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普医疗未来发展与规划

乐普医疗未来发展与规划

乐普医疗未来发展与规划
乐普医疗未来发展与规划

乐普医疗未来发展与规划

本公司声明:在上市后将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公司发展规划实施和发展目标实现的情况。

一、业务发展目标及战略

本公司将以本次发行新股和上市为契机,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继续保持公司在药物支架系列和先心封堵器系列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先地位;牵引心脏介入相关产品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一)发展目标

基于对以心脏病介入诊疗市场为核心的高端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公司的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和经营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2010年~2012年)的发展目标:未来3年年均增长20%~25%,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9-10亿元;将乐普医疗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髙技术、高疗效、高性价比"的高端介入医疗器械及诊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根据这一发展目标,本公司制定下面四个分目标。

1、依靠公司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化应用能力,不断研发、推出药物支架、封堵器新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线,巩固发展公司在国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封堵器等产品线的领导地位。

2、以冠状动脉介入产品相关技术和营销网络为基础,以IPO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心脏介入相关产品,球囊导管、造影导管、指引导管、鞘管、介入导丝等介入配件的规模产业化,并占据与药物支架相匹配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导地位。

3、通过公司核心产品药物支架的品牌及营销网络的影响力,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兼并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向相近的其他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及诊疗设备领域(如电生理导管、心脏瓣膜、介入用专有中小型设备)渗透,并努力在新进入的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4、通过对核心研发能力、研发组织模式的持续提升,以及对市场营销能力的不断延展和企业品牌经营,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经营的经营模式,实现公司自主品牌和OEM出口战略,同时将"乐普"品牌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品牌。(二)发展战略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公司制定了如下发展战略要点:

1、技术创新研发战略

公司依托军工科研优势,坚持以"生产销售一代、研制注册一代、预先研究一代"的思想推进研发工作,通过"准确、领先、快速"的六字方针和高效的管理体系与人才团队,逐步实现了在心脏介入治疗产品与技术上从跟跑到领跑的转换,是使公司在近几年实现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在未来三年,公司仍将保持持续研发投入,以药物支架、封堵器为研发核心,以电生理导管、心脏瓣膜以及球囊扩张导管等介入辅助器械为重点,进而保证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领战略制高点。

2、产品发展战略

以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和先心封堵器市场拓展为牵引,依托药物支架强大的销售网络平台,积极开发和产业化球囊扩张导管、介入导丝、鞘管、介入配件等冠心病介入治疗辅助器械配套产品,实现公司冠心病介入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及规模化,大幅提升公司在冠心病介入产品领域的综合研发水平、生产规模和营销能力,使公司在国内冠心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内处于整体领先地位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资本战略

公司的产品经营实力已有一定基础,开始从单纯产品经营,正逐步跨入以产品经营带动资本经营,又以资本经营促进产品经营的轨道。公司将在现有产品经营基础上,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通过IPO上市,做强做大现有产品经营业绩,加大资本经营力度,实现低成本扩张战略。即通过收购兼并心脏病相关介入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企业,逐步实现公司产品的多元化,并在新进入的领域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4、市场战略

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具有专业性较高、销售地域较广等特点,因此行业内公司大多采用经销商经销模式向医院销售。但由于我国介入医疗器械经销商的销售体系建设仅有几年的历史,具有经营资格、一定专业服务能力的经销商已经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在未来的公司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利用药物支架形成强大的销售网络平台,一方面加强、完善自身渠道建设,另一方面开展多元化产品营销,即强力开拓心脏病高端介入诊疗器械市场,在保证自有产品国内稳定销售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拓代理销售市场,争取代理国外相关高端品牌产品(目前已是美国Ev3公司外周介入产品、美国LightLab公司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瑞士Acrostak公司耐高压球囊等产品的中国境内总经销商),逐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发,拓展市场。

5、出口战略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介入医疗器械企业成长速度与空间将逐渐缩小。如何利用国外市场,打开出口渠道,是未来企业经济新增长点重要的途径之一。随着公司核心产品药物支架产品和其他介入配套产品(鞘管、导管、导丝等)技术的突破,并通过IPO产能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上述相关产品的规模化和市场化。与国外厂商相比,本公司生产产品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为公司实现国外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在未来三年将以IPO项目为依托,通过销售自主品牌、代理OEM以及与国外合作等途径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二、拟定上述规划所依据的假定条件

1、国家及地方的现行法律、法规等无重大改变;

2、公司所处行业的监管政策未发生重大不利改变;

3、公司本次股票发行取得成功,募集资金及时到位,计划投资项目能够顺利完工并投产;

4、公司执行的财务、税收政策无重大改变;

5、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及不可预见因素而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三、实施上述规划面临的主要困难

1、核心产品产能不能适应市场增长要求

近年来国内药物支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公司为适应市场需要,通过扩充生产关键设备及租赁增加生产车间面积,使公司2008年药物支架系统产能提高至7万套,在生产工人轮班、生产设备超负荷运作条件下,最终实现药物支架系统产量8.2万套。经测算,2008年公司实际产量超过设计产能17.14%。根据市场预测,未来3-5年我国支架系统需求仍将保持30%年复合增长率。因此,抓紧建设支架系统核心产品产能是乐普医疗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研发条件严重不足

介入医疗器械是一个新兴的、正在高速成长的高科技行业,它的突出特点首先是以工程、医疗、材料等多专业跨专业的结合;同时也以全球市场为背景,由少数公司垄断控制核心技术为特征。近年来,乐普医疗等国内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动权。但是,乐普医疗目前的科研试验测试条件起点低,配套差,难以满足新型支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需要,迫使公司将大量关键技术研究和基础性测试委托第三方

