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把一张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析叠,若∠EFB =3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C 'EF =35°

B .∠AE

C =120° C .∠BGE =70°

D .∠BFD =110°

2.如图,下列条件:13241804523623∠=∠∠+∠=∠=∠∠=∠∠=∠+∠①,②,③,④,⑤中能判断直线12l l 的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3.在同一坐标平面内,图象不可能...

由函数221y x =+的图象通过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函数是( )

A .22(1)1y x =+-

B .223y x =+

C .221y x =--

D .2112

y x =-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B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C .两点间的距离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D .过直线l 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

直于l

5.下列结论中:①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b c ⊥,则a c ⊥; ③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④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有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2=44°,那么∠1的度数是( )

A .14°

B .15°

C .16°

D .17°

7.如图,AB ∥CD ,∠B =20°,∠D =40°,则∠BED 为( )

A .20°

B .30°

C .60°

D .40° 8.下面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已知//AB CD ,∠EAF=13∠EAB ,∠ECF=13

∠ECD ,若∠E=66°,则∠F 为( )

A .23°

B .33°

C .44°

D .46°

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

11.小明用一副三角板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第一步固定直角三角板ABC ,并将边AC 延长至点P ,第二步将另一块三角板CDE 的直角顶点与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重合,摆放成如图所示,延长DC 至点F ,PCD ∠与ACF ∠就是一组对顶角,若

30ACF ∠=,则PCD ∠=__________,若重叠所成的(090)BCE n n ∠=<<,则PCF ∠的度数__________.

12.如图,已知12∠=∠,求证:A BCH ∠=∠.

证明:∵12∠=∠(已知)

23∠∠=(______)

∴13∠=∠(等量代换)

∴//CH (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BCH ∠=∠(______)

13.如图,已知AB ∥CD ,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点P 在AB ,CD 之间且在EF 的左侧.若将射线EA 沿EP 折叠,射线FC 沿FP 折叠,折叠后的两条射线互相垂直,则∠EPF 的度数为 _____.

14.如图, 已知//AB CF ,//CF DE , 90BCD ∠=?,则D B ∠-∠=_________

15.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 D 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 ,将三角形A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一周,共有 _________次 出现三角形ACD 的一边与三角形AOB 的某一边平行.

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2l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

p 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

别是点M到直线1l,2l的距离,则称(,)

“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

17.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_________.

18.如图,长方形ABCD中,AB=6,第一次平移长方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1B1C1D1,第2次平移长方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2B2C2D2,…,第n次平移长方形A n-1B n-1C n-1D n-1沿A n-1B n-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长方形A n B n C n D n(n>2),若AB n的长度为2 016,则n 的值为__________.

19.已知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C是BN的中点,CM=6 cm,则AB=_________ cm.

20.如图,AB∥CD,∠B=75°,∠E=27°,则∠D的度数为_____.

三、解答题

AB CD,且点E在射线AB与CD之间,请说明

21.(1)如图a所示,//

AEC A C ∠=∠+∠的理由.

(2)现在如图b 所示,仍有//AB CD ,但点E 在AB 与CD 的上方,

①请尝试探索1∠,2∠,E ∠三者的数量关系.

②请说明理由.

22.为了探究n 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

①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

②两条直线可把平面最多分成4部分;

③三条直线可把平面最多分成7部分;

④四条直线可把平面最多分成11部分;

……

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分析:

直线条数

把平面最多 分成的部分数 写成和的形式 1

2 1+1 2

4 1+1+2 3

7 1+1+2+3 4

11 1+1+2+3+4 … … …

(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部分,写成和的形式:______;

(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部分;

(3)当直线条数为n 时,把平面最多分成多少部分?

23.(1)如图1,已知任意ABC ?,过点C 作//DE AB ,求证:

180A B ACB ∠+∠+∠=?;

(2)如图2,求证:∠AGF=∠AEF+∠F ;

(3)如图3,//,119,AB CD CDE GF ∠=?交DEB ∠的角平分线EF 于点

,150F AGF ∠=?,求F ∠的度数.

24.如图,已知//,60AM BN A ?∠=,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分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

()1CBD ∠=

()2若点P 运动到某处时,恰有ACB ABD =∠∠,此时AB 与BD 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APB ∠与ADB ∠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25.(1)①如图1,//AB CD ,则B 、P ∠、D ∠之间的关系是 ;

②如图2,//AB CD ,则A ∠、E ∠、C ∠之间的关系是 ;

(2)①将图1中BA 绕B 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Q (如图3).证明:123BPD ∠=∠+∠+∠

②将图2中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交CD 于H (如图4)证明:

360E C CHA A ∠+∠+∠+∠=?

(3)利用(2)中的结论求图5中A B C D E F G ∠+∠+∠+∠+∠+∠+∠的度数. A B C D E F G ∠+∠+∠+∠+∠+∠+∠=

26.(1)如图1,已知直线//m n ,在直线n 上取A B 、两点,C P 、为直线m 上的两点,无论点C P 、移动到任何位置都有:ABC S ____________ABP S △(填“>”、“<”或“=”) (2)如图2,在一块梯形田地上分别要种植大豆(空白部分)和芝麻(阴影部分),若想把种植大豆的两块地改为一块地,且使分别种植两种植物的面积不变,请问应该怎么改进呢?写出设计方案,并在图中画出相应图形并简述理由.

