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一、财务预算的涵及其重要性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结果越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就越简单,准确性也越高;预测结果越不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越复杂,预算的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样化,准确性也就越低。也就是说;

①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未来经济事项的后果越不确定,则越需要使用预算方法;

②预测缘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正是由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风险越高,也就越离不开预算以及预算管理。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预算及其管理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

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

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凭借资金运动及其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通过以现金流转为起点的财务预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那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余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通过我们厂的实际运行,我们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传统会计]考核及控制方法起到有益的补充,改变传统会计注重于利润、销售额、成本等因素,而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考核及控制。根据财务预算体系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思路,其实施包括以下容:

1.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

从图中各项预算的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看出,财务预算体系具有系统性特征:生产预算必须与销售相衔接,原材料预算又必须与生产预算相衔接等等。各项预算之间构成密切的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数量是企业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就是整个财务预算的起点,而其他各项业务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围绕现金预算,为现金预算提供

资料和依据而制定。

2.财务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的编制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财务部门将当年预算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明年预算表式下达各部门。

(2)各部门根据销售预测,结合下达的预算表式要求和本部门的需求填报自己部门的明年各项预算数。

(3)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资料进行分析、汇总。

(4)对于需要修改的数据与该部门进行协调。

(5)将最终的预算结果上报厂长批准。

(6)将批准结果分解下达。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做到预算编制的数据准确可靠是在今后预算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而单单通过各部门填列上述所示的统计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按照以收定支、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各部门之间统筹安排,既要砍掉预算中的水分,又要考虑到可能被忽略或少计的金额。其次在按全年预算目标按季、按月分解指标时,可以按照金额大小和重要性等因素区别对待。对于金额比较大或比较重要的预算目标必须列出每月的预算目标,以利于在今后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力、及时的调控;而对于金额比较小或重要性比较低的预算目标既可以按全年预算计划统一考核,也可以将全年预算目标简单地按

12个月平均划分考核。

3.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调控

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预算执行环节主要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这必须借助高效的预算核算系统。我厂主要是利用用友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计划管理和部门管理两大模

块实现这一核算的。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每月月末产生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又可产生预算的计划与实际对照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并为下一步是否进行调控提供依据。为此,应对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率设定一个围,超出这个围的,就要求该责任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分析差异原因。

预算调控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协调以及日常控制职能,是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等职能的总称。预算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产生矛盾时,对利益冲突的协调;二是对预算的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差异不大时进行调整,但这种协调只是一种微调,其效力主要是维持全面平衡,并不对预算目标做较大改变。预算调整是指企业外环境发生变化,预算出现较大偏差时所进行的预算修改。它是在“微调”失效或职能部门对存在差异的项目提出的调整要求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所进行

的较大调整,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正是

由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没有列入预算容的项目出现,这就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发挥作用。

4.财务预算的考评

在一期预算结束之后,需要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预算考评。预算考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分析评价,掌握预算的运行状况、成绩、存在的问题及环节,并借以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为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供思路;二是提供分析评价,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兑现奖惩,而且为下一轮预算管理确定预算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财务预算的几点思考

1.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规,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业务预算所要求的是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尤其是业务预测必须结合市场落到实处;同时在业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对各项工作必须做到规、有据可依。强化业务管理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效率,从采购、生产(经营)与销售等几个方面入手。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为保证各项预算指标和企业整体利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在基础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好坏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要真正搞好预算管理,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它

包括完备而准确的业务发生原始记录;系统而有效的会计数据结构;高效的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灵敏的会计反馈系统和对市场变动的反映系统;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高度耦和性;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和预算调节系统;权威性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至关重要。

2.完善制度体系、更新管理观念

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同时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完善的制度体系意味着预算管理已成功一半。而要将预算制度加以良好的贯彻实施必须借助于管理观念的更新。更新企业管理观念,首先要树立企业决胜在于市场,市场决胜在于管理的思想;其次要认识到计划管理的重要性,改变有了计划却不按计划办事的习惯思维,既要尊重厂长“一支笔”的权威性,但又要将这一权威性控制在计划允许的围,这更是更新管理观念的重头戏。

(完整版)预算的意义

预算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 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

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 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 (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

