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

前言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目,是为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评价提供更加明确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

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

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

邓高峰、牛秋蔓

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

赵霄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

4.2 节地 (13)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

5.1 能源利用指标 (34)

5.2 节能 (37)

5.3 能量回收 (53)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5)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58)

6.2 节水 (64)

6.3 水资源利用 (73)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3)

7.1 节材 (83)

7.2 材料资源利用 (88)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0)

8.1 环境影响 (100)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1)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0)

8.4 其他污染控制 (112)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6)

9.1 室内环境 (116)

9.2 职业健康 (123)

10 运行管理 (127)

10.1 管理体系 (127)

10.2 管理制度 (128)

10.3 能源管理 (130)

10.4 公用设施管理 (132)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136)

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138)

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43)

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45)

附录D 设备能效值 (147)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对工业建设产业政策、装备政策、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安全健康等法律法规,推进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建设工业建筑和既有工业建筑各行业工厂或工业建筑群中主要生产厂房、各类辅助生产建筑。

【条文释义】

辅助生产建筑,本标准主要是指间接服务于生产工艺需求而建造各类建筑物。值得注意是,部分工业行业标准中将为生产人员生活所需建造建筑物也列入辅助生产建筑中,如职工食堂、倒班宿舍、文化娱乐建筑等,本标准中统一将该部分功能建筑列为“非生产性和非辅助生产性建筑”。

独立和贴建“非生产性和非辅助生产性建筑”不在本标准评价范围内,应执行相关评价标准。

1.0.3 本标准规定了各行业评价绿色工业建筑需要达到共性要求。

【条文释义】

本标准中绝大多数条文对于各行业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是通用,但是涉及到能耗和水资源利用等指标判定时,需要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特别需要指出是,不同清洁生产标准对于某一指标统计范围或计算方法可能并不完全相同,此时应与本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该指标统计范围或计算方法保持一致。

1.0.4 当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统筹考虑全寿命周期内土地、能源、水、材料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等不同要求。

1.0.5 当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考虑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因素。

1.0.6 在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工业建筑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工业建筑。

2.0.2 工业建筑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为保证生产、人和室内外环境所需各种能源耗量总和。

2.0.3 单位产品(或单位建筑面积)工业建筑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for unit product (or unit building area)

统计期内工业建筑能耗与合格产品产量(或建筑面积)比值。

2.0.4 单位产品取水量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for unit product

统计期内取水量与合格产品产量比值。

2.0.5 水重复利用率water reuse rate

统计期内评价范围中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比值。

2.0.6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quantity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for unit product

统计期内废水产生量与合格产品产量比值。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工业企业建设区位应符合国家批准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3.1.2 工业企业产品、产量、规模、工艺与装备水平等应符合国家规定行业准

入条件。

3.1.3 工业企业产品不应是国家规定淘汰或禁止生产产品。

3.1.4 单位产品工业综合能耗、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消耗、水资源利用等工业生

产资源利用指标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国内基本水平。

3.1.5 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3.1.6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项目用地规定,不应是

国家禁止用地项目。

【3.1.1-3.1.6条文释义】

绿色工业建筑所属工业项目首先应是符合国家及产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污染排放达标项目,而不应是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对于当申报项目企业没有行业准入条件时,如该项目已被相关部门批准通过则可认为符合条件。

标准厂房仅可申报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标识,且须提交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及招商文件,其内容应明确产业准入门槛,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入,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制度,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实施了《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列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但符合目录规定条件,且已获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相关手续项目,可以参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列入《禁止目录》工业企业项目,均不能参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施工图审查合格证

4项目施工许可证

5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6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结论及批复

7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等

8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9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

10有效产品生产许可证

11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能耗限额要求及不属于淘汰目录说明

12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及招商文件(标准厂房)

全面评价阶段:

1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施工图审查合格证

4项目施工许可证

5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6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结论及批复

7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等

8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9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及批复

10有效产品生产许可证

11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能耗限额要求及不属于淘汰目录说明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 申请评价项目应在满足本标准第3.1节要求后进行评价。

