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浴盆中会面素材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浴盆中会面素材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浴盆中会面素材

小学数学名人趣题妙解浴盆中会面素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给予物质援助。邱吉尔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住进白宫。一天早晨,邱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那种特大号雪茄,突然,美国总统罗斯福推门进来。邱吉尔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这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在此刻会面,确实非常尴尬。而邱吉尔扔掉烟头,利用这特殊的场合以幽默的口吻说了一句话,就解除了尴尬的局面。

试问,邱吉尔是怎样说的呢?

答案:邱吉尔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没有一点隐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1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01] 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 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 字。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 1、2、3、4、5、6、7、8、9、0。数是由数字组成的。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 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 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 105减去 78的差乘 15,积是多少? 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 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 )× 15 [03] 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2016÷4 7035 ÷5 4548 ÷8 90180 ÷9 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 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 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 答: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 [05]

小学数学趣味题

趣味数学题库 姐俩看电影 小芳、小花姐妹二人从家里出发到电影院看电影,小芳每小时走5公里,小花每小时走3公里,她们同时出发1小时后,姐姐又回家拿东西再去追妹妹,妹妹仍以原速前进,最后二人同时到达电影院。求从家里到电影院之间的距离?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称珠子 有243颗外形一模一样的珠子,其中有一颗稍重一点。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这颗珠子来?

分梨 箱子里放着一箱梨,第一个人拿了梨总数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二个人拿了剩下梨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三个人拿了第二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四个人3拿了第三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五个人拿了第四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这时箱子里的梨正好拿完,而且每人手里的梨都没有半只的,请问箱子里原来有多少只梨? 如何分组 暑假里,班里要作社会调查,要分成15个小组,班里有赵、钱、孙、李、周各6位同学,要使每个小组的姓都不同,该如何分呢? 巧算星期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一,明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几?请写出简便算法来? 谁跑得快 小伟与小林百米赛跑,结果当小伟跑到终点时,小林只跑了95米。小林要求再跑一次,这次小伟的起跑线比小林退后5米,如果他们都用原来的速度跑,那么同时到达终点吗? 火车过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共长6772米,一列货车长428米,每秒行驶20米,请问全车通过大桥要多少时间? 开锁问题

小学数学趣题集

小学数学趣题集 【一】鸡兔同笼: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求笼中有鸡和兔各多少只? ※①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94÷2=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是35-12=23(只)。 【“砍足法”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②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头有35个,则脚有35×2=70只,相差94-70=24只,是兔多出的脚,每只兔多2只脚,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③用“方程”来解:解设兔头X只,则鸡有35-X只,列式为4X+(35-X)×2=94,X=12,鸡有35-12=23(只)。 【二】牛顿问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人们把它称为“牛顿问题”:“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12(天)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练一练】有一牧场,如果养25只羊,8天可以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

小学数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小学趣味数学 1.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2.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3.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4.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5.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6.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7.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8.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9.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10.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11.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12.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13.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14.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15.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第十一届海门之窗杯“巧思妙解”玩数学竞赛四年级试题含答案

