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七黑斑病的防治

三七黑斑病的防治

三七黑斑病的防治
三七黑斑病的防治

三七黑斑病的防治

三七的黑斑病是目前三七种植中出现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常年发病率在5%~20%之间,严重时高达60%以上。造成三七的早期落叶,植株枯萎,干花,不能结实,使三七产量受到损失。病菌能浸染三七植株的各个部位,其中以叶、茎、花轴、花、果实和果梗受害严重,但主要以幼嫩组织部位或组织结构较松散的部位受害为主,即以茎杆、叶柄和花轴受害的比例占所有发病比例的60%以上。近几年来,通过系统研究,并结合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和开展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宣传培训,让七农对该病有所了解,也学会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最终使该病的扩展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症状表现

茎、叶柄、花感病时,多发生于茎顶、茎基部、叶柄轮生处或花轴,初呈针尖大小的褪色病斑,继而见近椭圆形浅褐色病斑,以后色泽逐渐加深,并向上下扩展,病斑凹陷并产生黑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扭折而枯萎。七农按其受病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发病部位在茎杆中下部的称“黑杆瘟”;茎基部的称“烂脚瘟”;花轴的称“扭脖子”、“扭盘”。如叶部受病,多由叶尖、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叶斑中部色泽显淡,干燥时易破裂甚至穿孔。但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则扩展快,达全叶1/3~1/2,叶片即脱落。无论是在干燥或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中心均产生黑褐色霉状物。若果实感病,表面先出现褐色斑点,继则凹陷,果皮渐渐干瘪而发黑,成为“干籽”或“黑果”。越冬芽、根茎和根部受病,常产生水浸状黑褐色病斑,并与其它病原一道共同对芽部或块根构成复合浸染而导致根腐病。

二、病原分类

据研究,三七的黑斑病由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 Whetzel)浸染引起。病原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该病菌除危害三七外,还可危害人参,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同样引起黑斑病。

三、发病特点

1、病原的浸染循环

病原首先以分生孢子的形态浸染植株,感病植株的病原在适合的温湿度环境下,一方面以菌丝的形态继续扩展、蔓延,直至植株枯死;另一方面在病斑上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又成为再浸染源,随气流、雨水长距离传播,对新的植株进行再浸染,最终导致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据研究表明:三七黑斑病病原在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下,仅能存活一个月,在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中,可存活三个月,在自然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2个月,因此,病原不能在土壤中越冬。进入秋冬季后,病原的越冬场所主要是病株、病果、及病残。病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翌年气温回升后,随着雨水的降临而复苏,并经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扩散、传播,形成初浸染源,开始新的繁殖危害。2、发病规律

在大部分地区,三七黑斑病始见于5月上旬,部分地区始见于4月下旬;病害发病末期因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中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十月上旬,高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十月中旬。黑斑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也很密切。当日均气温在18度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65%以上,即持续2~3天小雨天气或日降雨量达15毫米以上时,黑斑病即可发生,并且发病率随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3、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①荫棚透光率。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需在荫棚条件下栽培,一般二年七透光率在10%~15%之间,三年七在15%~20%之间,即可满足三七植株生长所需光照强度。若荫棚透光过稀,光照强度超过了三七植株生长所需,除导致叶片发黄,出现日灼病等生理性病害外,三七黑斑病的发生也随之加重。据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是二年七还是三年七,三七黑斑病发病率与荫棚透光率均呈正比关系,说明病原孢子的萌发、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若满足其所需,一旦温、湿条件具备,即可加速三七黑斑病的流行。

②七龄。三七黑斑病的发生因不同七龄而异,七龄越小受害越重。说明幼嫩的植株易受病菌的浸染,原因可能是幼龄植株表皮细胞较薄,菌丝体容易穿透扩展的缘故。随着龄期的增长,胞壁逐渐变厚,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也随之增强,故个龄期三七发病率表现为:一年期>二年七>三年七。

③苗棵素质。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生长类型的三七植株感病程度不

同,发病率表现为三类苗>二类苗>一类苗,说明生长瘦弱的植株更易遭受三七黑斑病的浸染危害。因此,加强七园栽培管理,培育健壮七苗也是控制三七黑斑病及其它病害的重要措施,应引起七农的重视。

