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下料工艺标准

(完整版)下料工艺标准

(完整版)下料工艺标准
(完整版)下料工艺标准

第一章下料工艺标准

1.1气割工艺标准:

1.1.1熟悉图纸要求确定所用材料的材质及计划单选用钢板。

1.1.2气割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气割前必须检查确认这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和工具全部运转正常,并保证安全,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

a. 气压稳定。不漏气

b. 压力表。速度计等正常无损

c. 割嘴气流畅通。无污损

d. 割炬的角度和位置准确

2.气割时选择正确地工艺参数(如割最型号。气体压力。气割速度和预热火焰能率等)根据可切割的钢板厚度进行确定。

3.切割时调节好氧气射流(风线)的形状,使其达到并保持轮廓清晰,风线长和射力高。

4.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污垢。油污及浮锈和其他杂质。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

5.气割时,必须防止回火。

6.为了防止气割变形,操作中应遵循下列程序:

a. 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应靠边靠角,合理布置,先割大件后割小件。

b. 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形状的小件时,应先割较复杂的,后割较简单的。

c. 窄长条形板的切割,采用两长边同时切割的方法,以防止产生旁弯。

1.1.3气割下料允许偏差:

1.1.4如果出现锯齿边。凹槽。断火引起的缺口及时修补。打磨平滑。

1.1.5切割工序完成的产品板件标识清楚,并且自我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填写“切割与组力工序交接验收单”和组力工序进行交接验收。

1.2剪板机工艺标准

1.2.1接到图纸后确定板件选用的材质,协同保管确定用哪些材料,原则是先用废料,再用大板。

1.2.2剪切时注意以下要点:

1. 剪刀必须锋利,剪刀材料为炭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发现损坏或迟钝及时检修,磨砺或调换。

2. 上下刀刃的间隙必须根据板调节适当,因为间隙过大会造成切口断面粗糙和产生毛刺。

3. 剪切时,将剪刀线对准下刃口,剪切的长度不能超过下刀刃长度。

4. 材料剪切后,发现断面粗糙或带有行毛刺必须修磨光洁。

1.2.3样板

1. 机械剪切剪异形板件时要做样板,要求样板不应有锐口,样板要经过质检员检查合格方可使用所用石笔画线线条的粗细不得超过0.5mm.

2. 样板用0.5~0.75mm的铁皮制作。

1.2.4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

1.2.5板件剪切完成后要对板件进行标识(工程名称,板件号,数量)。

1.3数控平面钻床工艺标准

1.3.1 确定图纸的技术要求,检查板件尺寸的完整性,接到图纸后钻孔板件的加工顺序要满足车间生产进度的需要。

1.3.2 钻孔和尺寸允许偏差:

1.A.B级精致螺栓孔直径允许偏差

注:t为板度

3.成孔后任意两孔间距离的语序偏差

1.3.3孔超差的解决办法允许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严禁采用钢块填塞,补焊后补焊后用砂轮磨平再行钻孔,每组孔中经补焊重新钻孔的数量不应超过20%。

1.3.4法兰板的基准面要加以标识,要求:在拿到图纸后,所有法兰板都要从上往下钻,在钻完孔后用油漆在法兰板的侧面标识出基准面。

1.3.5钻完孔的板件摆放整齐,并且按工程分开,用标识牌标识清楚。

第二章组装工艺标准

2.1组力工艺标准

2.1.1 组力工序拿到图纸后要确定尺寸和数量,复核翼板的尺寸,确定没有问题后,在“切割与组力工序交接验收单”上签字,方可按图施工。

2.1.2 焊接H型钢的翼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1.3 组力前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夹紧系统,进气,送丝系统,速度调整合适却的设备没有问题,方可进行组合。

2.1.4 翼板和腹板边缘氧化铁要清除干净。

2.1.5 构件允许偏差:

2.1.6 点焊点长度(30~70mm),根据H型钢截面调整焊点大小,点焊点严禁出现咬边和焊偏及表面氧化的缺陷。

2.1.7 组好的构件要标清工程名称和编号(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组装班的进度和正确度。

2.1.8 对于锈蚀比较严重的钢板,在组力前进行除锈处理。

2.2 组装工艺标准

2.2.1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构件施工图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并且根据施工图要求复核需要组装零件的质量,对于施工图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反映到车间办公室。

2.2.2 组装前准备

1. 复核:按照施工图及车间的质量标准要求复校上道工序的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并按要求分类堆放。

2. 以基准面的选择,作为装配的定位基准。一般规律选择:

1)构件的外形有平面也有曲面时,应以平面作为装配基准面。

2)在零件上有若干个平面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大的平面作为装配基准面。

3)根据构件的用途,选择最重要的面作为装配基准面。

4)选择装配基准面要使装配过程中最便于对零件定位和夹紧。

5)钢柱上法兰板的装配,基准面朝下。

2.2.3 划线法组装是组装中最简便的装配方法。它是根据图纸划出各组装零件装配定位基准线,来进行零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其适用于少批量零件的部件组装。地样法就是划线法的典型。

2.2.4 组装顺序通常情况下,先组装主要构件的零件,从内向外或从里向表的装配方法。在其装配组装全过程不允许采用强制的方法来组装构件;避免产生各种内应力减少其装配变形。

2.2.5 允许误差

1. 钢构件外形尺寸主控项目的允许偏差(mm)

2.2.6 成品构件要求:上面的零部件平直整齐,无间隙;气割的氧化铁清理干净;标识完整,记录清楚。

第三章焊接工艺标准

3.1一般规定

1.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分配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2. 施焊完成后,焊工必须在规定的位置大下钢印。

3. 设计要求的全熔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

4. 引弧应在旱道处,不得擦伤母材。

5. T形接头、十字接头、交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角尺寸不应小于t/4;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板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大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mm.

6. 焊接时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弧坑应填满。

7. 焊缝观感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形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交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焊缝表面不得有纹裂、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分等缺

陷。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应过渡平缓。

3.2材料的规定

1. 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清除待焊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油漆2)焊接坡口边缘上钢材的夹层缺陷长度超过25mm时,应采用无损探伤检测其深度,如深度不大于6mm,应用机械方法清除;如深度大于6mm,应用机械方法清除后填满。

2. 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条、焊丝、焊剂和熔嘴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2)焊条、熔嘴、焊剂和药芯焊丝在使用前必须按产品说明书或按下面规定使用:

酸性和碱性焊条烘焙条件

注:焊条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烘焙次数不得超过3次

焊剂的烘焙

3)低氢焊条烘干温度为350~380摄氏度保存时间为1.5~2小时,烘干后应缓冷放置与110~120摄氏度的保温箱中存放,待使用;使用时应置于保温筒中,烘干后的低氢型焊条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超过3小时应重新烘干;焊条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受潮的焊条不应使用。

4)实芯焊丝及熔嘴导管应无油污、锈蚀、镀铜层应完好无损。

5)栓钉成品的质量要求,应无有害的邹皮、毛刺、裂纹、扭弯、锈蚀等;保护瓷环的尺寸公差,应能保证与同规格焊钉的互换性。焊钉保存时应有防潮措施;焊钉及母材焊接区如有水、氧化皮、锈、漆、油污、水泥灰渣等杂质,应清楚干净方可施焊。受潮的焊接瓷环使用前应经120摄氏度烘干2小时。

6)焊条、焊剂烘干装置及保温装置的加热、测温性能应符合使用要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所使用的二氧化碳气瓶必须装有预热干燥器。

3. 焊接不同的钢材时,焊接材料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1)手工电弧焊:Q235的钢材用E43** 系列焊条;Q345的钢材用E50**系列焊条。

2)CO2Q气体保护焊(实芯焊丝):Q235A、Q235B、用ER49-1焊丝,Q235C、Q235D 用ER50-6焊丝;Q345A用ER49-1焊丝,Q345B用ER50-3焊丝,Q345D用ER50-2焊丝。

3)埋弧焊焊接材料的选配:

3.3常用焊接参数的选择:

1. 手工电弧焊工艺规范参数主要有:焊接电流、焊条直径和焊接层次。

1焊接电流焊条与电流匹配参数

注:立焊、横焊、仰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时小10%~20%。

2)焊条直径焊条直径一般根据构件厚度及焊接位置来选择。平焊时焊条直径可以选择大些,立焊时焊条直径不大于5mm,仰焊和横焊时最大焊条直径为4mm,多层焊及坡口第一层焊缝使用的焊条直径为3.2~4mm.

