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86A型对讲机套件组装

986A型对讲机套件组装

986A型对讲机套件组装
986A型对讲机套件组装

986A型半双工对讲机套件教学

986A型对讲机是一款专用的对讲机,发射频率是49.8MHz,2套对讲机构成一对,使用时用9V叠层电池。电路简洁,整机制作比较容易,装配成功率高,具有遥控距离远(达100米以上),声音大,音质好等优点。

本套件采用DIP插件,电路板较紧凑,要求制作者细心、认真。本套件是无线电爱好者学习的理想实验套件。

一、电路原理及装配说明

1、电路原理

三极管Q1和耦合可调电感线圈T1、电容器C4、C2等组成振荡电路,产生频率约为49.8MHz 的载频信号。Q2 Q3 Q4 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扬声器SPK1兼作话筒使用。电路工作在接收状态时,将收/发转换开关置于“接收”位置(默认状态为接收),从天线ANT1接收到的信号经天线匹配电感L1、再经可调耦合电感线圈T1、电容器C4、C2及T1次级线圈等组成的检波电路进行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经T1次级线圈中心抽头耦合到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经放大后由电容器C17耦合推动扬声器SPK1发声。电路工作在发信状态时,S2收/发转换开关按下置于“发信”位置,由扬声器将话音变成电信号后由电容器C17耦合到Q2 Q3 Q4 Q5和相关电阻电容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放大后,经耦合可调电感的中心抽头将信号加到振荡管Q1进行信号调制,使该管的bc结电容随着话音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而该管的bc结电容是并联在T1次级两端的,所以振荡电路的频率也随之变化,实现了调制的功能,并将已调波经T1及L1从天线发射出去。

图一电路原理图

图二印刷电路图

2、焊接与安装、测试与调整

拿到套件后,首先认真阅读说明书,把所有的元气件放到一个容器中,电阻器、电容器等器件很小,要认真识别参数,防止丢失。用手拿电路板时请拿边,不要拿面,防止因手的灰尘使电路板氧化。

所有的器件以立式插装,较紧贴电路板,不要掉的过高。电解电容器、三极管插装时注意极性。焊接好的器件不要折断了,就立式放置。电路板上跳线J1用焊接电阻后剪下的金属线代替,还需一金属线把拨动开关的上端与电路板上(SW1)处连接起来。套件中6条导线,分别是按如下连接方式接入电路中:

120毫米长的导线:电池负极到电路板(GND—)处;

100毫米长的导线:电池正极到电路板(VDD+)处;

2根80毫米长的导线:扬声器的两端到电路板(SPK2)处;

2根50毫米长的导线:一根是天线接线耳到L1的一端;一根是拨动开关中间端到电路板(SW2)处。

把天线黑色套管旋转装到弹簧天线上,用螺丝将接线耳与弹簧天线固定在塑料前壳中,并焊接导线与电路板上L1处。

2套套件焊接完后,认真检查无错误后,可接入9V叠层电池,旋转拨动开关纽,可以使电路通电工作,不按到复位按纽,电路处于“接收”状态,扬声器起“电”转化为“声”的作用,可以听到“丝丝”的声音;把另外一套的复位按纽按下,使其工作在“发信”状态,这时扬声器起“声”转化为“电”的作用,把2套的对讲机的天线平行靠近,用无感起子轻轻微调可调电感T1的磁芯,使接收机的“嘟嘟”啸叫声最大,即两者的发射、接收频率一致。然后,2套互换按同样的方式微调可调电感T1的磁芯,保证两者的发射、接收频率一致。这样的过程要相互微调几次(包括拉开距离调试),保证2套之间对讲距离最远,声音

最清晰。

调试成功后,装好“拨动开关塑料旋钮”和“复位开关塑料钮”,用2颗螺丝固定电路板于前壳中,清理好导线,用5颗螺丝将前、后盖固定。

使用时,打开电池盒盖,装上9V 电池,旋转拨动开关纽,可以让电路通电工作,平时电路是处于“接收”状态,按下复位按纽,电路处于“发信”状态。

如果安装后,通电没有“丝丝”的声音,请认真检查电源线、扬声器线、元气件等有没有错焊、短路等故障,检查一定要细心。

二、 制作过程

1、全套散件图

全套元气件图

图三 电路板的实物图

全套塑料件

2、制作时把所有的元气件置入容器中,防止丢失

3、安装过程中,操作者手拿电路板时,请拿边,不要拿面,防止氧化电路板

4、焊接电阻器(共12只)

R1:10Ω R2:5.6KΩ R3:5.6KΩ R4:10KΩ R5:10KΩ R6:10KΩ R7:560KΩR8:1KΩ R9:10Ω R11:330KΩ R12:220Ω R13:1KΩ

电阻器的立式插装

12只电阻器插装后的示意图(元件面)

12只电阻器焊接后的示意图(覆铜面)

5、焊接短接线J1

6

、焊接瓷片电容器(共12只)

