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历史深度记忆 感悟半岛百年沧桑

大连历史深度记忆 感悟半岛百年沧桑

大连历史深度记忆 感悟半岛百年沧桑
大连历史深度记忆 感悟半岛百年沧桑

大连历史深度记忆感悟半岛百年沧桑

高二四班范雨晴

大连这样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在近代这百有余年之中,虽然一代一代陪时间走过的人已不在,但独留她还在哪里书写着这座城每分每秒。这是我们时代所生长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独有的记忆。大连,这半岛的百年沧桑,无不引起我们的感悟与思潮。

19世纪,这里还是一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100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给她起名“达里尼”特别市,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军因侵占中国领土而损害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买回辽东半岛。此后,沙俄以100万两白银重贿李鸿章,于1898年3月27日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大连地区都是主要战场,并先后被俄日帝国主义者占据近五十年。1898年开始,俄日在大连湾南岸的青泥洼一带建立大连市。

关于大连名称的由来有很多,其一:20世界末,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其二,大连人中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物事叫做褡裢,褡裢与大连同音;其三,大连近海有很多小岛,俯瞰就像用链子串起来一样,当地人称做链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连同日解放,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时设立旅大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间,旅大市为中央直辖市。1981年更名为大连市。如今大连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国政府先后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是说不尽的。大连所承载的历史分量也是他物所不及的。从鸦片战

争到洋务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大连从压迫走向振兴,从忍受走向抗争。在这一步步的发展中大连已从曾经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足球城,啤酒城,服装城,海滨城,时尚城,浪漫之都。历史的脚步不断推进我们向前,无论大连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屈辱抑或辉煌,他都是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造就的我们,也必将成为这座城市进步的先锋!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即历史发展的前提性和规律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即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以下WTT小雅为你带来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1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初中便开始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学生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大学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讲述了具体事实,生动而引人入胜。 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能动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

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xx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的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2 初中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向来是被认为副科的。学生轻视,家长忽略,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情况稍好)。甚至连承担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天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重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讨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学生对历史的“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败。”近几年,初中历史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新课改,可以说,课

从记录到记忆--历史学习感悟

从记录到记忆 魏征死后,太宗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语我们很早就已熟知。我们与历史的情谊从儿童时代就已开始:学校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历史课本就每日摆在我们的书桌上;生活中,听父辈们讲讲那些战争岁月里的故事,讲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能够去一些馆内听听那些个历史学者的精彩演说。从小学到大学,历史课本伴随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从儿童到青年,我们成长了,历史也在变得厚重。 2005年,那年我们中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从来都被学校当做副科的历史学,因为教育局的一纸文件,得以正名,正式成为大考科目。由此,学校开始注重历史课,历史老师开始昂首阔步,课堂上的我们也一改往日里的蔫样儿,开始认真的听老师“讲”历史。 似乎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被迫学习历史的,学校安排一节课的历史,我们就绝不会有学习两节课的权利,因为还有更重要的语文课、数学课、以及必不可少的英语课。说起英语,英语从小就是重点学科,其重要程度甚至于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国学。现在的幼儿园都开始学英语了,小朋友们也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可他们却分不清声母和韵母。历史呢,其遭遇当然要比语文惨的多。老师会说“生活处处皆学问,语文就在你们身边。”可是我从未听那位老师说过:“历史就在你们身边。”我们只是麻木的一味的听老师讲书本上的历史,偶尔从老师口中得知一些并未出现在课本里的、惹人非议的东西时,我们会觉得老师很博学,通俗点儿叫“有才”。我们更迫切的想知道那些未被收录在教科书里的所谓“秘史”,而对教育工作者们辛苦多年编撰的课本兴趣缺缺。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好奇心吧,反正书本上的东西就摆在那里,千篇一律,而那些隐秘的历史却鲜少有人知道。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13年的历史,可我们发现我们所学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从前对历史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悄悄变化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09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09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大浪淘沙,千古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炼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课上,我曾问同学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09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

