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eq 24R U P OC LMAX , 负载电阻RL=含源一端口的输入电阻Req 第五章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 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堂笔记

1、已知:4C 正电荷由a 点均匀移动至b 点电场力做功8J ,由b 点移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12J , ① 若以b 点为参考点,求a 、b 、c 点的电位和电压U ab 、U bc ; ② 若以c 点为参考点,再求以上各值。 解: 2、求图示电路中各方框所代表的元件吸收或产生的功率。 已知: U 1=1V, U 2= -3V ,U 3=8V, U 4= -4V, U 5=7V, U 6= -3V ,I 1=2A, I 2=1A,,I 3= -1A 解: ) (发出W 221111=?==I U P ) (发出W 62)3(122-=?-==I U P (吸收) W 1628133=?==I U P (吸收) W 3)1()3(366=-?-==I U P ) (发出W 7)1(7355-=-?==I U P )(发出W 41)4(244-=?-==I U P c =b ?V 24 8===q W ab a ?V 34 12-=-=-==q W q W bc cb c ?V 202=-=-=b a ab U ??V 3)3(0=--=-=c b bc U ??

3、求:电压U 2. 解: A i 23 61==V i u 4610 6512-=+-=+-=u 1U 6 U 1

4、求电流 I 解: 5、求电压 U 解: 6、求开路电压 U 10V 22Ω 3A 0)10(10101=--+I A 21- =I A 31211-=--=-=I I 10V 10A 7310=-=I 0 24=-+I U V 1041442=-=-=I U

解: 7、计算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解: 8、求:I 1,I 4,U 4. A 518902==i A 105153=-=i V 60106633=?==i u V 30334==i u A 5.74304==i A 5.25.7105=-=i i Ω A 15 5102 =+=I V 2225532222-=-=?-+=I I I I U A 15111651==i V 90156612=?==i u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由U AB 5 V可得: I AC 2.5A: U DB0 : U S12.5V。 【题 2】: D。 【题 3】: 300; -100 。【题 4】: D。 【题5】:a i i1i 2;b u u1u2;c u u S i i S R S;d i i S 1 R S u u S。 【题 6】: 3;-5 ; -8。 【题 7】: D。 【题 8】:P US150 W ;P US26W;P US30 ; P IS115 W ; P IS214W ;P IS315W。【题 9】: C。 【题 10】:3; -3 。 【题 11】:-5 ; -13 。 【题 12】:4(吸收); 25。 【题 13】:0.4 。 【题 14】:31I 2 3; I 1 A 。3 【题 15】:I43A; I23A; I31A; I5 4 A。 【题 16】:I7A;U35 V;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245W。 【题 17】:由图可得U EB 4 V;流过 2电阻的电流 I EB 2 A;由回路ADEBCA列KVL得 U AC 2 3I ;又由节点D列KCL得 I CD 4I ;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 I 3 ;代入上 式,得 U AC7 V。【题 18】: P12 2 I1 2;故 I 22 ; I 1I 2; P2I 221I 2 ⑴ KCL:4 I 13 I 1 ; I 1 8; U S 2I1 1 I 1 8 V或16.V;或I I。 2 5 A512 ⑵ KCL: 4I 13 I1;I18A;U S 。224 V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学习总结

第一章 1、 K CL KVL 基尔霍夫定律 2、 受控电源 CCCS 、CCVS 、VCVS 、VCCS 第二章 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丫行联接与△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R1、R2 R3为星形联接的三个电阻,R12 R13 R23为△形联接的三个电阻 公式: 丫形电阻 如: ? R12XR31 … R1R2 + R2R3+R1R3 R1 R12 = R12 + R23+R31 R3 2、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 电压源串联,电流源并联可以合成为一个激励为其加和的电压源或电流源; 只有激励电压相等且极性一致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否则违背 KVL 只有激励电流相等且方向一致的电流源才允许串联,否则违背 KCL 第三章 1、 KCL 独立方程数:n-1 ; KVL 独立方程数:b-n+1 其中,(n 为节点数,b 为分支数) 2、 支路分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3、 电压源电阻很小,电导很大;电流源电阻很大,电导很小; 第四章 1、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 厶形相邻电阻的乘积 —△形电阻之和 . 丫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 .■■: j 形电 I 阻 丫 形不相邻电阻

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2、齐性定理:线性电路中,当所有的激励(电压源或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 小K倍时,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 3、替代定理: 4、戴维宁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替代,此电压源的激励电压等于一端口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一端口内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诺顿定理: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 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等效置换,电流源的激励电流等于一端口的 短路电流,电阻等于一端口中全部独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U 2 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P LMAX =以,负载电阻RL=^源一端口的输入电阻Req 4 R eq 第五章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

《电路》邱关源 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 21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四章 电路定理练习

第四章 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因此相对来说比第三章中的方程式法较难掌握一些,但应用正确,将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应用定理分析电路问题必须做到理解其内容,注意使用的范围、条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步骤。需要指出,在很多问题中定理和方程法往往又是结合使用的。 4-1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解:首先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式的分电路入题解4-1图(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 1sin 5)121311( 1t u n = +++ 解得 15sin 3sin 53n t u t V == (1) 111113sin sin 2133n ab n u u u t t V =?==?=+ 对(b )图,应用电阻的分流公式有 1132111135t t e i e A --+=?=++ 所以 (2) 110.25t t ab u i e e V --=?== 故由叠加定理得 (1)(2)sin 0.2t ab ab ab u u u t e V -=+=+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题解(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1050 28136)101401281( 1++=+++n u 解得 (1)113.65 0.10.0250.1n u u +== ++ 18.624882.6670.2253V === 对(b )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 10402(8) 32161040331040183(8)2 1040si u V ??++=? =?=?+++ (2)16182323si u u V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 (1)(2)2488 8033u u u V =+= -= 4-3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2u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