的科研机构进行,使公司对关键核心技术掌控出现空档,存在周期长、协调难度大且具体研发人员无法亲自参与等问题。同时,由于公司缺乏产品工程测试条件,新产品研发被迫以产品生产贡献测试。上述状况大大制约了公司多项研发工作的开展。只有尽快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产品研发中心,全面有效地推进公司在研产品和预先研究的各项工作,才能保障公司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真正建设中国介入医疗产业。

3、急需突破介入辅助/配套产品规模化生产

本世纪以来,随着支架、药物支架、封堵器等心脏介入产品市场需求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介入医疗辅助/配套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按介入核心产品销售价40%的配比关系,未来我国辅助/配套产品将是介入医疗产业又一新生市场。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上述辅助/配套产品仍由国外厂家垄断。近年来,乐普医疗在积极研发支架等核心产品的同时,加大了导管、导丝、鞘管等关键辅助/配套产品的研发工作,取得国家多项生产许可证,并实现批量/小批量生产,如PCTA球囊扩张导管、药物中心静脉导管、鞘管等,为全面实现介入医疗辅助/配套产品国产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公司拓展提供了机遇。

4、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公司已有员工500多人,设有营销中心、产品研发工程中心等重要职能机构;下设6个子公司,分布北京昌平、丰台、顺义及上海等地;产品涉及支架、导管、封堵器及医疗设备等多种医疗产品。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管理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公司面对产能、产量不断拓展的形势,实施了正确有效管理,提高了公司管理层、董事会的管理能力。今后三年,公司的产能、产量拓展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整体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的有效正常运行。

5、高端人力资源不足

根据公司对未来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的预判和业务发展目标,未来几年介入医疗器械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公司上市融资的完成,生产经营规模将迅速扩大,必然对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各类高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公司亟需通过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人才两种途径,确保培养和引进各类高技术人才,尤其要十分重视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研发、营销和管理人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三年发展目标。

四、实施上述规划拟采用的策略

1、技术创新和保障策略

公司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研发战略,始终把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密切跟踪国际医疗器械行业最新动态,以保持技术研发的先进性。与此同时,公司还要遵循产品的研发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因此,公司始终坚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强调研发的全员参与。在研发过程中积极倾听医生、患者的临床需求,合理运用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充分吸收核心医生的原创思想,强化营销人员直接参与新产品立项和研制,从而形成具备原创概念和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

在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是公司研发的核心任务。公司将围绕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继续坚持"生产一代、注册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整体研发布局,计划未来两年内完成无载体药物支架和分叉药物支架的注册上市;三至五年内完成钴基合金可降解药物支架、抗体药物联合支架、变径球囊导管、电生理导管等新产品的研发、注册、生产并投放市

场。

为确保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使其持续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公司将在以下方面加强投入和建设:

(1)依托公司现有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增强公司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力开展新产品的工艺创新和工程转化。到2011 年,力争研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8-10%左右。

(2)持续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介入医疗产品科研测试设备,升级改造现有支架系统、介入导管、导丝等核心介入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并为新研发产品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测试条件和工程化应用技术平台。

(3)坚持"产、学、研、医"的研发模式,在"准确、领先、快速"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以前沿介入医疗器械为核心技术方向的产品为重点突破口,培养和组建一支医疗器械研发核心团队,增强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最终建成国家级的介入医疗产品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

(4)在加大国内专利的申请和保护的同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更全面的专利保护。

2、产业发展策略

公司将以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系统的发展为牵引,以现有的医用精密导管产品的制造技术、支架平台设计技术、支架制造技术、医用医疗器械表面涂膜技术、医疗器械检验技术平台、封堵器技术开发平台等专有技术平台为基础,抓紧进行药物支架和配套球囊导管的扩能建设,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积极推动纳米微孔无载体药物支架和分叉药物支架的上市,以保障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快速稳定的成长。积极发展冠状动脉介入辅助器械等配套产品,包括导丝、导管和配件的产业化,实现公司在国内冠脉介入市场经营和产业规模的整体领先地位。

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还将通过并购进一步整合心脏病相关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为公司产业的多元化奠定基础,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生产保障策略

目前,公司正从小批量、以研发为主导的小型创业公司快速成长为规模化生产与研发并举的科技产业公司,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将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公司生产管理体系:(1)提高核心产品和配套产品生产基础设施、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生产供应的及时性和高效率;同时理顺生产工艺流程,鼓励工艺创新,加强工艺验证和关键工序控制,确保产品生产有效性、安全性。

(2)依靠网络资源,建立内部快速物流流通渠道,搭建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和客户信息管理平台,为公司生产决策、产品质量改进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3)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生产安全有序。

4、质量保障策略

(1)根据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GMP)的要求不断完善质量运行体系平台,切实强化产品质量控制,确保所有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完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检验,并通过管理评审、过程评审、内部审核等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3)通过产品研制、工艺研究、检验监控、设备运行与维护、环境维护、顾客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不良事件的监测等具体实施环节,持续细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内涵。

5、市场营销策略

公司拟在上海等12个大中城市投资建立营销分部,配置办公、物流分区管理系统及专业培训设备,建设PCI模拟培训中心。通过建设营销网络,一方面打造先进的市场营销网络系统,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市场管理能力,有效地掌握和影响市场,成为介入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市场主导型企业,巩固企业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培训中心,扩大宣传、培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持续不断地普及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并向广大低收入人群、患者和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中小型医院倾斜,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并获得专业技术服务。