C1:50P C2: 50P C3:82P C4:35P C5:502 C6:502 C8:15P C9:403 C10:403 C11:403 C13:104 C14:104

12只瓷片电容器焊接后的示意图(元件面、覆铜面)

7、焊接电解电容器(共3只)

C15、100μF C16:100μF C17:47μF

3只电解电容器插装后的示意图(元件面)

3

只电解电容器焊接后的示意图(覆铜面)

8、焊接可调电感和固定电感(各1只) T1:7KB L1:1.5 μH

9、焊接三极管(共5只

)

Q1:9018 Q2:9014 Q3:9014 Q4:9015 Q5:9015

10、焊接“复位开关”(S2,也叫“收、发开关”)

11、在“扬声器”上焊接导线

12、在“拨动开关S1”上焊接导线

13、将电池片安装在塑料壳中并焊接电池线

14、天线放在外壳中固定、焊接电池线

15、“波动开关和塑料旋纽”置入塑料壳中

16、面壳装饰件置入面壳中

17

、电路板用螺丝固定在面壳中

18、拨动开关上2导线(金属线、导线)焊接在电路板上

19、扬声器上的导线焊接在电路板上

扬声器的焊接点一

扬声器的焊接点二

20、天线及电池的正、负线与电路板的连接

21、“复位开关按纽”置入面壳中

三、 制作及组装过程

22、调试:用无感起子微调可调电感T1

2套套件焊接完后,认真检查无错误后,可分别接入9V 叠层电池,旋转拨动开关纽,可以使电路通电工作。

不按动“复位开关按纽”,电路处于“接收”状态,扬声器起“电”转化为“声”的作用,可以听到“丝丝”的声音;把另外一套的复位按纽按下,使其工作在“发信”状态,这时扬声器起“声”转化为“电”的作用,把2套的对讲机的天线平行靠近,用无感起子轻轻微调可调电感T1的磁芯,使接收机的“嘟嘟”啸叫声最大,即两者的发射、接收频率一致。然后,2套互换按同样的方式微调可调电感T1的磁芯,

保证两者的发射、接收频率一致。这样的过程要相互微调几

次(包括拉开距离调试),保证2套之间对讲距离最远,声音最清晰。

23、调试好后,把电路板固定后的实物图

24、9V电池置入壳中、电池盒、前后壳固定螺丝

9V电池盒盖

25、面壳贴装饰纸后的效果图(最后的实物图)

电脑组装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册 课程名称:电脑组装与维护 姓名:_______aaaaaaaaa_______ 班级:_____ 111030600______ 学号:______11103060100___ 日期:_______2012.03.18___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一模拟攒机 实验题目电脑基本配置日期2012.03.18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了解一些电脑选购常识; 3.了解如何选购零部件; 4.根据需求配置一台自己的电脑。 实验内容: 配件类型配件情况 CPU 英特尔赛扬处理器2.0GHz 主板昂达P4D2主板 硬盘希捷40GB 硬盘(7200转)内存HY 256MB DDR 内存 显卡艾尔莎517SED显卡 显示器飞利浦107S5 显示器 移动存储爱国者32M迷你王 键盘明基超薄 鼠标双飞燕3D 机箱八达e家机箱 声卡 2.1 声卡 光驱明基16速DVD 音箱轻骑兵B2288音箱 实验步骤: 1.明确该为自己组装一台什么样的电脑; 2.向高手学习攒机经验; 3.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4.根据用途确定电脑的基本配置。 实验心得: 1.配置电脑时,一定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配置; 2.明白电脑的保修期; 3.要识别水货和假货; 4.不要花钱买频率,全面考虑电脑的整体性能才是正确选购电脑的关键; 5.关注售后服务。

实验二硬件拆装 实验题目组装电脑日期 实验目的: 1.熟悉各电脑配件; 2.了解主板结构; 3.熟悉内部连线; 4.学会进行硬件的拆装。 实验内容: 1.认识计算机各部件; 2.拆卸外设; 3.拆卸主机; 4.重新组装电脑。 实验步骤: 1.断开电源; 2.准备工具; 3.拆卸外设; 4.拆卸主机; 5.组装电脑:(1)打开机箱盖;(2)安装电源;(3)安装主板;(4)安装CPU和风扇; (5)安装内存条;(6)安装显卡;(7)安装声卡;(8)安装驱动器; (9)连接线缆;(10)装上机箱盖;(11)连接鼠标和键盘; (12)连接显示器;(13)连接音箱;(14)连接电源。 实验心得: 1.注意首先要断开电源; 2.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实验中要做到尽然有序,各配件要放在制定的位置; 4.各连线要正确连接; 5.连接好线后,要梳理内部连线,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故障。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二节学生实验:组装电路说课稿北师大版.doc

