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得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际问题。

(2)就就是把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指引着党与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得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与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得科学态度与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实事求就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得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与建设得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宝贵得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得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得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科学指南(3)党与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得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得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根本指针(3)加强与改进党得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得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得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得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得科学理论(2)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得集中体现。(3)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重要指导方针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贯彻得重大战略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实事求就是就是思想路线得基本内容?P48

党得十二大通过得《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得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与核心:实事求就是(4)根本目得与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2、实事求就是思想路线得重要意义?P52

(1)它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得运用、发展与丰富。(2)它就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得政治路线得思想基础。

(3)它就是加强党得思想作风建设与提高领导能力得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得思想路线得实质与核心就是实事求就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得党得思想路线,就是由实事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与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得。从理论结构上瞧,这四个基本要素就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得统一整体,但它又不就是不分主次得并列关系。“实事求就是”就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得概括,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得具体得历史得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得原则,正确地把握事

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就是其它三个基本点得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她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就是得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就是党得全部理论与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得理论创新就是社会发展与变革得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得方向与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得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得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得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得领导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得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得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前途就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前者就是后者得必要准备,后者就是前者得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与“毕其功于一役”得思想都就是错误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得主要内容就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得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得内容,这就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得,人民大众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得革命。

注: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得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得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得、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得、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得新民主主义共与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得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得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得人民大众得反帝反封建得文化,即民族得、科学得、大众得文化。指导思想就是共产主义思想。

4、新民主主义得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得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就是中国革命得两个基本特点,就是战胜敌人得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就是武装斗争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就是统一战线得中心支柱,党得组织则就是掌握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得英勇战士。)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得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得领导权就是中国革命得中心问题,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得民主主义革命,根本得标志就是革命得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就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得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得软弱性与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得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得阶级与任何别得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得领导就是通过自己得政党来实现得;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得领导

下,才能完成自己得历史使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得内容与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时代,就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一部分;革命得领导力量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得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得前途就是社会主义而不就是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一化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得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与社会得唯一经济基础。)

2、我国就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得?

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得理论与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

3/14

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得理论与实践。改造采取合作化得形式与逐步过渡得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得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得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得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得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得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得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得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就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得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手工业进行得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三大改造得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得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得社会变革,也就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得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得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得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得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得主人与社会生产资料得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得力量,对维护世界与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得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得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得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得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得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得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得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得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得矛盾逐步成为国内得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改造得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得方式。

(3)用与平方法进行改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得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得、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得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得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得历史教训,经过深邃得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得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得认识。

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得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得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得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得重要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得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就是坚持与继承,又就是发展与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就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得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得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就是硬道理,发展就是党执政兴国得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得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得重要性。1992年她提出了“发展才就是硬道理”得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就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得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得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就是硬道理,就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得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就是硬道理,就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得需要。

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得第一要务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得执政地位所决定得,就是对执政规律认识得深化,也就是党实现对所承担得历史责任得需要。中国共产党得执政地位就是人民得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得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得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得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就就是党得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得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得解放与发展得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得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得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得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得根本体现与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得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得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得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得发展就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得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得。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得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

第四,人就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得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与其她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得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她们得劳动技能与创造才能。

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得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得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得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得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得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得实践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得主要内容:

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3)“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得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与睦、生动活泼得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与谐社会P151页

2、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得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得就是初级阶段得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得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 这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得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得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就是邓小平理论得基石,就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得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就是防止“左”得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得十七大提出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得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与社会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得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得基本路线?

(1)坚持党得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得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得立场、观点与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得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得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伟大实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发展战略:

(1)“三步走”战略得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得5个新目标:(1)增强发展得协调性(2)扩社会主义民主(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

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得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就是一场伟大得革命?

