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

马鞍山市博物馆展览内容文本

(草案)

第一部分:展览内容策划的基本理念

一、马鞍山市博物馆性质与功能定位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展示一个城市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是市民和游客求知、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场所。

马鞍山市博物馆的性质定位宜是一座展示马鞍山市历史文化为主体,兼及当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历史文化博物馆。

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反映的内容首先要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二要比较综合地反映地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的面貌;三要突出地方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特色;四要有现实性和时代性,在宣传和普及历史文化的同时,能起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对马鞍山市人民建设新马鞍山市有启示和激励作用,对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马鞍山市博物馆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一、作为马鞍山市社会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发挥作为展示马鞍山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重要窗口的作用。同时,也是贯彻和落实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体现。

二、作为乡土教育的重要基地,帮助马鞍山市人民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马鞍山市人民以及客居他乡的马鞍山市人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怀,激发马鞍山市人民建设新马鞍山市和再创新辉煌的信心和热情;

三、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化休闲设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教化涵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四、作为第二课堂、终身教育学校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五、作为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和文化旅游设施,向外来游客宣传马鞍山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塑造马鞍山市的城市文化品位,增强马鞍山市的文化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来马鞍山市观光旅游、合作交流,促进和推动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优势分析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社会经济与文化曾经几度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马鞍山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基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成就辉煌,位居安徽前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从社会史的视野考察,马鞍山市各个历史阶段突出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成就概述如下:

1、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重要历史节点有:

新石器、商周、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当代。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重要历史文化亮点有:

新石器:烟墩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

商周:五担岗遗址为代表的商周文化

秦汉:丹阳县的设置

六朝:作为京畿之地的六朝历史文化,特别是三国文化

唐代:李白为代表的大唐文化

宋代:郭祥正、李之仪和张孝祥为代表的两宋文化、宋金采石大战

明代:常遇春攻打采石矶、黑将军花云战太平

清代:安徽学政的设置、长江水师提督府、太平军与清军在当涂的十年攻守、姑孰文化的形成

当代:马钢建立、马鞍山建市及其城市和谐发展

3、江东大地涌现重要历史人物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3-1历史人物

六朝:朱然、桓温、周兴嗣、谢朓

唐代:李白、李阳冰

两宋:李之仪、郭祥正、虞允文、张孝祥

明代:开国名臣陶安、姑熟名贤邢珣

清代:萧云从、徐文靖、青山夏氏四兄弟、黄钺

近代:徐静仁、端木恺

当代:林散之、苏里

其他人物:温峤、朱湘、陶大举、范传正、祝銮、、徐仁、徐大懋、唐功楷等.

3-2历史事件

吴楚长岸战、孙策突袭牛渚营、桓玄姑熟称帝、韩擒虎灭陈、宋金采石大战(虞允文采石矶大败完颜亮)、常遇春攻打采石矶、黑将军花云战太平、太平军十年攻守战、刘一鸿烈士抗日、解放军渡江战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视察马鞍山、马鞍山立市、马钢建立与发展、和谐城市和现代文明建设。

三、博物馆展览内容定位原则

博物馆展览建设是博物馆建设的核心和中心任务,做好博物馆的展览不仅直接关系到博物馆未来的经营效益,关系到博物馆建设投资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更关系到博物馆能否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要做好博物馆的展览,首先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确定展览内容定位的基本原则:

1、“观众为上”的原则。观众不仅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为观众服务应该成为现代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明确展览是为普通大众而设计的,任何展览主题的选定都要服从和符合观众的兴趣和需要,从受众的需要出发思考展览的主题和内容。

2、“突出特点”的原则。作为地方博物馆,展览反映的内容要有浓郁的地方特点,不论是社会历史类展览还是艺术类展览。否则,对普通观众来讲往往会有千馆一面的感觉,看了这馆就不想看其它馆,觉得索然无味!

3、“突出优势”的原则。作为地方综合博物馆,展览反映的内容除了要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外,还要突出地方的优势。每个地方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显然,博物馆展览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行反映,重要的是要把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有优势,或最有影响的,或观众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在展览内容的处理上强调突出马鞍山历史文化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也就是说,我们在基本陈列主题的确定、每个部分或单元

内容的取舍上,主要彰显马鞍山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试图将马鞍山历史和社会发展在中最突出的东西,或最有影响的,或最有地域特色的内容,或观众可能感兴趣的东西,传达给观众,旨在使观众能对马鞍山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四、展览的核心理念与主题框架

1、展览的核心理念

本博物馆展览将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节点为放大,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中的特点和亮点为重点,以彰显江东人文的地域个性为突破,着重展示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城市的变迁、辉煌的经济社会成就等。

2、展览内容主题结构

序言

第一单元:文明之光

第二单元:六朝遗韵

第三单元:山水诗城

第四单元:人杰地灵

第五单元:现代文明

基本陈列主题结构按历史顺序纵向展开,每个单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服从和服务于展览的总主题——“马鞍山社会历史文化展”;同时,在单元顺序安排上,尽可能将内容性质相关或相近,或有逻辑关系的单元安排在一起。在每个单元主题的内容取舍上,我们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重在突出重要内容或最有影响的东西,不面面俱到,不拘泥于细节描述。

2、展览内容主题结构示意图

第二部分:展览内容文本初稿

序厅

前言

扬子江畔,巍巍天门。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在安徽省东部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腾飞,一跃成为跻身全国百强的现代化都市,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你可曾知道,这座朝气蓬勃的年轻城市却拥有5000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早在新石器时代,马鞍山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烟墩山、五担岗等早期遗址诉说着马鞍山历史文化的源流。历经周朝战火纷争的“吴头楚尾”,归属秦朝一统天下的的丹阳郡县。至六朝时期,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马鞍山地区又以其“濒临大江,紧罩南京,冠山履湖”的险要位置成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辅之地。朱然墓、宋山墓等六朝遗迹记录着马鞍山经济文化的几度欣荣。唐宋时期,李白、李之仪等文人骚客在这里激扬文字,为她塑造出婉约华美的诗歌情怀。历史上,朱然、朱元璋等乱世英雄在这里掀起惊涛骇浪,给她增添了几分金戈铁马的铿锵韵律。

浩荡东流的楚江奔腾而去,滚滚江水流不尽马鞍山过去的灿烂与现在的辉煌。今天,继往开来的马鞍山人,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朝着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基本内容】

一、序厅景观——巍巍天门,楚江奔流

二、马鞍山的建置沿革

三、马鞍山历史大事记

一、序厅:“巍巍天门,楚江奔流”