(1)结合公司核心产品结构和市场特点,进一步建设完善高效的全国产品营销网络,提高网络销售能力;继续加大产品服务优势,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迅速提升公司核心产品的专业形象。

(2)借助强大的药物支架销售平台,依托冠心病介入治疗辅助器械等配套产品的质量价格优势,强力开拓配套产品市场销售;同时大力推进血管介入产品代理销售市场,重点推广国际知名品牌器械及诊疗设备。

(3)推行"蓝海战略",与中小医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建立介入治疗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提供整套介入临床治疗解决方案,开展血管造影机等诊疗设备及核心、配套产品的营销。

(4)启动海外市场营销工作,重点开展介入核心产品出口新兴人口大国市场;同时推动重症监护产品、介入配件及医用组件开展与欧美医疗器械企业的OEM外包业务。

(5)与经销商全面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机制,通过技术培训、市场服务等措施给予经销商经营支持,提高其对公司的忠诚度,以保证整体销售目标的实现。

6、对外合作策略

公司将积极与国外专业医疗器械企业合作,使公司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能够通过国外合作伙伴的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进行销售,也可通过合作的模式为国外医疗器械合作伙伴提供委托加工服务。

公司将加大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国际化专利保护力度,在条件成熟时,与国外企业合作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化。

为有效提高技术研发效率,降低技术研发风险,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优势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积极与国际、国内专业技术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联合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先进企业,开展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合作,从而显著提升公司的技术和产业竞争实力。

7、管理及风险控制策略

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各项管理工作都将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公司将进一步制订更高的工作标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的企业运营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为适应当前及未来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的变化,确保公司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生产质量、财务收支等活动的有效平稳运行,公司将不断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努力提高公司运行管理的风险控制水平能力。

8、人才引进策略

公司始终把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优化配置作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将迅速扩大,公司将:

(1)多渠道引进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造就一批优秀的管理骨干。

(2)加强一线专业的生产操作人员和技术工艺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生产技能,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生产操作能手,为公司未来的产业扩张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加强技术营销的培训力度,把营销和技术创新相融合,大幅提升营销团队的技术营销能力。

(4)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吸引和留住人才。9、融资策略公司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融资和投资功能,重视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本次股票发行上市完成后,公司首先将集中精力做好募集资金项目的建设,努力以规范的运作、科学的管理创造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给股东以丰厚的回报。同时,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实际和资金需求,科学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功能进行股权融资方式融资,或发行债券、利用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方式融资,以保持公司健康合理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上述业务发展规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上述发展规划的实施既是公司现有业务发展的基础,又是现有业务提升与拓展的关键。通过上述计划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公司核心产品和介入器械配套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有效地提升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持续扩大公司的产业规模、收入盈利能力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一)本公司现有业务是业务发展计划的基础

公司成立十年来,始终坚持科研投入和创新,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生产,通过组织强大的技术营销队伍,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在近几年来,公司实现了高速发展,从2005年至2008年,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实现超过100%和20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08年实现销售近4亿元人民币。

上述业务发展计划的拟定,是依靠公司多年来创业经验的总结;是根据介入医疗企业行业发展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而制定;是充分利用公司现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研究而制定,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二)本公司业务发展计划是现有业务的拓展与提升

本公司现有业务仍然存在着产品类别相对集中、后续发展资金相对不足、公司规模偏小、人才贮备有限等问题。业务发展计划的实施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一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为公司持续、不断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进一步提升公司现有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以药物支架、封堵器产品为核心,介入导丝和导管为配套产品的介入医疗生产型企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三是有利于通过自主品牌、合作开发、OEM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创造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四是通过资本运作,采取自主研发和收购兼并等方式,使公司向心血管介入相关领域渗透,拓展公司业务的发展;五是引进高素质、多层次复合人才,提高公司运营管理能力,从而确保公司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壮大。

六、本次募集资金的运用对于公司实现上述目标的作用

本次募投资金运用计划是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而制定的,对于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

1、募集资金将为公司的近期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利于快速

提升核心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极大地促进公司开展前沿技术和新产品开研究。主要作用有:

(1)新增支架产品生产能力,为核心产品的市场增长和公司经营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虽然近几年公司为适应支架市场快速增长持续开展了核心产品药物支架生产能力建设,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药物支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的不足一方面对市场营销和经营成长产生了相当的制约作用,同时由于经常加班加点生产,也增大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关键设备的运行风险。本次募集资金重点开展公司核心产品药物支架的产能扩充,对于确保公司核心产品的市场增长和海外市场开拓,提高质量控制能力,降低生产运行风险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2)建设冠心病介入治疗辅助器械等配套产品生产能力,将为公司配套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整体经营高成长奠定基础

2006年-2008年,公司集中力量开展了核心产品药物支架的市场销售和生产能力建设,经营成长几乎全部依靠药物支架产品(约占全部销售收入的95%以上)。虽然2007年建成了自主生产的球囊导管生产线,也主要是满足当时药物支架的生产配套需求。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辅助器械占据了30%的介入治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基本被进口产品所垄断。公司球囊扩张导管、鞘管、PTCA导丝、造影导管、药物导管等配套产品虽然取得产品注册证,但由于基本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仅依靠外购配件或OEM形式少量投放市场,市场营销受到很大限制,到目前为止,配套产品还未真正大批量生产,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偏低。