(1)它不就是对原有经济体得细枝末节得修补,而就是对其进行根本性得变革。(2)改革与革命得目得就是一样得,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就是发展得动力(3)改革所引起得社会变化并不亚于革命。(4)改革开放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得事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伟大探索。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得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得基本矛盾仍然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得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得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得始终,就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得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性质与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得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与性质得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得社会矛盾。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理论,同时她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得基本矛盾,特别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得思考,在新得实践中丰富与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得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得改革就是全面得改革,这就是由改革所担负得任务所决定得。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得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得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得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得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与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得需要。1992年,党得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得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得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她体制改革得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与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得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得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得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得国际地位。

3、为什么说中国得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得世界就是开放得世界,这就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得深刻总结,就是生产社会化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得必然结果。在开放得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得发展,甚至会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得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就是对中国发展历史得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得大国,在实现现代化得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就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得矛盾与困难,而且也就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得客观要求。

4、、我国得对外开放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得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得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得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得实现形式:股份制(注意区别公有制经济得性质与实现形式)

5、考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6、为什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得发展?(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得现状。(2)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a: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得公有制经济,特别就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外资企业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与社会生产规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得经营方式与资本组织形式)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得前提就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与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9、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后富”得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0、创新型国家:科技史关键、人才就是核心、教育就是基础

11、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个坚持+三个转变)P207

12、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3、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1)中国就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关键问题。(2)我国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与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14、5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2)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3)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本章就是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得热门考点,知识点多,记忆起来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牢记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帮助记忆本章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

1、为什么要坚持党得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得有机统一?(三者得辩证关系) (1)党得领导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得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本质与核心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得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3)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得基本方略。(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将其分割对立起来。

2、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得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使命相同)

3、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实质就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得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2)首先要坚持国家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得专政职能。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得根本途径与最高实现形式,也就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得最好实现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做主提供了最好得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得制度保障。

5、我国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得根本不同点:

(1)权力机关性质不一样: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得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得关系有着本质区别。(3)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6、我国得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得关系:(回答政党制度优越性亦可)(1)中国共产党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就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就是一种政治领导(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拥有着共同得根本利益与共同得目标,都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得奋斗目标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5)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得保护。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得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重要机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原因:(1)统一得多民族国家得长期存在与发展,就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得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得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与发展差异,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得现实条件。

10、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重要目标(万能句)

11、依法治国得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得主体就是党领导下得人民群众,也就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行依法治国。(2) 依法治国得客体就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3) 依法治国最重要得就是宪法与法律12、依法治国得重要性:

(1)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得重大转变(2)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得根本保证。(3)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扩大对外开放得客观需要(4)就是国家长治久安得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注意:本章节就是政治考试大题得出题热点章节,由于涉及到很多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务必要牢牢掌握。其中依法治国就是历年考试得热门,而我国得一项根本政治制度、3项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重点,亦需要牢牢记住。

第十章

1、为什么要把握先进文化得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就是现代化建设得重要内容(2)就是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得重要力量(3)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就就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得反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公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基本方针:(一指导,双为,双百,三贴近,两立足,两手抓)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为什么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得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本身得科学性(2)中国国情得需要(详见P256)

6、中华民族得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与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得精神

7、思想道德建设得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必然要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重要内容与中心环节。

8、思想道德建设得中心: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9、如何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1)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适应(3)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4)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10、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必要性+重要性书本P267)11、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P267-268) 注意:文化方面内容就是近几年常考得内容,主要涉及文化创新等方面。本章得内容基本按照从大到小得顺序,同学可以按照如下规律识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心环节、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文化章节本身内容相对简单,基本都就是需要记忆得东西,理解性要求较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1、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现实依据:(1)这就是我们抓住与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得必然要求。(2)这就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得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得各种挑战与风险得必然要求。(3)这就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得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得必然要求。2、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与谐相处。3、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科学内涵?(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性质(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与与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关系。(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关系。4、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重要意义:(1)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得深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得丰富与发展(2)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得深化,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就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得认识得深化,就是党执政理念得升华。5、如何正确把握构建与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关系?(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不就是矛盾得,而就是有机统一得。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这既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重要内容,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重要条件。当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所提出得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任务要更重。这就是因为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宏伟目标之后,还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方面得特征,还就是包含各个方面得总体属性;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什么阶段性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创造哪些条件等重大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得两个不同得战略思想。它们各有其自身得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得必然得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正确处理二者得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伟大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这就是清醒认识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得深刻变化,针对当前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出现得突出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得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7、构建与谐社会得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党得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具体P281)