④此外三七园内温度高,湿度大,植株过密,施肥不当,荫棚透光率稀密不均,及病虫害均可引起三七黑斑病的发生

四、防治方法

①荫棚透光均匀。根据三七黑斑病发生与降雨和园内光照强度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修补,避免有空洞的关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在三七的生长过程中若需对七园荫棚透光度进行调节,必须做到荫棚透光均匀,不能有明显的空洞;老七园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修补,避免有空洞的地方成为三七黑斑病的最初发病中心。

②选用无病种子和种苗。为防止种子、种苗带菌传播,应把好育种选苗关。对种子的筛选,应在采集红籽时,要选用果皮色泽鲜艳、饱满无病的红籽做种;种子贮藏期间也要注意防病防虫,避免种子被病菌污染。筛选种苗时,应选择健壮无病、无损伤、根系良好的种苗(子条)移栽。

③加强七园管理。在三七黑斑病的发生季节里,要勤查七园,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雨季要勤开园门,通过空气流动,降低园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④合理施肥。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三七植株徒长而抗逆性降低。三七是块根植物,对甲肥的需求量略高于其它作物,可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提高三七植株的抗逆性。因此在有机种植中施肥应做到均匀合理,掌握好个成分的比例。

⑤规范农事操作。七农在七园管理过程中,应规范农事操作,如由传统的边拔草边捡病残体的习惯,改为捡病残体与拔草程序分开,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病害的人为传播。病残体应深埋或做焚烧处理,以避免病菌的再次浸染。

⑥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⑦撒生石灰。在大量发病区域撒上适量的石灰,可以防止病情快速、大面积的传播。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1、什么是炭疽病?什么是肺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马牛羊等。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不同的类型。其中的肺炭疽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 2、炭疽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家养的猪、狗等;它们的皮毛、骨肉等均可携带细菌。再就是肺炭疽病人。 3、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 (1)因接触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土壤等导致皮肤炭疽; (2)吸入了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粉尘颗粒而导致肺炭疽; (3)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乳、肉等食物经消化道传染,导致肠炭疽。 4、炭疽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潜伏期1—5天,最长为12天。 5、炭疽病有那些临床表现? (1)皮肤炭疽:炭疽病中,皮肤炭疽约占90%以上。症状主要是皮肤裸露部位或伤口部位出现的斑丘疹、水疱、肿胀等,继而出现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溃疡、焦痂等。 (2)肺炭疽:比较少见,但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早期的症状像是流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发疳、咯血、喘鸣、胸痛、出汗等;可发生休克,在短时间内死亡;也可并发脑膜炎和败血症。 (3)肠炭疽:更是罕见,常见的症状是高烧,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表现,很快会出现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败血症:常继发于皮肤、肺、肠炭疽,除原发的局部炎症加重外,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更为明显,如高热、寒战、衰竭等。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出现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6、炭疽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1)隔离治疗:炭疽病特别是肺炭疽患者,必须严格实行隔离治疗,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都要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一般和对症治疗:休息、多饮水,补液、退热、止痛等。(3)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可静脉或肌肉给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菌素。 7、如何预防炭疽病? 发现牛、马、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靖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三七常见的四种病虫害其防治

三七常见的四种病虫害其防治 立枯病:为害幼苗。2-4月开始发病,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防治方法:1、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用1千克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处理; 三七常见病虫害: 一、立枯病:为害幼苗。2-4月开始发病,低温阴雨天气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用1千克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处理; 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4、未出苗前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洒畦面,出苗后用苯并咪唑1000倍液喷洒,7-1O天喷1次,连喷2-3次;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处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疫病:为害叶。5月开始发病,6-8月气温高,雨后天气闷热,暴风雨频繁,天棚过密,园内湿度大,发病较快而且严重。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后用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灭越冬病菌; 2、发病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发病后用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4次。 三、蚜虫:为害茎叶,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一1500倍液喷杀。 四、短须螨:又称红蜘蛛。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其变黄、枯萎,脱落。必6一10月危害严重。花盘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防治方法: 1、清洁三七园; 2、3月下旬以后喷0.2~0.3渡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连喷2~3次; 3、6―7月发病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1000倍液。