焊条直径的选择

2. 埋弧自动焊埋弧自动焊焊接规范的主要参数有:焊接电源、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焊丝直径及焊丝伸出长度等。

焊丝的直径大,焊缝的熔宽会增加,熔深则稍有下降;焊丝直径越小,熔深相应增加。一般大型工件多采用4~5mm直径的焊丝。

不同的焊丝直径应用不同的焊接电流范围

焊接电流与相应的电弧电压

焊接速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弧热量的分配情况,即影响线能量的大小。在其他参数不变时,焊接速度增加,热输入量减少,熔宽明显变窄。当焊接速度超过40m/h时,由于热输入量减少的影响,焊接缝会出现磁偏吹、吹边、气孔等缺陷。焊接速度过低时,易产生类似过高的电弧电压的缺陷。

3. CO2气体保护焊主要规范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丝直径、焊接速度、焊丝伸出长度、气体流量等。

焊丝直径主要是根据工件厚度来选择。一般薄板采用¢0.8~1.0mm的焊丝焊接。中厚板应选用¢1.2~2.0mm的焊丝焊接。

不同直径的焊丝选用焊接电流的范围

电弧电压与焊接电流之间的匹配是比较严格的,对于一定的电流范围,一般只有一个最佳电压值。CO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焊接时,焊接电流与电弧电压的最佳值如下表:CO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焊接时不同电流的电压值

焊接速度要按焊缝形式和焊接电流来选择。焊接速度过快,会造成熔化金属在焊缝中填充不足,容易出现咬边,焊缝表面粗糙。焊速过慢,焊接熔池增大,会造成焊道宽窄不均。

焊接过程中尽量使焊丝的伸出长度不变,短路过渡焊接时,焊丝的伸出长度一般应控制在6~13mm.

对于直径≤2.0mm的细焊丝,其气体流量宜控制在10~25L/min;焊丝直径>2.0mm的气体流量为30~50L/min.

4. 碳弧气刨

1工作原理:就是把碳棒作为电极与刨削的金属之间产生电弧,此电弧具有6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足以把金属吹掉,达到刨削或切割金属的目的。

2工艺参数及碳棒的影响:

工艺参数主要指电源极性、电流与碳棒直径、刨削速度和压缩空气的压力等。

碳弧气刨的工艺参数

3)碳弧气刨时各种金属的极性选择

4)碳弧气刨时操作技术采用碳弧气刨时要检查电源极性,根据碳棒直径调节好电流,同时调整好碳棒伸出的长度气刨时,应先送风,随后引弧,以免产生夹碳。在垂直位置刨削时,应由上而下移动,以便流渣流出。当电弧引燃后,开始的刨削速度稍慢点,当钢板熔化熔渣被压缩空气吹走时,可适当加快刨削速度。刨削中碳棒不能横向摆动和前后移动,碳棒

中心应与刨槽中心重合,并沿刨槽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在刨削时,要握稳把手,眼睛看好准线,将碳棒对正刨槽,碳棒与构件倾角大小基本保持不变。用碳弧气刨过程中有被烧损现象需调整时,不要停止送风,以使碳棒能得到很好的冷却。刨削结束后,应先断弧,过几秒钟后关闭风门,使碳棒冷却。

3.4焊接坡口的要求:

1)焊接坡口可以用火焰切割或机械加工方法加工,缺棱为1~3mm时,应锈磨平整;缺棱超过3mm时,应用直径不超过3.2mm的低氢型焊条补焊,并锈磨平整。当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坡口时,加工表面不应有台阶。

2)施焊前,焊工应检查焊接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的质量,如果不符合要求,应修磨补焊合格后方能施焊。坡口组装间隙超过交薄板厚度2倍或大于20mm时,不应用堆焊方法增加构件长度或减小组装间隙。

3)搭接接口及T形角接接头组装间隙超过1mm或管材T、k、Y形接头组装间隙超过1.5mm时,应事先在板端堆焊并修磨平整或在间隙内堆焊填补后施焊。

4)严禁在接头间隙中填塞焊条头,铁块等杂物。

2. 常用坡口的形状和尺寸

坡口各个部分的尺寸代号

焊条手工电弧焊全焊透坡口形状和尺寸

焊条手工电弧焊全焊透坡口形状和尺寸

气体保护焊、自保护焊全熔透坡口形状和尺寸

3.5引弧板、引出板、垫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严峻在承受动荷载且需经疲劳验算构件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或装焊夹具。

2. 不应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3. T形接头,十字形接头,角接接头和对接接头主焊缝两端,必须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质应和被焊相同,坡口材质应与被焊焊缝相同,禁止使用其他材质的材料充当引弧板和引出板。

4. 焊接完成后,应用火焰切割去引弧板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引弧板和引出板。

3.6 焊接残余应力的调节和消除措施

1. 焊接平面上的焊缝时,应使焊缝的收缩比较自由(特别是横向收缩)。例如,焊接对接焊缝时,焊接方向要指向自由端。

2. 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如,一个结构有对接焊缝也有角焊缝时应先焊对接焊缝。

3. 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焊缝,使焊缝有较大的横向收缩余地。

4. 先焊在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使应力合理分配。

5. 采用反变形法来降低接头的刚度,例如,在焊接封闭焊缝或其他刚性较大的焊缝时,可采用预先反变形以减少残余应力。

6. 锤击焊缝,每焊一道焊缝用头部带有圆弧的工具锤击焊缝,使焊缝得到延伸,从而降低内应力。锤击应保持均匀适度,避免锤击过分而产生裂纹。

7. 采用局部加热造成反变形,使构件产生一个与焊缝收缩方向相反的伸长变形。这样,冷却时,加热区的收缩与焊缝的收缩方向相同,焊缝的收缩比较自由,从而减少内应力。

3.7 焊缝缺陷返修:

1. 焊缝表面超过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时,对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等缺陷应用砂轮打磨,必要时应进行补焊,然后进行打磨。

2. 经无损检测确定焊缝内部存在超标缺陷时应进行返修,返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返修前要编写返修方案;

2)应根据无损检测确定的缺陷位置、深度,用砂轮打磨或用碳弧气刨清除缺陷。缺陷为裂纹时,碳弧气刨前应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并清除裂纹及其两端50mm的焊缝或母材。

3)清除缺陷时应将刨槽加工成四侧边斜面角大于10℃的坡口,并应修整表面,磨除气刨渗碳层。

4)补焊时应在坡口内引弧,息弧时应填满弧坑;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超过500mm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5)返修部位应连续焊成。如中断焊接时,应采取后热,保温措施,防止产生裂纹。