(2)基本原则: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得关系

F党得领导下全社会共建

(3)目标任务:P283

8、构建与谐社会得有利条件(P282)4点

9、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得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得发展战略。(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得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

注意:与谐社会这个章节就是紧扣时政得环节,进而成为近几年得必考环节,题型不固定,但就是一般以小题目出现,或者穿插在其她论述题中。本章知识点杂而多,但就是重要知识点比较集中。很多知识点都就是最新得热点词汇与表示,同学在识记时应该不会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1、“与平统一,一国两制”得构想十个方面内容(P303)2、“与平统一,一国两制”得伟大意义:(1)创造性地把与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得统一问题。(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得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与现实可能得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得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得与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思路。3、港澳回归得史实(识记)4、香港回归得意义:(P307)5、新形势下得“一国两制”(识记) 注意:本章节一般都只以小题目形式出现,不就是重点考试章节,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若有大题,作答时务必要按照课本原句答题,不要自作主张得乱写。一般来说本章内容识记就可以,不要求牢记掌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章1、为什么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与平发展道路?(1)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必然选择(2)就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得必然选择(3)就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得必然选择。2、中国外交政策得发展:“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3、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得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得原则(2)坚持与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得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得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得原则。4、如何理解“维护世界与平,促进共同发展”得科学内涵?(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与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得安全观念(4)推动建设持久与平与共同繁荣得与谐世界本章内容主要涉及就是小题型,大题目很少会出现论述,需要同学掌握得就是能够联系热点分析问题。其中“与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以及“与平发展道路”就是本章得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十五章内容相对次要,同学们自己按照考纲浏览课本就行。这里不作陈述。

?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 总结 毛中特作为考研政治中分值最高的科目,是同学们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在此整理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9个高频考点,赶快来收藏吧! 1、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4、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

中特考试重点 (2)

一导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

2019年秋季终考试题--毛中特试卷A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3959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参考答案 论述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试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00分) 参考答案: 要点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10分) 要点二: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0 分) 要点三: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10分) 要点四: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

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10分) 要点五: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要点六: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系统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此前后,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演说、论著等发表,论述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10分)要点七: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伟大的创举。(10分)要点八: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被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保证了党沿着正确的路线不断取得胜利。(10分) 评阅说明: 第一,该题共计八大要点,合计80分,这8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

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考研政治中毛中特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已经进入11月份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们大部分都把复习重心转移到政治上。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制造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强化基础体系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质升级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各行各业开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企业家、工匠和劳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营造鼓励创新、终生学习和勇于冒险的社会氛围,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继续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因地因城去库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稳妥去杠杆,重点控制宏观杠杆率,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扎实有效补短板。

毛中特考试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失误。大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的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毛中特期末试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P90),特点(从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P90-91)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①经济结构:国营经济引导下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②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③主要矛盾: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7)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8-11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体现在: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盛会主义的本质 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P157)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7)什么是小康社会?(P1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5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9) 坚持基本路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三者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二、三者相互制约。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巩固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发展的主体与动力,又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6、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P192) 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主体地位体现: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②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③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收入的参照标准 7.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P189)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资金短缺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公有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8.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法制。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是什么?(P27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0. 一国两制的意义(P303)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毛中特期末考试要点

2014到2015年 考试题型与重点章节 1.题型 单选题20% 20 多选题10% 5 简答题30%3 材料题20%2 论述题20%1 2.重点章节 重点章节出主观题与客观题,非重点章节出客观题,所以,需要进行全面复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间的关系p5,6,7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8.29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31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p38, 39,40,41,42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族主义革命间的区别43 8.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间的关系43 9. 能够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64 1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66,67 11.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68 ▼出现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 第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第二,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求成、方法上过于简单等因素 第三,虽然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是创新的,但受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影响,急于消灭私有制经济,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等。

1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是要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际是一场革命。 (2)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合理的修正;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所确立的制度。 (4)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96 两层基本含义间的关系9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间的关系97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

