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17T10:03:27.18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17期作者:王瑾

[导读]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电力企业随之进步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电力企业随之进步,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深入推进。本文分析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电量交易方式及电力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认为电力市场化对电价的影响取决于电力市场竞争的充分性,电力市场竞争越充分,越有可能降低电价,否则可能导致电价上升。电力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会优化市场结构,边际成本较低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发电企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发电企业;影响

引言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旨在打破垄断,引入市场化竞争,构建具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还原电力产品的真实价值。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如何应对新电改?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文章对全国重点地区电力市场改革推进情况、电力市场化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发电企业SWOT分析、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发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电力市场的特点

电能产品不能存储的特性,决定了电力行业发输配售4个环节必须是连贯的、瞬间平衡的,整个行业集中度较高。早期,各国电力工业的模式基本都是国有化、一体化垄断经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很多国家陆续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基于输配环节的自然垄断属性,各国改革的重点与核心是在发电和售电环节放松管制、引入竞争。

2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电价决定机制和电量交易机制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电价、电量交易方式的影响及其由此引起的电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2.1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价的影响

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电价的定价机制发生了改变,即从过去的以平均成本为基础的政府核定电价机制转变为以边际成本为基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对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价影响,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研究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会降低电价(IEA,1999)。另一些研究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有不确定性(Steiner,2001;张友国,2006;林卫斌、陈可馨,2017)。根据经济学原理,在市场化条件下,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决定。本文将从市场供需变化的角度分析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价的影响。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前,电力供应受政府管制,企业没有自主定价的权限,均衡电价由政府决定,受市场影响较小,如下图所示,电力的供给曲线为S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市场对上网电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将成为电价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明确: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在电力市场化时代,发电市场逐渐放开,发电企业进入门槛逐渐降低,电量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电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发电企业将失去政府定价的保护,直面市场的检验。市场化下,电力供应由发电企业的边际成本决定。进入市场化后的短期内,那些运营成本高企的发电企业由于边际成本较高,如果边际贡献小于0,在市场中将缺乏竞争力,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发电市场将向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边际成本较低的企业集中。由于新建电力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市场淘汰的速度大于电力项目的建设速度,则在短期内会导致发电市场的集中。IEA(1999)的研究也证实,从OECD各国的电力改革经验来看,改革后的发电市场通常处于寡头竞争状态。因此,在短期内,优胜劣汰会导致下图中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至S1,从而使得电力市场的供需均衡点由B移动至A,均衡价格由P0上升至P1。长期来看,随着电力市场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优质电力项目(包括国营和民营)会进入市场,电力市场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会促使发电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电力市场的竞争会趋于充分,从而使得电力供应曲线由S0向右移动至S2,均衡价格由P0下降为P2。

可见,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价的影响取决于电力市场竞争的充分性,短期内,电力市场的集中可能会导致电价上升;但从长期来看,电力市场的竞争会趋于充分,导致电价降低。

2.2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市场结构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我国电力市场化不断深入创新以后,影响电力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逐渐转变为发电成本。因为各个新能源(水电、光伏等)的固定成本较高,具有较低的变动成本,同时发电的边际成本普遍偏低,相比于火电企业,度电边际贡献相对较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因为火电项目包含两种成本,即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若发电市场的电价长久的低于边际成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火电企业就会逐渐失去自身具有的优势,如果火电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弱,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由此可见,伴随着电力市场化的进一步变革,各种新能源项目,如风电、光伏等所占比例会逐渐提升。

除此之外,伴随着电力市场进入门槛的逐渐降低,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改革,会有很多民营资本逐渐的进入到发电领域,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就会使发电市场的竞争力日益激烈。

3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的应对策略

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力企业来说,既面临着失去政府定价保护及市场竞争的挑战,又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为了在电力市场化竞争中取胜,电力企业需要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三方面获取竞争优势。

3.1强化电力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

发电企业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成立专门售电主体,培育电力营销队伍;强化电力市场营销,抢占大用户并与之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拓展跨区域电力交易市场;积极推进发电权交易;研究并优化电价竞价策略,在电力市场交易中抢占先机。

