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1-3章)

环境影响评价(1-3章)

环境影响评价(1-3章)
环境影响评价(1-3章)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

第1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环保法中环境的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包括综合环境质量和各要素环境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3.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两个层面:有益的和有害的)【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

5.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是规划和建设项目。】

6.环境敏感区:将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确定为环境敏感区。

7.“一地三域”: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8.“十专项”:是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9.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10.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产品质量标准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有国家级的就不能制定其他的标准。】

11.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跨行业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可以制定地方级标准,若与国家级标准项目相同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级标准的地方级标准,执行时地方级优于国家级标准。】

12.(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13.(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指定的标准物质。鉴别仪器灵敏度,校验仪器,评价分析者的技术等。

二、简答题

1.环境保护对象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1)主体是人类

(2)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3)不含社会因素【治安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2.环境的分类。

(1)天然(自然)、人工(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活、生态环境

3.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3)按影响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4)其它:短期影响、长期影响;暂时影响、连续影响;地方影响、区域影响、国家影响、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单个影响、综合影响等。

4.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

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技术方法:物理、化学、生态学、文化与社会经济等;

管理制度:即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做法。

5.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1)按评价对象:规划和建设项目

(2)按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土壤、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3)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6.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7.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四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应注意: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重大影响

公众参与的组织者建设单位

8.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6)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要求

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在可研或初设完成前报批);(3)分类管理与分级审批。【详见11,12.】

10.环境敏感区有哪些?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11.分类管理的内容。

(1)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环境影响报告表(轻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环境影响登记表(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2.分级审批的内容。

分级审批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1月6日颁布。

(1)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有:a.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c.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2)国家环境保护部可以依法将由其负责审批的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的审批权限委托给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应当向社会公布。

(3)国家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由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发布。(4)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程度和原则提出分级审批建议,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抄报环境保护部。(5)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13.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的内容。

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甲级:可承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国家对甲级评价机构数量实行总量限制,有效期4年

乙级:可承担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都必须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

在乙级评价资质中,有一类仅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评价范围的乙级资质。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有效期为3年。】

14.环境法规的构成有哪些?

(1)法律(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3)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5)环境标准(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15.环境法规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法律层次的效力等同(2)后法大于前法

(3)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法律(4)国际公约优先

16.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2)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18.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从级别上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按内容和性质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方法标准

(4)基础标准(5)标准样品标准

19.环境质量标准有哪些?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0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0.环境质量标准选择原则。

(1)首先考虑区域开发活动的性质对环境质量有无特殊要求。一般应按特殊要求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如,高级别墅噪声要采用0级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包括的,但在区域开发活动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在借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

(2)首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没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的污染物,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排放标准。

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地区,要向区域开发所在地的环境主管部门咨询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值及消减计划,确定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作为该区域该项污染物排放量的评价标准。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类: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2.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的为管理程序;

3.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的为工作程序。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在开展评价工作前编制,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

6.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7.无组织排放: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义为无组织排放。

8.源强: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噪声方面指噪声源的强度。

9.非正常排污的源强:正常开停车或部分设备检修时排放的污染物、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运行时的排污

二、简答题

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目的性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2)整体性原则:注意各种政策及项目建设对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分析综合效应。

(3)相关性原则:考虑人类-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

(4)主导性原则:抓住各种政策或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5)等衡性原则:充分注意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均衡,特别关注某些具有“阈值效应”的要素。

(6)动态性原则: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环评中要研究其历史过程,研究环境影响特征,注意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特点。

(7)随机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个涉及多因素、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环评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必要的研究内容,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

(8)社会经济性原则:环评应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对环境的价值作出评价,并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环境开发行为作出合理的判断。(9)公众参与原则: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解环评的相关信息。

2.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管理):a.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b.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c.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a.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b.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3)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a.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b.评价大纲的审查;c.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d.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3.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的原则有哪些?

