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Q 大道》等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音乐剧界最重要的奖项为美国的东尼奖(候选作品为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以及英国的奥利弗奖(候选作品为在伦敦西区上演的音乐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乐谱(score)、歌唱的字句称为歌词(lyrics)、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book/script)。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libretto)。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

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与歌剧比较

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贝丝》(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music drama)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与歌舞片关系

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象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个将舞台版本成功移植为电影版本的音乐剧,在横街小巷取景,开创了后来很多音乐电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为音乐剧的例子,例如《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后来才被移植成音乐剧。

歌剧《弄臣》赏析

浅析歌剧《弄臣》 摘要歌剧《弄臣》以一个伯爵的弄臣及其女儿的悲剧故事,表现出了对那个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以及对弄臣女儿吉尔达的爱情悲剧的同情。歌剧表演效果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优秀的音乐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歌剧悲剧音乐特色艺术价值 一.创作背景 《弄臣》的剧本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皮亚威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而成,音乐的创作则由“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雨果的原作以描写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为主,旨在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歌剧的创作上,《弄臣》大体上忠于原作,主要还是揭露君主王朝统治下的荒淫无道的生活。与传统意大利歌剧相比,它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窠臼,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大胆突破。此外,它还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使歌剧有了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人物形象 关于《弄臣》,我这里只想分析一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人,弄臣和他的女儿,吉尔达。 弄臣,“弄”,是指“玩弄”、“戏弄”。的确,弄臣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弄臣”其实就是为帝王所宠幸的狎玩之臣。说的通俗点,就是个高级小丑。在歌剧开始时候的一个狂欢的场景中,面对着曼图亚伯爵——他的主人,调戏切普拉诺伯爵夫人的时候,他,一个丑陋的驼背家伙,凑到切普拉诺伯爵跟前。他幸灾乐祸地戏弄伯爵,嘲笑他的嫉妒。可实际上,他对主人的做法也有点不以为然,他私下里对包尔萨嘀咕:公爵做得实在过分。 弄臣是个可悲的角色,他必须不断地为主人找乐,帮助主人实行一切寻欢作乐的计划,因而遭到他人的厌恶和鄙视。对这一切他心里很明白,却无可奈何,谁让他无钱无势无地位,只得以此谋生!你瞧他,浑身披挂着稀奇古怪的装饰物,头上戴着尖顶帽子,脸上画得五颜六色的,一副丑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驼背,严重的残疾使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加上他的特殊地位,更显得怪诞而毫不令人同情了。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鉴赏 《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而从小就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由于起初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回忆》的原型《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后来韦伯与特雷沃尔·努恩等人经过共同努力,《猫》剧诞生了。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1.音乐元素 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伊莲·佩吉(Elaine Paige)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2O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OO次。 2.舞蹈元素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育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l,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Gillian Lynne)为编排此剧的舞蹈,用一段时问观 察猫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又缓缓地落下,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自猫;魔术猫有一连续的高难度大跳,表现丁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可见,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引起与观众问的共鸣。 3.舞美元素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音乐剧开始后,映人大家跟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通过这些环境,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约翰·纳皮 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他身着黑色连体衣,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腰上还系

