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五课、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课堂设计】

本节以讲授法为主,辅以电化教学手段和地图、活动表格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条件和盛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识,说明对现在有何启迪或现实意义。

1、本节课堂容量大,知识点繁多且旧知识少,因此采用讲授法。

2、采用幻灯片及活动的表格(随讲随贴)作为直观教具,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使学生对板书和比较繁杂的知识点有一比较深刻的印象。

3、本课涉及如"伊朗的称呼"、"佛教传入我国" 等知识,但量很少,为了启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采用提问方式。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对我们现在的启迪" 这一问题,教材中没有要求。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提问和归纳的方式进行。

5、通过对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的讲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要虚心接受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生产技术;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是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欧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要平等对待各国人民,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唐朝时候,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唐朝时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又善于学习各国之长,进一步促进了自己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我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运往波斯,又从波斯运销西方,我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传到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我国经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

4、唐朝对外交往的空前繁荣,对我们现代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唐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盛况" 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联系世界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中亚、波斯、大食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条件: 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开放政策 4、海陆交通发达

二、对外交往的盛况: 1、东亚 -- 朝鲜、日本 2、南亚 -- 天竺 3、中亚 -- 波斯、大食 4、西亚

[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及与各国的相互影响。

附:唐朝与亚洲各国友好关系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前几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唐朝前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广大,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以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外交往。亚洲、非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达到70多个。活跃的中外交往:交往的国家遍及亚洲、非洲、欧洲。

唐朝时期的对外往来的繁荣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因为它具备了几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综合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参考P22页地图,思考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繁盛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

[教师归纳]:

一、朝、日遣唐使

(一)、条件:

1、国家安定统一,疆域辽阔。

安定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要得以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条件,唐朝前期,国家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了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大、政治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吸引了各国使节、商人和学者来唐进行访问和学习交流。

3、对外开放政策。

并非每个发达的国家都在对外交往上有所成就,原因一大方面就在于统治阶级的政策,唐初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也是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一大原因。

4、海陆交通发达。

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请同学们看挂图,(指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可达朝鲜,西经敦煌,越葱岭,东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向西的一条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有一定的相类,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朝鲜和日本,从广州出发,可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以上便是唐朝的对外往来之所以能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正因为唐朝具备了以上的条件,所以它同亚洲欧洲国家的往来频繁,下面们就学习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对外交往的盛况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从地理位置上掌握与唐交往的几个国家,我们按与中国的相对位置分别学习唐朝与东亚的朝鲜和日本、南亚的天竺、中亚和西亚的波斯、大食之间的往来。

东亚 -- 朝鲜、日本

朝鲜位于中国东面。唐初,朝鲜半岛上有高丽、新罗和百济三个国家,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在唐政府的帮助下,新罗统一了朝鲜大部,与唐朝就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这友好关系主要从人员往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3页的几个表现,然后请一同学进行归纳。

提问]唐朝时期与朝鲜之间的往来具体表现是什么?

先了解【遣唐使或使节:朝鲜、日本派往中国学习的使者。】

[教师指挂表归纳]:人员往来方面:一是许多朝鲜音乐家来到长安,新罗留学生也不少,在各国中,新罗派往唐朝的使者、留学生及商人的人数是最多的。对外贸易方面,朝鲜输入唐朝的有马、牛、麻、人参等,唐输入朝鲜的

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文化交流方面:23页第一段第二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影响很大。朝鲜的音乐受到我国的欢迎,唐太宗时定的"十部乐"(副板书)中就有"高丽乐"、"天竺乐"(副板书)等,朝鲜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诗歌、织锦技术等。

如果说朝鲜在与中国交往中互有影响的话,那么受唐朝的影响更大的则是东亚的另一个国家---日本。

二、鉴真东渡

唐朝时,日本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的数目之多,仅次于新罗,日本派遣来唐的"遣唐使"达13次之多,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少则百人多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指图表,"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一栏)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带回国内等。

在中日友好史上有两位应该纪念的人物:一位是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他年轻时即来中国学习,取汉名为晁[cháo]衡(副板书)他担任过唐朝的官员,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的汉文诗学得也很好,同大诗人李白,王维等建立了深厚友谊,后来逝世于长安。

另一位是我国僧人鉴真,他应日本天皇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由于气候等因素,他失明了,在失明后仍不放弃努力,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弘扬中国的文化等】

?2、当时的皇帝是谁?【唐玄宗】

?3、鉴真东渡做出的贡献与意义?【加强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他在日本

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表现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29页的历史大视野)

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次,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第三,是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第四,日本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

以上我们学习的是唐朝与东亚地区的朝鲜和日本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在亚洲的南部天竺与唐有何交往。

三、玄奘取经

南亚---天竺即古印度(再看看22页的唐朝对外交通示意图)

"天竺"是唐朝对古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在西汉时,印度就有什么(佛教)传入,对中国就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答:佛教)当时的天竺包括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地理位置比现在大得多。