以李白《望天门山》名句作为创作依据,既凸显出马鞍山地区“翠螺出大江”的地理环境,又彰显出“诗城”的文化底蕴。

背景展墙以多媒体投影技术构造出长江当涂段的远景,涛涛江水浩荡奔流,

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近景参照博望山、梁山的地理位置,利用雕塑、油画构造出壁立千仞,气势磅礴的“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行书法俊秀飘逸,如同山水画的题拔与景观背景融为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马鞍山的建置沿革

【说明】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历史上先后被称为丹阳、于湖、姑孰、当涂和太平。这些地名的演变,不仅直接显现出马鞍山地区历史发展脉络,也揭示出马鞍山地区历史命运的风云变幻,成为马鞍山历史沿革的一大特色。

1、吴头楚尾

西周时马鞍山地区属于吴国。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越、楚属地。因此马鞍山地区有“吴头楚尾”之称。

2、秦置丹阳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推行郡县制,置丹阳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属会稽郡;经两汉,丹阳县先后属鄣郡、荆国、吴国、江都国、丹阳国、扬州刺史部、丹阳郡;建安三年(198),孙策封吴侯,丹阳县所属丹阳郡为吴领地。今马鞍山地区一直为丹阳县辖区。

3、侨置当涂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阳县为二,于姑孰城东南38里处置于湖县。东晋咸和四年(329),江淮间战乱,流民南徙,先后于南陵、于湖等地侨置淮河流域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因“侨置”而无实土。当涂县名源于古涂山氏国,《尚书·益稷篇》有禹取涂山氏女的记载,后国除为县,县名取“地处临淮涂山”之意。

4、重置当涂县

隋统一中国后,整治行政建置和区划,先后废除马鞍山境内的侨置郡、县。开皇九年(589)废于湖县,于姑孰重置当涂县,属蒋州。自此,“当涂县”在江南始有“实土”,姑孰作为当涂县治所在,迄今相沿不变。十一年(591),废丹阳县,以其地及溧阳县一部置溧水县,隶蒋州。大业三年(607),复改蒋州为丹阳郡,辖当涂、江宁、溧水3县。

5、宋设太平州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6、民国马鞍山

民国元年(1912)裁府留县, 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废道,仍直隶安徽省。

7、马鞍山建市

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展示形式】多媒体投影各时期马鞍山地区的行政区划图

三、马鞍山历史大事记

●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在马鞍山地区繁衍生息。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丹阳县(治当涂县丹阳镇),属会稽郡。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袭占牛渚营,自是孙氏始据江东,奠定了与魏、蜀争雄的霸业。

●吴黄武元年(222年),筑姑孰城,是为当涂县城创建之始。

●吴永安三年(260年),丹阳都尉严密筑丹阳湖田,作浦里塘,是为大官圩围垦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晋军由牛渚渡江,吴亡。

●东晋咸和四年(329),始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安西将军谢尚筑牛渚城。

●东晋兴宁二年(364),大司马桓温移镇姑孰,重修城垣。

●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孝武帝刘骏于黄山设行宫,始建黄山塔。

●隋开皇九年(589),隋兵袭占采石,南陈亡。是年,侨置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当涂县”始有实地。

●唐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东下金陵,首次途经当涂,饱览了马鞍山的山水。

●唐宝应元年(762),李白病逝当涂,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宣歙观察使范传正迁墓于青山西麓。

●北宋开宝七年(974)闰十月,宋军依据樊若水绘制的采石江面图,首建长江浮桥。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虞允文大败完颜亮,南宋半壁江山得以延续百年之久。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占采石、当涂,是为建立明王

朝关键一战。

●元至正二十年(1360)闰五月,陈友谅率军进围当涂,朱元璋部将花云等誓死守城,城陷,不屈而死。

●明万历十七年(1589),当涂县令章嘉祯以县城四条巷内出土窖金建金柱塔。

●清咸丰三年(1853)正月始,太平军与清军在当涂进行了十年攻守战。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当涂县城召开民众大会,宣告独立。

●民国元年(1912)始,先后成立裕繁、福利民、益华等铁矿公司,马鞍山地区采铁业兴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中旬,马鞍山地区沦陷。

●1949年4月24日,马鞍山全境解放。5月12日当涂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1日,成立马鞍山矿务局。

●1955年8月,成立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全体会议通过成立“马鞍山市”。

●1958年8月1日,在原“马鞍山铁厂”基础上,成立马鞍山钢铁公司。

●1958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马鞍山。

●1983年7月1日起,当涂县正式由宣城行署划属马鞍山市管辖。

●1989年10月,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吟诗节”,此后共举办17届;

●2001年6月,朱然家族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承办“第一届中国诗歌节”。

●2006年6月,李白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示方式】

电子显示屏或灯箱滚动展示

第一单元:文明之光

【传播目的】

本单元以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及其出土物品为支撑材料,旨在说明马鞍山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是中国人类早期活动的一个重要舞台。早在5000多年以前,这里的人文活动已经非常活跃,并创造了较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本单元重点展示马鞍山地区远古文明的成就以及南北文化在此交汇的特点。

【基本内容】

1、人文兴起

2、农耕渔猎

3、制陶纺织

4、玉石青铜

【单元说明】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长江下游中段,境内平原、台地和山地交错,地势跌宕,水网密布,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马鞍山地区古老的文明,烟墩山、钓鱼台、釜山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及商周遗址的发现,揭示出该地区早期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迹告诉我们:早在5000多年前,马鞍山的先民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

一、人文兴起

【说明】

远古时期,马鞍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最初的人类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遗迹。烟墩山遗址的发掘,意义主要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发现,这是马鞍山地区也是整个皖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的首次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发掘的空白,而且把马鞍山地区可供研究的历史从商周时期(距今3000多年)推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多年)。

1、远古自然环境

【展示资料】多媒体视频、壁画展示马鞍山远古自然环境

1.1 地质演变

海洋——隆起成陆——海水入侵——地壳多次升降沉积——火山喷发——断陷侵蚀

说明:

4亿年前,马鞍山地区是海洋环境,并在2-3亿年间一度上升成为陆地。经过之后的地壳运动结束了海域历史,演变成为陆地中的山间盆谷。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初期,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导致该地区分布了多种类型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后,在断陷地带发育成江河湖泊,并在堆积作用的塑造下形成宽广的冲积、湖积平原,在北部和中部形成丘陵和低山。

1.2 自然环境

说明:

大约五六千年以前,横山、青山、十里长山、葛阳山、马鞍山、赤壁山、白壁山、薛公山、望夫山、宝积山、翠螺山都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慈姥山上竹林密布,郁郁葱葱。遇大雨,山洪暴发,十里长山的洪水沿慈湖河和采石河的古

河道奔腾而下,直入长江。在古河道两侧和山坡下,形成河网沟汊和潮湿的沼泽。

2、早期人类遗址

【展示资料】早期遗址分布图、重要遗址鸟瞰图、重要遗址的遗迹遗物。

2.1 电子地图:马鞍山的早期重要遗址分布情况

2.2 重要遗址概况

2.2.1烟墩山遗址

概况

位于雨山区佳山乡平山行政村烟墩山自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期比较典型的长条形台形遗址,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遗址地势高敞,水源充足,非常适宜古代人类居住生活,是皖东南地区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状态最好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意义

烟墩山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该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发掘的空白,为该地区史前时期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对认识和追溯马鞍山历史文化源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遗迹遗物

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9座、灰坑3个;西周时期房屋建筑基址7

处、建筑相关遗迹灶8处、灰坑30个、红烧土遗迹3处;西周时期墓葬9座。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玉器、陶器、石器、青铜器、原始瓷器等各类文物近400件。从这些丰富的遗迹、遗物可以看出烟墩山遗址具有时代跨度大、文化因素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文物规格高、遗址局部功能分区明确等多方面的特点。

2.2.2五担岗遗址

概况

位于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镇窑头村西北 200 米处,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在江南地区的台型遗址中,属于不可多得的大型遗址。遗址保持完好,年代应为西周中晚期。

意义

五担岗遗址的科学发掘对了解马鞍山地区商周时期古文化面貌,以及与宁镇地区同时期古文化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遗迹遗物

遗址共分三个文化层,发现灰坑12个、墓葬2座。出土陶器、青铜器、原始瓷器、石器、骨器等各类器物三百余件及陶片十万余片。陶器形态丰富,富于变化;原始瓷器烧造工艺成熟。

二、农耕渔猎

【说明】

农耕和渔猎是马鞍山地区早期先民最主要的获取食物的手段。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纵横的水网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也使本地的渔猎生活成为马鞍山文化的一大特点。而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以及肥沃的冲积平原则为早期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马鞍山地区的古代遗址中,多处红烧土中夹杂的稻壳痕迹和大量的石制农具反映了该地区早期稻作文化的发达。

1、渔猎生活

1.1狩猎

【展示资料】釜山、钓鱼台、邓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镞、原始弓箭复原模型

说明:

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距今30000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开始使用打制石器做箭镞,用弓箭进行狩猎活动。从釜山、钓鱼台、邓家山等遗址出土的石镞看来,这些箭镞都经过精细的磨制,不仅杀伤力更强,还能被更为牢固

的固定在箭杆上。

1.2捕鱼

【展示资料】五担岗遗址出土的陶网坠、原始渔网复原示意图

说明:

考古学家研究表明,最迟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鱼网了。鱼网的种类繁多,其中撒网和拉网要用网坠,其作用是结在网的下端,使网下沉。五担岗遗址出土的大量网坠说明渔网在马鞍山地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渔具,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作为鱼米之乡渊源甚远。

1.3早期渔猎生活的复原场景(油画)

2、稻作文明

2.1刀耕火种

【展示资料】钓鱼台遗址、邹村遗址、郑家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锛、石镰等石制农具。

说明:

马鞍山先民用磨光的石斧、石刀砍掉乱树丛和杂草,用火将其烧毁,作为肥料,用石锛翻松土地,用水浸泡,再种植水稻。如今在一些古文化遗址上,还可看到—些石锛的断头。这种农业可称作“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2.2农业发展

【展示资料】遗址上发现的稻壳痕迹,遗址照片:邓家山遗址、船墩遗址、戴山遗址

说明:

江南地区多水潮湿,土质松软,先民们在种植水稻时逐渐积累很多经验,发明创造了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农业工具,使早期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从遗址上大量的稻壳痕迹可知,当时马鞍山地区水稻作物种植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制陶纺织

【说明】

烟墩山、五担岗等遗址出土的大量精致陶器、原始瓷器以及陶纺轮,反映了马鞍山地区制陶和原始纺织业的发展。

1、制陶工艺

【展示资料】集中展示马鞍山地区出土的陶片、陶器

1.1 陶片及陶器的集中展示:烟墩山、五担岗遗址出土的陶片、陶器

说明:

马鞍山地区出土的陶器类型繁多,造型富于变化,为研究马鞍山地区早期文化的脉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从五担岗遗址出土陶器和同时期中原陶器的对比研究可知: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差异明显,有着自身演进发展的轨迹。

1.2 重点独立展示:先民饮食——五担岗遗址的陶器

陶鬲

器型与鼎相似,区别在于鼎有实足,鬲是袋装足。使用时,在三个袋状足下直接燃火煮食。此陶鬲为夹沙黑陶,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通体拍印绳纹,纹饰清晰。

陶鼎

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最早的炊器——陶鼎,形象地说它就像是一个非常大的火锅。当时,人们把各种能吃的食物一起放入鼎里,然后在鼎的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

陶甑

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代很常见,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此陶甑为泥质红陶,器身饰绳纹,底部有镂孔。

陶豆

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于商周,先民多用来盛放熟食。此陶豆为泥质红陶,胎壁很薄,通体素面,显得素淡清雅。

陶罐

陶罐是先民用于盛水的容器。五担岗遗址出土的陶罐多为泥质灰陶,器身饰以简单的纹饰。

2、纺织技术

【展示资料】早期纺织图示、纺织工具示意图、集中展示陶纺轮及纺锤模型

2.1 早期纺织技术

说明:

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逐渐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如麻、葛等,经脱胶后,捻线织布,出现了原始纺织技术。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各式的纺织工具也相继出现。

2.2 陶纺轮(五担岗遗址)

说明:

古代陶制纺线用具,灰陶或红陶制作。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线。

四、玉石青铜

【说明】

烟墩山遗址一批较高规格的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现,对马鞍山地区文明史的研究意义重大。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土,印证了该地区与周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1、早期玉器

1.1玉器饰品

【展示资料】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玉器饰品

说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江南地区的制玉工艺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马鞍山地区出土的玉器饰品虽然无法与良渚文化玉器媲美,但其中也不乏工艺精湛的佳作,应非一般人所用,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1.2玉石礼器