歌剧简介

1 啊,花已凋零——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中阿米娜的咏叹调(1楼) 2 啊,上帝,给我力量——比才歌剧《卡门》中米卡埃拉的咏叹调(4楼) 3 爱情乘着玫瑰翅膀——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丽昂诺拉的咏叹调(6楼) 4 求爱神给我安慰——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7楼) 5 别说我,尊敬的人——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安娜的咏叹调(9楼) 6 纯净的天使——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咏叹调(10楼) 7 多奇怪——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薇奥列塔的咏叹调(12楼) 8 多谢,好友们——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中爱蕾娜的咏叹调(21楼) 9 厄尔南尼,我们私奔吧——威尔第歌剧《厄尔南尼》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22楼) 10 愤怒,我的愤怒——佩格莱西歌剧《女仆主妇》中塞尔皮娜的咏叹调(23楼) 11 复仇的痛苦——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24楼) 12 姑娘的秋波——多尼采蒂歌剧《唐·帕斯夸勒》中诺莉娅的咏叹调(25楼) 13 挂满了柔软帐幕——普契尼歌剧《曼侬·列斯库》中曼侬的咏叹调(26楼) 14 她抬头仰望——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咏叹调(27楼) 15 可爱的名字——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31楼) 16 离家去远方——卡塔拉尼歌剧《瓦蕾》中瓦蕾的咏叹调(32楼) 17 妈妈被杀害——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玛达蕾娜的咏叹调(33楼) 18 漫步街上——歌剧《绣花女》中穆塞塔的咏叹调(34楼) 19 美妙时刻已来临——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种苏珊娜的咏叹调(7楼) 20 那天深夜在大海上——博依托歌剧《梅菲斯特》中玛格丽塔的咏叹调(36楼) 21 你鞭打我吧——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彩琳娜的咏叹调(9楼) 22 你那冰凉的心——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咏叹调(37楼) 23 你无情的背叛了我——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9楼) 24 我亲爱的爸爸——普契尼歌剧《加尼·斯基基》中劳莱塔的咏叹调(38楼) 25 晴朗的一天——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44楼) 26 人们叫我咪咪——普契尼歌剧《绣花女》中咪咪的咏叹调(34楼) 27 上帝啊!给我安宁——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咏叹调(10楼) 28 胜利归来——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阿依达的咏叹调(45楼) 29 圣洁女神——贝利尼歌剧《诺尔玛》中诺尔玛的咏叹调(46楼) 30 圣母玛丽亚——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的咏叹调(47楼) 31 失去妈妈的孩子——普契尼歌剧《修女安吉里卡》中安吉里卡的咏叹调(48楼) 32 是分手的时候了——多尼采蒂歌剧《军中女郎》中玛丽亚的咏叹调(49楼) 33 死亡啊!——蓬皮耶利歌剧《乔贡达》中乔贡达的咏叹调(50楼) 34 他那温柔的声音——贝利尼歌剧《清教徒》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51楼) 35 万籁无声——多尼采蒂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中露契亚的咏叹调(57楼) 36 为艺术,为爱情——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咏叹调(58楼) 37 我去死,先求你——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阿美莉娅的咏叹调(27楼) 38 我是作家忠实的仆人——契雷亚歌剧《阿德里亚娜·莱库弗》(59楼) 39 夜深沉——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莱昂诺拉的咏叹调(6楼) 40 一个女孩正十五——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黛斯碧娜的咏叹调(60楼) 41 永别了,快乐的梦——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维奥列塔的咏叹调(12楼[/url]) 42 在这座宫殿里——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图兰朵的咏叹调(37楼)。 《梦游女》

经典音乐剧介绍——歌剧魅影

经典音乐剧介绍——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82年,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在无意间,魅影发现小牌女歌手克莉丝汀拥有不凡的天赋美声,让他倾慕不已.激赏之余,魅影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调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发自於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后来,戏院的投资人劳尔认出克莉丝汀是他的儿时玩伴,两人坠入爱河.魅影发现后,自觉遭到背叛,怒而砍断舞台大吊灯的铁链,让整座华丽的水晶灯砰然粉碎在观众席上.随着魅影的破坏愈来愈血腥疯狂,克莉丝汀对他的感情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惧,害怕和怜悯.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於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和魅影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日,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 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着魅影那张彷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主要角色除了饰演子爵的Patrick Wilson原本就是百老汇演员之外,其余大都是由原本只演戏的演员担任,但是不论是歌唱,还是演技,都令人折服.饰演魅影的Gerard Butler,他的表现很令人惊艳,他从来没有音乐剧的经验,为了此剧特别参与音乐课程,有人评论他的声音比不上原版音乐剧的Michael Crawford(有人形容他的声音残酷又甜蜜),但我觉得那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因素所影响,我倒觉得他的声音更有人味,虽然某些段落唱得有些勉强和沙哑,但这就他所塑造的魅影,而不是原版的模子,或是原版的模仿秀.饰演克莉丝汀的Emmy Rossum也被批评声音不如原版的莎拉布莱曼,确实他的声音没有莎拉布莱曼的清亮和高亢,但是在掌握歌曲的情感上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她也是从小就受舞台剧训练的,声音自然不会太差,她曾拍过「明天过后」,也就是杰克葛伦霍喜欢的那个女孩子.饰演子爵的派屈克威尔森,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乐剧演员,非常平稳而优美.音乐剧版的魅影比较老,但电影里明显比较年轻且英俊,在魅影还没拿下面具前,看起来甚至比克莉丝汀深爱的子爵更为俊美,这样的安排也许是票房使然,但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可以增加魅影本身的魅力,更让观众能够对於魅影的痴情和被孤立的处境,投射更多怜惜,在片末魅影独自对着猴子音乐盒唱歌的候,应该有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整颗心都碎了。

