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个性化”:让儿童个性与核心素养邂逅

“主题个性化”:让儿童个性与核心素养邂逅

“主题个性化”:让儿童个性与核心素养邂逅
“主题个性化”:让儿童个性与核心素养邂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893727.html,

“主题个性化”:让儿童个性与核心素养邂逅作者:杜友锦贾丽君

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走班教学”思潮影响下,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推行“个性化课程”教学。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即便是学生自我选择的课程,“串班逃课”现象也会屡屡发生。针对此弊端,笔者通过调查访谈,挖掘原因,对症下药,构建了“主题式个性化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变革,改变了学生单一化的选择,运用学科融合、分层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个性化;核心素养;儿童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8-0007-02

【作者简介】1.杜友锦,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0)教科室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2.贾丽君,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0)教师,助理讲师。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课程的设置要从个人的兴趣、需要出发,以达成学习者的个人目标。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在“走班教学”思潮影响下开设并实施了“5+1”课程设置方案——“个性化课程”。课程设置科目基本不变,依然按江苏省课程改革设置方案执行,不同的是在按原方案设置的5节课后,增添1节“课程整合课”,即将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校本课程整合,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一、问题梳理:剖析现象,寻找症结

课程改革实践经历了从“私想”到“思想”的蜕变过程。一路走来,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要改进的地方,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个性化课程”实施期间学生学习的“高原现象”。

1.单项选课渠道窄。学校的课程科目因学生兴趣而设,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缓解学生需求与师资匮乏之间的矛盾,学校在课程选择上推行“单一化选择”。

2.课程实施无教材。学校从三至六年级开始实施“个性化课程”,教材选择完全由教师自主安排,缺乏系统的梯度教材。机械重复的教学内容、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实施的纵深推进。

3.认知价值有偏颇。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家长认为个性化课程是“旁门左道”,这种观念成为阻碍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二、顶层设计:盘活资源,探索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 会 1.班会主题: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 (1)班会背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班会意义。增强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积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3)班会目的。根据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本次班会旨在针对我校初中生的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自主性差、责任意识薄弱),在“社会责任”这一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 2.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学校和班级)公平正义 (2)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促进学生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3.班会流程 (1)展示“最美孝心少年”视频和PPT主题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有责任感的人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概括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3)“师生互动”探讨为什么中学生应该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了解责任和担当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4)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班会总结 师:同学们,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耄耋老人白芳礼用一辆三轮车积蓄35万元捐款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被人称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师:同学们,视频已经播完。视频中的这些令人敬仰的前辈和同龄人有哪些品质呢?

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893727.html, 小学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杨韦刚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中心与重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体育技能与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本文就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而轻素质培养的弊端。这样小学体育的目标也发生了由单纯的体能训练到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健康意识、体育品质等素质培养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小学体育运用的是“自由放养”式的教学模式,其根本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而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相关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集中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意识与行为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爱体育这门课程,因为体育课程多是以运动内容为主的,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在运动中接受知识的心理诉求。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缓解在文化课学习中受到的拘束与紧张情绪,但是体育课并不是自由放养式的教学。体育课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产生效果,也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规范与有序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实践证明,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如果采取单独个体训练式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压力,还会使体育教学单调僵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原本有的兴趣,而产生抵触与厌倦心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训练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因为集体参与的活动减轻心理压力,并且在训练中形成合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顽强的意志力投入教学当中。但是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中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训练同等重要,因此掌握科学的健身技能在体育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体育课中训练“仰卧起坐”时,教师要强调动作的标准与规范,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动作规范标准才能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可以按照女生与男生分别进行集体训练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训练姿势,让学生理解“仰卧起坐”虽然对身体的训练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高强度地训练,也会导致脊椎的损伤,体育训练必须强度适宜、动作规范。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文化与身体素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 养”的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 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 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 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 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 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 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 化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 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 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 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 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 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 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 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 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 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 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 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

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 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 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结果该有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 所有的学校都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 了发展空间。这种过度的责任,还推高 了群众择校的热情和对教育不公的不满。?四是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 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 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 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以人为本就是 该干啥的时候让他干啥。基础教育,十 年足矣。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当前素 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 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知而 罔行。 ?知而不行:

核心素养我展示主题班会

核心素养我展示班队活动方案 ——争做文明守纪的小学生 沿河小学三年级 活动目标: 1 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1、教育学生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小学生。 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查找有关材料,出一期规范的手抄报 2、布置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规范方面的节目,要求人人参与。 3、“规范学生”达标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朵。 班会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同学们,这次班会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主题与自己无关紧要,但是讲究文明礼仪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重要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对个人的成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次的班会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 (二) 看图,说一说,议一议 1 上课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好课前准备,安静等老师来上课) 2 上课可以随便说话吗有事情怎么办 (先举手,再发言) 3 课堂上可以做小动作吗 (不可以,这会影响学习,影响别人学习) 4复习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三) 结合本班实际,表扬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教育不够自觉守纪律的学生. (四) 结合本班实际,讲讲在校园里参加课间活动的一些常规要求:

1 教室门口比较窄,离开教室应有秩序,不要争先恐后. 2 在教室行走,应轻步慢走,不能追逐打闹,否则很容易因碰撞而出现不友好的行为. 3玩游戏要到操场玩耍,并且要守秩序,排好队,遵守游戏规则. (五) 你最喜欢哪些课间活动说说怎样玩才能有秩序又有趣 (七) 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希望每个同学今后都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地互相监督,民主管理,不断成长。 活动总结:通过此次班会的成功开展,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够坦诚的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已经做的很好了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提高。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此次班会深入人心。我想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2)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来自网络) 一、概念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学生的整体发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能力,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未必是关键能力。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3页word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1.班会主题: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1)班会背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班会意义。增强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积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3)班会目的。根据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本次班会旨在针对我校初中生的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自主性差、责任意识薄弱),在“社会责任”这一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 2.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学校和班级)公平正义。 (2)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促进学生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3.班会流程