《组装电路》说课稿 大家好! 我是龙白初中的____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组装电路》,这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组装电路》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辨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组装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意图是通过实物电路建构串并电路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性”的铺垫,是整个电学电路分析的核心骨架。学好本节将会对后面的电阻串并联、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以及家庭电路等重点章节产生积极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电路的概念,理解串联电路元件是顺次连接的,识记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特点; (2)知道并联电路的概念,理解并联电路各元件是并列连接的,识记并联电路有多条电流路径,支路开关控制本条支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特点; (3)会辨识常规的串并联电路; (4)能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5)能规范地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物图; 过程和方法: 在感性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实验,归纳得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电路特点,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定义、类比、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生活中串并联电路,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激发物理探索的兴趣,增进科学素养;养成合作协助的团队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

MAS830L_数字万用表装配实验报告

MAS830L 数字万用表装配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5月5 实验名称:MAS830L 数字万用表装配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MAS830L 数字万用表装配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数字万用表电路原理的认识,能熟练的测量 各种物理量。 2、 了解ICL7106的各个引脚和他的数模转换功能。 3、 了解液晶显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初步学会通过电路图焊接电路板。掌握一些简单的电路焊接工艺。 5、 了解各种测试仪器的用法并样品进行测试和矫正 二:实验器材 1、 MAS830L 型31/2位数字万用表的各种零配件和相关的材料说明。见MAS830L 元件清单(一)和 MAS830L 元件清单(二)。 2、 焊接电路板所需的烙铁和锡以及松香。 3、 一个标准的数字万用表、螺丝刀、镊子、刀片等。 三:实验原理 1、ICL7106原理介绍 ICL7106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3?位A/D 转换器,能构成3?位液晶显示的数字电压表。 一、ICL7106的工作原理 1. ICL7106的性能特点 (1)采用+7V ~+15V 单电源供电,可选9V 叠层电池,有助于实现仪表的小型化。低功耗(约16mW ),一节9V 叠层电池能连续工作200小时或间断使用半年左右。 (2)输入阻抗高(1010Ω)。内设时钟电路、+2.8V 基准电压源、异或门输出电路,能直接驱动3?位LCD 显示器。 (3)属于双积分式A/D 转换器,A/D 转换准确度达±0.05%,转换速率通常选2次/秒~5次/秒。具有自动调零、自动判定极性等功能。通过对芯片的功能检查,可迅速判定其质量好坏。 年级:14机电1 班组: 姓名: 朱宇凯 学号: 144030308

计算机组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报告 学号:09123226 学生姓名:阮少聪 合作作者:

一.实验所属课程名称: 《微机组装与维修使用教程》 二.实验日期与实验地点: 5月10号~5月14号,在于学生宿舍区5号楼二楼组装实验室二。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2:30—5:30 三.实验环境和器材: 环境:通风透气,干燥………. 器材: 计算机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声卡、显示器、音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十字螺丝刀等…… 四.实验目的: 计算机整机组装的原则、各主要部件装拆要领及整机组装的过程等。整机组装的好坏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一些硬件故障往往是组装不当所造成的,能够独立的完成一台电脑的组装至系统的安装直至一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五.实验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台计算机的完全拆卸,和完全还原的组装拆卸训练.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完成。 五.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准备好一个装机工作台 2、准备好装机工具:十字螺丝刀 3、准备好所需的计算机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

声卡、显示器、音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等。 4、消除静电:人体在穿着某些布料制成的衣服时,与布料摩擦后易产生静电,如果不注意的话有可能对电脑配件造成损害。 方法①:洗一下手 方法②:用手摸一下自来水管 二、计算机组装过程 1、拆卸机箱 拧下机箱后面的4颗固定螺丝,然后用手扣住机箱侧面板的凹处往外拉就可以打开机箱的侧面板。打开机箱侧面板后可看到机箱的内部结构,包括光驱固定架、硬盘固定架、电源固定架、机箱底板、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等。 2、安装电源 ?目前的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机箱厂商是搭配了电源出售的,也就是说已经将电源安装在了机箱的相应位置,但也有机箱和电源是分离的。主机电源一般安装在主机箱的上端靠后的预留位置上。?打开电源包装盒,取出电源。 ?将电源安装到机箱内的预留位置。 ?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将电源固定在主机机箱内。 ?、将CPU安装在主板上 ?把主板的CPU插座旁杠杆抬起; ?把CPU的针脚与插座针脚一一对应,一般处理器的一个角或几个角是少针的;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实验报告记录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阻、电容、电感线圈、中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耳机插座、喇叭等电子元件。 2.在散件的组装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 3.掌握电子安装工艺了解测量和调试技术。 4. 熟练焊接的基本技巧 5. 熟悉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6. 掌握收音机的调试方法,能安装、调试出成品收音机 二、实验电路图

由输入回路高放混频级、一级中放、二级中放、前级低放兼检波级、低放级和功放级等部分组成,接收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的中波段。 三、实验原理 天线收到电磁波信号,经过调谐器选频后,选出要接收的电台信号。同时,在收音机中,有一个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跟接收频率差不多的本振信号,它跟接收 信号混频,产生差频,这个差频就是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选频放大,然 后再检波,就得到了原来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功率放大之后,就可送至扬声 器发声了。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 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 内混合一一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 中频,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张斌杰生物医学工程141班 MUltiSim软件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2、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3、逻辑电平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 4、三极管Beta值分选电路设计与仿真 5、宽带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三、MUItiSim软件介绍 MUI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ItiSinl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In提炼了SPICE 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l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ItiSiIn和,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实验名称:

仪器放大器设计与仿真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 理解仪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 熟悉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功能 4、 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 表信 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 三、设计实验电路图: 四、测量实验结果: 出为差模放大为399mvo 五、实验心得: 应用MUIti S im 首先要准备好器件的PSPiCe 模型,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 东西免谈,当然SPiCe 高手除外。下面就可以利用MUItiSinl 的元件向导功 能制作 差模分别输入信号InW 第二条线与第三条线: 共模输入2mv 的的电压,输出为2mv 的电压。 第一条线输

装配电视机实验报告.

综合电子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完成日期: 实验组员: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各种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装电视机。 2、学习电视机的原理与电路组成。 3、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三、实验原理: 1、机型介绍 XL-2008型是一款5.5英寸小屏幕黑白电视机套件。该套件采用大规模单片机集成专用电路CD5151CP,由于该芯片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使你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本机参数介绍 电源变压器输入为交流220V,输出为交流12V,外接直流输入电压为12V,整机电流为0.8-1.2A,显像管灯丝电压为6.3V(有效值),阳极高压为6-7V。天线输入阻抗为75欧姆,视频输入阻抗为75欧姆,图像清晰度大于380线,伴音输出功率大于0.5W,整机消耗功率为10W。 3、基本原理 采用大规模单片黑白机集成电路D5151,由于它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以整机和结构十分简单,外围元件少,调试也很容易。与35CM(14英寸)黑白电视机相比,该机工作电流小,工作电压低,因而不易烧毁元器件,即或稍有失误也不至造成重大损失。显像管型号为14SX3Y4,屏幕尺寸(5.5英寸)。采用大规模单片黑白机集成电路D5151,由于它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以整机和结构十分简单,外围元件少,调试也很容易。与35CM(14英寸)黑白电视机相比,该机工作电流小,工作电压低,因而不易烧毁元器件,即或稍有失误也不至造成重大损失。显像管型号为14SX3Y4,屏幕尺寸(5.5英寸)。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微机组装 一、实训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训内容,掌握微机组装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具备微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功能。 二、实训内容 分组练习微机硬件组装,学习常用工具的使用、常用消除静电的方法,掌握组装电脑的技巧和组装组装注意事项,牢记拆装过程中的禁忌法则。 三、实训要点 拆、装是两个相反的操作。拆、装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要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一般原则为:先装靠里边的、固定的,如电源、主板等,再装靠外边的、浮动的、不影响其他硬件安装的小配件,如板卡、数据线等。 四、实训准备 1、常用组装工具 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镊子、尖嘴钳、万能表、并口—Debug卡、防静电腕带及佩戴位置、防静电手表 2、组装操作技巧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五、操作步骤 1、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A、准备一张足够宽敞的工作台,将市电插排引到工作台上备用,准备好组装工具。 B、把从市场采购来的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电源、机箱、键盘、鼠标等摆放到台面上。 C、把所有硬件从包装盒中逐一取出,将包装物衬垫在器件下方,按照安装顺序排列好。 2、安装主板

3、安装AGP显卡和各种PCI卡 4、硬盘机光驱的安装 5、连接电源 6、连接电源线 7、连接机箱面板信号线 8、连接外设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微机组装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微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具备微机硬件维护的基本功能。 实验二BIOS设置及应用 一、实验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训内容,熟练掌握BIOS的设置,学会通过设置BIOS优化机器性能,分析由于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并能通过调整BIOS设置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验内容 以Award BIOS为例,介绍开机进入BIOS设置界面的方法;介绍各个选项的内容和作用,并对微机的BIOS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和优化;总结和掌握典型BIOS的基本设置,举一反三对其他类型的BIOS进行设置和优化;解决几种常见的有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微机故障。 三、实验要点 BIOS是开机后最先加载的程序,所以对它的设置和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准确配置硬盘,合理设置驱动器引导系统的顺序,快速有效地进行系统优化设置,都是系统维护人员的重要技能。 四、知识准备 1、BIOS芯片与CMOS 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他是被固定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位计算机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doc

小车组装实验报告 篇一: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 附1 实习总结 为期两周的电子工艺实习,我过得十分忙碌和充实。从茫然地走进实验室,到学习最基本的焊接,到组装小车,再到无数次地调试程序,最后获得全院比赛的二等奖,有很多的辛苦,但是有更多的收获。 焊接是电子工艺实习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我们小学期的第一课。最开始是焊接基本的元件,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虽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总是掌握不好电烙铁和焊锡,于是焊点有大有小,还有一些虚焊和漏焊的点。直到按照老师的要求一点一点把整块板子焊满,才逐渐掌握了标准、规范的焊接方法,最后烙铁往上一提很重要。到后来焊连着的四十个点时,焊点已经比较整齐划一了。对于焊接这种基本功来说,反复练习真的十分重要,这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焊接部分的小测试,是焊一个发光二级管交替亮的功能电路,老师要求正面用硬线布线,背面用软线连接。由于一开始设计布线的时候,元件之间距离比较近,导致在背面焊接连线时必须把线剪得特别短,我们两个人一个扶着线,一