3.2.2 申请评价工业建筑项目分为规划设计和全面评价两个阶段,规划设计和

全面评价可分阶段进行,全面评价应在正常运行管理一年后进行。

【条文释义】

规划设计阶段申请评价工业建筑,应已经明确工艺功能。对于工艺尚未明确、能耗和水资源利用指标暂无法判定,或环境影响无法评估项目,不得申报绿色工业建筑。

3.2.3 申请评价项目应按本标准有关条文要求对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进

行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

3.2.4 在对工业企业单体工业建筑进行评价时,凡涉及室外环境指标,应以该

单体工业建筑所处环境评价结论为依据。

3.2.5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

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七类指标及技术进步与创新构成。

3.2.6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应按照评价项目数量、内容和指标,兼顾评价项目重

要性和难易程度,采用权重计分法,各章、节权重及条文分值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规定。

【条文释义】

对于条文参评情况按照3.2.8条条文释义执行。

对于参评条文,表A.0.2条中条文分值分下列三种情况执行:

第一,条文分值范围为一固定值,则该条得分为“0分”或“满分”。

第二,条文分值为三档固定得分,则该条得分根据所达到行业水平获得对应档分值。例如,5.1.1条得分为“0分”或“2.0分”、“3.0分”和“4.0分”三档中一档。

第三,条文分值范围为某一范围,则该条得分除“0分”、“满分”两种情况外,还可能为分值范围内某一得分,具体按照本细则中该条对应要求执行。例如,7.1.1条得分为“0分”、“0.7分”、“0.8分”、“0.9分”、“1.2分”五种中一种。

如参评项目某条得分低于表A.0.2条中该条必答分,则参评项目直接判定为

不满足绿色工业建筑评价要求。

3.2.7 申请评价项目应按本标准规定方法进行打分,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应

根据评价后总得分(包括附加分)按表3.2.7规定确定。

表3.2.7 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

3.2.8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用于评价项目时,该条不参与评价,并不应计

分,等级划分应以所得总分按比例调整后确定。

【条文释义】

本条提到“不适用”是指因为工业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造成条文不适用于评价项目情况。此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并不计分,等级划分以所得总分按比例调整后确定。除上述条文(仅在第五章、第七章有部分条文)外,其他章均是与工业整体及工艺相关条文,如有不符合条文要求时,则按不得分情况处理,所得总分不再进行调整。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4.1.1 申请评价项目建设时应符合国家现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工业园区或

产业聚集区规划要求。

【条文释义】

建设项目性质、组成、规模以及建设用地均应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家和省级现行产业(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规划要求。

建设项目对所在城市产业经济结构、对当地社会制约与发展主要目标已经论证,并得到当地政府审查批准。

所有参与评价项目必须满足本条文所规定条件,凡是不符合本条文规定项目,不应参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

2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5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6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等

7项目所在开发区规划资料

8项目所在省市经济或社会发展规划相关资料

【评分要点】

4.1.2 除国家批准且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外,建设场地不得选择在下列

区域:

1 基本农田;

2 国家及省级批准生态功能区、水源、文物、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各类保护区、限制和禁止建设区。

【条文释义】

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要以经批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各地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了“三界四区”(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若项目处于限制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但已被国家批准且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措施则视为符合本条规定。

(1)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国家及省级批准各类保护区、限制和禁止建设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为国家生存、发展提供水资源等各类天然资源,从发展战略考虑,应严格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必须优先保护。

国家及省级批准各类保护区有:重要供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区;森林草原、风景名胜区、湿地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等。

国家及省级批准限制和禁止建设区有:划定为机场净空保护;雷达导航、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重要天文、气象、地震观察设施;军事设施等区域,以及国家及省级规定其他各类保护区。

所有参与评价项目必须满足本条文所规定条件。凡是不符合本条文规定项目,不应参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

2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

3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5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

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批复

7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8项目区位图

9总平面施工图

10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相关证明文件全面评价阶段: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

2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

3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5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批复

6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及批复

7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8项目区位图

9总平面竣工图

10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相关证明文件

4.1.3 建设场地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并未选择在下列区域:

1 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地震区;

2 有泥石流、流沙、严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地段;

3 采矿塌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

4 有火灾危险地区或爆炸危险范围;

5 爆破危险区界限内;

6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地区;

7 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厚度大新近堆积黄土地段和高压缩性饱和黄土地段等地质条件恶劣地段;