(3)如图3,王爷爷和李爷爷两家田地形成了四边形DEFG ,中间有条分界小路(图中折线ABC ),左边区域为王爷爷的,右边区域为李爷爷的。现在准备把两家田地之间的小路改为直路,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按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并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说明方案设计理由。(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A.∵AE∥BF,

∴∠C'EF=∠EFB=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析叠,

∴∠FEG=∠C'EF=35°,

∴∠AEC=180°﹣∠FEG﹣∠C'EF=180°﹣35°﹣35°=110°,

故B选项符合题意;

C.∵∠BGE=∠FEG+∠EFB=35°+35°=70°,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AE∥BF,

∴∠EGF=∠AEC=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FD,

∴∠BFD=∠EGF=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图中角度之间的关系.2.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1=∠3,∴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②∵∠2+∠4=180°,∴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③∵∠4=∠5,∴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④∠2=∠3不能判定l1∥l2,故本小题错误;

⑤∵∠6=∠2+∠3,∴l1∥l2,故本小题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D

解析:D

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可得,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形状、开口相同,再根据抛物线的形状由二次项的系数a 决定的进行分析即可.

解:由于抛物线的形状由二次项的系数a 决定,所以两个函数表达式中的a 要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才可以通过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得到,A 、B 选项的二次项系数为2;C 选项的二次项系数为-2;D 选项的二次项系数为12

,故D 不能由原函数平移而得到. 故选D . 4.D

解析:D

【详解】

解:D 选项中缺少先要条件,就是在同一平面内

故选:D

5.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依次判断.

【详解】

解:①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即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说法正确;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a b b c ⊥,则a c ⊥,说法正确;

③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法错误;

④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说法错误;

正确的说法有2个,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分析】

依据∠ABC=60°,∠2=44°,即可得到∠EBC=16°,再根据BE ∥CD ,即可得出

∠1=∠EBC=16°.

【详解】

如图,

∵∠ABC=60°,∠2=44°,

∴∠EBC=16°,

∵BE∥CD,

∴∠1=∠EBC=16°,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7.C

解析:C

【分析】

过点E作EF∥AB,得∠B=∠BEF=20°,结合AB∥CD知EF∥CD,据此得∠D=∠DEF=40°,根据∠BED=∠BEF+∠DEF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过点E作EF∥AB,

∴∠B=∠BEF=20°,

∵AB∥CD,

∴EF∥CD,

∴∠D=∠DEF=40°,

则∠BED=∠BEF+∠DEF=20°+40°=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和平行与平面内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8.C

解析:C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不符合题意;

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故符合题意;

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符合题意;

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难度不大.

9.C

解析:C

【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66EAB EC C D AE ∠+∠=∠=?,同样的方法可得F FAB FCD ∠=∠+∠,再根据角的倍分可得

,2323FAB EAB FCD ECD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过点E 作//EG AB ,则////EG AB CD ,

,EAB CE C A D G G E E ∴∠=∠∠∠=,

66AEG EAB ECD CE A C G E ∴∠+=∠+=∠=∠∠?,

同理可得:F FAB FCD ∠=∠+∠,

11,33

EAF EAB ECF ECD ∠=∠∠=∠, ,23

23FAB EAB FCD ECD ∴∠=∠∠=∠, ()266443333

222F FAB FCD EAB ECD EAB ECD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倍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作图,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知: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正确;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知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不正确;

根据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故不正确;

根据平行公理,可知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熟记公理的内容和特点,找到反例说明即可.

二、填空题

11.30° 180°-n°

【分析】

(1)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

(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1)若∠ACF=30°,则∠PCD=30°,理由是对顶角相等.

(2

解析:30° 180°-n°

【分析】

(1)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

(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

解:(1)若∠ACF=30°,则∠PCD=30°,理由是对顶角相等.

(2)由角的和差,得∠ACD+∠BCE=∠ACB+∠BCD+∠BCE=∠ACB+∠DCE=180°, ∴∠ACD=180°-∠BCE=180°-n°.

故答案为:30°,180°-n°.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角的和差,由图形得到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对顶角相等,AG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CH//AG,最后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证明.

【详解】

解:证明:∵(已知)

(对顶角相等)

解析:对顶角相等,AG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得23∠∠=,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CH//AG,最后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证明.

【详解】

解:证明:∵12∠=∠(已知)

23∠∠=(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13

CH(A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BCH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A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知识,灵活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5°或135°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MF与∠AEM和∠CFM的关系,然后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1,

过作,

,,

同理可得,

由折叠可

解析:45°或135°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MF与∠AEM和∠CFM的关系,然后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1,

MN AB,

过M作//

AB CD,

//

∴,

AB CD NM

////

AEM EMN ∴∠=∠,NMF MFC ∠=∠,

90EMF ∠=?,

90AEM CFM ∴∠+∠=?,

同理可得P AEP CFP ∠=∠+∠, 由折叠可得:12AEP PEM AEM ∠=∠=∠,12

PFC PFM CFM ∠=∠=∠, 1()452

P AEM CFM ∴∠=∠+∠=?, 如图2,

过M 作//MN AB ,

//AB CD , ////AB CD NM ∴,

180AEM EMN ∴∠+∠=?,180NMF MFC ∠+∠=?,

360AEM EMF CFM ∴∠+∠+∠=?,

90EMF ∠=?,

36090270AEM CFM ∴∠+∠=?-?=?,

由折叠可得:12AEP PEM AEM ∠=∠=∠,12

PFC PFM CFM ∠=∠=∠, 12701352

P ∴∠=??=?, 综上所述:EPF ∠的度数为45?或135?,

故答案为:45°或13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出∠EPF 的度数.

14.90°

【分析】

根据AB∥CF,可得出∠B 和∠BCF 的关系,根据CF∥DE,可得出∠FED 和∠D 的关系,合并即可得出∠D―∠B 的大小

【详解】

∵AB∥CF,∴∠B=∠BCF

∵CF∥DE

∴∠

解析:90°

【分析】

根据AB∥CF,可得出∠B和∠BCF的关系,根据CF∥DE,可得出∠FED和∠D的关系,合并即可得出∠D―∠B的大小

【详解】

∵AB∥CF,∴∠B=∠BCF

∵CF∥DE

∴∠FCD+∠D=180°

∴∠FCD+∠D-∠B=180°-∠BCF,化简得:∠D-∠B=180°-(∠BCF+∠FCD)

∵∠BCD=90°,∴∠BCF+∠FCD=90°

∴∠D―∠B=90°

故答案为:9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将∠BCD分为∠BCF和∠FCD,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度转换.