3.2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

只有对发电机组的生产定期进行保养,才可以有效的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转。同时电力企业还需要设计完善的维修方案,增强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从而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

3.3积极进入售电领域,组建市场营销业务体系

发电侧应积极开展售电业务,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制。加强对宏观政策、交易机制与竞价策略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1章电力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2007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增加值情况见下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总量的49.22%。 表1-1 2007年各产业增加值情况 1、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与上年同比,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4、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促进结构

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 姓名:栾广秀 学号:101906040116 班级:信管10K1

电力企业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改变是行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行业环境因素的变动又是宏观环境因素驱动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形势时,首先应考察分析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行业环境及企业行为的变化。 1.电力工业的市场需求 电力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供应不仅不再短缺,而且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表面上看,电力市场呈现饱和的趋势。从实际分析看,电力市场还处于低级阶段,电力资源分布和电源建设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电力需求饱和有阶段性和地域性限制,从总体平衡上考虑,电力供应远未达到社会需求。1999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237千瓦,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发电量只有979千瓦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年用电量1 064千瓦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电力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只有34.8%。现在我国仍有近2 300万人没用上电。我国电力需求增长1998年进入回升。 2.电力行业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 从当前大的经济环境着眼分析,我们看到,政府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打破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引外资,这些做法从竞争性产业延伸到垄断性产业。电力体制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由国家制定和经营,国家定价,没有竞争,导致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粗,管理官本位。同时服务质量差,经营观念淡薄,多种经营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能力。因此,不打破电力由国家垄断,就不能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电力市场,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既是管理问题,又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一变化导致了电力市场开始出现竞争并且竞争程度逐步增强,也逐渐显现出了电力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垂直垄断的弊端。因为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电力公司,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于一身,几乎控制着全部电网(特别是输电网)和一半的发电厂。 加之国有企业持续低迷,尤其是像重庆这样的工业大城市,用电增长缓慢,电费回收困难,电力企业经营困难重重。2000年电力行业仅向中央财政上缴86亿元,不少省网公司处于亏损或保本经营状态。降低电力成本和提高电力工业效率成为电力企业寻求出路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电力作为最后一块桥头堡,被推向了市场化改革的峰尖,政府和社会要求破除电力垄断,降低电价,提升服务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电力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为适应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电力公司在全公司系统推出了开展“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建立电网调度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和供电企业经营行为、推出“一户一表”工程及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3.电力系统多种经营与主业的分离 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极大地改变了电力多种经营的环境。多种经营

电力公司环境分析【最新版】

电力公司环境分析 项目背景: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发展电力工业的问题进一步显现。 ◆电力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问题在今后会长期存在,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发展机制和调控机制;◆在经济高涨、需求旺盛之时,中国的电力供应必须直面电煤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电网建设的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中国各地缺电问题日益严重; ◆电力开发商机开始突现,国资、民资、外资等各路资本正在竞相进入电力市场,中国新一轮电力投资热潮已经出现。 电力体制改革采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原则,打破了原来电力系统的垄断状态,在系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使发电企业成为改革的第一环节。电力体制改革将形成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竞争机制和电力市场竞争态势。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市场环境和规则也与以前极大不同,面对需求的不断增长、原料的紧张,投资加快,同行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电力生产企业何去何从? 企业需求:

某公司是属于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同时是我国最大的热电联产发电企业,50年的发展历史,是所在城市工业主要供电源,也是居民用电、供热的主要来源,为所在城市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在过去5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几次装机容量的扩建,目前达到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在原有体制下由市供电局领导,形成的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 在电力行业改制过程中,公司面临着:◆重新审视外部环境,评估自身的实力,寻求区域和市场定位;◆从类似行政的管理模式向企业经营的模式的转变。 ◆更应该指出的是:电力行业是国家能源垄断行业,该公司国企的大而全现象,管理滞后问题都急待改变,由国家统管的观念也需要转变,观念的转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评注:该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目前很多电力行业发电企业的问题: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电力行业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促使电力行业潜在发展动力不断增加。 ◆国家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资,发电企业扩大现有装机容量,同时投建新电厂。