由于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所以它在不少方面都领先于唐朝,因此,在与天竺的交往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许多优秀成就,如唐太宗曾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其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实际上指的就是天竺,那固然是传说,但历史上还真有几位如唐僧一样的人不远万里到天竺取经,课本中讲的"玄奘"大师便是一位,他在研究佛经过程中发现佛经译文错的很多(佛教理论有分歧),决心到佛教的诞生地天竺学习佛经,因此,他不远万里,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又在以后的二十年时间内,和助手们陆续译出1335卷。这些佛经原本在印度已经失传,它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即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又保留了世界的文化遣产。【补充:玄奘是唐代高僧,本姓陈,名祎,通称三藏(经藏,律藏,论藏),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此外,印度也有不少的高僧携佛经到唐朝,有的还亲自参加译经工作,为

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1、玄奘西行的目的地?【为了学习印度的文化】

2、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途径今新疆、中亚等然后到达印度】

3、玄奘西行的意义?【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研究这些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特别是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我们应该学习玄奘的什么精神?【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他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4、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历时最长、贡献最大的王朝之一。在极盛时期,它的疆域东北抵达日本海,西北到咸海,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一带,南至日南。学生自己阅读教材26页的内容。

讨论题: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根据教材22页唐朝对外交通示意图。你能分析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吗?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或启示?

答:原因:①、疆域辽阔,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大、政治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海陆交通发达。

借鉴或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唐朝这种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倡导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_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很活跃,与周边国家友好的往来比较频繁 掌握唐与新罗、日本、印度的交往 启发学生思索从古至今对外开放政策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学生了解唐朝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国家,培养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 唐朝的对外交往,其中以与日本和天竺国的交往为重点 【教学难点】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日本的遣唐使来我国学习与交流,对新罗、 日本有什么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3.玄奘取经对中印有什么影响及贡献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1.隋唐时期与亚洲、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 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新罗的交往,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向中国派出 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所有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的人数最多,他们 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受到影响。 3.隋唐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还有大批留学生、留 学僧。他们的制度、经济、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深受中国 唐朝文化的影响。 4.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建筑技术, 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 术明珠。 5.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西域中亚访问 天竺等南亚国家,在那烂陀寺研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在天竺各地讲学,深受当地人的尊敬,后来返回长安带回大量 的佛经,回来,他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大唐西域记》成为 研究西域、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风俗的重要文献。 6.唐文化通过大量外国客商、使节、学者、僧侣和留学生把中国 的造纸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医药技术,瓷器等传到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1.背景 (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⒈知识识记: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⒉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对外友好往来,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为自己的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预习检测】 1.唐都()——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的中()西行——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 外文化交流()东渡——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中日文化交流 2.长安城内分为和。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为繁荣的。 3.唐长安不仅是全国的,还是 是当时、的城市之一。 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他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 5.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至第六次才成功。被尊称为,他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 6.唐朝时候,日本先后10多次派到中国来学习交流。 【合作探究】 1.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2.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拓展练习】 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2.下列对唐都长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 ①清晨,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去东市选购茶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唐代名僧是()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 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 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 6.曾先后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 B.韩国 C.印度 D.泰国 7.阅读下列材料: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①诗中的“舍己为人传道义”指的是谁? ②“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什么? ③诗中表现了一个人物的什么精神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因: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亚洲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内交通发达使对外交往成为可能。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既鼓励唐朝商人去外国经商,又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对外交往成为现实。

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 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 罗。日本自隋朝就派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 日本。他在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 学习佛法,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南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 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 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 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 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 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 入藏 C.鉴真东渡 C.《东游记》 B.对外开放、 D.源远流长、 ) B.传播日本 D.求取佛教 D.遣唐使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同步练习】 1、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鉴真东渡 2、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政权() A.后梁B.后唐 C.后周D.后蜀 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历史: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华东师大七年级下)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请学生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过渡: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是长达八年的战争也给唐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两则材料,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 6.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唐朝人都特别喜欢写诗,以诗明志,黄巢也不例外,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感受黄巢心中的抱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示: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黄巢为什么要改朝换代?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目,回答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提示:黄巢起义以后,镇压黄巢的节度使朱温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01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目标】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像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经历 (1)出发: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院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 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 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 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 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 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 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 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 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 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 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 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

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唐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提问: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道路和唐朝保持联系的? 指出:唐朝便利的交通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交往。 中外交往,盛况空前(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唐王朝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 学生表演历史剧《酒肆中的故 事》 指出: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 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以日本和天竺为例来进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日本遣唐使(板书) 以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学 问僧到唐王朝学习唐朝的制度和 文化,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为例,说明繁荣的唐朝在对外开放时的全面性。 提问:就你现有的了解说说日本有哪些方面是受中国的影响? 出示中日文字对照图、唐朝长安和日本平城京平面图、日本和服图等图 在中日的交往中不仅有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唐朝来,也有不少唐朝人到日本去,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是高僧鉴真。 鉴真东渡(板书)观看历史地图从形象上了解唐 朝的对外交通路 线 看历史剧思考问题 学生初步学会从 众多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方法 思考:遣唐使到唐朝 来的目的是什么? 学成之后会怎样? 各抒己见 运用学生的已有