公司现已陆续研发并升级改造了现有配套产品,球囊扩张导管生产能力基本匹配现有支架生产能力,而鞘管、PTCA导丝、造影导管、药物导管已全面实现小批量自主生产,经过大量工艺验证和试验测试,配套产品的生产工艺日趋成熟,产品性能和质量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本次募集资金投入建设鞘管、PTCA导丝、造影导管、球囊扩张导管、药物导管生产能力,将极大提升配套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形成冠心病介入治疗系列产品产业规模,对于保障公司配套产品市场增长和海外市场开拓,确保公司经营高成长和降低经营风险将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3)建设介入器械产品研发工程中心,将极大增强公司高端高技术器械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虽然公司逐步完成了心脏病高端介入器械的产品研发布局,搭建了以支架结构设计为代表的七个专有技术平台,为公司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国外著名介入器械公司相比,目前公司在前沿技术研究、工程化应用以及检测分析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在研发手段上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缺乏先进完备的实验室分析检测手段和工程试制条件,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产品的工程转化和产业化也受到很大影响,使得公司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本次部分募集资金建设心脏病介入器械产品研发工程中心,将以现有技术平台为基础,装备世界一流的科学仪器及检测设备,大幅缩小与国外企业在研发和检测手段上的差距,不仅能够迅速满足公司新研发高技术产品对前沿技术研究手段的迫切需要,有力保障新研发和工程转化项目的高效顺利开展,而且可大大提升公司的产品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亦可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到公司开展先进技术和前沿科学研究,持续提高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本次发行上市为公司成功搭建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为后续的成长扩张提

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和更多的购并工具选择。

3、本次上市亦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增强本公司对

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公司的人才竞争优势,为实现上述业务发展目标

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4、公司上市还将推动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为上述业务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发行人主营业务及其变化情况

(一)主营业务概况

本公司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和先心病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为数较少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PTCA球囊扩张导管、先心病封堵器、导丝及其他介入产品等。

本公司主导产品"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现已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医院,200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5.8%。自2005年上市至2009年6月,该产品已累计销售近21万套,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形状主要产品"先心封堵器",200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5%,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该产品已累计销售0.52万套,累计销售收入2,327.49万元。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9项,拥有北京药监局颁发的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项,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拥有国家批准的专利36项,待批准的有30项(其中4项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形状拥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项,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专利有8项;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地和协拥有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7项,北京市药监局颁发的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项,正在申请待批准的国家专利4项。

(二)主营业务变化情况

公司设立以来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冠状动脉支架、球囊导管等主营业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

2000年,公司在国内首家获得冠状动脉支架输送系统产品注册证,随后公司产品开始进入市场。

2002年,公司根据国内外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启动了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系统的研发工作。经过全体员工3年多的共同努力,公司研发的"血管内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于2005年11月成功获得产品注册证并上市销售,使公司成为国内较早拥有冠状动脉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该产品已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2007年,公司自主批量生产球囊导管的投产工作获得成功,具备了为冠脉支架系统所配套球囊导管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使公司成为国内为数极少的具备自主技术批量生产加工PTCA球囊扩张导管的企业,改变了公司过去依靠OEM为支架系统提供配套输送系统的窘境。

2008年,公司完成全资收购天地和协(导管、导丝、鞘管等配套器械或介入配件)、上海形状(先心介入封堵器)和上海形记,并增资北京卫金帆(血管造影机),为完善公司介入医疗产品配套能力、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增强公司市场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更多支持。

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纳米微孔无载体药物支架和分叉药物支架等新一代血管支架产品的研发和产品注册工作。

【2.行业动态】

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所处细分行业为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器械及先心介入医疗器械行业。

(一)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品种繁多,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企业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大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对科技含量要求高、单个产品价值较高,适合小批量生产;中小型基础医疗器械产品对质量要求高、单个产品价值不高,适合大批量生产,比如介入导管、介入导丝等介入医疗配件产品。

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仅为10:1,而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研究设备和基础条件差、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但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仅有一些高精尖产品在逐步国际化,比如冠脉药物支架系统、MRI超声治疗仪等,而且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区,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近几年医疗器械产业年增长率达到13%~15%(同期经济增长约为9%),预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10年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二)行业监管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监管体制

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重点管理的行业之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药监局负责对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下属医疗器械司是国家药监局内设负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起草有关国家标准,拟订和修订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产品的行业标准、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管理目录;负责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和监督管理;负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的管理;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认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检测机构、质量管理

规范评审机构的资格;负责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库的管理;负责对医疗器械注册和质量相关问题的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等;承办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省级药监局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生产、使用实施监督;负责医疗器

械产品的法定标准和产品分类管理的监督实施;负责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审批;负责对企业生产的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III类产品生产质量体系考核;负责

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的审批;负责医疗器械产品不良反应再评价;负责推行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工作。

地方药监局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生产、使用实施每季度一次的日常

监督管理;负责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

由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因而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内

和国外都受到严格的管理。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采取生产许可证与产品注册证制度。

开办第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备案。开办第II类、第II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取得医疗器械产

品生产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医疗器械。生产第I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

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生产第II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生产第III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

注册证书,其中国家对部分第III类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生产第II 类、第III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2、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指出未来生物

领域中重点发展目标之一是加强心血管病治疗的研究。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心脑

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为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微创外科和介

入治疗装备及器械的开发制造。

2007年12月1日经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指出我国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产业。

3、主要行业监管法规与标准

国家药监局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为核心,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医

疗器械生产监督的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我国颁布的有关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如下所示: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2000年发布)

(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2004年发布)

(3)《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2号(2004年发布)

(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2004年发布)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4号

(6)《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简称GMP设计规范)

