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最新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学教学大纲教案

(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

前言

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修复体和固定修复体以及固

定可摘联合修复体三大类。口腔活动修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方法。常见的活动修复体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隐形义齿和颌面赝附体等。

活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其制作中的精密铸造技术、人工牙排列技术等更是固定修复体发展的理论基础。活动修复工艺学以实际工艺流程为主线,强调学生对活动修复体制作工艺流程的掌握,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进入后期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及种植义齿工艺学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近年来,尽管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热门临床修复技术以及修复体制作的修复工艺技术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方法在我国仍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口腔医学设备、材料、工艺和修复观念的发展进步,也赋予了当代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更多可能和创造的内容,即“综合活动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种植、固定修复技术在固位、稳定和支持上的优势,再结合活动修复在咬合重建、骨量不足等情况下的可逆性、低投入、低维护成本等的优势,最终选择一种美观、舒适、

功能及兼顾的中间道路的修复方法。

基于以上的专业发展方向,本课程还包括精密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制作流程的介绍,以开拓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

视野,为学生进入实验和临床实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课的前期,总学时36学时,理论授课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现开设为必修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弹性

义齿的制作工艺、颌面赝附体的制作工艺、活动-固定联合修复

体制作工艺、种植覆盖义齿制作工艺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录像和实习参观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活动修复技术的认识,明确活动修复工艺加工流

程,最后将所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后期专业实习和今后的

工作实践。

教材

《口腔活动修复工艺学》于海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卡尔.McCracken.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张富强译.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2007

2.徐君伍.口腔修复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08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篇: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工艺20 0

第一节:模型复制 2 0 第二节:工作模型的设计与观测 2 0 第三节:工作模型的处理 2 0 第四节:复制耐高温模型 2 0 第五节:制作支架熔模 4 0 第六节:包埋与铸造 2 0 第七节:支架打磨抛光处理 2 0 第八节:人工牙的排列和制作基托蜡型 2 0 第九节:塑料充填 2 0 第十节:基托的打磨抛光及义齿维修 2 0 第二篇:弹性义齿制作工艺0 2 第三篇:全口义齿制作工艺8 0 第一节:制作个别托盘 2 0 第二节:模型关系的转移 2 0 第三节:全口人工牙的排列及制作蜡基托 4 0 第四篇:颌面赝附体的制作工艺0 2 第五篇: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制作工艺0 2 第六篇:种植覆盖义齿制作工艺0 2 合计 28 8

第一部分:理论课(28学时)

第一篇: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工艺

第一节:模型复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型复制的方法和要点

模型修整的方法

2. 熟悉模型复制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复制活动修复体工作模型的意义

2.活动修复体工作模型的验收

3.复模前的模型准备:包括模型的修整和材料器械的准备

4.复制工作模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模型复制的方法和要点

模型修整的方法

2.难点: 模型复制的方法和要点

四、思考题:

1. 如何保证活动修复体的出厂检验?

2. 如何选择复制模型的印模材料?

第二节:工作模型的设计与观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型观测仪的组成和作用

使用模型观测仪对模型进行观测的方法

就位道的选择方法

2.熟悉:不同观测线卡环固位体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模型观测仪的组成和作用

2.介绍观测线的分类及对应的卡环设计

3.介绍就位道选择的方法

4.介绍观测仪对模型观测的流程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使用模型观测仪对模型进行观测的方法

2.难点: 观测线的分类和相应的卡环的设计

就位道选择的方法

四、思考题:

1. 如何确定义齿的就位道?

2. 如何记录模型在观测台上的位置和就位道方向?

第三节:工作模型的处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型的预处理(包括模型的填倒凹、缓冲、衬垫和标记处理)2.熟悉:常见模型缓冲的部位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口腔医学专业(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口腔医学专业(副高 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口腔医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口腔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等基础知识。 2、口腔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牙病学及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专业知识。 3、技术和知识:熟悉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牙体手术学(充填技术、根管治疗等)、牙周治疗学、牙槽外科、牙科器械学、修复工艺等技术和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包括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 2、了解整形外科学、医学美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免疫学、等专业相关知识。 二、专业实践水平 (一)具有较丰富的口腔常见疾病和一般疑难病例临床诊断治疗经验。