电力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一. 1.12015中国经济形势 1.2近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 1.3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含各产业用电增长情况 1.4电力投资及电网建设情况 1.5国网、南网投资建设情况 二、我国电缆及电缆附件现状、市场前景 2.1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电缆附件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输电网建设 (2)配电网建设及电缆入地化 (3)大型工矿企业交联电缆需求 2.4国内电缆附件行业生产厂家情况 内电缆附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后,进入的生产厂家已达到100多家,但产销规模较小,很多厂家销售额均未超过1000万元,并且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压电缆附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无序。而高端市场由于技术要求高,主要被国外厂家占

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3M公司、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有实力进入的国内厂家数量较少,产品盈利空间较大。 在高压电缆附件领域,国内有包括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原电缆附件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110kv电缆附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超高压电缆附件领域,2007年,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国内率先通过220kv电缆附件预鉴定试验,国产电缆附件开始突破国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目前220kv 及以上超高压线路是国内电网建设的重点,而且国产化程度在加快,因此发展潜力相当大。 图82015年电力电缆需求量 1220kv和110kv长度按国外招标的长度比例来计算,总长为1.7万km 2按2012-2014年国外招标的电缆附件与电缆比值的平均数

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与竞争环境的分析

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与竞争环境的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与竞争环境的分析 李勃 作者简介:李勃,男,管理学硕士,电力及电力设备制造业研究员,上海市金融工程研究会会员。 1.行业分析 广义的电力信息化产品,既包括用于电网调度的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也包括(发电或供电企业)用于生产运行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以及用于信息发布的MIS和门户系统等。 电力行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投入,已经建成能够完成不同功能的各类管理控制系统,今后电力行业内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共享信息及辅助决策需求日益迫切,客户呼声比较高,预计整合信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必然成为行业内新的增长点。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电力信息化行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情况。 电力自动化行业的发展与电网投资密切相关,电力自动化产品的市场容量通常为电网投资的5-10%。在2000年以前电网投资有过一段高速增长时间,城农网改造结束后投入有所减缓。但200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以及电力行业开始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国家加大对电源以及电网建设投资力度,这为电力自动化市场的再度复苏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2003-2005年电网建设需要3600亿元投资。其中,2003—2004两年国家集中投资800亿元专门用于改造全国县城的电网。 下图为近几年电网投资金额变化图,1998-2001数据源自《中国电力年鉴》,2002年以后数据为按照电网投资年平均增速5%预测。按照我们的判断,2003年—2005年期间,电网建设实际需要投资3776亿元,比国家计划的3600亿元多出176个亿。 三年城农网改造期间及“十五”时期全国电网建设投资的基本格局 (单位:亿元人民币) 由上图可以看到,一直到2004年电网投资规模才达到并超过三年城乡电网改造的高峰期。“十五”前三年,电网投资基本上处于恢复阶段。 2.市场与竞争环境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主要包括调动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等,与电力市场有关的产品(如发电厂报价系统、电力交易系统、电力市场决策支持系统)受政策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与前述自动化产品对应的市场空间每年的约为50亿元左右的规模。从细分市场的角度来看,各个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重是完全不同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如下图所示。通常是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所占比重最大(平均为51%),其次是调动自动化(平均为19%),再次是配电自动化(平均为17%)和计量计费自动化(不含采集终端,平均为12%)。

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1.3.5 主要结论 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主要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员工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员工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尤其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管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重。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岁)。经营管理人员35岁以下人员仅占4.2%,出现年龄断层,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部分对身体条件要求高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技能人员储备不足。 ⑸从学历来看,学历层次相对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管理与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422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8514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

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员工整体素质尚需提升。人才当量密度0.8344,人才密度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0.92)还有相当差距。技师高级技师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人的9.78%。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1163人。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管理类人员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 3.4%,技师10.2%) 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质明显偏低。 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岁),40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管理上混岗。 1.4 内外部环境分析 1.4.1 外部环境分析 (1)国家人才政策影响 2010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未来将会对企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外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将有利于外部人才的有效供给,满足企业发