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订(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失败比成功多。“勿以成败论英雄”。走进近代那段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对中国近代史上抗争与探索的人们,应致以敬意。中华民族是不屈服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我的血液里都有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中国近代最终选择革命的道路,是因为改革太艰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后人颇多指责,认为步伐太慢,实际上当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洋务派那些人在那个时代已经走在最前端,“中体西用”是当时最好的方式,不保留中体,西用也难以引入中国,正是在中体的掩护下,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在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作祟。中国人的觉醒及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刺痛了中国人,维新志士以知识分子极大的热情与勇气,奔走呼告变法图强,进而直接投入到改良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维新派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的道路,必然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文档

2020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文档Contract Template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1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初中便开始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学生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大学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讲述了具体事实,生动而引人入胜。 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能动性,加强了

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xx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的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2 初中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向来是被认为副科的。学生轻视,家长忽略,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情况稍好)。甚至连承担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天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重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讨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学生对历史的“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

浅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

浅谈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 历史是一门时间跨度久远、内涵十分广博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人类发展的规律,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以史为鉴。历史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思考和感悟 1 利用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一部好戏取决于一个好剧本,一节课的好坏与教学设计的优劣密不可分。在讲课之前,首先要做好学案设计,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学案之中,这样课上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节课时,我对导入环节做了这样的处理: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作为背景音乐,一张张幻灯片打出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图像,让学生畅谈他们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全体学生自然将注意力集中到对三国的历史知识学习中去,学生的思维阀门一经打开,学习劲头、思维的敏捷度无疑提高好几倍。同时,把对知识的落实作为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三者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出课堂的更大优势,

例如我经常在阶段教学后,用知识竞答、问题接龙、电脑闯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打消学生对考生的反感情绪,加深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 2 强化师生合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我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师徒结对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在小组中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时候,找准切入点,促进学生多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有一次讲到有关轮船发明的知识时,适当的加入了地理中提到的无风带和幽灵船的故事介绍给学生,学生特别感兴趣,在学习历史的也对地理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历史教学很难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有一次上课介绍到有关古代拱桥的历史时,结合一些科技书籍中提到的关于拱形实验的例子,指导学生做了个小实验,短短的几分钟,学生通过操作清楚的体会到了拱形桥坚固的原理。用学生的话说:“历史课还有实验,太稀奇了”。 3 巧设三维目标,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备课过程中,我在不断思索:一节课怎能将三维目标贯穿其中?我深感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做到小而细,贴近学生的实际,切忌大而空。我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从学生身上存

历史的感悟

历史的感悟 重庆市开县太原初级中学张文华 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教师的示范是不可缺少的。有次开学后,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我买了几个精美的笔记本奖给班上几个历史学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在每个笔记本的扉页上,我写上了以下一段话: “现在是过去的延续,未来则是现在的延续。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社会风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这是为什么?时间使然,历史的形成。现在里面有历史的影子,过去决定了现在;未来里面又有现在的影子,现在又决定了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的一条河,一棵树。 “时间是一棵树,历史就是它的根,现在就是它的枝和干,未来则是它的叶和花。根不深,则枝干不壮,花叶不繁茂。 “历史是一条河,是一条由野蛮源头流向文明海洋的河,这条河养育了人类,进化了人类,文明了人类,我们就是这条河流的受益者。 “列宁说:历史对于民族,就如记忆对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她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 “历史讲究真实,它让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历史注重科学,它可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得更远;历史可以借鉴,它可让我们认识自己文明的发源,并预测自己的未来走向;历史还能够鉴赏,它可让我们感受悲壮与崇高,体会自豪与自尊,品味屈辱与责任┄┄

“时间不灭,历史永存!让我们一道做历史的主人,认真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尊重历史,创造历史!” 当我站在讲台上,用那比较纯正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诵时,平时喧闹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这个班的学风不是很好),完后,教室里的全体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有声与无声,与其说是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和节奏的吸引,不如说是教师对历史哲理的感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能够感悟历史的。这事过后,该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加强。

