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与翻译实践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与翻译实践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与翻译实践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与翻译实践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与翻译实践

06商英(2)班方瑞霞金巧玲张晋杨晓宜

本文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Autumn in Peiping)一文的第一、二段为例,并以张培基和王椒升的译文为蓝本(张培基的译文下称译文1,王椒升的译文下称译文2),探讨主题及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对翻译实践的制约。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摘自《故都的秋》郁达夫)

第一步:主题与主题倾向的确立

主题:思念故都即北平的秋天

主题倾向:

(1) 北国的秋特别→饱含秋味(清、静、悲凉)→不远千里到北平饱尝秋味

(2) 南国的秋→慢、润、淡→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不及北平的秋

关联性线索词:清、静、悲凉/ 慢、润、淡 / 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第二步:确定难点重点(见文中画线部分)

关联性线索词在文章连贯及主题表达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其语义内涵加以推敲以得出最佳选词。另外,文中其他一些副词、动词、名词的选用也值得细究。

?确定这些重点难点的选词必须为语篇主题服务,分析过程中必定涉及写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故都的秋》一文写于1934年,当时中国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

第三步:语段翻译过程解析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a)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译文1:Autumn, wherever it is, always has something to recommend itself.

译文2:Autumn is always pleasant no matter where it is.

“总是好的”在这里不宜照字面意思直译“is always good/nice/ pleasant”。如果这样译,则表示作者觉得哪里的秋天都一样,他都喜欢,这显然与主题倾向“北平的

秋更特别,更让人眷恋”不相符。其实在这里,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其他地方的秋天虽然不及北平的秋天好,但总是有可取之处的,因此,“总是好的”应该译为“always has something to recommend itself”。

b)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译文1:In north China, however, 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 serene and melancholy.

译文2:But autumn in the North is especially clear, especially serene, especially pathetic in its coolness.

首先,“清”、“静”、“悲凉”这些词形容的是北国的秋的特色,是本语篇的主题性关联线索词,同时是翻译的难点。三个词都较为抽象,如何具体化?现分别解析如下:

北国的秋饱含秋味,即清、静、悲凉。“清”除了对应于秋高气爽,“静”对应于静谧,还有宁静,而“悲凉”是指秋带给人的主观感受“悲凄”。这三个词在作者所处的特定年代下,即白色恐怖四处横行的年代,清静、安宁是作者期盼向往的,翻译时所选词汇应与社会文化语境相符。“clear (bright, luminous; cloudless; free from mist, haze, or dust) /limpid(marked by transparency; clear and simple in style; absolutely serene and untroubled)”都有“清”的含义,而limpid一词更能表达出“清”字在此处传达的意境。

“静”:serene / tranquil / quiet

serene: 1. a : clear and free of storms or unpleasant change

b : shining bright and steady

2. marked by or suggestive of utter calm and unruffled repose or quietude tranquil: a : free from agitation of mind or spirit

b : free from disturbance or turmoil

quiet: marked by little or no motion or activity

(Merriam-Webster’s 11th Collegiate Dictionary)

从这三个词的英文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tranquil可以让人体会到幽静,免受干扰,内心安宁的心情。

悲凉:悲哀凄凉。北国之秋,秋风萧瑟,悲凄之情油然而生。悲凉一词重在描述作者内心的对秋的体会。melancholy: tendency towards deep sadness which lasts for some time; depression=(being depressed (depress: make sb. sad and without enthusiasm);low spirits) / pathetic:causing one to feel pity or sadness / solitary:(a) alone, without companions (b) fond of being alone, used to being alone(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这三个词中,melancholy更能让人忧郁,心生悲凄。

再者,“特别地”这个副词的选用也有讲究。“especially”, “particularly”和“exceptionally”似乎都一样,都可以考虑,但其实不然。根据本文的主题,作者之所以眷恋北平的秋,是因为北平的秋味是与众不同的,而根据以上各副词的解析,exceptionally有“例外”、“与众不同”的含义,所以这里选用exceptionally这个副词更符合主题倾向。

最后,从连贯的角度来说,“autumn in the North”主语与第一小分句保持一致,能使行文比较流畅。本句改译为:

But autumn in the North is exceptionally limpid, tranquil, and melancholy in its coolness.

(2)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

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译文1:To enjoy its atmosphere to the full in the onetime capital, I have, therefore, made light of traveling a long distance from Hangzhou to Qingdao, and thence to

Peiping.

译文2:It was for not other purpose than to savour this autumn to the full, the taste of autumn in the old capital, that I went to the trouble of journeying a thousand li,

from Hangzhou to Qingdao, and thence to Beijing.