火力发电行业环境分析

火力发电行业环境分析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1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9万亿千瓦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但人均用电水平仍然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的增长以及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实施使得电力行业整体风险较小;竞价上网政策的逐步实施,将使行业竞争优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近期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放缓、电力需求增速下降,电力生产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逐步显现。同时,走低碳经济之路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节能调度、节能减排、碳排放、上大压小等政策的实施,将给火电行业带来较大影响。 1、经济环境分析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下的中国经济即将面临一个重大调整期。2008年,国家已连续出台了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多项经济刺激措施,新能源振兴规划也将出台。诸多振兴经济措施的推出,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国民经济也有望较早走出危机影响。 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经济开始回暖,2009年,全国发、用电量从年初严重下滑、年中企稳回升到年末大幅攀升,全年增速大于上年,全社会用电36,430亿千瓦时,增长为5.96%。。201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923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上涨14.56%。但总体来看,国际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外部需求下降,国际金融领域仍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9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7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92%;第二产业35,1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88%;第三产业5,0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49%。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用电需求增长趋缓。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5,2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3.5%。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实施效果的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以及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不会有明显好转。根据预计201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预计超过7%。

中国电力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环境分析 【摘要】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 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巨大的用电需求与电力建设密切相关,但由于火电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作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电力行业还是我国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重点行业,因此带来一些环境影响。所以本文对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环境分析;管理 一、电力行业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电力环保管理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电力行业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环保管理的内部方面: 1.在输变电建设阶段,出现电厂废弃物的处理不当,排污到河流导致水资源变质,影响生物的繁殖,进而影响下游的环境,主要属于常规型环保问题。就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对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服务意识和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意识不强;二是对输变电工程的环保内容、范围、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片面性。 2.在电力运营阶段,往往分不清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出现管理无法参照合适的标准,或者不执行相关的标准。这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公司还没有成熟的电网环保管理模式,无论从电网环保管理的执行层面还是监督层面,都还需加强管理;二是支撑公司电网环保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有待改善;三是电网环保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紧缺,由于技术手段缺失,无法实施标准化的成本管理。 3.电力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有的辅助业务与主业并不一定相关,导致出现使用电力行业流程管理非电力行业业务,电力主辅业务还没有完全分离。原因在于电网资产的管理流程和实际的业务流程往往不符。电力行业生产供应链条长,造成“牛鞭”效应,决策失效。 (二)电力行业环保管理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来自政策制度的环保问题分析。节能环保调度政策主要针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截止到 2011 年 3 月 7日,国家环保部通报的各部委环保标准名录达 1434 种。但是省级单位和下属的地方政府通过控股等形式对电厂进行投资,对于管辖的电厂往往以照顾落后地区、维护安定团结等为由,实施过程中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节能政策难以为继。另外,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力

电力环境分析

电力环境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市场环境分析一. 1.12015中国经济形势 1.2近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 1.3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含各产业用电增长情况 1.4电力投资及电网建设情况 1.5国网、南网投资建设情况 二、我国电缆及电缆附件现状、市场前景 2.1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电缆附件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输电网建设 (2)配电网建设及电缆入地化 (3)大型工矿企业交联电缆需求 2.4国内电缆附件行业生产厂家情况 内电缆附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后,进入的生产厂家已达到100多家,但产销规模较小,很多厂家销售额均未超过1000万元,并且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压电缆附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无序。而高端市场由于技术要求高,主要被国外厂家占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3M公司、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有实力进入的国内厂家数量较少,产品盈利空间较大。

在高压电缆附件领域,国内有包括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原电缆附件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110kv电缆附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超高压电缆附件领域,2007年,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国内率先通过220kv电缆附件预鉴定试验,国产电缆附件开始突破国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目前220kv及以上超高压线路是国内电网建设的重点,而且国产化程度在加快,因此发展潜力相当大。 图82015年电力电缆需求量 据此推算,各电压等级电缆附件2015年的市场规模及2020年的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92015年、2020年电缆附件市场规模 单位:套 1220kv和110kv长度按国外招标的长度比例来计算,总长为1.7万km 2按2012-2014年国外招标的电缆附件与电缆比值的平均数