6)焊缝正、反面各作为一个部位,同一部位返修不宜超过两次。

第四章矫正工艺标准

4.1 矫正主要形式

①矫直:消除材料或构件的弯曲。

②矫平:消除材料或构件的翘曲线或凹凸不平。

③矫形:对构件拟一定几何形状进行整形。

4.2 火焰矫正

1、矫正前准备:

检查氧、乙炔、工具、设备;安全条件:选择合适的焊矩、焊嘴。

2、找出变形原因了解矫正材料,塑性;结构特性、刚性;技术条件及装配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找出变形原因。

3、变形测量

①用目测或直尺粉线等确定变形大小。

②分析变形类别:压缩、拉伸、弯曲、扭曲变形;角变形、波浪形;均匀整体变形,不均匀整体变形等。

4、确定加热位置,加热顺序

①确定加热位置并考虑是否需要加外力等。

②确定加热顺序,一般先矫正刚性较大的方向,然后再矫正刚性较小的方向;先矫正变形的局部,然后矫正变形较小的部位。

5、确定加热范围、加热深度、加热有多少处,可用石笔画出记号。

6、确定加热温度

①工件小变形不大300℃~400℃

②工件较大变形较大400℃~600℃

③工件大变形大600℃~800℃

④焊接件700℃~800℃

7、矫正复查仔细检查矫正质量,如第一次矫正没有达到要求质量范围,可在第一次加热后位置附近再次进行火焰矫正,矫正量过大可在反方向再次进行火焰矫正,直至复合质量要求。

8、退火一般矫正件矫正后不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但对有专门技术规定的退火件可按技术规定进行退火。焊接件一般可用650℃温度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矫正压力。

9、火焰矫正完的法兰板,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

10、如果第一次加热未达到矫正效果,则需要做第二次加热,其加热温度应略高于前次,同一部位加热矫正不得超过两次。

4.3 机械矫正

1. 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

2.

2. 机械矫正允许偏差:

注:b为翼板宽度h为腹板高度t为板厚

3. 在本工序出现翼缘矫正过大的情况时,需用大锤垫着钢板砸过来。

4. 矫正后的构件要按种类摆放整齐,合理规划使用空间。

第五章抛丸除锈工艺标准

5.1 抛丸前要确定构件已经矫正合格,方可进行除锈处理,除锈过程中要达到除锈等级要求,抛丸后要对构件从新进行标识并且加以记录。

5.2 抛丸除锈等级

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层等附着物。

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铁、铁锈等附着

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着的。

Sa21/2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铁、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使钢材表面洁净的喷射或抛丸除锈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层等附着物,该表面应该显示出均匀的金属光泽。

5.3 抛丸除锈使用的磨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对允许重复使用的磨料,使用后可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合格的可以重复使用。一般对于使用过得混有颗粒太小或灰尘过多的磨料,可以采用筛分法进行分级处理,或用水冲洗清除灰尘后,部分晒干或炒干再使用。一般常用的磨料为钢丸或铁丸,磨料直径为0.5~2.0mm为宜。

5.4 抛丸除锈时,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或控制钢材表面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以上。温度过大不仅钢材表面容易生锈,而且金属磨料也易生锈。

5.5 经除锈的钢材表面,应用毛刷等工具清扫,或者用干净的压缩空气吹净锈尘和残余磨料,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第六章喷漆工艺标准

6.1 涂装前的准备

1. 要求对构件做清渣处理,检查标识是否完整,检查气保焊是否漏缝,严格检查钢材表面处理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规定除锈等级,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应从新除锈,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2. 涂装施工应在规定的施工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溶剂挥发快涂膜流平性不好,温度过低漆膜干燥慢而影响其质量,施工环境温度过大,漆膜易出鼓,附着不好,严重的会大面积剥落。一般规定:

①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易在4~38℃之间。

②施工环境温度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为宜。

③钢材表面温度应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0℃以上,方能进行施工。

6.2 涂装施工基本要点:

1、喷枪的调整:喷枪是无气喷涂的主要工具。在进行喷涂时,必须将喷枪控制压力、喷出量和喷雾幅度的系统调整到适当的程度,才能保证喷涂质量。

空气压力的控制:应根据各种喷枪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整,空气压力大,可增强涂料的雾化能力,但涂料飞散大,损失也大,空气压力过低,漆雾变粗,漆膜容易产生桔皮、针孔等缺陷。

涂料喷出量的控制:吸上式和重力式喷枪的针阀可以控制喷出量,但很有限,只能做适当的调整;压送式喷枪的喷出量,可用调节涂料增压箱的压力来控制喷出量,在用喷枪的调节装置略加调整到喷出量时宜为止。

喷雾形状和幅度的控制:一般喷出量大,喷雾幅度也大,所以喷雾幅度可调节喷枪的压力装置来控制。喷雾形状可调节喷枪的幅度调节装置来控制,该装置可将形状调成圆形或椭圆形。

2、喷枪的操作:在喷涂操作过程中,喷枪的距离、运行方式和幅度的搭接是喷涂的基本技术。

喷涂距离:是指喷枪嘴到喷涂物表面的距离。喷距过远,漆雾易散落,造成漆膜过薄而无光;喷漆过近,漆膜容易产生流淌和桔皮现象。喷涂的距离,应根据喷涂压力和喷嘴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使用大口径喷枪时为200~300mm,使用小口经喷枪时为150~250mm.

喷枪的运行方式、包括喷涂角度和喷涂速度:在喷涂过程中,应保持喷枪与被喷涂物表面成角状态和平行运行;喷枪的运行速度30~60cm/s,并应稳定。喷枪的角度应倾斜,涂

膜易粗糙而薄;运行速度过慢,漆膜易流淌而厚。

喷幅搭接宽度:一般为有效喷幅宽度1/4~1/3,并应保持一致。搭接宽度过多和过少,或者不定,都会造成漆膜厚度不均等现象。

6.3 涂装的质量要求:

1、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

2、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25μ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5μm.

3、构件表面不应有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的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等。

4、高强螺栓连接接触面要求不涂漆,次梁螺栓孔附近50mm范围内要求不涂漆。

5、涂装完成后,构件的标识、标记和编号应清晰完整。

6、喷气完成后的构件要按种类摆放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6.4 下列情况下,一般不得施工,如果施工,需要有防护措施:

1、在有雨、雾、雪和较大灰尘的环境下,禁止在户外施工。

2、涂层可能受到尘埃、油污、盐分和腐蚀性介质污染的环境。

3、施工作业环境光线严重不足时。

4、没有安全措施和防火、防爆工具的情况下。

第七章维护系统工艺标准

7.1 檩条、彩板:

1、墙梁、檩条、系杆等支撑系统负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

2、彩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3、檩条、彩板、包边要标识清楚。

4、檩条和彩板下料要计算好用料,在压制列最后要提前把原材料截断,以免材料浪费在设备中。

5、檩条在用气割截断或割孔要把焊渣清理干净。

6、(1)单层型钢板的加工前设备。

①设备准备:调整压型机的辊间隙,水平度和中线位置;检查电源情况;擦净辊上的油污,以免过程中粘污装修漆面的外观。检查长度测量仪器或工具是否正确

②加工文件的准备:加工前应具备加工清单。加工清单中注明板型、板厚、板长、块数、

色彩及色彩所在正面与反面,需斜切时应注明斜切的角度或始末点的距离。

③彩色钢板原材料的准备,按加工彩色钢板压型板的面积计算彩色钢板的总重量,并准备5%左右的余量以备不足,检查每个钢卷的内标签货号、色彩号、厚度等是否相同。

(2)加工注意事项:

①彩色钢板压型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产品的质量情况,发现彩板有漏涂粘连和污染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损失。当发现彩板出现油漆剥落、裂痕等现象时应即刻停止生产,对彩板的质量产生原因进行追查,首先检查设备是否调整的好,然后反映列车间办公室。

②压型中应先加工长尺板,后加工短尺板,同一长度应一次顺序压完。在压长板过程中,当发现彩板有局部质量问题时,可切去缺陷部位,余下的切成需要的短板。

7、经加工成型号后的彩板内外表面不得有划分镀层的划痕和板面脏污。

7.2折弯在通用弯曲膜上将板料折边成数个弯角时,首先应根据弯角的半径和构件的形状调整挡板的位置(或按所画的线)和选择上、下模的形状,折边的合理顺序以及确定构件的折弯应小于或等于滑块的公称压力。折边的工艺要求如下:

1、折边前必须熟悉样板、图纸、工艺流程,并了解技术要求。

2、整理好工作场地,准备好需要的工具、胎具、量具、压模、样板等。

3、检查折边机运转是否正常,并向注油孔注油。

4、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在弯折多角的复杂的构件时,首先要考虑好折弯的顺序。弯折的顺序一般是由外向内依次弯曲,如果折边顺序不合理,将会造成后面的弯角无法折弯。

6、在弯制大批量构件时,须加强首件结构间的质量控制。

7、钢板进行冷弯加工时,最低室温一般不得低于0℃。

8、折弯时,要经常检查模具的固定螺栓是否松动,以防止模具位移。如发现移位,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调整固定。

9、折弯时,应避免一次大力加压成成型,而逐次渐增度数,最后用样板检查,千万不能折边角度过大,造成往复反折,损伤构件。

10、折弯过程中,应注意经常用样板校正对构件进行检验。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切割下料加工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ISO45001-2018) 1、目的 此作业指导书规范下料切割工艺,让操作人员在钢板原材料加工方法方面有章可依。同时提升下料件的切割实物割口成型质量,降低切割缺陷的形成几率,提高焊接、装配及整机外观质量。所涵盖的切割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手动切割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3、施工要求 3.1材料要求: 3.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检科的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定; 3.1.2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确认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3.2施工前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操作人员预先熟悉零件图纸、按照工艺文件图纸设计要求,按照下料清单核对钢板的材质、厚度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合,目测板材的表面质量是否合要求。

3.2.2施工前设备开机运行,查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氧气,混合气体的阀门,压力表和燃气胶管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可靠;在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切割工作,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3.2.3检验及标识工具: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3、数控火焰切割 3.3.1数控火焰切割操作工艺过程: 3.3.1.1在进行火焰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平行距离差在5mm范围内。 3.3.1.2将拷贝好的程序插入USB接口中,打开程序,检查程序图号是否与下料清单中的图号相符合;调整各把割枪的距离,确定后拖量,选择合理的切割参数,切割参数包括割嘴型号、氧气压力、切割速度和预热火焰的能量等,同时检查割嘴气体的通畅性。 3.3.1.3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的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于熔渣的吹出。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距离太近会使切口边沿熔化,太远热量不足,易使切割中断。3.3.1.4开始切割,时刻注意切割状态并对首件切割零件进行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批量切割。在进行厚板气割时,割嘴与工件表面保持垂直,待整个断面割穿后移动割嘴转入正常气割,气割将要到达零件终点时应略放慢速度,使切口下部完全割断。 3.3.1.5根据板厚调整切割参数,切割参数选用标准参见《数控火焰切割工艺参数及割嘴选用规范》。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供货商交货之品质,合乎本公司之规格需求,降低制程品质之不良率,特拟定本检验规范作为检验之标准依据对零件、半制程品之进料品质,予以稽核检查,以确保品质。 2. 范围: 凡本公司制造用之通讯类产品五金类零件均属之,针对所检验项目之品质,予以迅速判定允收或批退,其种类包括弹片,螺母,螺钉,屏蔽片, 转轴……….等。 3. 检验方式与基准: 准外观检验参照MIL-STD-105E 调整型计数值抽样检验计划AQL LEVELⅡCR=0, MA=0.65,MI=1.5;尺寸检验,则参照图面重要尺寸量测 3pcs 为基。 4. 使用仪器设备: a) 卡尺. b) 厚薄规. c) 样品. 5. 产品不良时的处理方法: 5.1 IQC 人员在检验或抽验时,发现之缺点应反映给主管。 5.2 IQC 人员应立即以相关文件以通知采购、材料供货商进行立即且有效地处理VQA 应对于厂商品质改善之情况做持续性追踪与确认。 5.3 检验后之处置: a)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在允收范围内,应将不良品贴上红色不良卷标,注明料号不良原因,置于不合格区并在验收单上扣除不良数量。 b).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超过允收范围内时,应整批批退并贴上红色不合格卷标,并将不良品集中,并在外箱上注明不良品并送至不合格区。 6 检验前准备: 6.1确认材料料号、厂牌之图面资料,承认书及检验注意事项。 6.2 核对料号与验收单之料号是否符合。 6.3 检验记录表。 7. 测试方法与步骤: 7.1 外观尺寸检查: a). 尺寸有无超出规格之外。 b). 螺丝孔径是否正确,位置有否偏移。 c). 螺丝牙径是否正确。 d). 螺母孔径有无毛边。 e). 电镀颜色是否正确。 f). 材质是否正确。 g). 螺丝有无黏合不开。 h). 电镀有无不良。 i). 有无生锈氧化。 j). 无刮伤。 k). 转轴底座有无变形。 l) 屏蔽片之平面度是否符合规格 7.2 机构部份: a) E扣有无松脱。 b) 弹簧松弛。 7.3 包装检验: a) 包装CARTON 有无标示机种型号、厂商料号、品名、规格与数量。 b) 机种是否正确有无混料情形。

五金件来料检验规范范文五金的质量检验标准

五金件来料检验规范范文五金的质量检验标准想一想 IQC来料检验方法检验步骤: 1、准备检查用具; 2、整体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LABEL是否清楚正确,内包装是否完好,LABEL是否清楚正确,有否多数少数,装箱有否错乱。 3、抽样检查; 4、单品检查:外观、尺寸等检测,功能检测,可靠性检测。判定结果:通过则恢复包装,盖PASS章,贴时效标签;不通过则恢复包装,盖REJECT章。 1、IQC的英文全称为:In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为来料质量控制。目前IQC的侧重点在来料质量检验上,来料质量控制的功能较弱。IQC的工作方向是从被动检验转变到主动控制,将质量控制前移,把质量问题发现在最前端,减少质量成本,达到有效控制,并协助供应商提高内部质量控制水平。

2、IQC来料检验是对供应厂商所送货物,按照验收检验(技术)标准,工作指示用最好的测量系统进行检验;检验员的主要工作是来料检验,而IQC检验可简述为对外协、外购物料的全部或其主要特性参照该物料的相关标准进行确认;或对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进行确认的活动。 (:) 五金品检员岗位内容: 1、负责来料质检IQC,成品质检OQC,实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落实纠正预防和持续改进措施; 2、负责外协组装厂的品质监督、审核和责任裁定及质量处罚的工作; 3、负责主要供应商的考核和审批;及对原料供应商品质管控,协助采购部门进行异常协调沟通处理。 4、生产原料来料品质检验和管理、制程巡检、出货检验、品质分析、异常处理等。