(7)《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管理规范》

(8)《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点

发展智慧医疗系统对当代医疗的重大意义

发展智慧医疗系统对当代医疗的重大意义 一、当前国内医疗卫生体系现状分析 1.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约有80%的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专家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仅有20%在下级地方医院,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正规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2.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这就加重了一些中心医院以及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医学专家的负担,类似于中心医院等具有先进医学技术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而与之相反的是,地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却不能达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3.医疗效率低下,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由于先进的医疗资源主要都集中在了大城市、大医院,这使得大多数地方群众患病之后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病人只能长途跋涉,选择去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而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还经常性地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的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延误就诊时间,其次也增加了就医困难,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相应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数字医疗革新传统医疗模式 由于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所导致的一系列医疗混乱问题引发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改革需求,整个医疗行业进入了一个革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数字医疗”应运而生,成为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数字医疗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图像传输等高科技的综合手段,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改造和提升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智能化是未来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新方向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365 医疗器械网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也都随之提高。老百姓对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来很多家庭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会 选择购买一些家用医疗器械在家里给自己看病,因此这也保证了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不断发展。 据悉,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家用医疗器械增长明显,过 往五年,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3月27日,国内家用医疗器械连锁企业一一康复之家“掌门人”柏煜接受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对目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及自身企业做出了详尽解析,同时也对未来几年医疗器械发 展格局做岀了展望。 中国经济时报:康复之家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疗器械连锁企业,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快速发展,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柏煜:我认为,这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人口老龄化催生了一个持续五十年高速增长的行业,这使得需求迅速扩大,而且很多商品是刚性需求。其次,连续多年的人均收入高速增长解决了大家的购买力问 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金,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达到这个数字 的地区家用医疗器械的购买会持续快速增长。最后,国民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强化,解决了买不买的意愿问题。同 时,我们通过努力凝聚了这个领域的大批人才,所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近些年来,医疗器械市场空前繁荣,康复之家有打造医疗器械店中的“国美”的计划,现在门店规模如何?目前,企业经营重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柏煜: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康复之家可以说是伴随着这个行业一起成长的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开办了自己的直营店,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我们经营的重心主要集中 在一二线城市,主要以直营店为主,去年也开始和各地强势药店进行店中店合作,未来将形成以直营店和合作店 为主的模式,用更快的速度来迎合行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市场在不断变化,作为零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势必将面临人才、人工、房租等高成本的考验,康复之家将如何应对? 柏煜:这个问题是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既是普遍性的问题,肯定也有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人工成本方面,我们一直鼓励“家人”(康复之家员工的称呼)通过为公司创造价值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强 调靠本事挣钱、凭业绩吃饭的理念。因此,店里经常岀现收银员收入超过财务总监、店员收入超过大区经理的现 象,这方面我们不会吝惜。房租方面,当前没有特别好的办法,除了尽可能租期长一点以夕卜,只能通过扩大销售来提升坪效。 中国经济时报:康复之家曾预计五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连锁机构,十年成为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连锁企业。目前,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柏煜:现在我们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要强化市场领导地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近三年,我们在保证公司各项指标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争取让康复之家品牌深入人心,店铺在全国铺开,在大部分已进入城市争取实现区域冠军的目标。 中国经济时报:《医疗器械科技“十二五"规划》岀台,指岀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作为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康复之家是否将受益?康复之家未来之路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柏煜:这个政策对于销售医用医疗器械的企业是重大利好,对我们家用医疗器械零售企业来说没有太多 的意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家用医疗器械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也就是说只要有医生证明,就可以去政府指定的医疗器械店刷卡购买,由国家埋单。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逐年增强,未来也可以像欧美国家一样,我们的老百姓可以到康复之家等行业内专业门店享受专业服务,同时享受国家医保政策的补贴。也许到那时,家用医疗器械的春天就真正地来了。

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出现了智慧医疗的新型医疗服务方式,本文分析智慧医疗的产生、内涵、功能与作用,探究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智慧医疗;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录 1.智慧医疗概述 (3) 1.1. 智慧医疗的产生 (3) 1.2. 智慧医疗的内涵 (3) 2.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 (4) 2.1. 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4) 2.2. 智慧医疗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3.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 (7) 3.1. 政府参与加强化 (7) 3.2. 应用范围扩大化。 (7) 3.3. 信息共享普遍化 (8) 4.总结 (9)

1.智慧医疗概述 1.1.智慧医疗的产生 “智慧医疗” 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智慧地球” 的提出而出现的。2009 年,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 这一理念,即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物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计算机将其信息予以整合以实现现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IBM 还针对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在内的六大推广领域。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智慧医疗” 脱胎于“智慧地球”。 1.2.智慧医疗的内涵 根据 IBM 公司的相关概念、学术界的观念和我国的具体情形,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和家庭健康服务等基本内容。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概念存在相似性,但是智慧医疗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智能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具体应用的更高阶段。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机遇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机遇

从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过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期间都曾因遇到瓶颈而停滞不前。而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跨过了元年,计算平台、海量数据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助推力,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等级。 数据是医学人工智能的能源,如果没有数据能源就像即使发明了汽车但没有汽油一样,是没办法跑动的。IDC曾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医疗数据总量将达到40万亿GB,是2010年的30倍。数据生成和共享的速度迅速增加,但目前仍有80%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 医疗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机遇 医学人工智能是解决医疗生产力的根本之道。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高速增长、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造就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产业组合丰富、人才储备充分等特点,又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发布的80多条全国性政策以及多条医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都表明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AI研发中心,医学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根据火石创造HSMAP系统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多达139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以及长三角地区。 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国内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从2014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增长的高峰,虽然相较于国外来说发展较晚,但是近三年来的增长非常迅速,创业公司层出不穷。