(二)掌握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以及口腔正畸等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专业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疾病应有一定了解,能对其实行诊断、鉴别诊断,掌握其治疗原则。 1、口腔内科方面 (1)、熟练掌握复杂龋病、牙体、牙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技术,包括复杂牙体缺损的修复,不完善牙髓治疗病例的再治疗、根尖手术等。 (2)、熟练掌握牙龈病、牙周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能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掌握牙周治疗方法及技术,包括牙周手术方法。熟悉牙周病与全身的关系。 (3)、掌握儿童发育期牙颌疾病的特点,并能制定准确、全面的治疗计划。掌握儿童预防性矫治的治疗设计以及年轻恒牙复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 (4)、掌握常见口腔粘膜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口腔粘膜病相关实验室技术,如脱落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5)、熟悉临床与群体的口腔预防、口腔健康调查、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与实施,了解不同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程序与特点。 (6)、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及其预防措施。 2、口腔颌面外科方面 (1)、熟练掌握牙槽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手术适合证与禁忌证、手术操作方法、并发症的治疗原则,掌握牙槽外科复杂病例的治疗。 (2)、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感染和创伤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专科) 一、课程简介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的临床医学科学。它以口腔及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病理、牙^学、口腔应用材料、口腔生物力学等知识为基础,采用符合人体生理情况的人工修复体或矫治器来恢复或重建缺损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维护牙列的完整性和颌面部的外形与美观,促进口颌系统及全身的健康。 口腔修复学主要教授内容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颌面缺损修复,牙周病修复治疗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修复治疗等内容。 二、总体要求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修复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各种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了解口腔新材料、新方法及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原则。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习时数 第一章绪言 1 第二章人造冠的固位原理 2 第三章牙体预备生物机械原理 1 第四章印模与模型技术 1 第五章暂时性修复和过渡性修复 1 第六章J合架 1 第七章嵌体与部分冠 1 2 第八章桩冠与桩核冠 1 第九章铸造金属全冠 1 2 第十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2 4 第十一章瓷全冠 1 第十二章固定桥9 4 第十三章可摘局部义齿15 10 第十四章全口义齿10 8 第十五章单颌全口义齿与即刻全 1 口义齿 考试 2 合计50 30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口腔修复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和内容,了解修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了解如何学习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方法, 了解口腔修复学常见的牙体、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内容。 课程内容 一、口腔修复学应有的认识和要求。 1?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精选.pdf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学时学分:总学时数:96,理论学时数:60,实验学时数:36,学分数:8分。 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本课程应从适应临床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人文教育,强化职业意识,课程目标包括: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口腔修复科常用临床检查项目。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2.熟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 3.了解口腔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病的修复治疗;了解口腔修复学新技术及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工艺流程。

