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生产计划

第四章-生产计划

第四章-生产计划
第四章-生产计划

第四章生产计划

一、名词解释

1. 综合计划:在对计划期内需求和资源进行平衡的基础上,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内总的生产目标,主要用产品

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示。又称年度生产大纲。

2. 产品品种指标: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规定的生产的产品种数。

3. 产品产量指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的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4.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

种类产品最大可能的产量。

5. 设计生产能力:指在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

6. 定性需求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需求预测方法,它结合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情绪、个人经验和价值系统等因素进

行预测。

7. 主生产进度计划:在综合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各种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进度,它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

又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

8. 时间序列::指某种变量的数值按时间顺序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排列而成的序列。

9. 学习曲线:也称为熟练曲线,专指在大量生产中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随生产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曲线,

而单位产品生产时间的减少是操作者通过学习、练习而积累经验的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市场需求波动时,需求高时多生产,需求低时少生产,这种企业生产计划响应方式称为

( C )。

A 、均匀生产方式

B 、混合生产方式

C、跟踪生产方式

D、加班加点方式

2. 当预测人员没有定量数据可供分析使用时,可采用

( A )来进行预测。

A、经验法

B、时序列法

C、因果法

D、经济计量模型

3. 德尔菲法使用( C )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A、开会研讨

B、个别谈话

C、通信征询

D、民主协商

4. 在进行生产能力平衡时选用增强生产能力的措施当中,(A )较经济。

A.转给负荷轻的其它工作中心B、加班加点

C、外包加工

D、临时增加工人、班次

5. 适于长期预测的预测方法的是()。

A、经验法

B、时序列法

C、因果法

D、经济计量模型

6. 新产品需求预测需应用( B )来做。

A、主观推断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

7.生产运作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年或更长一些,在计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B )。

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短期计划

D、作业计划

8. 当企业长期生产能力与生产需求大致相等、短期生产能力小于生产需求时,企业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平衡最可能采取的对策是(A )

A .加班和外协

B .增购设备

C .加强设备检修

D .进行设备改造

9. 编制生产计划要进行综合平衡,它是指( D )

A .生产能力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能力与物质供应之间的平衡

C .劳动力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D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劳动力、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10. 生产计划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长期生产计划的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进行生产能力决策和( C )

A.规定企业每月生产品种、质量等指标

B.对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

C.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

D.控制库存水平

11. 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计算机销售量呈现出(

A )。

A.长期性趋势变化

B.周期变化

C.季节变动

D.随机变动

12. 追求学习曲线的效果会造成生产系统的( A )。

A、刚性化

B、柔性化

C、自动化

D、现代化

13. 均衡策略利用( C )来调节产量。

A、加班加点

B、变动劳动力数量

C、变动库存

D、外包加工

14. 委托外厂协作生产属于( B )生产能力调节因素。

A、长期

B、中期

C、短期

D、近期

15. 在选择主生产计划的产品项目时,(C )不应该作为计划的产品对象。

A、最终产品

B、公用部件

C、主要零件

D、中间媒介

16. 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

量单位宜采用( C )。

A .具体产品

B .代表产品C.假定产品 D.代用产品

17. 指数平滑法的平滑系数

的取值在 0与 1之间,若时间序列的数据变化平稳时,

应取

( B )值。 A.较大 B.较小 C.中等 D.等于1

18. 生产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设备是指

( C )。 A. 企业拥有的全部设备 B. 正在运转的设备

C. 除报废、封存、备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D. 除报废、封存、备用和停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19. 当学习率为 80% 时,生产第 4件产品的成本是第 1 件成本的( B )。

A 、0.80

B 、0.64

C 、0.32

D 、0.25

20. 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时,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 位宜采用 ( B ) 。

A .具体产品

B .代表产品

C . 假定产品 D. 代用产品

21. 某加工中心有5台设备,月有效工作时间为 400h ,设备开动率为90%,该加工中心的设备

能力为 ( D )

A. 2000小时

B. 1080小时

C. 1180小时

D. 1800小时

22. 当学习率为 90%时,生产第 4件产品的成本是第 1件成本的( B )。

A 、0.90

B 、0.81

C 、0.65

D 、0.48 23.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时, 需利用( B )估计产品需求量。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市场预测 24.

汽车装配宜采用( A ) 25. 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 哪项来自企业外部?( B )

A 现有库存水平

B 原材料供应能力

C 现有员工数量

26.