医疗人工智能产业链与企业图谱 从大的产业链层面来看整个行业的业态,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由于基础算法和计算平台、海量的数据来源还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的基础技术的壁垒较高,往往需要较长期的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因此科技巨头往往偏向于布局底层,而创业公司则往往选择在变现能力强、容易进入的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和药物研发等应用层扎堆。 根据企业的分布情况,可以将产业链中的企业做一个划分。按照治疗前、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及康复阶段,国内外的公司均可分成9个类别,其中语音交互、信息化管理等分类中的公司,它们发挥的作用可能会贯穿整个诊疗过程。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万亿元,是2004年的4.2倍,年复合增长率17.2%。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5.6%,低于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6.7万亿元1规模。 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家还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卫计生委在2014年2月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 (二)医疗服务状况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2012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3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4次。 2013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亿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2.5亿人次(占3.4%)。与2012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0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1亿人次。 2013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

图表2012-2013年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图表2009-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公立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是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政府投入虽然近几年有明显增加,但就维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而言仍显不足。由于政府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无法真正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不能完全补偿公立医院的合理运行成本。所以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具有3个重要的功能,即效率功能、公平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效率功能是指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充分利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资源,降低整体社会资源的消耗;并通过合理的价格激励医疗机构提供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公平功能是指通过对不同收入的人群实行差别定价,促进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经济补偿功能是指通过向病人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费对医疗机构进行经济补偿。 (四)医疗服务模式

2020智慧医疗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年智慧医疗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年

目录 1.智慧医疗行业前景趋势 (5) 1.1人工智能+ 大数据,助力医疗发展 (5) 1.2NB-IoT + 物联网芯片= 移动医疗设备商用 (5) 1.3政策扶持,智能养老产业开始发力 (6) 1.4医药电商竞争,用户体验是关键 (6) 1.5医疗电子元件厂商成长空间大 (7) 1.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7) 1.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1.8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8) 1.9呈现集群化分布 (8) 1.10需求开拓 (9) 2.智慧医疗行业现状 (9) 2.1智慧医疗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9) 2.2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12) 2.3智慧医疗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2) 3.智慧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15) 3.1缺乏专业性人才 (15) 3.2需求层次低 (15) 3.3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16) 3.4互联网+及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16)

3.5高新技术有待突破 (16) 3.6供应链整合度低 (17) 3.7基础工作薄弱 (17) 3.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 3.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 4.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1智慧医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4.2智慧医疗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4.3智慧医疗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智慧医疗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5.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 5.1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分析 (21)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2) 5.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6.智慧医疗产业投资分析 (24) 6.1中国智慧医疗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6.2中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风险 (24)

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以及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的推广尤其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从大城市的社区;第二是从中小城市。因为当在布局一个特别大的城市的时候,整个系统的建立非常麻烦。而通过小的载体来迅速地植入一些创新的要素,它会通过复制来迅速地推广蔓延,会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应,这对我们国家的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带动创新会有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很多国家,创新推广方面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开始进行广泛的示范。日本、韩国、美国也都如此。希望中国在智慧城市的治理和创新上,两个方式并举,通过企业家为主导的推动,小的社区开始推广示范,最后来影响政府和企业家的结合,也影响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这种广泛的结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的创建体系。 在全球智慧城市(FE智慧园区)领域中,我国并不是很弱。299个国家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试点、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技术需求,让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处于先进地位。但是,纵观国际,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标准化委员会,三大标准化组织包括OECD 以及很多国际智慧城市相关标准会议,都有大企业参与的影子,最近GE、IBM等也在美国推动这方面的研究,而我国则多是以大学标准化研究院为主,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在国际上的发声仍然比较弱。 中国的智慧城市,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进程:第一,如何通过企业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二,如何使碎片化的、分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变成一个整合性、综合性的发展模式。第三,如何实现企业的跨界经营和管理,来促进利益的分享。第四,如何完成家庭、社区、就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结合。 中国已经进入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时代,并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智慧城市大发展的浪潮。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活动多样的博览会平台能够承载展示智慧城市规划、阶段性成果、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购买大型科技企业产品等集成功能,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强助力。 即使大数据也只是智慧城市(飞企智慧园区)建设当中所采用的新技术之一,但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周侠打了个比方:假如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人产生智慧的唯一器官是大脑。大脑负责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产生信息,信息是实体化的数据,数据是抽象化的信息。数据是人产生智慧的基础,也是城市产生智慧的基础。城市想要智慧,必须有一个能够产生智慧的“大脑”。城市的“大脑”是将分散、无序、复杂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实现资源化、价值化、智慧化的中枢机构。构建城市“大数据智慧中心(中枢机构)”,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2016年智慧城市的五大发展趋势

2016年智慧城市的五大发展趋势 当下“互联网+”概念、智慧概念正是大热,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涵盖中国制造2025、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大数据、云计算……2016年,随着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诸如西奥科技等企业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我国的智慧城市必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据悉,我国智慧城市将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 一、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互联网企业数量扩容 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层面众多,需要各类厂商携手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 二、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企协同为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政府管理、运营两手抓将极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既可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

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以得到证实,这将是大势所趋。 三、智慧社区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准入证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智慧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的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2016年智慧社区将成为企业业务落地的承载点,智慧社区行业将实现飞速扩展。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快智慧社区行业的布局,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将会随着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和数据沉淀而越演越烈。 四、大数据发掘助力智慧城市体验提升 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云计算正式融入各地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地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成员,如IBM、西奥科技等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2015年,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和商业变现的成功案例明显增多。 五、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将会是信息安全 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投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其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体现。而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智