(完整word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它服务的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 儿童时期颌面部、口腔及牙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论在解剖上、生理上都具有其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诊断治疗也有特点。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设计。同时,还应掌握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所必须的操作技能。此外,还应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掌握接待儿童的方法。 本大纲内容有儿童口腔医学概论、生长发育、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机构特点、牙齿发育异常、龋病、儿童牙髓病根尖病、儿童前牙外伤、咬合诱导、乳牙和年轻恒牙的拔除。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按排和时间分配是:总学时25学时,其中包括系统理论课14学时, 实验课11学时。 二、正文 (一)系统理论课(14学时) 儿童口腔病学概论(0.5学时) 生长发育(1.5学时) 掌握:牙齿萌出时间和萌出顺序 牙根发育完成时间 牙列的临床分期 熟悉:牙齿发育分期及萌出机理 了解:生长发育的评价与研究方法 乳牙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1学时) 掌握:乳、恒牙的鉴别 年轻恒牙的特点 乳牙牙根的稳定期 熟悉:乳牙根吸收方式与脱落时间 乳牙的作用 了解:乳、恒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牙齿发育异常(1学时) (l)牙齿数目异常 掌握:多生牙好发部位、X线定位和治疗设计, 熟悉;先天缺牙与外胚叶发育不全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 (2)牙齿形态异常 掌握:畸形中央尖的诊断、处置及并发症 熟悉:过大牙、过小牙、融合牙、弯曲牙、畸形舌尖、畸形舌窝、牛形牙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 (3)牙齿萌出异常 掌握:乳牙滞留的临床处置原则。 熟悉:诞生牙,早萌、迟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上颌中切牙阻生及临床处置原则。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前 言 口腔预防医学是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的原则而建立的一门学科,为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全民健康,广泛开展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贯穿到临床各科的实际工作中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是按“三基”的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写的。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保健,口腔医学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等。教学时数18学时,包括课论课12学时及实验课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 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课程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 绪论 0.3 0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0.5 0 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 0.2 0 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1 0 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 1 1 第六章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1 2 第七章 牙周疾病病因学 1 0 第八章 牙周疾病的预防 1 0 第九章 刷牙 1 0 第十章 口腔癌的预防 1 0 第十一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1 0 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 1 3 第十三章 口腔卫生项目管理 1 0 第十四章 口腔医学的感染与控制 1 0 合计 12 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口腔三级预防 2、熟悉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标准 3、熟悉 2000年全球与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4、了解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 5、21世纪口腔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教学内容: 1、口腔预防医学简史 2、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及特点 3、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景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龋病指数和牙周病指数 2、掌握龋病流行特征、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3、掌握牙周病流行特征、影响牙周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4、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和用途 5、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 6、了解口腔流行病的三种研究方法 7、了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定义、作用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2、龋病流行病学 3、牙周疾病流行病学 4、口腔健康调查 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 1、口腔流行病调查表的设计 第三章 龋病病因学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口腔内科专业(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口腔内科专业(副高 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口腔内科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口腔内科专业知识,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 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粘膜病学和预防口腔医学等基本知识。 2.掌握牙齿及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 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和口腔材料学等基 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等相关知识。 2. 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 儿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持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 和预防口腔医学的研究进展,并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 2.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等相关学科近 年来的进展。 三、专业实践水平

1. 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鉴别 诊断和治疗技术,如非典型性牙颌面部疼痛、猖獗龋、牙齿咬合病、 牙髓治疗失败病例的再治疗、龋易感患者的管理、根尖手术等。 2. 熟练掌握牙周病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全面的治疗计划及治疗方法。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 诊断、鉴别诊断、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技术,如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牙 髓联合病变、以及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等。 3. 熟练掌握儿童口腔医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掌握复杂疑难的儿童牙病的诊治,如乳牙与年轻恒牙复杂疾患的处理等;了解儿童预防性矫治的治疗设计。 4. 熟练掌握口腔粘膜病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掌握复杂疑难粘膜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 5. 熟悉不同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程序与特点,以及临床与群体的 口腔预防、口腔健康调查和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与实施。 6. 熟悉口腔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以及药代动力学 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 附本专业病种 1. 龋病 2. 氟牙症 3. 四环素牙 4. 釉质发育不全 5. 先天性梅毒牙

最新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原则和方法。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任务是结合牙合、颌面的解剖形态和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结合生物力学﹑医学美学原则,阐明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是为恢复生理形态与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咀嚼器官的保健,继而促进全身健康的目的。学生通过讲课﹑示教﹑前期实习和生产实习,从而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口腔修复学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其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讲课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临床技能。 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方法,病历书写,基牙的牙体预备,制取印模,颌位关系的确定,灌注模型,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弯制卡环技术,完成冠类、固定桥、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等技术操作,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68学时,于第七﹑ 八学期完成。临床实习15周,于第九﹑十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 1.《口腔修复学》(第六版),赵铱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口腔修复学》(第五版),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修复学》(第四版),徐君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修复学》,姚江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概论 (5) 第二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6) 第三章固定义齿 (11) 第四章种植义齿 (13) 第五章可摘局部义齿 (14) 第六章全口义齿 (17) 第七章其它修复方法 (21)

口腔正畸学课程标准0001

口腔正畸学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分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两个模块,它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的临床医学科学。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相接轨的实践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该课程前续课程为《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相接轨的实践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各类错牙合奇形 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掌握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步骤、操作技术。掌握固定矫治器的适应症、操作方法、步骤、各类错牙合奇形的矫治要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各类错牙合奇形的诊断能力,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步骤、操作技术,掌握固定矫治器的适应症、操作方法。 3. 素质目标

