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秋”辩课实录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秋”辩课实录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秋”辩课实录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秋”辩课实录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

秋”辩课实录

重个性·重方法·重习惯——东营市实验学校“黄河口之秋”辩课实录

主持人:陈金铭

辩课人:茹茉莉徐燕王霞聂云婷崔燕燕居丽周丽萍

孙传文周象霞

辩题一:

怎样的识字教学才有效

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老师们能否谈谈,这两节课在识字教学上可以给我们什么借鉴?

徐燕(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五十八中学):从识字、写字这个角度,我们经常把字的音、形、义孤立开来,“望形废义”地解读汉字,这种现象在课堂中很普遍。但是今天这两位老师给我们的感触非常深。

茹老师的课堂,“困”字虽然在前面的课文中出现过,但我觉得她从字形到字义,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而且很巧妙地把这个字作为一个教学线索。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认识汉字,理解字义,具体的语境是多么重要。周老师的字词教学是一个立体层面的教学,比如“蒸”字的学习,采用了借助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探求字理等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识字方法的灵活多样。

王霞(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我有一种认识,教参上列出的教学目标其实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就识字而言,在识字的内容目标后面,还有一个隐性的目标,那就是识字的兴趣和方法。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学习汉字的兴趣从哪儿来?就是要引领学生去掌握

和发现一些规律,比如“蒸”字中的“四点底”是“火”。找到了这一类字的规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两位老师都根据字的特点选择了恰当的识字方法。

聂云婷(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感觉这两节课学生识字非常轻松。两位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比如“蒸”字运用了字理解读法,学生比较感兴趣。识字时,结合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来理解字义,这种音形义结合的识字方法也比较好。如周老师在教“在乎”“念叨”这两个词时,让学生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在乎,这样识字、理解词义就容易多了。

崔燕(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第一点,识字教学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是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经常采用的是,只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出来,孤零零地识字,忽视了生字和语境的联系。两位老师的课堂,都重视生字所在的语言环境,这对年轻老师有很好的启示。

第二点,两位老师的课堂,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比如周老师在教“甚至”一词时,先让孩子们用这个词形容今天会场人多,再让孩子们回归课文“甚至有成百上千条”。整堂课的教学,很多生字是指向应用的。

第三点,两位老师都引入了字理知识。我得到一种启发,就是字理知识的引用要有一个度,要恰当,要很好地和这一课的内容相结合,不要太深远。比方说“困”这个字,在字理字源上讲,外面的“大口框”表示围墙,里面的“木”就是一棵树,表示被封在房子里的一棵树。在课上,茹老师采用板画的方式去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运用字理的时候必须和孩子的年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燕居丽(山东省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课标中的识字写字目标很清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

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两节课的识字目标体现得非常到位。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安排一个专门环节集中识字的做法,因为它容易操作。但是时间长了,孩子的识字兴趣会减弱。周老师的这节课,利用语言环境随文分散识字尤其值得年轻老师借鉴,像“甚至”“在乎”等词语就处理得特别好。

周丽萍(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小学):我重点谈谈周老师的识字教学。周老师常年教低年级,识字教学很有特色,非常巧妙,也非常扎实。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要向周老师学习。不仅如此,周老师还把识字和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学词、学句浑然一体。茹老师的课,在指导写字方面非常细致、到位。她在指导写“死”和“至”两个字时,先引导学生读帖,让学生观察笔画的走势。我想这个班的学生,上完了这堂课,在写字方面会更上一层楼。

孙传文(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正像刚才有的老师所说,两位老师采用了“立体识字”,也就是说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字典,依据字理等。我觉得对我们当前教学最有启发意义的,是她们都较好地利用语言环境来识字。

利用语言环境这应该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识字策略。我们现在的低年级课堂,在初读课文之后,大都会安排把生字词从课文中抽出来集中认读的环节。这个环节最主要任务是正音,要占用不少的时间。这样做有它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容易读错的字。问题是等过了这个环节,后面再进一步学文的时候,往往就不再关注这些生字词了,尤其是不重视利用其所在的词句理解、领会它的意义。每个汉字,都有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属性,不可人为地把它们孤立开来。否则,势必影响识字效果。长此以往,尤其不利于其正确、恰当地运用,同音字错用的

问题也就必然突出。今天两位老师,在结合语言环境来识字学词方面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我们回顾一下这两堂课,她们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是在哪一个阶段、怎么样结合语言环境在恰当的时机出示哪些生字词的。周老师起初先出示了“甚至”,进一步学文时出示了“继续”“在乎”。“困”这个字在课文中也出现了两次,茹老师不仅让学生利用字典学习它,进而还启发学生:“课文中仅仅是说小鱼被围起来了吗?”这不就是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困”的含义吗?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能更好地实现音形义的结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斯霞等语文教育前攀们总结出来的识字教学的经验,我们可把它作为阅读教学中识字应遵循的原则。

大家现在开始逐渐重视运用字理识字了,这有利于解决望文生义、因形废义的问题。但有的用得不够恰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辩题二:

低年级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陈金铭:请老师们谈一下,在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有哪些?