15.【分析】

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

【详解】

解:分8种情况讨论:

(1)如图1,AD边与OB边平行时,∠BAD=45°;

(2)如图2,

解析:8

【分析】

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

【详解】

解:分8种情况讨论:

(1)如图1,AD边与OB边平行时,∠BAD=45°;

(2)如图2,当AC边与OB平行时,∠BAD=90°+45°=135°;

(3)如图3,DC边与AB边平行时,∠BAD=60°+90°=150°,

(4)如图4,DC边与OB边平行时,∠BAD=135°+30°=165°,

(5)如图5,DC边与OB边平行时,∠BAD=45°﹣30°=15°;

(6)如图6,DC边与AO边平行时,∠BAD=15°+90°=105°

(7)如图7,DC边与AB边平行时,∠BAD=30°,

(8)如图8,DC边与AO边平行时,∠BAD=30°+45°=75°;

综上所述:∠BAD的所有可能的值为:15°,30°,45°,75°,105°,135°,150°,165°.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示意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4

【分析】

到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平行且与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在与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平行,且到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

【详解】

解:

解析:4

【分析】

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M 在与2l 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到2l 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

【详解】

解:到1l 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 平行且与1l 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

到2l 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 平行且与2l 的距离是1的两条直线上;

以上四条直线有四个交点,故“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4个.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7.70°

【解析】

【分析】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根据,因与互为邻补角,则+=180°,从而求出∠BOD 的大小.

【详解】

∵OE 平

解析:70°

【解析】

【分析】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根据2COB EOB ∠=∠,因AOC ∠与COB ∠互为邻补角,则

AOC ∠+COB ∠=180°,从而求出∠BOD 的大小.

【详解】

∵OE 平分∠COB ,

∴∠COB=2∠EOB (角平分线的定义),

∵∠EOB=55°,

∴∠COB=110°,

∵AOC ∠+COB ∠=180°,

∴∠BOD=180°?110°=70°.

故答案是:7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邻补角互补.

18.【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A2B1=A1B1-A1A2=6-

5=1,进而求出AB1和AB2的长,然后根据所求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得出ABn =(n+1)×5+1求出n即

解析:【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A2B1=A1B1-A1A2=6-5=1,进而求出AB1和AB2的长,然后根据所求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得出AB n=(n+1)×5+1求出n即可.

解:∵AB=6,第1次平移将矩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1B1C1D1,第2次平移将矩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2B2C2D2…,

∴AA1=5,A1A2=5,A2B1=A1B1?A1A2=6?5=1,

∴AB1=AA1+A1A2+A2B1=5+5+1=11=2×5+1,

∴AB2的长为:5+5+6=16=3×5+1;

……

∴AB n=(n+1)×5+1=2016,

解得:n=402.

故答案为:40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找规律.根据所求出的数字找出其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9.12

【解析】

如图,∵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C是BN的中点,

∴AM=MN,CN=CB,

∴AM+CB=MN+CN=MC=6,

∴AB=AM+MN+CN+CB=(AM+CB)+(MN+CN)

解析:12

【解析】

如图,∵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C是BN的中点,

∴AM=MN,CN=CB,

∴AM+CB=MN+CN=MC=6,

∴AB=AM+MN+CN+CB=(AM+CB)+(MN+CN)=6+6=12(cm).

20.48°

【分析】

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

∵AB∥CD,∠B=75°

解析:48°

【分析】

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EFC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将BE与CD交点记为点F,

∵AB∥CD,∠B=75°,

∴∠EFC=∠B=75°,

又∵∠EFC=∠D+∠E,且∠E=27°,

∴∠D=∠EFC﹣∠E=75°﹣27°=48°,

故答案为:48°.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

三、解答题

21.(1);(2)①∠1+∠2-∠E=180°;②见解析

【分析】

(1)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AEF和∠FEC=∠C,再相加即可;(2)①、②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F+∠1=180°和∠FEC=∠2,从而可得三者之间的关系.

【详解】

解:(1)过点E作EF∥AB,

∴∠A=∠AEF,

∵AB∥CD,

∴EF∥CD,

∴∠FEC=∠C,

∵∠AEC=∠AEF+∠FEC,

∴∠AEC=∠A+∠C;

(2)①∠1+∠2-∠E=180°,

②过点E作EF∥AB,

∴∠AEF+∠1=180°,

∵AB∥CD,

∴EF∥CD,

∴∠FEC=∠2,

即∠CEA+∠AEF=∠2,

∴∠AEF=∠2-∠CEA,

∴∠2-∠CEA+∠1=180°,

即∠1+∠2-∠AEC=1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作辅助线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1) 16; (2) 56; (3)

(1)

1

2

n n+

??

+

??

??

部分

【分析】

(1)根据已知探究的结果可以算出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16部分;

(2)通过已知探究结果,写出一般规律,当直线为n条时,把平面最多分成

1+1+2+3+…+n,求和即可.

【详解】

(1)16;1+1+2+3+4+5.

(2)56.根据表中规律知,当直线条数为10时,把平面最多分成56部分,即1+1+2+3+…+10=56.

(3)当直线条数为n时,把平面最多分成1+1+2+3+…+n=

(1)

1

2

n n+

??

+

??

??

部分.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通过直线分平面探究其中的隐含规律,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解决此题关键是写出和的形式.