8 受海啸或湖涌危害地区等地质恶劣地区。

【条文释义】

本条文主要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还参考了《有色金属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544、《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等多个标准有关规定,项目选址时应避开本条文所列地区或地段。

1 工业企业中属抗震设防甲、乙类建(构)筑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规定设计;为确保安全,不应选址于9度及以上地震区。无抗震设防甲、乙类建(构)筑物,不应再高于9度地震区选址。结合工业企业中建筑物、构筑物抗震设防等级及项目地勘报告判定此条是否满足。

2 泥石流、严重滑坡等是矿山建设和山区建厂中多次发生且较难解决问题;流沙是土体一种现象,土孔隙比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容易产生。

工业企业临山建设应注意避开泥石流、滑坡、严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地段;通过地质勘查报告及工业企业所在地区原始地形图核查此条。

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区: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环境。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危险浓度可能形成区域范围,而

不是指事故波及范围;按爆炸性物质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以及《爆破安全规程》GB6722中有关规定制定,两规范对爆破危险范围(安全允许距离)作了规定,爆破危险区内不得建厂。

建设场地也不宜选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有可靠防洪排涝措施,如合理确定场地标高,采用防洪(潮)堤坝方案等。其防洪标准应根据企业规模、重要性、服务年限、经济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有关规定。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地质灾难评估报告

2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3项目区位图

4项目场地原始地形图

5临山、临水工业建筑防护设施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6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

全面评价阶段:

1地质灾难评估报告

2地质勘查报告及批复

3项目区位图

4项目场地原始地形图

5临山、临水工业建筑防护措施竣工图及相关影像资料

【评分要点】

4.1.4 建设场地总体规划及其动态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1 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

2 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同时,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

【条文释义】

工业生产形成规模,往往需要随市场需求而多次建设,这就要求工业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适时调整,以实现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

分期建设项目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规定分期建设项目,其总平面布局应统筹安排,综合考虑近期、远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公用站房等方面要求,如:(1)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合理布置,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2)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厂区外,只有当近、远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隔很短,或远期工程和近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不宜分开时,方可预留在厂区内。其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等设施;(3)对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用地应全面考虑,除满足生产设施发展用地外,还应考虑辅助生产设施、动力公用设施、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和管线敷设等相应发展用地。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

在工业企业不断发展中,对既有工业建筑适时更新改造不可避免。既有建筑更新或改造,宜同时对总体规划作局部或全面调整,以使建设场地环境质量不下降或得到提升,使更新改造后建筑仍在场地承载力之内。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改造前后平面图视其影响大小,可以使局部调整,亦可以是全面调整。

核查项目总平面图。既有建筑改造后,核查部门批准总平面图,场地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等用地指标应优于或基本持平调整前总平面图中相关指标。【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3总平面施工图

4更新或改造既有建筑项目原总平面施工图

全面评价阶段:

1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批复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3总平面竣工图

4更新或改造既有建筑项目原总平面竣工图及实景影像资料

4.2 节地

4.2.1 申请评价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现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条文释义】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包括投资强度、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建筑系数、绿地率五项。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标准, 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荒地劣地等再生地天然资源少、生态环境差,即再生地环境承载力小,对同样建设规模,再生地用地指标与一般建设用地指标不同,具体数值需由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我国部分行业已制定了本行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如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建材、有色金属行业等,申请评价项目建设用地应符合所属行业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建设所在地有地方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时,项目除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外还应符合地方要求,如《江苏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江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2总平面施工图

3项目用地指标计算书

4地方或行业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相关文件

全面评价阶段:

1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2总平面竣工图

3项目用地指标计算书

4地方或行业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相关文件

【评分要点】

4.2.2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且符合下列要求:

1 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

2 在满足生产工艺前提下,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阶梯式建筑;

3 合理规划建设场地,整合零散空间;

4 具有与1~3款项相同效果其他方式。

【条文释义】

项目建设所在地区有地方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时,项目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应符合地方要求,同时项目应满足行业标准中有关规定。当地没有标准时,项目容积率应符合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