歌剧《猫》简介

《猫》之由来 T.S. 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1888-1965 英国诗人,1948年以《四个四重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39年创作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猫》。 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诗人艾略特的遗孀。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特的诗改编而成的歌曲,于是她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包括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这是一首对于孩子来说太悲伤的诗,所以艾略特没有把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猫》的经典曲目《回忆》。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猫》的灵魂人物,没有他就没有《猫》的黄金时代。 这位享誉世界的天才歌剧大师,除了共赢得五项英国劳伦斯奥立佛奖,六项美国托尼奖和三项葛莱美奖,另外还有数以亿计的演出收入。他于1981年完成的歌剧《猫》,现在已经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卖座的作品之一,除了天才的艺术能力,他要求他的音乐剧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拷贝首演,保证其作品的高水平。这使得他不仅赢得了“现代舒伯特”的美誉,更有人称他为戏剧界的“比尔·盖茨”。 特里沃尔.努恩 他不仅是《猫》的导演。脍炙人口的《memory》歌词就出自他的手笔。当韦伯用一夜的时间写出剧中的主要旋律之后,特里沃尔反复阅读艾略特的原作,终于抓住了“回忆”这个关键词,写出了歌词。描绘出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情感主线——艰难的岁月,无可挽回的美好时光,以及重回猫家族的渴望。于是,就有了现在的《memory》,有了现在的《猫》。 芭芭拉·史翠珊 如果有人问,你是怎样知道《memory》的,相信99%的人会说是从芭芭拉·史翠珊的版本开始,这是我们最早能接触到的《memory》的版本,在我们还不怎么了解《猫》的时候,就已经为这首如泣如诉的歌曲分外着迷,转而成为芭芭拉的忠实拥趸,以至于不怎么记得起它的原唱伊莲·佩吉(Elaine Paige)了。没有人会说芭芭拉美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只是称自己是“会唱歌的女演员”,然而她却在从流行歌曲到古典歌曲,从歌坛到舞台剧乃至影坛创下了不俗的战绩。虽然她没有参加过《猫》的主要演出,但从未有任何人敢否认她对于《回忆》的精彩演绎。 一、音乐剧《猫》简介 世界最经典、最伟大、最成功的音乐剧《猫》,是由英国著名音乐剧、歌剧大师安德鲁?洛伊?韦伯于1977年以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为蓝本而创作的音乐剧。《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曾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贯穿始终的歌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的经典作品。 该剧于1981年在伦敦首演,1983年登上著名音乐剧之都百老汇的舞台,从此一炮走火并连续演出,与此同时,《猫》还多次到世界各国进行巡回演出。到2002年5月该剧正式宣布停演时,《猫》已在全球演出了近7000余场,并创造了近200亿的收入。凭着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猫》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猫》在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超过6500万观众,并以14种语言、超过40个版本、在全球近300个剧院、超过150个城市隆重上演,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被授予“世纪

音乐剧专业介绍

音乐剧专业介绍 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歌曲、对白、表演和舞蹈的戏剧表演形式。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容是通过语言、音乐、动作等表演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呈现的。虽然音乐剧与歌剧、舞蹈等其他表演形式重叠,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下面就带来具体的音乐剧专业介绍。 音乐剧专业的重点是声乐以及舞蹈表演部分的学习。 课程学习包括:台词、文本、角色分析、音乐剧历史、戏剧研究、莎士比亚、舞台技巧、形体、舞蹈、歌唱、人文课程等。你会学到演出的每一个方面,从灯光到布景设计,到服饰和化妆,表演、演唱以及舞蹈等在生活中一一展现。 不同的音乐剧要求有不同的肢体动作与不同的人物音色。如何唱中有演,通过音色发音的变化变换成不同角色,用歌声充分的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专门的声乐课上会教受这一方面的技巧,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练习和对角色的分析揣摩。 音乐剧专业和别的学科不一样,表演是要身体力行的,除了自身在舞蹈课堂上的刻苦训练,经验也是同等重要的,所以音乐剧专业的学生要注重每一个实践机会,无论是课上的训练还是课外的演出机会,都是提升和巩固表演技巧的好途径。 就业方向: 大部分音乐剧专业的毕业生从事:音乐剧演员,音乐教师,导演,编导,舞台策划,编舞,编剧等岗位。 申请要求: GPA一般要求2.8以上