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②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3)报告编制阶段:汇总、分析上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特别指出: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注:具体到某一建设项目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作适当调整。】

6.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括的内容。

(1)总则: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建设项目概况(如为扩建项目应同时介绍现有工程概况)。

(3)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附位置图)。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5)环境现状调查: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的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地说明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预测方法、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时段以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

(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8)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9)评价工作经费概算。

7.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1)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

(2)资料收集:应首先立足于现有资料

,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3)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

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

(2)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

(3)气候和气象;

(4)矿藏、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

(5)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6)环境功能情况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7)社会经济情况;

(8)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9)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10.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有哪些?

(1)预测的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方法等应根据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确定,同时还考虑预测范围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预测的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

(3)预测阶段和时段:预测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

预测时段: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对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4)预测的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预测点的数量与位置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当地的环保要求、评价工作的等级而定。(5)预测的内容: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根据工程与环境的特征、当地的环保要求、评价工作的等级而定。

1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1)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重点评价项目可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技术问题可另编专题报告书。

(2)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大项目可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

1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基本要求。

⑴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⑵基础数据可靠

⑶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⑷结论观点明确、客观要信

⑸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学简练、图表清晰、篇幅适中

⑹有评价资格证书

13.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1)总则(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公众意见调查等】

14.污染源分类。

(1)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

(2)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声污染源等

(3)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

(4)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

(5)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15.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弄清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与位置,判断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为环境评价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16.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1)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a.概况;b.生产工艺;c.能源及原材料;d.水源;e.生产布局;f.生产管理

(2)污染物排放及治理:a.污染物产生及排放;b.污染物治理

(3)污染危害及事故

17.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1)农药使用情况(2)化肥使用情况

(3)农业废弃物(4)水土流失情况

18.生活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1)城市居民人口调查(2)居民用水排水情况(3)生活垃圾

(4)民用燃料(5)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处置

19.污染源调查方法。

(1)普查与详查相结合

(2)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方法:物料平衡法——基于物质不灭,对主要污染物

排污系数法(经验计算法)——常用

实测法——适用已有污染源

20.污染源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1)污染源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明确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区域污染源;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中,拟建项目的污染源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21.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目的。

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22.工程分析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4)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23.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有哪些?

(1)体现政策性(2)具有针对性

(3)应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且准确的基础资料

(4)应从环境保护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24.工程分析的特点。

(1)以生产工艺过程分析为主;(2)考虑施工期、营运期及关闭后三个阶段;

(3)考虑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情况。

25.工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1)类比法【工程一般特性的相似性(规模,产品,工艺)、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气象、地貌、生态、环境功能、区域污染)】;

(2)物料衡算法(优先)【依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律】;

(3)资料复用法(利用已有环评或可研)

26.工程分析的内容。

(1)工程概况;(2)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分析;(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7)补充措施与建议

27.污染源评价的内容。

(1)主要污染物的确定: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物。

(2)主要污染源的确定: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源。

28.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的内容。

(1)重点评述生产工艺的先进性(2)比较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

(3)对废水、废气、废渣应该分别进行分析

29.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

(1)分析环保措施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2)分析污染物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在总投资中的比例

30.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

(1)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2)工厂车间布置合理性分析(3)附近村镇居民拆迁必要性分析

31.补充措施与建议的内容。

(1)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2)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

(3)节约用地的建议(4)用水平衡与节水措施建议(5)废渣综合利用建议(6)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7)其他建议

3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特性表、施工布置图(2)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活动(影响源\影响因素)强度、范围、方式,占地,植被破坏,移民,水土流失,量化

(4)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水气声渣(5)替代方案

33.工程的组成有哪些?

(1)主体工程;(2)辅助工程;(3)配套工程;(4)公用工程;(5)环保工程;34.主要辅助工程有哪些?

(1)对外交通;(2)施工道路;(3)料场;(4)工业场地;

(5)施工营地;(6)弃土场、弃渣场

35.重点工程的确定方法。

(1)现场踏勘;(2)类比调查;(3)投资分项;(4)环境敏感分析;

36.重点工程(规模大,环境影响大的)有哪些?

