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贯标培训材料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和内容详解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和内容详解

目录

一、提出背景: (1)

(一)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1)

(二)当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三)管理体系的理解 (3)

二、九项管理原则 (4)

(一)管理原则一: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

(二)管理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6)

(三)管理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7)

(四)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8)

(五)管理原则五:过程管理 (9)

(六)管理原则六:全局优化 (10)

(七)管理原则七:循序渐近,持之以恒 (12)

(八)管理原则八:创新引领 (12)

(九)管理原则九:开放协作 (14)

三、基本框架 (15)

(一)基本框架——输入与输出 (15)

(二)基本框架——四个基本要素 (17)

(三)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 (20)

(四)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一:管理职责 (20)

(五)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二:基础保障 (22)

(六)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三:实施过程 (24)

(七)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四:评测与改进 (27)

(八)基本框架——持续改进 (28)

四、应用与推广 (29)

(一)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29)

(二)相关方 (31)

(三)完善系列标准 (31)

一、提出背景:

(一)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1.环境问题:

(1)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2)环境因素成为企业生产需要考虑的重要生产要素;

(3)国家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治理要求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挑战。

2.资源问题:

(1)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与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2)我国资源密集型生产企业如何转型;

(3)我国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如何转变。

2.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竞争问题:

(1)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劳动生率为66199元/人,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难以为继;

(3)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企业竞争力不足。

综述:两化融合是推动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

必由之路!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旧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 ——行动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

(三)管理体系的理解

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要素、机制和方法等。

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管理绩效。

常见的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满足顾客规定的需求;

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

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ISO2700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

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分类实施指南;企业应用案例

总结提炼规律

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提练。

引导企业发展

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

整体提升产业

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产业整体提升。

二、九项管理原则

(一)管理原则一: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为什么要“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与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众多,两化融合对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实际贡献率较难量化和考量,如以其作为两化融合的直接目标,两化融合的要求难以明确和落地。

两化融合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的打造均与两化融

合密不可分,而企业只有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才能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机率。

围绕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部署和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我国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通过信息化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

装备化基础薄弱

流程管理缺位等

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潜能,占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互联网

大数据

信息化环境下 新型能力的要求 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 新型能力

关注焦点: (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 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准确定位 策划提出 规范控制 形成 跟踪评估所形成能力的符合性 跟踪评估预期能力形成情况

云计算

物联网等

(二)管理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技术的创新;

两化融合服务于企业全面优化和升级发展;

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所有职能和层次的内生发展要素;

企业要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两化融合,才能真正把握两化融合的本质!

两化融合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企业要准确定位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发展战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

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形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要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因此,两化融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围绕形成所需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两化融合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两化融合的成效进行考核。

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有效执行和落地的重要途径

两化融合涉及到企业所有的职能和层次;

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可将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全面、准确、及时、

有效地落实到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从而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创新变革和战略实现。

(三)管理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两化融合需要各级领导合力推进:

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级任务;

两化融合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和变革;

两化融合覆盖企业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两化融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要求越来越强。

最高管理者

战略决策

关键:认识水平、变革决心、领导能力

加强自身学习、深化对两化融合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养和增强管理层及全员的两化融合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确保资源有效供给。

管理者代表

坚强执行

关键:统筹水平、执行力

得到合理授权

通过信息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问题

懂技术、业务和管理

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

CIO作为人选,面临重大挑战

各级领导

主观能动性

键:主动性

需求提出者,执行落实者

各职能和层次的主管领导应是相关两化融合工作主要负责人(四)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1.进行两化融合现状梳理并提出需求

2.统筹协调并确定两化融合工作重点和流程

3.贯彻落实具体的两化融合工作要求

企业各个职能和层次的全员——两化融合的需求提出者和工作贯彻落实者

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等全员参与;调动全员积极性、自觉性、创造力;全员考核

建立全员参与机制:以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为宗旨,建立员工培养和发展机制,完善企业文化;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在通过信息化确保企业整体运行规范、高效的前提下,尽量为员工工作及相互沟通提供便利,并给予其足够的发