作者不远千里几经周折回到北平,只不过想饱尝故都的秋味。饱尝一词意思是充分地品尝,正好与“秋味”一词搭配,savor/enjoy/taste都有“品尝”之意,但又略有区别。savor:enjoy the taste or flavor of sth., esp. by eating or drinking it slowly;enjoy: get pleasure from …;taste: be able to perceive (flavors),test the flavor of sth。Savor准确表达了细细品尝某样东西(文中指“秋”)的味道。

在此作者把“秋”实物化,我们把“秋”理解为可以品尝的一道菜,作者要饱尝故都的“秋味”,应该是指“菜”本身的味道,从两个词的英文解释(如下)我们可以看出taste重在食物等给人带来的主观感受,而flavor重在食物等本身散发的味道,因此,flavor更能形象展现“饱尝秋味”这一场景。

taste: sensation caused in the tongue by things place on it; ability to perceive and enjoy what is beautiful or harmonious, or to behave in an appropriate and a pleasing way. flavor: taste and smell, esp. of food; distinctive or characteristic taste; speci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r atmosphere

另外,“千里”系虚数,无须将该词翻成“a thousand li”。综上所述,现将译文修改如下:

It was for not other purpose than to savor this autumn to the full, the flavor of autumn in the old capital, that I went to the trouble of journeying a long distance, from Hangzhou to Qingdao, and thence to Beijing.

(3)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

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

译文1:There is of course autumn in the South too,

译文2:There is autumn also south of the Yangtze, of course.

文章第二段通过“秋”字的重复使用,自然过渡到对江南的秋的描写。作者主要通过对江南的秋的特点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他对故都的秋的思念。对作者来说,故都的秋是美好的,令他无限向往和眷念。因此,他可以不远千里,只为饱尝故都秋的滋味,如此大费周章(即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原因在于南方的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所以当作者提及“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时,是有一定的语用含义在内的。江南有一年四季当然也有秋天。但是在作者看来,江南的秋天有是有了,但由于受制于该段的主题倾向,即通过南北方的秋之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愁,相对于北国的秋却仍稍逊一筹“当然”一词则可将作者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句子结构来看,中文重“意合”,而英文重“形合”,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

意突出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使该句的语用含义得以体现。经讨论,我们觉得译文2更为可取。

b)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译文1:…but over there plants wither slowly, the air is moist, the sky pallid, and it is more often rainy and windy.

译文2:But there the grass and trees take more time to wither, the air is moist and the sky is pale. There is frequent rain and less wind.

本句通过具体事物即“草木”、“空气”、“天的颜色”的描述,情景再现了江南的秋的特色,作者借“慢”、“润”、“淡”这三个描写江南的秋的词来衬托出故都秋色的味道醇厚和浓郁。该句的翻译重点及难点就在于对“慢”、“润”、“淡”这三个主题关联性线索词的处理。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只是使用相应的形容词原级进行表述的话,就不能体现作者所隐含的与北国的秋的比较,也就不能与主题产生关联性融合。因此在翻译处理过程中,三个形容词都应使用比较级。另外,“凋得慢”、“来得润”、“显得淡”为平行结构,有结构紧凑一气呵成的效果,译文如能采用相同结构传递信息将更为传神。译文1在语法结构上遗漏了对南北的秋的对比,显然是不符合该段的主题倾向;另外第三个形容词“淡”指的是天的颜色“浅”、清而淡,不浓,两个译文分别采用“pale”、“pallid”这两个词,现比较如下:

pale:(of colors) not bright or vivid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pallid: lacking intensity of color or luminousness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pale一词侧重表达色彩的鲜艳度;而pallid一词则侧重表达颜色浓度较低、不浓;因此pallid能更贴切传达“淡”字带有的意境。

“多雨”一词需在文章中要表达是南方天气特征,即时常下雨,“多”说的是频率高,用frequent更为准确。译文修改如下:

But there the grass and trees take more time to wither, the air is moister and the sky more pallid, with frequent rain and less wind.

c)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

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译文1:While muddling along all by myself among the urban dwellers of Suzhou, Shanghai, Hangzhou, Xiamen, Hong Kong or Guangzhou, I feel nothing but a

little chill in the air, without ever relishing to my heart’s content the flavor, color,

mood and style of the season.

译文2:One who dwells among the citizens of Suzhou, Shanghai or Hangzhou, of Xiamen, Hongkong or Guangzhou, spends his days listlessly, with but a vague feeling of

coolness. As to the taste and color of autumn, its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and

moods,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one's fill of seeing, tasting or enjoying.