通信征询是( C )使用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27. 当预测人员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可供分析使用时,可采用

A 、经验法

B 、时序列法

C 、因果法

D 、经济计量模型 28. ( B )即在市场需求波动不大时维持均匀生产,需求波动较大时相应调节生产。

A 、均匀生产方式

B 、跟踪生产方式

C 、混合生产方式

D 、加班加点方式

29. 某加工中心有 2台设备,每天一班, 每班8小时, 5月份工作天数为 23天,设备开动率为 90%, 该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 ( A )

A 流水线布置

B 固定位置布置

C 功能布置

D 以上都不是

D 现有设备能力 A 、头脑风暴法

B 、经理人员意见法

C 、德尔菲法

D 、用户调查法

( B )来进行预测。

A. 331.2 小时

B. 165.6小时

C. 184小时

D. 368 小时

30. 某加工中心有2台设备,每天二班,每班8小时,5月份工作天数为25天,设备开动率为90%,该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 C )

A.360小时

B. 400小时

C. 720小时

D. 800小时

三、判断题

1. 主生产进度计划是综合生产计划的具体化,又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

(T )

2. 编制综合生产计划的总的原则是:灵活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谋求企业的生产成本低,

利润高。(T )

3. 计划能力是编制企业长期规划,安排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F )

4. 企业在计划期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必须达到的生产

能力, 称为核定能力。(F )

5. 追求学习率效果会造成生产系统的刚性化。(T )

6. 当学习率为80%时,生产第2件产品的成本是生产第1件成本的0.80倍。(T)

7. 特尔菲法使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征询专家意见。(F)

8. 在确定市场需求波动响应方式时,因为便于管理,且不增加生产成本,一般选用均匀生产方式。(F )

9. 打字员打字属于动作重复性较强的工作,根据学习曲线理论知生产效率提高较快。

(T )

10. 总生产计划编制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以销定产。(T )

11. 二次指数平滑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测或者用于对原始数据的处理。(F )

12. 稳定策略利用加班和空闲时间,员工人数稳定。适合标准化产品生产。(F)

13. 生产计划大纲,又称主生产计划是中期计划。(F )

14. 跟踪策略的缺点是存货成本高,加班和空闲时间增多,资源利用率不平衡。(F)

15. 长期生产能力决策属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范畴。(T)

16. 由于被预测变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预测期越长,预测的精度就越低。( T )

四、填空题

1. 定量预测法要求具有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资料)。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定量预测,可以得到比较(准确)

的预测结果。

2.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三类: (经验法)、(时间序列法)和(因果法)。

3. (匿名性)、(反馈性)、(统计特性)是德尔菲法预测法的特点。

4. 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可以从(调节需求)和(调节能力)两方面入手。

5. 时间序列法依据(历史资料)进行预测,回归分析法是依据(因果关系)进行预测。

6. 调节中期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劳动力数量)、(外包任务)、(库存)等。

7. 企业的生产能力可分为(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和(设计生产能力)三种。

8. (综合计划)是衔接长期生产战略规划与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中间环节,它与主生产进度计划一起,同属于中

期生产计划的范畴,通常以(年)为计划期,又称为生产大纲。

9. 代表产品一般选择(产量大)、(劳动量大)、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的产品。

10. 时间序列分析法主要包括:(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法)等。

五、简答题

1. 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平衡的方法的几种?

答:1)调节需求:定价、促销和延迟交货

2)调节生产能力:追加资源投入或撤出部分资源、调整生产时间、利用存货平滑产出量、外协转包

2. 简述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计划产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计划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他们之间又有区别。生产能力反映企业生产的最大可能性,它是才能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企业的生产量计划只有符合企业生产能力水平,既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使计划有可靠的基础。如果确定的计划产量低于生产能力水平,则造成浪费,反之,则使计划落空。

3. 适应产品需求波动的计划策略有哪几种?(简述制定综合计划可以使用的策略)。

答:1)均匀生产方式,即按平均需求均匀安排生产,保持计划期内每月产量不变,以库存来调节。这种方式会引起较高的库存成本。

2)跟踪生产方式即跟踪需求波动安排生产,需求高时多生产,需求低时少生产。这种方式

的主要策略是增减劳动力数量、增加工作时间与利用外包加工。为此会引起上述三个方面成本的增加。

3)混合生产方式即综合使用以上两种方式,需求波动不大时维持均匀生产,需求波动较大时相应调节产量,将增加成本的幅度控制在较低水平。这种方式可以预期取得总成本最低的效果。

4. 简要介绍德尔菲法及其实施过程。

答: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先提出、很快在世界上盛行起来的一种调查方法。一般适用于科学发展预测、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等相对宏观的预测。此法的预测过程如下:第一步,选择预测专家;第二步,通过调查问卷获得预测信息;第三步,汇总调查结果,附加适当的新问题,重新发给全体专家;第四步,再次汇总,提炼预测结果和附加条件,形成新一轮的问题;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5. 简述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答:综合计划是通过调整生产进度、员工数量、库存和其他可控变量,来确定计划期的供应数量和时间。