本科雅思一般要求6+,托福72 研究生雅思一般要求6.5+,托福90 需要表演作品集(含非中文歌剧表演) 一般要求申请者需满足以下三种以上的能力:表演,唱歌,舞蹈,演奏乐器,作曲,写剧本,编舞。 院校推荐: 美国: The Boston Conservatory at Berklee 伯克利波士顿音乐学院 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曼哈顿音乐学院 英国: 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 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 Trinitylaban Conservatoire of music & dance 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艺术学院 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 Drama 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 资料来源: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07235793.html,/

史上最受欢迎歌剧名曲

《史上最受欢迎歌剧名曲》世界顶级艺术乐团和超级巨星颠峰演绎《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阿依达》,《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32首长达2小时的世界经典名剧名段。歌剧是传唱不衰的音乐之魂。如今,它比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受人欢迎:更多的人领会到了歌剧艺术中丰富的情感,陶醉于它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更是有无数的人开始欣赏起了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合唱。而这一次,你将可以体会到仿佛置身于皇家歌剧院般的兴奋与震撼! 犹如盛装坐在一个高贵优雅的包厢里,帷幕徐徐拉开,那举世无双的音乐光芒万丈地升起:《蝴蝶夫人》,《费加罗的婚礼》,《阿依达》,《图兰朵》,《茶花女》,或者《卡门》里无与伦比的“斗牛士之歌”,《弄臣》中“女人都是善变的”的著名咏叹,《波西米亚人》中的那段甜蜜动人的双人吟唱,《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也许是所有歌剧中最著名的次男高音的独唱,《魔笛》中... (展开全部)《史上最受欢迎歌剧名曲》世界顶级艺术乐团和超级巨星颠峰演绎《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阿依达》,《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32首长达2小时的世界经典名剧名段。歌剧是传唱不衰的音乐之魂。如今,它比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受人欢迎:更多的人领会到了歌剧艺术中丰富的情感,陶醉于它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更是有无数的人开始欣赏起了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合唱。而这一次,你将可以体会到仿佛置身于皇家歌剧院般的兴奋与震撼! 犹如盛装坐在一个高贵优雅的包厢里,帷幕徐徐拉开,那举世无双的音乐光芒万丈地升起:《蝴蝶夫人》,《费加罗的婚礼》,《阿依达》,《图兰朵》,《茶花女》,或者《卡门》里无与伦比的“斗牛士之歌”,《弄臣》中“女人都是善变的”的著名咏叹,《波西米亚人》中的那段甜蜜动人的双人吟唱,《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也许是所有歌剧中最著名的次男高音的独唱,《魔笛》中的激越昂扬的花腔女高音…… 您将要听到的这张双CD,精心收录了32段史上最经典的歌剧中的片段,是名副其实的歌剧必备专辑,曲曲皆由世界顶级艺术大师倾情演绎,毫无疑问,这必将是您期待已久的珍藏首选。 CD1 01 Brindisi (La Traviata) 饮酒歌选自《茶花女》 02 Un Bel Di (Madama Butterfly) 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03 Ombra Mai Fu (Serse) 在那树荫底下选自《塞尔斯》 04 Toreador Song (Carmen) 斗牛士之歌选自《卡门》 05 Ebben?Ne Andro Lontano (La Wally) 我将去远方选自《瓦蕾》

学唱外国歌剧选段的四个关键步骤(精)