此句续前文描述作者对江南的秋的感受,说明江南的秋总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这是本句的题眼,江南的秋总是让人意犹未尽。现分析如下:

翻译过程中,词的选择受制于主题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因而对该句的理解需要先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句子与社会文化背景产生关联性融合。当时

中国正值多事之秋,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作者辗转四处,“夹”字宜解释为“暂时居住”。居住一词有多种说法,可用动词如live/reside/dwell表达,也可用名词resident/dweller/inhabitant表达。那到底是用什么动词还是名词?用哪个比较贴切?首先,选用名词使人产生静态情景想象,而选用动词的话则可以动态再现当时情景。其次,动词也须根据主题需要加以选择。

live: to reside, to dwell

reside: to live in a place permanently or for an extended period

dwell: to live as a resident (resident: living in a place for some length of time)

live一词系普通用语,不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而reside有长久居住之意,也不合题意,dwell可指在某地居住一段时间,正好符合此处所要表达的含义。

“浑浑沌沌地”一词也是值得推敲的,该词表达的是混沌浑噩的含义,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当然不是说作者无知无识、头脑不清楚,而是指他江南一带时那种无精打采的、无物可寄托的心情状态,muddled/listless都有混沌的含义,先看这两个词的英文解释:

muddled: confused (confuse: make sb. unable to think clearly; puzzle; bewilder)

listless: having no energy, vitality or enthusiasm

listless有“没有热情、无精打采”之意,选用该词更能再现作者当时的心情。

清凉、味、色、意境、姿态这几个词囊括了人们对秋的一切感受,其中“味”字在这两段文字中出现过2次,是否可以不加区别统一译为“taste”呢?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flavor侧重于食物本身的味道,而taste侧重于食物的味道给人带来的感觉,所以,此次宜使用taste来表达人们对秋的体会。

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这一组词表达的是江南的秋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不足以让人尽兴,无法让人心满意足,用relishing … to my heart’s content这个短语正好可以概括“看……饱”、“尝……透”、“玩……足”。

最后将本句修改如下:

While dwelling among the citizens of Suzhou, Shanghai or Hangzhou, of Xiamen, Hong Kong or Guangzhou, I spend my days listlessly and feel nothing but a little bit cool in the air, without ever relishing to my heart’s content the taste, color, mood and style of the season.

(4)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

是不合适的。

译文1:Unlike famous flowers which are most attractive when half opening, or good wine which is most tempting when one is half drunk, autumn, however, is best

appreciated in its entirety.

译文2:Autumn is not a famous flower, nor a delicious wine. It is inappropriate while enjoying the pleasures of autumn to expect something in a state of half-open or

half-tipsy.

该句的最佳关联性语境融合解读应该是:“半开、半醉”的状态分别对应于名花、美酒最让人陶醉的状态。如果将其直接理解秋的状态,秋如何半开半醉?这样的说法让人不知所云。译文2的译文处理不能让读者很好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作者是拿秋和名花、美酒做类比。名花半开时候最美,美酒喝到半醉时最醇,古语有云,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浮想联翩,产生美的意境。但是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

美酒,秋天来了,草木皆凋,空气干燥,天的颜色比较浓,这样才有十足的秋味,给人悲凉的感觉,只有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才最能体现美感,这正是北国的秋的特色。而南国的秋就犹如名花美酒,不能让人爽快地欣赏秋的全部。秋≠名花,且秋≠美酒,这样的否定正好与主题倾向产生关联性融合。译文1将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体现得极好。

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制约着篇章的组织与发展,主题倾向则是主题范围内的次级主题,对主题及主题倾向的把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主题与主题倾向语境关联性融合才能对语篇作出最佳解读。语境包括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后者包括社会、文化、自然、个人语境参数。语篇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语言活动,语篇的主题与社会文化等语境是分不开的,如《故都的秋》一文我们如果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就能更好的解读作者的心境,更好地把握作者字里行间所要传递的意图。对语境各个参数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选用更为贴切的词语。

参考书目:

(1) 曾利沙. 语篇意义生成机制: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语境融合.

(2) 曾利沙. 主题关联性社会文化语境与择义的理据性——TEM8英译汉应试教学谈[J]. 中国翻译. 2005(4)

(3) 王椒升译.故都的秋[J].英语世界,1987.(5)

(4)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 张美平. 名篇需佳译瑕疵共推敲——《故都的秋》三种译本译例比较[J]. 浙江教育

学院学报. 2004(1): 19-24

点评:a) 这份作业结构相对完整(既然有结语,为什么没有引言?), 也列出了参考文献;

b) 解析明晰,突出了题目中心内容,解析过程具有层次性和程序性,很好;