周象霞(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我谈谈低年级识字写字应该培养的习惯吧。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除了我们说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之外,还有很多的习惯要重视。

首先,读帖就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只有学生认真观察模仿以后,才能真正地运用到自己的书写上来。所以,在低年级我指导学生写字时,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然后再跟着描红、临写。

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尤其是主动到课外识字的习惯。有时,我

在黑板上写一个独体字,让学生给这个字加偏旁,再组词,既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电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有时,我还会给学生一个偏旁,让学生想一想带有这个偏旁的字有哪些,我美其名曰“一字开花”或“多字开花”。

最后,词语的积累并不是中高年级的专利,一定要从低年级开始。比如说,我现在教二年级,给孩子们每人发一个本子,叫作词语银行本。我说:“这就是你的存折,在里面存得多了,将来你的词语积累就多。”这么做就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词汇,让他们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茹茉莉(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城南实验小学):我觉得在低年级要培养的习惯很多。我想特别提醒低年级老师注意养成两个习惯:

第一,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你经常会问自己:我该怎么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需要沉下心去想:这是为什么?假如孩子们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或现象,你先去想原因,再去想应对的策略。比方说唱读、拖腔,根据我的研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关键在于轻声没读好,把轻声读好以后,学生想拖也拖不起来了。所以老师们应该先养成一个习惯,当你发现孩子们习惯不好的时候,你要先去研究关键点在哪里。

第二,我觉得你的教学策略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斯金纳的“小步子”原则。在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真的很难,所以要细化和分解以后再去做。比方说握笔的姿势,最好是老师在实物投影上,一边说一边演示右手该怎么握,左手该怎么压,字写起来怎么方便,双脚怎么摆,这是需要经常叨念的,甚至需要手握手地去教孩子写。第二个原则是需要有趣味性,不光停留在方法的趣味上,还要注意内容的趣味等各方面。

崔燕:在低年级“写字”这个教学环节,最主要的不是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

画的示范,而是孩子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在教孩子写字,不管教得多么认真都是徒劳的。茹老师讲写字的时候,让孩子的小胳膊来帮忙,让小屁股来帮忙,就是很好的示范。低年级老师在指导写字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孩子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我们低年级老师很有必要把精力放在这一块,甚至需要持续地去关注。

辩题三:

低年级的文本解读及年段特点

茹茉莉:一个个文本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是有个性特点的,但是我们低年级的现状怎样呢?我曾对一二年级的教参作过统计,发现一二年级除去拼音以外一共是138篇课文,其中有116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第一条识字写字;第二条朗读课文;第三条培养感情,明白道理。那么带着这样的“万能目标”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会怎样呢?往往只是“教过了”而不是“学会了”。

我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这堂课中,尝试着挖掘一点文本的个性价值。以第三条目标为例,教参中是这样制定的:学完《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这只是一个泛化的概念。那么怎么解读它的个性特点,我们就要去追问: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来诠释“珍爱生命”的?备课过程中,当我在百度输入“搁浅”两个字的时候,跳出来的图片全部都是关于大型海洋动物的,几乎找不到一幅小鱼搁浅的图片,这就是成年人跟儿童的差别,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和定位,是能够适当地从男孩的举动中渗透关于生命平等的价值观。

陈金铭:茹老师的解读很有创新性,也很有个性。这点很值得学习。但我这里想跟茹老师商榷一下:关于文本解读,你的定位是“适当地渗透生命平等”,

即大鱼我们应该关注,小鱼我们也要平等地对待。但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大人,其实在他们的世界里天然地认同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甚至连一朵花都有生命,那么特意渗透生命平等的目标,这是给孩子看的,还是给下面听课的成人看的?这是我不同的见解。

茹茉莉:辩课就应该有争鸣,谢谢陈老师。这个文本的个性特点,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口号,我也不想停留在这个口号的呐喊上,而是想真正去挖掘这个文本所传递的感动之处,保护儿童这种珍贵的思维特点——认为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

陈金铭:我想针对这个话题再探究一下,我觉得教参定位在“关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这一点上是合适的,也是符合课文本身特点的。如果再往深处想,小男孩强调的是“这条小鱼在乎!”其实这比生命平等要更进一层——“我”拯救不了全部,就拯救身边眼前的。但是低年级,文本的解读有多深有多远,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识字、写字、朗读等。

孙传文:我觉得这两节课,的确是两节高水平的课,内涵丰富。其巾有一点我感受特别深刻,就是他们的年级特点非常突出。课标把握得好的老师,即使老师不知道这篇课文是几年级的,电能根据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要求和实施策略,准确判断出是二年级的课。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把握不准、低年级教学高年级化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学生的指导、培养不能循序渐进的问题也是司空见惯的。刚才这两节课,依据学情,教学起点定得准,以学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真正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陈金铭:这两节课的年段特点确实值得好好地总结,这是我见过的低段难得的好课。刚才我在想,茹老师的课可以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形容,她对

教学的内容选择非常大胆:只选择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文后面小男孩和“我”的对话都没选,大胆地舍,最后才会收获得多。周老师的课上得很轻松,可用“举重若轻,潇洒自如”来形容。两节课也有需要互相学习的地方,比如说茹老师可以学习周老师随文识字、学词的做法,周老师可以向茹老师学习教学内容的取舍。

孙传文:总体来说,我觉得她们这两节课过程真实、风格朴实、效果扎实。怎样才能做到这“三实”?需要我们好好去琢磨:是什么样的理念在支撑着她们这样去做,她们心中的标准是什么?做到这个程度是为什么?那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整理:徐冬梅、罗超、张荣基、刘艳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