第十一届海门之窗杯“巧思妙解”玩数学竞赛 四年级模拟试题 准考证号码姓名得分指导老师 一、填空题:(每空3分,12小空,共36分) 1.按规律填上适当的数。 5,2,8,4,12,8,17,16,(),()。 2.几个同学交流自己家的门牌号,前六位同学家的门牌号分别是301,402,607,113,736,223。小梅发现她家的门牌号与前面每个门牌号恰好在同一数位有一个相同的数字。你知道小梅家的门牌号是()。 3.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80,而差比减数少8.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6,差应变()。 4.小明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为864。这两个因数各是()和()。 5.小刚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为93分(满分为100分),那么他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 ()分。 6. 小明做错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3错写成8,把减数十位上的9错写成6,这样算得的差是806.正确答案是()。 7.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是21,第8项是63,那么它的第14项是()。 8.如图,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3,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9.二进制数10110改写为十进制数为()。 10.在四年级的100个学生中,68人订阅了《小 学生数学报》,76人订阅了《小学生语文报》, 其中仅订《小学生数学报》的有10人,则这 100个学生中仅订《小学生语文报》的有 ()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5小题,共15分) 1. 有两袋糖,一袋有71粒,另一袋有39粒,每次从多的一袋中拿出4粒放入少的一袋里,拿()次才能使两袋糖数目同样多。 A. 36 C. 6 2. 有一位工人把长18米的圆钢锯成了3米长的小段,锯断一次需4分钟,共需要()分钟。 A. 12 C. 24 3. 假期里有些同学相约每两人互通一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120次电话,问有()个同学相约互通了电话。 A. 10 C. 15 4. 用1,2,4,5四个数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第17个数是()。 A. 4521 D. 2541 5.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个正方形。 三、操作题:(每小题3分,5小题,共15分) 1 . 速算巧算:99999×77778+33333×66666 2.试一试作图,9个点最多可以连成多少条线,要求每条线上有3个点。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低年级趣味数学题 1、填数10、7、4、() 2、5、()、11、14、 20、16、()、8、4 15、3、13、3、11、3、()、() 8,(),12,14,()(),11,9,7 0、3、()、9、12 ()、()、15、20、25 2、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的前面有2只,2只的后面有2只,2 只的中间还有2只,共有几只鸭子? 3、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就一样多了,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 4、在一排10名男同学的队伍中,每两名男同学之间插进1名女同学,请你想一想,可以插进多少名女同学? 5、一杯牛奶,小明喝了半杯,又倒满了水,又喝了半杯后,再倒满水后,一饮而进,他喝了几杯水?几杯奶? 6、有9棵树,种成3行,每行4棵,应该怎样种?画出来。 7、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用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8、把一根5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要锯多少次? 9、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10人,小华排在第几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相邻的数的和是19,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1、小明有10本书,小红有6本书,小明给小红多少本书后,两人

的书一样多? 12、小朋友们吃饭,每人一只饭碗,2人一只菜碗,3人一只汤碗,一共用了11个碗,算一算,一共有几人吃饭? 13、游乐场中,小红坐在环形的跑道上的一架游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5架车,后面也有5架车,你认为包括小红坐的车,跑道上一共有多少架车? 14、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中搬出几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 15、有一排花共13盆,再每两盆花之间摆1棵小树,一共摆了多少棵小树? 16、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几段? 17、科学家在实验室喂养一条虫子,这种虫子生长的速度很快,每天都长长1倍,20天就长到20厘米,问:当它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18、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增长一倍,6天可长满整个池塘,需要几天睡莲长满半个池塘? 19、教室里有10台风扇全开着,关掉4台,教室里还有多少台风扇? 20、如果A+3=B+5,那么,A和B两个数谁大?大多少? 21、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4名,从后往前数,小红也排第4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2、小朋友们站一排,小红前面有4个人,小红后面也有4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3、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名,她后面还有4个人,

小学数学趣味题完整版-小学九宫格数学题

小学数学趣味题及答案 趣味题1 1、桌子上原来有12 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 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 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12 根 2、狐狸用50元的假钞买走了老山羊店里一件45 元的皮衣,老山羊还找给狐狸 5 元钱,那么你知道老山羊损失了多少元钱吗?50 3、24 人排成一排,一、二报数,报二的人向前走两步,问:原地不动的人有几个?12个 4、在巷子的一边有5 盏灯,每两盏灯之间相隔8 米,这条巷子有多长?32 米 5、10 辆车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黑色轿车是第6 辆,那么,从后往前数,它在第几辆?答案:4 趣味题2 6、找规律写数 628、629、630、(631)、(632)(633) 106、108、110、(112)、(114)、(116) 525、530、535、(540)、(545)、(550) 521、531、541、(551)、(561)、(571) 192、292、392、(492)、(592)、(692) 7、用1、2、3 三个数字,可以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6 个 8、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 2 倍,这个数可能是(912)、(924)、(936)、(948) 9、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2,百位上的数是最高位上的数的一半,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3 倍,个位上的数与百位上的数相同,这个数是(2131)。 10、一个四位数,右边第一位数是3,第三位数是2,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3 倍,这四个数字之和是13,这个四位数是多少?2623 11、小东有10 元人民币,小华有16 元人民币,小华给小东几元钱,两人的钱就同样多?答案:小华给小东3 元 趣味题3 12、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8 个 13、二年级给一年级9 本书后,两个年级的书就同样多。二年级的书原来比一年级多多少本?18 本 14、两个工程队共有100 人,如果从甲队调20人到乙队,两个工程队的人数就一样多。两个工程队原来各有多少人?甲70,乙30 15、找规律 (1)5、10、15、20、25、(30)、(35)、(40)。 (2)1、3、5、7、9、11、(13)、(15)、(17)。 (3)3、6、9、12、15、18、(21)、(24)、(27)。 (4)2、4、8、16、32(64)(128)、(256)。 (5)64、56、48、40、(32)、(24)、(16)。 (6)960、480、240、(120)、(60)、(30)。 趣味题4 16.甲、乙、丙三人站成一排照相,有(6)种排法? 17.(1)+(1)>(1)×(1)[括号里必须添相同的整数]

