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4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整理者: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下表是一所小学气象站测得的2008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1)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是。(2)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是。

(3)一天中测得气温最高的时刻是。(4)一天中测得气温最低的时刻是。

(1)夏季(2)冬季(3)14时(4)6时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风向标的箭头所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这里风向标箭头指向北,说明刮的是北风;北风是吹向南面的,所以教室里的窗帘会飘向南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表有放在百叶箱内的必要,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表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温度单位:℃)

(2)箱外温度的平均值要比箱内,这是由于。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比较大?

(1)21.7℃、22.0℃(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趋向直射,箱内又涂成白色,能

较好地反射阳关;箱外则直接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3)百叶箱外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

下表中给出的数据表示的是硝酸钾在不同的温度下在100克水里溶解的质量。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9分)

(2)10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1)31.6 (2)246 (3)硝酸钾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轻轻敲击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的位置不变,手指用与以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有何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时听到的声音较大。说明铅笔和肌肉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要好。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

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下图中,1是种子的(),作用();

4是种子的(),将来长大成为植物的();

5是种子的(),作用();(9分)

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胚根,根,种皮,保护里面的胚。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

如何判断一种不知名的食物主要营养成分?

(1)取一部分滴入碘酒,如果显蓝色就说明有淀粉;(2)再取一部分在纸上摩擦,有油渍发现说明有脂肪。;(3)取一部分在酒精灯上燃烧,有烧焦味就说明存在蛋白质。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

与生的马铃薯相比较,熟的马铃薯有什么变化?

变软,颜色变化,更易被人体吸收,味道更好了。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当桌面上摆放着一种你不认识的岩石时,你怎样识别它呢?

看颜色;看构造;看成分;看颗粒;看软硬。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元 一.我会填。1.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2.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3.电路连接一般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4.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5.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排斥),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吸引)。 6.闪电是一种()现象,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7.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慢慢接近碎纸屑,会有(纸屑会被吸起)发生。 8.会产生触电事故,至人死亡的电是(22V)。 9.(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10.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一般要(检测两次)。 1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12.(用湿布清洁电器和开关)属于不安全用电。13.(铅笔芯)可用来接通电路。14.(湿抹布)是导体。15.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二、我会判断。1.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2.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体材料。(×) 3.用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 4.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5.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用电器。(√) 6.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7.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通电前,两个检测头要先相互接触一下,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8.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9.对人体来说,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10.不管是低压电还是高压电,不直接碰到是绝对不会触电的。(×) 11.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12.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要树下避雨。(√)13.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14.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15.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 三、我会思考 1.小明房间里的电灯不亮了,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原因可能有电灯坏了;灯座松了;开关坏了;电线断了;断电了等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下表是一所小学气象站测得的2008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 (1)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是。(2)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是。 (3)一天中测得气温最高的时刻是。(4)一天中测得气温最低的时刻是。 (1)夏季(2)冬季(3)14时(4)6时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风向标的箭头所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这里风向标箭头指向北,说明刮的是北风;北风是吹向南面的,所以教室里的窗帘会飘向南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 为了证实天气观测中温度表有放在百叶箱内的必要,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表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温度单位:℃)

(1)求出两支温度表6次观测的箱内温度的平均温度值;箱外温度的平均温度值(2)箱外温度的平均值要比箱内,这是由于。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比较大? (1)21.7℃、22.0℃(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趋向直射,箱内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阳关;箱外则直接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3)百叶箱外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 下表中给出的数据表示的是硝酸钾在不同的温度下在100克水里溶解的质量。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9分) (1)2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2)100℃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1)31.6 (2)246 (3)硝酸钾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大木头小空气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向(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 、( )和(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6、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8、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9、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 B.氧气、酱油 C.冰糖、面粉 10、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1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2、“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四、实验题(15分) 1、拉开装可乐的易拉罐的拉环,会发现冒出许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 1【探究】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我的方案: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的变化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再观察液面的变化。 2【探究】你知道吗?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修马路的工人为什么隔一段要留一条缝隙? 我的猜想: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我的方案: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3、【探究】我们在研究岩石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主要从颜色、形状、结构、滴盐酸等方面进行研究。 我的方案: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6 、【探究】在大自然中,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除了人力改变了岩石的形状、大小,那么温度的变化是否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呢?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的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到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7、【探究】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我的方案: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8、【探究】砂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一样吗?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不一样。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我的方案: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渗水的情况。 9、【探究】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相同吗?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不相同的。壤土中的植物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植物居中,黏质土中的植物最差。 我的方案: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10 、【探究】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植树造林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我的方案: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 精品文档

