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X线造影检查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X线造影检查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X线造影检查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X线造影检查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X线造影检查

一、X线对比剂

(一)概念

人体某些组织成像时,缺乏组织间影像的自然对比(如肝组织与胃肠道),人为地在体内给予某种物质来增加组织间影像的对比度,以扩大诊断范围和提高诊断准确性,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对比法,所用的物质称为对比剂,这个过程称为造影检查。

(二)对比剂的分类

对比剂根据吸收X线性能不同,可分为阴性(X线可透性)和阳性 (X线不透性)两大类。

1、阴性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物质。一般都为气体,常用的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此类对比剂常被用于直接注入体腔,如膀胱以及胃肠道等。少数情况下也可用于血管内注射造影,如二氧化碳血管造影。阴性对比剂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溶解度不同。

(1)空气空气在组织或器官内溶解度小,不易弥散,停留时间较长,副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进入血液循环有产生气栓的危险。但空气采集方便。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度大,易于弥散,停留在组织和器官内的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即使进入血液循环也不致发生气栓。由于吸收快,检查必须迅速完成。

(3)氧气氧气的溶解度介于空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停留在组织与器官内的时间较二氧化碳长,产生气栓的机会较空气小。

2、阳性对比剂为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通常可分成四类:

①难溶性固体对比剂;②主要经肾脏排泄的对比剂;③排泄性胆道对比剂;④油脂类对比剂。后三类阳性对比剂主要是含碘化合物,其显影效果与碘含量成正比。

(1)难溶性固体对比剂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硫酸钡,它是良好的胃肠道对比剂,若同时与气体对比剂合用就称为双重造影,能显示腔道内表面的细致结构。

医用硫酸钡为白色粉末,无味,性质稳定,耐热,不怕光,久贮不变质,难溶于水、有机溶剂及酸碱性溶液。能吸收较多量X线,进入体内胃肠道后,能较好地涂布于腔道粘膜表面,与周围组织结构密度对比差异较大。从而显示出这些腔道的位置、轮廓、形态、表面结构和功能活动等情况。医用硫酸钡在胃肠道内不被机体吸收,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

(2)含碘化合物碘与不同物质化合形成不同的含碘化合物,主要分为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及碘化油三类,用于不同的器官检查。由于无机碘化物含碘量高,刺激性大,不良反应多,现临床较少应用。含碘对比剂同样不被机体吸收,以原形经肾脏或肝脏排泻,少量经粪便排出。某些重要的生命敏感器官对碘对比剂的化学毒性、渗透压、阳离子成分和浓度等有特殊要求,必须选择各自适用的对比剂。

1)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有机碘化物此类对比剂大多数为三碘苯环的衍生物,它们在水中溶解度大,粘稠度低,能制成高浓度溶液。注入血管后迅速经肾脏排泄,少量经肝、胆排泄。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一般不放出或极少放出游离碘,血管注射后反应小,除用于泌尿系造影外,还被应用于心脏和各种血管造影等。

经血管注入的水溶性有机碘化物包括离子型对比剂和非离子型对比剂。血管注射后,药物几乎都游离于血浆中,仅有很少部分吸附在血浆蛋白和红细胞上,很快与细胞外液达到平衡,但由于血-脑屏障作用,脑、脊髓和脑脊液中几乎不含对比剂。此类对比剂主要经肾脏排泄,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肾小管也可少量分泌。大部分对比剂在注射后24小时内排出体外,72小时内基本排完。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水溶性对比剂在化学结构上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可分为单体或双聚体两类,双聚体对比剂每个分子含有两个三碘苯环,含碘量比单体对比剂高。

离子型对比剂:这类对比剂都是三碘苯甲酸的盐,主要是钠和葡甲胺盐,在水溶液中都可离解成带有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称之为离子型对比剂,如泛影葡胺。每一个双聚体分子对比剂的含碘量高于单体分子对比剂的含碘量,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的渗透压低于离子型单体对比剂,副反应比离子型单体对比剂小。离子型对比剂的渗透压可高达

l400mOsm/(kg·H2O)~2000mOsm/(kg·H2O),比血液渗透压

(300mOsm/kg·H2O)高数倍,故又称为高渗对比剂(high osmolar

contrast media,HOCM)。临床上通常称渗透压较低的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为低渗离子型对比剂,称渗透压较高的离子型单体对比剂为高渗离子型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这类单体或双聚体三碘苯环碘对比剂,它们不是盐类,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不产生带电荷的离子,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故称为非离子型对比剂。单体对比剂有优维显、欧乃派克、碘必乐等,其渗透压在