23.(1)见详解;(2)见详解;(3)29.5°.

五年级数学培优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培优综合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共10 分) 1.A+5.2=b+6.4 那么() A . a>b B.a<b C. a=b 2.连续自然数a,b,c,…,g,h 一共有()个自然数。 A. h B. h-a +1 C. h-a 3.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是250 () A. 平方厘米 B. 平方分米 C. 平方米 4.画一个长和宽都是整数的长方形,要求面积为24,那么可以画出不同的长方形有()种 A. 3 B. 4 C. 5 D. 6 5.用1、0、3、5 组成()个不含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A. 24 B. 8 C. 18 D. 12 二、填空(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在0.6、20÷3 和0.666 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 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 3.某同学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误将除数32 写成23,所得的商是32,余数是11,正确的商与 余数的和是()。 4.3÷7 的商是一个循环小数,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第2006 个数字是()。 5.在一个面积为10 的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中剪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为()。6.某年的九月份有五个星期天,已知这个月的1 号不是星期天,那么这个月的25 号是星期()7.幼儿园里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 个玩具,就多出2 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 个玩具,就 少12 个玩具,幼儿园里有()个班。 8.一个长方形若长增加 2 厘米,面积就增加10 平方厘米,若宽减少3 厘米,面积就减少 18 平方厘 米,原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9.在a÷b=5.....3 中,把a、b 同时扩大3 倍,商是(),余数是()。 10.用3 个大瓶和5 个小瓶可装墨水5.6 千克,用1 个大瓶和3 个小瓶可装墨水2.4 千克。那么 用 2 个大瓶和 1 个小瓶可装墨水(三、计算下面各题(12 分) (1)5×125×5×32 )千克。 (2)89+899+8999+89999+899999 (3)4.27×8.3+42.7×1.9-0.427×2 (4)105.5+〔(40+9.338÷2.3)×0.5-1.53〕÷\u65288X53.6 ÷26.8×0.125) 四、完成下列各题(第1、2、3 小题每题 2 分,第4、5 小题每题 5 分,共16 分) 已知长方形甲的面积为32,长方形乙的面积为20 1.将它们如图1 摆放在桌面上,根据图中条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将它们如图2 摆放在桌面上,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3.将它们如图3 摆放在桌面上,若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为4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 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姓名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第4题图) 4.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 ?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X k B 1 . c o m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 ?? ?? ?? ?B.? ?? ?? ?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 ? )个小方块。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比例 )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比例 ) 一、比例 1.下面各比中与:组成比例的比是()。 A. 3:4 B. 4:3 C. 1:12 【答案】 B 【解析】【解答】:=÷=, 选项A,3:4=3÷4=,≠,不能组成比例; 选项B,4:3=4÷3=,=,能组成比例; 选项C,1:12=1÷12=,≠,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可以求出比值,用前项÷后项=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 和 B. 0.2:10和2:50 C. 和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比列的基本性质,假设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组成比例。 3.与18:15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A. 6:30 B. : C. 0.25 : D. 5:6【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8:15=1.2, A、6:30=0.2,不能组成比例; B、=1.2,能组成比例; C、0.25:=0.75,不能组成比例;

D、5:6=,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计算出每个比的比值,与18:15的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一个比例。 4.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 A. 1∶1000 B. 1∶1500 C. 1∶500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50米=5000厘米,30米=3000厘米,选用1:1000比例尺,在平面图中画出的长是5000÷1000=5厘米,宽是3000÷1000=3厘米,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选用1:1500比例尺,在平面图中画出的长是5000÷1500≈3.3厘米,宽是3000÷1500=2厘米,面积是 3.3×2=6.6平方厘米;选用1:500比例尺,在平面图中画出的长是5000÷500=10厘米,宽是3000÷500=6厘米,面积是10×6=6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求出这个长方形的游泳池的平面图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出面积即可。 5.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内项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最小的质数是2,2的倒数是,所以另一个内项是。 故答案为:。 【分析】在一个比例中,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据此作答即可。 6.在3,15,12,5,9,30,20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9=5:15;3:12=5:20 【解析】【解答】在3,15,12,5,9,30,20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3:9=5:15 、 3:12=5:20 。 故答案为:3:9=5:15 ; 3:12=5:20。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即可解答。 7.把50×4=10×20改写成比例是________.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50:10=20:4;50;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思维训练题10

1、小羊、小鹿和小熊在同一个小水池中饮水。小羊每2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 小鹿每3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小熊每4天到水池边喝一次水。八月一日它们同时在小水池喝水。请问:它们在八月份里有几次是同一天到池边喝水的? 2、汽车站内每隔3分钟发一辆公交车,4分钟发一辆中巴车,现在8:00同时发 车,请问到9:00时共发了几辆汽车?其中有几辆中巴车? 3、小红与爸爸、妈妈绕操场跑步。爸爸跑一圈要用3分钟,妈妈要用4分钟, 小红需要用6分钟。如果小红一家三口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第三次相遇。相遇时,各跑了多少圈? 4、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3 20 米,第二根用去了 4 25 米。哪根铁丝 剩下的长? 5、把长132厘米,宽60厘米,厚36厘米的木料锯成尽可能大的,同样大小的 正方体木块,锯后不能有剩余,能锯成多少块? 6、有一个电子表,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中午12点整, 电子表既响铃又亮灯,请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 7、一次会餐提供三种饮料,餐后统计,三种饮料共用65瓶,平均每2个人饮 用一瓶A饮料,每3人饮用一瓶B饮料,每4人饮用一瓶C饮料,请问参