(1)隧道;(2)大桥;(3)高填方路段;(4)深挖方路段

(5)互通立交桥;(6)服务区(7)取土场(8)弃土场

37.厂址选择的原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1)符合城市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厂址应选择在合理方位。

(3)在山区选址要与山体保持一定距离。山高的15倍。

(4)厂区应与生活区以及重点保护区之间保持足够的污染防护距离。

(5)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各评价项目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

28.厂址选择的原则。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2)全过程分析;(3)污染源分析;(4)其他分析

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识别: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定性地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的范围。【目的: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预防对策具有针对性。】

2.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

3.巴特尔(Battele)指数法:采用函数曲线作图的方法,把环境参数转换成某种指数或评价值来表示开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同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

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地理信息: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结构的特征、时序特征(动态变化的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以采集、贮存、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分类。

从其功能上可分为:(1)影响识别方法;(2)影响预测方法;(3)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该工程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确定评价范围。根据工程组成、特性及其功能,结合当地环境特点等,选择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因子(一般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物)。项目的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如矿山)对环境的影响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应识别不同的环境影响因子。(1)环境污染影响:大气、水、废渣的利用、生产设备开停车和出现事故时的风险评价、

(2)土地利用的改变对经济的影响:将农田变为工业用地,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工业的收益及生产的化肥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总效益足可弥补,对经济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有利的。

(3)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工厂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氟化物、酸性废水等对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特别是开停车及发生事故时。因此,要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如果污染防治措施好,这方面的影响可减少到允许的程度。

(4)其它影响:a.厂址附近是否有石油、矿藏,项目不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

b.项目的建设是否会诱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等。

c.文物景观的影响。

(5)总结:评价以大气、地面水的影响作为预测、评价的重点!!

3.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中不利影响的划分。

按环境敏感度划分,可划分为5级:

(1)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与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远的、不可逆的;

(2)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时间;

(3)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4)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和重建可以实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5)微弱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其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其代替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4.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中有利影响的划分。

按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良性循环、提高的环境质量,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程度而定等级,也可分为5级:微弱有利、轻度有利、中等有利、大有利、特有利。

5.定性判断影响程度的划分。

显著影响、中等影响、轻微影响等。

(1)利用环境影响识别表:环境影响识别表是一种设计了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表格。不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表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影响识别时,用识别表中的各项内容逐一对建设项目提出询问,判断建设项目对其是否产生影响(可通过专家进行)。然后对有影响的各项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环境影响和次要的环境影响。

(2)环境要素逐一分析法:根据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能量或影响因子)对环境要素的影响逐一分析。污染物(能量)是产生环境影响的根源,其排放去向直接关系到它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程度,因而可通过分析排放的污染物(能量)识别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核查表法: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法,故亦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核查表法虽是较早发展起来的方法,但现在还在普遍使用,并有多种形式

7.核查表法有哪几种形式?

(1)简单型清单:仅是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表,不作其他说明,可作定性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2)描述型清单:比简单型清单多环境因子如何度量的准则。(常用)

(3)分级型清单:在描述型清单基础上又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8.环境影响预测常用方法比较。

9.巴特尔(Battele)指数法的具体做法。

(1)建立质量指数函数图:一个给定的因子,其估计值一般有一定的范围,把环境质量值与之相对应的范围转换成由好至差,用1~0表示的质量等级指数(指标),以给定因素的变化范围为横坐标、环境质量指数为纵坐标作图而得到。

(2)将参数值转换为环境质量指数值,然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值;

(3)预测方案的环境因子参数变化值,转换成环境质量指数,计算综合评价值;(4)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做出决策。

10.巴特尔(Battele)指数法的优缺点。

(1)优点:简明、清晰、选择性强;

(2)缺点:不能给出各方案的直接数量概念,对社会经济方面的评价也强调得不够。

11.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

(1)指数法:a.普通指数法【单因子指数、多因子综合指数】;b.巴特尔(Battele)指数法;

(2)矩阵法:【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

(3)图形叠置法【线路开发项目最有效】: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重叠表示在同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在开发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性及影响的相对大小。