AI医疗的未来发展

AI医疗的未来发展 医疗AI的顶层建筑不断完善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医疗领域众多场景得以广泛应用,具体在医学影像、临床决策支持、病例分析、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均有体现。 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夯实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消除数据壁垒、畅通共享通道,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产品等。2019年6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点》,为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准入监管提供了实施细则。 但目前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训练数据集质量控制和标注方式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与临床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商业模式不清晰;软件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表示,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的成立,将聚合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坚力量,共同研讨、解决上述难题,推进医学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下一步,医学人工智能委员会将进一步贯彻国家的决策部署,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整合产业链资源,搭建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促进平台。推进跨领域的合作交流与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推动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水平。 二是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标准化工作,建立规范化评测体系。推动医疗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化规范的行程,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医疗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服务的测试验证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良性发展。 三是支撑政府决策,做好部署落实工作。支撑政府主管部门医疗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协助开展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综合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更好地引导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生物医药器械领域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监管、产业带来了新风险与新挑战。 2019年7月,由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清华大学等14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成立,旨在统筹力量建立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领域转化应用。 在成立一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王爱华依次介绍了创新平台近期的成果。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大大的提升。人类对于高水平的医疗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现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慢性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智慧医疗在医疗当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医疗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医疗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生活的保障,它必将成为未来人类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一、智慧医疗的简要概述 现如今我国的医疗管理系统还不完善,病人就医难度大,医疗费用高。很多的大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而社区里的医院却无人问津。这些问题备受人类的关注,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使患者可以节省大量的支付时间,使患者可以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享受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智慧医疗的全面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智慧医疗这项技术在未来当中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与服务,这项技术也极其地先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智慧医疗将会影响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智慧医疗将会成为一个必不可缺的角色,智能医疗可以有效地利用健康知识以及各种关于医疗的资源为患者提供一个更优的规划,从而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我国的智慧医疗是一种新兴起的医疗方式,迄今为止,智慧医疗在我国中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可以借鉴的案例。智慧医疗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的参与度逐渐加强,政府对于智慧医疗产业也是比较看好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地广泛;智慧医疗在存在使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一)政府的参与度逐渐加强 智慧医疗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方式,所以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与法律以及政策还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医疗服务的发展,没有保护病人电子档案的法律。我国已经出台了“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医院信息化在医疗当中的重要地位,这项规划要求医院要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医疗方式的改革,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使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更加地广泛 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智能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地广泛,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可以完全覆盖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婴儿出生、婴儿的家庭探访、儿童的身体健康检查、用户的日常体检、高血压和低血压以及糖尿病病人的探视等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活动。智慧医疗的存在,使互联网技术与医疗相结合,使医学界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智慧医疗的存在,使现在生活中的医疗工作更加地人性化,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服务。 (三)智慧医疗将使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平台的分期搭建,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一定会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智慧医疗这个平台在将来也会成为一个数据处理的平台,可

关于医疗行业集成现状、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介绍

关于医疗行业集成现状、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介绍这些年,安防行业谈得最多的就是系统集成,可到底什么是系统集成?哪些需要集成?集成到什么程度?这在业界也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都是跟着具体的项目需求走,这就造成厂家理解千差万别。真正集成时的问题很多,无法落地。那么对于医疗行业又是如何呢?我们从医疗行业集成现状、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疗系统集成范围什么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指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那么系统集成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需要集成哪些分离的子系统。 说到医疗系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包括PACS系统、EMR系统、LIS系统等一系列医院日常使用的信息化系统。那么这类系统是否是我们的集成对象呢?医院信息系统是为了方便医院内部广大医生、护士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投入使用,但是医院安防系统的目的是确保医院内部人、车、物的安全,给医院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就医环境。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医院信息系统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保密性的特点,与我们的医院安防系统不具有直接关联关系。那么医院内部哪些系统属于需要集成的对象呢? 从建设安防系统的初衷出发,安防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车、物的安全,那么医院哪些系统是用于保障人、车、物安全的呢?首先是视频监控系统,其次是报警系统,另外还有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以上这些系统,都是医院内保处经常使用的系统,但医院内部还有很多系统是供护士站的护士使用,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相关人员、财物的安全,如RFID婴儿防盗系统、药品温湿度监控系统等。这类系统根据最终目的,也是需要集成至安防系统,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对这部分的需求还不够强烈,以后肯定会纳入到医医疗系统集成的范畴中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系统本身不是为了保障安全之用,如远程探视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和专家远程会诊系统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

2020年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智慧医疗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年

目录 1.智慧医疗行业概况及现状 (3) 1.1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6) 1.2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6) 1.3数据安全难保障 (7) 1.4智慧医疗发展遇阻碍 (7) 1.5全国各地纷纷抢滩智慧医疗,热闹非凡 (8) 2.智慧医疗产业存在的问题 (9) 2.1互联网+及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9) 2.2高新技术有待突破 (10) 2.3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10) 3.智慧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 3.1智能医疗与传统医疗的融合将日益紧密 (11) 3.2区块链助力AI大数据的集成与保护 (13) 3.3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 兴技术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化 (14) 4.智慧医疗产业利好不断 (15) 4.1政策支持 (15) 4.2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 (16) 4.3互联网+智慧医疗 (16) 5.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前景 (17) 5.1智慧医院助力医疗资源再分配 (18)