电力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一. 1.1 2015中国经济形势 1.2近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 1.3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含各产业用电增长情况 1.4电力投资及电网建设情况 1.5 国网、南网投资建设情况 二、我国电缆及电缆附件现状、市场前景 2.1 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2.3.1电缆附件与电网建设 2.3.2电缆附件的应用 电缆附件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输电网建设 (2)配电网建设及电缆入地化 (3)大型工矿企业交联电缆需求 2.4 国内电缆附件行业生产厂家情况 内电缆附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后,进入的生产厂家已达到100多家,但产销规模较小,很多厂家销售额均未超过1000万元,并且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压电缆附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无序。而高端市场由于技术要求高,主要被国外厂家占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3M公司、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有实力进入的国内厂家数量较少,产品盈利空间较大。 在高压电缆附件领域,国内有包括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原电缆附件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110kv电缆附件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在超高压电缆附件领域,2007年,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国内率先通过220kv电缆附件预鉴定试验,国产电缆附件开始突破国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目前220kv 及以上超高压线路是国内电网建设的重点,而且国产化程度在加快,因此发展潜力相当大。 图8 2015年电力电缆需求量 据此推算,各电压等级电缆附件2015年的市场规模及2020年的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图9 2015年、2020年电缆附件市场规模 单位:套 1220kv和110kv长度按国外招标的长度比例来计算,总长为1.7万km 2按2012-2014年国外招标的电缆附件与电缆比值的平均数

电力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电力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11) 第一节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11) 一、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 (11) 二、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11) 三、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 (33) 四、3月消费同比增长12.6% (55) 五、对外贸易数据有所改善 (55) 六、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下降1.9% (66) 七、信贷处于高位,货币环境相对宽松 (99) 第二节电力政策分析 (1010) 一、工信部重推两大节能环保工程实现工业节电1% (1010) 二、电监会并入新能源局电改走势尚未可知 (1111) 三、国家发改委调整产业目录,加快海上风电发展 (1212) 四、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212) 第三节电煤市场分析 (1313) 一、各煤种部分产地价格下降 (1313) 二、煤炭库存及运价 (1414) 三、国际动力煤价格普涨 (1515) 第四节来水情况分析 (1717) 第二章 2013年3月电力行业运行分析 (1919) 一、用电市场情况 (1919) 二、发电量情况 (2121) 三、电力投资与建设 (2323) 四、电力供应与销售情况 (2424) 五、月评:水电增发火电出力恢复 (2525) 第三章电力相关行业分析 (2626) 第一节化工行业 (2626) 一、生产情况 (2626) 二、价格情况 (2727) 第二节钢铁行业 (2727) 一、4月钢材价格振荡下行 (2727) 二、钢铁生产水平偏高,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727) 三、钢材库存快速上升,对钢材价格走势形成较大压力 (2828) 第三节有色金属 (2828) 一、产品产量 (2828) 二、产品价格 (2929) 三、月评 (3232) 第四节建材行业 (3232) 一、产量情况 (3232) 二、价格情况 (3333)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一)电力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基本扭转了连续20多年的缺电局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见图1) 图1:近三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量(单位:万千瓦时) 1.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九五”以来,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8%,长期存在的严重缺电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消除了电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

约。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32万千瓦,其中水电7935万千瓦,占24.8%;火电23754万千瓦,占74.4%;其他为核电21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33万千瓦,共占0.8%(见图2)。全年发电量达到13685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图2 200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构成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 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互联等7个跨省区电网,以及山东、福建、海南、新疆、西藏等5个独立的省级电网。除西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为330千伏外,其它跨省电网和山东电网均已建成500千伏主网架。华东电网装机容量已超过5000万千瓦。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东北和华北联网等工程的实施,电网发展已开始进入大区电网、独立省(区)电网互联的新阶段。在电力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程安装质量、工艺及机组投产移交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国各主要电网频率合格率均达到99.9%以上。 3.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如小火电无序蔓延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小火电机组约1000万千瓦,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水电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投入显著增加,西电东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送电能力不断增加。