公用设施包括场地内动力公用设施(如变配电所、水泵房、锅炉房、污水和中水处理设施,地上、地下共用管廊和管沟槽等)、为员工服务配套公用设施(如员工餐厨、公共活动用房、室外活动休闲广场等)和为生产服务配套公用设施(如共用仓库、车库、办公用房、室外地停车场、堆场等)。公用设施设计应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厂房建设应首先满足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为建筑高度大于24m非单层建筑。多层建筑为建筑高度不大于24m非单层建筑。

合理规划建设场地,集中或成组布置各建(构)筑物、室外堆场,采用合理建筑间距,整合零散空间,缩小先期开发用地范围,适度预留发展用地,均可有效提高建设场地利用效率。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规划设计阶段:

1总图、建筑、工艺专业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2工业企业厂区现状平面图

3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

4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全面评价阶段:

1总图、建筑、工艺专业竣工图及设计说明

2工业企业厂区现状平面图

3建设场地原始地形图

4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5~0.7,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1、2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若总分不满0.5记为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若项目不满足基本要求得0分。

4.2.3 合理开发可再生地,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利用农林业生产难以利用土地或城市废弃地建设;

2 利用废弃工业厂房、仓库、闲置土地进行建设,受污染土地治理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环保要求;

3 利用沟谷、荒地、劣地建设废料场、堆场。

【条文释义】

可再生地包括可以改造利用城市废弃地(如裸岩、塌陷地、废弃坑等)、农林业生产难以使用地(如荒山、沙荒地、劣地、石砾地、盐碱地等)、工业废弃地(废弃厂房、仓库、堆场等)。

开发荒山、沙荒地等生态资源较差可再生地时,应同时对场地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或改良。

项目利用废弃工业厂房建设,应提供场地有关污染物检测报告,并对污染土地作必要处理,使之达到国家和地方现行环保标准要求。

废料场应有分类、回收、再利用设施,对有污染废料应进行防污染处理(如有毒害物质废料场采取防扬散、防流失等措施;场地做防渗处理确保地下水不被污染),使建设场地达到国家和地方现行环保有关标准要求,不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适用范围】

所有参评工业建筑。

【参评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和全面评价阶段。

【证明材料】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

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单击此处输入名称 自评星级:请选择星级 自评依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二〇一九年六月制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工业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评价指标体系所有参评项的总分为100分。存在不参评项,应按照比例将剩余参评项总分调整至满分再计算实际得分。 3.“自评得分”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按“分值范围”填写得分值;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0”;因项目情况可不参评的项填写“○”。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项不参评,应在该项“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4.“自评得分”的分值应与“分值范围”一致,不满足分值范围下限的则为“0”分,且累计得分不可超过上限;因项目情况可不参评的项已注明,其余项如不满足“评价内容”要求则为“0”分。 5.“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6.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并与申报书、申报声明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7.不得自行删除本报告的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项目效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自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4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5节能与能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8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9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运行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技术进步与创新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编制说明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编制组 2019年10月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73号),《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2018-1957T-JC)作为行业标准立项,由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编制工作由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负责。 1.2 工作过程 工信部于2016年9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包括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创建与评价工作。为了统一绿色工厂的评价技术要求,文件附件给出了《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作为标准出台前各行业评价工作开展的相关依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已经于2018年5月正式发布。 2018年11月,工信部下达《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立项文件。 2019年初,在绿色工厂整体标准体系架构下,标准起草单位提出《砂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标准计划。 2019年3月,编制初稿。 2019年5月-8月,标准起草单位征集、整理、汇总行业相关绿色工厂指标,对于关键定量指标开展验证。 2019年10月14日,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议,并组织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研讨,半月内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9年10月下旬,发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9年11月底,召开编制工作全体会议,讨论反馈意见,形成送审稿。 2019年12月,审查、报批。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