小学四年级科学竞赛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 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 人们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3. 电路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连接方式,我们家里不同房间的灯一般用________方式连接到电路上的。 4. 将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5. 青蛙的成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个阶段。 6. 蚕豆的子叶在发芽过程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 7. 在我们的生活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伏。 8. 下雨天的时候,鱼儿喜欢浮上水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_________引起的。 10. 炎炎夏日,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般出现在________点。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 )植物开花授粉后,子房里的哪一个部位会受精并发育成种子。 A .雌蕊 B .柱头 C .子房 D .胚珠 2. ( )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所形成的电路是: A .通路 B .短路 C .断路 D .回路 3. ( )3月份日本地震后,我国出现的“抢盐风波”,是因为大家认为食盐中的哪一种成分能够防核辐射? A .钠 B .铁 C .碘 D .氯 4. ( )以下哪一项特征是植物与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A .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B .能自己制造养料 C .有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D .能释放出氧气 5. ( )烟飘向东北方向,这时刮的是什么风?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6. ( )如右图,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变化吗? A .声音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 B .声音会比原来更响 C .声音和原来的一样响,没有变化 D .不能确定 7. (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了磁铁的哪一种性质? A .同极互相排斥 B .异极互相吸引 C .具有磁性 D .能指示南北方向 8. ( )一粒小小的种子,种在一个花盆里,不久便生根、发芽,几个月后,整株 学校: 座位号: 姓名: ………………密…………封…………线…………内…………请…………勿…………答…………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科教版本小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试卷习题包括答案三套.doc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大家准备了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 家有所协助!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一 四年级科学(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填空题: (25%)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 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 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原创)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改编)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原创) 8、我们能够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原创)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改编) 1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 岩属于。(改编) 二、判断题: (20%)

1、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 1.5v ,电动车的电是12v。(原创)()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能够在大树下避雨。(改编)()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原创)()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原创)()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原创)()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1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改编) () 三、选择题: (20%) 1、下列物体中不能够用来接通电路的是()。(改编) A、钥匙 B 、塑料尺 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原创)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 1.5v 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 的电流是()。(原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气体)。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5、人们常常根据的(阴。 6、(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雪)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小题2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V ) 2、风向通常米用八个方位来记录。(V )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V)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V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V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V )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 1”表示(B 2、27C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 含在嘴里不动B .用舍翻动搅拌C .把糖块咬碎D .咬碎并搅拌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使杯底的盐溶解( B )。 A. 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 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 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与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与 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 本学起即将结束,在科学课陪伴下,你像科学家一样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相信你在科学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一定获得了不少收获,那就对自己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吧。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把答案工工整整的写在横线上吧!(每空1分,共20分) 1、风向是指风的方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2、天气现象都是由、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3、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4、做化冰实验时要将温度计的液泡,不要与容器的和接触;读数时,温度计拿出水面。 5、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 6、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我们给茄子施加和就是给它们加营养。 7、一些水果和蔬菜切开后会变色,这与它们的有关。 8、液体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是液体的性质。 9、现代农业是以使用为主要特点。 二、仔细读下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20分) 1、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冰变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A吸收热量B放出热量C不放出也不吸收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气体比液体体积大B气体能被压缩,液体却很难被压缩 C气体都无色无味 D气体都没有重量 3、把铁放在()最容易生锈。 A、空气中 B、水中 C、纯净水中 D、醋中 4、夏秋季的早晨,在草、树叶等物体上常常会看到许多露珠,它们是( ) A、从天空中掉下来的 B、从树叶中渗出来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 D、无法判断 5、下列哪个是有生命的物体。() A、小草 B、白云 C、机器人 D、气球 6、下列变化中,是可逆变化的有() A、玉米粒变成爆米花 B、铁棍融化成了铁水 C、生鸡蛋变成了熟鸡蛋 D、小树变成了大树 7、下列变化中,是不可逆变化的有() A、河里的水结冰了 B、湿衣服变干了 C、小朋友长高了 D、奶油融化了 8、把冷、热两块玻璃片,分别盖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玻璃片上有水滴生成的是() A、热玻璃片 B、冷玻璃片 C、都会有水珠生成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