挥空间,激发其创造力;

明确全员职责:明确员工的两化融合相关职责,为员工履行职责提供帮助;

建立全员考核制度:建立精准的全员两化融合考核奖惩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贡献并给予激励。

有效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高阻力”、“低参与”、员工对工作成败不担责等问题。

(五)管理原则五:过程管理

为什么两化融合需要过程管理

适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新需求:

当前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实质上是跨部门完成的,企业按照专业职能分工的传统组织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种新需求快速变化;

信息化条件下,组织结构需要从纵向职能分工向横向协同整合这一过程方式转变。

两化融合工作复杂性和探索性的要求:

两化融合复杂度高、探索性强,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出现偏离或失误的概率较大,如不能及时纠正,其影响将难以估计,这也往往导致两化融合成效不佳甚至彻底失败。

过程方法:一种闭环管理方法,需要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过程的增值效应。

两化融合过程管理要点

目标

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做法

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为主线:

明确实现两化融合目标的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这些过程;

对过程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并报告结果;

持续优化过程,提升过程绩效。

价值

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并细化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

确保不重复发生过的不足或错误,尽量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足或错误;

实现两化融合螺旋式上升和良性发展。

(六)管理原则六:全局优化

为什么两化融合需要全局优化

两化融合是企业战略级任务,覆盖企业全局:

企业需要将相互依赖和关联的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视为一个系统;

从全局角度对两化融合的整体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动态改进

和全局优化。

两化融合的短板需要系统分析、识别并弥补:

两化融合推进不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片面或简单地把工作重点和资源主要集中在易出彩、好完成的领域或方面。

系统方法:指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实现分解与综合、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交互应用,科学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

两化融合全局优化要点

目标

加强两化融合过程间的有机关联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加强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进。

做法

将企业两化融合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并以系统方法进行管理;

明确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全面管理;

系统分析企业两化融合的有效性,采取措施实现全局优化。

价值

确保和不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总体成效!

(七)管理原则七:循序渐近,持之以恒

企业两化融合是信息化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全面现代化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两化融合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是管理变革的要求:两化融合与管理变革密不可分,管理变革需要循序渐近,两化融合也需要逐步优化;

是风险控制的要求:两化融合伴随着各种风险,采取循序渐近的策略,有助于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两化融合要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与之相适应,长期持续推进,不断改进其绩效。

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更要注重时效性:

设立阶段目标:不断确立两化融合阶段性目标;

确保有效执行:增强执行力,确保阶段性目标及周期性成果按时高效实现;

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完善两化融合,同时不断坚定推进两化融合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成长型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循序渐近、持之以恒这一原则尤为重要,一定要将企业快速发展对两化融合的迫切需求落到实处,防止信息化与企业业务、管理发展脱节。

(八)管理原则八:创新引领

全球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全球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速;

市场动态性不断加强;

地域优势、行业边界,不断淡化;

产业融合日益深化;

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解决

......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差异化相对优势,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

应用创新、集成创新成为主要创新形式。

我国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资源定价不合理、准入壁垒等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竞争环境不公平问题逐步改善。

很多产业已趋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仅依靠“模仿”或“跟随”难以支持进一步发展,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时代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的四个基本要素

信息化时代,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个要素被融入了新的内涵,而数据的重要性凸显,逐步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要素:数据

技术

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互动创新持续改进

(九)管理原则九:开放协作

信息化为企业带来了开放机会和创新潜能

企业生产经营特征的重大转变:

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

从趋同化向个性化转变;

从用户导向向用户参与转变。

市场需求的新趋势:

开放性;

动态性;

个性化。

重构和整合内外部资源:

转变资源独占意识强等传统的资源要素观念;

不断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用好外部资源:企业的各级供应商、经销商,为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服务的研究机构、分散的知识工作者等。

建立灵活机动的组织形态:

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的动态组织架构;

解决我国企业组织刚性强等问题。

探索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

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企业要与其他价值主体间逐步深化为一个更加开放、动态的价值网络;

应用IT手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整个价值网络范围内优化

资源配置,实现高度协作、成本更低、反应更快的供需对接和集成运作;

每个企业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处于不同的价值网络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基本框架

(一)基本框架——输入与输出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输出——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重构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灵活机动的组织形态、探索

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三者之间都需要开放协作!!!