前言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目,是为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评价提供更加明确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 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 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 邓高峰、牛秋蔓 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 赵霄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 4.2 节地 (13)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 5.1 能源利用指标 (34) 5.2 节能 (37) 5.3 能量回收 (53)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5)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58) 6.2 节水 (64) 6.3 水资源利用 (73)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3) 7.1 节材 (83) 7.2 材料资源利用 (88)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0) 8.1 环境影响 (100)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1)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0) 8.4 其他污染控制 (112)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6) 9.1 室内环境 (11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得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得50%以上得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得50%左右;与建筑有关得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得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得40%。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得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得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得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得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得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得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得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得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得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得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得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得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得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得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得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得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得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得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得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得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得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得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得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发展探析 文孙海玲刘会晓 摘要:我国在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本文首先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继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IEEDGBToolCASBEE 一、前序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27.5%。因而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关注,在建筑领域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 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框架,其中第一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 I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 mentalDesign),第二代是以加拿大为 代表的GBTool(GreenBuildingTool); 第三代是以日本为代表的CASBEE (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 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②。 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 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如何借鉴国外 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正和完善我 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在对 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 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中 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 向,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 系的比较分析 (一)评价对象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 评价指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其中公共建筑主要针对办公建筑、商 场、宾馆等,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 愿参加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拿大和日 本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评价 对象划分得更加详尽、细致,尽可能 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美 国的IEED将评价指标分为新建建 筑、楼宇改造工程、商业内部装修、建 筑主体和维护结构、住宅评估、社区 规划与发展评估;加拿大的GBTool 将评价指标分为办公建筑、集合住 宅、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日本的 CASBEE将评价指标细分为新建建 筑、既有建筑、短期使用建筑、改建建 筑等,评价对象更广泛,且政府措施 强硬。 (二)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 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 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 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 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 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 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 2012年12月中107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绿色建筑与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一、建筑节能背景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非透光/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空调风系统性能、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性能检测。此标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JG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是对室内平均温度、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气密性能、耗电输热比、外窗外遮阳设施、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补水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锅炉运行效率、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进行节能检测。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2005版发布的节能水平为基准,结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分布情况,明确了本次修订后我国公共建筑整体节能量的提升水平。这种基于动态基准的节能率评价方法也符合目前国际习惯做法。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居住建筑节能目标和室内设计参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建筑热工设计、采暖/空调与通风的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判定等实现节能。 二、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35%。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重的占比,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97%以上高耗能建筑,加剧能源危机。截至2013年底,中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110亿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的270亿平方米。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且97%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 (兼论政策、制度、项目) 叶凌工学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 DGNB注册高级咨询师 主要内容Contents 1. 标准背景 2. 标准体系 3. 标准应用 4. 标准展望 2017/12/42

一、标准背景 绿色建 筑标准 政策导向的落实科研成果 的转化 技术实践 的总结 2017/12/43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 (见后) 1980s 1990s 2000s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6]4号)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 《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管理实施细则》 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国发[1992]66号)(1992 & 2005) 《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建办科[1995]80号) (1995, 2002 &2012) 《节约能源法》(1997 & 2007) 《中国21世纪议程》(国发[1994]37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143号部令) (2000 & 2005) 2010s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号)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国发[2007]17号) 建筑节能→ 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3〕2号)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终极目标 ?尊重环境 ?因地制宜 ?功能要求?有居-宜居-乐居?理论核心?缺一不可?时间前提全寿命期四节 一环保 与自然和谐共生 健康适用高效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引用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总述》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1.1 标准落实政策导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表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 体系表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评价体系 (草稿) 工作室名称: 项目名称: 1/6 2/6 2

3 3/6 资源

4/6 4

5/6

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 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 板面积的8%,在其它地区不小于5%。建筑 4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 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 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建筑 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 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民用建筑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定。建筑 5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 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 直接进入室内。 建筑 6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建筑 合 计 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完成分项数目: 项6/6 项目序 号 控制项专业序 号 一般项专业序 号 优选项专业是 V 否X 是 V 否X 是 V 否X 运营管理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 水、节材与绿化管理 制度。 建筑 业主 1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 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 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建筑 业主 1 可对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 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 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 过程无二次污染。 建筑 业主 2 住宅水、电、燃气,采 暖与(或)空调分户、 分类计量与收费。 建筑 业主 2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 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 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 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 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 置。 电气 业主 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 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 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 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 倒和二次污染。 建筑 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 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 境的损害。 业主 4 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建筑 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建筑 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

绿色建筑有关国家标准(国内)

与绿色建筑节能相关国家规范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建筑评价标准色》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1 2020年4月19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核心提示: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 2 2020年4月19日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3 2020年4月19日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经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4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