中国古代史学习感受

中国古代史学习感受 在进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我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知识,其中重点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及相关知识,现将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一、对历史学学习的看法 1、注重基础性。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中国古代史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了解甚至熟悉的基础性知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真理,我们应该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袁老师在课堂上曾提起过台湾新党谢启大女士对大陆学生鲜有通读四书五经的担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学习历史的人的重视,说的严重一点,应该引起全民族的重视。同时作为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历史学又非常需要和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性。以学习秦汉史为例,我们最起码认真通读前四史几遍,才能为本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也需要通读《论语》、《孟子》、《战国策》、《山海经》等经典历史典籍,只有打好基础,历史学习和探索的路才能更宽。推而广之,我们还应加强对马列经典著作及其他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著作的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使用正确的认识法和方法论,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学科间的交叉。 2、注重交叉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学科间的交叉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趋势日益明显。以袁老师人口史专著《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为例,老师不但从历史学角度分析历史人口发展和变迁,而且从社会学、经

济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使用了概率统计学等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拓宽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使论证问题更加有力。这本书的学科交叉性反映了当今历史学对于学科交叉的重视。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史过程中,不妨尝试一下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探索。以本人为例,我本科阶段就读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很希望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管理学的交叉的角度进行学习。 3、注重实用性。历史是悠远的,历史学是厚重的,但历史学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历史学的学习和探索不应是空中楼阁,而应该是有资与当世的经验与教训。读《史记.陈涉世家》让我们更生动的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的站在人民群众一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取得各项事业的胜利。读《论语》让我们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应该重视信用的重要性,而书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时至今日仍应大力提倡和推广。社会学老师张明锁教授曾指导我们进行救助流浪儿童的实习和探讨,在这方面我积累了一些知识,想就河南省救助流浪儿童的历史进行梳理,以探求对我们现在救助流浪儿童工作有益的经验。 4、注重规律性。尽管有学者否定历史规律性,但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性事实,而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我们更科学的看待和分析历史,以资于当世。比如在人口发展方面,一些学者片面的支持人口有限论或人口无限论,但如果能认识到‘‘人口发展主要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规律,我们就知道人口增长不是任意或混乱的,而是随生产方式的发展呈

历史学习感悟

浅谈初中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王德宝2月16日参加荣成市历史学科研讨会,聆听三位老师的经验交流,深受启发。一、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 新的教学法是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的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法。像对话,讨论,较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程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幅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方案厉害课程,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课改,恰恰要求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学生么再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

对近代史的感悟

对近代史的感悟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半学期过去,又一次回顾了祖国母亲的过去,感叹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为中国的新生写下了前奏。 这八十年从鸦片战争讲起,提到鸦片战争就让人想起了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留下了多少创伤、多少血泪。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亚洲东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古国,她美丽、富饶,但同时也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发现世界这时已悄悄变化,闭关锁国与固步自封让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使中国成为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附庸,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扩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发动了。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迫使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睁开双眼看世界,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不同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虽然是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中国不是由农民阶级统治?原因很简单:农民阶级有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农民领导人的思想蜕化,争权夺利;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宗教也起到了消极作用。 相比农民阶级,洋务派采取了更为明智的做法,学习西方技术,以此打败西方殖民者,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而后百日即亡的维新运动在中国史上画下重重一笔,在对失败的扼腕叹息中,也让人不由地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同样是维新,但结局却大不相同,失败的结果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更说明要想争取国家民主独立,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 在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境况下,辛亥革命爆发了。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但不幸的是袁世凯窃国,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形成,辛亥革命流产了,事实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追求也绵延不绝。至此,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学习到此,对于那段逝去的历史心中不免有许多感慨与想法。旧中国的闭关锁国总是让人叹息,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要时刻关注世界,发现世界的变化,接受新鲜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利部分拿来为我所用,同时虚心的学习与改进。同时,许多失败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一定的世界格局与社会条件下,应选择适应当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改革方法及社会制度,才能有力有效地改变中国的状况,继续中国的发展。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就是尊重历史,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历史,我们是将要担负起祖国未来的生力军,为了更好地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就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更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只有深刻地了解与理解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才能真正地以历史为前车之鉴,建设好祖国的未来。 学习历史也是为了让我们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我们应该学好历史,正视历史,集中力量为祖国奋斗。