(1)展示“最美孝心少年”视频和PPT主题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有责任感的人。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概括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3)“师生互动”探讨为什么中学生应该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了解责任和担当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4)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班会总结。 师:同学们,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耄耋老人白芳礼用一辆三轮车积蓄35万元捐款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被人称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师:同学们,视频已经播完。视频中的这些令人敬仰的前辈和同龄人有哪些品质呢? 生1:孝敬父母,关心自己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生2:有社会责任感,经常帮助周边的人,不计回报。 生3:热爱国家,?P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讨论。老师也觉得豁然开朗起来了,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受到大家认可的人都做了哪些事?老师归类为三类。 第一类: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中国女排);能主动作为,对自我和他人负责(九班班长陈)。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来自网络) 一、概念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学生的整体发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能力,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未必是关键能力。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论文(终版)

关于教师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实践分析 兴城市红崖子梁屯小学陈婷婷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且不断引入教学实践当中,为了使教学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及适应当下的教育观念革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班级治理及教学实践中被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以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为主题,对教师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操作中的现状和有效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实践 “核心素养”一词源于国外,近年来受到了中国教育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在我国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认知基础之上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正式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着眼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适应中华民族特性,经过广泛的科学论证产生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新型教育观念。 “核心素养”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文化基础。它强调了既要学习我国悠久的、深刻的文化精神,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自主发展。它强调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确定明确的目标,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获得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三是社会参与。它强调具有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处理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能够自主纠偏道德规范的失常行为。 “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普遍性。它是小学生在今后个人发展中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包括培养小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应当把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培育学生具备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和技能相融合。而且,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过程是持续性的,是从培养到完善再到不断改进的不间断的过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教师与学生主体错位。

1小学体育水平-一-(一年级)核心素养

1小学体育水平-一-(一年级)核心素养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2015—2016学年度下期梳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一、水平一(一年级体育)核心素养:沈强 课的基本性质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基础性——课程强 调培养学生掌握必 要的体育与健康知 识、技能和方法,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和健康的生活习 惯,为学生终身体 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 调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通过体育 与健康学习、体育 锻炼以及行为养 成,提高学生的体 育与健康实践能 力。 健身性——课程强 调在学习体育与健 康知识、技能和方 法的过程中,通过 适宜负荷的身体练 习,提高体能和运 动技能水平,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 调充分发挥体育的 育人功能,强调以 体育与健康学习为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 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 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 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 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 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 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 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 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 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 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 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 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和发展。

核心素养促进班级管理

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当前,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价值观、思维、品格、身体健康、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外教育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学校班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单位,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的互动得以落实。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评价等方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一、管理模式: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包办了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不到保障。核心素养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倡导突显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由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因应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班级管理的观念要实现从班级管理观到班级治理观的转变。要从传统班级管理观中班主任作为单一管理主体,把班级“管住”“管死”的认识,转变成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作为班级管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实行民主、协作、互动式管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把班级“管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摆脱对班级事务的事必躬亲,从班级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发展的思考策划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管理策略:从重视共性到关注个性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重视发展学生个性,认为教育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合适的教育,不同的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因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班级管理活动除了考虑学生共同发展需求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1、班级奋斗目标制定。除了设置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外,还要针对学生个体实际设置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奋斗目标。2、班级文化设置。班级文化要体现规范与个性的并存,除了设置面向集体的基本栏目,如班牌、班训、班规、班级公约等之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使之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能够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健身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参与、健身体育活动的需要;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满足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体质的需要;在健身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形成意志力、满足自信地从事体育活动,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应把每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跟随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走向,我们越来越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聚焦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换个角度说,核心素养正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核心素养这一主题的实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讨论、研究核心素养,有许多不同的视角。 ?首先,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教育发生重大转向。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事实上,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中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到了熟视无睹、司

空见惯的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只见 课程不见人,只看教材不看人,只有教 学没有人,学生被遮蔽了,学生不见了。课程、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有存在的,课程、教材、教学的价 值意义就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学生缺失了,课程、教材还有价值吗? 当然,我们不能无限放大核心素养的作用,以为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无可 非议的是,核心素养可以引导我们实现 教学目的的转移,从教知识转向学生素 养的培养,从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 率转向学生的品格、能力培养、确立课 程育人、教学育人的核心理念,并使之 成为教育信念。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 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其次,教育的重大转向,要求基于核心 素养、努力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 育人模式——立德树人。任何教育都在 建构自己的育人模式,问题在于建构的

是什么样的育人模式,育什么样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而立德树 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 色的育人模式。所谓立德树人,其基本 内涵是:为什么要通过立德来树人,立 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等等。核心 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 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国家情怀、责 任担当等。同时,核心素养也回应了“为 什么要通过立德来树人”的问题。核心素 养与核心价值观都属于价值范畴。习近 平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的解释:核心价值观就是德,既是个人之小德, 又是社会、国家之大德。而伦理道德正 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色和本色,立 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又具有时 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核心素养——立德 树人——育人模式,形成了鲜明的逻辑 线索。研究、落实核心素养、最为根本

体育核心素养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