输入界定和输出评价的外部主要决定因素: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争优势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输入界定

围绕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要求,准确界定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打造哪些新型能力,可参考以下因素:

企业自身能力结构;

市场竞争对企业能力的需求;

用户需求对企业能力的需求。

输出评价

首先,判断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

其次,分析所形成的新型能力是否为企业获取了可持续竞争优势;

第三,分析所形成的新型能力及竞争优势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判断其是否有效支持了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

(二)基本框架——四个基本要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基本要素——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四个基本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

数据

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企业数据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与物质、能源一样,数据已逐步成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

企业的加工方式从过去以产品加工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数据加工为核心;

企业中,数据的流程与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加速融合;

大数据技术发展为企业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共享和应用创造了重大机遇。

综上所述:

数据的管理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架构和决策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技术

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企业中两化融合相关技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两化融合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工业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和各产业的加速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创新和变革,不断催生各方面的新理念、新模式。

综上所述:

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是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全局创新、整体提升,加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

业务流程

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业务流程管理的范畴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涵盖了企业战略层次的战略流程,以及从企业内部扩展到跨企业领域的供应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1 项目目标 1.1辅导企业在合同约定的周期内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或验收); 1.2辅导企业策划2020-2025年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和中长期规划; 1.3辅导企业规范两化融合项目的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监督和控制等过程; 1.4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5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活动融合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 2 建设内容 2.1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启动阶段:营造氛围、凝聚共识; 2.2两化融合现状调研诊断、评估阶段:认识自我两化融合水平,清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2.3两化融合策划阶段:以企业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为出发点,辅导企业根据国家政策、企业现状、内外部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态势等方面,采用SWOT 分析、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行分析和新型能力策划;识别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识别新型能力需求、确定两化融合方针、确定两化融合目标、识别/确定两化融合过程、提供所需的资源等; 2.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阶段:辅导企业建立两化融合体系文件并发布; 2.5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辅导企业建立公司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2.6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辅导企业针对公司现状和需求,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 2.7两化融合体系试运行; 2.8根据体系试运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匹配、优化、修订;

2.9内审员培训、考核; 2.10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 2.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 2.12第三方的评定审核; 2.1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策划 两化融合难点在两化融合的前期调研、策划,重点在体系文件编制和实施、优化、改进。人天分布如下: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 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 企

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 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1)总经理,担任最高管理者 2)负责两化融合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领导小组组长 3 )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贯标范围,邀请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 担任本次贯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2、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向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汇报,主要成员包括: 1 )信息自动化运营部主任,工作小组组长,贯标项目总监,负责贯标项目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目标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企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2.公司两化融合贯标组织及主要参与部门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贯标知识培训手册.doc

贯标知识培训手册 (第二部分) 四环分公司质保部(全质办) 2001.6.26

1、审核时发现,某班长在生产过程中将没有合格证的装 运到装运房拍子上,这样做对不对? 答:不对。产品必须有产品标识。 2.问车间工长,该车间过程控制的重点是什么,该工长答,我们道道把关,所有工序都是控制的重点,不分彼此。 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对特殊特性的控制。 3.检查站所用计量器具合格证丢失,但仍在使用,这种做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计量器具的合格证丢失,无法确定它的技术状态, 必须经过重新核准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4.车间焊接工序,有一位操作工正在操作,问他是否经过培训时,该操作工说,我是临时工,不需要培训。 这样可以吗? 答:不可以。与质量体系有关的人员均要进行培训,包括新雇员兼职人员和临时工。 5.在某部门进行审核,问及该部门测量系统分析工作的开展情况,该部门负责人说,我们严格按QS9000标准 的要求,对所有测量系统都进行了分析。这样说法对 吗? 答:不对。QS9000标准要求,按照控制计划提及的测量系统分析进行分析。 6.检查员能够随意处理废品吗?