6、熟练运用品管七大手法,检验设备操作及维护,制定产品经验标准及作业操作说明书。 7、产品质量工作报告,作业员品质管理培训,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制定实施 岗位要求: 1、熟悉电子元器件、PCBA、塑胶件及五金件; 2、具有独立分析品质问题、解决品质问题、撰写品质报告、不良分析及突发品质异常处理的能力; 3、熟悉 IQC/QC/QA 等品质管理岗位及相应工作流程职责。 4、2年以上钟表或通讯产品质量管理管理经验; 6、熟练掌握OFFICE软件,文笔流畅。 范本如下。 1、目的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目的 使下料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控部下料工序。 职责 物控部: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及下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工艺部:负责工艺流程及参数的界定与修订。 品质部:负责对本指导书实施进行监督及信息反馈。 机修班:负责对开料工序所有设的维修、维护及保养。 作业内容 下料作业流程 核对生产指示→选料→下料→自检→圆角→磨边→写(刻)档案号→清 洗板面→烘烤→转下工序。 设备及物料清单 裁板机、磨边机、抛光机、钢印、打钢印汽缸、成品清洗机、烤箱、钢尺、 千分尺、铜箔测厚仪、覆铜板、油性笔、电动笔。 下料操作规程 4.3.1 下料前准备 4.3.1.1根据流程卡确定下料的件数、尺寸、板厚、铜箔厚度、板材型号等。 4.3.1.2根据流程卡选定所需要的板料,(使用边料时需检查测量板厚、铜厚和板 材类型)。 4.3.1.3以剩余最小边料为原则,合理利用材料,确定下料的方法。 4.3.2 下料 4.3.2.1根据已确定的下料方法先测量所下料板材的板厚、铜厚和板材类型,再在 裁板机上量出尺寸定位线并固定好。 4.3.2.2根据尺寸定位线裁一件首板,测量尺寸是否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测

量无误开始批量生产,如不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则重新调整尺寸定 位线直到所裁板尺寸符合要求为止。同时确认板件四周的切断口需整齐平 整、无明显毛刺、铜皮翻起。 4.3.2.3 开料时板厚(含以上的不能叠板剪裁,板厚小于的可以叠板但总叠板厚度 不能超过(的板料在开大料时不能叠叠板,开成小料后可以叠两块剪裁)4.3.2.4裁板过程中每裁10件板用钢尺测量一次尺寸。 4.3.2.5内层板下料要保持经向或纬向的一致性,同一批量的方向保持一致。本公 司板材型号有36"×48"、40"×48"、43"×49",其中36"、40"、43"为经 向,48〞、49"为纬向,当所下料为正方形时,经向以剪角标识(如下图所 示)。如果有内层芯板厚度不一致时,必须切角标识,且在流程卡上注明 清楚。 4.3.2.6特殊板料、 同一流程卡上如有两种或者 板厚)。 4.3.2.7下料完毕后,应将所剩的边料放置于原处,并且在边料上用粉笔注明板厚、 铜厚和板材类型,以防止混料或错用板料;不同尺寸的板件叠放时需用纸 隔开;并将用料记录填报在《板料使用记录表》中。 4.3.2.8剪板机刀片每3个月更换另一个刀口(每个刀片有四个刀口,当四个刀口 使用完毕后需返磨),当刀口有明显缺口或剪裁的板件有明显毛刺、铜皮 翻起也须更换另一个刀口。 4.3.3 板料处理 4.3.3.1板厚在(含)以上的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在抛光机上完成,砂带使用 240目的,当砂带破损或砂带上的磨砂补磨损得光滑导致磨削力明显下降 时必须更换砂带。要求圆弧光滑无铜皮卷起,板尖到板边磨掉部分小于 5MM。

下料作业指导书

下料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凤立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09.5.1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对下料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杜绝浪费。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下料车间工人。 3 职责 1、车间主任负责直接领导、监督责任。 2、下料车间职工要严格按照本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 3、技术部、质量部对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4工作流程 1、选择材料: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规定的材质选材

厚板要求尺寸用自动割或用气割;圆棒料用锯床;型材用切割机。 3、下料尺寸按工艺卡片规定执行,沿料边开始下料,并摆放整齐。 4、完工后整理好现场。 5剪板作业指导书 范围:适用于准备车间剪板工序 目的:用于完善工艺过程,提高工序能力。 内容: 1、剪板工序的准备工作: 1.1技术准备前,操作者应充分了解《剪板机使用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要求,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1.2设备及工、夹、量具的准备: 1.2.1设备及现场设置的准备: A、配置多种规格的转运车或工位器具(用于安放已剪或尚未下料的板材); B、设备在启动前,应在导轨滑行面上加注润滑油,轴承油杯中打润滑脂,检查刀片工作部分是否有异物,然后,试运行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1.2.2工、夹、量具的准备: A、划线用的钢针、直尺; B、度量用的钢尺、卷尺、游标卡尺、深度卡尺; C、调整定位基准用的12”活络扳手; D、作标识的记号笔。 1.3材料准备: 1.3.1板材应按有色、黑色金属、冷轧、热轧、酸洗、厚度分门别类安放(货

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轴工艺过程卡 第三小组 班级:机制16-1班 组长:彭志伟 成员:彭志伟明健伟邓佳辉邓尧刘磊刘含新 时间:2017.9.29 - 2017.10.10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3 产品名称传动轴零件名称共12 页第 3 页 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金工 3 粗车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Φ42mm x140.2mm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C614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铣床,分度头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s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1 粗车外圆Φ55.4mm→φ43.8mm, φ43.8mm→φ41.8mm 90°外圆车刀、顶尖 0.5 0.3/0.5 3 2 粗车外圆φ41.8mm→φ37.8mm, Φ37.8mm→φ31.8mm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4 产品名称传动轴零件名称共12 页第 4 页 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金工 4 粗车45钢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 Φ42mm x140.2mm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 C6140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铣床,分度头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s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1 半精车,车外圆φ43.8mm→φ42.4mm, Φ41.8mm→φ40.4mm 90°外圆车刀、顶尖 2 半精车外圆φ37.8mm→φ36.4mm, Φ31.8mm→φ30.4mm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完整word版)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五金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五金来料的检验过程。 3、职责 IQC检验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照明:600-800LUX之间(有客户要求按照客户要求执行)。 5.5视力:1.0以上(含矫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外壳 6.1.1外观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冲压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拖花痕迹。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烤灯会面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烤 漆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烤漆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外型轮廓。 b.定位孔位置。 c.特殊点位置及规格(如美观线)。 6.1.3材质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供应商应提供材质证明资料。 6.1.4试装配 将零件与相应的组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检测过程中,产品应被倾斜、摇动、移动,以使待测平面能获得不同的光线,而非在灯光下以常规方式检验。当缺陷在某一特定的光线下被观察到时,应翻转产品至少5度,以确保能在此时的下能观察到该缺陷。缺陷至少能在两种光线下能被检查得到。 7.2尺寸 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责任岗位所用设备(工具) 1 下料准备适用于角钢、方管、扁管、钢带下料工序 剪板、气割、角钢切断等下料工 剪板机、机械压力机、半自动切割机、手工割炬、带锯床 1.1下料班接到加工任务后, 首先持工件加工卡到放样中心领取样杆、样板,同时通知配料班配料。 1.2下料前,下料工首先根据加工卡及材料表与原材料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1.3严格按放样所给定的尺寸下料。在划线、号形时,要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套料, 用石笔划线时,线宽不应超过1mm。 1.4部件材质、规格的代用,必须根据材料代用通知单, 严禁私自代料。 2 下料设备 2.1当材料规格在剪切设备承受能力之内时, 应优先选用剪切设备。 2.2剪切环境温度:碳素结构钢低于-20 ℃、低合金结构钢低于-15 ℃时,不应进行剪切。 2.3大的角钢、小型扁钢、厚的钢板等超过剪切设备的承受能力时,可根据技术要求采用带锯床切割或火焰切割下料。 3 下料 3.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根据推荐的技术规范或参数进行操作,认真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2在下料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表面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其深度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或累计误差超出负允许偏差时,不得使用,应及时通知领料员将材料退回仓库。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3.3在下料及以后的标识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查看尺寸、偏差、毛刺、拉角、外观成型等是否合格, 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过程中或过程结束进行自检。 3.4下料质量要求 ,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 mm 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1.0目的 明确公司所有五金原材料来料验收标准,确保五金原材料来料质量持续满足公司产品质量要求;为IQC人员检验作业提供依据。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五金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3.0职责 3.1品管部IQC人员按此规范作业。 3.2品管部QE工程师负责督导执行。 4.0定义 无 5.0工作程序 5.1IQC接到仓库送检的五金材料,按送货单核对物品型号、数量是否正确;找出相关生产指令单、工程图纸或其它相关的技术要求。 5.2准备好检验工具,并配戴好防护用品。 5.3规格检验: 5.3.1用米尺检验五金来料尺寸的外形尺寸(板料检验长宽尺寸,带料只检宽度),允收公差范围在±0.5mm内。 5.3.2用卡尺或外径百分表检验五金来料的厚度(测量至少3个以上不同位置),允收公差范围在±0.02mm 。 5.4外观检验内容: 类别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式 板料表面划伤 经抛光可处理(需抛光类原材料) 目视长度≤3 mm,宽度≤0.03 mm,每5C㎡允许两条且距离大 于20 mm.(无需抛光类原材料) 沙孔、杂质 表面直径≤0.15 mm 深度≤0.03 mm 每5C㎡允许1个(后 续有抛光工序类产品) 0.05 mm≤直径≤0.10 mm 每5C㎡允许1个(后续无 抛光工序类产品) 直径<0.05 mm 忽略不计 凹凸不平不允许 棒/块料规格符合工艺要求试加工