学唱外国歌剧选段的四个关键步骤 内容摘要:演唱外国歌剧选段是声乐训练的重要内容,可是在平时的学习和演唱中,很多歌唱者却存在一定的误区。文章根据中国学生学唱外国歌剧选段常见问题,总结提炼出学习的四个关键步骤,介绍如何更好地正确掌握语言的歌唱发音,如何准确把握音乐本体,如何把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语言与风格相结合,如何对歌剧选段的演唱进行二度创作等问题。关键词:歌剧选段步骤语言风格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歌剧音乐是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是世界艺术的珍宝。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在声乐教学内容中也大量引用了外国歌剧作品。可是歌剧毕竟是一门陌生而艰深的外来艺术,不仅是中国普通观众,即使是专业歌唱演员,接触整部歌剧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学唱外国歌剧名作中经典选段,对于学生拓宽演唱曲目,提高声乐演唱技巧,增强学生的戏剧表演意识,传播歌剧艺术等都是有必要的。历史上德奥、意大利、法国、俄国等国家都创作有大量歌剧佳作,涉猎多种风格题材和多国语言。应该说学生演唱外国歌剧选段很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如若唱译文,在词曲配合的音节﹑声调﹑归韵等诸多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实际艺术效果。因此,尽可能唱原文是保持原有音乐风貌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国际性专业歌剧演员所必需的。过去常有中国人唱外国歌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笑谈,这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步骤一:对于歌剧选段应该尽快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学习即将演唱一首作品时,我们为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可以听听该作品录音资料,或者聆听他人现场演唱。紧接着是初步粗浅地学唱旋律,知道唱段演唱音域和所属声音类型,表达何种情绪,音色特点和难易程度以及好听与否等。如果听完演唱,你自己都不喜欢,对唱好该曲是很不利的,建议你换曲。如果觉得好听,愿意演唱而且有歌唱冲动,则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也就是严格地打节奏学习旋律音符,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囫囵吞枣将旋律一遍遍唱,这样反倒把错误音符不断加深巩固,以后要改都很难。音乐本体唱对了,乐感也就出来了。旋律音乐在脑海里有了印象,歌词学习也就可以开始。1.首先要搞懂选段歌词中每个单词的意思,这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途径完成。因为在歌唱中理解每个词的意思才能赋予准确语气,演唱时才能避免常有的鹦鹉学舌、不知所云、表演动作与歌词内容不符的毛病。2.读准每个词,一方面便于演唱时做到声到意到语气到,避免情绪和语气跟词义向背现象;另一方面从记忆规律来讲,尽可能避免错误口音先入为主,发音习惯一旦形成很难从大脑中删掉。必要时把不规则读音的词标上音标,不会发音就不会朗读,朗读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发音基础上。有人错误地认为发音不必太过认真,举例说,汉语中有多种方言,带不同口音的人却能够顺利交流,所以对发音不必太认真,彼此能听懂就行。其实这种态度对于学习外语特别是经过语言提炼后的外语歌词是非常有害的。古人云:“法乎其上,得其中也,法乎其中,得其下也。”语言学习更是这样,按照上等的标准去做,只能得到中等的结果;按照中等的标准去做,只能得到下等结果。外语学习受文化差异影响和语系的不同,倘若带有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对于该国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太陌生的口音。另外,虽然逐词学习重要,但理解歌词内容还是要求整句、整段甚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否则会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利的。例如:1.歌剧《波吉与贝丝》选曲《夏季里》中

音乐剧-《猫》赏析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剧《猫》赏析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音乐公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都出现了它的多面性。大家所听的音乐也不单一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了,各种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外国的流行音乐,比较时尚的说唱音乐,纯娱乐的通俗音等,都大量地出现在我们音乐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和了解优秀音乐作品,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二、主题: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歌剧《弄臣》简介

1.时代地域建筑文化背景: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加之受到政权更替、文艺思潮、舶来文化等多重影响,风格多变,而又独特。 主要有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1)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后东罗马迁都至此,并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诞生于此。 拜占庭建筑,以古罗马建筑文化为基础,并汲取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而形成。 建筑的特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一般,圆穹顶为构图中心,周围绕此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集中式建筑形制,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较大的自由。色彩富于变化又注意统一。 罗马式建筑 10~12世纪,流行于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 建筑的特点: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 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彩色大玻璃。直升线条,外观雄伟,内部空间空阔。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拱顶。 巴洛克式建筑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而来。 建筑的特征:外形自由,追求动态,装饰富丽,色彩强烈。富丽堂皇,装饰精美。标新立异,追求新奇。 2歌剧情节: 第一幕:开始是狂欢的宴会,曼图瓦公爵和贵族们寻欢作乐,公爵引诱漂亮的切普拉诺伯爵夫人。切普拉诺伯爵因此妒火中烧,驼背的弄臣利戈莱托嘲笑拉诺伯爵。伯爵马鲁洛,说弄臣也有个美丽的情人,大家惊奇不已。公爵想要得到伯爵夫人,弄臣助纣为虐。蒙特龙伯爵此时来谴责谴责公爵和弄臣污辱了他女儿并诅咒了利戈莱托。 利戈莱托路遇可以为钱卖命的刺客。回家见到女儿吉尔达,美丽,纯洁,是利戈莱托的世界、希望。美丽的吉尔达在父亲的保护下长大,却不知道父亲的名字,不知道母亲是谁。弄臣劝诫女儿绝不可外出,父女告别。公爵已化装成叫梅德的学生,向吉尔达示爱。吉尔达爱上公爵。 一群贵族,把吉尔达劫走。弄臣发现后,悲痛不已。 第二幕,贵族们说抓住了利戈莱托的情人,要献给公爵。利戈莱托找来了,吉尔达伤心地说自己失节。利戈莱托因此决心向公爵报仇。 第三幕, 在河边刺客家。刺客受到利戈莱托委托,杀死公爵。公爵去了客栈,又在调戏刺客妹妹,吉尔达见此伤心不已。刺客妹妹也爱上了公爵,她求哥哥不要杀他,将第一个敲门的人杀死而作为替死鬼。吉尔达为救公爵,女扮男装,被刺客杀死。 利戈莱托拿到刺客给的麻袋,却发现里面是吉尔达,痛不欲生。