答:不可以。 7.在采购部门发现该部门提供的原材料牌号与图纸规定的牌号不一样,问及原因,该部门有关人员答,这是 新产品的试制料,图纸要求的牌号是进口料,而我们 使用的是国内代用料,性能指标比国外的好,问到是 否得到顾客的批准,回答,没有。这可以吗? 答:不可以。从分供方采购的产品发生变化时也要得到顾客的批准。 8.车间某工序操作者用量检具进行自控。问,是否需要 对操作者进行计量器具使用方面的培训? 答:需要。保证使用者正确使用、维护计量器具。 9.跳动超差,车间仍在生产,问及原因,说工艺员已经电 话通知同意生产。这样做可以吗? 答:不可以。内部让步放行涉及规范更改时,必须按文件化程序进行,以书面形式认可。 10.在技术部实验室有一台国外先进计量设备,未进行校准。问及原因,答到,国内尚不能对该设备进行校准。 这台计量设备需要校准吗? 答:需要。当其他试验机构不能校准时,由计量设备的原生产厂家进行校准。 11.对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实施持续改进时,除了文件的完善和人员能力的提高外,还应做哪些工作?答:评审职责的明确与调整;优先减少计划的改进;不合格品的标识和统计工作的加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合同

贯标咨询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年月日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乙方向甲方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以及对本服务甲方向乙方支付费用一事达成如下合同,由合同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乙方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的内容、要求和方式: 1. 咨询内容 (1)培训:由乙方派出咨询顾问对甲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培训,使甲方主要从事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资金管理、两化融合人力资源管理、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类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等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基本了解并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2)建设方案:由乙方根据企业业务实践的需要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调研、界定咨询范围后,提出一个适合甲方内部发展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文件体系和试运行:甲方在乙方的指导下,建立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完成文件的编制以及在项目中落地实施。文件编制及记录补充的工作以甲方为主,乙方为辅。 (4)预评估:乙方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甲方提出试点认定前,对甲方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和改进意见。 2. 咨询要求 (1)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界定的咨询范围内对甲方的管理过程进行培训、优化、改进咨询。 (2)承诺与甲方一起按双方认可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安排整个咨询工作。 (3)承诺为甲方试运行后的后续不断改进工作提供帮助。 (4)经甲乙双方共同努力,在甲方现场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包括:建立团队、导入理念、现状调研与诊断等内容,并基于企业现状开展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指导体系试运行及运行效果预评估等工作,并针对预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3. 咨询方式 现场咨询为主,非现场(如:电话、邮件)支持为辅。乙方按照两化融合管理 2