(行业分析)电力行业分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电力行业分析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分析 1.行业分析 广义的电力信息化产品,既包括用于电网调度的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也包括(发电或供电企业)用于生产运行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以及用于信息发布的MIS和门户系统等。 电力行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投入,已经建成能够完成不同功能的各类管理控制系统,今后电力行业内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共享信息及辅助决策需求日益迫切,客户呼声比较高,预计整合信息壹体化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必然成为行业内新的增长点。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电力信息化行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情况。 电力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电网投资密切相关,电力自动化产品的市场容量通常为电网投资的5-10%。在2000年以前电网投资有过壹段高速增长时间,城农网改造结束后投入有所减缓。但200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以及电力行业开始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国家加大对电源以及电网建设投资力度,这为电力自动化市场的再度复苏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2003-2005年电网建设需要3600亿元投资。其中,2003—2004俩年国家集中投资800亿元专门用于改造全国县城的电网。

下图为近几年电网投资金额变化图,1998-2001数据源自《中国电力年鉴》,2002年以后数据为按照电网投资年平均增速5%预测。按照我们的判断,2003年—2005年期间,电网建设实际需要投资3776亿元,比国家计划的3600亿元多出176个亿。 三年城农网改造期间及“十五”时期全国电网建设投资的基 本格局 (单位:亿元人民币) 由上图能够见到,壹直到2004年电网投资规模才达到且超过三年城乡电网改造的高峰期。“十五”前三年,电网投资基本上处于恢复阶段。 2.市场和竞争环境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主要包括调动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等,和电力市场有关的产品(如发电厂报价系统、电力交易系统、电力市场决策支持系统)受政策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和前述自动化产品对应的市场空间每年的约为50亿元左右的规模。从细分市场的角度来见,各个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重是完全不同的,且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如下图所示。通常是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所占比重最大(平均为51%),其次是调动自动化(平均为19%),

电力施工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对策分析

电力施工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解释了电力施工企业及外部环境条件的相关概念、意义,从电力市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火电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阐述了这五个方面对火电企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策. 关键词火电施工企业环境条件管理效益 火电建设项目属于大型或特大型工程项目,传统管理模式之下长期经营的火电企业的管理工程项目水平参差不齐。新常态下,火电企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势必对火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认识、适应、应对企业外部的变化,推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成为每一个火电企业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火电企业及外部环境条件相关概念、意义 火电企业是指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可燃物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企业,一般存在状态为发电厂或热电厂(热电联产电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及原理是利用燃料将水加热产生蒸汽,完成燃料的化学能向热能的转换;利用蒸汽产生的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完成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最后利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

火电企业通常以蒸汽机或燃气轮机作为原动机,电站规模较小的,也会使用内燃机。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轮机,通过其中各级叶片做功后,乏汽全部进入凝结器凝结为水,即为纯凝机组,一般发电厂使用此方式。如果是热电厂,则在叶片中间抽出一部分蒸汽到换热器加热水,用于冬季采暖,即采用抽气供热机组。如果全部乏汽都用于供热,就是背压供热机组。相比之下,纯凝机组的煤耗低于供热机组,发电效率高于供热机组. 无论是采用煤,还是石油、天然气,火力发电都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电能和热能,同时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电力和热力负荷、接入系统、燃料源、交通运输方式和环保要求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影响火电机组运行方式、制约火电企业经营效益的外部环境条件。 本文涉及的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各项外部环境条件分析、经营管理对策讨论,均是以燃煤发电为例确定并展开。 二、电力施工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分析 施工企业在建设火电工程的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围绕的主题始终是一致的――管理工程项目。不管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他们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被各种管理关系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这种大环境中,如何客观地理顺其外部环境条件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主要从多角度对其外部环境条件展开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