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

2017年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一: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记载。通过它可以让现代人了解过去,猜想未来。作为高中学生的我,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多的感受。 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但也充满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怎样生活,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疑惑的是,学习历史,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带着两种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历史的殿堂。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看到纣王的昏聩无能和沉迷酒色时,我便会为百姓担忧,担忧会因纣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担沉重的赋税,同样也会为纣王担心,担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和求贤若渴时,我便会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样敬佩他的宽广胸怀。看到黑烟袅袅,熊熊烈火燃烧着的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便会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败与软弱,以致国土丧失,国家主权不完整。 在历史的殿堂里,我每走一步,内心就会多一种感受。XXX的

大胆与自信,XXX的精明与能干,周恩来的敬职与能言善辩,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不少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机灵的列宁,救民于水火中的罗斯福,严肃专制的斯大林……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与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记住了过去的耻辱,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富强;一次次农民起义让领导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贤能君主与领袖,让执政者拥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比较。当然,历史也激励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为栋梁,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在几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除了历史本身以外,对于怎样学好历史也有些疑惑。有的历史老师常说,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这话确实有道理,对于必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背诵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这对于选修历史的同学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觉得被动记忆只是最基本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学习历史不仅要背,其实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的听讲。重点和补充的知识点要及时在书上做好标记。对于选择题来说,一定要审清题目,找出关键字,遇到疑难时尝试用排除法解决。面对材料分析题时,考虑得要更加全面,从材料到题目,都应该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题目是如何问的,绝对不能答非所问。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提

对历史学的感悟

对历史学的感悟 历史学是以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历史学意义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认识人类自身,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让人类从中体会更深,认识更深,以便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以下几点是我学习历史学的所想所得: 第一,学习乐趣无穷。“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在很多人潜意识里把历史学看成是枯燥无味的,把学历史的人看成是“老古董”。我真正进门学习之后,认为历史包含的内容很广,经济、政治、军事、地理、农业等等,有生之年知晓个一二并已足矣。虽说此专业很冷门,但还是被社会所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自己功底有了,自然不愁工作。现在最重要的加大自己的筹码,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此专业是“闲人”之学,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容不了半点虚假和利欲熏心。要用尽心思才能在此类学科上有所建树。比如太史公花掉十六年光阴才写成一部巨著。杜维运先生一生再为此专业而奋斗,诸如此类的学者还有许多。 第三,分清精读与泛读。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汇集前人的智慧结晶,留下来的是浩如烟海的史料,吾等穷其一生也无法将此阅览完。所以必须分清泛读与精读,泛读做到一

目十行,掌握大概;精读,就必须做到一字不漏,细嚼慢咽。时间就像抽纸一样,用着用着就完了,生命短暂,容不得我们蹉跎。 第四,要与当今时事结合。做任何事都要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搞历史研究也一样。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历史。中国的今天是由过去的中国发展而来,只有了解今天的社会,体会今天的社会,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过去的社会。要把今天的感性认识与历史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才能更通透的认识历史,自己才会有所提高。 第五,要有“史德”。我这里不仅仅说的是刘知几先生说的“史德才、学、识”、章学诚先生的“史德”。做人要有道德,做历史也得有“史德”,写史书就得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不能弄虚作假,不能主观主义。

历史网课学习感悟范文

历史网课学习感悟范文 历史网课学习感悟范文 疫情当前,为防止开学形成学生聚集,学校延期开学,但学习不能落下。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成为当前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学校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观看省实验的老师录制的直播网课。我们本校老师要认真观看并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的作业读 记等反馈的工作。 我们九年级历史课主要是复习课。由省实验优秀的历 史老师录制,九年级师生共同学习。我每次认真学习记录历史 复习课的时候,都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收获(特别是赵胜男老师),对比优秀老师结合我校实际学情我觉得有许多地方是我要努力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复习单元课之后,赵老师他们运用年代尺 和知识框架清晰明确本单元的事件,知识框架的建立能清晰事 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中外历史情况,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确本单 元复习的主题板块和线索,这个环节用时不多,但非常行之有效。之后基础知识的精讲,赵老师简洁的语言或列表呈现,节 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能力提升环节,赵老师他们运用大量的材料,引导 出事件的原因影响,既补充了课外材料又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并通过部分点击中考真题来加以理解运用,提升学生的做题方