三七活血片质量标准研究

三七活血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三七活血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三七、血竭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岛津)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水溶液(15.2∶84.8,V/V),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结果三七、血竭的薄层色谱特征斑点分离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269 6~1.34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0.78%(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三七活血片的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for Sanqi Huoxue Tablets. Methods 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and Draconis Sanguis in Sanqi Huoxue Tablets were identified by TLC qualitatively;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in Paeoniae Radix Rubra was determined by HPLC. 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Shim-pack-C18 column (150 mm×4.6 mm,5 μm)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3% phosphoric acid (15.2:84.8,V/V)at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30 nm,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Results 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and Draconis Sanguis in Sanqi Huoxue Tablets could be identified by TLC and separated well. Paeoniflorin was in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0.269 6–1.348 μg,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 8. Solution was stable within 24 h,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paeoniflorin was 98.68%,RSD=0.78%.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simple,accurate and sensitive,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anqi Huoxue Tablets. Key words:Sanqi Huoxue Tablets;quality standard;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Draconis Sanguis;TLC;HPLC;paeoniflorin 三七活血片是在吉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三七活血胶囊基础上确定的实验方剂,由三七、赤芍、血竭、骨碎补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止血、散瘀止痛等作用,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症临床疗效显著,药理 实验表明该制剂在减轻损伤组织,促进血肿吸收和瘀斑消散等方面作用确切[1]。为有效控制三七活血片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本研究建立三七活血片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三七的主要功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为对照,对方中三七进行定性鉴别。为增加方法的专属性及信息的全面性,以血竭特征性成分血竭素高氯酸盐及血竭对 照药材为对照,对方中血竭进行定性鉴别。处方中赤芍用量最大且为主要药味,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1 仪器与试药

三七分等规格2020版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055.1—2020 三七分等规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七的术语和定义、分等规格、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程、包装、储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三七的分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575 茶叶中灰分含量测定 ISO/1577 茶叶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 ISO/18664 中医药 中药材重金属限量 ISO/20409 中医药 三七药材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七(Notoginseng)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根及根茎的干燥品。 3.2 主根(Tap root) 种植三年及三年以上三七的主根。 3.3 剪口(Rhizome ) 根茎的俗称,连接三七茎和主根的部位。 3.4 筋条(Branch root) 中部直径大于0.4cm支根的俗称。 1

DB53/T 055.1—2020 3.5 醇溶性浸出物(ethanol-soluble extractives) 采用70%甲醇作溶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得到的浸出物含量。 3.6 头数(Tou) 指经干燥后,每500 g三七主根所含有的三七主根个数。 3.7 春三七(Chuen root of Notoginseng) 摘除花蕾后采收的三七主根。 3.8 冬三七(Dong root of Notoginseng) 留种后采收的三七主根。 3.9 菊花心 (radial striations) 三七主根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3.10 批次(Batch)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收的少于5000 kg的三七为一批。 4 质量要求 4.1 外形特征 三七具有以下特征,外形参见附录A: a)主根分为“疙瘩七”和“萝卜七”两种,“疙瘩七”呈类圆锥形或不规则球形;“萝卜七”呈长形,似 萝卜状; b)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坚实; c)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木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d)春三七外形饱满、表面皱纹细密而短或不明显,断面常呈黄绿色,木质部菊花心明显,无空隙; e)冬三七外形不饱满、表面皱纹多且深长或呈明显的沟槽状。断面常呈灰绿色、木质部菊花心不 明显,多有空隙。 4.2 显微特征 4.2.1 主根显微鉴别 按以下特征进行主根显微鉴别,参见附录B: a)三七主根横切面可见落皮层少数残留,木栓层为数列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栓内层极窄; b)韧皮部宽厚,内侧韧皮束明显,韧皮射线宽广,向外不甚明显; 2

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附图)

柑橘炭疽病柑橘炭疽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附 图) 标签: 通风农药症状防治色带分类: 农业知识全文结束》》-11-0615:41 病原: 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 为害症状: 可为害叶片、枝梢、花和果实。叶片感病:①病斑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以后小斑迅速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边缘不明显,似云纹状,其上产生大量朱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病叶易脱落;②叶尖或叶缘出现半圆或近圆形黄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天气潮湿时,病部出现朱红色带粘性小液点,天气干旱时,干枯病部呈灰白色,表面密布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脱落较慢。枝梢感病:①病梢由上而下枯死,多发生在寒害后的枝梢上,初期病部为褐色,后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②多从叶柄基部腑芽处或从受伤皮层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变长梭形,当病斑环绕枝梢时,病梢由上而下枯死。花开后,病菌侵染雌蕊柱头,呈褐色腐烂,引