5.5打磨试验:在原材料任一区域裁料100*200mm做打磨试验。按《试验作业标准》之要求进行。 5.6将检验后的原材料进行区分、标识、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中,交主管审核。 5.7将合格品按入库,不合格品按原包装好和《IQC进料检验报告》一并交仓库退供应商。6.0相关文件 《试验作业标准》 7.0相关表格 《IQC进料检验报告》

五金件检验标准

东莞市倍优电子有限公司 塑 胶 件 检 验 标 准

1、目的 明确五金件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2、范围 适用于深圳市创品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五金件检验。 3、定义 3.1 基本定义 3.1.1) A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及丝印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及吸引视觉的表面)。 3.1.2) B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需将视线偏转45°~ 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3.1.3) C 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3.1.4) 限度样板:对于文字难以描述清楚或不易判定合格与不合格之外观缺点,则以提供承认 样品及说明图片,供检验时作依据。 3.2 缺陷定义 3.2.1)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3.2.2)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3.2.3)切割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3.2.4)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內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3.2.5)氧化: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3.2.6)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3.2.7)“R 角”过大/小: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小。 3.2.8)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3.2.9)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3.2.10)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現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3.2.11)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3.2.12)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著的细小颗粒。 3.2.13)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3.2.14)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3.2.15)露底色: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3.2.16)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对而在喷涂件表面出现凹痕或小坑。 3.2.17)飞油:超出了规定的喷涂区域。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五金行业质量标准 四.定义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颜色异于周围颜色的点。 破裂:因机加工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麻点:喷涂件表面上有附着的细小颗粒。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阴影:喷涂件表面出现的颜色比周围暗的区域。 露底:喷涂件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底材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对而在喷涂件表面出现凹痕或小坑。 飞油:超出了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光泽度:产品表面光泽与标准样品光泽有差异。 手印:产品表面出现的手指印。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深度的划痕(用指甲刮有明显感觉)。软划伤:没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毛丝:产品表面出现细小的尘丝。 五.检验条件 外观检验条件 5.1.1 光源:在朝背散射的自然光照下,或在物件距光源~的40W日光灯下。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号:WHJX/ZD02-04 编制:技术科 审核:王煜梅 批准:徐公明 实施日期:2009.5.10 诸城市五环机械有限公司

下料切割工艺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此作业指导书规范下料切割工艺,让操作人员在钢板原材料加工方法方面有章可依。同时提升下料件的切割实物割口成型质量,降低切割缺陷的形成几率,提高焊接、装配及整机外观质量。所涵盖的切割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 、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加工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手动切割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3 、施工要求 3.1 材料要求: 3.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检科的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 定; 3.1.2 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确认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 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3.2施工前准备工作: 3.2.1 施工前操作人员预先熟悉零件图纸、按照工艺文件图纸设计要求,按照下料清单核对钢 板的材质、厚度规格是否与工艺文件相符合,目测板材的表面质量是否合要求。 3.2.2施工前设备开机运行,查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氧气,混合气体的阀门,压力表和 燃气胶管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紧密可靠;在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切割工作,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3.2.3 检验及标识工具: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3、数控火焰切割 3.3.1 数控火焰切割操作工艺过程: 3.3.1.1在进行火焰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平行距离 差在5mm 范围内。 3.3.1.2 将拷贝好的程序插入 USB 接口中,打开程序,检查程序图号是否与下料清单中的图

7.5C1Z102角钢塔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角钢塔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7.5C1Z102-2006

注:剪板机的允许剪切厚度是指材料抗拉强度为500 N/mm2以下的板材厚度。剪切时,若材料抗拉强度超出

500 N/mm2,可进行换算(Q235为375-460 N/mm2,Q345为470-630 N/mm2)。 3.4 下料质量要求 3.4.1钢材切断后,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 mm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0.05 t(t为厚度)且不大于2.0mm,割纹深度不大于0.3 mm,局部缺口深度允许偏差1 .0mm(引自GB/T 2694—2003)。 3.4.2切断的允许偏差见下表2。 表2 切断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 3.5火焰切割 3.5.1火焰切割是一种热切割工艺。首先应根据零件形状和材料厚度选择设备(工具),确定是采用半自动切割机、数控切割机还是割炬(手工切割用)。 3.5.2 切割前,将被切割的原材料平稳地放置在支架上,下面留有50~100mm的间隙,并将欲切割线两边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等清除干净。检查现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5.3 根据所割工件的厚度选择合适的割嘴和工艺参数。确保割炬与割嘴接头内部螺纹不能漏气。对于手工气割还要选择合适的割炬。选择时可按表3、表4、表5、表6。