5.2政策为智慧医疗插上双翼 (19) 5.35G让智慧医疗加速落地 (20) 1.智慧医疗行业概况及现状

智慧医疗,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存储用户健康档案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最终的状态是全面的实时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动态服务。智慧医疗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以下对智慧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智慧医疗是围绕医疗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变革与协同为载体,如医疗机构自我变革、信息技术产业转型,金融保险深入服务,药品、材料供应链服务变革供应模式,健康相关产业,医疗装备(含便携可穿戴设备)等产业聚合,共同推动发展。 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是基于数据共享、协同,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我国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电子病历数据,涵盖医疗健康全生命周期,为区域协同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提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对物理现实空间中的各种实体对象更加精确、智能和直观的控制和展现,提高对各种实体系统的整体优化掌控、实现信息虚拟空间和物理现实空间的同步互动;通过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各种系统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发现规律并提出方法,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武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如北京、重庆。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1.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更好地满足市民、企业(机构)和城市运营管理的特定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打造城市统一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协同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监控体系、通信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等),从技术上逐步消解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突破职能部门之间的条条框框,进而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创新,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挖掘城市承载潜力、提高城市服务质量,为实现平安、幸福、繁荣、和谐、开放等城市目标而努力。 2.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整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体系架构从下到上分为感、传、知、用四层: 感知层:采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RFID等多种感知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 传输层:通过光纤、2G/3G、卫星等各种传输网络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 认知层:搭建公共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入、信息整

未来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

2030年的医疗器械行业——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重塑业务和运营模式,重新定位,重构价值链 “仅仅靠制造设备,然后通过分销商销售给医疗服务机构”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价值是成功的新代名词,预防是最佳的诊治结果,智能是新的竞争优势。本文探讨在2030年,医疗器械公司如何通过“三管齐下”的策略取得成功。 重塑业务和运营模式 医疗器械企业应认真审视现有的组织,通过以下方式重塑传统业务和运营模式,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把智能结合到产品组合和服务中,积极地影响治疗过程,并与客户、患者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提供超越设备的服务、超越服务的智能——真正地实现从成本到智能价值的转移。 –投资使能技术——做出正确的抉择,支持根据客户、患者和消费者(潜在患者)分别制定的多种并行业务模式——并最终为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服务。 重新定位 考虑以“由外向内”的角度为未来做准备同样重要。到2030年,外部环境将充满变数,医疗器械公司需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重新定位,应对来自以下方面的干扰力量: –新进入者,包括来自不相关行业的竞争者 –新技术,因为技术创新将继续比临床创新快

–新市场,因为发展中国家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趋势 重构价值链 传统医疗器械的价值链将迅速演变,到2030年,企业将扮演非常不一样的角色。医疗器械企业在经历重塑业务和经营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后,需要重新构建价值链,并确立它们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多种价值链“构建”方式要求企业做出根本性的战略抉择。现在已明显看到,制造商将继续与患者和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或通过纵向一体化与医疗服务机构、甚至付款方结合起来。重建价值链的抉择并非直观的,很可能根据公司的细分市场(如器械领域、业务部和地理区域)而有所不同。由于其他企业试图重新构建价值链并实现战略目标,价值链本身将进行动态的演变,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正确的抉择将为终端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并能帮助企业避免商品化的未来。 提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难以承受的压力颠覆现状 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年度销售额预测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近8000亿美元1。这些预测反映了人们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病日益普遍,对创新型新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如健康数据)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市场)的经济发展释放了的巨大潜能。 尽管前景很诱人,但无情的价格下行压力仍然如阴霾般笼罩着这个行业。全球各地政府都在力求降低医疗成本——尤其是在医疗体系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医院。他们希望在医疗器械上减少支出,同时想看到在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面提供更大的价值。

国内外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国内外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1.3.1我国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医疗。国家多机关、多部委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加强指导智慧医疗的建设。智慧医疗以其医疗信息化和“医养护一体化”为主的特点推动着医疗模式的改革等。国家卫计委也颁布了有关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台建设的文件等相关政策;国家多次拨款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这些政策为智慧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卫生信息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对国家、省级、区域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框架已显现。如上海、浙江、云南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省级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 第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日臻完善。在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为实现更便捷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我国绝大部分三甲医院已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立自己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部分发达乡镇医院也拥有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近年来我国医疗需求攀升:一是,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加。二是,我国慢病人群庞大。医疗需求攀升引发看病难、医疗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需更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来

应对。医疗大数据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我国医疗数据地域、行业割裂严重,医疗数据的融合及管理是趋势,医疗数据加速积累,对存储、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

下图为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1.3.2国外智慧医疗发展情况 一、美国 美国的“2011年度创新战略”将卫生医疗保健领域的信息技术利用做为创新的六大优先领域之一。早年,美国FDA 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 在美国,智慧医疗是美国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奥巴马在推行医改新政时就明确提出了要让每个美国公民的健康档案电子化。此外,美国在推出物联网相关计划的时候,同时也在智慧医疗方面投入了巨资。 二、英国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也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健康物联网的发

医院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医院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及发展方向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我国医院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 我国医院行业发展前景 2015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制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推动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造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是在宏观调控下,适度有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在调整结构、系统整合、促进均衡,着力解决“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等重要问题,重点研究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目标是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规划纲要》明确了5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合理确定全国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标准。综合考虑人口总量、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结合全国床位数的历史变化趋势,并借鉴经合组织(OECD)国家人均GDP与我国2020年水平相当时的千人口床位数,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二是科学布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并明确了各级公立医院适宜的单体规模,引导大型公立医院合理把控规模,加强内涵建设。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从床位标准、设备购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支持,明确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同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四是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强化上下联动与分工协作。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防治结合,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