经典歌剧赏析

经典歌剧赏析 1.什么是歌剧?有什么特征? 歌剧是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戏剧,把戏剧的发展建立在独立音乐结构上的一种艺术形式。 以音乐(重要组成部分)和戏剧为主,综合诗歌、舞蹈、舞台美术 2. 歌剧的起源 第一部歌剧: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Dafne),在弗洛伦萨的贵族科尔西家中演出。由一个序幕和六个场景组成,讲述了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3. 歌剧的声乐部分: ●宣叙调: ●咏叹调: 4. 器乐; 器乐部分通常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或前奏曲,早期歌剧还间有献词性质的序幕(包括声乐在内)。在每一幕中,器乐除作为歌唱的伴奏外,还起联接的作用。幕与幕之间常用间奏曲连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 5. 歌剧的体裁样式 正歌剧: 正歌剧指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以神话及古代英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意大利歌剧。最初与意大利趣歌剧(喜剧)相对而言,后流传至西欧各国。意大利正歌剧在1680年间渐渐定型,是一种严肃的歌剧。在18世纪中逐步衰亡,成为一种历史上的名称。(重要角色多采用阉人歌手,没有男低音,只有弦乐)

喜歌剧: 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大歌剧: 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 轻歌剧(小歌剧): 通俗,抒情,如《风流寡妇》 孰轻歌剧: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风格自由,贴近生活,有古诺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才的《卡门》 乐剧: 是由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歌剧基础上加以改革而创立的一种新样式,它结合了文学、表演和音乐,成为一门庞大的综合艺术形式。连续性歌剧(音乐连续不断),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6. 歌剧和音乐剧的区别 第一部:《快乐的少女》;交代事件快,情节发展快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以现代舞和爵士舞为多)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 是现代通俗性,商业性艺术;

歌剧唱腔介绍

歌剧唱腔介绍 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 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下 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歌剧唱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歌剧基本简介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 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 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 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 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 西洋歌剧,却是16 世纪末、17 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 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西洋歌剧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奥赛罗》《游吟诗人》 《弄臣》《塞维利亚理发师》等等…… 歌剧唱腔介绍声音分类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来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 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 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基本上男声的音域皆低于所有 女声,但某些假声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声男高音唱多见于 古代谱写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类后,往往还会加上一些关于唱腔的形容词,如抒情 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庄严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7235793.html, 经典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表现 作者:杨硕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 【摘要】歌剧选段《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思儿》。在论述过程中将感性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歌剧选段;《思儿》;歌唱艺术;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歌曲的历史背景 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源于著名作家李英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斗争为主要历史背景,刻画出了一幅在中国 共产党带领下的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景象。 其中,《思儿》是这部歌剧第五幕杨母的一个主要唱段,歌曲生动描述了杨母的内心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但是儿子是在为国家奋斗,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歌曲《思儿》中杨母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让剧情不断地升华发展,表达了这部歌剧中人民群众抗日战争的坚定信念及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思儿》的情感表达 《思儿》的思想内涵分成两种表达形式,一是纵向表达,二是横向表达。纵向表达了一个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打仗,许久不回家的思念之情;横向表达了一个母亲在担心儿子的同时也对儿子的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精神支持。 歌曲第二段,例如“月影儿下……”通过外面明亮的月光,杨母看到了儿子小时候的一些旧衣服被压在那只古老的粗木箱下面,杨母看到了那些旧衣服感到一丝忧伤,更加想念她的儿子。在演唱过程中,杨母情感的不断变化,音乐节奏也逐渐加快。 歌曲第三段,歌曲的情绪突然改变,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例如,在“叫呀叫声娘”这句的演唱中,运用了地方特色的民族韵味,具有河北戏曲艺术的风格特征,将杨母以儿子为骄傲的思想情感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旋律逐渐顺畅,节奏悠扬自由,在“来”字演唱中有一个六度的跳跃,在气息的推动下情感逐渐爆发出来,同样表达了不同的民族艺术气息。