能以患者为中心,主动服务,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的设置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属于该专业的一 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的开设为培养本专业学生成为能在各级口腔预防、保健和医疗第一线从事口腔卫生保健、预防工作和充当口腔医师助手;既能独立从事口腔辅助治疗,又能熟练制作口腔常用正畸修复体等具备口腔医学技术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围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其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结合该专业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分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两个模块,授课时充分利用教学视频、相关图谱、道具等教学素材融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使难以理解的诊断方法尽量地形象化、实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悉各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症 状、诊断、预防修复治疗方法。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口腔正畸学的基本概念、任务;熟悉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 及危害、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了解口腔正畸学的内容及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 1. 口腔正畸学的定义、任务 2. 口腔正畸学的学科内容及发展现状 3. 口腔正畸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4. 错合畸形的患病率及危害、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重点:口腔正畸学的定义、任务;口腔正畸学的学科内容及发展现状 难点:错合畸形的患病率及危害、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第二章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6学时)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大纲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在临床实习中,要培养实习生树立救死扶伤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检查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技能、危急病症的治疗原则,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和各学科的进展,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今后从事口腔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习科室与内容(一) 实习科室: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牙周粘膜、儿童口腔、口腔预防),口腔颌面外科(包括门诊和病房),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放射科。 (二) 实习内容(要求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习任务) 1.牙体牙髓单纯龋洞充填大面小根管实习安直接间接前牙后牙脱 I 积充手长度 II III IV V 内容抚盖髓盖髓根充根充敏类填术测量类洞类洞类洞类洞洞工作量 40 25 12 15 25 5 6 2 8 20 15 10 2 35 2.牙周粘膜口腔全口全口特殊粘牙周实习全身结扎调脱牙周卫生龈上龈下局部膜系统内容用药固定和敏手术宣教洁治洁治用药病病历工作量 50 30 5 10 5 2 3 2 2 20 1 3.口腔修复科固定修复全口义齿修复实习活动义齿拆除不良修补全冠(含种植内容修复修复体桩冠固定桥单颌全口总全口修复2枚)

工作量 7 5 3 10 1 1 3 2 4.口腔颌面外科门诊 (1)掌握门诊病历、处方、化验单的正确书写。(2)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3)了解门诊病人急救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一 般牙、常见阻生牙的常规拔除技术,以及拔牙并发症的处理和 预防,要求每人拔牙总数30颗以上(二个月内)。 1 (5)外科门诊常见小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唇、舌系带矫正术,牙助萌术,乳头状瘤切除术,牙龈瘤切除术,活检术以及清创术,牙种植术,颌间栓结术等,要求每人动手参与小手术10例左右。 (6)掌握常规护理知识,每人须从事一周时间的护理工作。附:口腔外科门诊实习工作量实习乳牙切牙前磨牙磨牙阻生牙 松牙固多生牙系带牙槽粘液囊种植牙内容拔除拔除拔除拔除拔除定术 拔除术修整修整肿切除手术工作量 10 10 10 10 2 1 2 2 1 1 2 5.口腔颌面外科病房(1)每人须参与管理病床3—5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查房,掌握换药、穿刺、缝合等常规操作。(2)掌握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完成10—30份完整的住院大病历。(3)跟班学习,当好器械师、助手,参加手术要达到10—20次。(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的抢救工作。(5)熟悉X线片、CT及MRI的阅读知识。 6.口腔预防社区口腔保健简单的儿童根据需要参与预防科其窝沟氟化口腔实习口腔健 康教牙病治疗(龋他日常工作(爱牙日,封闭泡沫卫生育,流行病学齿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 2006 6 13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系五年制用) 前言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 口腔修复学的任务是研究口腔及颌面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以恢复、重建各类缺损或异常的口腔颌面系统疾病,从而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 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科学。其临床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的预防和修复治疗。前三者是目前口腔修复学的主要临床内容。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治疗手段是采用制作修复体的方法恢复因缺损、畸形而丧失的形态与功能,使之达到正常水平。 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通过讲课、示教和实验室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要求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理论包括:修复的原则、固位原理、设计原则、平衡牙合理论等;基本知识包括:牙合、颌、面的解剖生理和牙合学等;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方法、牙体预备、取印模、颌位纪录的方法与操作技术,各类修复体的设计及一系列技工操作技术,修复体的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 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总时数为192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习课128学时。 拟用教材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马轩祥主编口腔修复学(第5版) 本教学大纲由修复教研室王宇春、逯宜编写。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 2006.6.13