加会餐的有多少人? 8、有四个小朋友,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四个人的年龄的乘积是 360。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多少岁? 9、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cm,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如图),这时表面积就 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0、一个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的分子是3,把它化成假分数后,分子是15。 这个带分数可能是多少? 11、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少3,变成6 7;分母加上7,又变成 1 2。这个分数原来是多 少? 12、现有语文书42本,数学书112本,外语书70本,现要平均分成若干堆, 每堆中这三种书的数量分别相等,最多可以分成几堆?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一学期培优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卷 (60分钟) 一、填空。(每小题5分,合计70分) 1.简算:89.6×3.68+8.96×63.2= 6666×74-3333×48= 2.五1班有学生60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8人。语、数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这两个兴趣小组都没有参加的有( )人。 3.用20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摆成( )种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4.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6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要用( )分钟。 5.五年级同学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这个方阵共有( )人。 6.小聪是个数学迷,参加全市初中数学竞赛,他的好友问:“这次数学竞赛,你得多少分?获第几名?”小聪说:“我的名次与我的岁数与我的分数连乘积是2910,你猜我的成绩是( )分,名次是第( )名。” 7.有一批砖,每块长45厘米,宽30厘米,至少要用( )块这样的砖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的地面。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和5把锁搞乱了,最多试开( )次就能确定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9.从0、2、3、5、7、8中选出四个数字,排成能被2、3、5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0.一次智力竞赛有20题,规定每答对一题得5分,每答错一题反扣2分。小华答完全部题得了72分。小华答对了( )题。 11.把3÷70化成小数,小数点后面第2012位的数字是( )。 12.父亲比儿子大30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那么今年儿子是 ( )岁。 13.王大妈家里原来有30个鸡蛋,而且还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母鸡。王大妈一天要吃3个鸡蛋,家里的鸡蛋可以连续吃( )天。 14.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上1,分母不变,则分数值为32;如果分母加上1,分子不变,则分数值为21 。原来这个分数是( )。

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3套)

小小学学六六年年级级数数学学培培优优训训练练 一、填空 。 1、在所有分母小于10的真分数中,最接近0.618的是( )。 2、在0.85014这个循环小数中,小数部分的第58位是( )。 3、甲数是24,甲、乙两数最小公倍数是168,最大公约数是4,那么乙数是( )。 4、某铁路上有11个车站,有一个收集火车票的爱好者,收集了这条线路上所有车站发售的通往其它各个车站的火车票,他一共要收集( )张。 5、有浓度为8﹪的盐水200克,需稀释成浓度为5﹪的盐水,需加水( )克。 6、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 , 这三个数的比是 2 1︰ 3 2︰ 6 5,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 7、甲、乙、丙三人共加工1000个零件。甲、乙两人完成数量的比是7︰5,丙比甲少完成 64个零件,乙完成了( )个零件。 8、一个楼梯有7阶,上楼时每次可以跨一阶或两阶。从地面到最上层共有( )种不同的走法。 9、六(1)班男生人数的31 与女生人数的41 共16人,女生人数的31 和男生人数的41 共19人,六(1)班共有( )人。 10、王老师带一些钱去买一种工具书作奖品,这些钱可买8本上册或10本下册,现己买了一本下册书,余下的钱若配套买,还可买( )套这样的工具书。 二、计算下列各题。 11、 12 、 13、 14、 15、 三、解答下列各题。 16、如图3所示,在长方形内已知有三块面积分别为13、35、4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 17、 18、 四、解决问题。 19、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前进、又经过5小时,乙车到达A 地,这时甲车已超过B 地90千米.A, B 两她讲目距多少千米? 20、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5倍,又过几年以后,组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4倍。问父亲今年多少岁? 21、若干人共同做一项工作,后来有5人因工作需要不参加,这样余下的人就得每人各做1天,临开工时,又有8人退出,于是最后余下的人又多做2天。问原来每人做多少天? 22、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全部的52 ,第二天吃了余下的31,第三天吃了又余下的43 ,这时还剩下15千克。食堂运来大米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资料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姓名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第4题图) 4.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X k B 1 . c o m 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B.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A.7 B.8 C.9 D.10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五年级数学培优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培优测试卷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五年级数学等级测试卷 1、简算(7分)12.5×6.7+1.25×21 1、简算(7分) 5.4×3.8-6.5×5.4+2.7×5.4 3、简算(7分)1.25×3.2×0.25 4、简算(7分) 15.48×35-154.8×1.9+15.48×84 5、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5分) 6、16位同学拍集体照,照一次付8.5元(内有底片和4张照片),加洗一张另付1.25元。如果每人要得到一张照片,一共要付()元。(5分) 7、两个数的乘积是2.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 1 10 ,那么积是 ()。(5分) 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44千米,()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遇。再过()小时两车第二次相距 60千米. (6分) 9、自来水公司发布信息:本市居民每月每户用水缴费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5元,作如下调整。

李大叔家本月用水量24.4立方米,他按新的收费标准应缴()元的水费,比原来少 ()元。(6分) 10、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30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8层,还需要()秒。(5分) 11、一列火车共20节,每节长5米,每两节之间相距1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81米长的隧道,需要()分钟。(5分) 12、3333.3×12340-111110×370.2=()(5分) 13、8.90.28.80.28.70.28.10.2 ?+?+?+???+?=()(5分) 14、有这样一列数:0.1、0.3、0.5、0.7、0.9、1.1……这列数的第20个数是()这20个数的和是()。(6分) 15、(1+0.5)+(2+0.5×2)+(3+0.5×3)+…+(11+0.5×11)=()(5分) 16、一个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4倍,就得到5.4;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9倍,就得到8.4,那么这个小数是()。(5分) 17、解决问题(9分) 某校师生开展行军活动,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3小时后学校派通迅员骑自行车走同一条路去传达命令,如果通讯员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追赶队伍,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赶上?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比例).docx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 ( 比例 ) 一、比例 1.下面()能和:4组成比例。 A. 5: 10 B. C. 【答案】C 【解析】【解答】:4=÷4=; 选项 A,5 :10=5 ÷ 10= ,≠ ,不能组成比例; 选项 B,: = ÷ =,≠ ,不能组成比例; 选项 C,: = ÷ =,=,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C。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用前项÷后项 =比值,分别求出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 2.一个零件的高是4mm ,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A. 1: 5 B. 5:1 C. 1: 2 D. 2: 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2cm=20mm ,比例尺: 20: 4=5: 1。 故答案为: B。 【分析】把 2cm 换算成 mm ,然后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成后项是 1 的比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3.下面两种数量不成比例的是()。 A.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 小华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C.圆的半径和 面积 【答案】C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圆的面积=π×半径2,半径和面积不 成比例。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比例的类型,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乘积一定是,成反比例。 4.下列各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是()。