【展示资料】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玉石礼器

玉人

这件以人为造型的玉器,立状侧面,是抽象与写实的结合。栩栩如生,工艺

精湛,可能为祭祀的礼器。

玉璜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称为“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之一。玉璜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石钺

石钺属新石器的一种,既可用作生产工具,也可用作兵器。然而,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钺并无使用的痕迹,应为礼器,象征着主人的权力与身份。

石锛

磨制的石质砍伐、刨土工具,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在墓葬中出土的石锛并无使用痕迹,可见石锛也开始从生产工具中开始分离,具备了礼器的功能。

2、青铜流光

2.1集中展示青铜器

【展示资料】青铜剑、青铜凿、青铜刀、青铜箭镞、青铜鼎、青铜匜、青铜鬲等说明:

马鞍山地区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自古就有“吴头楚尾”之称。在早期文明的锻造中,不仅融入了中原商周文化的特色,也在吴楚争霸的战争中接受洗礼,汲取吴楚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吴楚文化的特征。

2.2重点展示:青铜大铙

【展示资料】青铜大铙

【展示方式】录制敲击青铜大铙的声音,利用互动触摸屏让观众模拟敲击青铜大铙,灯箱片放大展示大铙内外纹饰细节、多媒体视频展示青铜大铙之谜

说明:

青铜大铙赏鉴

这件大铙通高52.5厘米,重54公斤,气势恢宏,纹饰精美,为难得的佳作。与众不同的是,除外壁满饰纹饰外,在钲和舞的内壁皆饰有阴线勾连卷云纹,精细繁缛,令人叹为观止。

青铜大铙之谜

●来历之谜

2002年,马鞍山市在开发区建设中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勾云纹青铜大铙,出土地点为雨山和宋山之间,出土地点周围未见其它任何文化遗存。这件单独出土的青铜大铙的主人是谁,它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来到马鞍山,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用途之谜

据古文记载:“以金铙止鼓”,可知铙是在军队中发号施令的乐器。然而,这种军中使用的乐器应该是中原系统的青铜小铙,而南方的青铜大铙却基本不见记载。有学者认为,青铜铙可能是作为祭祀山川神灵的特殊礼器,而这件青铜铙出土地点距长江古道不远,因此它的功能极有可能用于祭祀长江神灵。不过上述观点均为推测,至于这件独特的青铜大铙的真正用途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纹饰之谜

与其它南方青铜铙不同的是,马鞍山青铜大铙的腔内有纹饰,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内壁纹饰十分规整,显然必须经过繁复的工序完成。外部纹饰可以作为装饰,而内壁的纹饰究竟有什么作用,代表着怎样的意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第二单元:六朝遗韵

【传播目的】

本单元主要展示三国吴至南朝陈灭亡时期马鞍山地区的历史面貌。主要通过史籍资料和重要遗迹、遗物,反映和演绎马鞍山地区在六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地位、经济发展、社会风采、城市发展和文化进步。

【基本内容】

1、畿辅重地

2、江南开发

3、贵族遗珍

4、名士风流

【单元说明】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定都南京,史称六朝。马鞍山地区作为当时京城重要的畿辅之地,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戍兵重地,而且这里钟灵毓秀,经济文化繁荣,良臣、名将和雅士云集,

留下了许多千古风流佳话。此外,六朝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北方士族大量南下,这里又成为世家大族的安生和魂栖之所。马鞍山地区发现、发掘了很多六朝墓葬,包括一些重要的贵族墓葬,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随葬品。

一、畿辅重地

【说明】

马鞍山地区濒临长江、控据通衢、沟通南北、毗邻都城,地理位置显著,史称“锁钥东南”。历史上,特别是战乱频仍的六朝时期,这里不仅是群雄觊觎之地,更是军事驻防重地。丹阳城、牛渚城和姑孰城都以军事建置闻名,多位名将驻节于此,这使马鞍山地区成为重要的军事中心。

1、江东要地丹阳城

说明:

丹阳是孙吴政权崛起时期的江东六郡(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之一。吴定都建邺之后,丹阳郡作为畿辅之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丹阳古城为丹阳郡属丹阳县治所在,因其地势险阻、屏蔽都城,为东吴战略要地。

形式提示:

1-1地图:东汉——三国“江东六郡”(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建安三年,孙策封吴侯,作为江东六郡之一的丹阳郡成为东吴的重要地区。孙权定都建邺之后,马鞍山地区更是成为了吴国的畿辅重地。

丹阳与建邺关系

1-2文摘:

史载:“丹阳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1-3图片:三国时期吴国的遗址、遗迹

这里留下的大量三国时期吴国的遗址、遗迹,足以证明历史上该地区一度辉煌的三国文化。

1-4大事记:发生在丹阳古城的重大事件(重点战事)(待补充)

2、江防要地牛渚城

说明:

牛渚处于长江折流北上的横江东岸,以西山、望夫山、宝积山、翠螺山为天然屏障,是中国古代长江下游的江防要地,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成为群雄争夺的军事重镇。江东豪杰,欲取中原,至此径渡;中原逐鹿,欲取江南,必克采石。历史上这里上演了众多战争活剧。

形式提示:

2-1六朝时期牛渚与都城的关系图

创作参考资料:

旧志载:牛渚城南北袤长10里,东西径上3里下7里。大约起自采石河上西喜桥(即城南门桥),东越黄埂塘,经四顾桥(即城东门桥,今名师姑桥),迤北至沙城村,西折直达横城埠,斜上抵障江门。形如半月,故俗名月牙城。

旧史载:采石之险甲于东南,其地南控楚疆,东络吴会,扼三江之襟要,溃江淮之腹地。所以,采石矶有“六朝京畿天然屏障”之称。无论江北政权想渡江南下灭江南政权,还是叛乱之师觊觎六朝帝位想改朝换代,都无不先攻采石,后取金陵,而后才能直捣江南。因为采石矶,牛渚城成为中国古代长江下游的江防要地。

2-2牛渚驻防大事记

●史载,牛渚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成为军事重镇,先后在牛渚筑过“牛渚垒”、“牛渚营”、“横江坞”。

●孙策突袭牛渚营的故事

●牛渚城始筑于东晋永和三年(347),镇西将军谢尚驻节牛渚,牛渚为东晋侨置南豫州治所。筑城设防形成牛渚城,又称“谢公城”。昔日村民在此常挖出城垣石砖,砖上镌有“永和三年”字样。据方志记载,谢尚驻节磨盘山,曾有过“将台遗址”。