(完整版)儿童口腔医学重点归纳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梳理总结 1、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新萌出的横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3)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点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2.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六龄牙的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育阶段。胚胎3~4个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的牙胚开始形成,出生时开始钙化,大约2~3岁时牙冠钙化完成,6~7岁开始萌出,9~10岁牙根发育完成。决定六龄牙萌出时的咬合关系主要有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灵长间隙、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方向、萌出速度以及上、下颌骨的发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受第二乳磨牙远中平面位置影响较大,当颌骨发育不足或恒磨牙的牙冠较大时,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可以引起第二乳磨牙的远中根的吸收,临床称这种现象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此时,可采用开展间隙的装置,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位,诱导其成为正常咬合关系。 3.乳牙髓腔特点及临床意义 ①髓室大、髓角高、髓腔壁薄:去腐时防止意外穿髓;②根管粗大、根尖孔大:当心侧穿和超出;③乳磨牙髓室底离根分叉近,髓室底薄:防止底穿;④乳磨牙髓底多见副根管:感染易经此达根分叉处; 4、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釉质、牙本质厚度薄(1/2),有机含量高,矿化程度差、硬度低、化学反应性活泼:龋病进展快,易磨耗,易切削。乳牙牙髓疏松,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感染易扩散。神经分布稀疏,多为无髓鞘神经:感觉不敏感,牙髓炎症不典型。牙根吸收达1/2时,冠髓尚属正常,根髓近吸收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成牙本质细胞变性、消失。 5.乳牙牙髓特点。 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小且细。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想混,边缘部血管细。牙根有生理吸收的特点。 6..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收部位的特点。 1)乳牙牙根吸收面的根管孔周围为数不少的吸收窝及长短不一的成牙本质细胞浆突,根管孔附近有数个小孔,其壁由螺旋状排列的牙骨质粒所形成。2)牙本质吸收面由大小不一,不规则的吸收窝所形成。吸收窝互相重叠,其间见散在牙本质小管的开口。吸收面较平滑,基质纤维结构不清,断端之表面稍突。3)牙骨质吸收面的吸收窝较牙本质吸收面少而小,为圆形。吸收窝底可见残留的牙骨质粒。4)乳牙牙根吸收近颈部时,颈部部分釉质吸收。吸收面可见吸收窝较深,釉柱体凹陷,柱体边缘部突出。 7. 乳牙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2)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3)辅助发音(4)有利于美观

口腔材料学课程标准

《口腔材料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 学时 36 学分 2 一、课程定位 《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不仅包括口腔医学内容,还涉及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口腔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这些知识。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后续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预防医学》。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充分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口腔材料的组成、性能、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2.了解口腔材料的定义、类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使用技能。 2.学会口腔常用材料的选择技能。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具有“双师”素质,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校内教师)、兼(临床一线教师)教师比例约为l:2。实验教师要求有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经验,具有协助专业教师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常规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影像图库各一套。其中,教学大纲在教务处指导下由教研室不定期修订;每位主讲教师需有自制的教案、课件、题库。 2.纸质专业图书、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由学校图书馆系统性提供,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对图书馆的购进书目,有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权。 3.精品课程网站:需有本校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同时参阅借鉴同类院校

352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352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口腔医学综合考试是为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招收全日制口腔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口腔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口腔医学综合考试的范围为口腔医学中的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正畸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口腔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考试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单项选择题100题,其中(口腔基础医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各20题) 简单题共10题,其中(口腔基础医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各2题)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四、考查内容

Ⅰ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绪论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2.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二)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二节牙的演化、组成、分类与功能 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2.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3.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4.牙体形态演化的意义 第三、四节临床牙位记录法、牙的萌出和乳恒牙更替 1.牙位记录方法 2.乳恒牙的萌出规律 3.通用编号系统 4.牙位记录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第五节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和表面标志 1.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2.牙体形态测量方法 3.斜面及生长叶概念 4.牙齿形态的生理学意义 第六节恒牙外形 1.恒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2.恒牙外形的变化 第七节乳牙外形 1.乳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 2.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3.乳牙的形态变化 第八节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1.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北京大学《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