c) 多处解析详尽到位,值得肯定。

评分:96分

文化意象与翻译

海上译谭之五 文化意象与翻译 谢天振 前些日子应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之邀,赴南京出席他的四位翻译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一位博士生倪蓓玲的论文题目是《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该论文接过拙著《译介学》中关于文化意象翻译的论述,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比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三种不同的莎剧译本,对莎剧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作进行考察,颇有新意,我读后感到非常兴奋。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文化意象的问题,我大概可算是国内学界第一个。十多年前,我在一篇题为《文学翻译与文化意象的传递》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翻译者只要能把原作的信息斟酌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在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够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能传达出原作的基本信息,还要能传达出原作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总嫌美中不足,有时甚至还会有遗珠之憾。” 倪蓓玲的博士论文提供了好多个这方面的例子,使我具体感受到我们的翻译家在传递文化意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譬如,她在论文中提到在《威尼斯商人》的一场戏中,夏洛克的仆人朗西洛脱对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说,如果她不是为她的父亲下地狱,就是为她的母亲下地狱。在描述这一腹背受敌的两难处境时,朗西洛脱说: …Thus when I shun Scylla, your Father, I fall into Charybdis, your mother. 这句话里的Scylla和Charybdis都是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化意象,指的是位于意大利与西西里之间的两座岩石,内藏怪物,每日三次喷吸海水,致过往船只倾覆。Scylla和Charybdis因此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成为“险恶处境”的象征。朱生豪当时在翻译这句话时,显然更多考虑的是让读者看到译文就一目了然,所以译为:“逃过了凶恶的礁石,逃不过危险的漩涡。”而近年出版的梁实秋的译本则把这句话译为:“好像是我躲开了西拉,你的父亲,又触上了卡利伯底斯,你的母亲。”并在译文后面做了一个注解,交代了Scylla和Charybdis 这两个文化意象的出典及其含义。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还传递出了原作人物话语引用的文化意象。 再如,同样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女主人公鲍西娅受亡父遗命要用选择匣子的方法来决定丈夫的人选,这时她对侍女聂莉莎有一段话: If I live to be as old as Sibylla, I will die as chaste As Diana, unless I be obtained by the manner of my Father’s will. 这段话里又是两个出自希罗神话的文化意象――Sibylla 和 Diana:前者系阿波罗神庙中善作预言的女祭司的称呼。阿波罗爱上了意大利南部克米地方的Sibylla,答应让她活

专利翻译常用术语和词汇

专利翻译常用术语和词汇 在进行专利翻译时,有很多专利常用的专业术语是我们不熟悉的。今天,乐译通就为大家总结了专利翻译常用的术语和词汇,希望对那些从事专利翻译的小伙伴能够有所帮助。 一、专利翻译常用术语 apparatus 装置 claim n.权利要求, vt, 主张/要求 claims the benefit of .. 要求……的权益 figure 附图/图 embodiment 实施例 implementation实现,别跟embodiement弄混; description 说明书 inventor 发明人 application 申请 (专利申请) means 装置/方式/手段 feature 特征 solution 方案,而非“解决方案”,有时可译作“技术方案(technical solution)”; and/or 和/或 prior art 现有技术 subject matter主题 term 术语priority 优先权 (relevant) skilled in the art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临时申请 Commonly assigned 共同受让的 二、专利翻译常用词汇 one or more,考虑翻译为“一个或多个”,而不是“一个或更多”;

various 翻译成“多种”可能比“各种”要好; 有些词的含义比较相似,但在翻译的时候,最好将其区分出来,以尽可能体现原文的信息量,这种区分在词义上可能意义不大,但在语义上还是有意义的,例如: 1、apparatus, means, device, equipment, facility, tool,对于这些词,可以选择下列的对应译文:器械,装置,设备,装备,机构,工具 2、memory, storage 存储器/存储设备 3、process, procedure,function, method 过程/进程,过程,函数/功能/方法,方法 4、time, interval, time interval, period, duration, cycle,如果这些词同时出现,在译文中需要体现出差别 5、estimate“估计”可能是比“估算”更好的 6、location, position, coordinate, place 地点,位置,坐标,地方 7、execute, perform, run, process 执行,表演/表现,运行,处理 8、power, energy, power source 功率,能量,功率源 9、direction, orentation 方向,朝向 10、part, section, partition 部分,段,分区 11、several, multiple, plural, a number of,some 若干,多个,复数个,大量,一些 12、read, read out 如果原文加以区分,译文也建议加以区分 13、architecture, structure, struct 架构/体系结构,结构 14、disk, optical disk, hard disk, magnetic disk 磁盘,光盘,硬盘 15、assignment, allocation, assign, allocate 分配,指派 16、schedule, arrange 调度,安排 17、diagram, figure, plot, illustration, chart, table 图表 18、feature, character 特点,特征 19、Include 包括,Comprise of 由...组成,分别对应开放式与封闭式定义 20、Part,(no)零部件,(yes)部件/零件,“零部件”是2个词,而Part是一个词,翻译时要准确对应