三体系贯标培训资料全

QEOHS管理体系 培 训 资 料

1、公司通过认证的体系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型(一体化)管理体系”,缩写为“QEOHS 管理体系”。Q是质量quality的缩写;E是环境environment的缩写;OHS是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 health safety的缩写。 2、公司管理体系方针: 质量至上,信守合同,科学管理,创精品工程; 安全环保,以人为本,持续改进,让顾客满意。 QEOHS管理体系方针的含义: 1)“质量至上,信守合同,科学管理,创精品工程”“质量至上”和公司“质量第一”的宗旨相一致,体现了公司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追求目标,“信守合同”体现了公司对满足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及工程合同隐含要求的承诺。通过“科学管理,创精品工程”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也为公司质量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 2)“安全环保,以人为本”体现了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对预防污染、控制污染以及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的不断追求目标,强化公司员工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实行人性化,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信誉、形象和凝聚力。 3)“持续改进”说明公司对管理体系及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同时也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让顾客满意”和公司“用户至上”的宗旨相一致,体现了公司始终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由于顾客的要不断变化的,所以就需要公司的管理体系、工程质量不断创新,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心组织施工,不断创出精品工程。 3、公司管理体系目标: 1. 管理过程受控,确保合同履约率100%,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2. 杜绝重伤、死亡、重大机械、重大火灾、急性中毒事故,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3. 噪声排放达标,废弃物分类处置,回收可利用的废弃物,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4. 充分满足顾客要求,年度顾客满意率达80%。 4、公司管理体系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1).QEOHSM手册 2).QEOHS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3).支持性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标准、规、表格、相关记录) 5、《QEOHSM手册》 《QEOHSM手册》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于2003年9月16日发布,2003年9月20日实施。第二版2005-9-16发布2005-9-20实施《QEOHSM手册》是公司QEOHS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QEOHS管理体系的基本法规,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切施工和管理过程都必须遵守本手册的规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招标书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招标书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购方”)就以下项目进行公开竞价采购,欢迎符合条件的服务商报名参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内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 2、实施地址:XXXX 3、服务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内 二、服务机构主要资格要求 1、供应商应满足我方提出的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及售后服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成立10年以上,有5年以上管理体系贯标咨询和信息化咨询经验,有与大型企业或团体合作的经验。 2、申请人须为合法注册并具有中国大陆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或机构。机构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投标文件中提供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在中标后进行原件核对)。 3、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具有良好的信誉;近三年没有违法、违纪、违规等不良记录。 4、须是工信部2014年第一批推荐的服务机构名单中(详见附件)。 5、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省级及以上权威机构颁发的AAA级信誉咨询企业(机构)资质单位优先(投标文件中提供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在中标后进行原件核对)。 6、近两年内须有承担多家(5家及以上)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项目业绩(投标文件中提供加盖公章的合同复印件,在中标后进行原件核对)。贯标企业认证通过的单位优先(投标文件中提供加盖公章的合同复印件,在中标后进行原件核对)。 7、申请人具有上述相关资质证明。如申请人提供资料证明与事实不符的,需承担相应的经济及法律责任,并取消竞价资格。 8、本项目不允许合同分包、转包,不接受联合体竞价。 9、竞价申请人一旦申请参加,就视为对本公告内容无疑义。 三、商务及其它

高新贯标三体系

一、高新技术企业 一、介绍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为了建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国务院于1991年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发【1991】12号)》,授权原国家科委组织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并配套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其后,根据形势的需要,1996年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扩展到国家高新区外(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科技大会之后,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再次修订了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 二、认定条件: (一)注册满一周年的中国境内大陆企业;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三、奖励政策 山东最新政策详见推文。 二、贯标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贯标? “知识产权贯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号是GB/T-2013。 通常所说的“贯标”,是指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意义与价值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意义与价值 一、两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两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性部署。 中国在此方向的纲领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纲领中强调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所以,中国的“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信息技术作支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两化融合贯标 我国企业在两化融合进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我国提出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而两化融合贯标是指企业贯彻落实GB/T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过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GBT23003-2018,是由一系列标准共同构成的一组标准族。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xxxxxxx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合同书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委托方: 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地址: 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 xxxxx 电话: xxxxxxx 受托方: 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地址:x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 xxxx 电话:xxxxxxxx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精神,就协助甲方进行以下申报工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签订合同条款如下: 第一条本项目咨询的宗旨和目的:乙方为甲方以上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协助甲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上述咨询工作。 第二条技术服务的内容 1.培训:乙方选派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管理特点和信息化系统,熟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的咨询老师对甲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培训,使甲方主要从事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资金管理、两化融合人力资源管理、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类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等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基本了解并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及方法。 2.建设方案:由乙方根据企业业务实践的需要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进入企业现场进 行调研、界定咨询范围后,提出一个适合甲方内部发展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文件体系和试运行:甲方在乙方的指导下,建立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管理体 系,完成文件的编制以及在项目中落地实施。文件编制及记录补充的工作以甲方为主,乙方为辅。 4.预评估:乙方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甲方提出试点认定前,对甲方的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和改进意见。 第三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介绍公司组织机构、管理职能、生产工艺、主要产品、主要装备、信息化系统架构及 功能模块设计,信息化系统推进工作进度计划等基本信息。必要时,形成书面资料。 2、负责向乙方提出培训需求,参与培训课件的编制讨论,组织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培训,准备培