法。 综合探究(整合联系)也是省实验历史老师常用的复习手段。大量的材料、图片、图表能更好理解本单元的事件的原因、比较、影响及前后时间之间的联系。最后用简图直观表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这有利于学生在写短文时候思路清晰。这方面也是我在日后复习教学中要多学习多借鉴来提升自己的重要方面。另外在本次听课学习中复习的是中国史知识,除了像年代尺这样进行纵向比较,省实验老师通常会把中国史和同时期世界史重要事件加以对比。这种横向的对比也是我需要强化的一个方向。 总之,在这次听课学习中,我感受到了省实验历史老师系统、渊博、扎实的历史知识,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加深了我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是学到了优秀复习课的一些教学方法,真的受益匪浅,感谢!

我对历史的初步认识与感受

我对历史的初步认识与感受 41303043 2013级历史一班张晨琛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之中步入大学已将近三个月了,我渐渐熟悉了校园的环境并努力去适应新的大学生活。高考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要学习哪门专业,更未曾想到自己在大学会与历史而结缘。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爱给我讲司马光砸缸、项羽破釜沉舟之类的有趣的历史故事,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我便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大学历史学习之旅开启之后,我却突然产生了很多疑惑。历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么样来学习历史?学校可能正是考虑到我们会有这种疑惑,因而专门开设了历史专业导引这门课。在许多教授的精彩讲解之下,我们有了对历史及各个相关学科的粗略了解,但是心中的疑惑还没有找到答案。 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之中,古风古韵的图书馆吸引到了我。记起刘晓东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几本历史学入门读物,我决定要先从它们入手。在阅读过其中的几本之后,我的心里似乎是找到了一点点答案。何谓历史学?人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不仅指过去的史实本身,还包括在历史史实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由此可见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不仅带领我们了解史实,而且还深入探索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更引导着人们通过回顾过去而更好的走向未来。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借鉴及知识,而且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从中获取许多教益与启迪。至于怎么样来学习历史,尽管古今许多历史大家都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阅读史料、实地考察、坚持实事求是、“运吾思想,骋吾批评”等等,但我认为想要学好历史不仅要掌握这些方法,更要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之中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去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为做历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终有所作为。 现如今我对历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上,但我相信通过在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我终会收获对历史更深的认识!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半学期过去,又一次回顾了祖国母亲的过去,感叹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为中国的新生写下了前奏。 这八十年从鸦片战争讲起,提到鸦片战争就让人想起了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留下了多少创伤、多少血泪。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亚洲东部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古国,她美丽、富饶,但同时也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发现世界这时已悄悄变化,闭关锁国与固步自封让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使中国成为自己在经济、政治上的附庸,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扩张,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发动了。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迫使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睁开双眼看世界,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不同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虽然是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中国不是由农民阶级统治?原因很简单:农民阶级有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农民领导人的思想蜕化,争权夺利;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宗教也起到了消极作用。 相比农民阶级,洋务派采取了更为明智的做法,学习西方技术,以此打败西方殖民者,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而后百日即亡的维新运动在中国史上画下重重一笔,在对失败的扼腕叹息中,也让人不由地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同样是维新,但结局却大不相同,失败的结果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更说明要想争取国家民主独立,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 在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境况下,辛亥革命爆发了。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但不幸的是袁世凯窃国,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形成,辛亥革命流产了,事实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追求也绵延不绝。至此,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也终于画上了句号。 学习到此,对于那段逝去的历史心中不免有许多感慨与想法。旧中国的闭关锁国总是让人叹息,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要时刻关注世界,发现世界的变化,接受新鲜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利部分拿来为我所用,同时虚心的学习与改进。同时,许多失败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一定的世界格局与社会条件下,应选择适应当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改革方法及社会制度,才能有力有效地改变中国的状况,继续中国的发展。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就是尊重历史,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历史,我们是将要担负起祖国未来的生力军,为了更好地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就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更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只有深刻地了解与理解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才能真正地以历史为前车之鉴,建设好祖国的未来。 学习历史也是为了让我们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我们应该学好历史,正视历史,集中力量为祖国奋斗。