3、图片:牛渚城重要遗迹

赤乌井

战争遗存——东吴赤乌年间驻军所用

广济寺——位于牛渚矶(今采石矶)上,为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

3、南北门户姑孰城

说明:

姑孰古称险要,据长江天险,自古就是险要之地。又因其北通南京,南达芜湖,所以有着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历史上,马鞍山地区因为姑孰城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有着“宁芜要塞”之称。

形式提示:

3-1沙盘:姑孰城(以清乾隆年间姑孰城为参考)

创作参考资料:

【姑孰城】

姑孰城为马鞍山当涂县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当涂县城,是安徽历史最久的古城之一,因城南姑孰溪而名。其东依白纻山、西濒长江,南临姑溪河,北枕黄山。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3平方公里。城西有205国道和宁(南京)铜(铜陵)铁路穿城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城垣始末

“姑孰”作为城名最早见于东晋,但其“肇筑于孙吴黄武年间(222-228)”历代县志均载:城之奠基有“黄武”二字。东晋兴宁二年(364),大司马桓温镇姑孰,重建姑孰城,并于城北建子城。隋开皇九年(589)迁侨置当涂县治于姑孰城,从此,姑孰城不仅作为历代当涂县治所在,还曾为宋太平州,元太平路,明、清太平府附廓。

南唐保大三年(945)县城扩建,南跨姑溪河至三里店,东连凌家山,城垣高三丈围十五里。南宋建炎三年(1129),知州郭伟鉴于城区跨河不便守御,弃姑溪河于城外,城区“减旧三分之一”。其后始开挖护城河,增南北水关引水,并建五门城楼,明清两代又进行多次改进加固。据说《乾隆十五年当涂县志》记载,当时的姑孰城已修成高三丈六尺、围9里19步的砖石城垣,设城堞1850个,警铺5所,四隅建有敌楼,开城门6道:东为行春门、西为澄江门、北为清源门,城南临姑孰溪,自东向西分别为龙津门、南津门和湖孰门。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入城后拆城墙砖石,运至金柱关改筑军事工事“天保城”。同治三年(1864)清军又将天保城砖石运往金陵城,修固城池。至抗日战争前,旧城墙尚存两座残破的城门,当涂沦陷后,为防止日军盘踞,始将其全部拆除。姑孰县城巍然壮观的古城垣虽已不存在,但城东、西、北三面,总长4公里、宽近百米的护城河却风采依旧,其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已不多见的。

2、城区供水

姑孰城是一座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城,其最大特色是城内建有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明万历年间,城内开挖四条市河,东西、南北走向各二,分别位于今天县城内的西街道农贸市场下(南北向)、玉带河、市河上架“庆城”、“金城”等拱桥17座,方便居民出入。市河由东关、南关、西关引护城河之水入城,再由北关出水,而护城河则通过城东南的新坝、城北梅庄闸与姑孰溪、长江相通,实现了外河、城河、市河的连接,以及净水的引入和污水的排出。市民依河而居,彻底解决了姑孰城内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难。这种整体的城池供水循环系统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3、城区格局(清代)

姑孰城自隋开皇九年(589)以来,至1956年11月一直是马鞍山地区行政、文化、经济、军事的中心,所以姑孰城的城池功能完善、格局科学合理,是中国古代城池的缩影。现以清代姑孰城的格局作一介绍。

当时城内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文昌宫、太平府署、当涂县署、府县学宫、试院、都察院、建阳卫指挥使署等,另有城隍庙、化城寺、玄庙观、南禅寺等寺庙观院30余座。主要街道有4条,分别是:自府衙前至南津门约2里长的东街;自清源门至湖孰门约4里长的西街;自行春门至澄江门约4里长的十字街,同治四年(1865),清军在十字街中段设长江水师提督衙门,十字街中段遂改称提署路;自张家桥至向化桥的儒林街。街宽一般6-8米,呈“井”字形布局。在东西街、两侧及马军寨,有东西走向的小巷50余条,巷内多为青砖小瓦平房,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及大纲解析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初试考试科目 注: 1.括号内所注分值为该栏考试科目试题满分值。 2.加“▲”为全国统考或全国联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命题指导意见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 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 文物教育的特点 文物教育的场所 文物教育的形式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4)研究器物与遗迹、5)研究文物鉴定、6)研究文物保护、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辩证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 文化进化论

博物馆陈列大纲

黔东南州少数民族风情展陈列大纲 陈列主题:苗乡侗寨情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陈列理念:全方位展示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等 陈列目的: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黔东南州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信息。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明。 陈列原则:尊重历史事实,再现历史,突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陈列目录: 一:导 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2.服饰特点 3.民间工艺 三:结语 陈列内容 一:导言 世居在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壮族、仫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各少数民族 大多经过长期的迁徙最终定居在这里,并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 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了自己灿烂的一页。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出了以稻作 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及以《苗族古歌》和侗族大歌为核心的精神文 化以及以“议榔”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还有以花桥和鼓楼代表的建筑 文化。 二:文物陈列 1.民族风情 介绍黔东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民风民俗等,着重介绍苗、侗两族。展品陈列从极其日常到难得一见的各种实物均可。由于大 型建筑无法搬进博物馆中,所以可以用辅助展品来代替。并且用现 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1、照片 ⅰ.侗族大歌合唱图 ⅱ.苗族芦笙演奏图 ⅲ.民族节日欢乐图 2、音像 电子触摸屏等 3、实物 ⅰ.竹木生活用具 ⅱ.独木龙舟 ⅲ.鼓藏幡

4.模型 ⅰ.吊脚楼 ⅱ.花桥 ⅲ.鼓楼 2.服饰特点 主要介绍苗族、侗族的服饰文化,以实物为主,照片为辅。 1、照片 ⅰ.苗族盛装 2、实物 ⅰ.西江苗族女盛装 ⅱ.织布机 ⅲ.蓑衣和斗笠 ⅳ.苗族男装 3.民间工艺 展示州内各族人民的剪纸、编织、刺绣、竹木雕刻等工艺品。 以实物为主。可安排人手现场表演技法。 1、实物 ⅰ.各种生活用竹篓子 ⅱ.苗族古琴 ⅲ.铜鼓 ⅳ.刺绣、蜡染物 ⅴ.银饰 ⅵ.民间书画 三:结语 在“苗乡侗寨情多彩贵州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物展”中,我们欣赏到了极其光彩绚丽的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当以弘扬发展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工作,使民族文化的未来更加美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在推动行业自律作用,指导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行为,确保设计和施工任务质量,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出台本领域专门标准奠定良好基础,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博物馆协会邀请行业专家调研、起草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草案。该办法经2013年10月协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反复讨论修改,并获得一致通过,现已正式发布。办法自2014年1月试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博协第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2013年10月通过)第一条为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的管理,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水平,维护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和博物馆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是指以博物馆藏品为物质基础,以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以陈列展览主题要求和内容大纲为依据,综合运用各种展示手段,对构成陈列展览的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制作、布展等活动。 第三条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活动的单位,可以按其注册资本、管理和技术人员状况,以及陈列展览设计施工业绩等条件申请相应资质等级。