传统中国文化八大主题中英翻译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1 书法艺术The Art of Calligraphy 2 中国画的含意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aintings 3 重新发现孔子Rediscover Confucius 4中医和西医的差异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5 戏曲的作用The Role of Operas 6中国人崇尚的颜色:黄和红China’s Favorite Colo r: Yellow & Red: 7筷子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Chopsticks 8 茶的格调The Elegance of Tea Drinking 1. 书法艺术The Art of Calligraphy 有批评家指出,不同的书法风格有不同的政治寓意。拿王羲之的书体来说。他的书法在他有生之年被批评为非正统的书体,然而在他去世几十年之后又被认为是正统的书体。 Some critic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genr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ave different political implications. Take Wang Xizhi for an example. His calligraphy was repudiated as unorthodox during his lifetime but, only a few decades after his death, was established as an orthodox genre. 从历史上看,中国书法和政治紧密相连。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官方的汉字体系。新的简化文字使得书法不那么复杂了。它允许人们使用带有更多直笔的文字,因此用毛笔写起来更加容易。这种书体被称为隶书。逐渐地,其他书体也出现了,最终形成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Historically,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olitics were closely intertwined. Over 2,000 years ago, Emperor Qin Shihuang, established the official Chinese writing characters(汉字). The new, simplified characters made writing calligraphy less complicated. It allowed people to use characters with more straight strokes(笔划), thus making it easier to write with brushes(毛笔). This created the Li genre. Over time, other variations were also developed, 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ive genres in Chinese calligraphy. These were the Zhuan, Li, Kai, Xing and Cao genres(五种书体). 中国老百姓很喜欢书法。很多人把它作为提高文化修养的一种方式。老人用书法来健身。他们觉得当聚精会神写字的时候,精气上升,身体康健。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like calligraphy a lot. Many people practice calligraphy as a way to raise their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Older people use calligraphic writing as a method to keep fit. They believe that when a person concentrates on writing calligraphy, his inner well-being is stimulated. 2. 中国画的含意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aintings 中国画虽然大都有相似的主题,但是可以现场表演,非常有趣。牡丹、梅花、山川、屋舍都是中国画常见的主题。在很多重大的庆祝和纪念活动中总能看到画家的身影。 It`s interesting that Chinese paintings can be created on the spot, even though most of them have

最新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科技外文文献译文

流动的:一个快速的,多平台的开放源码的同步化多媒体整合语言唱机Dick C.A. Bulterman, Jack Jansen, Kleanthis Kleanthous, Kees Blom and Daniel Benden CWI: Centrum voor Wiskunde en Informatica Kruislaan 413 1098 SJ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31 20 592 43 00 Dick.Bulterman@cwi.nl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一个出现在早期的流动性的同步化多媒体唱机。不同于其它同步化的实现,早期的播放器是一个可重组的同步化引擎,可以定制作为一个实验媒体播放器的核心。同步化唱机是一个引用了同步化多媒体引擎并可以集成在一个广泛的媒体播放器的项目。本文是以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同步化引擎为动机的综述开始的。然后论述的是早期媒体播放器的核心架构(包括可扩展性,播放器自定义的集成装置)。我们以一个关于我们在windows,Mac,Linux版本应用于台式机以及PDA设备上实施流动性例子的体验的讨论结束。 类别和主题描述符: H.5.2 多媒体的信息系统。 H.5.4 超级文本/超级媒体。 一般词汇: 试验,性能,验证。 关键词: 同步化多媒体整合语言,唱机,公开源代码,演示。 1.动机: 早期公开的同步化媒体播放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公开源代码的同步化 2.0播放器,它以研究团体的意图被使用(在我们的研究团体内外)目的是为了研究项目的团体在需要源代码的时候可以访问生产特性的同步化播放器的网站。它也被用作一个独立的不需要专有的媒体格式的同步化播放器使用,播放器支持一系列同步化2.0配置文件(包括台式机和移动的配置)可以被分配利用在Linux,Macintosh,windows系统的台式机,PDA设备和掌上电脑。 同时现存的几个同步化播放器,包括网络视频播放软件,IE浏览器,小型同步化播放器, GRiNS ,X- GRiNS ,以及各种各样专有移动设备,我们发展流动性唱机有三个原因: 准许制作数字以及个人或者课堂使用中的的全部硬拷贝即时没有提供拷贝权限或者商业性的利益分摊,而且在第一页有这种拷贝的注意事项。服务器上有关于复制以及翻版的分发列表的通知。需要事先明确具体的许可权以及费用。 'MM’04, October 10-16, 2004, New Y ork, New Y ork, USA. Copyright 2004 ACM 1-58113-893-8/04/0010...$5.00. 现有的同步化播放器没有提供一个完整同步化2.0播放器的正确实现。早期的播放器所有的同步化工具,是以同步化2.0语言的属性为基础加上扩展功能能够支持高级的动画以及规范可移动设备以3GPP/PSS-6同步化使用. 所有的同步化播放器都是针对商业SMIL表达专有媒介。早期的播发器使用开源的媒体解码器和开源的网络传输协议,以便播放器可以轻松定制广泛的使用范围的研究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鼓励发展类似的多媒体研究输出的平台,,我们期望的是一个标准的基线播放器的供给,其他研究人员和开发机构可以集中精力到基线播放器的集成扩展(从新媒体的解码器或新的网络控制算法任何一个中)。这些扩展可以在其它的平台上被共享。 在2004年中期,与螺旋形客户机对照,同时移动到一个GPL核心,早期的播放器支持一个广阔的范围的同步化应用指标构架,它提供了一个准确实现的更完整的同步化语言,它在低资源配置下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提供了更多可扩展的媒体播放器架构。它也提供了一个包含所有媒体解码作为部分开放的客户基础。