小学数学趣题与答案

第1课:小学数学趣味题 1、按规律填数:0,1,3,6,10,(15),(21 )。 2、小明家住在5楼,小明从一楼回到家共爬了(4 )层楼梯? 3、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 3个桃给兔子时,他俩就一样多,你知道小兔子摘了(9 )个桃? 4、小明回家时看到爸爸正在锯一根钢管,小明问爸爸要锯多少时间,爸爸对小明说:“锯一段要10分钟,要将一根钢管锯成5段。”并让小明猜猜共需要(40 )时间,你能帮忙吗? 5、妈妈给姐姐买了18枝铅笔,给弟弟买了10枝铅笔,姐姐分给弟弟(4 )枝,姐弟俩的铅笔就一样多? 6.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二)名,乙得了第(三)名,丙得了第(一)名。7.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排队去做游戏,从前往后数排第3个, 从后往前数排在第5个,共有(7)小朋友在做游戏? 8、小朋友下课后排队做游戏,他们一共最多可以有(6)种不同的排列法?

第2课:小学数学趣味题 1、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灰兔)跑得最快,(白兔)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芳芳)最大,(阳阳)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张老师),最小的是(王老师)。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猜,哪一班人数最少? 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中班)人数最少,(大班)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丙)最高,(乙)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典型小学数学题精选(含答案)

典型小学数学题摘录(1-41)13.4.30整理 1 .一条公路,单独修,甲需10天完成,乙需12天完成,丙需15天完成,现有这样的A 、B 两条同样长的路,甲和乙分别在A 、B 两条路上同时开始修,丙开始帮甲修,中途转向帮乙修,最后同时修完两条路,丙帮甲修了多少天 (1+1)÷( 101+121+151)=8(天);101×8=54;1-54=51;51÷15 1=3(天) 2.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中要高出进价的20%标价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50%~100%标价,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最低价:200÷(1+100/%)×(1+20/%)=120(元);最高价:200÷(1+50/%)×(1+20%)=160(元) 应在120~160元之间 3 .两个相同容器中各装满盐水,第一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3 : 2,第二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为 4 : 3, 把这两个容器中的盐水都倒入另一个大容器,那么混合溶液中的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 这两个容器相同,把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看成“1” 第一个容器:盐占盐水233+(35 21 ,盐与水的比:21:14) 注意:解本题标准量要统一,即分母相同。 第二个容器:盐占盐水 344+(35 30 ,盐与水的比:20:15) 所以,混合后的大容器的盐与水的比:(21+20):(14+15)=41:29 4.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的长是粗蜡烛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支未使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假设粗蜡烛长为“1”,细蜡烛长为“2”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 由于达纳遭到谋杀,安娜、巴布斯和科拉这三名妇女受到传讯。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凶手,另一人是同谋,第三个则与这起谋杀案毫无瓜葛。这三名妇女各自作的供词中有三条如下: (l)安娜不是同谋。 (2)巴布斯不是凶手。 (3)科拉参与了此案。 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 Ⅱ.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 Ⅲ.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 这三名妇女中,哪一个是凶手? (提示:无辜者作了几条供词?) 答案 由于每条供词说的都是他人,所以这三条供词不可能都是无辜者一人作的。否则她就说到了她自己,从而与{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矛盾。因此,根据{Ⅱ.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一条或两条供同。 如果无辜者只作了其中一条供词,那么根据{Ⅲ.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只有这一条供词才是真话,而其他两条供同就都是假话了。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