儿童牙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人的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学科。它服务的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时期颌面部、口腔及牙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和生理上都具有区别于成人的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预防和诊治也有特点。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设计。由于儿童口腔科学是以治疗生长发育中的儿童为对象的口腔医学,学生在掌握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在学习中,不能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诊治方法套用到儿童身上。学生还应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熟悉对患儿及监护人的口腔卫生宣教原则,掌握接待儿童患者的方法。 教学安排学时数 总学时71+360 系统理论课22 理论提高课13 临床前实习36 临床实习6xx (360) 二、正文 (一)系统理论课22学时 儿童口腔科学导论(1年级)(2学时) 了解:

儿童口腔医学发展简史 儿童口腔医学涵盖的内容 儿童口腔医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牙齿发育(2学时) 掌握: 牙齿的钙化时间 牙齿的萌出时间、顺序和规律 儿童的三个xx阶段 xxxx发育的稳定期及其意义 年轻恒牙的概念、牙根发育完成时间及其临床意义熟悉: 牙齿的发生时间 牙齿的钙化阶段分期 xx的作用 xxxx吸收的方式、部位及临床意义 了解: 儿童生长发育的分期 牙齿发育的分期及其萌出机理 牙齿发育异常(2学时) 牙齿数目异常 掌握:

多生牙、个别牙缺失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熟悉: 外胚叶发育不全、牙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原则 了解: 多生牙、个别牙缺失、外胚叶发育不全、牙瘤的病因 牙齿的形态异常 掌握:1)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过大牙、过小牙、融合牙的临床诊断 2)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的治疗原则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熟悉: 结合牙、双生牙、弯曲牙、牛牙症(taurodontism)的临床特征了解: 牙齿形态异常的病因 牙齿萌出异常 掌握: 牙齿早萌、迟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乳牙滞留的诊断及临床处理原则 熟悉: 诞生牙、上皮珠、乳磨牙固连诊断及临床处理原则 了解: 牙齿萌出异常的病因 牙齿结构异常 掌握:

口腔医学实习大纲

口腔医学实习大纲 (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实习的目】 实习期间实习生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与患者交流的艺术;增强临床工作责任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工作。通过临床实习,巩固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临床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医疗技术、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为做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时间】 共32周,其中日内实习11周(牙体牙髓5周,牙周病、黏膜病3周、X光、儿童门诊及预防保健部分3周);口外实习11周(门诊4周、病房7周);口腔修复科实习10周(临床6周、技工室4周)。【实习要求】 1.实习医院及科室应重视实习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实习领导小组.严格认真组织、管理实习工作;抓好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实习计划的落实:带教老师要认真备课.组织、落实实习内容。 2.实习生必须遵守医院、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实习和按规定顺序进行个科室轮转;尊重带教老师,虚心请教.团结互助、营造和谐的实习学习氛围

;尊重、关心、爱护病人;注意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诊疗技能及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及时认真填写《实习记录》,科室实习结束后填写《实习小结》,做出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科室负责人对实习生进行鉴定并签字后(《科室实习鉴定》),方可进行下一科室实习;实习结束后,请各医院对实习生的整个实习情况,写出鉴定意见并盖章(《实习鉴定》),同时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评出结果(密封),这同实习手册由实习组长带回学院交系办公室,统一上缴教务处,作为毕业参考. 优秀:实习期间遵守实习纪律.出满勤,工作认真踏实、无差错事故,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操作规范、熟练.服务态度好。有实习笔记。 良好:实习用间遵守实习纪律,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请假不超过三天,工作认真踏实、无差错事故.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操作规范,比较熟练.服务态度好,实习笔记和实习小结内容较充实、工整、详尽。 及格:实习期间能遵守实习纪律,无旷课现象,请假不超过2周,能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操作基本规范,但学习不够虚心踏实。工作中有小差错,服务态度尚好,有实习笔记。 不及格:不能遵守实习纪律,有旷课现象,或经常迟到早退,