常用翻译词汇

一、组装、冲压、喷漆等专业词汇 Assembly line组装线 Layout布置图 Conveyer流水线物料板 Rivet table拉钉机 Rivet gun拉钉枪 Screw driver起子 Electric screw driver电动起子Pneumatic screw driver气动起子worktable 工作桌 OOBA开箱检查 fit together组装在一起 fasten锁紧(螺丝) fixture 夹具(治具) pallet栈板 barcode条码 barcode scanner条码扫描器 fuse together熔合 fuse machine热熔机 repair修理 operator作业员 QC品管 supervisor 课长 ME制造工程师 MT制造生技 cosmetic inspect外观检查 inner parts inspect内部检查 thumb screw大头螺丝 lbs. inch镑、英寸 EMI gasket导电条 front plate前板 rear plate后板 chassis 基座 bezel panel面板 power button电源按键 reset button重置键 Hi-pot test of SPS高源高压测试 V oltage switch of SPS 电源电压接拉键 sheet metal parts 冲件 plastic parts塑胶件 SOP制造作业程序 material check list物料检查表 work cell工作间 trolley台车 carton纸箱 sub-line支线 left fork叉车QC Section品管科 stamping factory冲压厂 painting factory烤漆厂 molding factory成型厂 common equipment常用设备 uncoiler and straightener整平机 punching machine 冲床 robot机械手 hydraulic machine油压机 lathe车床 planer |'plein |刨床 miller铣床 grinder磨床 driller??床 linear cutting线切割 electrical sparkle电火花 welder电焊机 staker=reviting machine铆合机 position职务 president董事长 general manager总经理 special assistant manager特助 factory director厂长 department director部长 deputy manager | =vice manager副理 section supervisor课长 deputy section supervisor =vice section superisor副课长 group leader/supervisor组长 line supervisor线长 assistant manager助理 to move, to carry, to handle搬运 be put in storage入库 pack packing包装 to apply oil擦油 to file burr 锉毛刺 final inspection终检 to connect material接料 to reverse material 翻料 wet station沾湿台 Tiana天那水 cleaning cloth抹布 to load material上料 to unload material卸料 to return material/stock to退料 scraped |'skr?pid|报废 scrape ..v.刮;削 deficient purchase来料不良 manufacture procedure制程 deficient manufacturing procedure制程 不良 oxidation |' ksi'dei n|氧化 scratch刮伤 dents压痕 defective upsiding down抽芽不良 defective to staking铆合不良 embedded lump镶块 feeding is not in place送料不到位 stamping-missing漏冲 production capacity生产力 education and training教育与训练 proposal improvement提案改善 spare parts=buffer备件 forklift叉车 trailer=long vehicle拖板车 compound die合模 die locker锁模器 pressure plate=plate pinch压板 bolt螺栓 name of a department部门名称 administration/general affairs dept总务 部 automatic screwdriver电动启子 thickness gauge厚薄规 gauge(or jig)治具 power wire电源线 buzzle蜂鸣器 defective product label不良标签 identifying sheet list标示单 screwdriver holder起子插座 pedal踩踏板 stopper阻挡器 flow board流水板 hydraulic handjack油压板车 forklift叉车 pallet栈板 glove(s)手套 glove(s) with exposed fingers割手套 thumb大拇指 forefinger食指 midfinger中指 ring finger无名指 little finger小指 band-aid创可贴 iudustrial alcohol工业酒精 alcohol container沾湿台 head of screwdriver起子头 sweeper扫把 mop拖把 vaccum cleaner吸尘器 rag 抹布 garbage container灰箕

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年上学期6月18日-6月22日 二、实习地点 邵阳学院1栋110教室 三、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翻译技巧,并结合各种文体和各类题材的特点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学生汉英双语运用能力、汉英互译能力,以及翻译水平。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实习过程及内容概述 虽然我们的此次实习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拥有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实习。这次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翻译技巧的机会。以下是我对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的回顾: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来注意翻译技巧的使用。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是应该要掌握的技巧,我们通过一些例题,习题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然后,做一篇文