表4 手工切割规范 表5 C0MCUT数控切割机(液化石油气-丙烷气体)106割嘴切割规范 表6 C0MCUT数控切割机(乙炔气体)G02割嘴切割规范

在使用数控切割机割嘴前,先检查30o锥面是否碰伤以防漏气。 3.5.4气体压力的调整。将氧气和可燃气调节到所需压力。 3.5.5划线、号形;数控切割时进行编程或输入程序。完毕进行套料并检查是否正确。 3.5.6根据钢板的厚度预留割缝间隙。可参考表7. 表7 推荐割缝间隙 3.5.7点火和火焰调整。完全打开预热氧气阀,稍微打开可燃气阀,让未燃的混合气流动几秒钟,然后点燃并调成中性焰。检查切割氧射流情况,它必须以笔直的圆柱形从割嘴射出,并且不得摆动。预热火焰必须集中地围绕切割氧射流。 3.5.8选择穿孔位置和切割方向,进行切割和穿孔。切割前应进行试切割。切割时,先进行预热,待工件金属呈亮红色时,慢慢开启切割氧阀进行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割炬运行始终要均匀,割嘴离工件距离要保持不变,约为10~15mm。切割完毕,应迅速关闭切割氧气阀,再关闭可燃气阀,最后关闭预热氧气阀。 3.5.9坡口切割时需根据坡口角度的要求调节割嘴角度。按角钢塔开坡口工序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切割。 3.5.10切割结束,清除割缝熔渣及飞溅物。检查气割面质量,超差的用角磨机修磨直至合格。 3.5.11万一发生回火,应立刻关闭割炬上的可燃气阀、预热氧气阀、切割氧气阀,然后让割炬冷却下来并修理故障。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切割。 4 标识 4.1零件应按工程代号(必要时)、厂标(必要时)、塔型或产品代号、零件号或工令号(铁件)、材料批次号(主材、塔脚)的顺序,以钢字模压印作标识。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 4.2标识的钢印应排列整齐,字形不得有缺陷。字体高度为8 mm ~18 mm,钢印深度为0.5~1.0mm。钢印附近的钢材表面不得产生凹、凸面缺陷,并不得在边缘有裂纹或缺口。

下料、打磨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决 裁 做成审核批准 产品名称中冷器系列零件图号版次 工序号工序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名称材料牌号及规格转入工序下转工序加工部门工序文件编号工时下料MC-275 金属圆锯机见图纸中冷气车间模(夹)具编号模(夹)具编号 检验内容工装简图: 项目技术要求检测 手段 检测方案 操作者质检员 1锯口端面平整、无毛刺。目测自检/1次/1小时巡检/1次/2小时2外观无凹痕、断裂。目测 3尺寸符合要求: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直尺 设备参数 1转速:低速60r/min每班/一次 工步工步内容(过程描述)辅助材料 1员工穿戴好工作服,做好防护。 2熟悉工艺文件和工作要求 3设备点检,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填写点检记录.保持环境卫生. 4调整定位装置、达到下料工艺尺寸。 5将工件放置设备加紧装置中,按照定位装置定好下料尺寸,并紧固好。 6按照工艺要求调整设备转速,开启冷却液,匀速切割. 7 首件检验,测量长度达到工艺要求.做首件检验记录. 8 下班前做好工作现场和设备的清理、清洁;并填写相应的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 备注每生产1小时均做好自检工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做好首件检验: 1、设备、工装、刀具异常与修复调整时; 2、人员变动(交接班、新员工上岗) 3、工位、工序调整 4、新批次材料 5、新工艺。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做成日期201..6.8 共14页第2页

作业指导书决 裁 做成审核批准 产品名称中冷器系列零件图号版次 工序号工序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名称材料牌号及规格转入工序下转工序加工部门工序文件编号工时12 打磨角磨机见图纸中冷气车间 模(夹)具编号模(夹)具编号 检验内容工装简图: 项目技术要求检测手段 检测方案 操作者质检员 1焊缝处无残渣、飞溅物 目测自检/100%巡检/1次 /2小时 2 焊接搭接处凸台磨平 3 环焊不规则处修正规则 工步工步内容(过程描述)辅助材料1员工穿戴好工作服,做好防护。 2熟悉工艺文件和工作要求 3设备点检,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填写点检记录.保持环境卫生. 4目测需打磨的位置,启动角磨机。 5首件检验,达到工艺要求.做好首件检验记录. 6下班前做好工作现场和设备的清理、清洁;并填写相应的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 7 8 备注每生产1小时均做好自检工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做好首件检验: 1、设备、工装、刀具异常与修复调整时; 2、人员变动(交接班、新员工上岗) 3、工位、工序调整 4、新批次材料 5、新工艺。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做成日期2012.6.8 共14页第12页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目的 使下料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控部下料工序。 职责 物控部: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及下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工艺部:负责工艺流程及参数的界定与修订。 品质部:负责对本指导书实施进行监督及信息反馈。 机修班:负责对开料工序所有设的维修、维护及保养。 作业内容 下料作业流程 核对生产指示→选料→下料→自检→圆角→磨边→写(刻)档案号→清洗板面→烘烤→转下工序。 设备及物料清单 裁板机、磨边机、抛光机、钢印、打钢印汽缸、成品清洗机、烤箱、钢尺、千 分尺、铜箔测厚仪、覆铜板、油性笔、电动笔。 下料操作规程 4.3.1 下料前准备 4.3.1.1根据流程卡确定下料的件数、尺寸、板厚、铜箔厚度、板材型号等。 4.3.1.2根据流程卡选定所需要的板料,(使用边料时需检查测量板厚、铜厚和板材类 型)。 4.3.1.3以剩余最小边料为原则,合理利用材料,确定下料的方法。 4.3.2 下料 4.3.2.1根据已确定的下料方法先测量所下料板材的板厚、铜厚和板材类型,再在裁板 机上量出尺寸定位线并固定好。 4.3.2.2根据尺寸定位线裁一件首板,测量尺寸是否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测量无 误开始批量生产,如不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则重新调整尺寸定位线直到 所裁板尺寸符合要求为止。同时确认板件四周的切断口需整齐平整、无明显毛 刺、铜皮翻起。

4.3.2.3 开料时板厚(含以上的不能叠板剪裁,板厚小于的可以叠板但总叠板厚度不能 超过(的板料在开大料时不能叠叠板,开成小料后可以叠两块剪裁) 4.3.2.4裁板过程中每裁10件板用钢尺测量一次尺寸。 4.3.2.5内层板下料要保持经向或纬向的一致性,同一批量的方向保持一致。本公司板 材型号有36"×48"、40"×48"、43"×49",其中36"、40"、43"为经向, 48〞、49"为纬向,当所下料为正方形时,经向以剪角标识(如下图所示)。如 果有内层芯板厚度不一致时,必须切角标识,且在流程卡上注明清楚。 4.3.2.6 4.3.2.7 厚和板材类型,以防止混料或错用板料;不同尺寸的板件叠放时需用纸隔开; 并将用料记录填报在《板料使用记录表》中。 4.3.2.8剪板机刀片每3个月更换另一个刀口(每个刀片有四个刀口,当四个刀口使用 完毕后需返磨),当刀口有明显缺口或剪裁的板件有明显毛刺、铜皮翻起也须更换另一个刀口。 4.3.3 板料处理 4.3.3.1板厚在(含)以上的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在抛光机上完成,砂带使用240 目的,当砂带破损或砂带上的磨砂补磨损得光滑导致磨削力明显下降时必须更换砂带。要求圆弧光滑无铜皮卷起,板尖到板边磨掉部分小于5MM。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适用于角钢、方管、扁管、钢带下料工序 责任岗位剪板、气割、角钢切断等下料工 所用设备(工具) 剪板机、机械压力机、半自动切割机、手工割炬、带锯床 1 下料准备 下料班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持工件加工卡到放样中心领取样杆、样板,同时通知配料班配料。 下料前,下料工首先根据加工卡及材料表与原材料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严格按放样所给定的尺寸下料。在划线、号形时,要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套料,用石笔划线时,线宽不应超过1mm。 部件材质、规格的代用,必须根据材料代用通知单,严禁私自代料。 2 下料设备 当材料规格在剪切设备承受能力之内时,应优先选用剪切设备。 剪切环境温度:碳素结构钢低于-20℃、低合金结构钢低于-15℃时,不应进行剪切。 大的角钢、小型扁钢、厚的钢板等超过剪切设备的承受能力时,可根据技术要求采用带锯床切割或火焰切割下料。 3 下料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根据推荐的技术规范或参数进行操作,认真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下料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表面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其深度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或累计误差超出负允许偏差时,不得使用,应及时通知领料员将材料退回仓库。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在下料及以后的标识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查看尺寸、偏差、毛刺、拉角、外观成型等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过程中或过程结束进行自检。 下料质量要求 钢材切断后,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mm的边缘缺棱,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t(t为厚度)且不大于,割纹深度不大于mm,局部缺口深 度允许偏差1 .0mm(引自GB/T 2694—2003)。