三体系贯标培训试题及答案2

三体系培训试题 部门:岗位: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选一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 外包过程不包括:() A.帖牌生产 B. 设计委托给设计院 C.采购原材料 D.所属的总公司提供服务 2.必须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的活动是:( ) A. 合同评审 B.采购 C.不合格品的控制 D.检测和试验 3.交付后的活动包括:( ) A.提供担保 B. 维修服务 C. 产品回收 D.以上都是 4. 基础设施不包括:( ) A .建筑物 B.信息系统 C.供方的运输设施 D.过程设备的软件 5. 顾客财产不包括:( ) A.知识产权 B.顾客指定使用的配套件 C.顾客的个人信息 D.顾客提供的原材料 6. GB/T24001-2004标准条款中对文件评审的要求是()。 A.定期评审 B.定期评审必要时更新 C.必要时评审和更新 D.修订时评审 7. 一个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正在向雇用的施工队讲解施工中应注意的环境管理要求。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的要求。 A. . C. D. 组织制定、实施并保持管理方案是为了

()。 A.实现环境方针 B.实现环境目标 C.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D.实现环境绩效 9. GB/T24001-2004标准要求组织()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A.必要时评审,必要时修订 B. 定期评审,定期修订 C.必要时评审,定期修订 D. 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 10. GB/T24001-2004标准的全称是()。 A.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C.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由()划定。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气象部门 D.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12.按照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就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范围应包括( )。 A.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13.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中的“其他环境要求”主要包括:() A.与环境因素不相关的要求 B.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C.国际公约、条约的要求 D.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产业规范、行业标准、相关方要求等 14.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体系区别是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9000体系区别是什么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二、两化融合内容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融合 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 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 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的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聚焦点的原则。 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展开。 2、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则。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要确保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 两化融合要一把手亲自抓,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专门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的原则。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断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5、过程方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方法,即: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改进,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6、全局优化的原则。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7、循序渐进的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6〕48号)、《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等战略部署,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33号)的工作安排,切实做好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标准引领,协同推进。结合行业特征和需求,分类总结贯标评定成果,加强分行业专题研究与标准研制,协同开展宣贯推广,进一步营造谈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实效。 坚持典型带动,全面推广。推动已通过评定企业及各类服务提供商沿着企业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及总体解决方案这一工作主线,深度协作、共建共享、全面推广、各得其所。 坚持创新管理,提升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符合信息时代规律的管理新机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服务升

级,有效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调整、技术融合发展和数据开发利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可持续竞争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总结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共性解决方案,研制一批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标准,形成一套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创新、流程优化的路径和方法,引导企业构建互联网条件下新型能力体系,引导战略、管理、流程、技术等各类服务机构围绕新型能力的识别与打造为企业提供服务,带动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平均利润率提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三、示范方向 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导向、原则和要求,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坚持数据为驱动、综合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服务化为方向,以打造新型能力为主线,沿着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等维度,按照以下重点示范方向,总结提炼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和经验。 (一)以产品协同研制、可追溯、远程维护保养为代表的产品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 重点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和集成互联,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需求的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训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200题)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训习题(200题) 一、单选题(100题) 1、 GB/T23020-2013中,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可分为(D)从低到高四个阶段。 A.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 B.起步建设、综合集成、单项应用、创新突破 C.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全产业链集成 D.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 2、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 D)。 A. 单项覆盖阶段 B. 集成提升阶段 C. 从集成提升向创新突破过渡的阶段 D. 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的阶段 3、以下那像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C )。 A.企业发展战略 B.企业对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C.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D.两化融合目标 4、(A )是两化融合的需求的提出者和工作贯彻落实者。 A.企业各个职能和层次的全员 B.最高管理者 C.管理者代表 D.企业各个职能和层次的主管领导 5、基础资源的(D )是技术获取的重要环节。 A.电子化 B.规化 C.信息化 D.数字化和标准化 6、( D )正逐渐成为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支撑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基础资源。 A.人力资源 B.技术资源 C.土地资源 D.信息资源 7、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的制定应以( A)为向导。 A.业务优化和管理变革 B.技术先进性 C.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利益诉求 D.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思想 8、企业两化融合涉及到的职能和层次为(C )。 A.管理部门、决策层 B.业务部门、基层员工 C.企业所有的职能和层次 D.信息化部门、管理层 9、企业制定两化融合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D )。