章的翻译。通过使用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文章语篇的连贯及衔接,以确保整篇文章的通顺。而后,老师为我们做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指出英译汉时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以后的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老师也为我们指出了英译汉是我们常犯的一些错误,并一一为我们改正。1 第二天,今天要训练的依然是英译汉的一些技巧。首先,对于昨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复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之后,老师在昨天所学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之上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新的英译汉的技巧,并通过例题、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才叫我们做文章的翻译。在同学们都做好翻译之后,老师进行统一的检查,与此同时,同学们则在讨论,以此找出翻译时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老师在检查完同学们的译文后,挑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译文,先由学生互相点评,然后由老师来详细讲解。在老师点评时,他指出了译文中比较出彩的地方,并给与了鼓励。同时还指出了我们的典型性错误,并多次重复告诫我们以后不可再犯。最后,老师对英译汉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总结,以此来加深我们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 第三天,经过了两天的实训以及题海战术之后,我们的翻译技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们的实习内容则是汉译英技巧的训练。同样的老师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还是做一篇汉译英的翻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新媒体营销外文翻译文献

新媒体营销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研究微博中承诺和信用对消费者行为倾向的影响 ——基于关系营销的角度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消费者对企业通过微博进行关系营销的观点。这项研究是以承诺-信用理论以及消费者对企业微博形象、承诺、信用、满意度和社群意识对消费者的行为倾向的研究为基础的。这项研究的成果可以成为企业利用微博进行关系营销的准则。这项研究显示消费者的满意度对承诺、信用、社群意识和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具有积极影响。企业形象对承诺和信用的影响是成立的,但对行为倾向的影响需须经由承诺和信用产生中介效果。信用对承诺和社群意识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是对行为倾向的影响须经由承诺和社群意识产生中介效果。最后,承诺和社群意识对行为倾向的影响是成立的。 关键词:微博、关系营销、满意度、企业形象、承诺、信用、社群意识、行为倾向 1、引言 当我们在新的经济时代面临着现今的商业环境时,许多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了解他们的顾客,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专项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随着技术时代环境的改变,企业已经通过信息系统与客

户建立了关系。随着顾客上网历史的增加,企业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产品信息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得顾客的回复。通过这种方法,客户服务的成本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可以变得稳定;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建立更多的联系;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可以个性化。 基于格朗鲁斯的研究,他认为关系营销意味着企业通过发展、维护和提高与顾客的关系来达到企业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其吸引力来构建自己的形象以留住和吸引新的顾客。因此,一个企业的专业性和企业形象的构建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提供服务或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基于Web2.0大流行,大众媒体已经覆盖了许多拥有新颖、有趣故事的网站,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关注互联网。这些问题对因特网的常用用户来说都不是问题。因特网发展很迅速。近来微博服务供应商例如Facebook、Twitter和Plurk是新闻的热点话题,已经聚集了大量用户。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成员尼尔森最近的一份报告,在2008年二月到2009年二月间,Twitter是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社交网站(从475000个用户到17600000个用户)。它的绝对访客增长率在美国是1382%。在2009年五月,全国用户数量达到37300000,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博客用户一直在讨论是否微博可以取代博客。因特网用户最关注的是微博是否可以缩短他们与朋友们之间的距离,是否可以帮助他们交到新朋友。然而,商人们最关注的是微博是否可以替代博客变为一个新的营销武器。 博客营销是指不仅让因特网用户变的亲密,也是指需要“可信的”网络发言人的赞语。博客成为值得信赖的网络发言人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在某些话题上努力花费时间。通过写文章,他们在互联网用户的心中构建了“大师”的形象。结果,即使他们的一个“好”字也对有科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博客营销的有效性。博客的权利:检查实际操作者在博客上的使用对公共关系产生的影响。 对于微博,我们可以在Twitter上看到谷歌。在谷歌在Twitter上的账户建立后,立马就有16000个追随者。现在谷歌在Twitter上的追随者有1670000人。这意味着谷歌每在Twitter上发表一条新闻,1760000个人在下一秒将在互联网或手机短信上被通知。这种传播新闻的速度和范围是令人吃惊的。 再来说说戴尔,一个主要的国际电脑制造商,例如,通过微博的能力来提供信息,特别提供了可以通过短信迅速传递给所有微博用户信息的功能。因为价钱很合理,许多用户已经立即决定变成戴尔的追随者。并且戴尔继续提供给追随者们更多的第一手优惠券。结果,通过微博达到的总订单金额已经达到了新台币100000000元。通过微博,消息可以更加迅速地传递给互联网用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种营销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随意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_薛正花