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知识讲解

2016年度全面预算管理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含义 全面预算是指公司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 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公司运行效率,从而成为促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具体体现在: (1)全方位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不仅限于财务预算,而是由经营(业务)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2)全过程体现在公司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 ⑶全员参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上至最高负责人,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 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编制与实施。明确其在公司整体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承担的责任,自觉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将自身行动有机的融入到公司整体发展和目标实现当中,减少公司内部目标不一致、步调不协调等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是公司经营思路”和经营责 任”的体现;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业绩合同”和业绩的承诺”是公司内部的一项管理机制”和管理控制”的工具。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公司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蓝图和愿景转变为现实,为了实现公司整体的经营目标,就必须按照目标一致的原则明确各大 区事业部、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那么手段就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各事业部的分工,可减少部门操作中的隔阂,防止部门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提高运作效率。通过预算编制协调公司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通过预算的执行控制、分析、调整,使公司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三)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公司实施内部控制,防范公司风险 全面预算的本质是公司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即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实 现公司目标所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该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公司风险。 (四)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激发各大区事业部的业绩,起到激励作用 全面预算为公司对各大区事业部的整体工作推进提供了依据。公司可以根据全面预算的 完成情况,在分析各部门实际偏离预算的程度和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总结,在公司范围内统一调整预算或改进本身的工作。划清责任、评定业绩,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

浅谈如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随着企业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笔者认为要搞好预算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逐级成立“行政一把手”负责的预算管理议事机构,处理重大问题。厂长(经理)应亲自处理或组织以下事情:一是决定预算的总体水平;二是阅读反馈报告;三是发生差异并有必要调整时采取矫正行动。 二、成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一)由行政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各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局长(总经理)任主任。(二)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财务处,由财务处处长兼任主任。(三)由分管企业领导班子考核的部门,负责业绩的考核,并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一般为逐级考核)。(四)母公司设置价格委员会,负责制定供销价格政策。(五)充实内审机构,充分发挥内审作用,以确保反馈信息的真实、完整。(六)母公司成立资金管理中心,集中管理行业资金,控制行业资金的流量、流向。 三、规范会计核算口径,并通过计算机处理,集中数据 由于预算指标大多是以往年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因此,如果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就会失去可比性,对预算指标的制定产生误导。另外,如果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就无法及时地将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反映出来,无法与标准进行对比。所以,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并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处理繁杂的数据。 四、全员参与 为顺利完成年度预算,必须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车间、每个班组、甚至每个职工,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使预算指标真正成为他们自愿努力完成的目标。另外,预算管理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体系,各个要素犹如一架机器的零部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成必须依靠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 五、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一)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是预测并控制生产经营,因此必须具有时效性,一般每年的10月份企业应着手编制下年预算。

企业全面预算的目的和作用

企业全面预算的目的和作用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一种正式、量化的表述形式。在遵循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博科资讯全面预算管理顾问中心概括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行步骤。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与战略管理: 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监控执行。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将有助于公司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部门及员工对公司战略的理解。 全面预算也为公司的全体员工设立了一定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促使其行为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及预算的要求。 通过编制公司全面预算,使公司管理层必须认真考虑完成经营目标所需的方法与途径,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准备。 2、预算与绩效考核: 全面预算是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公司对其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预算与资源分配: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可以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

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全面预算可以促进公司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预算与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公司日常的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预算与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全面预算体系中包括有关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部分,通过对于这些因素的预测,并配合以管理报告与绩效奖惩措施,可以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日常监控与决策。当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水平偏离预算时,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管理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预算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战略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是指:其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符合战略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 (二)系统性 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横向系统性是指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某部门的预算目标未完成,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 (三)全面性 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一致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预算。各职能部门因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职能部门划分板块管理,各种职能部门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一旦制定了预算,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重心就进入了控制过程,即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企业外部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必然会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此时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预算指标为企业控制提供了标准,哪些钱是可以花的,哪些钱是不可以花的。企业即然制定了预算,就要最大限度的去实现,而不能流于形式,国内许多企业对预算的态度非常随意,没有预算就改,最后预算表改得面目全非,预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前的预算的制定工作也就白干,浪费企业资源,且增加了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因为知道预算编了还可以改,实际上这也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低下的表现,而对一些内部控制好的企业,他们能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企业的内控,即时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出现偏差时,也会事先设定一个上限,不能逾越。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全面预算的目的和作用