为如果其中任何两条供词是假话,那么余下的一条也一定是假话。这一点可分析如下。 (a)如果(1)和(2)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巴布斯就是凶手。因此科拉就是无辜者。这就使(3)也成为假话。 (b)如果(1)和(3)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巴布斯就是凶手。这就使(2)也成为假话。(c)如果(2)和(3)是假话,则巴布斯就是凶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安娜就是同谋。这就使(1)也成为假话。 因此,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两条供词。根据Ⅰ,这两条供词只能是由供词中没有说到的那名妇女作的。 (d)如果(2)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安娜作的。于是安娜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1)作为假话,却表示安娜是同谋。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e)如果(l)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巴布斯作的。于是巴布斯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2)作为假话,却表示巴布斯是凶手。因此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含答案)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33 B、必修11 C、选修33 D、选修3 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 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答: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你在语文中遇到的数学趣题-(1)

你在语文中遇到的数学趣题-(1)

语文中的数学趣题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常有意识 地寻找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开发我们 的大脑,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同时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两鼠穿垣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旧制长度单位,1尺=10寸)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此题刊于我国著名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一书的“盈不足”一章中。《九章算术》成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者以及准确的成书年代,至今尚未能考证出来。该书是采用罗列一个个数学问题的形式编排的。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所以称为《九章算术》。 解答本题并不十分繁难,请你试一试。 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给一幅《百鸟归巢图》题了这样 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 尽人间千万名。”这也暗含了一道数学题:“一百只鸟”在哪里呢? 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然后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 的运算符号,就会发现:1+1+3×4+5×6+7×8=100。噢,这就 是苏轼的那一百只鸟!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还找到了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的一道诗 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诗歌是这样写的: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你的这群羊有100 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这道题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其实,不仅成语中、古诗中有数学,在对联中也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题。 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六十岁,三七岁月是二十一岁,即60×2+3×7=141(岁);下联中的“古稀”是七十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70×2+1=141(岁)。 小结论 这些事例,告诉我,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语文课本中隐含数学道理。数学有像语文那样的艺术美,只要细心发现,

小学数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 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32X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x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 =0.6÷[13- 20÷2] =0.6÷3 =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日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线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1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一(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4.5 -3.5)=3.5- 1= 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 3.5)=2.5÷1= 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解:乙仓存粮:(32.5x2+5)÷(4+1) =(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14X4 -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400—10x4)÷(4+5) =(400—40) ÷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X2+10= 80+10 =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455—30×6)÷(6+5) =(455-180)÷11=275÷11=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25+30= 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

最新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1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杂题部分练习 1.明明和小华到新华书店去买《小学数学百问》这本书。一看书的价钱,发现明明带的钱缺1分钱,小华带的钱缺 2.35元。两人把钱合起来,还是不够买一本的。那么买一本《小学数学百问》到底要花多少元? 2.将奇数按如下顺次排列 1 5 7 19 21 3 9 17 23 …… 11 15 25 …… 13 27 …… 29 33 …… 31 …… 在这样的排列中,17这个数排在第2行第3列,33这个数排在第5行和2列,那么1995这个数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994,以后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这列数的第1994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几? 4.11+22+33+44+55+66+77+88+99+1010除以3的余数是几? 5.某班有学生51人,准备推选1名同学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献花。选举的方法是让51名同学按编号1、2、3、……、51排成一个圆圈,从1号位开始,隔过1号,去掉2号、3号,隔过4号,去掉5号、6号……如此循环下去,总是每隔过1个人,就去掉2个人,最后剩下的那名同学当选。那么当选的同学开始时是排在几号位置上的?

6.设 1、3、9、27、81、243、729、2187是给定的 8个数,在这8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到255个新数。从小到大把这些新数排列起来,那么第250个数是几? 7.有一列数1/1、1/2、2/2、1/2、1/3、2/3、3/3、2/3、1/3、1/4、2/4、3/4、……那么第398个数是多少? 8.下图中已填好了2个数6和7,再从1、2、3、4、5中选出4个数填在图中空格中,要使填好的格里的数右边比左边大,下边比上边大,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9.下面方格中每横行、每竖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方格中的A、 B、C、D、E各是多少? 10.有四包糖,每次选出其中的3包,算出这三包的平均重量,再加上另一包的重量,用这种方法算了4次,分别得到下面4种重量8.8千克,9.6千克,10.4千克,11.2千克那么这四包糖平均每包重多少千克? 小明摆了两次,第一次摆成正方阵后,余下12枚棋子;第二次摆成每边各加 1枚棋子的正方阵时,还缺少9枚棋子。那么这些棋子共有多少个? 12.有两列数,它们各自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一列数是:3、5、7、9、……,第二列数是:4、9、14、19、24、……,第一列数中的第1个数与第二列数中的第1个数相加是