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组织的通知

关于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车间: 为顺利推进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工作,通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能力,保证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经公司研究决定,现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 二、工作小组 三、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 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1)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2)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3)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 4)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 5)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 6)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2、领导小组副组长(管理者代表):负责统筹、组织、指导、帮助和支持公司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开展,包括审核工作推进计划,审核体系程序文件,组 织评审和内部审核等。 1)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2)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3)确定必要资源的切实有效供给; 4)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项目实施。 3、领导工作组员:负责指导体系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体系文件的编写培训, 体系文件的审核等。 4、领导小组秘书:负责体系贯标日常的工作运行、信息传递等。 5、工作小组组长主要职责: 1)负责体系贯标的对接工作; 2)参与拟定项目计划,并确认项目计划; 3)共同拟定项目沟通计划,组织项目成员配合调研及沟通需求; 4)具体负责组织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内部推广; 5)指导业务部门完成作业文件的编写和提交; 6)具体负责统一提供项目所需的文件、记录; 7)具体负责组织贯标内部评审、管理评审等相关工作; 8) 负责项目内部报告; 9)负责监控管理体系的内部试运行,提交试运行监控记录。 6、工作小组副组长: 按照贯标工作的具体要求,配合工作小组组长完成以下具体工作: 1)协助工作小组组长,完成其指定的组织和沟通工作; 2)负责本系统管理体系基础文档的编写和整理; 3)负责本系统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 4)负责本系统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三体系贯标培训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2

三体系培训试题 部门:岗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一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每题2分,共40分) 1. 外包过程不包括:() A.帖牌生产 B. 设计委托给 C.采购原材料 D.所属的总公司提供服务 2.必须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的活动是:( ) A. 合同评审 B.采购 C.不合格品的控制 D.检测和试验 3.交付后的活动包括:( ) A.提供担保 B. 维修服务 C. 产品回收 D.以上都是 4. 基础设施不包括:( ) A .建筑物 B.信息系统 C.供方的运输设施 D.过程设备的软件 5. 顾客财产不包括:( ) A.知识产权 B.顾客指定使用的配套件 C.顾客的个人信息 D.顾客提供的原材料 6. GB/T24001-2004标准4.4.5条款中对文件评审的要()。 A.定期评审 B.定期评审必要时更新 C.必要时评审和更新 D.修订时评审 7. 一个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正在向雇用的施工队讲解施工中应注意的环境管理要求。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的要求。 A. 4.4.2 . B.4.4.3 C. 4.4.6c D. 4.5.3 8. 组织制定、实施并保持管理方案是为了()。

A.实现环境方针 B.实现环境目标 C.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D.实现环境绩效 9. GB/T24001-2004标准要求组织()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A.必要时评审,必要时修订 B. 定期评审,定期修订 C.必要时评审,定期修订 D. 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 10. GB/T24001-2004标准的全称是()。 A.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环境管理体系规及使用指南 C.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由()划定。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气象部门 D.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12.按照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就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围应包括( )。 A.组织的所有员工 B.组织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组织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13.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中的“其他环境要求”主要包括:() A.与环境因素不相关的要求 B.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C.国际公约、条约的要求 D.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产业规、行业标准、相关方要求等 14.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 A.使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持续改进其绩效