634mOsm/(kg·H2O)~800mOsm/(kg·H2O)范围内;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威视派克为代表,其渗透压几乎等于血液渗透压(300mOsm/(kg·H2O))。它们的渗透压相对较低,故又统称为低渗对比剂。

2)主要经肝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此类对比剂系排泄性胆道对比剂,多用于胆系方面检查,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类。目前几乎不用。

3)油脂类对比剂常用的有碘化油(iodinated oil),含碘浓度为40%,粘稠度较高,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主要用于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和瘘管造影等。直接注入检查部位形成密度对比,显示出所在腔道的形态结构。碘化油几乎不被人体吸收,绝大部分由注入部位直接排出体外,如不能及时排出,少量碘化油残留在肺泡内或进入腹腔,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形成肉芽肿。目前改用超液化碘油作上述部位的造影及肝脏肿瘤栓塞。

(三)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

(1)与人体组织密度对比相差大,显影清晰;

(2)无毒性,刺激性小,副作用少;

(3)理化性能稳定,能久储不变;

(4)易于吸收与排泄,不在体内存留;

(5)使用方便,价格力求低廉。

二、对比剂的应用

(一)对比剂的引入途径

对比剂引入人体的途径,根据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主要分为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两大类。

1、直接引入法系通过人体自然孔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

(1)口服法如食管、胃肠道造影等。

(2)灌注法如支气管造影,尿路逆行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直肠、结肠的灌注造影等,属于经自然孔道直接灌入法;肠道瘘管造影,软组织瘘管造影,术后胆道造影等,属于经病灶瘘管直接灌入法。

(3)穿刺注入法如椎管造影,肝、胆管造影,浅表血管造影等,属于体表穿刺直接注入法;心腔造影,大血管及各种深部血管造影等,是直接穿刺利用导管将对比剂注入。另外,某些部位的脓肿、囊肿亦可用直接穿刺方法,抽出腔内所含液体而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

2、间接引入法系将对比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使其聚集于拟显影的器官或组织并使之显影的方法。

主要方法是生理排泄法,即利用某些器官的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排至需要检查的部位,使脏器显影的方法。静脉肾盂造影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经肾小球滤过,将对比剂排泄至尿中,可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显影。

(二)碘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置

1、过敏试验方法常用的碘过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静脉注射试验:用碘制对比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15分钟后观察反应。

(2)口服试验:检查前3日口服10%碘化钾或碘化钠溶液,每日3次,每次10ml。

(3)口含试验(舌下试验):将2~3滴对比剂滴入舌下,5~10min后,观察反应。

(4)皮内试验:以0.1ml有机碘水注入前臂皮内,10~15min 后观察皮肤反应。若形成直径1.5cm红斑及红斑周围有伪足者即为阳性。局部发生水泡、变黑或坏死者为强阳性。皮内试验的错误率为20%~30%。

(5)眼结膜试验:试验前检查患者两眼是否充血。如无充血即将碘制剂对比剂2~3滴,滴入一侧眼内,让患者闭眼,5~10min 后,对照观察两眼结膜及巩膜充血情况。判断标准是:轻度充血

为Ⅰ度反应;中度充血同时有流泪,为Ⅱ反应;显著充血、结膜血管扩张及曲张,为Ⅲ度反应。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1)轻度反应会出现面部潮红、灼热感,眼及鼻分泌物增加,气急、胸闷、恶心、腹鸣、头晕、头痛及皮肤荨麻疹等,症状较轻。

(2)重度反应:出现休克。神经系统障碍时,表现为抽搐、癫痫;循环系统衰竭时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迷,甚至心跳骤停;呼吸系统衰竭有喉与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气喘,如并发肺水肿,则吐大量泡沫样或粉红色痰;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在面部、口腔及皮肤出现大片皮疹、皮下及粘膜下有出血等。

(3)迟发反应:造影后数小时或数日后出现症状,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处置:

(1)轻度反应多为一时性,一般不需要治疗。根据情况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注射,必要时内服非那根25mg或肌注地塞米松10mg,反应消失后,可继续进行造影检查。重度反应常突然发生,必须做有效的急救,并立即请医生共同处理。同时马上给氧气吸入。

(2)循环系统衰竭时,可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0.5~1ml;也可使用氨茶碱0.25mg加10ml 10%葡萄糖进行注射。

(3)血管神经性水肿时,静脉或肌内注射盐酸苯海拉明20mg;还可肌内注射非那根25m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