[数学] 好题妙解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讲一个例子 一小船由A港到B港顺流需行6小时,由B港到A港逆流需行8小时。一天,小船从早晨6点由A港出发顺流行到B港时,发现一救生圈在途中掉落在水中,立刻返回,1小时后找到救生圈:问:(1)若小船按水流速度由A港漂流到B港需要多少小时?(2)救生圈是在何时掉入水中的? 分析(1)设静水中的速度为x 不难求得问题(1)的结果为小船由A港漂流到B港需48小时。我们重点分析问题(2),如图,设救生圈在C处掉入水中,当小船以在顺水航行的速度由C处到达B港的同时,救生圈以水流速度由C处漂流到D处,这一段相当于简单的追及问题;小船掉头从B处逆流而上,同时救生圈从D处漂流而下,相当于以DB为总路程的相遇问题。由此可设全程为1,救生圈是x 点钟落入水中的,则 解之,得 x=11。可知救生圈是上午11时掉入水中的。 此题好在寓意深刻、独且特色:一是要求考生较深层次地认识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的统一,从而用解工程问题的思想方法去解一个相遇问题极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会用分解的思想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三是要求考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四是置考察能力的目的于一个应用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以上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不难发现:这个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始终有一个不变量,即水流速度。能否充分运用这一不变量独辟蹊径呢?我们联想到初二物理中的相对速度,如果以流水为参照物,即认为流水是静止的,那么船的相对速度,不论是顺水航行还是逆水航行,都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不变的!就象一个人在一匀速前进的列车上来回行走一样。因此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以流水为参照物,救生圈在C处始终没有运动,而小船以静水中的速度从C行驶到B,在B 港发现救生圈掉落马上返回C(相对速度仍是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由已知从B港所用时间当然仍是1小时,由此可知救生圈是在12-1=11时掉入水中的。 此法真是简洁,而且活用了物理方法,其适用条件(至少要有两个匀速的速度)也较为广泛,不少复杂的行程问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得到简化. 下文给出广州市1999年中考压轴题,同学们不妨一试。 2 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两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车长100米,慢长车长150米,当两车相向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快车车头到达窗口某一点至车尾离开这一点)所用的时间为5秒。(1)求两车的速度之和及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驶过快车某个窗口所用的时间; (2)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的速度不小于8米/少,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为多少秒? 提示:设慢车的速度为米/秒,快车的速度为米/秒。问(1)中以快车为参照物,快车静止不动,慢车的相对速度为()米/秒;问(2)中以慢车为参照物,慢车静止,则快车的相对速度为()米/秒。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_题型归纳

中学趣味数学:趣题妙解_题型归纳 由于达纳遭到谋杀,安娜、巴布斯和科拉这三名妇女受到传讯。这三人中有一人是凶手,另一人是同谋,第三个则与这起谋杀案毫无瓜葛。这三名妇女各自作的供词中有三条如下: (l)安娜不是同谋。 (2)巴布斯不是凶手。 (3)科拉参与了此案。 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 Ⅰ.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 Ⅰ.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 这三名妇女中,哪一个是凶手? (提示:无辜者作了几条供词?) 答案 由于每条供词说的都是他人,所以这三条供词不可能都是无辜者一人作的。否则她就说到了她自己,从而与{Ⅰ.每条供词都说的是别人,而不是作供者自己。}矛盾。因此,根据{Ⅰ.这些供词中至少有一条是那个无辜者作的。},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一条或两条供同。 如果无辜者只作了其中一条供词,那么根据{Ⅰ.只有那个无辜者作的供词才是真话。},只有这一条供词才是真话,而其他两条供同就都是假话了。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其中任何两条供词是假话,那么余下的一条也一定是假话。这一点可分析如下。 (a)如果(1)和(2)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巴布斯就是凶手。因此科拉就是无辜者。这就使(3)也成为假话。 (b)如果(1)和(3)是假话,则安娜就是同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巴布斯就是凶手。这就使 (2)也成为假话。 (c)如果(2)和(3)是假话,则巴布斯就是凶手,而科拉是无辜者。因此安娜就是同谋。这就使 (1)也成为假话。 因此,无辜者作了其中的两条供词。根据Ⅰ,这两条供词只能是由供词中没有说到的那名妇女作的。