主生产计划是在综合计划之后制定的,它决定要生产的具体的最终产品数量和生产日期。主生产计划使用的信息可来自预测和已确定的订单,用于控制所有生产活动。

6. 生产能力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用途?答:企业的生产能力可分为设计能力、计划能力和实际能力三种。

设计能力是企业制定长期规划、安排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计划能力和实际能力是企业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也可以说它是计划期生产任务与生产平衡的依据。

7. 综合生产计划的常用的编制方法有哪几种?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答:1)试算法: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很难找到最佳计划方案

2)输模型法:优点:可以得到最优解缺点:不适合追求多目标和存在多约束的场合

3)线性规划法:优点:多种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最优计划方案缺点:假定了变量之间必

须呈线性关系。

8.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企业战略、企业资金实力、长期需求预测、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学习曲线的应用、产品寿命周期曲线(不同阶段的策略)、资源的柔性——场地、设备、物资、人员以及生产能力专业化等。

9. 车间综合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答:1)以瓶颈设备、瓶颈生产线能力为车间生产能力,因为它是车间生产能力的限制性环

节。2)以关键设备或关键装配线为准计算车间生产能力,因为关键设备代表车间主导生产环节,低于此能力的设备或生产线则通过内部或外部的组织技术措施加以提高,如挖掘生产潜力、组织外部协作等。

10. 试分析德尔菲法德优缺点。答:德尔菲法的主要优点是简明直观,预测结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种方法避免了专家会议法的许多弊端。在专家会议上,有的专家崇拜权威,跟着权威一边倒,不愿发表与权威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随大流,不愿意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德尔菲法是一种有组织的咨询,在资料不全或不多的情况下均可使用。

虽然德尔菲法有比较明显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例如,专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趋于已知的意见,仍带有随大溜的倾向。

11. 什么是定性需求预测方法?试列举5种常用的定性需求预测方法。

答:定性需求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需求预测方法,它结合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情绪、个人经验和价值系统等因素进行预测。它的信息来源和预测的依据是各方面的不同的主观意见,方法简单易行,不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常用的定性需求预测方法有:营销人员的预测、专业咨询机构的市场调研、经营者的预测、历史类比法和德尔菲法。

12. 试比较跟踪策略和稳定策略。

答:(1)跟踪策略:在计划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能力(劳动力水平、生产量等)来满足需求。优点:与仓储有关的投资低;劳动力利用率可保持高水平。

缺点:调整生产量和劳动力水平不稳定。

(2)稳定策略:生产能力(劳动力水平、生产量等)在整个计划期区间内保持稳定。优点:稳定的劳动力水平、生产量。缺点:存货成本高,加班和空闲时间增多,资源利用率不平衡。

13、如何理解定量预测模型?例举常用的定量预测模型。

答:定量需求预测模型是利用基于历史资料或因果变量关系的多种数学模型来预测需求。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类:时间序列模型和相关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在假定未来情况是在过去情况的函数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主要包括: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指数平滑法。相关分析模型又叫因果模型,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和线性回归。

14. 分析典型的时间序列需求包括哪些因素?答:趋势变化。需求的变化趋势数据可以是一段时间的逐渐向上、向下或平稳的移动。

季节变化。随季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具有重复发生的规律。

周期变动。在较长时间内围绕趋势作有规律的上下波动。

随机误差。由偶然、非经常性原因引起的数据的变动,它们没有可识别的形式。

15. 车间综合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答:1)以瓶颈设备、瓶颈生产线能力为车间生产能力,因为它是车间生产能力的限制性环节。2)以关键设备或关键装配线为准计算车间生产能力,因为关键设备代表车间主导生产环节,低于此能力的设备或生产线则通过内部或外部的组织技术措施加以提高,如挖掘

生产潜力、组织外部协作等。

16. 简述学习效应和学习曲线的概念,并分析学习曲线的用途。

答:所谓学习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重复地从事某一工作时,由于熟练程度的提高和通过学习

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使继续从事该工作所需的时间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降

低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

学习曲线表示的是累计完成的产品数量和完成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量之间的关系。其数

学模型为:Y=Kx -a,a=lgC/lg2.

学习曲线的用途:估计未来单件工时的变化和生产率;制定将来的时间定额;制定提高

产品质量的计划等。

17、典型时间序列需求预测包括哪些因素?

答:趋势变化、季节变化、周期变化、随机误差。

六、应用题

1. 某医院过去6周T型血浆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1)使用3周的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第7周的需求情况。(2)用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第7周的需求情况,权重依次是0.1、0.3、0.6其中0.6 是最近周的权重。

解:()第周型血浆的预测需求()

(2)第7周T型血浆的预测需求=381 >0.1+368 0.3+374 &6=372.9(L)

2. 某摩托车制造商在过去8个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表,利用3期的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第9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