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美批评模式下对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_何双百

审美批评模式下对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_何双百

审美批评模式下对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_何双百
审美批评模式下对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_何双百

视听天地

NEWS RESEARCH

审美批评模式下对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

□ 何双百

【摘 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电视剧产业的繁荣,近两年宫廷剧和穿越剧的热播,更是带动了电视剧审美批评的热潮。本文立足审美批评模式,分析近一两年的古装电视剧在文化语境、创作现状及批评症结等因素下的审美取向以及思考古装电视剧应该有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审美批评模式;古装电视剧;审美反思

近年来,古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壮观,不断推陈出新的制作模式让人不难感受到大众的偏好、欲望等“集体无意识”的脉动,不过也促发着理论批评界的研究热忱,人们从古装剧的审美形态及题材亚类型、古装剧的审美叙事、典型个案的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等角度分析这一丰富复杂的研究对象。

一、电视剧的审美批评研究现状

电视剧的审美批评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对以审美为价值依据的电视剧进行批评文献的概括总结。一般说来,电视剧审美批评模式包含三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学术表征:一是以审美作为电视剧批评命题的关键词;二是以美学作为电视剧批评的理论范式或理论支撑;三是以审美观照作为电视剧批评的价值判断。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电视剧审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相关学术文献90篇(从1979年到2013年7月),而这些文献多是围绕以下四个模式来探讨:个案式、理论式、类型式以及漫议式。本文将结合个案,选择类型电视剧角度,从当今古装电视剧审美取向以及该有的审美理想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电视剧批评通常以西方美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论为理论依据,不少学者围绕电视剧的审美文化同样进行了深入探讨,戴清的《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一书把电视剧的研究置于

转型期社会文化特定的宏观背景与视野

之中,对审美文化内涵、发展演变进行

了历史梳理与总体分析,着眼于审美文

化的当代性与实践性品格,不仅将宏观

文化视野、中观方法思路与微观具体分

析三方面结合起来,还多层面、多角度

地把握住了中国电视剧的整体文化特征

与审美品格。戴清认为,“将审美文化

研究引入到电视剧分析领域,一方面是

美学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结合,是电视剧

新的批评实践。另一方面,这也是电视

剧自身发展的需要”。①李百晓从“文

化化人”和“艺术养心”出发,试图建

立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功能和审

美教化功能的联系,他认为“古装穿越

剧这一大众文艺形式,在表现其审美娱

乐功能的同时,更应高举社会主义审美

理想的伟大旗帜,将大众的审美取向引

向‘养心’的境界。”②王伟国则从正

反两方面总结了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经

验,其中涉及人物的“莎士比亚化”、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等审美议

题。在他的作品《主旋律电视剧审美化

刍议》中,他认为:“西方影视作品的

入侵和国内媒介环境的变化冲击了中国

电视剧的发展,新时期主旋律电视剧创

作始终要遵循艺术规律。”③

美、审美以及美学等艺术概念向

来是一个比较模糊且讨论多元的学科分

支,这导致电视剧批评文本中的审美批

评也较为复杂,通常与美有关的概念难

免会有直观的和感性的认知方式,所以

对于电视剧的批评方式常见的也是印象

式、随想式和漫谈式。林凌在《当代电

视剧审美反思》一文中从反思的角度提

出:“过度依赖市场使电视剧创作正在

成为金钱和技术的奴婢,媚俗观众成为

电视剧创作普遍的审美选择。”④他从电

视剧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

国电视剧一些常用叙事模式以及结构模

式的局限。而笔者也将从“媚俗”这个

特点入手批判近期热播古装电视剧的审

美叙事。

二、近期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取向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古装电视剧

的艺术样式也逐渐成熟,集中反映了当

代人的审美尺度、趣味和文化追求。电

视剧热衷于借鉴中国长篇文学的叙事方

法,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漫长的审美

意识发展中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审美理

想,这种审美理想可以说渗透于审美感

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甚

至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

而“中和”之美、“团圆”之趣、“教

化”诉求、“传奇”追求等审美风格和

艺术趣味则是电视剧审美理想的几个范

型模式,只是这种模式也并不是一成不

63

2013年第12期

视听天地NEWS RESEARCH

变的,因为电视剧的生存发展与市场情况息息相关,制作经费、收视率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乃至决定着电视剧的艺术本体面貌,这导致部分电视剧为了博得收视率而放弃种种审美理想,其中最突出的审美选择就是“媚俗观众”,具体表现如下。

1. 穿越、神话以及宫斗元素的过度运用

《宫锁心玉》可以算作2011年电视剧市场上最肥硕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从年初一路穿越到年尾,超高的人气,所向披靡。然而,仅仅355天之后《宫》系列的第二部《宫锁珠帘》却没能像它的前辈一样在新年伊始赢得一个碰头彩。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宫锁珠帘》虽然是一部续集作品,却没有再一头扎进穿越的深渊,而仅仅沿用上一季的人气,做了个引子。

尽管《宫锁珠帘》的收视率很高,但对它的批判声也很高。紧接着又一部更受批判的电视剧出现了,那就是《深宫谍影》。“深宫谍影”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后宫和谍战两大热门元素。其背后更有权力之争、侦查断案、美人心计、儿女情长等一系列隐藏符号,表面上很有电视剧的离奇曲折的范式,但是仔细看完就会发现,电视剧37集的长度里,不合理的地方不胜枚举。论剧情,情节老套且离谱;论悬念,开头就能被观众识破;论制作,简陋且有东拼西凑的痕迹,完全毁掉了古装剧应有的视觉效果。

