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国家发改委19日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XX》。

19日,由国家发改委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XX》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在“XX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考虑”中提出,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

为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经验,国家发改委决定自XX年开始组织编写年度《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今天发布的是首本年度新型城镇化报告,该报告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主编。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XX》指出,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

报告介绍了XX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考虑,包括:第一,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第二,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建设;第三,切实提升城市功能;第四,努力促进城市群发展;第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第六,持续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在“努力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方面,报告提出,加快实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一要突出政策引导,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建设资金、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三挂钩”政策。二要拓宽落户通道,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促进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三要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各地提高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服务标准,缩小与当地户籍人口差距。

在“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一方面,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完善设市标准和市辖区设置标准,将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置为市,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XX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

4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规划司司长徐林,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出席发布会,介绍XX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并就农业转移人口培训、居住证制度、留守儿童、农民工落户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赵辰昕主持发布会。6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9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 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

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主要目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 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2019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镇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要求,围绕“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城镇化工作与XX和XX建设融合推进,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XXX。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善镇区规划。依托XX服务区,按照“规划先行、区镇一体”的整体思路,先后委托XX规划设计院、XX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高水平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化和部分区块详规编制。 (二)突出产业支撑,加快“两区同建”步伐。一是配合XXX加快东营XX服务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六横十纵”的道路框架,北二路、淄博路、南一路实现与东西城全面对接,XX路园区段也建成通车,区内道路全部实现了亮化。加大项目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投资XX亿元的XXX、XXXX、XXXX等14个服务业项目建设,打响XX创新创业品牌,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区镇一体建设步伐。二是坚持实施XX新型农村社区和XXXX示范园区“两区同建”。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宣传现代农业,提高群众土地流转积极性,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XX社区群众已为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XX万亩,XXX示范区现已引进XXXX、XXXXX、XXXXXX等17个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XX亿元,为XX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XXX多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家庭农场XX个。“两区”同建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社区群众与农业企业的“双赢”。 (三)城建重点项目推进迅速。一是加快推进镇驻地老旧区块改造。按照“成熟一片,启动一片”的原则,高标准编制XX以西3.16平方公里片区规划,尽快启动XXX周边、XXX区块搬迁改造提升工程,争取年内实施XXX西延工程,拉开镇区向西发展的空间。二是加快镇南部区块开发。抓好总投资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住宅楼XX月底前竣工,二期工程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积极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确保年内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规划建设职工公寓楼,年底前竣工。探索引入PPP模式,与社会主体合作进行供热、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XXXXXX搬迁改造工程。投资XX亿元的XX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期XXX万平方米搬迁楼房竣工投用,XXX户群众乔迁新居。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在加强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宣传引导社区群众文明居住,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调整完善XXX社区二期规划,加快前期工作,及早开工二期建设工程,让XXX村群众全部享受到搬迁改造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我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政策解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政策解读 《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3月16日发布,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116159311.html,/xinwen/2014-03/16/content_2639841.htm 《规划》主要核心在于: 一、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出指导方向,是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短期内难以见效; 二、规划主在就地解决城镇化问题,而不只限于一线城市及全国热点城市;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已形成规模的城市及城镇,则主要在于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规划》本身与现阶段市场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在已有城市发展不充分的前提下,转而去发展周边卫星城市,将会受到市场排斥及人为的阻力。 关键点及解读: 一、城镇化的目标 《规划》: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解读:从2013年的53.7%到2020年60%,城镇化增速年均0.9%,户籍人口从目前的36%增加到45%,体现其提出“以人为中心”,高质量城镇化的“新型”特征。 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虽然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但每年平均1200万的新增城市人口必然给房产市场带来新一轮的契机。解决1亿人落户的10万亿资金投入会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建设上,市民化的农民工包括住房在内的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得到释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 二、城镇化的格局 《规划》:明确了新城镇化战略格局。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要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解读:《规划》对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制定了差别化的发展策略:(1)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2)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提升质量,增加数量。(3)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8812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

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 版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汇报(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 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 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 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

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城建环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导语】: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建环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建环保范文】一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基点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要把新型农村社区 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今年

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 规划编制要统筹考虑社区布局,确保设置科学、交通便利、产业配套、用地节约、规模适度,体现“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理念。社区人口规模一般要在5000人以上,鼓励规划建 设万人社区。提倡多层、鼓励高层、限制低层。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做到户型合理,功能完善。建筑风格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简洁大方、立面丰富,建筑色彩要与社区整体协调、和谐一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强化基础配套。要坚持基础设施建 设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个先行”,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排水、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功能。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实行分类推进。按照“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前,要把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率先启动。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5000万元,各县(区)也要拿 出一定的财力,对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进展快、效果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以奖代补”。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拿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城市化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推进**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标识。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最佳平台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市区街道短、窄、脏、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陈旧,雨污合流;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风格落后;随着城区不断拉大,“城中村”尤为突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中的危旧房屋和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建筑物都应拆迁改造;对那些占地面积大,建筑标准不高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改造是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京广铁路、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地处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达的交通枢纽为**的城市发展提供难得的天机;因此,**的旧城拆迁改造,“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必须加速。尤其是**撤地改市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从**路道路拆迁改造后的情况看,加快城市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矛盾

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二是旧城面貌与群众所期望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矛盾;三是旧城区市民居住条件与人民群众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矛盾 三、城市改造是把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目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内需不足是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启动城市拆迁改造,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城市商业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城市改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市城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难、维护难,不仅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部分从事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只有加快城市拆迁改造,积极稳妥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建设,才能逐渐改变以单位、家属院为基础的城市生活单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改造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 **地处全国东西区域的结合部,南北通道重要位置,区位优势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城市改造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引凤筑巢,才能使**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良的社区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路道路拆迁改造以后,数家投资商到**路选项目搞投资,现已有6家投资商选中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

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6159311.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doczj.com/doc/6116159311.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信息:宜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二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三是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四是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三化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市发改委城市科的统一布署,我们对宜阳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做法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25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53个行政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二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扩清思路,编制规划,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县城建设 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一年大变样、三年出形象、五年上品位的目标,实施一带四区(即沿洛河经济带、东城产业集聚区、西城文化旅游区、南城商贸物流区、北城商住休闲区)、推进(即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战略,以宜东新区开发为龙头,以阳光水岸为轴线,在老城区功能完善、北城区形象提升和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功夫,采取五抓和六要举措,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将宜阳建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县和宜居宜业的洛阳市卫星城. 1.抓规划编制促提升.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 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了《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和《宜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