三体系贯标培训试题及答案2

三体系培训试题 部门:岗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一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外包过程不包括:() A. 帖牌生产 B.设计委托给设计院 C.采购原材料 D.所属的总公司提供服务 2.必须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的活动是: ( ) A. 合同评审 B.采购 C.不合格品的控制 D.检测和试验 3.交付后的活动包括: ( ) A. 提供担保 B.维修服务 C.产品回收 D.以上都是 4.基础设施不包括: ( ) A . 建筑物 B.信息系统 C.供方的运输设施 D.过程设备的软件 5.顾客财产不包括: ( ) A. 知识产权 B.顾客指定使用的配套件 C.顾客的个人信息 D.顾客提供的原材料 6. GB/T24001-2004 标准 4.4.5 条款中对文件评审的要求是()。 A. 定期评审 B.定期评审必要时更新 C.必要时评审和更新 D. 修订时评审 7.一个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正在向雇用的施工队讲解施工中应注意 的环境管理要求。这一做法符合标准条款()的要求。 A. 4.4.2 . B.4.4.3 C. 4.4.6c D. 4.5.3

8.组织制定、实施并保持管理方案是为了()。 A. 实现环境方针 B.实现环境目标 C.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D. 实现环境绩效 9.GB/T24001-2004 标准要求组织()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A. 必要时评审,必要时修订 B.定期评审,定期修订 C. 必要时评审,定期修订 D.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 10.GB/T24001-2004 标准的全称是()。 A.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 南 C.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1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由()划定。 A. 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气象部门 D.当地人民代表大会 12.按照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就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范围应包括 ( ) 。 A.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13.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要求中的“其他环境要求”主要包括:() A. 与环境因素不相关的要求 B.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 C.国际公约、条约的要求 D.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产业规范、行业标准、 相关方要求等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转型升级的瞭望塔、导航仪和作战操典——浅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作用 发布时间: -01-15 来源:厦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作者:林和坤 中国企业的商海征途 鸣笛久久不息。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企业号”的巨轮缓缓出港,开始其在“市场”的茫茫大海的无尽征程,长则百年长青、成就航母编队纵横四海,短则数载搁浅、籍籍无名沉没于汪洋之中。此时企业号上,轮机长、管轮、水手长、水手、机工、电工等等船员各就各位,船长、大副神情肃穆,凝视远方。大洋彼岸,美利坚、欧罗巴的同行们已先行一步,她们一般资本充裕、核心技术更胜一筹,正所谓船坚炮利;巨轮身后,尚有数以十万计的帆船、小艇整装待发,如同闻到血的鲨鱼在后面穷追不舍。所有人都翘首以盼,能够提前发现、进入一片名叫“蓝海”的海域,那里往往有物产丰饶的岛屿,热情好客的土著,在更多的对手抵达这片海域、把“蓝海”变成混战厮杀的“红海”之前,先入者能够经过利润丰厚的贸易获得充分补给,扩大编队、赢得先机。海面之下,还有各种洋流和漩涡,诸如政策管制、行业调控、贸易保护、汇率升降、要素价格变化等等蕴藏杀机,而一股叫做“宏观经济形势”的风随时可能将巨轮吹偏航向。即便是在熟悉的海域,原本心思单纯的土著居民迎来送往、见多识广,逐渐变得心机深沉、重复无常,以往迎接的是鲜花美酒,随时可能变成荆棘陷阱。 以上便是企业竞争的常态。今天中国千万艘“企业号”船长,已经感受到宏观经济“新常态”、减速换挡期扑面而来的阵阵寒意;另外,欧美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的威胁如同芒刺在背。面对更加莫测的汪洋商海,船长们需要另辟蹊径,更快地发掘商机、拓展新航道,开辟新蓝海;需要更早、更远地发现危机,以灵敏的、胜出对手的反应速度,及时转向绕过诸如百慕大三角之类的死亡海域;需要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亦即创造更先进的航海技术,不断提高航速和灵活性;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