2. 电视剧创作走向低龄化和肤浅化

2012年,中国电视剧屏幕呈现出愈加多样化的局面,但古装戏本身的价值依然稳定,特别是对于经典武侠作品的翻拍或者改编更是从未停歇。《天涯明月刀》以热血新武侠巨制为口号,包裹了一切改编。原本冷言冷语的傅红雪被改成了武林盟主,身边多了一个外表开朗且对他深情似海的兄弟叶开,两人争执中透着些甜蜜,被网友戏称为“武侠版断背山”。同样由陈浩民主演的、2013年暑期档上映的《天天有喜》,集传说、魔幻、爆笑、武打、爱情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自6月30日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后,收视率就登上全国第一,但是其充满网络流行语甚至英文的台词

以及天马行空的剧情还是惹得很多观众

吐槽,“雷人”和“肤浅”是对该剧最

突出的恶评,尽管陈浩民在接受采访

时强调,该剧本身的受众定位就是4到

10岁的小孩。但如果每部电视剧都本着

只面向低龄化受众且“越骂收视率就越

好”的态度进行创作,那么也有违电视

剧艺术创作的本质。

回顾古装剧市场,其实不乏叫好又

叫座的古装电视剧,改编自热门网络小

说的《甄嬛传》,在整个华语圈都称得

上是一部事件级话题级的作品,该剧用

严肃的创作态度作为支撑,在各个方面

都颇为考究。服装、化妆、道具华美精

致而准确,被誉为“宫廷版红楼梦”。

人物语言自成一派,剧情中前朝与后宫

的争斗,契合了当代职场人的状况,精

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精湛的演技都

是近些年来难得的上品。

3. 历史剧的拟史化描写严重

2013年,不少导演将目光瞄准了

历史题材,五部“楚汉”,两部“隋

唐”,也构成了各路英雄火力全开的

局面。一部耗资2.4亿制作的《楚汉传

奇》浓墨重彩地拉开了2013年电视荧屏

的序幕,却遭遇了0.5的惨淡收视,而

同样历史题材,耗资2.8亿制作的《隋

唐演义》,号称最正宗的隋唐传奇,有

着豪华的明星阵容,也在收视平平中收

尾,另外一部由刘晓庆等人主演的《隋

唐英雄》,雷点不少却以单集收视率最

高5.46、市场份额16.03%的成绩傲视群

雄,披着历史剧外衣的雷剧的火热收视

和历史正剧惨淡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于是,一些历史剧为了让场面更感

人、矛盾更突出、人物性格更多样、情

节更加戏剧化,就虚构大量的描写来

“冒充”历史事实,而这样的历史剧一

旦在全国大面积传播,就很容易混淆观

众的历史观。历史文化是电视剧创作的

基础和资源,但如果创作者不保护、不

尊重、不敬畏真实的历史文化,随意草

率地对待历史文化,甚至从个人情感和

低级的审美趣味出发,恶搞、颠覆优秀

的历史民族文化,那么,电视剧势必堕

落为宣泄三俗、释放粗鄙情感的工具。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古装剧在高调的宣

传中华丽登场,在观众的骂声中草草收

尾。笔者认为,古装剧脸色苍白的现

象,主要源于中国整个电视剧产业贫血

的本质,有些是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

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有些则将历

史一味娱乐化,这样做或许能收获短暂

的眼球,但长远来看却失去观众的心。

三、古装电视剧的审美反思

电视剧就应该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诉

求,而这种诉求并不表示要走向极端,而

是应该以修正和折衷的面貌出现。“无

论是对电视剧创作过度精英化的表达,还

是美学风格上照搬艺术电影技法的‘炫

技’、过度求‘雅’的表现,电视剧的

叙事需要考虑其本体特征,在艺术处理

上也要把握好一个度。”⑤把握不好这个

度,就会像有些论者批评的那样:“这

些个性化,充满艺术追求的影像表达,

因太过彰显导演个人的深情迷思,而将

叙事和观众丢失在了对电视剧艺术本体

特征的忽视之中,对这些作品的毁誉参

半,也就在所难免。”⑥通俗一点说,

电视剧作品所呈现的人文故事不能过于

个性化,不可太离谱,也不可太深奥难

懂。作为一门大众通俗艺术,过于个性

化、荒诞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影像特

色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被大众所肯

定和欣赏的。然而电视剧结构模式离不

开市场考量,如何兼顾市场又能出现艺

术突破,确实令人思虑。电视剧虽说是

对生活的艺术加工,但是作为艺术审美

活动,最为本质的东西依然是昆德拉所

疾呼的“顶起形而上的重负”,也就是

说古装电视剧不可放弃的艺术目标应该

是正确解释历史、文学和生活,提升观

众精神世界。因此,电视剧创作者除了

要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更要对观众负

责,对历史真实和传统文化负责。

注 释

① 戴清.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2004:5-6

② 李百晓.古装穿越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取向[J].新闻爱好

者,2012(05)

③王伟国.主旋律电视剧审美化刍议[J].现代传

播,2003(01)

④林凌.当代电视剧审美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学

报,2009(06)

⑤ 涂彦.电视剧艺术克服过俗或过雅倾向的审美思考[J].

中国电视,2009(05)

⑥刘婷.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密度初探[J].中国电

视,2009(07)

(作者何双百:四川外国语大学新

闻传播学院实验师)

64

2013年第1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