(4)网络法:采用原因-结果的分析网络来阐明和推广矩阵法。其除了矩阵法的功能外,还可鉴别累积影响或间接影响。

(5)动态系统模拟法

12.区域开发建设的特点。

(1)规模大(2)占地广(3)门类复杂(4)多部门负责

(5)长距离、大范围的环境复合影响(6)集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13.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系。

在区域环评的宏观指导下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三方面的优点(1)首先,由于区域环评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所利用的基础资料和有关数据相对完整、连续、准确,得出的各种预测规模精度高,可信度大,用于指导项目环评有助于提高评价质量。

(2)其次,将区域环评的成果应用于项目环评,可以减少一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以及部分现场测试与室内计算工作,可以缩短评价周期。

(3)最后,在区域环评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环评,可以适当地节约评价费用。

案例分析(造纸业)

项目名称: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t漂白木浆厂项目

一、案例项目特点:典型的硫酸盐法工艺制浆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

二、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一)该类项目进行政策分析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应考虑与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的兼容性

2.评价区域内是否有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及环境质量达不到或接近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3.水资源规划及其项目水资源供给的可靠性论证,要求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出中水利用方案

4.林基地建设应考虑与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和经济商品林区规划的一致性。基地选址应在商品林区内,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符,如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西部大开发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二)与产业、技术政策的符合性:

1.符合调整原料结构与产业结构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和清洁生产发展的要求;

2.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

3.符合国家(轻工业)有关环保、节能、节水技术政策

(三)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单机规模符合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规定的起始规模;符合造纸行业发展规划;建设地点符合当地开发区规划

三、项目分析

(一)主要污染因素及其来源和特点

1.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生产车间,是该行业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通常包括黑液和白液(漂白废水)两部分,其中漂白废水具有CODCr、BOD5负荷大;色度高;毒性强;致畸致突变性等特点,应予以重点关注。主要污染因子为色度、COD、BOD、SS和一些特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氯代有机物,一般以总有机氯(TOCl)或可吸附有机卤(AOX)

2.废气:主要来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x烟尘和特征污染物臭气(以总还原硫TRS表示)

3.固体废物:树木碎屑、浆渣、绿泥、白泥、灰渣、盐泥、盐砂、污水厂污泥等,均属于一般性固体废物

4.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

5.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整地、栽植、疏伐、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采伐更新、配套道路建设与木材运输

(二)事故状态下污染源分析

1.烧碱生产装置故障

2.碱回收系统故障及事故

3.污水处理厂事故(三)风险分析

1.凡项目中涉及到大量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或生产,均有必要进行风险分析,如本项目中液氯的使用

2.一些特征污染物事故排放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也应进行分析说明,如本项目的TRS

(四)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工艺设备角度:考察所选用工艺及设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技术发展方向,

如漂白采用O-Z-E-D工艺,100%ClO

2取代Cl

2

漂白剂等

2.资源利用、物耗能耗角度:造纸项目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水的重复利用率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3.单位产品产污角度:考察单位产品产污量是否符合清洁生产标准要求或与类似项目比具有优势

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主要针对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要了解的环境要素,并进行其现状质量评价

(二)本案例首要污染因素为废水排放,主要是对接纳海域环境的影响,是应重点考查的对象,包括接纳水域及其中生活的海洋生物

(三)由于涉及到林基地建设,其对基地所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也应对所在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五、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一)环境影响因素及因子:见前面的项目分析内容

(二)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废水排放对受纳海域水质的影响;林基地建设对当地生态

环境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本案例的评价重点

(三)评价标准选用:依照案例提供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接纳海域选用《海水质量标准》二类水质标准,大气选用二级标准,声选用2类标准

(四)评价工作等级:以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污水排入海洋,排放量73000m3/d (>20000m3/d),废水中仅含COD、BOD和SS主要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参数<7,水质归为简单),因此可确定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六、环保措施分析

(一)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应考虑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加以控制

(二)污水治理措施需多方案论证

(三)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化论证

(四)对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应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论证,并注意废渣的处置,防治二次污染

(五)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提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六)林基地建设应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和补救措施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瓯江口新区