起落花。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天气潮湿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脱落。长大后的果实受害,其症状表现有干疤、泪痕和腐烂3种类型,果梗受害,造成“枯蒂”,果实随之脱落。苗木多在离地6~10cm处或嫁接口处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形状不规则,严重时可引起上部枝梢死亡。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柑桔园要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排灌、防旱保湿及防虫;②及时修剪衰弱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抗病能力;③剪除病梢、病叶、病果梗,清除落叶、落果,清园后喷1次波美1~2度的石硫合剂或40%灭病威500倍液;④采后处理,防止贮藏期发病,用特克多浸果。 化学防治:在落花后及落花后一个半月内进行喷药,每隔10d 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在 7、8月间再喷1次,以防落果。药剂可用40%灭病威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 更多相关农业知识请点击:中国农药人才网这里有最全的农药信息、最专业的农药百科知识及全国各地的农作物分布情况。

三七质量标准

1 ABC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标准三七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公司原药材内控质量标准,控制药材质量,保证成品质量。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内容: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鉴别】(1)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5m l ,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 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 1 对照品及三七 皂苷R 1 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农药基础知识(精心整理)

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2、农药剂型 2.1可湿性粉剂WP 指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性)填料和载体组成,并粉碎一定细度,遇水能被水润湿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的一种剂型。 2.2可溶性粉剂SP 有效成分能迅速分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剂型。 75%乙酰甲胺磷;90%杀虫单;90%敌白虫可溶粉;井岗霉素可溶粉。 2.3乳油EC 由农药原药(原油或原粉)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形成的均相油状液体,加水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油状液体称为乳油。 2.4悬浮剂SC 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在水中的分散体,该农药剂型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触变剂)经湿法超微细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 2.5微乳剂ME 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液解在水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而形成的均匀液体,不含有机溶液,具有1、环保,以水为溶剂2、无臭味,不伤害人体3、颗粒小,渗透性强4、不污染果疏表面5、闪点高,贮运容易6、溶于水是无色。 2.6水剂AS 由农药原药和水组成,成本低,但不稳定。 2.7可分散粒剂WDG 2.8水乳剂EW 3、农药分类 农药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一般按三种分类方式: 1、按来源分类 2、按防治对象分类 3、按作用方式分类 3.1按来源分类 3.1.1矿物源农药 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统称为矿物源农药。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柴油乳剂、机油乳剂 3.1.2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1、植物源农药:烟碱、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 2、微生物源农药: 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细菌(Bt),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 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

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病毒在杂草、块茎、种子和昆虫等活体组织内越冬。病毒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4.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不能看见。由线虫寄生可引起植物营养不良而生长衰弱、矮缩,甚至死亡。根结线虫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如人参、西洋参、麦冬、川乌、牡丹的根结线虫病等。胞囊线虫则造成根部须根丛生,地下部不能正常生长,地上部生长停滞黄化,如地黄胞囊线虫病等。线虫以胞囊、卵或幼虫等在土壤或种苗中越冬,主要靠种苗、土壤、肥料等传播。 (二)虫害 危害药用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虫,另外有螨类、蜗牛、鼠类等。昆虫中虽有很多属于害虫,但也有益虫,对益虫应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因此,认识昆虫,研究昆虫,掌握害虫发生和消长规律,对于防治害虫,保护药用植物获得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都取食固体食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急性甲型肝炎起病急,临床表现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约2-4个月;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常无发热,其他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3、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审批稿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1、什么是炭疽病什么是肺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马牛羊等。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不同的类型。其中的肺炭疽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 2、炭疽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家养的猪、狗等;它们的皮毛、骨肉等均可携带细菌。再就是肺炭疽病人。 3、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 (1)因接触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土壤等导致皮肤炭疽; (2)吸入了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粉尘颗粒而导致肺炭疽; (3)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乳、肉等食物经消化道传染,导致肠炭疽。 4、炭疽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潜伏期1—5天,最长为12天。 5、炭疽病有那些临床表现? (1)皮肤炭疽:炭疽病中,皮肤炭疽约占90%以上。症状主要是皮肤裸露部位或伤口部位出现的斑丘疹、水疱、肿胀等,继而出现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溃疡、焦痂等。 (2)肺炭疽:比较少见,但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早期的症状像是流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发疳、咯血、喘鸣、胸痛、出汗等;可发生休克,在短时间内死亡;也可并发脑膜炎和败血症。 (3)肠炭疽:更是罕见,常见的症状是高烧,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表现,很快会出现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败血症:常继发于皮肤、肺、肠炭疽,除原发的局部炎症加重外,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更为明显,如高热、寒战、衰竭等。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出现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6、炭疽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1)隔离治疗:炭疽病特别是肺炭疽患者,必须严格实行隔离治疗,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都要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一般和对症治疗:休息、多饮水,补液、退热、止痛等。(3)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可静脉或肌肉给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菌素。7、如何预防炭疽病?