考研政治毛中特五大记忆技巧

考研政治毛中特五大记忆技巧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考研政治毛中特五大记忆技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考研政治毛中特五大记忆技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的重要性。并且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多,一共有十二章的内容,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但要进行有意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记忆技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门 课程的记忆技巧。 一、关键词记忆法 在知识点下面划线的时候,切忌整句都画下来,这样方便记忆。比如,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只划出黑 体加粗的关键词加以记忆即可。 二、谐音记忆法 比如如何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 方法"可将里面的"联"字谐音成"连",就可以组词"连根拔起"。一看 到这个词,就想到了这个知识点。 三、符号记忆法 可以将所有章节的重点都用一种符号进行标记,比如五角星;对 难点用三角符号表示,复习时应注意;对易混的知识点也用同一种符 号进行标记等。用什么符号表示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数字记忆法 通过简单易懂的数字记忆法,可以加深对重要考点的记忆。比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法宝""四项基本原则"。还有像一

(最先;最初;首先;第一次等),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个精髓:实事求是。二,两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很好的运 用数字记忆法,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五、归类记忆法 把出现的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会议进行归类整理,提高记忆效率。比如把毛泽东思想部分出现的所有著作及其内容、中共一 大到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时间以及会议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又如重 大理论成果被写入党章是在那次会议那一年。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 章是在中共七大即1945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是中共十五大即1997年;三个代表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六大即2002年;胡锦涛科 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七大即2007年等等。这样进行归类 后就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更清晰明了。 "毛中特"这部分内容体系庞杂,必须突出重难点,并且采用良好的记忆方法辅助之,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中特考试试卷与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期末考试(查)卷 适用专业:A卷 注意事项:1、请在试卷的密封处填写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和学号。 、考试时间共 分钟。 、综合类考题答案位置不够,可写在所附的白纸上。 、演草请使用所提供的专用白纸,不准使用自备纸张。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一、单 正确选项写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三民主义 、邓小平理论 ?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革命的前途不同 ??革命的对象不同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人口多,底子薄 ?.地区发展不平衡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是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 ??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 ??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约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 )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考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考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复习有些知识点很重要,要重点看。其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大家必须要掌握好的考点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知识点有哪些: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考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 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措施 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 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3、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标准表述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

毛中特(毛概)期末主观题复习范围及答案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 1、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党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2、始终坚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立足劳动力丰富、国内市场广阔而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短缺的比较优势格局,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宝贵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带动了对外贸易、国内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始终坚持在开放中维护经济安全。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放是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这一宗旨。 5、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与各国的共同发展,既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开放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 三、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在改革方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两个重点改革对象,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各方面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新的机制体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能体现出改革成果的即是我国有国家调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改革,增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活力,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具有生气,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国不断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努力构建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不断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信息等,紧跟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四、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道路与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实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社会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也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的条件和经验,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行了市场经济,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经济,使其重新具有生机和活力。 五、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六、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5、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向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党。 七、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一是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 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型。 2、二是明确和强化政府在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凡是属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权力与责任, 一律还给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凡是属于政府的权力与责任, 则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3、三是创新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责任的最佳实现形式 4、四是完善省县财政管理体制, 确保基层政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经济能力。 5、五是积极稳妥地开放地方资本市场,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八、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是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区和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根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九、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客观上要求有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所必要的。 2. 一是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 3 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4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十、创新型国家的涵义;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十一、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十二、什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三、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自愿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自愿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稳定较快地发展国民经济,有赖于处理好经济工作当中的各项关系,借助合 理、合适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2.调整经济结构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3.尽快实现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漂移”。 4.还要发挥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 十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 发展轨道。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五是打好节能减排攻 坚战和持久战。六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6.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是优化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四是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 对气候变化。十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什么; 7.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展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路。3、以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为根本。4、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5、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十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应包括哪些内容?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二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 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 程的理论指南。 2、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3、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 巨大的作用。 二十二、怎样才能使我国从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 1、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高度 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二十三、公平正义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二十四、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把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提高对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