生兴趣 了解玄奘事迹。同时区别文艺作品与历史事实的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初步学会对 比的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归 纳问题的方法 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问卷调查: 1、学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列举唐朝的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事件? 评价量规 1、课前预习情况。 A级:充分,能较好地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B级:较充分,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C级:不充分,不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课上表现情况。 A级: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B级:思想较活跃,能参与教学活动。 C级:教学活动参与少 3、课后问卷调查完成情况。 A级:两个问题都认真完成。 B级:认真完成一个问题 C级:完成一个问题 D级:没有完成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首先: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如在课前三分钟就先播放反映盛唐景象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凸显了德育的实效性是本课的又一特点。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酒肆中的故事》,就是在前面学习了唐朝强盛、科技进 步、文化繁荣的基础上的设计的,学生为有这个表现的机会感到很兴奋。 第四:本课的小结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向外传播文明;通过“玄奘西游”的史实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吸纳外来的文明,由此进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3.755年,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唐玄宗逃往四川,太 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唐朝的衰微,安史 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 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 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A.高力士 B.李林甫 C.杨国忠 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作业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日本唐招提寺是唐朝赴日本的哪位高僧设计的() A.玄奘 B.释迦牟尼 C.鉴真 D.文殊菩萨 2. 新罗和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以下是马小虎同学进行的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B.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C.唐朝派官员去新罗任职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受到欢迎 3. 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 A.《红楼梦》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三国演义》 4.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别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唐太宗、唐高宗 D.唐高宗、唐玄宗 5. 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 ①不允许向外国商人征重税②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长期居住③闭关政策④鼓励各国人民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金城公主入吐蕃 D.设立北庭都护府 7. 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去过日本④都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9.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取自() A.唐代中日之间盛况空前的交流 B.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唐代玄奘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 D.长安城内有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二、列举题 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 1.识读下图,请回答:

教案《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学校日期: 课题:年级:主讲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唐朝对外海路交通路线、大都会和市舶使;唐朝和朝鲜的交往;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及其玄奘对唐印交往的重大作用。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唐和亚洲、欧洲等国的来往出现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联系世界史讲唐与朝鲜、日本、印度、波斯等国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重难点 1、重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唐和朝鲜、日本的交往 2、难点:唐对外交往的条件和对各国的影响。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 1、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 2、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上课前老师要问大家几个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和服吗?和服与中国哪一个朝代的服饰相似? (众答:略) 出示和服图片 对,和服与中国唐朝的服饰很相似。它是日本人根据中国唐装改装来的。除此之外,日本国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生活习俗以及道德都与中国很相似。为何日本文化与唐朝文化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呢?唐朝的对外关系又如何呢?想知道答案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吧! (板书)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同学们,回顾前面几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上都高度发达。特别是开元盛世时,唐朝的繁荣达到顶峰。那么,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唐朝对外交往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众答略 你们总结的都很哈,老师带着大家来综合一下。 (板书)一、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 1、国家的安定统一。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特别是唐朝时期,疆土的辽阔(结合唐朝地图讲解),政治的清明、军事的强大等使得唐朝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的繁荣。经济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如制瓷业、造纸业、纺织业以及长安等大都市的商业发达。文化方面唐诗、舞曲、绘画、书法、医学等也高度发达。 3、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唐朝的对外交往开放到可以让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经商、考科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4、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 (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唐节度使分布 节度使,官名。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3)节度使势力膨胀: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矿长势力。 2、时间:755—763年 3、经过: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步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克东都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 (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4、影响: (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繁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介绍黄巢

第4课_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虽然说的是中外交流,实际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是与日本、朝鲜和天竺的关系,涉及到日本派遣的遣唐使、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和玄奘西行。容简单,分类清晰,便于教学和认知。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始终贯穿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工作的中心,本课容简单,更适合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知道对外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日本与遂让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总结处唐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唐代的枪声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 的友好使节,其贡献值得后人称赞。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重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课堂练习题 教学方法: 学生答题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国力大增,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同时开明的民族政策等综合因素,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吸引不少外国使节和商人到唐朝开展各种活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学习中国的原因 日本于661年趁百济叛乱发兵朝鲜,663年8月28日白江口之战中日本一百济联军被唐一新罗联军击溃。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使日本统治阶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信心百倍与唐王朝抗衡的亢奋心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也促使以日本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进行了深刻地反省。他们认识到,当时的唐王朝,是东亚和世界强国,日本想要和唐朝抗衡,必须不断向中国学习。因此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事实表明,此后的三十八年间,日本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日本受中国影响的表现 日本的建筑风格颇具唐风汉气,讲究中国的风水及阴阳学,并且保留至今的不比大陆少。大量引用汉字,为以后日本自创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文字打下牢固的基础。服饰上学习唐朝服饰,后经过改造形成具日本特色的和服,成为日本人喜爱的传统服装。饮食上发扬中国的茶艺,在此基础上创出茶道。经济上日本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日本是与大唐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民间交往也空间高涨。由于中国在经济上对日本强大的影响,所以以至于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依然保留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中国是唯一还与日本保持联系的亚洲国家。政治上仿效中国制度。日本效仿中国最大的政治举措是实行“大化革新” 3.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

第0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 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 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 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三、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 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