音乐剧《猫》赏析教案

音乐剧《猫》赏析教案 辽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刘焱 一、主题: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二、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

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

经典音乐剧介绍——悲惨世界

经典音乐剧介绍——悲惨世界 音乐剧《悲惨世界》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诞生于1978年的法国,首演于1980年。1985年被改成英文版登上伦敦舞台。1987年亮相美国百老汇。乃当今音乐剧界"四大名剧"之一。2002年在中国上海的演出也让许多人一下子爱上了音乐剧,更让一些听惯了韦伯的人们见识到了韦伯以外的世界。跻身于四大名剧之列的《悲惨世界》以其撼动人心的情节、波澜壮阔的音乐和变化无穷的舞美另全球的音乐爱好者为之疯狂。 尽管普契尼等一些19世纪的作曲家都曾考虑过把《悲惨世界》做成歌剧,然而直到120年后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曲作者是1944年出生的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他是祖籍匈牙利的法国人,据说还是20世纪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创始人之一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h?nberg)的侄子。早年的勋伯格酷爱音乐,但未能如愿进入专业音乐学校学习的他,靠着聪颖的天资和敏锐的乐感,倒是在酒吧、歌舞厅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流行音乐基本功,掌握了一般听众的欣赏习惯和音乐口味。在厌倦了流行音乐后,他开始想向音乐剧领域发展。 当他结识了阿兰·鲍伯利(Alan Boublil即《悲》剧法文版词作者)后,共同的志向使两人一拍即合,于1973年创作了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法国大革命》。但真正使他们一举成名的还要算是这部《悲惨世界》了。当Alain Boublil在伦敦看了由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改编的音乐剧Oliver!(奥立佛)之后,其中Artful Dodger(道奇,小扒手)这个角色让他想到了一个唱歌的Gavroche(流浪儿加夫洛许)的形象。 Boublil和他长时间的搭档Claude-Michel Schonberg着手改编《悲惨世界》,使音乐剧变得几乎和原着一样的出名。改编工作中,Boublil和Schonberg回到书中去挖掘故事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推动音乐剧的进行。经过两年作曲家和作词家之间的交流取舍,他们录制了一个2小时的录音样品。到1980为止,这个录音卖出了26万份。在Jean Marc Natel在法语歌词创作方面的协作下,它形成了一张法语概念专辑。第一个舞台版本是1980年9月17日在巴黎体育馆(Palais des Sports)进行的演出,共有50万观众有幸欣赏,该剧大受好评。但那时《悲》还是法语的,法国以外几乎无人知晓。 然而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的介入,《悲惨世界》才得以声名远扬、闻名世界。他就是音乐剧界大名鼎鼎、号称音乐剧"沙皇"的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若是喜欢音乐剧的人还不知道这名字,那就太不够格了!说来有趣,在此之前,这位精明的英国人从未读过小说原着,脑子里仅有一个电影的模糊记忆。1982年,一位曾被《悲》剧深深打动的年轻导演Peter Fergo 将一张该剧唱片给了麦金托什,它富有感召力的音乐立即引起了这位英国制作人的注意与兴趣,并毅然决定要将其搬上英语舞台。正如麦金托什所说的那样:好的作品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再创作出来的。 于是他召集了一批精兵强将,把法语版的《悲》剧精心地修整了一番:他请来了诗歌戏剧界的评论家James Fenton来做翻译工作;说服Trevor Nunn做导演(此人亦是猫、星光快车的导演),不过Nunn建议和John Carid合作(他们曾执导了改编自狄更斯小说的Nicholas Nickleby);还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