全面预算的目的和作用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一种正式、量化的表述形式。在遵循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博科资讯全面预算管理顾问中心概括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行步骤。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与战略管理: 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监控执行。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将有助于公司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部门及员工对公司战略的理解。 全面预算也为公司的全体员工设立了一定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促使其行为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及预算的要求。 通过编制公司全面预算,使公司管理层必须认真考虑完成经营目标所需的方法与途径,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准备。 2、预算与绩效考核: 全面预算是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公司对其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预算与资源分配: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可以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全面预算可以促进公司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预算与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公司日常的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预算与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全面预算体系中包括有关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部分,通过对于这些因素的预测,并配合以管理报告与绩效奖惩措施,可以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日常监控与决策。当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水平偏离预算时,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管理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兴衰与预算息息相关,企业管理必须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前端与中枢。 预算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同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一种价值管理,前置并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资金的业务活动都属于预算管理的范围。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预算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预算、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预算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2、企业的管理从注重生产的管理转到预算管理,是社会的进步。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预算工作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坚持一手抓生产发展,一手抓预算管理,既要向生产要效益,又要向预算管理要效益,预算管理也是生产力。预算管理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企业的中心目标就是围绕着如何以较小的消耗取得尽量大的经济效益,加强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节约挖潜、控制费用、降低消耗;通过资金的预算筹集调度,合力运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防止资金的浪费;通过对存活的预算管理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存货积压,做到经济库存;通过价格的预算拉动,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通过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合理有效地使用资产,并且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龙头作用,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3、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和外部交往的桥梁。 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完整地,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所需要的,因为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都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的经济决策。 通过会计预算,核算,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传递、分类、登记、归纳、总结、储存、将其处理成有用的经济管理信息;然后开展财务预算分析,对企业财务预算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对未来财务预算活动及其结果作出预计和测试。通过这一系列预算管理环节,使企业能够向外界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宏观调控,使投资人进行合理投资,银行做出信贷决策以及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4、企业管理以财务预算管理为中心,预算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这是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益是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的生命在于“活”,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或“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只有提高资金预算使用效率,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资金预算管理成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中心是一种客观必然。 5、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找出企业问题的根源,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算管理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效果和问题都会通过不同的财务预算指标及时反映出来,如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有方,生产组织是否合理,产品质量及品种是否适合需要,产销是否衔接畅通,耗费是否正常,收入和盈利的取得是否合理等都会对财务指标产生重大影响。

预算的重要性Word版

?要充分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一、财务预算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结果越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就越简单,准确性也越高;预测结果越不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越复杂,预算的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样化,准确性也就越低。也就是说; ①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未来经济事项的后果越不确定,则越需要使用预算方法; ②预测缘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正是由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风险越高,也就越离不开预算以及预算管理。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预算及其管理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 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凭借资金

运动及其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通过以现金流转为起点的财务预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那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余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通过我们厂的实际运行,我们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传统会计]考核及控制方法起到有益的补充,改变传统会计注重于利润、销售额、成本等因素,而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考核及控制。根据财务预算体系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思路,其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 从图中各项预算的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看出,财务预算体系具有系统性特征:生产预算必须与销售相衔接,原材料预算又必须与生产预算相衔接等等。各项预算之间构成密切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数量是企业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就是整个财务预算的起点,而其他各项业务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围绕现金预算,为现金预算提供资料和依据而制定。