A.和 B. 40: 10 和 1: 4 C. 1.2: 0.4 和: D.:2和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2=, B、40: 10=4, 1:4=0.25,不能组成比例; ,不能组成比例; C、1.2: 0.4=3,,能组成比例; D、 故答案为: , C。 ,不能组成比例。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计算出两个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就能 组成比例。 5.要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A. 1: 50000000 B. :1 5000 C. 5000: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即原来的5000 米,所以比例尺可以选:1: 5000。 故答案为: B。 【分析】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可以选的比例尺是1:几。 米相当于现在的1 6.在3, 15, 12,5, 9, 30, 20 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________、 ________。 【答案】3: 9=5:15;3: 12=5:20 【解析】【解答】在 3, 15, 12, 5, 9, 30, 20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 3 : 9=5:15 、3:12=5: 20 。 故答案为: 3: 9=5: 15 ; 3:12=5: 20。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即可解答。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 5cm ,把它按3: 1 放大后,长和宽分别为 ________cm________ 【答案】24; 15; 9:1 ________cm、 【解析】【解答】解:长:8×3=24( cm),宽:5×3=15( cm),面积之比:(24×15):(8×5) =360:40=9: 1。 故答案为:24; 15;9: 1。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周测培优卷1 拼搭中的摆、添、画的能力检测卷 一、摆一摆,填一填。(每空3分,共24分) 1.一个几何体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小东从它的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在这个几何体中,第4个小正方体应摆在()号正方体的上方。 2.用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正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3.一个用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正面、上面看到的都是,那么摆成这样的几何体至少用()个小正方体,至多用()个小正方体。 4.下列几何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 (1) (2)

5.添一个小正方体,使下面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种摆放方法。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9分) 1.如图,从它们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2.如图,把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右面几何体的前面或后 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变的。() 3.用4个小正方体摆几何体,从正面看是,可以摆出2种几何体。()三、我会选。(每题3分,共12分)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图中符合要求的几何体是()。 2.一个由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些积木块有()个。

A.2B.3C.4D.无法确定 3.如左图,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A.相同B.不相同C.无法确定4.若是从物体正面观察到的图形,则这个物体是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A.3 B.4 C.无法确定 四、我会按要求正确解答。(共43分) 1.我会画。(15分) 画出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2.我会想。(每题7分,共28分) (1)在下图中添加一个相同的正方体(添加的正方体与其他正方体至少 有一个面重合),使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改变,共有几种方法? (2)如图,有甲、乙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这两个立 体图形,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2020年六年级数学培优试题

2020年六年级数学培优试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表示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已知:2△3=2﹣3+4,7△2=7﹣8,3△5=3﹣4+5﹣6+7,…;按此规则,计算: (1)10△3=________. (2)若x△7=2003,则x=________. 【答案】(1)11 (2)2000 【解析】【解答】(1)10△3=10-11+12=11;(2)∵x△7=2003, ∴x-(x+1)+(x+2)-(x+3)+(x+4)-(x+5)+(x+6)=2003, 解得x=2000. 【分析】(1)首先弄清楚定义新运算的计算法则,从题目中给出的例子来看,第一个数表示从整数几开始,后面的数表示几个连续整数相加减,根据发现的运算规则,即可由10△3列出算式,再根据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即可算出答案; (2)根据定义新运算的计算方法,由x△7=2003,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某工厂一周计划每天生产电动车80辆,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人数不同,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表(增加的为正数,减少的为负数): (2)本周总生产量是多少辆?比原计划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多少辆? 【答案】(1)解: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6+5=11辆;(2)解:总产量4+(-1)+2+(-2)+6+(-3)+(-5)+80×7=561辆, 比原计划增加了,增加了561-560=1辆. 【解析】【分析】(1)根据列表得到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是星期五,是(80+6)辆,产量最少的一天是星期日是(80-5)辆,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辆;(2)根据题意总产量是80×7+4+(-1)+2+(-2)+6+(-3)+(-5),找出相反数,再由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求出本周总生产量,得到比原计划增加或减少了的值. 3.下列图表是2017 年某校从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九年级学生中随机调查的10 名男生跑1000 米和 10 名女生跑 800米的成绩.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培优训练

一、填空题(每题10分) 1.找规律填得数。2.5 1.25 0.625 ()0.15625 。 2.巧算:12.34×56.78+876.6×5.678= 。 3.9999×8888÷3333÷2222= 。 4.A*B表示A×3-B÷2那么(10*6)*8应是。 5、请你用5个5和恰当的运算符号及括号组成一道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这个算式是()。 6.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4个,就多出12个,每个小朋友6个,就少12个,共有苹果()个。 7.五年级一班48个同学集体合影。定价是24.5元,给4张相片。另外加印是每张2.3元。 全班每人一张,再送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5张,一共要付()元。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8把钥匙和8把锁,最多要试验()次就能配要全部的钥匙和锁。 9.两个数之和是25,这两个数相乘的积最大是()。 10.下面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请你将算式中的汉字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欢欢×喜喜+迎奥运=2008 欢=()、喜=()、迎=()、奥=()、运=()11.2005年12月8日是星期四。请你推算出2006年6月1日是星期()。1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共用了3分钟,这座桥长()米。 二、请你设计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周长是12厘米的不同的图形。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把它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画在下面。(设计出四种方案得10分)