口腔修复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修复正畸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什么是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的研究对象和在本校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2 、了解口腔修复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基本治疗手段及其基本治疗过程,了解口腔修复工作的意义。 3 、掌握口腔修复学三个重要的术语定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初步了解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4 、了解国内外口腔修复的历史发展过程,现行状况以及未来修复的展望。 5 、了解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 教学内容] : 1 、口腔修复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口腔修复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基本治疗手段及其基本治疗过程,简述口腔修复工作的意义。 3 、口腔修复学三个重要术语: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定义,简述其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4 、国内外口腔修复的历史发展过程,现行状况以及未来修复的展望。 5 、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 学时] :1 学时[2016-3-1(6)] [ 教学方法] :讲授 [任课教师]:张晓东 第二章临床接诊 [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患者就诊后的接诊顺序、临床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如何根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初步对牙科椅的性能有所认识,了解口腔器械的功用。 2 、了解修复前应作的准备及处理。 3 、掌握病历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 4 、了解医生与患者及技工交流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 : 1 、初诊准备,通过病史采集充分了解病员的主诉以及病员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 、通过口腔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外形,缺牙区伤口愈合情况,口腔余留牙情况,颌骨和牙槽嵴以及口腔软组织情况,全身情况等。 3 、如何拟订治疗计划和修复计划,记录治疗全部过程。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78371

第三章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1、 色泽:乳牙牙冠呈青白色或近白色,恒牙呈微黄白色。 2、 大小:乳牙均小于同类的恒牙。 3、 牙冠外形:除乳磨牙外,乳牙牙冠的外形基本类似其继承恒牙。乳牙牙冠按比例观察,近远中径 较大,而牙冠高度较短,故牙冠之外形显得粗短,如矮胖形。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牙颈缘线条向 切端的弯曲不如恒牙明显。乳磨牙颌面的牙尖和发育沟较为复杂,且小窝多,不如恒牙规则。 4、 牙根形态:乳前牙均为一个根,唇舌向呈扁平状,自根中部开始稍向唇侧弯曲。乳磨牙的根分叉 接近髓底,个根间的叉度大,有利于容纳继承恒牙的牙胚。 5、 冠根比例:乳牙之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 故乳牙显得根长,此特点在乳前牙尤为明显。 6、 髓腔形态:乳牙髓腔与牙体外形之大小比例,和恒牙相比,牙髓腔比恒牙大,初萌出之乳牙尤为 明显。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 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 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 二、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 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 2、 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 3、 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 1 / 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 点。 4、 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5、 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三、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釉质、牙本质厚度薄(1/2),有机含量高,矿化程度差、硬度低、化学反应性活泼:龋病 松,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感染易扩散。神经分布稀疏,多为无髓鞘神经:感觉不敏感,牙髓炎 症不典型。牙根吸收达 1/2时,冠髓尚属正常,根髓近吸收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成牙本 质细胞变性、消失。 四、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 牙權闿成(岁) 牙楸开始吸收{岁} 脱落期(岁) 牙幣穗定期(岁) 乳中切牙 4 6-7 2-4(Wj 2^) L5-2 5 7-B 2^5(约3年} 3.5 7 9-12 4-7(h 3 坤) 飙一肌睹牙 2.5 9- H 3 -訓釣5年》 鴉二乳需牙 3 W- 12 进 展 快, 易 磨耗, 易 切 削。 乳 牙 牙 髓 疏 轧牙牙帳的總定期

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352-口腔综合 一、考试性质 考试力求全面、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口腔医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能从事临床口腔医学中所修专业(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考试由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包括牙体解剖牙合生理和口腔局部解剖),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组成。 1.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胚胎学,口腔颌面部开始发育的时间,形成的各面突,面突联(融)合的时间、过程,所形成的面部组织、器官及常见的发育异常;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器官及其镜下的组织学表现;牙体、牙周各组织的形成过程;口腔组织学,牙体、牙周、粘膜、涎腺各器官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其结构特点;口腔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器官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 2.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局部解剖:上、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颞下颌关节的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颞下颌关节负重与改建;表情肌、咀嚼肌、腭咽部肌各自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形态和功能;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腮腺、下颌腺、外腺、小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腺导管的走行、开口部位、临床应用、神经支配、血管分布、淋巴回流;颈总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性质及功能;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分布、临床应用;颈内动脉的行程;面前静脉、颞浅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颌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其临床应用;腮腺淋巴结、下颌下腺淋巴结、面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颈外侧群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颈段的组成、行程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三叉神经分支的起止行程、分支、管理分布,及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及其变异;面神经管段的分支,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分支的起止行程,分布区域及损伤时造成的面瘫结果;掌握舌下神经的纤维成份、分支、支配范围及其临床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