第四条中国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证机构,负责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工作。 第五条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施工资质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 第六条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一、申请甲级设计资质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二)具有承担各类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能力,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8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10项展厅面积均在15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1000万元以上(含)大型陈列展览项目设计,艺术效果良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相应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人员,有不少于8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总设计师;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高级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15人;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先进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申请乙级设计资质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5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展厅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700万元以上(含)陈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

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 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 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 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 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 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 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 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化,积淀深厚,既有东夷民族的遗风,又有移民文化带来的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博物馆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博物馆布展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博物馆展览与布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程序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其运转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要确保展览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展览设计制作工艺的严肃性、技术的可靠性、造价的合理性,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的规范的管理要求。近年来在博物 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可循,整个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往往处在一种非专业化、非程序化和非规范 化的运作中。因此,加强博物馆展览与布展工程程序及其规范的研究,建立一套博物馆展览与布展工程的程序及规范,是当前博物馆展览与布展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展览总体设计方案(展示构 想、展示架构、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动线分析)、展示家具和道具设计、展示灯光设计、辅助展品设计、版面设计、多媒体规划、互动展示装置规划、常规的扩初设计方案(平面图和效果图)、深化设计方案(施工图)、编制布展概算书。 制作与施工阶段主要任务有制作与施工组织、制作与施工方 案制定、工艺和技术要求把关、进度控制、预算控制。布展阶段主要任务是甲乙双方配合完成展览设备和大型辅助展品的安装、实物展品和辅助展品的布置、展览和安保协调、按需调整展览的设计和工艺。 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有验收人员的资格和组成、确立验收的标

准和内容、按验收的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审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由国家审计部门按《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计费标准》独立进行审计。 评估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工作的组织、评估方法的选择、收集分析反馈信息、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展览工作总结。为了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程序和规范的实施和操作,还必须制定如下标准: 一、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陈列布展包 含美化装饰,但绝不是建筑装潢。陈列布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陈列布展人员对陈列的内容方案要有一个再创作的过 程,即在对展览主题和内容方案及展览特定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对展品和材料进行取舍、补充、加工和组合,塑造出能鲜明、准确地表达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陈列艺术形象系列。但近年来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是把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等同为建筑装饰工程。为了规范博物馆布展市场,进行有序竞争,使真正擅长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的企业来承担博物馆布展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保障博物馆展览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二、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技术标准,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主要有平面设计图、效果图、施工图以及工程费用预算的类别和内容等。目前,一方面博物馆建设方对展览 形式设计和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提不出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博物 馆展览设计和施工方提供给博物馆建设方的展览设计和施工文件的规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 管理办法 (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长会议2015年4月27日通过)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的管理,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水平,维护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是指为生动展示博物馆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准确表达陈列展览主题内涵而进行的形式艺术设计,以及制作、布展等活动。  第三条 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活动的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申报取得相应资质。  第四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会员单位在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招标中,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取得本办法规定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  第五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负责本办法所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认证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工作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设计资质标准    第七条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第八条 甲级资质标准: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8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10项展厅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含)以上或造价1000万元(含)以上的陈列展览项目设计,艺术效果良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不少于8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总设计师;具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3人,中级职称人员不少于8人;经中国博物馆协会认证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专业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10人(首次申报单位从获得资质之日起1年内达标);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先进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博物馆或其部门申请甲级资质参考上述条件,并结合实际情况处理。  第九条 乙级资质标准: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5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展厅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含)以上或造价700万元(含)以上陈列展览的设计,艺术效果较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不少于5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总设计师;具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2人,中级职称人员不少于6人;经中国博物馆协会认证的陈列展览设计专业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6人(首次申报单位从获得资质之日起1年内达标);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博物馆陈列展览体系的策划