三七灰土回填标准工艺模板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地坪、室外散水坡的灰土垫层工程;地基处理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进行技术复核,基(土)层标高、管道敷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1.2 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2.1.3 各种进场原材料规格、品种、材料等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进行相应验收,并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2.1.4 通过压实试验确定垫层每层需铺厚度和压实遍数。 2.2 材料准备 2.2.1 土料 宜优先选用黏土、粉质黏土或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2.2.2 石灰 石灰应用块灰,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也可采用磨细生石灰,或用粉煤灰、电石渣代替。 2.3 机具准备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蛙式打夯机、机动翻斗车、手扶式振动压路机、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铁耙、铁锹、水桶、喷壶、手推胶轮车等。 2.4 作业务件及人员准备 2.4.1 基土表面干净、无积水,已检验合格并办理隐检手续。 2.4.2 基础墙体、垫层内暗管埋设完毕,并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检查合格,并办理中间交接验收手续。 2.4.3 在室内墙面已弹好控制地面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水平控制线或标志。 2.4.4 施工机具设备已备齐,经维修试用,可满足施工要求,水、电已接通。

2.4.5 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及技术要求,向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经培训上岗。 3工艺流程 3.1 基本规定 3.1.1 在垫层工程施工时,应严格参照本施工技术标准。 3.1.2 垫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前,应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3.1.3 垫层工程所采用拌合料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3.1.4 垫层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灰土垫层工程的施工。 3.1.5 垫层的铺设,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3.1.6 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的规定执行。 3.1.7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垫层; (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3.1.8 垫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基层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自然间的10%且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3.1.9 垫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填空题:每题 4 分,共100分 1、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传染病管理。 2 炭疽是由()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 、 ()、()、()传染病。 3、人感染炭疽杆菌的临床病型有()、() ()及()等。 4 炭疽通常多发生于()季节,主要是在被污染的牧 、 场上摄食含炭疽杆菌芽孢的的饲料、饮水而发生,牛羊最易感,马猪次之。炭疽杆菌进入易感动物体内随淋巴进入血流繁殖,引起()。 5、皮肤炭疽最为多见,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 皮肤,初起为丘疹或斑疹,逐渐形成(),最终形成黑色似煤炭的干痂,以痂下有肉芽组织,周围有非凹陷性水肿,坚实,疼痛不显著,溃疡不化脓为其特性。发病()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6、()应同痈、蜂窝组织炎、丹毒、恙虫病、野兔热 等鉴别;()应于大叶性肺炎、肺鼠疫、钩端螺旋体 病等鉴别;()应同沙门氏菌肠炎、出血坏死性肠