影视翻译MOVIE LITERATURE 2012年第24期/电影文学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 ■薛正花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 要]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形式。电影翻译就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以达到原作和译语观众之间沟通的目的。处理好电影翻译的文化意象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译者在进行电影翻译的过程中, 不但要考虑到电影的艺术性,还要考虑到电影翻译受诸多因素限制这一特殊性。电影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这就要求译者在电影翻译中对文化意象做恰当的处理,才能使译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关键词]电影翻译;特殊性;文化意象;翻译方法对外国电影的翻译从开始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这些年里,电影翻译工作者带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为国人送来了异域的风情和文化,在这些优秀的译制影片中,不仅注入了翻译工作者的汗水与希冀,也浸润着广大观众的好奇与体味,这些伴随着语言的交流翻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有鉴于此,本文将从电影翻译的特殊性、文化意象及其表现形式、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对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做一阐述。 一、电影翻译的特殊性 从电影翻译中我们认识到,电影语言的翻译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电影语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要反映电影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等要求,还对翻译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对电影语言进行意象处理时不能与一般文学作品一视对待,更应该结合电影语言的特殊性来展开翻译工作。 (一)从译语观众出发,来满足其对电影翻译的真正需要电影艺术所要表达的意象与一般的小说、诗歌、散文不同,它更强调与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我们在阅读小说、散文时,不用担心文字会即刻消失,可是当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如果我们在看演员的表情和听对白时,如果不能及时看完字幕,那么这些翻译文字将会转瞬即逝,所以,译语观众对电影语言的翻译需要做到明白易懂,只有以译语观众的实际需要为中心,才能给译语观众带来认知外国电影的观赏体验。 我们知道,单纯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时通常会采用更多的文字化的语言,以增强文学语言在用词上的优美与典雅,而电影语言却更加注重电影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强调语言的口语化特点,所以,在对电影语言进行翻译时必须尽可能地做到译文通俗、易懂,让更多的观众都能够在观赏中不产生理解的障碍。 (二)结合电影翻译的实际区别对待影片配音和字幕翻译 在对电影语言进行翻译时不外乎两种思路,即字幕翻译和影片配音,从字幕翻译的技术要领出发,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对待,考虑到字幕应该与电影所反映的图像进行恰当的同步,为此,字幕在屏幕上通常需要停留2 3秒的时间,以确保观众能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字幕上的文字所表达的信息。空间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在电影屏幕上所要容纳的字符数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英文字幕的长度不能超过35个字符,同一句话的文字表达不能超过两行。而配音翻译却需要重视对画面 人物的口型进行匹配,即所谓的“对口型” ,由于在配音翻译时需要根据屏幕人物口型的时间长度上进行恰当的调 整译语长度,并能够照顾到每句台词的第一个音节与最后一个音节要考虑到人物口型的开合,所以,根据对配音及字幕翻译的不同,灵活处理好相关的技术问题是电影翻译适应译语观众的首要前提。 二、电影翻译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及其具体形式 意象是文艺美学中的概念。意象的基础是“象”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形象,而文化意象所表达的是由具体的物象和抽象的寓意来构成,通常所说的物象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具体实物,它可以是一件物品、一种动物、一种图形,甚至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人们在自然界由于特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凝聚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对民族的各个时期的图腾以及传说,由于不断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出现,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代表的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意义,与其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从而使得同民族的人们很容易从中得到精神的一致与沟通。比如我们常讲的一句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一根稻草,也会让一头骆驼在得到负载极限时将它击垮,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某事或某物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其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因对生存的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形成了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意象中,每个民族都沿袭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象。 三、对电影语言所表达的文化意象的传递与翻译 关于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国内学者发表了各自不同 148

翻译常用词汇

翻译常用词汇 高枕无忧resting without worries 史无前例unprecedented in the history 不可一世a conquering hero 毫不示弱equally firmly 量体裁衣to act according to actual circumstances 一刀两断to cut it clean 与虎谋皮to ask a tiger for its skin 六亲不认to disown all one’s relatives and fri ends 英雄本色the true quality of a hero 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 每逢佳节倍思亲On festive occasions more than ever we think of our dear ones faraway. 上有好,下必有其焉。What the superior loves, his inferiors will be found to love exceedingly.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The Great River flows to the east: Its waves have washed away all the men of untrammeled spirit of a thousand ages.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What is supremely important in war is to attack the enemy’s strategy. Next best is to disrupt his alliances.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I wonder how many sorrows you have. They are exactly like the Yangtze River unceasingly flowing eastward in spring.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Only after a thousand entreaties does she appear. Her face half hidden behind the guitar (pipa) in her arms.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Only if you can stand the hardest of hardships can you hope to rise in society. 是非经过不知难You never know how hard a task is almost until you have done it yourself. 满招损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 Pride spells failure. 适可而止Bind the sack before it be full. 好汉做事好汉当A true man has the courage to accept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own actions.知己知彼,百战不殆。To know one’s and the enemy’s situation ensures victory. 牵扯之覆,后车之鉴。The overturned car ahead is a warning to the ones behind. 山雨欲来风满楼The wind sweeping through the tower heralds a rising storm in the mountains.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Therefore, to learn makes us realize our deficiency, and to teach makes us know the difficulties. 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利、货畅其流。Our human, land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hould be used to the best advantage, and our goods should be in good circulation.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Parents have the duty to rear and education their children who are minors, and children who have come of age have the duty to support and assist their paren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Citizens of the P 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ve the right as well as the duty of work.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Citizens of all nationalities have the right to use the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of their own nationalities in court proceeding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