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尤其是临展和特展,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内容精彩纷呈,构成了文化领域中绚丽多彩的文化亮点,有的临展和特展甚至引起了“文化轰动”。但对博物馆来说,要科学运作并保质保量地推出这些陈列展览并非易事,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如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无论是历史类的,还是艺术类的,都已不再是主题单一、陈列元素简单、表现手法单调且常年不变的老面孔,而是追求主题多样化、内容学术文化含量高、形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与展陈实现有效互动与交流。换言之,就是努力使陈列展览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二是由于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多元化,常常导致一些选题新颖独到的展览仅靠一馆之力难以实现,需要国内馆际及相关文化机构的强强联合,一些引进外展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双方或多方联手共同打造。而上述一切的实现,仅仅依靠一时的灵感、即兴化的点子,或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规划、一般组织的思维与运行模式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这需要博物馆领导和专家借助科学方法、系统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陈列展览所涉及到的诸多层面和环节事先进行富有创意且具有可行性的运筹谋划,以及对策划方案的狠抓落实———这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就是陈列展览策划。 如今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单个展陈带给观众的独特视听感受和心灵启迪,还体现在由一系列陈列展览即展陈体系所产生的系列性、规模化的综合展示效应带给观众的持久文化吸引和多元文化享受。 重视陈列展览体系的建构, 是博物馆保持持久力和后续效应的必然要求,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众的博物馆意识,推动公众由很少接触博物馆到愿意亲近博物馆、再到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转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一系列展陈的选题、运作方式、筹展周期、展出时间等进行整体策划 由上述不难看出,将“策划”这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应用到陈列展览工作中,是博物馆在公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谋发展的需要,是博物馆人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体性和能动性日趋增强的表现. 全面提升和倾力打造陈列展览文化品牌,是新形势下博物馆彰显其文化价值,实践文化惠民的主要任务。重视陈列展览策划并不断增强策划的创新力度,是陈列展览水平实现大跨度提升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使庞大的陈列展览工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才能确保单个展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数个展陈呈系列化、规模化,使参观陈列展览真正成为观众的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之旅、一次高雅的艺术之旅和一次身心愉悦的休闲之旅。 我们力求将大量孤立存在且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文物打造成具有主题意义和独特叙事结构的陈列展览,实现由文物资源向文化资源的转化,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诉求,从而达到为当下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要点 第一讲陈列设计概论 课程要点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简史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四、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点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设计 ●博物馆展示指博物馆中物质的陈列、展览或摆设。对应的英语词汇有: display, exhibition, representation等,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 ●人类透过展示来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展示都是有意义的陈列来说明或告 知。 ●在博物馆中,我们使用原始物件藉以达成启示、告知,有时也达成娱乐的 目标。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简史 2.1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缪斯神庙”(BC290) ●公元前290年,托米勒·索托在亚历山大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 心——亚历山大博学园,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就此诞生。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博物馆(14-16世纪) ●在欧洲的城市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无论建筑物或文献资料,都 形成了一种对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不熟悉的物品的学术性关注。 ●自然界的标本,人工制品,从海外的发现之旅中带回来的,或者是在本土 考察发现的,这些收集起来成为藏品的东西被称为Wunderkammer, cabinets of wonde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 2.3 “三位一体”式陈列 ●18世纪后半叶,欧美资深的大博物馆基本上完成了陈列室从库房中分化 出来的历程。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之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 2.4 标准化运动 ●20世纪初,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陈列柜。整套 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墙屏风,作为辅助设备。 2.5 大通柜式陈列 ●20世纪40年代,随着商业橱窗式的大通柜崭露头角,博物馆陈列进入了 新时代。大通柜的总高度在3米以上,进深大于0.6米,其玻璃面顶天立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敞的展示空间。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陈列设计基本类型(陈列对象及内容) 社会历史类 ?历史文物或当代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展示历史文化、记录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 自然历史类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要点 第一讲陈列设计概论 课程要点 ,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 ,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简史 ,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 四、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点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设计 , 博物馆展示指博物馆中物质的陈列、展览或摆设。对应的英语词汇有: display, exhibition, representation等,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 , 人类透过展示来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展示都是有意义的陈列来说明或告知。 , 在博物馆中,我们使用原始物件藉以达成启示、告知,有时也达成娱乐的目标。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简史 “缪斯神庙”(BC290) 2.1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 , 公元前290年,托米勒?索托在亚历山大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就此诞生。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博物馆(14,16世纪) , 在欧洲的城市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无论建筑物或文献资料,都形成了一种对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不熟悉的物品的学术性关注。 , 自然界的标本,人工制品,从海外的发现之旅中带回来的,或者是在本土

考察发现的,这些收集起来成为藏品的东西被称为 Wunderkammer, cabinets of wonde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 2.3 “三位一体”式陈列 , 18世纪后半叶,欧美资深的大博物馆基本上完成了陈列室从库房中分化出来的历程。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之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 2.4 标准化运动 , 20世纪初,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陈列柜。整套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墙屏风,作为辅助设备。 2.5 大通柜式陈列 , 20世纪40年代,随着商业橱窗式的大通柜崭露头角,博物馆陈列进入了新时代。大通柜的总高度在3米以上,进深大于0.6米,其玻璃面顶天立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敞的展示空间。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陈列设计基本类型(陈列对象及内容) 社会历史类 ? 历史文物或当代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 展示历史文化、记录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 自然历史类 ? 标本、化石、自然资源 ? 展示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界的现象和原理科学技术类 ? 科技产品与技术 ? 展示人类科技水平、阐释科学现象及原理造型艺术类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方案 (讨论版) 陈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

(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兰陵 (一)兰陵民俗 兰陵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于《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和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成

论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在陈列中的充分利用

论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在陈列中的充分利用 摘要:博物馆展品的陈列是博物馆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是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结晶。陈列并非简单随意的摆放,它必须根据一定的条件,并遵照一定的原则来施行,这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一个新的展览从酝酿、构思到操作实施,都要进行整体考虑、整体策划,一切从观众的需求出发,才能使陈列得到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展出效果。 关键词:陈列内容形式参观者展品 一.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博物馆的陈列内容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也就是博物馆中的展品。当代博物馆的展品,包括两个方面,即实物展品与非实物展品。前者是指博物馆收藏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各种历史的与现实的物品,包括化石、标本和人工制品。它们由于蕴含着反映自然生活和人类生活的信息,而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它们是人类活动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见证物,是人们理解自然生活与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博物馆展览中扮演着叙述自然及人类生活故事的主角;非实物展品是指为了更完整、更系统、更形象、更深入地展现由实物展品所叙述的故事而专门制作的展品,包括各种造型物、情景再现和信息传达装置等,在博物馆学中通常被称为辅助展品。这个由实物展品与非实物展品共同构筑的空间形态就是博物馆教育的知识载体,是博物馆认知发生的源泉。 按陈列的内容,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社会历史陈列、自然历史陈列、科学技术陈列、艺术陈列。按陈列形式和方法,可分为复原陈列、原状陈列、摹拟陈列、演示陈列、生态陈列、分类陈列、综合陈列等。按陈列的场地,可分为室内陈列和露天陈列。按陈列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按陈列的动态,可分为固定陈列和流动陈列。 博物馆陈列的普遍原则是: ①科学性。博物馆陈列应反映社会历史、自然历史、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规律,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科学可靠,必须揭示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实物性。文物标本是社会历史、自然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博物馆陈列必须以实物为其主要构成。 ③艺术性。陈列不仅要反映科学内容,还要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因此,不同的内容要有

论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在陈列中的充分利用

论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在陈列中的 充分利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论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在陈列中的充分利用 摘要:博物馆展品的陈列是博物馆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是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结晶。陈列并非简单随意的摆放,它必须根据一定的条件,并遵照一定的原则来施行,这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一个新的展览从酝酿、构思到操作实施,都要进行整体考虑、整体策划,一切从观众的需求出发,才能使陈列得到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展出效果。 关键词:陈列内容形式参观者展品 一.博物馆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博物馆的陈列内容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也就是博物馆中的展品。当代博物馆的展品,包括两个方面,即实物展品与非实物展品。前者是指博物馆收藏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各种历史的与现实的物品,包括化石、标本和人工制品。它们由于蕴含着反映自然生活和人类生活的信息,而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它们是人类活动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见证物,是人们理解自然生活与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博物馆展览中扮演着叙述自然及人类生活故事的主角;非实物展品是指为了更完整、更系统、更形象、更深入地展现由实物展品所叙述的故事而专门制作的展品,包括各种造型物、情景再现和信息传达装置等,在博物馆学中通常被称为辅助展品。这个由实物展品与非实物展品共同构筑的空间形态就是博物馆教育的知识载体,是博物馆认知发生的源泉。 按陈列的内容,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社会历史陈列、自然历史陈列、科学技术陈列、艺术陈列。按陈列形式和方法,可分为复原陈列、原状陈列、摹拟陈列、演示陈列、生态陈列、分类陈列、综合陈列等。按陈列的场地,可分为室内陈列和露天陈列。按陈列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按陈列的动态,可分为固定陈列和流动陈列。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教学教材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谈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