五金件来料检验规范

1.目的: 为确保供货商交货之品质,合乎本公司之规格需求,降低制程品质之不良率,特拟定本检验规范作为检验之标准依据对零件、半制程品之进料品质,予以稽核检查,以确保品质。 2.范围: 凡本公司制造用之通讯类产品五金类零件均属之,针对所检验项目之品质,予以迅速判定允收或批退,其种类包括弹片,螺母,螺钉,屏蔽片,转轴……….等。 3. 检验方式与基准: 准外观检验参照MIL-STD-105E调整型计数值抽样检验计划AQL LEVELⅡCR=0,MA=0.65,MI=1.5;尺寸检验,则参照图面重要尺寸量测 3pcs 为基。 4. 使用仪器设备: a)扭力测试治具. b)卡尺. c)厚薄规. d)样品. 5. 产品不良时的处理方法: 5.1IQC 人员在检验或抽验时,发现之缺点应反映给主管。 5.2IQC 人员应立即以相关文件以通知采购、材料供货商进行立即且有效地处理VQA应对于厂商品质改善之情况做持续性追踪与确认。 5.3 检验后之处置: a)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在允收范围内,应将不良品贴上红色不良卷标,注明料号 不良原因,置于不合格区并在验收单上扣除不良数量。 b).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超过允收范围内时,应整批批退并贴上红色不合格卷标, 并将不良品集中,并在外箱上注明不良品并送至不合格区。 6检验前准备: 6.1确认材料料号、厂牌之图面资料,承认书及检验注意事项。 6.2 核对料号与验收单之料号是否符合。 6.3 检验记录表。 7. 测试方法与步骤: 7.1 外观尺寸检查: a).尺寸有无超出规格之外。 b).螺丝孔径是否正确,位置有否偏移。

c).螺丝牙径是否正确。 d). 螺母孔径有无毛边。 e).电镀颜色是否正确。 f).材质是否正确。 g).螺丝有无黏合不开。 h).电镀有无不良。 i).有无生锈氧化。 j).无刮伤。 k).转轴底座有无变形。 l) 屏蔽片之平面度是否符合规格 7.2机构部份: a) E扣有无松脱。 b) 弹簧松弛。 7.3包装检验: a)包装CARTON有无标示机种型号、厂商料号、品名、规格与数量。 b) 机种是否正确有无混料情形。 c) 包装箱之数量是否足够,有无短缺之情形。 备注:外观检查如有争议时,以当时与客户协商同意之限度样品为基准,尺寸如有争议时,以实际组装为准。 7.4缺点之分类: a)严重缺点:凡制品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生命安全之缺点,谓之严重缺点。 b)主要缺点:产品之使用性能(功能)不能达到所期望之目的,或显著的减低其实用性质,谓之主要缺点。 c)次要缺点(轻缺点):实际上不影响产品的使用目的及功能,而稍有瑕疵者谓之次要缺点,又称轻缺点。 9.判定标准

加工工序卡片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机加工30 粗铣底面HT200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铸造232×242×245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铣床X61W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专用夹具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10 粗铣底面铣夹具596 96 5 5 1 2.43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机加工40 粗铣T3面HT200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铸造232×242×245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铣床X61W 1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专用夹具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01 粗铣结合面粗糙度量块,铣刀、游标卡尺596 16.9 5 5 1 1.39 、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车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牌号 机加工70 粗铣两侧面T1、T2 面 HT200 毛坯种类毛坯外形尺寸每毛坯可制件数每台件数铸造232×242×245 1 1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同时加工件数铣床卧式组合铣床 夹具编号夹具名称切削液 专用夹具 工位器具编号工位器具名称工序工时(分) 准终单件 工步号工步内容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辅助 01 粗铣T1、T2两个侧面盘铣刀、游标卡尺,粗糙度量块160 16 5 5 1 2.89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下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使下料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品质。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物控部下料工序。 3.0 职责 物控部: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及下料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工艺部:负责工艺流程及参数的界定与修订。 品质部:负责对本指导书实施进行监督及信息反馈。 机修班:负责对开料工序所有设的维修、维护及保养。 4.0 作业内容 4.1 下料作业流程 核对生产指示→选料→下料→自检→圆角→磨边→写(刻)档案号→清 洗板面→烘烤→转下工序。 4.2 设备及物料清单 裁板机、磨边机、抛光机、钢印、打钢印汽缸、成品清洗机、烤箱、钢尺、 千分尺、铜箔测厚仪、覆铜板、油性笔、电动笔。 4.3 下料操作规程 4.3.1 下料前准备 4.3.1.1根据流程卡确定下料的件数、尺寸、板厚、铜箔厚度、板材型号等。 4.3.1.2根据流程卡选定所需要的板料,(使用边料时需检查测量板厚、铜厚和板 材类型)。 4.3.1.3以剩余最小边料为原则,合理利用材料,确定下料的方法。 4.3.2 下料 4.3.2.1根据已确定的下料方法先测量所下料板材的板厚、铜厚和板材类型,再在 裁板机上量出尺寸定位线并固定好。 4.3.2.2根据尺寸定位线裁一件首板,测量尺寸是否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测

量无误开始批量生产,如不符合流程卡上的尺寸要求,则重新调整尺寸定位线直到所裁板尺寸符合要求为止。同时确认板件四周的切断口需整齐平整、无明显毛刺、铜皮翻起。 4.3.2.3 开料时板厚1.0mm(含1.0mm)以上的不能叠板剪裁,板厚小于1.0mm的可 以叠板但总叠板厚度不能超过1.0mm(0.6-0.9mm的板料在开大料时不能 叠叠板,开成小料后可以叠两块剪裁) 4.3.2.4裁板过程中每裁10件板用钢尺测量一次尺寸。 4.3.2.5内层板下料要保持经向或纬向的一致性,同一批量的方向保持一致。本公 司板材型号有36"×48"、40"×48"、43"×49",其中36"、40"、43"为经向,48〞、49"为纬向,当所下料为正方形时,经向以剪角标识(如下图所示)。如果有内层芯板厚度不一致时,必须切角标识,且在流程卡上注明 清楚。 4.3.2.6特殊板料、 同一流程卡上如有两种或者 0.2MM以下,应切 类型和板厚)。 4.3.2.7下料完毕后,应将所剩的边料放置于原处,并且在边料上用粉笔注明板厚、 铜厚和板材类型,以防止混料或错用板料;不同尺寸的板件叠放时需用纸 隔开;并将用料记录填报在《板料使用记录表》中。 4.3.2.8剪板机刀片每3个月更换另一个刀口(每个刀片有四个刀口,当四个刀口 使用完毕后需返磨),当刀口有明显缺口或剪裁的板件有明显毛刺、铜皮 翻起也须更换另一个刀口。 4.3.3 板料处理 4.3.3.1板厚在0.8MM(含0.8MM)以上的需要进行圆角处理。圆角在抛光机上完 成,砂带使用240目的,当砂带破损或砂带上的磨砂补磨损得光滑导致磨 削力明显下降时必须更换砂带。要求圆弧光滑无铜皮卷起,板尖到板边磨 掉部分小于5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