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预算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预算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预算,我比较赞同Glenm A. Welsh对预算的定义:企业预算乃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期间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所预先设定的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预算有以下特点:预算是一种整体的经营计划,是以财务数字表达对未来的预测;预算的主体为组织;预算包括一切财务收入及支出;预算的表达应相当有系统,以便于分析比较;预算是执行的准则;预算是一书面文件。 二、预算的作用 企业预算是企业追求稳定成长,提高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利器。、年度工作计划。其具体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预算的作用在于促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一)有利于明确经营目标计划制定 企业目标及政策。预算经过计划、分析,并加以量化,系统的编制,使企业的目标及政策能具体体现。目标一经确定,即可制定策略及政策,并定期检查执行结果。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机会与威胁。企业的问题错综复杂,如果不预先计划,一旦问题发生,恐怕就难以补救。预算可促使企业的组织成员对各种环境变化事先加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计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可以使企业成员了解组织本身的优缺点,洞悉未来潜在的机会与威胁,将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促使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效的运用。企业的目标无限,但资源有限。因此,计划是一种选择过程,在各种替代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付诸实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方案。 (二)有利于控制经营活动 计划与控制是相对应的两方面,如果只有计划而没有控制,则计划易流于形式;如果只有控制而没有计划,则控制将没有依据。因此,计划与控制必须前后相对应,密不可分。预算在控制方面的具体作用如下:依既定目标执行,控制依据在于目标的制定。因此,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应随时注意一切经营活动,对于偏离企业目标的行为及时进行纠偏,以利于原定目标的实现。通过信息反馈,了解执行的困难点。通过绩效评估及信息的有效反馈,可了解差异发生的原因,根据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采取纠正行动,以利于目标的达成。可避免浪费与无效率的产生。由于绩效考核的实施,每个部门与员工对所分配的资源,将会充分的使用。因此,可以使资源浪费或经营不力,降到最低程度。作为将来计划的依据。过去的偏差是将来改正的依据。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与实际经营结果的差异分析,定期检讨过去,策划未来。 (三)有利于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沟通 减少预算执行的障碍。经过员工参与预算编制,可以使员工了解预算的整个编制过程和自己在预算中的作用,从而可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相互沟通以达成共识,减少未来执行的障碍。便于目标的达成。预算编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与意见,员工也可体会管理者对他的期望与态度,因此,经过沟通,相互了解,可促使员工努力达成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真正成长为现代化企业。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本运作活动等各项指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全面预算管理则是针对企业预算实施,集计划、控制为一体的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预算管理不等于预测,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它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并且程序化不明显,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制定的几种方案,并从这几种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的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因此,企业全面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到期(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体系包括企业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既能反映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预算,也能反映企业资本性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 2、全员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涉及企业内部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需要上下配合、全员参与。 3、全程性: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结果的评价考核都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得到体现。 4、目标性: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明确,除目标利润外,企业的资本结构、股东权益也得到体现。 5、指令性:全面预算管理由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调整。 二、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对企业规划战略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分散经营风险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目的就是公司利益最大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

资金预算的作用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 资金预算管理是由资金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监督考核等三部分组成:1.资金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及月度执行预算,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遵守收付实现制并采用直接法编制,同时采用间接法编制以相互验证。以最优的资金成本制定资金使用方案,综合平衡和编制单位的资金总预算。年度预算侧重于全年资金的平衡与预算,月度执行预算主要用于月度的资金调度与控制。2.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即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当遇到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业务量增加、业务划转以及出现新的业务时,需要对资金预算进行调整或追加。由预算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资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意见,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度。预算必须是最新调整过的预算,以统一口径,做到及时跟踪经营情况的变化。资金流量执行的跟踪管理是在月度执行预算交给资金管理部门后对各部门用款进行监控的重要步骤。3.对资金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是根据各部门现金流量使用的特点,以预算为基准建立指标考核体系,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执行预算的实绩,按月、季、半年及年度进行分析与考核,对预算编制部门考核预算精度,对预算执行部门考核完成情况。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运行 为牢固树立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根据各部门年度资金预算,分别将现金流量预算细化到每季、每月、每旬、每周,使预算在不断的变化中与实际接近一致,提高预算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求各部门上报资金计划(按季、月、旬、周),据此对各部门的日常现金流量进行统筹安排、动态控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反馈。 (三)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对资金的重要性都认同,但是,仍然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不能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致使现金预算误差率较大。按照资金“年预算,月平衡,周调度,日安排”的要求,如何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使财会人员从资金运用项目的单纯“把关”审定变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资金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对以往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核实资金需要量,降低资金占有率;第二,为资金筹措的数量和动态控制提供依据;第三,加强资金管理的责任制。本着对这三个问题的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应正确认识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不同功能,并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结合。 (一)核定资金需要量和现金预算的比较与分析 1.预算的基本作用不同。我国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实行的核定资金需要量(过去称为“核定流动资金定额”)是通过测算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总额来计算企业某一项流动资金定额的。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资金预算管理必须主动积极地实施资金需要量的核定。在资金的预算管理问题上,对传统核定资金需要量方法应该继续加以巩固、提高。 现金预算的作用表现在:首先,可以揭示出现金过剩或现金短缺的时期,使财务管理部