炎及其他急性腹膜炎等鉴别;败血症应同其他细菌引起的败 血症鉴别 7、皮肤炭疽者的局部伤口切忌(),否则会引起 感染扩散和(),可用1:5000 的高锰酸钾液湿敷,或以 1:2000 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敷以抗菌软膏,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8、炭疽杆菌对()敏感,临床作为首选用药。 9、炭疽恐惧症的治疗,首先要对炭疽感染者进行(), 以降低病死率,阻止或减少新的炭疽感染者出现;其次,按照 ()的治疗原则采取措施。 10、炭疽预防方法为()、()、 ()。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1、乙类甲类 2、炭疽芽孢杆菌急性热性败血性 3、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4、春夏败血症 5、水疱、溃疡1-2 天 6、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7 、挤压及切开引流败血症 8、青霉素9、隔离及治疗恐惧症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1、乙类甲类 2、炭疽芽孢杆菌急性热性败血性 3、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4、春夏败血症 5、水疱、溃疡1-2 天 6、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7 、挤压及切开引流败血症 8、青霉素9、隔离及治疗恐惧症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1、乙类甲类 2、炭疽芽孢杆菌急性热性败血性 3、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4、春夏败血症 5、水疱、溃疡1-2 天 6、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7 、挤压及切开引流败血症 8、青霉素9、隔离及治疗恐惧症 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1、乙类甲类 2、炭疽芽孢杆菌急性热性败血性 3、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4、春夏败血症 5、水疱、溃疡1-2 天 6、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7 、挤压及切开引流败血症 8、青霉素9、隔离及治疗恐惧症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炭疽病防治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1、乙类甲类 2、炭疽芽孢杆菌急性热性败血性 3、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4、春夏败血症 5、水疱、溃疡1-2 天 6、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7 、挤压及切开引流败血症 8、青霉素9、隔离及治疗恐惧症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三七质量标准(2015版)

三七质量标准 1、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发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2、鉴别: 2.1、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 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导管、网 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 80μm。 2.2、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 5ml,密塞,振摇10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 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 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 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 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 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3、检查 3.1、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 第二法)测定.不得过 10.0%。 3.2、杂质应不得过3.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四部通则2301杂质检查法检验)。 3.3、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3.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3.5、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00mg/Kg(《中国药典》2015 年版第四部通则2331)。 4、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通则2201)测定,用甲醇作溶剂,不 得少于16.0%。 5、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睛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三七皂苷R1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 流动相B(%) 0~12 19 81 12~60 19→36 81→6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和三七皂苷R1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

三七主要病害

三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名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黑斑病病斑中心均产生 黑色霉状物真菌气温19-20连续 降雨 禾润冠、质环、 强托、达托、美 将+海岛素 圆斑病6-8圈同心轮纹真菌气温较低、连续 绵绵阴雨正佳、氟硅唑、50%丙环唑+蕉叶绿+海岛素 疫病水渍状外观,逐 渐病部稍软最后 坏死,可挤出清 水,不产生霉层 低等真菌 土壤湿度较大时 疫病开始发生 (称烂躺) 同润、霜隔组合、 霜休、正业欢喜、 金发利、疫加米、 普霜娇、75%丙森 锌.霜脲氭+海岛 素 灰霉病、叶霉病多从叶尖和叶缘 入侵产生水渍状 病斑迅速向内扩 展形成V字形病 斑 高等真菌低温高湿 金灰星、追灰号、 正冠腐霉利、嘧 菌咯+海岛素 炭疽病病部中央坏死称 透明状,最后破 裂穿孔 高等真菌 时阴时晴,浇水 过多,通风不良 普青、同润、正 佳+海岛素 白粉病叶背面生出灰白 色霉状病斑真菌中温中湿同润、三唑酮、 正佳、质环、粉 飞+海岛素 猝倒病(苖期)、锈腐病、根部病害矮小,叶片、叶 色发黄不变色, 叶片褶皱不平 土传病害 土壤粘重,积水、 肥力不足 康丹、土菌丹、 地菌净+根医生 病毒病花叶型、缩叶型、 卷叶型、脉斑型 黄矮型、丛枝型 白化型 病毒传染媒介(蓟马、 蚜虫) 正业伸展、萎不 沾+正猛/恒定/天 戈/蓟甲快+海岛 素或叶面肥 细菌性角斑、及其它细菌性病害(雨水季节最易发生)高湿易了生,病 部有臭味 细菌性病害雨水多时中生春雷、叶枯 唑、真细佳、斗 角+海海岛素 防治病害时期(正常使用叶面肥(补充营养)芸苔素:用得比较多) 1、小苖期:猝倒病、土传病害处理、病毒病、重点防治(叶斑、圆斑、疫病、灰霉、叶霉)正常防治(相关使用常规药) 2、雨水季节前月份:白粉、叶斑重点防治,使用针对性产品(圆斑、疫病、灰霉、叶霉)正常防治(相关使用常规药) 3、雨水季节:(圆斑、疫病、灰霉、叶霉、细菌性病害)重点防治,使用针对性产品

系统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五节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系统精讲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五节-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作者:————————————————————————————————日期: ?