摘要: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与多种学科和多种专业技术有紧密联系的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充分展现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地方博物馆走出具有地方特色展览道路的途径。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 社会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方面的功能得到扩大并且不断发生着功能转移。其中,博物馆等地方开始分担学校一部分压力,承载着教育功能,具有教育人民群众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这个大环境中,尽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但人们还是赞同将学生放在学校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博物馆一点也不重视。即便是去博物馆参观展览,也是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情,秉持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对展品的文化底蕴丝毫不关心。这一社会现状就对博物馆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要求,即对文物的展览环境进行设计规划,从而能在大环境中就对参观者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深入到展览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之中。 1 展厅的空间设计 1.1 空间格局清楚明快 展厅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文化展品来说,展厅就是它的舞台,是它发光发热的场所。因此,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安排展厅时,必须要为展品提供一个可以紧紧抓住参观者注意力的空间场所。并且对于设计来说,空间的设计是要讲控件停留者的感受同空间的流动性相互结合起来。因此,博物馆的展厅对于参观者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这就要求博物馆在进行展厅设计时,必须要将参观者的感受融入设计中去,从而给参观者提供一个最适宜他们深入其中的环境。这就要求博物馆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必须要有一个清楚明快的空间格局,能够对于参观者产生一种吸引力,引导着他们全须全尾的参观完整个展厅,与文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更好地帮助文物来唤起参观者灵魂上的共鸣。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给参观者提供一个可以很好诱发他们情感的空间,从而唤起渴望,引发共鸣。 1.2 富含多样的展厅 千篇一律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疲惫和视觉上的厌倦。笔者在参观哈尔滨“七三一”纪念馆时,曾有导游介绍说,这个馆是在15年重新进行建立的。之所以进行翻新,其中最关键原因就是这里曾经的展馆都一样,让参观者出去又进来,以为自己进错了展馆,久而久之觉得视觉上十分疲惫,从而不愿继续参观。这就告诉我们,博物馆的站定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具有自己展品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给参观者带来重复的参观体验,从而使参观者在心理上产生疲惫,得到不好的参观体验而不会再一次进行参观。同时,展厅在展览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参观者的运动轨迹和路线,保证每一件展品都得到参观者的视线关注。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选择最合理的动线设计来规划整个参观路线,保证参观者重视每一件展品,不漏看错看任何一件展品。 1.3 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 商场有着让一踏进去的顾客就想花钱这样的气氛,这就要求博物馆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给参观者提供一种最好的参观氛围,让他们一进博物馆就想继续参观下去,就想感受展品所蕴含的文化情感和历史底蕴。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不同的灯光颜色和灯管射线角度等,设计出最符合展品文化气质的气氛,在这个设计环节中,需要设计师同专门的藏品介绍人进行沟通。这样可以让参观者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吸收文化知识,体会文物传递出来的情感。 2 灯光的安排 博物馆以人工灯光为主,自然光线为辅。灯光是吸引参观者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也是博物馆进行展品展览能够利用的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可以认为,光为参观者提供了可以发现展

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由过去单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物质与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自2008年国家决定对公益性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博物馆参观人数不断升高。县级博物馆作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博物馆所陈列 的文物应与本区域历史文化相联系,主动融入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凸显馆藏特色 与地域特色,定期进行文物古迹的专题讲座和策划优质的展览,通过打造具有地 方特色的博物馆,从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博物馆与大众生活的联系,强化与人民群众的亲和力,用优质的陈列展览和服务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人民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精 神享受。 关键词:县级博物馆;群众;文化需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传播文化价值的基本方式,是为社会提供特殊的精神产品。博物馆通 过各类展览并举办活动来进行社会教育,传播文化,提供审美支持并加强与社会及公众的联系,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县级博物馆相对于大型博物馆有一定的不足,其藏品数量或许较少,但每个博物馆的藏品都应该能够体现出该馆的亮点并且要注重与其他博物馆的联系,可 以通过转借藏品,进行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来丰富展览内容,补充陈列的不足,提升展览的 知识含量。县级博物馆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宣扬地区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活动 的中心,在坚定文化自信工作的指引下应当得到大力扶持。 一、参观博物馆群众的特点 (一)参观博物馆的群众具有广泛性。博物馆是面对公众开放的教育场所,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的人员,只要对博物馆感兴趣,都可以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参观博物馆,观赏文 物古迹,领略传统文化的风姿。 (二)参观博物馆的群众具有无序性。博物馆是面向全体人民开放的文化机构,并不提 供集中教育。游客们都是自发性的来参观博物馆,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出于好奇或学习目的 选择观赏的藏品,不受他人的强迫,完全依照个人意愿,并且时间不同,目标不同,多属无 组织的、无序的行为。正是这种群众自发自愿的参观学习才能提高对文物博物的兴趣和热情。 (三)参观博物馆的群众具有自由性。博物馆为群众学习提供服务,很大程度上方便了 群众参观和学习传统文化。由于博物馆长期对人民开放,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通过集 体性活动或者个人行动,提前制订参观计划,他们不受社会教育机构形式的限制,参观时间 充裕,来去自如,灵活多样。 二、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一)发掘群众的文化需求,研究群众所需的精神文化,将文化的多元性与观众要求的 多样化相结合,创新陈展方式,做到有重点、求长效、有名声。在展览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高科技术同文化藏品相结合,激发观众主动参与展览,体验传统文化的欲望。另外, 为观众提供与藏品有关的文字资料、电子互动触摸屏等了解文物知识,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二)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县级博物馆大多陈列着与当地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和民 俗文化相关的实物。这些文物藏品的展览不仅集中展示了当地传统的民俗历史文化,同时对 群众进行本土文化教育,深刻认识地区文化,也更能激发群众热爱艺术、欣赏艺术的热情, 引导人们主动保护民俗历史文化,传承民俗历史文化。 (三)提升基层文物博物服务水平。加强基层文物博物服务的建设,做好基层文物博物 工作。首先,设立宣传教育管理人员,其次,加强对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最后,利用自身已获得的能力培养更多基层人员,充分发挥文化领头人的作用,组织各种活 动如讲座等,带动更多群众参加文博活动,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