预算的作用及缺点

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一)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它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预算收入和支出汇列于单一的预算收支表格内,而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是单式预算组织形式。当时西方各国信奉的是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人们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缩小政府职能,压缩政府开支,在财政上提倡预算收支平衡,反对财政赤字。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单式预算组织形式对监督政府预算行为和控制收支规模,维持预算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单式预算的优点是综合性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它把全部的预算收支汇集到一个预算收支平衡表中,明确地、完整地反映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所以便于立法机构的审议和社会公众监督。但是,单式预算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1)没有按经济性质的不同区分预算收支,因此就不能反映各项收支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2)各项收入加总和各项支出加总,然后进行总量平衡,看不出预算赤字是发生在哪个方面,容易掩盖了预算赤字的真实状况。(3)经常性收支和债务性收支混在一起,容易造成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的相互挤占,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正因为单式预算对应性弱、透明度低,不利于政府进行有选择的宏观经济调控和不利于经济效率分析这些缺点的存在,所以,不少的国家放弃了这一预算组织形式,转而采用了复式预算,或者对单式预算进行了改进。 (二)复式预算 1.复式预算的概念 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把全部的预算收支按其经济性质的不同,分别汇编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世界各国通常的做法是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各国复式预算的具体结构各有差异,各个分预算的称谓也不相同,即使是采用两式结构的复式预算,有的是截然分开,也有的是交叉使用。 2.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复式预算相比于单式预算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优点:(1)对应性强。在同一个预算年度内,把所有的预算收支按其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来源和用途,分别汇编于不同的收支对照表中,以特定的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使收支之间保持稳定的对应关系。(2)透明度高。复式预算的各个分预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一般不能相互混淆,资金不能相互挤占,自成一体,自求平衡。各分预算的年终结余或赤字明确,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其结转要经过一定的规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3)预算结构清晰,便于分类管理和控制。复式预算把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划

预算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一、财务预算的涵及其重要性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结果越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就越简单,准确性也越高;预测结果越不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越复杂,预算的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样化,准确性也就越低。也就是说; ①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未来经济事项的后果越不确定,则越需要使用预算方法; ②预测缘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正是由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风险越高,也就越离不开预算以及预算管理。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预算及其管理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 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

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凭借资金运动及其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通过以现金流转为起点的财务预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那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余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通过我们厂的实际运行,我们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传统会计]考核及控制方法起到有益的补充,改变传统会计注重于利润、销售额、成本等因素,而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考核及控制。根据财务预算体系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思路,其实施包括以下容: 1.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 从图中各项预算的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看出,财务预算体系具有系统性特征:生产预算必须与销售相衔接,原材料预算又必须与生产预算相衔接等等。各项预算之间构成密切的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数量是企业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就是整个财务预算的起点,而其他各项业务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围绕现金预算,为现金预算提供

预算的重要性

预算的重要性 ---- 又到预算季 财务预算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曾一次又一次的听到过这个词语,而陌生的是我们却从不曾真正深入到这个领域。 财务预算在企业的管理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1.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预算是全面、综合地协调、规划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规定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各自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 2 .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标准。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有人曾问扁鹊,他们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是,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大哥总是能在别人发病前,及时预防病症的发生,二哥在别人发病的起初就能将病治好,而我却只能在发病后才能治病,所以别人认为我的医术最为高明,确不知,最好的医术是预防病症的发生。通过这个事例,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财务预算对于某一件事情、乃至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如果要想做好预算,首先要考虑好“做什么”、“如何做”、“用什

么去做”。最好的方法是成立一个专门的预算委员会,通过高效的预算工具,运用适当的方法达到预算的最佳效果。而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有人共同参于进来,而不是由财务或是某一个单独的部门来全权操控,从而导致执行难的问题。预算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相结合,也就是说,在编制预算时就要考虑企业下一步战略目标是什么,预算必须是围绕战略目标服务的,一旦预算确定下来后,必须与绩效进行挂钩,对执行结果进行跟踪。 好的预算对于企业的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首先编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从而才能有的放矢,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工具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发表由 Degel 832 天之前 (2010-07-06) 显示个人信息 分类: 财务 | 标签: 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监控执行。 从概念分析,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在企业的实践中,我们对于计划和预算的功能也有相当的认识,如计划和预算能够将具体的措施与战略规划联系起来,将运营计划和目标联系起来;能够帮助确认和修订企业的目标值,以使业务人员能够接受;能够根据计划和预算分配资源,建立业务运营主线和财务运营基线等等,我们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归纳具有如下七个方面: 1)预算与战略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者主要的责任之一,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目标,并且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选择何种战略去实现目标,而选择的基础是战略性的预算。战略预算是一种相对比较“粗”的预算,它传达一种信息,该战略方案“大概”需要多少资源,才可以实现。 年度预算是具体将战略目标、战略规划进行未来财年(一年、或者一个季度)的分解、细化和数字化的过程。它相对准确的告知管理者,未来的某段时间内,某个部门需要现金多少、投资多少、需要多少人力、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设备等等。 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的监控执行。 2)预算与资源分配