1.关于无菌物品的保管,不正确的是 A.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B.无菌物品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C.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 D.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2~3周?E.过期或潮湿应重新灭 菌 【答案】:D 【解析】:考查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无菌物品若未使用,保存时间夏季为1周,冬季为2周;若已使用,使用期限为24小时。 2.下列哪件物品不是24小时内有效 A.开启过未污染的无菌溶液 B.开启过未污染的无菌包 C.铺好的无菌盘?D.正在使用的输氧管 E.正在进行的静脉输液器 【答案】:C 【解析】:考查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其余均为24小时。 3.执行隔离技术,下列哪项步骤是错误的 A.取下口罩,将污染面向内折叠?B.从指甲至前臂顺序刷手 E.隔 D.从页面抓取避污纸? C.隔离衣挂在走廊里,清洁面在外? 离衣应每天更换消毒 【答案】:B 【解析】: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刷手是用刷子蘸肥皂乳按前臂、腕关节、手背、手掌、指缝及指甲处顺序仔细刷洗,每只手刷30秒,用流动水冲净,再重复一遍,共刷2分钟。 4.患者女性,20岁,出现黄疸症状,诊断为甲型肝炎,入住传染病房。传染病区内正确使用隔离衣的方法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 A.半污染区,清洁面朝外 B.污染区,清洁面朝内?C.送消毒时,清洁面朝外?D.先扣领扣,再扣袖扣 E.消毒双手后再解袖扣

三七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非常全建仔的

三七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三七病害及防治方法) 1.三七黑斑病 ⑴症状(symptom) 三七植株的茎、叶、花、果、根均可被害,但以茎、叶、花轴受害较重。茎和花轴发病后,病斑初期为褐色椭圆形,然后病斑上下部扩展并凹陷,最终病部折断,造成茎枯或花苔下垂枯萎死亡。叶片受害,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易穿孔破裂。潮湿天气病斑扩展较快,尤以6~8月高温多雨季节更为严重,终致叶片脱落。果实被害后,表面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果皮逐渐干缩,上生黑色霉状物。根部被害后呈褐色湿腐状,后逐渐腐烂。 ⑵病原(pathogen) Alternariapanax Whetz.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菌科,链格孢属真菌。菌丝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2~13根,丛生,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正直,成1个膝状节,1~4个隔膜,大小为17~67umX3~6um。分生孢子倒棍棒状,黄褐色,单生或2~3个串生。嘴喙0~3个横隔膜,色淡,6~50umX3~5um。不分枝。孢身至嘴喙逐渐变细,孢身具3~15个横隔膜,隔膜处缢缩,分生孢子大小为43~113umXl0~15um。

⑶侵染循环(diseasecycle) 带菌种子和种苗是苗圃和新开三七园的初侵染来源,而病残体与土壤中的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翌年环境条件(气温15℃,相对湿度70%)适合时便可侵染植株。病菌借浇水、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起多次侵染。 ⑷发病因素(epidemicfactor) 三七园内温度高,湿度大,植株过密,施肥不当,荫棚透光稀密不均,病害蔓延快,为害加重。一般3月出苗期就有病害发生,4~5月遇上高温干燥气候不利于发病。在平均气温18℃,病害潜伏期为7天,随着气温与湿度增高,潜育期相应缩短3~5天。6~9月高温多湿的雨季病害达到高峰,使植株扭断死亡。10~12月低温,干燥,病情明显下降。 ⑸防治(control) ①选用无病种苗,做好种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铵或多菌灵1:500倍液浸种半小时,浸种苗5~10分钟,可达到消毒种苗的目的。 ②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作肥料用。合理密植,田间透光度应控制在25%~30%(或更低20%以下)。加强水肥管理,

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1. 具有传染性;2. 具有流行性;3. 具有反复性;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二、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一)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 (三)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三、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