个焊,位置十分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旁边的焊点,又需要吸掉重焊,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十分慢,到中午很晚才焊完。虽然焊完后通电顺利地亮了,但以后再布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背面连线的问题,把原件之间的距离排得大一些。 基本焊接技术后就正式进入小车的组装了。小车的零件有很多都不认识,电路板也很复杂,刚拿到手里有些摸不着头脑,还好说明书上对焊接步骤有详细的说明。在焊芯片和散热片的时候,我们把顺序搞反了,应该先焊散热片,再根据螺丝孔的位置焊芯片,才能把两个元件固定在一起。但我们先焊了芯片,把散热片插在板子上后,发现两个孔怎么也对不上,可是芯片已经焊死了,即使用吸锡器也拆不下来。最后我们只好在散热片上又钻了一个孔,才勉强把螺丝拧上去。所以焊接的顺序是极其重要的,不光要考虑元件的高低,还要考虑元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少做无用功。还好其他步骤我们没有再出问题,小车焊出来后把测试程序烧进去,也能够正常的跑。 进入程序编写阶段,我们两个人先一起在测试程序的基础上编写了一个逻辑,预想了小车在行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主要使用了if??else if??else的多层嵌套。这个逻辑我们梳理了好长时间,在纸上画了逻辑图,想办法把

电子产品装配实验报告

电子产品装配实践实验报告 装配流程 首先要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组装烙铁架,加热烙铁。识别元器件,看懂电路图。对于调频收音机,要把元器件管脚插入面包板后焊接。而贴片收音机则需要小心焊接,毕竟贴片电容电阻体积太小不易焊接。焊接完毕之后,需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检查。检查加工无误后,即可组装外壳,接通电源,调台接收电台。 具体操作 组装烙铁架,给烙铁通电。待5~10min后(此期间可以检查以及分类元器件,测量电阻以便装配),在烙铁头处涂锡并且用松香洗润以保证烙铁使用效果以及寿命。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装配。始终记住装配原则:看清正负,对号入座,从低到高,从小到大,灵活机动,认真细心。首先是调频收音机,电阻、瓷片电容没有正负极,而其它元器件基本都有正负极,三极管分ebc管脚,务必对号入座。管脚插入也有讲究,电阻可以将管脚完全插入,但对于电容、三极管这些高温易损坏的器件,其管脚则需留一小段使得他们远离面包板,从而减少焊接时烫坏元器件的可能。对于焊接有管脚的器件,应该先将烙铁头放在管脚与面包板上铜片交接处加热2~3秒,再将锡丝一段放在交接处熔化适量后移开,待液态锡形状良好后移开烙铁使其凝固。这样一个管脚就焊好了。另外,为了防止虚焊,可以适当加长加热的时间。当然实验中不免会发生错误,焊错管脚时可以借助吸焊器吸掉锡拔出元器件。焊完之后不要急于组装,应当用蜂鸣档测量是否有虚焊、短路、断路等错误,早发现早修正。第二个贴片收音机比第一个焊接难度大一些,因为元器件太小不易焊接而且容易丢失,但贴片电容不分正负极。对于贴片的焊接另有方法。对于面包板上两铜片,首先应该在其中一个铜片上焊少量锡,然后左手用镊子小心轻轻捏住贴片,右手持烙铁熔化铜片上的锡同时将贴片一头插入锡中,调整贴片位置放正之后移开烙铁待冷却(烙铁放置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容易烫坏贴片),最后再将另一个铜片以及贴片另一端焊起来即可。过程漫长,操作反复单一,需要细心耐心。 实验结果 第一个调频收音机,我按照步骤仔细认真焊接,最后收音机的LED灯亮, 但是喇叭声音太小,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后 来经过老师的帮助,结论是有元器件有问 题或损坏了。我不太甘心,决心第二个贴 片收音机一定还要认真。值得庆幸,贴片收 音机元件完好,焊完之后可以收到5~6个清 晰的台。 心得体会 收音机的焊接是一项技术活,它考验你的使用烙铁的能力,识别元器件和使用万用表的能力。同时,它也更加考验你的毅力耐力。在重复单一的焊接中,你能不能保持专注;在一次次失败时,能不能抵抗失望而冷静思考检查问题;在漫长的三个小时中,你能否坚持专一从始至终。作为电子信息学院的未来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付诸实践。毕竟世界是偏向物质的,我们只有兼顾理论与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发挥我们的作用,展现我们的价值。 14电信1428403037 孙思聪

万用表的设计与组装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实验题目:万用表的设计与组装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首次实验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