(d)如果(2)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安娜作的。于是安娜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1)作为假话,却表示安娜是同谋。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e)如果(l)和(3)是这两条供词,则它们就是巴布斯作的。于是巴布斯就是无辜者。但是供词(2)作为假话,却表示巴布斯是凶手。因此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f)这样,(1)和(2)是两条如实的供词,它们是由科拉作的。于是科拉是无辜者。供词(3)作为假话,与这个结论是一致的。由于科拉是无辜者,并由于是真的话(1),巴布斯就是同谋。于是安娜就是凶手。(1)作为真话,与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趣味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趣味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2.小强数学只差6分就及格,小明数学也只差6分就及格了,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不一样,为什么? 3.一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4.某人花19快钱买了个玩具,20快钱卖出去。他觉得不划算,又花21快钱买进,22快钱卖出去。请问它赚了多少钱? 5.100个包子,100个人吃,1个大人吃3个,3个小孩吃1个,多少个大人和多少小孩刚好能吃完? 6.小王去网吧开会员卡,开卡要20元,小王没找到零钱,就给了网管一张50的,网管找回30元给小王后,小王找到20元零的,给网管20元后,网管把先前的50元还给了他,请问谁亏了? 7.每隔1分钟放1炮,10分钟共放多少炮? 8.一个数去掉首位是13,去掉末位是40.请问这个数是几? 9.1根2米长的绳子将1只小狗拴在树干上,小狗虽贪婪地看着地上离它2.1米远的1根骨头,却够不着,请问,小狗该用什么方法来抓骨头呢? 10.烟鬼甲每天抽50支烟,烟鬼乙每天抽10支烟。5年后,烟鬼乙抽的烟比烟鬼甲抽的还多,为什么? 11.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1,去掉最后一个数字为50,原数是多少? 12.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4个。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如果一开始时,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13.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12分钟后,篮子满了。那么,请问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 14.有100个捧球队比赛,选冠军,最少要赛多少场? 15.用三个3组成一个最大的数? 16.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衬衫,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几何部分.doc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几何部分 小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特征,还要会求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及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而且还要会综合地、巧妙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计算。特别是计算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常常用到割补、剪拼、平移、翻转等办法,使得计算巧妙、简便。要学会这些方法,应用这些方法。通过解几何题的训练,更好地培养空间想象力,这对学好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是极有利的,同时也为将来到中学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例21 下图中圆O的面积和长方形OABC的面积相等。已知圆O的周长是9.42厘米,那么长方形OABC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圆O的面积和长方形OABC的面积相等。我们知道,圆的面积等于π·r·r,而图中圆O的半径恰好是长方形的宽,因此长方形OABC 的长正好是π·r,即圆O的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周长等于2个长与2个宽的和,也就是圆O的周长与直径的和。 长方形OABC的周长是: 9.42+9.42÷3.14 =9.42+3 =12.42(厘米) 答:长方形OABC的周长是12.42厘米。

例22桌面上有一条长80厘米的线段,另外有直径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形纸片若干张,现在用这些纸片将桌上线段盖住,并且使所用纸片圆周长总和最短,问这个周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要想盖住桌上线段,并且使所用纸片圆周长总和最短,那么盖住线段的圆形纸片应该是互不重叠,一个挨一个地排开,这时若干个圆形纸片直径的总和正好是80厘米。这些圆形纸片周长的总和与直径为80厘米的圆的周长相等,因此盖住桌子上线段的若干个圆形纸片的周长总和是: 3.14×80=251.2(厘米) 答:这个周长总和是251.2厘米。 例23 图2为三个同心圆形的跑道,跑道宽1米。某人沿每条圆形跑道的中间(虚线所示)各跑了1圈,共3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要求某人一共跑了多少米,就是求半径分别为1.5米、2.5米和3.5米的三个圆的周长之和。列式为 3.14×(1.5×2)+3.14×(2.5×2)+3.14×(3.5×2) =3.14×3+3.14×5+3.14×7 =3.14×(3+5+7) =3.14×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