由于企业资源的稀缺性,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高层管理者,必须经过慎重的权衡现有和将来可以调配的资源,并决定不同的部门可以使用的资源种类和资源数量的多少,批准部门责任人在预算期间固定预算项下,或者在一定的项目下对一定资源的支配权,有利于责任人应对外部变化的灵活性和权利的下放和授权。 资源分配的原则当然是针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的最优化配置。因此,通过预算,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化和固化下来,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这是预算的“刚性”一面。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会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3)预算与风险控制 在企业的诸多风险中,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授权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以预算为中心的控制,是控制风险比较刚性的一面。控制一般认为是信息反馈和信息比较后所采取的手段。将有关过去的信息、或者当时两个信息的比较提供给责任控制功能的人,然后由这些人加以参考利用,形成有效的控制决策。 全面预算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公司日常的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和成员在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考评与激励等过程中责、权、利关系的全面规范,将企业管理机制具体化、数字化、明晰化;通过以市场为起点的研究和预测,将外部市场竞争和风险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连接起

(财务预算编制)预算的作用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概算、预算的作用 第三章概算、预算的编制依据 第四章概算、预算的组成 第五章概算、预算的编制 第六章引进设备工程概算、预算的编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通信建设工程需要,根据建设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建标[1993]894号《关于调整建筑安装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通信建设工程的特点,对邮电部邮部[1990]433号通知发布的《通信工程建设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定额》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办法及费用定额适用于通信设备安装(包括电信、邮政设备)、通信线路的新建、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可参照使用。通信建筑安装工程中涉及到土建项目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办法的有关工程概算、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编制工程概算、预算。 第三条本办法及费用定额,适用于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邮政通信设备,由厂家负责安装、调测时可按本办法编制工程概算、预算,但不得收取间接费和设计利润。集体所有制施工企业的收费标准除已有规定的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四条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的费用内容、开支水平因工程规模、技术难易、施工场地、工期长短及企业资质等级等条件而异,应作为可变费用逐步由企业根据工程情况自行确定报价。 本办法及费用定额所规定的收费标准均为上限,工程合同作确定的收费标准,不得超过费用定额规定的标准。 第五条根据国家规定,计划利润应按工程类别实行差别利率。

第六条施工企业承包本企业资质等级范围内的工程时,应按相应工程类别费率标准收费。施工企业经批准越级承包工程时,不得越级收费。各级施工企业允许承包的工程类别范围按邮电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成建制普工”仅指“军民共建部队参与施工”的工程项目中的部队工。此部分不计取计划利润。 第八条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必须由持用勘察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编制人员必须持用通信工程概预算资格证书。 第九条设计概算(以下简称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概算时,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进行。 第十条施工图预算(以下简称预算)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预算时,应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范围内进行编制。 第十一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邮电部。 第二章概算、预算的作用 第十二条概算的作用 一、概算是确定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编制和安排投资计划、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 二、概算是签订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实行投资包干以及核定贷款额度的主要依据; 三、概算是考核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合理性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概算是筹备设备、材料和签订订货合同的主要依据; 五、概算在工程招标承包制中是确定标底的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预算的作用 一、预算是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二、预算是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的依据;

预算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一、财务预算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结果越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就越简单,准确性也越高;预测结果越不确定,则预算的过程也越复杂,预算的方法选择也就越多样化,准确性也就越低。也就是说; ①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未来经济事项的后果越不确定,则越需要使用预算方法; ②预测缘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编制有效预算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正是由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风险越高,也就越离不开预算以及预算管理。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预算及其管理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 财务预算的实施模式可以考虑主要通过实施以现金流

量预算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凭借资金运动及其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带动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应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通过以现金流转为起点的财务预算模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现金从那里得来又用到何处去,在某一时点能被用于周转使用的余额是多少,企业将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控制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合理程度,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通过我们厂的实际运行,我们认识到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传统会计]考核及控制方法起到有益的补充,改变传统会计注重于利润、销售额、成本等因素,而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考核及控制。根据财务预算体系以现金管理为中心的思路,其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 从图中各项预算的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看出,财务预算体系具有系统性特征:生产预算必须与销售相衔接,原材料预算又必须与生产预算相衔接等等。各项预算之间构成密切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数量是企业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销售预算就是整个财务预算的起点,而其他各项业务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围绕现金预算,为现金预算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