1.巧算:11×40+8×11+39×48= 64+792×8= 99999×7+11111×37= 2.某班共买来66本课外书,把它们分别放在书架上,每次摆放都是上面一层比下一层多放一本书,则至多要放()层。 3.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比减数多1998,差比减数小56,被减数是()。4.两个数的和是91,小玲在抄题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丢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7,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5.如果规定a*b=2×a+b,其中a、b表示两个自然数,那么(2*4)*3=()。6.七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43,中间数是()。 7.已知2006年10月4日是星期三,这2007年1月1日是星期()。8.果品店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成什锦糖出售,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分别为14元、10元、和8元。买1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元。 9.小勇家离学校450米,早晨上学,小勇每分钟走75米,下午放学回家时每分钟走50米,小勇上学和回家平均每分钟走()千米。 10.在一块正方形草地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32盏,这块草地四周共装彩灯()盏。 11.有二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是7人,这个中空方阵共有()人。12.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人,一共有()棵树。 13.学校把若干本练习本奖给一批三好学生,每人9本少15本,每人7本则少7少本,三好学生有()人,练习本有()本。 14.父亲今年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10年后,父子共60岁,那么父亲是()岁,儿子()岁。 15.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钟后,爸爸骑自行车去追,每分钟骑375米,那么爸爸出发()岁分钟后能追上小明。 16.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820米长的大桥,需要()岁分钟。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培优试卷

强化练习一 一、填空题 1、 3.15小时 = ( ) 小时 ( ) 分。 2、把8米绳子平均剪成5段,2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3、甲车间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多13 ,男职工与全车间人数的比是( )。 4、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1)班, 平均每人可分得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 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得( )。 二、选择题 1、把10克盐放入4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①25 ②20% ③10% ④30% 2、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有25人,比全班人数的35 还多1人,计算全班人数的正确列式是( )。 ①(25-1)÷35 ②25×35 +1 ③25÷35 -1 ④ (25-1) ×35 3、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为11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11 6,那么(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两段一样长 d 、以上都不对 三、计算题 1. 114×7.3+3.7×1.25-1.25 2. 1920+2930+4142+5556+7172 4、定义新运算:已知21△3=21×31×41,91△2=91×101。 求21△4-3 1△4的值

四、解决问题 1.一辆长途客车,中途有31的乘客下车,又有12人上车,这时车上的乘客是原来的4 3。这辆长途客车上原有乘客多少人? 2、租用汽车从甲地运92吨化肥到乙地,已知载重8吨的大车每辆每趟运费300元,载重3吨的 小车每辆每趟运费135元,请你设计一个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运费是多少元? 3﹑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4多6页,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25 少2页,第三天读完剩下的17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运送一批货,第一天运了总数的13 ,第二天运了9吨,这时已运的与剩下的吨数比是7:5,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5、小丽和小明各自要折叠同样多的纸鹤,当小丽完成自己的任务的8 5时,小明完成了135只;当小丽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小明仅完成自己任务的9 8,小明要折叠多少只纸鹤?(假设两人折叠时的速度始终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共四套) 1 1、五年级两个班捐款。一班36人,共捐126元;二班43 人,平均每人捐1. 6元。全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全年级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2、小华语文、数学测验平均分是90分,英语96分,他这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 3、小王骑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人甲地到相距150千米的乙地去,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人乙地返回甲地。求他来回的平均速度。 4、小明某次测试成绩如下:语文、数学和自然平均90分,数学和自然平均9 4分,他语文得了多少分? 5、一个正方体铁块棱长4分米,把它段成一个长5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钢材,这根钢材有多高? 6、一段方钢,长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和正方形。已知1立方厘米钢重6克,这段方钢一共重多少千克?

7、一种油桶,底面是边长2.5分米的正方形,高3.6分米。把这样的一桶油注入容积是750毫升的瓶子里,可以装多少瓶? 8、把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三个同样长方体用彩纸包起来,至少要彩纸多少平均厘米? 9、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底面是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高6分米。做这个长方体铁盒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铁盒能装多少升水?10、一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横截面是边长9厘米正方形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把一个长12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锯多少块? 12、一个透明的长方体容器,里面装着水,从里面量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4厘米、8厘米,水深6厘米。如把长方体的右侧面作为底面,放在桌面上,水深多少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应用题库

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应 用题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小学培优综合训练(一) 1、一盒棋子,4个4个数,余3个,6个6个数余5个,15个15个数,余14个,这盒棋子在150——200个之间,这盒棋子有几个? 3、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考试中,有14人得满分,在第二次考试中有12人得满分,两次都没得满分的有31人,两次都得满分的有几人? 5、一个长方体的水箱,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里面装有高22.5厘米的水,今把底面积是55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条插入箱中,铁条未完全没入,水也不溢出,这时水深几厘米? 、 9、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37这个两位数可能会是多少? 五年级培优综合练习题二 13、李明早晨去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加快15米,则可提前2分钟求李明家离学校多少米? 14、有大小油瓶70个,大瓶可装油4千克,小瓶每个可装油2千克,今有240千克油,需要准备大小瓶各几个? 16、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30千米,从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0千米,求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17、甲乙丙三人的年龄之和是64岁,乙丙丁三人的年龄之和是36岁,甲丁的年龄之和是乙丙年龄和的2倍,那么他们四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再相距69千米? 20、商店以每双65元购进一批运动鞋,并以每双74元的价格卖出当剩下5双时,除成本外,还获利440元,,商店购进运动鞋鞋多少双?21、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质数,正面和底面面积之和是156平方厘米,这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3、某年的5月里有5个星期六,4个星期日,则这年的5月1日星期几? 2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按原速度前进,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4小时后又在离A地50千米处再次相遇,求A、B两地相距和甲、乙两车的速度?五年级培优综合练习题三 (25)五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是55440这五个自然数 是、、、和。 (26)两个自然数的积是5766它们最大公约数是31,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或和。 (27)A B=8……1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和463,A= B= 。 (28)57、96、148被某一整除,余数相同,而且不为零,,求用这个数除284,余数,商。