万用表的设计及组装实验报告 ●实验任务 分析研究万用表电路,设计并组装一个万用表。 ●实验要求 1、分析常用万用表电路,说明各档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2、设计组装并校验具有下列四档功能的万用表: (1)直流电流档;量程; (2)以自制的的电流表为基础的直流电压档:量程; (3)以自制的的电流表为基础的交流电压档:量程; (4)以自制的的电流表为基础的欧姆档(×100):电源使用一节; (5)给出将×100电阻挡改造成的×10电阻挡的电路(不进行实际组装)。 ●实验方案 (一)直流电流档():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灵敏电流表内阻Rg。 (2)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 (3)调节R2使得(R1+R2)等于Rg,调节R1使灵敏电流表达到满偏。(4)通过调节变压器读出几组不同的数据,进行校验。 (二)直流电压档()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1)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2)通过计算得自制电流表需串联电阻R3. (3)调节R1灵敏电流表达到满偏,数字万用表读数为。 (4)调节变压器读出几组两表的读数记录在原始数据记录纸上;画出校验图。

(三)交流电压档():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1)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 (2)通过计算得R4阻值。 (3)调节R1使灵敏电流表达到满偏,数字万用表的读数为。 (4)调节变压器读出几组不同的读数并记录在原始数据记录表上。 (四)电阻挡(×100): 1、电路图; 2、实验步骤; (1)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 (2)通过计算得到灵敏电流表满偏时的R5阻值。 (3)将正负表笔接到电阻箱上,通过改变电阻箱电阻大笑记录灵敏电流表上的读 数。 (五)电阻档(×10)设计方案 1、电路图 ●注意事项 1、注意交流直流档的选择(AC交流,DC直流); 2、注意二极管的方向不能接反,否则容易造成短路或断路; 3、检查完电路正确后再打开电源。 ●参考文献

电路实验二实验报告仪器仪表的使用

电路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仪器仪表的使用 实验内容: 1.熟悉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测量示波器自带的校准信号; 3.用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 4.在面包板上搭接一个积分电路,用示波器观测其波形。 实验环境: 示波器DS1052E,函数发生器EE1641D,面包板SYB-130。 实验原理: 1.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 图象,便于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产生细小的光点。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2.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多波形的信号源。它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甚

至任意波形。有的函数发生器还具有调制的功能,可以进行调幅、调频、调相、脉宽调制和VCO控制。 3.面包板是专为电子电路的无焊接实验设计制造的。由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根据需要随 意插入或拔出,免去了焊接,节省了电路的组装时间,而且元件可以重复使用,所以非常适合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训练。 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1.示波器自带的校准信号: 2.函数发生器提供正弦波: 3.函数发生器提供的方波: 最大值:2.40V 最小值:-2.64V 峰峰值:5.04V 频率:2.016kHz 周期:496.0μs 占空比:48.0% 4.函数发生器提供的三角波: 最大值:2.40V 最小值:-2.64V 峰峰值:5.04V 频率:2.016kHz 周期:496.0μs 实验总结: 示波器能够产生波形,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转为我们很容易看见的图形,而函数发生器则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电信号,这样利用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就可以对函数发生器所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名称: 实验一了解微型机基本硬件系统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2.培养对微型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 3.为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 开机观察机箱内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实验步骤 了解认识、CPU、系统主板、内存、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与光盘、显示卡与显示器、键盘与鼠标器、机箱与电源、其他外设介绍和连接方式。 实验报告: 一台小小的计算机,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还可发展成让世界都、系统主板、内存、软盘CPU注目的机器。那么一台厉害的机器,却只是主要由.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与光盘、显示卡与显示器、键盘与鼠标器、机箱与电源组成。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叹不已的事啊! 微型机基本硬件系统虽然都只是有很小的体积,可是,它却拥有着无穷的 可能性。那么一个小的软件却是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的微型小电脑组成,就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感到无比的神奇。我不由得的发出感叹:科学真是厉害,拥有