感悟历史,领悟人生

感悟历史,领悟人生 ——中学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在中学各学科中,历史学科是内容最丰富、生动、包含众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投身社会将起重大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课题。 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中“不应该再存‘塑造’的观点,而应持‘发展’的观念,并依此逐渐地开放学习活动,视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一种教养活动,而更应是一种社会体验、一种文化创造方式。”①我在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尝试,促成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社会,感悟历史,体验人生。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着手推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培养兴趣即激发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求知欲)。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主导因素,而认识兴趣则是它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认识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和获得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它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随着中学生的知识范围与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以及心理的成熟,他们的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并开始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的密切关注,激发参与的热情这是进行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有了探究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关注社会、学会分析、理解、概括问题,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适当拓宽教材,把抽象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从而缩短历史现象的时空距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更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工具来达到好的效果。历史虽然不可重复,但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来想象前人的活动,开展情景教学。通过质疑、启发、讨论、设置历史情境、观看历史影视剧、阅读历史题材小说、参观历史场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奇心和内在激情,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通过社会新闻热点与历史教学的内容相联系,挑起学生的好奇,满怀兴趣的、热情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9.11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中断了原来的教学进度,给学生展示了几份报纸关于该事件的报道和图片,当时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发表了许多的看法:有的认为太可怕了,有的说怎么会使用这种方式,谁干的?有中国人在里面吗?对美国是一个教训等等。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暴力的方式解决矛盾是否可取?什么原因使恐怖分子把美国作为目标?美国自己需要不需要反省自己?让学生对全班的议论观点逐一进行讨论分析。有学生从美国建立以来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得出这是其长期对侵略的结果。有的从殖民地人民受到侵略这一角度出发,认为应给美国一个教训,甚至有学生设计进攻美国的计划,也有的批评这种方法伤害了无辜人民的生命。通过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探究,学生既回顾了已学习的课本知识,理解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又增强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达成了“知”、“行”、“情感”的统一。 二、营造开放的课堂,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舒的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舒的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条件。在不平等的氛围中,孩子怎敢去探讨什么人类发展的历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设置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我们要用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和创新的现代历史观念,引导学生在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茂租镇附中杨顺国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解读》,通过学习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七年级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

学习历史的感受

学习历史的感受 学习历史的感受 江苏省宜兴市汇文中学高一(10)班黄涔涔指导老师:何平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记载。通过它可以让现代人了解过去,猜想未来。作为高中学生的我,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多的感受。 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但也充满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怎样生活,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疑惑的是,学习历史,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带着两种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历史的殿堂。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看到纣王的昏聩无能和沉迷酒色时,我便会为百姓担忧,担忧会因纣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担沉重的赋税,同样也会为纣王担心,担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和求贤若渴时,我便会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样敬佩他的宽广胸怀。看到黑烟袅袅,熊熊烈火燃烧着的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便会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败与软弱,以致国土丧失,国家主权不完整。 在历史的殿堂里,我每走一步,内心就会多一种感受。毛泽东的大胆与自信,邓小平的精明与能干,周恩来的敬职与能言善辩,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不少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机灵的列宁,救民于水火中的罗斯福,严肃专制的斯大林……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与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记住了过去的耻辱,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富强;一次次农民起义让领导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贤能君主与领袖,让执政者拥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比较。当然,历史也激励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为栋梁,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在几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除了历史本身以外,对于怎样学好历史也有些疑惑。有的历史老师常说,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这话确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