五年级数学培优试卷新

五年级数学培优试题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1. 计算 9.8+99.8+999.8+9999.8+99999.8=_____. 2. 计算 1.250.32 2.5=_____. 3. 四位数“3AA1”是9的倍数;那么A=_____. 4 42□28□是99的倍数;这个数除以99所得的商是_____. 5. 在下式样□中分别填入三个质数;使等式成立. □+□+□=50 6. 如果自然数有四个不同的质因数;那么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_____. 7. 张师傅以1元钱3个苹果的价格买苹果若干个;又以2元钱5个苹果的价格将这些苹果卖出;如果他要赚得10元钱利润;那么他必须卖出苹果_____个. 8.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 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_____粒. 9. 3145368765987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_____. 10. 从7开始;把7的倍数依次写下去;一直写到994成为一个很大的 数:71421……987994.这个数是_____位数. 11. 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一起排队出操;如果9人排一行;多出一个人;如果 10人排一行;同样多出一个人.这两个班最少共有_____人. 12. 有一筐鸡蛋;当两个两个取、三个三个取、四个四个取、五个五个取时; 筐内最后都是剩一个鸡蛋;当七个七个取出时;筐里最后一个也不剩.已知筐里的鸡蛋不足400个;那么筐内原来共有_____个鸡蛋. 2;二人13. 甲、乙二人分别从B A,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 3 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地、乙到A地后都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 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B A,两地相距()千米. 14.甲、乙两人在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起点跑出1分钟时;乙从起点同向跑出;从这时起甲用5分钟赶上乙.乙每分钟跑()米。 15.五年级三班的三位同学小明、李平和王小华三人拿同样多的钱一起到育兴商 场去买精装笔记本;买回来后;小明和李平分别比王小华多拿了6本;这样小明和李平都还要再给王小华12元;请问每本笔记本()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试卷含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某儿童服装店老板以32元的价格买进3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不完全相同,若以45元为标准,将超过的钱数记为正,不足的钱数记为负,记录结果如下表: 售出件数763545 售价(元)+2+2+10﹣1﹣2 【答案】解:由题意可得,该服装店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的钱数为: (45-32)×30+[7×2+6×2+3×1+5×0+4×(-1)+5×(-2)] =13×30+[14+12+3+(-4)+(-10)] =390+15 =405(元), 即该服装店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了405元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计算售出件数与售价积的和,再以45元为标准32元的价格买进30件,求出差价,计算即可. 2.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均为正,向下向左走均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到A记为:B→A(﹣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 (1)图中A→C(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1,﹣2); (2)若这只甲虫从A处去甲虫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的位置; (3)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 (4)若图中另有两个格点M、N,且M→A(3﹣a,b﹣4),M→N(5﹣a,b﹣2),则N→A应记为什么? 【答案】(1)+3;+4;+2;0;D (2)解:P点位置如图1所示;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经典41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及答案 1、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5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 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32-X)。 3X+(32-X)×5=122 3X+160-5X=122 2X=38 X=19 32-X=32-19=13 答:甲数是19,乙数是13。 2、弟弟有钱17 元,哥哥有钱25 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解:设哥哥给弟弟X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25-X)×2=17+X 50-2X=17+X 3X=33 X=11 答:哥哥给弟弟11 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 倍。 3、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 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 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问: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各是多少? 1+1=2 1+2=3

解:设原来短绳长X 分米,长绳长2X 分米。 (X-6)×3=2X-6 3X-18=2X-6 X=12 2X=2×12=24 答:原来短绳长12 分米,长绳长24 分米。 4、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 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 倍,大、中、小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设小筐装苹果X 千克。 4X=2X+16 2X=16 X=8 8×2=16(千克) 8×4=32(千克) 答:小筐装苹果8 千克,中筐装苹果16 千克,大筐装苹果32 千克。5、30 枚硬币,由2 分和5 分组成,共值9 角9 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9 角9 分=99 分 解:设2 分硬币有X 枚,5 分硬币有(30-X)枚。 2X+5×(30-X)=99 2X+150-5X=99 3X=51 X=17 30-X=30-17=13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练习卷B版

五年级下册开学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 14分 1、下面最接近0的数是()。 A、0.09 B、0.99 C、0.099 2、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形状相同 B、面积相同 C、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4、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1 B、30 C、14 5、下面三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甲:乙:丙: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6、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是10cm和6cm,其中一条高是9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45 B、90 C、54 D、54或90 7、一个三角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A、扩大6倍 B、缩小2倍 C、面积不变 D、扩大3倍 二、填空18分 1、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它的近似数是34亿,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2、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位数省略。 3、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不能去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0平方厘米,底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米,比下底短2米,高和上底一样长,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6、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30厘米,高2分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米,是高的3倍,它的面积是 ()公顷。 8、一个直角梯形,上底如果延长5厘米,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这样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原来梯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9、4分米6厘米=()米, 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0.3公顷=()平方米 60公顷= ()平方千米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12厘米、16厘米和2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3.4,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1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0.2平方米,底是6分米,高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