着超高的技术含量。 一个小小的CPU内部的一切都是高科技的技术组成,他是中央处理器,同时它 又是很小体积的看似一块铁板,既不起眼又在电脑内部像似要隐藏起来一般的,但是无可否认,CPU是组成主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例如显示卡,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张长长的铁片,但是我们也更清楚它是由无数多的微型电脑组成的,没有了那么一张“铁片”,尽管你的主机是多么的优秀,系统是多么的完美,它们都无法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 总之,微型机基本硬件的世界是无穷广大的,它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神奇海洋,只能让人深迷其中。 实验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装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2.学会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内容 1.了解微型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2.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准备 1.磁性的平口、十字螺丝刀各一把 2.尖嘴钳子一个 3.困扎电缆线用的困扎线 4.组成微型机的各部件及设备 实验步骤 1、安装主机:主板、电源、CPU、内存条、显卡、声卡、网卡 2、外围设备:显示器、键盘、鼠标、网线 3、检查各部件是否正确安装。 4、接通电源。 实验报告: 经过一轮对主机的认识后,就要马上组装电脑了。对于电脑并不是太熟悉的我来说可是一番的困难。但是我又有一种期待的感觉,真想要试一下组装,心中满怀着兴奋。以下是一些零件的图片: 首先是拆开电脑主机,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花费了我一段很长的时“那么间,终于打开了。一眼看到的是很多不同的部件,让人眼花缭乱,心想: 一台厉害的机器就是由这些零件组成的啊!”心中有一股惊叹不已的感觉。我们这一小组也都兴奋起来了,一起动手把显卡、网卡、内存卡一一拆下来,把电源、硬盘也都顺利的拆下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就把主机都拆开了,我们都满脸大汗的笑着。 可是……,到了要重新组装的时候,却遇到了更大的难题。那是因为我拆开的时候并没记清楚位置,使得组装所用的时间是拆开时用的时间的几倍。组装需要的是细心,技巧,而恰这两样都是我们所欠缺的。就例如我们第一次组装好啦,当我们接上电脑电源的时候,我们都兴奋的看着显示器,等着,等着,等着……最终还是不见显示器有任何的反映,这时,我们都失望了,着急了。在毫无办法的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3月30日晚6:00-9:00 一、实验目的 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3.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内部部件的连接和装机步骤 4.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装技巧。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步骤 (一)计算机主要器件及外部设备 1、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微处理器、主板、内存、外存储器、 输入系统设备、显示系统设备、机箱与电源。 2、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⑴.主板:主板是一块方形的电路板,在其上面分布着众多电子 元件和各种设备的插槽等。 ⑵.主板的插座:主板上的插座主要是指主板上的 CPU 插座和电 源插座。 计算机 硬件的组装 1.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咼实际动手能力; 2. 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理解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微型机的各 学号: 姓名: 1、 了解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种类和发展情况; 2、 掌握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3、 知道如何选购计算机的主要器件和外部设备; 4、 根据了解的知识,动手实践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 5、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

⑶.主板的插槽 ⑷.主板的芯片组:主板的芯片组是整个主板的核心,主板上各 个部件的运行都是通过主板芯片组来控制的。 ⑸.CPU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两个主要部件组成。控制器 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控制器的指挥控制下,运算器、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台完整的通 用计算机。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实现数据加工处理等功能的部 件,它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负责完成对操作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 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 ⑹.内存:内存主要由内存颗粒、PCB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 内存的作用是和CPL进行数据交换的,用于直接提供CPU要处理的 数据,同时内存容量有限,它需要不断的从外存调入当前操作需要 的数据以备CPU使用。 3.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螺丝刀 ⑴.拆卸部件操作步骤:关闭电源,用螺丝刀拆下螺丝,拆卸机箱。 观察主机各部件的连接线(电源和信号线),各部件的固定位置和方式(固定点、螺钉类型),并登记。拆除电源和信号线、板卡、内存、硬盘和软驱。(不要拆除CPU风扇、主板) ⑵.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验报告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实验时间:3月30日晚6:00-9:00 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微型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3.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内部部件的连接和装机步骤 4.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装技巧。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种类和发展情况; 2、掌握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3、知道如何选购计算机的主要器件和外部设备; 4、根据了解的知识,动手实践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 5、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 三、实验步骤 (一)计算机主要器件及外部设备 1、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微处理器、主板、内存、外存储器、输入系统设备、显示系统设备、机箱与电源。 2、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⑴.主板:主板是一块方形的电路板,在其上面分布着众多电子 元件和各种设备的插槽等。

⑵.主板的插座:主板上的插座主要是指主板上的CPU插座和电源插座。 ⑶. 主板的插槽 ⑷. 主板的芯片组:主板的芯片组是整个主板的核心,主板上各个部件的运行都是通过主板芯片组来控制的。 ⑸.CPU: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两个主要部件组成。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控制器的指挥控制下,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台完整的通用计算机。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实现数据加工处理等功能的部件,它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负责完成对操作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 ⑹.内存:内存主要由内存颗粒、PCB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内存的作用是和CPU进行数据交换的,用于直接提供CPU要处理的数据,同时内存容量有限,它需要不断的从外存调入当前操作需要的数据以备CPU使用。 3.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螺丝刀 ⑴.拆卸部件操作步骤: 关闭电源,用螺丝刀拆下螺丝,拆卸机箱。 观察主机各部件的连接线(电源和信号线),各部件的固定位置和方式(固定点、螺钉类型),并登记。拆除电源和信号线、板卡、内存、硬盘和软驱。(不要拆除CPU、风扇、主板) ⑵.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

微机组装实验报告

微机组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台计算机的完全拆卸并且完全还原的组装拆卸训练二.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及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三.实验过程及步骤 1、实验的主要过程及步骤 ①交代任务,强调实验的重点及注意事项 ②老师演示重点环节 ③拆卸计算机: 观察机箱外观---打开机箱并观察机箱内的部件---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观察主板---拆卸主板上的部件 ④组装计算机: 安装cpu---散热风扇---内存条---电源盒---主板---显卡---光驱---硬盘---连接主板控制线 2、主要部件的功能及参数介绍: ①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 和控制核心。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由运