附件1 — 1 —

—2—

— 3 —

行环评承诺备案管理。—4—

附件2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备案承诺书 编号: 项目名称: 承诺方(甲方): 行政主管部门(乙方): 一、项目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 (二)法定代表人 (三)拟建地址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二、承诺内容 (一)甲方事项 1、甲方承诺本项目属于《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以下第XX项承诺备案事项: (1)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零土地”技改项目; (2)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外符合项目准入环境标准的环评等级降为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2、甲方承诺项目建设和运行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 (1)项目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环评明确 — 5 —

的生态空间清单及环境准入条件清单管控要求。 (2)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3)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排放污染物符合区域规划环评明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要求,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大气、水、声等环境质量标准。 (4)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行业环境准入要求和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等。 (5)在项目投产前取得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削减平衡意见,未取得或落实总量削减平衡意见不投入生产。(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无需填写) (6)在项目投产前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7)在项目投产前落实危废处置、废水纳管等协议,未落实协议不投入生产。(无危废处置、废水纳管要求的无需填写) (8)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备案前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全本及签订的承诺书。 (9)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对照环评及批复文件或承诺备案的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向社会公开。 —6—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以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申报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盖章)编制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设计范围内道路均为新建道路,本次设计主要控制点:相交道路标高、地块平整后的标高。 图1 项目平纵断面图 4、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2.5m(人行道)+1.5m(树池)+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20m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人们普遍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是当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以预防污染为前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性规划环评主要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评判标准,这样可以针对“规划”之下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标签: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 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3、环评技术导则应用范围:《总纲》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程程序、方法及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核建设项目);《规划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环评;《开发区区域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能以安全、舒适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交通方式并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准时、机动和直达便捷的服务。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 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生态环境。为维护城市生态循环的正常平稳运行, 需要对该环境投入超量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自给自足” 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由城市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 2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 航空水运文中略) 组成。而城市道路交通包括: 公共汽车、货车、客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两部分。 3 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3. 1 城市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20年来, 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增长了一倍以上。由此引发了机动车和公交道路的快速增长。众所周知, 城市交通系统, 尤其是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2) 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 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 。例如,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 万辆,按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消耗200万t?300万t燃料油。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 而上述能源的90 %需要由外地输入。 3) 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大气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人类的健康。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 4)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 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 dB 。 5) 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 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 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 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3. 2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转运。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 节省了运输时间。 2)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 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3) 影响地区物业开发。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声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物业开发。经研究分析, 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 ,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 8 %?1.26 % ,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杭州市余杭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杭州市余杭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备案承诺书 编号: 项目名称:基于电梯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智能电梯生产基地、基于扶梯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智能扶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承诺方(甲方):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行政主管部门(乙方): 一、项目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周俊良 (三)拟建地址: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路168号(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西奥电梯拟利用现有场地,实施“基于电梯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智能电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代码“2019-330110-34-03-008092-000”、基于扶梯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智能扶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代码为“2019-330110-34-03-023002-000”),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新增20000套/年电梯门板门套、3000套/年电梯装潢轿箱、1500套/年钢结构架的生产能力,全厂形成年产电、扶梯60000台,电、扶梯配件60000套的生产规模。 (五)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①废水:硅烷化前处理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纯水系统浓水及反冲洗水与预处理后的废水一起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②废气:项目自动焊接废气经收集完成后经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人工焊接区域配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一台,焊接烟尘经收集净化后车间内排放;抛丸粉尘全部收集后再经自带脉冲滤筒除尘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空排气筒排放;喷塑粉尘收集后经双旋风分离器+高效超级滤芯+终极过滤后无组织排放;废气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颗粒物的二级排放标准;固化废气经收集后后通过光氧催化装置处理,废气最终由15m排气筒高空排放,天然气燃烧废气经15m排气筒高空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③噪声: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本项目运营期间老厂区噪声预测值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要求。新厂区噪声贡献值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要求。 ④固废:技改项目新增金属废料、废塑粉收集后全部外卖综合利用。槽液及槽渣、污泥、废机油收集后委托杭州立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安全处置。含油抹布、劳保用品混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置。落实以上固废处置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