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 差不多所有的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 ②主机板:又叫主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 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 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③内存条:内存条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库”太大,加上离CPU也很“远”,运输“原料”数据的速度就比较慢,导致 间,建了一个“小仓库”—内存。 四.实验心得及体会收获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装,我了解了计算机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也了解到了CPU,主板,内存等配件的基本结构,原来在计算机方面不是很懂得的我,开始渐渐的深入了解它,相信我今后能更好的使用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计算机组装实验,让我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在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组装过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装过程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姓名:学号: 一、组装前的准备 1)准备计算机配件 组装一台计算机的配件一般包括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显卡、声卡(主板中都有板载声卡,除非用户特殊需要)、光驱(VCD 或DVD)、机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显示器、数据线和电源线等。 2)准备装机工具 除了计算机配件以外,还需要准备要用到的螺丝刀、尖嘴钳、镊子等装机工具 (1)十字口螺丝刀:用于螺丝的安装或拆卸。最好使用带有磁性的螺丝刀,这样安装螺丝钉时可以将其吸住,在机箱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一字口螺丝刀:用于辅助安装,一般用处不大。 (3)镊子:用来夹取各种螺丝、跳线和比较小的零散物品。例如,在安装过程中一颗螺丝掉入机箱内部,并且被一个地方卡住,用手又无法取出,这时镊子就派上用场了。 (4)尖嘴钳:主要用来拆卸机箱后面的挡板或挡片。不过,现在的机箱多数都采用断裂式设计,用户只需用手来回对折几次,挡板或挡片就会断裂脱落。当然,使用尖嘴钳会更加方便。 (5)散热膏(硅脂):在安装CPU时必不可少的用品。用户只需将散热膏涂到CPU上,帮助CPU和散热片之间的连接,以增强硬件的

散热效率。在选购时一定要购买优质的导热硅脂。 二、台式计算机组装过程 1.拆卸机箱 >确定机箱侧板固定螺丝的位置,将固定螺丝拧下。 >转向机箱侧面,将侧板向机箱后方平移后取下,并以相同方式将另一侧板取下。 >取出机箱内的零件包。 2.安装电源(P4电源) 主机电源一般安装在主机箱的上端靠后的预留位置上。 >开电源包装盒,取出电源。 >将电源安装到机箱内的预留位置。 >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将电源固定在主机机箱内。 3.将CPU和CPU散热器安装在主板上 >抬起主板上的CPU零拔插力插座(ZIF)的压杆,将CPU底板缺针的角对着插座上的缺口,然后水平放下,将CPU插入插座,然后将压杆往下压,卡住以后CPU就安装到位了。 >将塑料卡子按入风扇插座的4个孔中。 >将风扇放入支架中,固定风扇。 >将风扇电源线插入主板标明的CPU-FAN插座。 4.安装内存条 >最好将内存条插在离CPU最近的内存插槽中,可以提高内存的读写速度。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1.2《学生实验:组装电路》学案(2)

组装电路 【学习目标】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工作特点。 2.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电路连接情况,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学习重难点】 会进行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互画。 【学习方法】 实验归纳法 【课前预习】 1.电路里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__________(能、否)有多种接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叫串联, 并联指__________ 相连。 【学习过程】 1.学生实验探究:每个学生给两个灯泡、一个电源、若干导线和多个开关,看要使两个灯泡都发光,能有几种接法,找出这两种接法的特点,做好如下归纳: 3.学生总结:(1)串联电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节日的夜晚,装饰天安门等高大建筑上成千上万只灯泡是串联的 B.街道的照明灯同时亮,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C.教室内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四盏灯,这些灯是并联的 D.电风扇上,用来控制风量大小的三档按钮开关,它们是串联的 2.当我们打开电视机开关时,指示灯就马上亮起来;断开开关时,指示灯又马上灭了。 则指示灯与开关的连接方式(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 D.可能是并联 3.家庭电路中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它们是( ) A.串联 B.并联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4.下列四个电路中,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泡的是( ) 5.下列四个电路中,两只灯泡是并联连接的是( ) 6.用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只灯泡,那么这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无法判断 7.请你指出下图1所示的各个电路中小灯泡之间的连接方式,写在括号里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一、简答题 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 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 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calculator) 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 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 年集 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 电子管运 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 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第四代计算机1972 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 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 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 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 办化自动化 2. 计算机辅助系统 3. 虚拟现实 4. 人工智能 5. 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 监视资源 2) 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 分配资源 4) 回收资源 2. 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 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 种类型。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 等。 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 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一个专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6. 1.机器语言: 是最初级的计算机语言,它依赖于硬件,是由1,0 组成的二进制编码形式的指令集合.不易被人识别,但可以被计算机直接执行. 2. 高级语言:是一类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且独立于计算机的硬件,对具体的算法进行描述所以又成为" 算法语言",它的特点是独立性,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